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

合集下载

级配碎石垫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级配碎石垫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级配碎石垫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作者:何炜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20年第11期【摘要】我标段分别于2019年2月13日、2019年2月15日和2019年2月23日在K115+550-K115+720段右幅进行了15cm级配碎石垫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36cm基层试验段施工。

【关键词】水泥稳定;施工技术1、验证用于施工混合料的配合比及确定施工工艺参数经过试验人员和现场监理的严格检测,该试验段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合同及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要求,现就本次试验段的施工做一总结。

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验证用于施工混合料的配合比根据试验配合比设计,垫层施工配合比:集料(0-4.5):(4.75-9.5):(9.5-19):(19-31.5)=31%:20%:29%:20%,底基层采用4%水泥混合料,施工配合比:结合料:集料=4:100,其中集料(0-4.5):(4.75-9.5):(9.5-19):(19-31.5)=31%:20%:29%:20%,基层采用4.5%水泥混合料,施工配合比:结合料:集料=4.5:100,其中集料(0-4.5):(4.75-9.5):(9.5-19):(19-31.5)=31%:20%:29%:20%,通过试验路段施工垫层、底基层和基层配合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1.2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的厚度和松铺系数根据试验段施工现场实际测得出垫层的松铺系数为1.25,底基层的松铺系数为1.30,基层的2次连铺松铺系数为1.31。

1.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①混合料配比控制方法;②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③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1.4确定底基层和基层质量检验程序、检验内容及质检体系。

1.5确定安全生产体系2、垫层、底基层和基层标准施工方法与施工程序2.1施工方法2.1.1下承层的准备在垫层、底基层和基层施工前,对路基和底基层的平整度、宽度、标高、弯沉等项目进行检测,确保各项指标已达到规范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测,施工前将路基和底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洒水润湿。

C5标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试验段总结报告2015-12-17

C5标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试验段总结报告2015-12-17

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C5合同段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二0一五年十二月·崇州目录1、试验目的 (3)2、试验原理 (3)3、施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 (3)3.1参加施工的主要人员如下 (3)3.2投入的机械设备见下表 (4)3.3压路机工作性能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施工过程 (4)4.1取土场 (4)4.3填筑施工 (5)4.3.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6)1)粗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复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精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4碾压填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5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控制 (6)5、数据统计 (9)5.1压实度及对应含水量记录表 (9)5.2松铺系数记录表 (10)5.3压路机施工记录表 (11)6、试验总结 (11)6.1压实度 (11)6.2松铺系数及最佳含水量 (11)6.3压路机施工速度 (11)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我单位承建了成温邛快速路(崇州段)公路工程项目C5标合同段,主要起讫桩号为K33+300,终点桩号为K37+650,标段总长4.35公里。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_secret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_secret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_secret目录一、试验路段的目的 (2)二、施工准备 (3)三、施工工艺流程 (4)(1)施工流程图 (4)(2)安生全生产措施和防范措施 (5)1、安全措施 (5)2、环保措施: (6)3、文明施工 (6)(3)施工工艺 (6)四、试验路质量检查结果 (10)五、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0)六、养护及维护 (11)七、结束语 (11)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报告桂兴高速公路第二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办公室:路面底基层是在基层下面铺筑的承重层,本高速公路采用级配碎石底基层结构厚度20cm。

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因而在路面施工中,必须层层把关,严格要求。

在底基层施工中应给予高度重视,防止在底基层施工中出现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合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弊病,避免出现粘土夹层、起皮、松散、裂缝、弹簧、翻浆等质量缺陷,以确保路面底基层的工程质量。

根据交通部标准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为优质高效地完成底基层施工任务,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在建设办工程部、驻地办的监督和指导下,我合同段于2011年5月30日,在K38+100~K384+300右幅路段进行了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铺筑。

现将试验路段铺筑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一、试验路段的目的(1)通过铺筑试验路段,确定合理的集料级配。

(2)确定混合料的均匀性。

(3)确定混合料含水量控制方法。

(4)确定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械。

(5)确定压实机械的组合及压实顺序、速度、遍数等。

(6)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7)确定每天作业段的合理长度。

(8)制定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

(9)制定合适的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二、施工准备(1)碎石采用三街甲供材料,其石场用联合破碎机扎制的碎石,压碎值%,液限ωL=17%,塑性指数IP=。

