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

————————————————————————————————作者:————————————————————————————————日期:

丽江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第一合同段主线K0+000~K13+740.924

辅道K0+000~K10+692.379

级配碎石底基层

试验路总结

云南第三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丽江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一年四月九日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我合同段级配碎石底基层设计共有两种类型,厚度分别为辅道15cm,主线20cm,数量分别为79887 m2和311464m2。设计半幅路面宽度为10米,扣除路缘石宽度0.5米后铺筑宽度为10.84米。主线横断面布置为0.5米(土路肩)+2.5米(硬路肩)+3.5米(行车道)+3.5米(超车道)+3.0米(中间带)+3.5米(超车道)+3.5米(行车道)+2.5米(硬路肩)+0.5米(土路肩)

三、试验段落选择:

由于目前指挥部仅提供了K3+870~K4+850段左幅路基,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我部拟在K4+600~+800段左侧进行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的施工。全长200米,共计需要集料433.6m3,约1030吨。

四、试验目的

根据选定集料的配合比例,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以下主要项目,在试验段完工后,进行施工技术总结,指导全线施工。

(1)、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1#:2#:3#:4#=33%:25%:12%:30%)

(2)、材料的松铺系数(拟用1.25、1.30)

(3)、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

①、集料的拌合机械及运输

②、集料的摊铺、整平和适用机具

③、集料施工含水率的增减方法

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

五、材料及混合料组成设计

(1)集料采用大理州鹤庆县金海石料厂生产的机轧料,现已备料约20万立方米,碎石粒径0~31.5mm,碎石塑性指数、平均针片状含量、平均压碎值、颗粒组成满足级配要求。

(2)标准击实试验结果经总监办审批,最大干密度2.33g/cm3,最佳含水率

3.1%。

六、工期安排

2011年3月25日~4月3日施工准备

2011年4月6日当天完成试验路铺筑

七、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厂拌粒料拌合机1台型号WCB500

平地机1台型号徐工160

压路机1台型号柳工622

装载机3台型号夏工50L

自卸车10台 自重20T 洒水车1台 中型罐式洒水车 小型打夯机1台 型号HCR90 八、试验段施工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

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2、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准备下承层,各项指标合格后方能进行试验路的铺筑。级配混合料采用厂拌法用粒料拌和机进行拌合,在正式拌合混合料前,根据试验室提供的已经总监办批复的配合比对拌和机进行调试标定,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含水率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2)技术准备

备料 准备下承施工放样 混合料的

混合料的混合料的

整形 碾压 验收

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施工前项目部召开了技术交底会议,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岗位分工、职责范围、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

3)、组织准备

成立一个专业的底基层施工队伍组织施工,项目部设置由项目副经理负责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如下:

郝华兴现场施工总负责全面组织指挥现场施工

李雁现场技术负责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及时处理各种技术、质量问题董雄标质检工程师负责现场自检、试验检测及申报各种自检资料

李立芳测量工程师现场施工放样、挂线等进行几何尺寸自检并申报相关

资料

邹会生机械工程师现场机械调度调试等

李彭和利宏试验工程师前场压实度试验检测,后场各项指标测定等

邓家良安全负责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辅助人员负责前场缺陷处理、清扫、交通管制、平地机辅助人

员共30人等。

交通协管员负责施工地段的车辆保通等

3、测量放样

现场技术员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边线,桩间距控制在10米,根据预先确定的松铺系数在桩顶上标定出级配层的松铺厚度,然后在桩上挂线,控制标

高,根据含水率及运输车辆的实际吨位计算出每车料的堆放距离。松铺厚度=设计厚度×松铺系数。我项目部拟采用两种松铺系数摊铺,分别为1.25和1.3,各铺筑100米,K4+600~+700采用1.25,松铺厚度为:级配设计厚度(20cm )×松铺系数(1.25)=25cm ,K4+700~+800采用1.30,松铺厚度为:级配设计厚度(20cm )×松铺系数(1.30)=26cm , 4、混合料的控制

底基层混合料的拌和采用型号WCB500型连续式稳定土拌和设备,根据项目部试验室提供的已经总监办批复的配合比,对拌和机转速进行调试,以满足配合比的要求,然后根据试验路段落的工程量及试验的干压密实度计算所用的干集料数量,进行拌合,焖料,焖好的级配料每天应补充水分,分别于早上和中午洒水,以保证级配料的含水率或略超最佳含水率0.5%进行焖料。以减少运输过程中集料的离析现象。经过试拌,级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与设计级配基本一致。筛分结果数据如下:

混合料筛分试验结果 级 配 曲 线 图

102030405060708090100

方孔筛筛孔尺寸(mm)

通过下列筛孔质量百分率(%)

0.075

0.6

1.18

169.5

4.7531.5

26.5

取样地点拌合场

筛孔尺寸31.5 26.5 16 9.5 4.75 1.18 0.6 0.075 通过量% 100 96.3 73.5 55 37.8 16.3 14 6

施工级配100 90~

100 65~

80

46~

60

34~

48

13~

25

8~

20

4~8

5、混合料的运输

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检查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较拌和机产量和摊铺速度略有富余。为减少水分散失,车上的混合料用帆布覆盖。集料装车时应使每车料数量基本相等,装车时应先装车箱前端,然后装后端,最后装中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离析现象。

6、摊铺

混合料运到现场后按现场技术员的要求按一定间距进行卸料,并及时进行摊铺。摊铺时严格按控制桩上事先挂好的线用平地机进行摊铺,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找平,控制横坡,保证平整度,然后用压路机在已初平的级配层上快速静碾压一遍,以暴露出潜在的不平整,然后再用人工进行找平,并随时拉线检查标高及横坡,整平结束后,当含水率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时立即用压路机进行小振碾压。在平地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7、碾压,确定压实遍数、松铺厚度

1)、混合料在摊铺前,分别在选定试验里程的横向1.5 米、11米处测量原地

面高程;混合料摊铺后,测量虚铺后高程;混合料碾压完毕,测量压实后的高程,计算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松铺系数=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实厚度\松铺厚度

