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方案

合集下载

某高速公路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某高速公路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关 键 词 :水 泥 稳 定 碎 石 试验 段 施 工 总 结
佳 含水量等 均作为施 工现场的控 制的依据 。 本 工 程 路 面 结 构 :上 面层 4 m c AC.3 粒 式 S S 1细 B 改性 沥青 混 3施工准备 . 凝 土 ( 料 为 玄武 岩 ) 中面层 5 mA .0 矿 + c C 2 中粒式 沥 青混 凝 土+ 面层 下 31 . 材料
8灌 注桩 补强方法 .
() 1对需 补强 的桩 ,除用 地质 钻机钻 一个 取芯孑 外( L 用无 破损 深测
法探测 的桩 要钻两个 ) ,
应 再钻 一个孑 。一个用做 进浆孔 ,另一个 用做 出浆 孔 。孔 深要求 L
达到补强位 置 以下 1 r t l ,柱桩 则应达 到基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工程概况 .
2试 验路段 的 目的 .
据。
试 验 路段 的 目的 是为 了验证 混合 料 的质 量和 稳定 性 ,检 验采 用 31 水 泥 :铜 陵产海 螺牌3 . .2 . 25 级复合 硅酸散 装水泥 ,经检验 ,各 的机 械配备 能否满 足备料 、运输 、摊铺 、拌和 、压 实 的要求 和工作 效 项指标 均符合要求 。 率 ,以及施 工组 织和施工 工艺 的合 理性 和适应性 。试验 路段确认 的压
首批混 凝土 中掺人 缓凝剂 ,以延缓混 凝土的初凝 时间 。 ( 制作 储料斗 时 ,宁大勿 小 ,对于第 一次灌注 ,如 用 吊车上料 , 2 ) 可多备一 大斗棍凝 土 ,在灌 注开 始后迅速补 进储料斗 ,宁多勿少 ;
7埋管 .
导管无 法拔 出称为埋 管。其原 因是 :导 管埋人混 凝土过深 ,或导 ( 下导 管时 ,对 每一节导管 进行认真检 查 ,密封性 不好不能下人 3 ) 管内外 混凝土 已初凝使 导管与 混凝土 间摩阻力 过大 ,或因提管 过猛将 孔 内; ( 隔水 栓应能顺利 通过导管 ,隔水栓下 可多垫几层水 泥纸袋 ,以 4 ) 预防办法 :应严格控 制埋管深度 一般不得 超过6 x ;在导管 增强隔水 效果 ; ~8o 上端安 装附着 式振捣器 ,拔管 前或停灌 时 间较 长时 ,均 应适 当振捣 , ( 对 于技术人员来 说 ,灌进 多少混蟹 土 ,桩 内混凝 土柱有多高 , 5 ) 使 导管周 围 的混凝土不 致过早 初凝 ;首批混凝 土掺人缓 凝剂 ,加速灌 应 心 中有数 ,并要实测 检验 ,以便 确定提升 导管的时刻 ; 注速度 , 管接头螺 栓事先应 检查是否稳 妥 ;提升 导管时不可 猛拔 。 导 () 6每一 次提 升导 管 时 ,一定要 测定 孔 内导管 外侧 混凝 土柱 的 高 度 ,导管 提升后 ,导 管 口埋深 至少1 m: ( 必须 配有备用 电源和拌 和设 备 ; 7 ) ( 混凝 土配料 与取 样严格按设 计要求办 理 ; 8 ) () 中密切配合 ,一环扣 一环 ,一气 呵成 ,做到 准确 、快速地 9工作 灌 注每一根桩 。 导管拉断 。

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ac-20c)

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ac-20c)

AC-20C沥青砼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在业主、驻地办的支持和指导下,我项目部于2011年5月24日进行了AC-20C沥青下面层试验段的施工,截止5月26日已完成所有检测项目,现将试验段总结如下:一、试验路段概况1、施工时间:2011年5月24日,8:30-—5:30.2、施工桩号:K8+722。

5--K9+460(右幅),施工长度为737。

5米。

3、下面层结构类型:AC-20C沥青砼,设计厚度7cm,总宽度14.4m。

4、施工时天气情况:阴,气温14——17℃,偏北风4—-5级。

二、批准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一)目标配合比我部AC-20C普通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由*****采用马歇尔的设计方法设计。

1、原材料产地品种:沥青采用**牌A—70沥青、集料采用**石灰岩碎石、填料采用***产矿粉,上述材料经检测其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及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2。

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从拌和场矿料堆中取各种矿料进行筛分,根据筛分结果确定矿料配合比,其矿料级配曲线基本上接近规范级配中值线,并为一条基本上圆顺的曲线。

按上述矿料配合比分别采用3。

41%、3。

79%、4.49%、4.78%、5.6%五种油石比制备沥青砼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为4。