水:为青狮潭水库水,该水多为沿线百姓生产生活用水,无污染。

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报

级配碎石试验段总结报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为全面展开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我标段在K83+320~K8 3+520段进行了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试验段长200米,填筑级配碎石253m3。

根据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我部成功完成了该段试验施工工作,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大面积的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提供了依据。

施工总结如下:一、在本标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期间,得到了驻地监理的大力协助及现场指导。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在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按照施工监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程序,进行了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段的整体施工,并获得了宝贵的级配碎石底基层铺筑试验数据。

二、试验目的1、确定碾压时的最佳含水量;2、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3、确定合适的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4、标高、横坡的测量控制方法;5、最佳的机械组合和施工组织。

三、施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如下1、参加施工的主要人员如下:2、投入的机械设备见下表:四、施工过程1、料源(1)级配料采用K88+600第二备料场拌合的级配碎石。

(2)施工时,使用4辆自卸汽车从拌合场运输混合料至施工现场,保证不间断供料。

2、铺筑前的准备(1)铺筑前,对路床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

(2)用全站仪准确测设路床每20m的中桩、边桩位置;用水准仪测出填铺厚度控制桩的标高(松铺系数初步定为1.25)。

3、铺筑混合料(1)自卸汽车每车装料10m3,设计厚度15cm,按松铺厚度20㎝计算,则每车卸料面积为66.6m2。

在7.5m×9m洒灰线方格范围内,由专人指挥车辆按网格卸土。

(2)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进行铺筑。

4、标高及平整度的控制(1)摊铺混合料时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并配合人工修补。

(2)根据松铺厚度标记的中桩、边桩高度,重新对填料顶标高进行复核。

5、碾压及压实度控制(1)铺筑的混合料最佳含水量为6.2%,最大干密度2.32g/cm3,经检测含水量在7.8%时开始碾压。

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根据我们的实际施工经验,对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进行了总结报告,以下是我们的总结:一、施工目的二、试验段设计试验段设计采用了不同粒径组成的碎石进行层层铺设,根据不同粒径的碎石的分部曲线和工程要求,确定了每一层的厚度和粒径比例。

试验段的总厚度为80cm,分为4层,每层的厚度为20cm。

三、施工过程1.碎石选用:根据试验段设计要求,我们选用了不同粒径的碎石,并在现场进行了筛分和分析,确保每层的粒径符合设计要求。

2.地表准备:在施工前,我们先进行了地表的清理和平整,确保基底平整牢固。

3.第一层碎石铺设:先将最大粒径的碎石铺设在地表上,并通过压路机进行压实,以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4.后续层碎石铺设:分别将剩下的碎石按照粒径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铺设,并进行适当的压实,确保每一层的碎石能够互相嵌固。

5.路面养护:施工完成后,我们对试验段进行了定期的保养和检查,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和稳定。

四、施工问题与对策1.碎石质量:在试验段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碎石存在破碎度和均匀性等问题,为了保证试验段的准确性,我们及时更换了碎石,并重新铺设和压实。

2.施工设备:在施工中,我们发现压路机的振动频率对碎石的压实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升碎石的密实度,我们调整了振动频率和速度。

3.施工环境:由于施工地点的位置较为偏远,交通条件较差,给我们的物资供应和人员调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提前做好了物资准备和人员安排,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五、施工总结通过对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发现碎石的级配粒径对路面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较大粒径的碎石可增加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较小粒径的碎石可提高路面的光滑度和舒适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碎石的质量和施工设备的运用技巧对施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的道路工程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级配碎石,并合理运用施工设备,以实现最佳的工程效果。