试验时每百米取4 处12 点进行实测,计算取平均值作为施工松铺系数。

2)静压结束,人工整平,横坡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大振碾压,大振碾压一遍后测压实度、标高、松铺系数,以后每碾压一遍测压实度、标高、松铺系数,直至压实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标高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最终确定松铺系数。碾压采用先静压后振压的方式,碾压全过程应随碾压随洒水,使其保持最佳含水率。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进行碾压,有超高的地段由内侧往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必须重叠1/2轮宽,碾压完路面全宽即为1遍,以得出松铺系数和碾压遍数的指导数据。碾压速度头两遍控制在1.5~1.7km/h,以后用2.0~

2.5km/h为宜。

3)养生

碾压完成经项目部试验室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对试验路段级配层进行喷雾洒水养生,否则查找原因,直到试验路各项指标合格为止。洒水时严格控制用水量,用水量过多容易造成细集料流失,粗集料裸露的现象,养护期间严格进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养护期一般为7天。

8、质量检测数据的收集、分析

现场技术员必须对铺筑地段进行质量数据的检测,包括厚度、平整度、标高、压实度、弯沉,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的要求进行,同时拌合现场取样进行级配试验。收集试验段施工过程中拌合、运输、摊铺和压实的有关各项数据,确认施工中各种机械设备的最佳组合,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相关检测数据资料附后。

纵断高程控制成果表(松铺系数1.25)单位:m

控制点位置松铺静压一振压二振压三振压四振压五振压六振压七

K4+620 左1.5m 2265.813 2265.791 2265.781 2265.770 2265.769 2265.766 2265.763 2265.763 左8.5m 2265.672 2265.653 2265.640 2265.632 2265.630 2265.627 2265.623 2265.623 左11.0m 2265.618 2265.602 2265.581 2265.576 2265.572 2265.569 2265.567 2265.567

K4+640 左1.5m 2265.512 2265.487 2265.481 2265.479 2265.472 2265.464 2265.461 2265.461 左8.5m 2265.381 2265.360 2265.352 2265.342 2265.331 2265.321 2265.320 2265.320 左11.0m 2265.321 2265.305 2265.299 2265.293 2265.287 2265.279 2265.275 2265.275

K4+660 左1.5m 2265.215 2265.208 2265.192 2265.183 2265.178 2265.170 2265.161 2265.161 左8.5m 2265.071 2265.067 2265.043 2265.035 2265.030 2265.027 2265.023 2265.021 左11.0m 2265.023 2265.019 2265.001 2264.988 2264.984 2264.976 2264.973 2264.973

K4+680 左1.5m 2264.908 2264.902 2264.891 2264.882 2264.873 2264.864 2264.859 2264.859 左8.5m 2264.771 2264.768 2264.754 2264.747 2264.732 2264.728 2264.723 2264.721 左11.0m 2264.718 2264.713 2264.701 2264.689 2264.678 2264.676 2264.673 2264.673 松铺系数计算成果表(松铺系数1.25)单位:m

控制点位置平均

松铺静压

振压

振压

振压

振压

振压

振压

累计

下沉

压实

厚度

松铺

系数

K4+620 左1.5m 0.253 0.022 0.010 0.009 0.003 0.003 0.003 0 0.050 0.203 1.246 左8.5m 0.253 0.019 0.013 0.008 0.002 0.003 0.003 0 0.049 0.203 1.241 左11.0m 0.248 0.016 0.021 0.005 0.004 0.003 0.002 0 0.051 0.197 1.258

K4+640 左1.5m 0.252 0.025 0.008 0.006 0.005 0.008 0.004 0 0.050 0.202 1.247 左8.5m 0.261 0.021 0.006 0.009 0.005 0.008 0.009 0 0.061 0.200 1.305 左11.0m 0.251 0.016 0.016 0.008 0.005 0.003 0.005 0.002 0.046 0.205 1.224

K4+660 左1.5m 0.255 0.007 0.024 0.009 0.005 0.008 0.009 0 0.054 0.201 1.268 左8.5m 0.251 0.004 0.018 0.008 0.005 0.003 0.004 0.002 0.050 0.201 1.248 左11.0m 0.253 0.004 0.011 0.013 0.004 0.008 0.003 0 0.050 0.203 1.246

K4+680 左1.5m 0.248 0.006 0.011 0.009 0.009 0.008 0.005 0 0.049 0.199 1.246 左8.5m 0.251 0.003 0.014 0.007 0.015 0.004 0.005 0.002 0.050 0.201 1.248 左11.0m 0.248 0.005 0.012 0.012 0.011 0.002 0.003 0 0.045 0.203 1.220

结果分析:碾压至第七遍,高程数据与第六遍数据无变化,且与设计标高

相吻合,说明碾压遍数应为7遍,经过计算平均松铺系数为:1.25

纵断高程控制成果表(松铺系数1.30)单位:m

控制点位置松铺静压一振压二振压三振压四振压五振压六振压七

K4+720 左1.5m 2264.321 2264.312 2264.292 2264.286 2264.278 2264.269 2264.265 2264.265 左8.5m 2264.180 2264.168 2264.153 2264.141 2264.133 2264.129 2264.127 2264.073 左11.0m 1164.130 2264.124 2264.107 2264.092 2264.083 2264.076 2264.074 2264.074

K4+740 左1.5m 2264.020 2264.010 2263.992 2263.983 2263.977 2263.970 2263.968 2263.968 左8.5m 2263.819 2263.807 2263.792 2263.781 2263.770 2263.764 2263.762 2263.762 左11.0m 2263.762 2263.754 2263.741 2263.730 2263.720 2263.713 2263.709 2263.709

K4+760 左1.5m 2263.744 2263.739 2263.720 2263.709 2263.700 2263.694 2263.691 2263.690 左8.5m 2263.478 2263.471 2263.453 2263.440 2263.430 2263.424 2263.420 2263.420 左11.0m 2263.381 2263.374 2263.356 2263.342 2263.332 2263.329 2263.328 2263.328

K4+780 左1.5m 2263.560 2263.553 2263.537 2263.528 2263.523 2263.518 2263.516 2263.516 左8.5m 2263.286 2263.280 2263.261 2263.243 2263.237 2263.230 2263.228 2263.228 左11.0m 2263.184 2263.178 2263.159 2263.142 2263.134 2263.132 2263.130 2263.129 松铺系数计算成果表(松铺系数1.30)单位:m