32%,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

试验测得稳定度为10.58KN,流值为2。

8mm,空隙率为4.4%,沥青饱和度为67。

4%,矿料间隙率为13。

6%。

密度为2.417g/cm3.根据以上步骤,下面层AC-20C沥青砼目标配合比为:碎石1:碎石2:碎石3:石屑:矿粉=24%:26%:25%:24%:1%,最佳沥青用量为4.32%,最佳油石比为4.52%。

3、原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指标检测详见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二)生产配合比1、生产配合比设计过程将目标配合比所确定的冷料比例输入拌和楼控制室进行试拌,取各个热料仓的集料进行筛分试验。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2000字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2000字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2000字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一种常用的路面基层,其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抗水蚀性强等优点。

为了验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性能,进行了一段试验段的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试验段的位置和条件试验段位于某省某市的某条高速公路上,原路面基层为碎石路基,路面结构为水泥砼路面。

试验段的总长为300米,宽度为12米,其中交通区域宽度为6.5米,两侧宽度为2.75米。

路基土为中风化粘土。

试验段的设计路用寿命为20年。

二、试验段的施工工艺1.基础处理由于原路面基层为碎石路基,需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

首先,在路基表面铺设一层厚度为20厘米的粉石基层,并进行压实处理。

然后,在粉石基层上铺设一层厚度为20厘米的碎石基层,进行压实处理。

2.碎石稳定在碎石基层表面洒布水泥,与碎石基层均匀混合。

混合后适当加水,使其达到适宜的工作性能。

然后使用机械器材将水泥稳定碎石均匀铺设在碎石基层表面,并进行压实处理。

3.面层处理面层采用3厘米厚的水泥砂浆面层,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处理。

三、试验段的质量控制1.原材料的质量水泥、碎石、砂,作为试验段施工的主要原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采购时应严格按照建设标准进行审查,确保其性能符合标准。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是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施工质量。

2.施工工艺的控制为确保试验段的施工质量,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并进行实时监控。

对计量设备要定期检查和督促,防止偏差出现。

如有质量问题及时找出原因,并进行改正。

3.工程质量验收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需要进行专业的质量验收。

验收包括施工过程的监控和末次验收。

通过验收,可以检验试验段的强度、角度和平整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四、试验段结论通过试验段施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高强度、抗水蚀性强的优点,能满足路面使用需求。

2.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一、前言路基填筑是公路建设中的基础工程,对后续公路运行安全和舒适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为了保证填筑质量和工期,我公司在某段公路上进行了路基填筑试验段的施工,经过前期准备和施工现场管理,最终成功完成了填筑任务。

本文将从地质情况、试验段选址、施工方案、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以期对今后的路基填筑工程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地质情况试验段所在的地质条件中,土层为富含黏性的粘土和黏土,地下水位较高,属于水土不良地区。

在填筑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地质情况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采取了地质勘探、钻孔、地震测量等手段,确定了填筑高程和填筑材料的使用。

三、试验段选址由于试验段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较为特殊,我们在选址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1. 强化地基为了保证路面硬度和稳定性,我们在试验段下段进行了强化地基的处理,采用了砾石堆填和压实加固等技术,使地基强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2. 避让断层在试验段选址过程中,我们通过地质勘探和现场探查,避让了局部的断层和较强的地震带,以保证填筑质量和工程安全性。

3. 建立地表监测系统为了及时掌握地表变形等情况,我们在试验段周围设置了地表监测系统,并建立了相关的数据分析和报警机制,有效预防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施工方案针对地质条件和试验段设计要求,我们提出了以下施工方案:1. 按层填筑为了保证填筑质量和工期,我们采用了“按层填筑”的方式,即先进行初期夯实,然后在已经夯实的土层上再进行中期填筑和后期夯实处理。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控制填筑厚度和坡度,还可以改善土层密实度和排水性能。

2. 保温覆盖由于试验段的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冬季气温较低,为了保证填筑质量和提高填筑效率,我们采用了保温覆盖技术,在填筑过程中加强了保温措施,有效防止了低温冻害等问题的发生。

3. 系统管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我们在试验段施工中建立了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从资源协调、人员安排、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管理,使整个施工过程有序化和标准化。

路面施工工作总结报告

路面施工工作总结报告

路面施工工作总结报告
近期,我们团队在路面施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此次施工工作进行
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内容。

本次施工工作主要包括路面修复、路面铺设和路面标线等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

二、工作成果。

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本次施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路面修复工作完成了
预定的修复范围,路面铺设工作完成了计划的铺设任务,路面标线工作也按时完成,整体工作质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三、存在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材料使用不合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解决和改进,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改进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规
定操作;合理使用材料,避免浪费;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五、展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施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好的
服务。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学习和改进,使团队更加专业化和高效化。

总之,本次施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改进,使工作更加完善,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感谢团队的辛勤付出和支持,期待未来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路面1标水稳试验段施工总结终结版

路面1标水稳试验段施工总结终结版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总结一、概述我部根据招标文件、公路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的有关要求,编制出试验段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批同意后开工试验段。