武汉工程试验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技术总结

武汉工程试验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技术总结
3 3 现场 填筑试 验 .
基 床表层级 配碎石 采用场拌法 生产, 首先在现场 填筑试验 用填料在 试拌前 先测 定掺配级 配碎石用 各种粒 径碎 石及石粉 的天然 含水率, 然后 根据最优 含水 率及 天然含水 率计算 出填料 拌和 的施工配合 比, 最后 在稳定土 拌和站 按室 内选 配 出的配合 比及最优 含水 率进行 级配 碎石拌 和, 自卸汽 车运输 至填筑 现场 。 以 路基基床 表层4 a 级配碎 石分 两层进行 填筑, 0m 每层 填筑 完成之后 , 分别 检 测Ed v 、K3 、E 2和 n值 ( 设计要 求 计算 出 K值) 0 v 按 。通过 对 原材 料试 验、 现场 填筑 试验 过程 中各 种 试验及 检测 数据 的 记录 、整理 、分析 , 制级 配 曲 绘 线 、确定 碾 压遍 数 、碾压 速 度等 施 工最 佳 参数 。将 试验 结 果报 监 理工程 师 批准 后, 确定标 准 化施 工工 艺, 导后 续大面 积 基床 表层级 配碎 石填 筑施 工 。 指 4施 工工 艺 试验 基床表 层 级配碎 石填 筑前 验 收基床底 层 , 查几何 尺寸 , 检 核对 压实 标准 。 须在 基 床底 层 及 以下 部 分填 筑 结束 并 经检 测验 收 合格 。 4 1 施工 前期准 备 在正式 施工 前, 计算单位 面积 填筑量 , 网格法 卸料 的原则在 施工 范围 内 按 测设 出每车 卸料边 界, 白灰洒 出, 用 同时标示 出路基两侧 的填筑 范围, 施挂 填筑

2 2 材 料 性 能 .
B试验 内 容和 方法 3 1室 内试验 . 311 按 《 .. 客运 专线 基床 表层 级 配碎 石技 术 条件 》要求 , 对所 选 基床 表 层 级配 碎 石 厂产 成 品进 行 资 源性 检 验 。 3 1 1 1 选取 基床 表层 级 配碎石 材料 开采 加 工基地 时, “ 、材料 ... 按 二 选 择及 质量 标 准 ”中 “ . ~2 4”的要求 , 21 . 由铁道 部业 务 管理 部 门认可 的 有 资 质 单位 对 成 品进 行 检 验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总结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总结

中交XXX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典型施工总结工程名称外环路(清昌大道-融宽环路至中央大道段)道路工程典型施工项目级配碎石垫层典型施工范围 K1+150~K1+250 计划施工时间 2015.11.4~2016.11.5编制审核编制单位中交XXX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2015.11.06目录一、典型施工过程简述 (1)1、人员、机械准备 (1)2、技术准备工作 (2)3、施工工艺流程 (2)4、施工方法 (2)二、典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三、下步施工工艺的调整和确认 (4)1、典型施工参数 (4)2、试验分析 (5)3、结论及建议 (5)4、根据试验结果和现场实践路基填筑分析 (6)一、典型施工过程简述1、人员、机械准备本次典型施工试验段人员配置情况如下人员配备表本次典型施工试验段机械设备情况如下机械配置表2、技术准备工作路床验收合格后进行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将路床上的杂物、机械进行清理干净,重新碾压整平。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级配碎石垫层开工之前,参照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施工图纸编写施工方案,对所有参与本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了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技术方案的技术和安全交底。

详见《施工技术交底》和《施工安全交底》。

3、施工工艺流程路床验收合格→施工放样→备料→拌和及运输→整形→碾压→横缝和纵缝的处理。

4、施工方法4.1路床验收路基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平整度和压实度,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经检测压实度≧95%,弯沉值≦230(1/100mm),路基标高逐个断面检查符合设计要求。

4.2施工放样施工前放设中桩及边桩,直线段每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m 设一桩,并在相应路肩边缘放设边桩,边桩加宽75cm以保证碾压到位。

级配碎石铺设暂按K=1.3的松铺系数测放出级配碎石垫层厚度(26cm),并在试验段加以确认;在中、边桩上绑上白胶带示意。

4.3备料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组成级配碎石,根据试验室设计的配合比和各路段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压密度分别计算各段需要的未筛分碎石和石屑的数量或不同粒级碎石和石屑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路基工程的级配碎石施工技术总结

路基工程的级配碎石施工技术总结

铁路路基工程的级配碎石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交通运输需求增大,我国加强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建设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施工工程的增多客观上要求对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加大研究力度,因为铁路施工中最关键的就是路基施工,对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对我国高效率的开展铁路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阐述铁路路基级配碎石施工过程,提出如何选择合理的配合比、填筑厚度、碾压遍数等施工技术研究。