控制点位置平均

松铺静压

振压

振压

振压

振压

振压

振压

累计

下沉

压实

厚度

松铺

系数

K4+720 左1.5m 0.261 0.009 0.020 0.006 0.008 0.009 0.004 0 0.056 0.205 1.273 左8.5m 0.261 0.012 0.015 0.012 0.008 0.004 0.002 0 0.053 0.208 1.254 左11.0m 0.260 0.006 0.017 0.015 0.009 0.006 0.002 0.001 0.057 0.203 1.280

K4+740 左1.5m 0.260 0.012 0.018 0.009 0.006 0.007 0.002 0 0.052 0.208 1.250 左8.5m 0.261 0.008 0.015 0.011 0.011 0.006 0.002 0 0.057 0.204 1.279 左11.0m 0.259 0.005 0.013 0.011 0.010 0.007 0.004 0 0.053 0.206 1.257

K4+760 左1.5m 0.260 0.005 0.019 0.011 0.010 0.007 0.004 0 0.054 0.206 1.262 左8.5m 0.261 0.007 0.018 0.013 0.009 0.006 0.002 0.001 0.058 0.203 1.285 左11.0m 0.265 0.007 0.018 0.015 0.010 0.006 0.004 0 0.059 0.206 1.286

K4+780 左1.5m 0.256 0.007 0.016 0.009 0.005 0.005 0.002 0 0.044 0.212 1.207 左8.5m 0.262 0.006 0.020 0.007 0.006 0.007 0.002 0 0.058 0.203 1.290 左11.0m 0.260 0.006 0.018 0.017 0.008 0.002 0.002 0.001 0.056 0.204 1.275

结果分析:碾压至第七遍,高程数据与第六遍数据无变化,但与设计标高相有误差,说明碾压遍数应为7遍,但松铺系数偏大,经过计算平均松铺系数为:1.267

碾压遍数与压实度成果表

里程桩号 碾压遍数(n )

最佳含水率(%)

最大干密度(g/cm3)

压实度平均值(%)

代表值(%)

K4+600~+800 3 3.1 2.33 98.2 97 K4+600~+800 4 3.1 2.33 101 100.3 K4+600~+800 5 3.1 2.33 102.3 101.9 K4+600~+800 6 3.1 2.33 102.4 102.2 K4+600~+800

7

3.1

2.33

102.3

101.6

碾压遍数与干密度汇总表

碾压遍数

3 4 5 6 7 测点平均干密度(g/cm3) 2.288 2.355 2.384 2.387 2.383 测点平均含水率(%)

2.9

2.8

2.9

2.8

2.7

碾压遍数与干密度曲线图

点 平 均 干 密

(g/cm3)

碾压遍数

弯沉检测成果表

里程桩号 测点数 平均弯沉值(0.01mm )

标准差s 代表弯沉值(0.01mm ) 设计弯沉值(0.01mm )

K4+600~+800

40

61.0

17.3

89.5

171.3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试验路压实度存在超百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实际施工

2.250

2.3002.3502.400

1

2

3

4

5678

所用的击实功比试验室击实功高,根据实际施工检测得到碾压到第6遍时干密度达到最大值2.387,第7遍已开始下降,所以,经过与指挥部和总监办统一后,以后施工现场控制用2.387的干密度和碾压遍数7进行控制,含水率仍然采用试验室含水率3.1%控制。

该段级配层试验路铺筑完毕经检测,平整度共检测20个点,合格20点,合格率100%,横坡共检测11点,合格11点,合格率100%,路面宽度共检测20点,合格20点,合格率100%。

六、结论

通过该段试验路的铺筑,我项目部就级配碎石底基层的铺筑取得了一定的施工数据,包括表面平整度、横坡、厚度、宽度、压实度、矿料级配等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相关检测资料附后,得出以下结论,可用于指导以后大面积施工。

结论:

松铺系数:1.25

碾压遍数:7遍(含静压)

机械组合:平地机1台、压路机1台、洒水车1台

施工方法:平地机摊铺,碾压段落为50~60m,碾压顺序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4遍)→静压(1遍)

施工配合比:1#:2#:3#:4#=33%:25%:12%:30%

最佳含水量:3.1

最大干密度:2.387

碾压长度:50~60m

七、存在问题

1)厚度不均匀,主要是平地机摊铺,操作手不熟练,导致中部反复摊铺后无法下压,而两边的压实量较大,出现中间的厚度一般比两边的厚度小,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下承层的平整度较差,也导致厚度不均匀,今后要加强平地机手的操作熟练度的训练及下承层的检测工作;

2)运输车辆严重不足,在以后的大面积施工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运输车辆,以免造成机械闲置待料及摊铺成型的地段水分散失无法碾压密实;

3)压路机较少,导致摊铺完成的段落无法及时碾压完成,水分散失较快,无法压实;根据试验结果,压路机2台为宜;

4)质检、试验、测量检测工作人员不到位,导致工作不到位,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大质检、试验、测量人员数量,并加强培训学习;

5)现场管理工作混乱,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责任明确到人;

6)前、后场工作有脱节现象,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前后场的协调工作;

7)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点管理监控混乱,无专人负责,应加强质量控制点的检测及管理工作。

总之,该段试验路的铺筑时成功的,但由于铺筑距离较短,有些细节问题

还未暴露出来,同时也暴露出了我项目部管理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我项目部会总结试验路的施工经验,扬长避短,不断总结提高,使丽江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第一合同段向精品工程迈进。

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高速公路路面K85+000?K85+为整体式路面,底基层宽度为12.2米:K85+?K85+550为隧道分离式,底基层宽度11.75 米;K85+550?K86+000为隧道工程。级配碎石底基层厚度为15cm,工程数量为9742 m2。 二、施工准备情况 1、施工人员及机械准备情况 根据总体施工计划针对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进行组织安 排,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已进场就位,现场管理人员4名,测量工程师2名,试验工程师1名,试验员5名,机手26名,普工15名。测量工程师已对导线点、水准点的加密闭合完毕,达到规范要求。路基交验工作已基本完成,拌和站的安装调试标定工作已结束,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已进场。 2、材料准备情况 路面底基层的级配由3种不同粒径的碎石(?19mm,19? 9.5mm,?4.75mm )和4.75mm以下石屑组配而成,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 (方孔筛),碎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20%, 压碎值不大于30%,碎石中不应含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颗粒。