关键词:铁路路基;工程;级配碎石;施工技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特别是铁路通车总里程不断的得到提高,这主要得益于我国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铁路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简单的探讨了铁路路基工程的级配碎石施工技术,并以某工程为实例。

分析了级配碎石的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和参数选择,针对施工工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工程概述青荣城际铁路工程为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250km/h,路基基床表层设计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厚度0.7m。

青荣第三项目部铁路施工里程DK86+402.24~DK102+220段,全长13km,级配碎石共计132万方。

级配碎石采用厂内机械拌制,自卸车运输,铲车摊铺,刮平机整平,振动碾碾压施工。

二、级配碎石主要设计技术标准1.级配碎石压实标准。

表1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基床表层压实标准表2基床表层厚度、顶面宽度、顶面横坡允许偏差及检验基床表层厚度、顶面宽度、顶面横坡允许偏差及检验施工参数选择所谓级配碎石是指选用3-4种碎石集料按一定比例混合,经充分搅拌而成的一种混合料,混合料级配是一个关键参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压实效果和施工质量。

为确保施工质量,我们对原材料进行了严格筛选,认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级配设计,并结合施工机械类别进行了碾压参数选择。

级配碎石混合料用级配碎石拌和设备在拌和厂集中进行拌和,混合料需拌和均匀,选用0~5mm、5~10mm、10~20mm、20~31.5mm四种级配进行混合料的拌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作者:————————————————————————————————日期:丽江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第一合同段主线K0+000~K13+740.924辅道K0+000~K10+692.379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总结云南第三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丽江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O一一年四月九日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我合同段级配碎石底基层设计共有两种类型,厚度分别为辅道15cm,主线20cm,数量分别为79887 m2和311464m2。

设计半幅路面宽度为10米,扣除路缘石宽度0.5米后铺筑宽度为10.84米。

主线横断面布置为0.5米(土路肩)+2.5米(硬路肩)+3.5米(行车道)+3.5米(超车道)+3.0米(中间带)+3.5米(超车道)+3.5米(行车道)+2.5米(硬路肩)+0.5米(土路肩)三、试验段落选择:由于目前指挥部仅提供了K3+870~K4+850段左幅路基,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我部拟在K4+600~+800段左侧进行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的施工。

全长200米,共计需要集料433.6m3,约1030吨。

四、试验目的根据选定集料的配合比例,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以下主要项目,在试验段完工后,进行施工技术总结,指导全线施工。

(1)、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1#:2#:3#:4#=33%:25%:12%:30%)(2)、材料的松铺系数(拟用1.25、1.30)(3)、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①、集料的拌合机械及运输②、集料的摊铺、整平和适用机具③、集料施工含水率的增减方法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5)、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五、材料及混合料组成设计(1)集料采用大理州鹤庆县金海石料厂生产的机轧料,现已备料约20万立方米,碎石粒径0~31.5mm,碎石塑性指数、平均针片状含量、平均压碎值、颗粒组成满足级配要求。

(2)标准击实试验结果经总监办审批,最大干密度2.33g/cm3,最佳含水率3.1%。

六、工期安排2011年3月25日~4月3日施工准备2011年4月6日当天完成试验路铺筑七、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厂拌粒料拌合机1台型号WCB500平地机1台型号徐工160压路机1台型号柳工622装载机3台型号夏工50L自卸车10台 自重20T 洒水车1台 中型罐式洒水车 小型打夯机1台 型号HCR90 八、试验段施工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工艺流程框图2、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准备下承层,各项指标合格后方能进行试验路的铺筑。

级配混合料采用厂拌法用粒料拌和机进行拌合,在正式拌合混合料前,根据试验室提供的已经总监办批复的配合比对拌和机进行调试标定,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含水率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2)技术准备备料 准备下承施工放样 混合料的混合料的混合料的整形 碾压 验收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

施工前项目部召开了技术交底会议,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岗位分工、职责范围、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

3)、组织准备成立一个专业的底基层施工队伍组织施工,项目部设置由项目副经理负责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如下:郝华兴现场施工总负责全面组织指挥现场施工李雁现场技术负责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及时处理各种技术、质量问题董雄标质检工程师负责现场自检、试验检测及申报各种自检资料李立芳测量工程师现场施工放样、挂线等进行几何尺寸自检并申报相关资料邹会生机械工程师现场机械调度调试等李彭和利宏试验工程师前场压实度试验检测,后场各项指标测定等邓家良安全负责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辅助人员负责前场缺陷处理、清扫、交通管制、平地机辅助人员共30人等。

交通协管员负责施工地段的车辆保通等3、测量放样现场技术员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边线,桩间距控制在10米,根据预先确定的松铺系数在桩顶上标定出级配层的松铺厚度,然后在桩上挂线,控制标高,根据含水率及运输车辆的实际吨位计算出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松铺厚度=设计厚度×松铺系数。

我项目部拟采用两种松铺系数摊铺,分别为1.25和1.3,各铺筑100米,K4+600~+700采用1.25,松铺厚度为:级配设计厚度(20cm )×松铺系数(1.25)=25cm ,K4+700~+800采用1.30,松铺厚度为:级配设计厚度(20cm )×松铺系数(1.30)=26cm , 4、混合料的控制底基层混合料的拌和采用型号WCB500型连续式稳定土拌和设备,根据项目部试验室提供的已经总监办批复的配合比,对拌和机转速进行调试,以满足配合比的要求,然后根据试验路段落的工程量及试验的干压密实度计算所用的干集料数量,进行拌合,焖料,焖好的级配料每天应补充水分,分别于早上和中午洒水,以保证级配料的含水率或略超最佳含水率0.5%进行焖料。

以减少运输过程中集料的离析现象。

经过试拌,级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与设计级配基本一致。

筛分结果数据如下:混合料筛分试验结果 级 配 曲 线 图102030405060708090100方孔筛筛孔尺寸(mm)通过下列筛孔质量百分率(%)0.0750.61.18169.54.7531.526.5取样地点拌合场筛孔尺寸31.5 26.5 16 9.5 4.75 1.18 0.6 0.075 通过量% 100 96.3 73.5 55 37.8 16.3 14 6施工级配100 90~100 65~8046~6034~4813~258~204~85、混合料的运输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检查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较拌和机产量和摊铺速度略有富余。

为减少水分散失,车上的混合料用帆布覆盖。

集料装车时应使每车料数量基本相等,装车时应先装车箱前端,然后装后端,最后装中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离析现象。

6、摊铺混合料运到现场后按现场技术员的要求按一定间距进行卸料,并及时进行摊铺。

摊铺时严格按控制桩上事先挂好的线用平地机进行摊铺,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找平,控制横坡,保证平整度,然后用压路机在已初平的级配层上快速静碾压一遍,以暴露出潜在的不平整,然后再用人工进行找平,并随时拉线检查标高及横坡,整平结束后,当含水率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时立即用压路机进行小振碾压。

在平地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7、碾压,确定压实遍数、松铺厚度1)、混合料在摊铺前,分别在选定试验里程的横向1.5 米、11米处测量原地面高程;混合料摊铺后,测量虚铺后高程;混合料碾压完毕,测量压实后的高程,计算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松铺系数=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实厚度\松铺厚度试验时每百米取4 处12 点进行实测,计算取平均值作为施工松铺系数。

2)静压结束,人工整平,横坡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大振碾压,大振碾压一遍后测压实度、标高、松铺系数,以后每碾压一遍测压实度、标高、松铺系数,直至压实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标高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最终确定松铺系数。

碾压采用先静压后振压的方式,碾压全过程应随碾压随洒水,使其保持最佳含水率。

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进行碾压,有超高的地段由内侧往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必须重叠1/2轮宽,碾压完路面全宽即为1遍,以得出松铺系数和碾压遍数的指导数据。

碾压速度头两遍控制在1.5~1.7km/h,以后用2.0~2.5km/h为宜。

3)养生碾压完成经项目部试验室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对试验路段级配层进行喷雾洒水养生,否则查找原因,直到试验路各项指标合格为止。

洒水时严格控制用水量,用水量过多容易造成细集料流失,粗集料裸露的现象,养护期间严格进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养护期一般为7天。

8、质量检测数据的收集、分析现场技术员必须对铺筑地段进行质量数据的检测,包括厚度、平整度、标高、压实度、弯沉,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进行,同时拌合现场取样进行级配试验。