其级配曲线应是一根圆滑的曲线,其颗粒组成、液限和塑性指数满足表1-1的级配规定: 表1-1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 目前已按比例进场储备的碎石总量已达62198万m3,满足施 工要求,已具备开工条件。 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图 1、施工放样 根据设计施工图中给定的逐桩坐标、设计高程、设计宽度,每10m施放一点并在底基层两边缘处打入钢钉测其顶高程,再 在钢钉外20?30cm处打入钢钎,依据钢钉的高程在钢钎的横杆

上挂上钢丝并调整钢丝的高程级线型,钢丝的高度比底基层的

路面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完成版

衡阳市耒水东岸风光带工程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写: 中国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衡阳市耒水东岸 风光带工程工程部 二O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一、工程简况3 二、编制依据3 三、施工准备情况3 1、施工人员及机械准备情况3 2、材料准备情况4 四、施工方案(施工工艺)4 1.施工工艺流程图4 2.施工放样5 3.拌合和运输5 4.摊铺6 5.碾压6 6.接缝处理7 7.养生7 五、质量控制指标,检验频率方法7 六、施工计划8 七、质量保证措施8 八、安全保证措施8 九、环境保护9

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简况 衡阳耒水东岸风光带工程临时施工道路共9392m,其中需要铺设级配碎石基层地有5991m.临时施工通道包括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等施工道路.其中R3基层宽度为4.5m,其余临时施工道路基层宽度为3.2m.级配碎石底基层厚度为30cm,工程数量为7054m3. 二、编制依据 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4.《市政工程施工设计图纸-道路工程》 三、施工准备情况 1、施工人员及机械准备情况 根据总体施工计划针对级配碎石底基层地施工进行组织安排,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已进场就位,现场管理人员2名,测量工程师2名,实验工程师1名,实验员3名,机手8名,普工10名.测量工程师已对导线点、水准点地加密闭合完毕,达到规范要求.路基交验工作已基本完成,拌和站地安装调试标定工作已结束,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设备已进场.

天然砂砾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

天然砂砾石底基层试验 段总结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公路第三施工合同段 底基层试验段 施工总结 ***公司 驻**********第三施工合同段 项目部 201*年*月*日 底基层试验段******** 施工总结 为确定底基层施工最佳的施工参数、工序衔接与最合理的机械组合,我合同段于2018年4月1日在k24+500-k24+700段进行了天然砂砾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试验段长200m,截止201*年4月3日全部完成。在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指导下,我项目部部已成功完成了该试验段施工,并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大面积的底基层施工提供了依据。 一、进行所属试验段的目的 (一)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出一套底基层施工最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并总结出如何依据招标文件的技术及质量标准进行规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 (二)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摸索并总结碾压、填筑适宜的松铺厚度、不同自然条件下最佳碾压机械设备组合、最合适的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 (三)通过本试验段施工,收集相关数据,最终确定底基层施工的参 数,指导全线底基层施工并达到技术质量标准。 二、试验段施工地点及时间

1、选择试验段施工里程为k24+500-k24+700,全长200米。 2、施工时间:201*年4月1-201*年4月3日,在我部精心组织下,现已施工完毕。 三、试验段施工组织 (一)试验段管理及施工人员配备表 投入试验段主要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表

(二)试验段施工主要机械及设备配置表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试验室标准试验成果汇总表(包括填料的重型击实,CBR,塑、液限,含水率,颗粒分析等),详见附件。 2、现场准备: (1)试验段相应施工、管理人员组织安排已均全部到位到位; (2)试验段施工机械配备全部就绪; 3、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

————————————————————————————————作者:————————————————————————————————日期:

丽江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第一合同段主线K0+000~K13+740.924 辅道K0+000~K10+692.379 级配碎石底基层 试验路总结 云南第三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丽江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一年四月九日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我合同段级配碎石底基层设计共有两种类型,厚度分别为辅道15cm,主线20cm,数量分别为79887 m2和311464m2。设计半幅路面宽度为10米,扣除路缘石宽度0.5米后铺筑宽度为10.84米。主线横断面布置为0.5米(土路肩)+2.5米(硬路肩)+3.5米(行车道)+3.5米(超车道)+3.0米(中间带)+3.5米(超车道)+3.5米(行车道)+2.5米(硬路肩)+0.5米(土路肩) 三、试验段落选择: 由于目前指挥部仅提供了K3+870~K4+850段左幅路基,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我部拟在K4+600~+800段左侧进行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的施工。全长200米,共计需要集料433.6m3,约1030吨。 四、试验目的 根据选定集料的配合比例,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以下主要项目,在试验段完工后,进行施工技术总结,指导全线施工。 (1)、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1#:2#:3#:4#=33%:25%:12%:30%) (2)、材料的松铺系数(拟用1.25、1.30) (3)、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 ①、集料的拌合机械及运输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及流程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及流程 一、下承层的准备 积极做好下承层的验收、修整工作,为底基层施工提供良好的现场空间,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验收的下承层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其纵、横坡度、平整度、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等满足评定要求,否则底基层施工前必须对下承层重新处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路基顶面标高=路面顶面标高—结构层厚度,在底基层施工前复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处理后才能施工。 2、级配碎石混合料上路前,对下承层做最后一次检查,将现场工作面存在的浮土、杂物清除干净,并保持平整。 3、对出现有坑洞的下承层,先用相同的材料仔细填补和压实,搓板和辙槽要刮除,松散处应耙松并补添相同材料拌和、整形洒水并重新压实,使之达到压实度要求。 在底基层摊铺前,根据现场情况可对下承层表面适当洒水,使其表面润湿。 在路面施工时,高填方路段路基可能发生沉降,必须对下承层做好沉降观测工作。 二、现场的施工放样 1、在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放样。每隔10m(曲线段每隔5m)设一桩,进行水准测量。 2、在铺筑边线外50cm左右打入稳固的导向控制线支架(其位置对应中线桩号),支架间距为10m,根据下承层顶面标高、设计厚度、试验段得出的松铺系数1.25及预留的固定值(10cm),调整导向控制线支架横杆高度,设定为铺筑时导向控制线标高。导向控制线的钢丝每段长度约为200m左右,钢丝要拉紧,确保钢丝拉力不小于800N。导向控制线标高=以路面顶面的控制标高推算的下承层顶面高程+1.25×底基层厚度+固定值(10cm)。