收集试验段施工过程中拌合、运输、摊铺和压实的有关各项数据,确认施工中各种机械设备的最佳组合,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相关检测数据资料附后。

纵断高程控制成果表(松铺系数1.25)单位:m控制点位置松铺静压一振压二振压三振压四振压五振压六振压七K4+620 左1.5m 2265.813 2265.791 2265.781 2265.770 2265.769 2265.766 2265.763 2265.763 左8.5m 2265.672 2265.653 2265.640 2265.632 2265.630 2265.627 2265.623 2265.623 左11.0m 2265.618 2265.602 2265.581 2265.576 2265.572 2265.569 2265.567 2265.567K4+640 左1.5m 2265.512 2265.487 2265.481 2265.479 2265.472 2265.464 2265.461 2265.461 左8.5m 2265.381 2265.360 2265.352 2265.342 2265.331 2265.321 2265.320 2265.320 左11.0m 2265.321 2265.305 2265.299 2265.293 2265.287 2265.279 2265.275 2265.275K4+660 左1.5m 2265.215 2265.208 2265.192 2265.183 2265.178 2265.170 2265.161 2265.161 左8.5m 2265.071 2265.067 2265.043 2265.035 2265.030 2265.027 2265.023 2265.021 左11.0m 2265.023 2265.019 2265.001 2264.988 2264.984 2264.976 2264.973 2264.973K4+680 左1.5m 2264.908 2264.902 2264.891 2264.882 2264.873 2264.864 2264.859 2264.859 左8.5m 2264.771 2264.768 2264.754 2264.747 2264.732 2264.728 2264.723 2264.721 左11.0m 2264.718 2264.713 2264.701 2264.689 2264.678 2264.676 2264.673 2264.673 松铺系数计算成果表(松铺系数1.25)单位:m控制点位置平均松铺静压一振压二振压三振压四振压五振压六振压七累计下沉压实厚度松铺系数K4+620 左1.5m 0.253 0.022 0.010 0.009 0.003 0.003 0.003 0 0.050 0.203 1.246 左8.5m 0.253 0.019 0.013 0.008 0.002 0.003 0.003 0 0.049 0.203 1.241 左11.0m 0.248 0.016 0.021 0.005 0.004 0.003 0.002 0 0.051 0.197 1.258K4+640 左1.5m 0.252 0.025 0.008 0.006 0.005 0.008 0.004 0 0.050 0.202 1.247 左8.5m 0.261 0.021 0.006 0.009 0.005 0.008 0.009 0 0.061 0.200 1.305 左11.0m 0.251 0.016 0.016 0.008 0.005 0.003 0.005 0.002 0.046 0.205 1.224K4+660 左1.5m 0.255 0.007 0.024 0.009 0.005 0.008 0.009 0 0.054 0.201 1.268 左8.5m 0.251 0.004 0.018 0.008 0.005 0.003 0.004 0.002 0.050 0.201 1.248 左11.0m 0.253 0.004 0.011 0.013 0.004 0.008 0.003 0 0.050 0.203 1.246K4+680 左1.5m 0.248 0.006 0.011 0.009 0.009 0.008 0.005 0 0.049 0.199 1.246 左8.5m 0.251 0.003 0.014 0.007 0.015 0.004 0.005 0.002 0.050 0.201 1.248 左11.0m 0.248 0.005 0.012 0.012 0.011 0.002 0.003 0 0.045 0.203 1.220结果分析:碾压至第七遍,高程数据与第六遍数据无变化,且与设计标高相吻合,说明碾压遍数应为7遍,经过计算平均松铺系数为:1.25纵断高程控制成果表(松铺系数1.30)单位:m控制点位置松铺静压一振压二振压三振压四振压五振压六振压七K4+720 左1.5m 2264.321 2264.312 2264.292 2264.286 2264.278 2264.269 2264.265 2264.265 左8.5m 2264.180 2264.168 2264.153 2264.141 2264.133 2264.129 2264.127 2264.073 左11.0m 1164.130 2264.124 2264.107 2264.092 2264.083 2264.076 2264.074 2264.074K4+740 左1.5m 2264.020 2264.010 2263.992 2263.983 2263.977 