三、施工工艺 1、拌和 级配碎石底基层混合料的拌和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和机为两套WCB-500型稳定土拌和机,平均每小时出料分别为400t。拌和前应对设备进行充分调试,拌和设备的调试分两步:第一步是对集料级配的调试,即不加入水,确定各种碎石的配合比例;第二步是混合料的调和,即在碎石中加入水,调整含水量,达到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拌和前试验人员测定集料的级配和集料含水量,若在雨季施工,要增加含水量的测定频率,计算施工配合比和拌和时实际的加水量,考虑到拌和、运输、摊铺、整形、碾压等过程含水量会损失,故在拌和时,可根据天气、运距及施工进度适当提高拌和用水量,使拌和后混合料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0.5~1%(具体由试验确定)。早上气温较低、无风、运距近的情况下,混合料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中午气温高、有风、运距远的情况下,混合料的含水量要高于最佳含水量。实施拌和时要做到,后场各项准备工作和前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才可以开始拌和生产。级配碎石底基层混合料在拌和时,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设计要求进行上料,由料仓经皮带输送机送入搅拌仓内,同时按照配合比要求,添加水,经搅拌后由皮带输送机送入储料仓等待装料。拌和质量由试验室值班员和机械操作手共同控制,各控制负责人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通知单选用各料仓集料规格和数量,拌和时各种集料、用水量要准确,以保证混合料的级配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出场的料均匀一致,无粗细料分离现象。级配碎石底基层混合料装车时,为减轻离析现象,装车时分前、后、中三次装料,并安排有专人负责指挥。每天出料检测:(1)含水量;(2)集料级配;(3)混合料离析现象。 拌和注意事项: 1、配料准确; 2、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3、拌和均匀;

级配碎石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级配碎石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 一、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在铺筑级配碎石基层前,将土基层表面的浮土、杂物清扫干净,并用压路机碾压数遍,使路基宽度、平整度、压实度、横坡度及弯沉值均达到验收标准。 2、施工测量: 施工前恢复中线,在路基两侧每10m设一高程桩,并复核挂线标高,确认无误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工艺流程(见图2) 1、工艺流程图 图2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

(2)验收基床底层: 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达到基床底层验收标准。 (3)测量放样: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标高;按10m一桩,放中线和边线,设置钢丝绳基准线。 (4)拌和:根据设计文件级配要按比例分别分批进各类石料到堆料场,在拌和场集中进行拌和,混合料需拌和均匀,采用不同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按预定配合比在拌和设备内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在正式拌制级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场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级配和含水量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并通过试验段的试拌、试铺总结的各种施工参数进一步合理的调整和确定拌和需要各种级配的碎石数量,以使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填层具有更好的强度和刚度。 (5)运输: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混合料在装车时不致产生离析。采用大吨位自卸车运输,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从拌和场地到施工段落。 (6)摊铺:摊铺时以日进度需要量和拌和设备的产量为度,合理计算卸料需要量。 基床表层下层的级配碎石的摊铺采用平地机进行。每层的摊铺厚度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在用平地机摊铺时,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 (7)碾压:级配碎石碾压时的含水量控制在由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采用三轮压路机、重型光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按试验段确定的碾压遍数和程序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底基层试验段总结

底基层试验段总结 本合同段先在K2+742.183-K4+626.786处做230米试验段,以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标准施工方法、机械碾压遍数等;根据试验段所得数据指导施工。为确保水泥石灰稳定土的施工质量,我们将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总结如下: 1、基本概况: 我们在2010年 月 日铺筑试验段:在监理工程师同意的路段进行水泥石灰稳定土试验段铺筑。 2、施工方案 (1)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程》(JTJ034-2000)中对水泥石灰稳定土中材料的要求:塑性指数为10-20的粘性土以及含有一定数量粘性土的土均适宜用。 (2)设计标高,将下层的表面洒水湿润。然后在经检验合格的路基上用经纬仪进行水泥石灰稳定土摊铺施工放样、恢复中线、测定标高、在两侧用指示桩标出底基层的松铺厚度并上土。用平地机,人工配合进行整平,测定含水量,用轻型压路机稳压1—2遍,准备摊铺石灰。 3、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方法 (1)、采用灰点法摊铺石灰:根据稳定土中石灰所占的比例及消石灰的含水量和松方干密度及稳定土的最大干密度计算出每个方格中所用的石灰用量,用皮尺丈量,按计算的石灰用量加1%路拌石灰增量按梯状条均匀码备石灰,用小型翻斗车将石灰运至路基,人工用推杆将石灰均匀摊开整平,使其厚度均匀一致。 (2)、灰土摊铺好后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一遍,拌合从边到中反复进行,每次拌合与上次重叠50cm,拌和时派专人随时跟车检查拌和深度、拌和宽度和拌和均匀性,以防出现素土夹层,拌和完毕后及时测定石灰土中石灰的剂量,如果灰剂量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则应根据现有的剂量计算所差消石灰的数量,并加灰重新拌合,重新试验,直到合格为止。不足时及时补加石灰进行拌和,拌合均匀后,用推土机排压,平地机整平。石灰土整平后通过计算确定水泥撒布距离,按石灰网格摆放水

水稳底基层、基层试验段总结

安徽省宁国至绩溪高速公路路面工程 NJLM-01合同段 ZK15+250 —K15+580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 施工总结报告 编制单位: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宁绩高速NJLM-01项目经理部 编制日期:二0—三年八月二十七日

工程概况及试验段目的 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安徽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四纵八横”中的“纵一”联 络线,同时也是安徽省地方高速公路S01中的一段,北接宁宣杭高速公路,可连接江苏、浙江,具有对接长三角省际干线通道的服务功能;同时与宣杭、绩黄、徽杭、铜汤屯等高速公路共同构成皖南高速公路网络,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宁绩高速公路路面01标项目工程造价为156149298元,项目起讫桩号为 K0+000-K25+948.1,全长25.948公里,包含宁国服务区和甲路互通,全线大、中 桥20座,小桥1座,隧道3座。主线路面结构为:20cm厚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填方段)或20cm级配碎石(挖方段)底基层+3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乳化沥青透封层+7cm厚AC-25C 粗粒式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6cm厚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5cm厚AC-13C 细粒式改性沥青砼,总厚度为74cm 桥梁隧道面层结构为6cm厚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乳化沥青粘层+4cm厚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总厚度为10c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3%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54.41万讥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99.69万讥AC-25C粗粒式沥青砼44.38 万讥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砼47.81万讥AC -13C细粒式改性沥青砼47.54 万叭路缘石安装31912m纵、横向排水20208.5m,桥梁、隧道铣刨及防水372319.8m2。 1.1、主线主要技术标准 ⑴、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⑵、计算行车速度:100km/h; ⑶、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宽度26米,分离式路基宽度13米;水稳底基层宽度为13.38m (中宽)。 2、试验段目的 试验路段要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2.1验证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 ①调试拌和楼,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从皮带输送机端部进行不掺配水泥的集料混合料筛分试验,验证矿料级配的稳定性。 ②调整拌和产量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 ③检查混合料含水量、碎石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混合料因 时间的延迟而对成型路面强度的影响。 2.2确定铺筑的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 2.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

高速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标准化指南

高速公路路面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施工标准化指南 1.1一般规定 1.1.1配料必须准确,拌和必须均匀。 1.1.2应严格掌握垫层、底基层、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1.1.3应在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至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垫层、底基层要求≥ 96%,基层要求≥ 98%。 1.1.4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 20cm。压实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分层铺筑时,每层都要做压实度检验,并应达到规定要求。 1.1.5级配碎石垫层、底基层、基层均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并用摊铺机摊铺。 1.2材料要求 1.2.1集料 1、级配碎石所用石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6%。 2、用于垫层、底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7.5mm,用于基层时,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 31.5mm。碎石应预先筛分成3 个不同粒级,建议垫层、底基层分

37.519mm、19 9.5mm、9.5 0mm,基层分31.5 19mm、 19 9.5mm、9.5 0mm。各种粒级的超尺寸数量不得超过 10%, 欠尺寸数量不得超过15%。合成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1.2.1 的要求,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 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表1.2.1 注:集料中以下细集料有塑性指数时,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 ,且塑性指数应小于6;0.5mm 以下细集料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可接近高限。

3 、当细集料数量不足时,允许掺配一定比例的砂。砂应洁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符合级配要求。 1.2.2水 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来自可疑水源的水应按照《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 1.3混合料组成设计 1.3.1各种材料必须在使用前56 天选定。承包人应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在监理工程师确认的试验室进行材料的标准试验及混合料组成设计。 1.3.2承包人应在级配碎石混合料组成设计开始前,首先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下列原材料试验: 1、颗粒组成分析 2、液限和塑性指数 3、相对密度 4、含水量 5、击实试验 6、压碎值 7、针片状颗粒的含量 1.3.3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步骤 1、确定各种规格料的掺配比例,使组成级配符合4.2.1 条的规定,并使形成的级配曲线是一根顺滑的曲线。其中

农村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农村公路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底基层采用集中拌和法施工,装载机场地拌碎石与砂,汽车运输,推土机摊平,洒水车洒水,压路机碾压。施工程序:见(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表流程图) 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特点 1)、准备工作 1、准备路槽 ①路槽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②路槽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③土基不论路堤或路堑,必须用2025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④对于路槽,根据压实度检查(或碾压检验)和弯沉测定的结果,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补充碾压、加厚底基层、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达到标准。 ⑤路槽上的低洼和坑洞,应仔细填补及压实。路槽上的搓板和辙槽,应刮除;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 ⑥逐一断面检查路槽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路槽标高的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⑦新完成的底基层或土基,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验收。 ⑧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如5-10M)应交错开挖泄水沟。 2、材料用量 ①计算材料用量,根据各路段标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压实密度,计算各段需要的集料数量以及所用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②在料场洒水加湿未筛分碎石,使其含水量较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集料离析现象(未筛分碎石的最佳含水量约为4%)。 ③未筛分碎石屑可按预定比例在料场混和,同时洒水加湿,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约1%,以减轻施工现场的拌和工作量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离析现象(级配碎石的最佳含水量约为5%。 ⑷、机具 ①翻斗车、汽车或其它运输车及平地机等摊铺、拌和机械。 ②洒水车、洒水或利用就近水源洒水。 ③压实机械,20-40T振动压路机等。 ④其它夯实机具、适宜小范围处理路槽翻浆等。 2)运输和摊铺集料 (1)、运输 ①集料装车时,应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②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由远到近将料按要求的间距卸置于路槽上。卸料间距应严格掌握,避免料不够或过多,并且要求料堆每隔一定距离留一缺口,以便施工。 ③集料在下承层上的堆置时间不宜过长,运送集料及摊铺集料工序只能提前1-2D。 (2)、摊铺 ①、摊铺前要事先通过试验确定碎石料的松铺系数,人工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约为-;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其松铺系数约为-。 ②用平地机或推土机将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要求表面应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③检验松铺材料的厚度,看其是否符合预计要求。必要时应进行减料或补料工作。 3)、整形 拌和均匀后的混合料用平地机按设计路拱进行整平和整形(要注意离析现象),然后用15-20T压路机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

路面基层试验段总结

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 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我标段起讫桩号为K69+000~K71+400,全长2.4k m,(未包括匝道)基层厚度为:39.5c m的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为5%(强度不小于 3.5M P a),为了保证基层的施工质量,基层分两层施工,下基层压实厚度为20c m,上基层压实厚度为19.5c m。为了顺利开展路面基层施工,确保底基层施工质量,我标段在基层大面积施工前,于2006年9月17日,选取K69+389.94~K69+600段左侧做试验段,现场获取重要的施工技术参数和数据依据。并总结出了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施工中各技术人员均能按既定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坚守自己的岗位,分工协作,认真进行水稳底基层拌和记录、压实度记录、压实度与压实遍数关系记录、松铺系数测定记录等,数据真实,为水稳基层在铺筑过程中相关技术参数的总结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找到了用于水稳底基层施工的最佳设备及劳动力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松铺系数、工序衔接及最佳含水量等,并及时总结出试验段的施工成果、相关技术参数,用于指导底基层的连续施工。