2263.970 2263.968 2263.968 左8.5m 2263.819 2263.807 2263.792 2263.781 2263.770 2263.764 2263.762 2263.762 左11.0m 2263.762 2263.754 2263.741 2263.730 2263.720 2263.713 2263.709 2263.709K4+760 左1.5m 2263.744 2263.739 2263.720 2263.709 2263.700 2263.694 2263.691 2263.690 左8.5m 2263.478 2263.471 2263.453 2263.440 2263.430 2263.424 2263.420 2263.420 左11.0m 2263.381 2263.374 2263.356 2263.342 2263.332 2263.329 2263.328 2263.328K4+780 左1.5m 2263.560 2263.553 2263.537 2263.528 2263.523 2263.518 2263.516 2263.516 左8.5m 2263.286 2263.280 2263.261 2263.243 2263.237 2263.230 2263.228 2263.228 左11.0m 2263.184 2263.178 2263.159 2263.142 2263.134 2263.132 2263.130 2263.129 松铺系数计算成果表(松铺系数1.30)单位:m控制点位置平均松铺静压一振压二振压三振压四振压五振压六振压七累计下沉压实厚度松铺系数K4+720 左1.5m 0.261 0.009 0.020 0.006 0.008 0.009 0.004 0 0.056 0.205 1.273 左8.5m 0.261 0.012 0.015 0.012 0.008 0.004 0.002 0 0.053 0.208 1.254 左11.0m 0.260 0.006 0.017 0.015 0.009 0.006 0.002 0.001 0.057 0.203 1.280K4+740 左1.5m 0.260 0.012 0.018 0.009 0.006 0.007 0.002 0 0.052 0.208 1.250 左8.5m 0.261 0.008 0.015 0.011 0.011 0.006 0.002 0 0.057 0.204 1.279 左11.0m 0.259 0.005 0.013 0.011 0.010 0.007 0.004 0 0.053 0.206 1.257K4+760 左1.5m 0.260 0.005 0.019 0.011 0.010 0.007 0.004 0 0.054 0.206 1.262 左8.5m 0.261 0.007 0.018 0.013 0.009 0.006 0.002 0.001 0.058 0.203 1.285 左11.0m 0.265 0.007 0.018 0.015 0.010 0.006 0.004 0 0.059 0.206 1.286K4+780 左1.5m 0.256 0.007 0.016 0.009 0.005 0.005 0.002 0 0.044 0.212 1.207 左8.5m 0.262 0.006 0.020 0.007 0.006 0.007 0.002 0 0.058 0.203 1.290 左11.0m 0.260 0.006 0.018 0.017 0.008 0.002 0.002 0.001 0.056 0.204 1.275结果分析:碾压至第七遍,高程数据与第六遍数据无变化,但与设计标高相有误差,说明碾压遍数应为7遍,但松铺系数偏大,经过计算平均松铺系数为:1.267碾压遍数与压实度成果表里程桩号 碾压遍数(n )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g/cm3)压实度平均值(%)代表值(%)K4+600~+800 3 3.1 2.33 98.2 97 K4+600~+800 4 3.1 2.33 101 100.3 K4+600~+800 5 3.1 2.33 102.3 101.9 K4+600~+800 6 3.1 2.33 102.4 102.2 K4+600~+80073.12.33102.3101.6碾压遍数与干密度汇总表碾压遍数3 4 5 6 7 测点平均干密度(g/cm3) 2.288 2.355 2.384 2.387 2.383 测点平均含水率(%)2.92.82.92.82.7碾压遍数与干密度曲线图测点 平 均 干 密度(g/cm3)碾压遍数弯沉检测成果表里程桩号 测点数 平均弯沉值(0.01mm )标准差s 代表弯沉值(0.01mm ) 设计弯沉值(0.01mm )K4+600~+8004061.017.389.5171.3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试验路压实度存在超百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实际施工2.2502.3002.3502.40012345678所用的击实功比试验室击实功高,根据实际施工检测得到碾压到第6遍时干密度达到最大值2.387,第7遍已开始下降,所以,经过与指挥部和总监办统一后,以后施工现场控制用2.387的干密度和碾压遍数7进行控制,含水率仍然采用试验室含水率3.1%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