二、施工技术依据 1、路面结构图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 T J B001-97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 T G F80/1-2004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标准》J T J034-2000 5、《长济高速公路新获段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 石基层与底基层施工作业指导书》(龙腾高速监 【2006】27号) 三、人员配置和选用的机械组合 1.人员配置 在项目经理部领导下采用二级管理模式,生产副经理为组长,负责整个试验段的施工安排和组织协调。作业队设队长一名,现场技术人员两名、专职安全员一名,管理人员两名。 基层作业施工组织机构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方案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铁XX工程经理项目部 中国XXX有限公司 二○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试验成果: ------------------------------------------------------------------------------ 2

二、具体施工程序表: --------------------------------------------------------------------- 2 三、现场施工情况: ------------------------------------------------------------------------ 2 施工准备---------------------------------------------------------------------------------------------------------------------------- 3 1、机械配置 ----------------------------------------------------------------------------------------------------------------------- 3 2、施工人员配备----------------------------------------------------------------------------------------------------------------- 3 现场施工程序叙述 --------------------------------------------------------------------------------------------------------------- 4 1、施工工艺流程----------------------------------------------------------------------------------------------------------------- 5 2、施工工艺 ----------------------------------------------------------------------------------------------------------------------- 5 3、检查验收 ---------------------------------------------------------------------------------------------------------------------- 10 四、松铺系数的计算: ------------------------------------------------------------------- 11 五、试验段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12 质量保证措施--------------------------------------------------------------------------------------------------------------------- 12安全保证措施--------------------------------------------------------------------------------------------------------------------- 12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 12 六、试验段施工结论: ------------------------------------------------------------------- 13 拌合机产量------------------------------------------------------------------------------------------------------------------------ 13混合料拌和、运输 -------------------------------------------------------------------------------------------------------------- 13摊铺机组合------------------------------------------------------------------------------------------------------------------------ 13碾压顺序及碾压遍数 ----------------------------------------------------------------------------------------------------------- 14松铺系数确定--------------------------------------------------------------------------------------------------------------------- 14正式施工中底基层的养生方法及采取措施的确定---------------------------------------------------------------------- 14铺筑中高程、平整度、横坡等技术指标的控制方式------------------------------------------------------------------- 14试验段的质量检测 -------------------------------------------------------------------------------------------------------------- 15规模化施工采取保证措施 ----------------------------------------------------------------------------------------------------- 15

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57171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 致:贵州和润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项目监理机构) 我方已完成路面底基层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并按规定已完成相关审批手续,请予以审查。 附:□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盖章) 项目经理(签字) 年月日 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都匀经济开发区清荷路改造工程 路面底基层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贵州和润恒通建设有限公司

2018年6月 一、施工内容 本路段的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工程数量为:车行道15cm厚1771.72㎡;人行道10cm厚1844.11㎡;非机动车道10cm厚840.42㎡。 二、施工方法 1.准备下承层 (1)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和压实度。 (2)用压路机进行3~4遍压检验,在碾压过程中,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晒干、换填碎石进行处理。 (3)逐个断面检查下承层标高。 2.施工放样 (1)直线段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段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设指示桩。 (2)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志标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 3.级配碎石混合料拌合

级配碎石在碎石场集中拌合均匀。 4.摊铺 (1)将混合料均匀地卸在路幅中央,路幅宽时,也可将混合料卸成两行,然后用平地机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压实系数应通过试验段确定,人工摊铺宜为1.4~1.5,机械摊铺宜为1.2~1.35,摊铺厚度每层应按虚厚一次铺齐。 (2)设一个三人小组跟在平地机后面,及时清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对于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应添加细集料,并拌合均匀,对于细集料,应添加粗集料,并拌合均匀,保持颗粒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 (3)已摊铺的碎石,碾压时应断绝交通,保持摊铺层清洁。 5.碾压 (1)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等于和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立即用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进行碾压。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15~18mm,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 (2)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3)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端的接缝处,

水稳试验段施工总结

水稳试验段施工总结 按照G111线某段公路二期改造工程第七合同段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第300章301节之要求,我项目部进行了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填筑试验段施工。施工已完成,现对施工过程及工艺进行总结,以指导以后施工。 一、工程概况 根据底基层完成情况,试验段选择在K923+380~+580段(该段已经中间交验),全长200m,位于1.55%的上坡道上。基层宽度12.21 m(顶宽),该段水稳砂砾基层厚度0.20 m,数量500.4 m3。 二、填筑试验 (一)试验准备: 按照预先确定的试验方案,进行了材料选择,详细分析了各料源,水泥为青松P.O.32.5缓凝水泥,K924+100左400m处天然料场的砂砾土,饮用水拌制混合料,配合比确定混合料最大干密度2.26g/cm3,最佳含水量5.9%,设计水泥剂量5.0%,生产过程中控制在5.5%,使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2.5Mpa,并优选组配了施工机械。 1、原材料: 砂砾试验:其性质见表1。(其他原材料报告见附表) 集料颗粒组成表1 2、施工机械: 公路路面基层填筑压实标准高,要求严,击实标准均采用重型击实,现场压实度要求达到97%。要求在施工中应用先进技术,使用精良设备,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我们优先选用了大型、超大型施工机械,并进行了优化组合。 ⑴机械选型: 本试验段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及其主要技术参数列于表2、3、4、5。 拌和设备及运输车辆表2

摊铺机械主要技术参数表表3 振动压路机主要技术参数表表4 洒水机械主要技术参数表表5 ⑵施工工艺: 根据水泥稳定砂砾性质和摊铺铺填厚度,采用以下碾压工艺: 混合料压实厚度H=20cm,配Wt120摊铺机一台,自行式压路机两台,解放自喷式洒水车两台。摊平时,其后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先用18T压路机静压一遍,然后振压四遍,最后收光一遍检测合格后,采用解放CA15自喷式洒水车洒水,紧跟着上塑料薄膜保湿养生。 3、检测方法和设备: ⑴灌砂法检测压实层的压实度。 基层碾压夯实后,用灌砂法测压实度(要求达到97%)。 (二)试验段实施及资料分析整理: 1、施工准备工作: ⑴安排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全面熟悉设计文件,认真审核施工图纸,核对各种数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并作好记录。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技术规范,掌握施工工艺,方法和技术标准要求。 (2)安排测量人员对施工路段内的中线进行贯通测量,直线上每20m,曲线上每10m放一中线桩,

路面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完成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衡阳市耒水东岸风光带工程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方案 审批: 审核: 编写: 中国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衡阳市耒水东岸 风光带工程项目部 二O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施工准备情况 (3) 1、施工人员及机械准备情况 (3) 2、材料准备情况 (4) 四、施工方案(施工工艺) (4) 1.施工工艺流程图 (4) 2.施工放样 (5) 3.拌合和运输 (6) 4.摊铺 (6) 5.碾压 (6) 6.接缝处理 (7) 7.养生 (7) 五、质量控制指标,检验频率方法 (7) 六、施工计划 (8) 七、质量保证措施 (8) 八、安全保证措施 (9) 九、环境保护 (10) 路面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衡阳耒水东岸风光带项目临时施工道路共9392m,其中需要铺设级配碎石基层的有5991m。临时施工通道包括R2、R3、R4、R5、

R6、R7、R8、R9、R10、R11、R12、R13、R14、R15、R16、R17等施工道路。其中R3基层宽度为4.5m,其余临时施工道路基层宽度为3.2m。级配碎石底基层厚度为30cm,工程数量为7054m3。 二、编制依据 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4.《市政工程施工设计图纸-道路工程》 三、施工准备情况 1、施工人员及机械准备情况 根据总体施工计划针对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进行组织安排,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已进场就位,现场管理人员2名,测量工程师2名,试验工程师1名,试验员3名,机手8名,普工10名。测量工程师已对导线点、水准点的加密闭合完毕,达到规范要求。路基交验工作已基本完成,拌和站的安装调试标定工作已结束,挖

市政道路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doc

福泉市城市主轴南段改扩建工程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广东华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福泉市城市主轴南段改扩建工程项目部 二〇一四年七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4) 二、工程概况 (4) 三、施工准备 (4) 3.1路基的准备 (5) 3.2机械准备 (5) 3.3人员准备 (5) 3.4材料准备 (6) 四、施工工艺 (6) 4.1材料检验 (6) 4.2工艺流程 (7) 五、保证措施 (11) 5.1组织保证措施 (11) 5.2质量保证措施 (11) 5.3机械设备保证措施 (11) 5.4安全保证措施 (12) 5.5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3)

一、编制依据 1、贵州福泉市城市主轴南段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2、设计技术交底资料及现场勘察和实地调查资料。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6、《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 D32-2012。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土建工程) 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10、其他由招标文件明确的规范、规程、评定标准及验收办法,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地方规定。 二、工程概况 福泉市城市主轴南段改扩建工程项目起点顺接已改造完成的城市主轴北段道路,两侧拼宽三江口大桥跨越洒金谷,新建双洞分离式小净距隧道穿金鸡山,贯穿马场坪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至G210国道,路线全长5.707km。 本合同段主线路面采用18cm厚级配碎石垫层,20㎝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20㎝厚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7㎝厚粗粒式沥青砼(AC-25C), 6㎝厚中粒式沥青砼(AC-20C), 4㎝厚细粒式沥青砼(SMA-13,SBS改性)。 三、施工准备

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兰渝铁路LYS-12标段项目经理部第四分部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 中国交通建设 C H I N A C O N M M U N I C T I O N S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编制: 审核: 审批:

二零一二年三月

新建兰州至重庆铁路广元至重庆段LYS-12标段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方案 编号: 版本号: 受控号: 修改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效状态: 中交一局兰渝铁路LYS-12标段项目经理部第四分部 2012年3月

1、编制依据 1.1、D1K000+000段路基施工图; 1.2、《兰渝铁路客运专线工程LYS-12标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1.3、《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 1.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 1.5、《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1.6、《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1.7、《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8、《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1.9、《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2003; 1.10、国家、地方、等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2、编制范围 DK000+000段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 3、实验目的 1、验证拟定的施工工艺是否合理; 2、确定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和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 3、确定用于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 4、确定质量检验内容、检验方法和检验频率; 5、确定合理的人工与施工机械组合,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理长度; 6、验证施工组织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运转情况等; 7、制定有效的施工组织作业指导书及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 湖南省XX高速公路 第XX合同段 试 验 段 总 结 报 告 分项工程名称:水稳底基层试验段 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I !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总结报告 1、工程概述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在K94+65L K94+850左幅,长200m 顶面宽度为12.196m、平均宽度为12.511m,面积=12.511*200=2502^,采用 厚30cm大厚度摊铺工艺、4%水泥稳定碎石做底基层填料,每1吨混合料的各 原材料用量为水泥37kg :水50.3kg : 0-4.75 碎石292.2kg , 4.75-9.5 碎石 210kg, 9.5-19 碎石200.9kg , 19-31.5 碎石210kg。试验段试铺日期为2009 年10月28日9时30分~10月28日14时30分。

2、执行《规范》 JTGF40-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56-8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058-2000《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J059-95《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标准》 JTGF8/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采用集中厂拌、摊摊机摊铺、压路机碾压、洒水后覆盖 养生的流水作业法施工。 3、试验路段目的 3.1通过试验段来确定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 3.2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碾压时含水量允许偏差; 3.3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最合理的机械组合及相应的压实遍数、碾压速度; 3.4根据试验段施工情况,确定日施工进度,修正施工计划,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找出适合本合同段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 3.5检查人员配置能否满足施工需求。 4、施工准备 4.1投入试验段施工人员详见附表1; I 4.2投入试验段施工机械设备详见附表2; 4.3材料准备 I./ 4.3.1水泥采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各龄期强度均达到相应指标要求,安定性合格,初凝时间应大于3小时,终凝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 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7天以上才能使用, 严禁使用安定期不合要求的水泥。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 C,冬季施工,水泥进入拌缸温度不低于10C。 4.3.2用于底基层施工的原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各项指标检验,原材料经试验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容重,提出具体施工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待监理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