在沿德公司、总监办、一监办及中心试验室等相关单位的支持指导下,我部在2015年5月17日组织全体人员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段施工。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测试、分析和总结,取得了人力配备、机械组合、材料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施工数据,确定了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流程,下面就试验段的施工过程中主要施工组织、质检及一些问题总结如下:二、试验段情况本试验段为YK12+600-YK12+900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该段落YK12+600-YK12+768基层第一层顶面设计宽度为9.94 m,YK12+768-YK12+900基层第一层设计顶面宽度为10.63m,厚度19cm,工程数量584 m³。

三、采用的配合比试铺路段所采用的粗、细集料均为王明文料场石料,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碎石的最大粒径为31.5mm,进场的材料按不同粒径分类堆放,四种材料粒径分别为1#料(16-31.5mm)、2#料(10-20mm)、3#料(5-10mm)、4#料 (0-4.75mm)四种规格材料。

试验段所用粗集料的压碎值为16.6%,针片状含量为0.8%,集料中小于0.6mm 的颗粒所做液限为23、塑性指数5,均符合路面底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试验段采用的配合比如下:水泥:1#料:2#料:3#料:4#料=4.0:29:15:30:26,混合料最大干密度2.391g/cm3,最佳含水量控制在4.3%±1%以内。

四、施工工艺及方案1.下承层的准备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前,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对级配碎石底基层检测验收,检测内容包括弯沉、高程、平整度、压实度、横坡、宽度等。

检测合格后方可在其上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2.现场测量放样测量放样按直线段10 m一根桩放出底基层的两侧标桩和边桩,复测下承层标高,打钢钎支架挂上钢丝,并按标高值调整钢丝的高程,作为底基层施工的纵坡基线。

大济路沥青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大济路沥青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

大济路沥青下面层试验段施工总结大济路无棣至惠民段是省道239的重要构成部分,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40+033。

三合同承担了K20+000—K30+000的路面施工。

下面层的施工方案如下:一、原材料产地与规格、混合料配合比例(一) 原材料沥青:青岛广源发碎石:淄博、文登一带天然砂:潍坊弥河(二) 混合料配合比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使用AC-20I型配合比:10-30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碎石: 3-5mm石屑:天然砂:矿粉=8:30:20:10:20:9:3。

生产配合比:(1)160拌与机:4#:3#:2#:1#:矿粉=45:13:13:23:6;(2)240拌与机:5#:4#:3#:2#:1#:矿粉=22:20:17:15:20:6。

最佳沥青用量4.1%。

二、施工准备、调试厂拌设备(一) 施工准备1、在基层上恢复中线,油层宽度12.1 m,每10 m设一桩,进行水准测量。

2、下承层准备:基层上做好下封层,且不得潮湿与泥土污染,如有污染,使用空气压缩机或者用水冲洗干净。

(二)调试拌与设备6cm下面层使用一座160型、一座240型间歇式拌合站拌合,在试验面进行前先调试标定拌合机。

第一,冷料(石子、砂等),通过变频调速器调整给料转速来调整级配。

第二,热料(热料仓出来的石料),根据设定的热料配比,输入程序后自动计量。

三、混合料的松铺系数:确定为1.22。

四、沥青砼下面层施工方案(一)拌与工艺流程:(二)混合料的拌合根据生产配合比进行拌与,要求配料计量准确无误,进入拌与机的材料清洁、干净、无杂物与泥块。

拌与时间由试拌确定,160拌与机干拌10秒、湿拌30秒,240拌与机干拌7秒、湿拌28秒,拌与务必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履沥青结合料,并以混合料拌与均匀为度。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与时间根据情况应适当延长。

拌与的混合料要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与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总结

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总结

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总结
一、引言
试验段施工是一个重要的工程阶段,对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关键性作用。

本文将就试验段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总结进行总结。

二、试验段施工方案
1. 施工前准备
在进行试验段施工之前,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时间节点;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足够的资质和经验,保证施工质量;
•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材料,保障施工顺利进行。

2. 施工过程
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执行,确保施工进度;
•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定期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施工结束及验收
试验段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验收工作。

包括:
•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资料,确保符合要求;
•对施工结果进行测试和检验,确认符合设计要求;
•完成验收报告,正式结束试验段施工。

三、总结
试验段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工程阶段,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质量,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四、参考资料
•《施工管理手册》
•《工程验收规范》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
以上就是本文对试验段施工方案及总结的详细阐述,希望能为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XX工程经理项目部中国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目录一、试验成果: ------------------------------------------------------------------------------ 2二、具体施工程序表: --------------------------------------------------------------------- 2三、现场施工情况: ------------------------------------------------------------------------ 2施工准备---------------------------------------------------------------------------------------------------------------------------- 31、机械配置 ----------------------------------------------------------------------------------------------------------------------- 32、施工人员配备----------------------------------------------------------------------------------------------------------------- 3现场施工程序叙述 --------------------------------------------------------------------------------------------------------------- 41、施工工艺流程----------------------------------------------------------------------------------------------------------------- 52、施工工艺 ----------------------------------------------------------------------------------------------------------------------- 53、检查验收 ---------------------------------------------------------------------------------------------------------------------- 10四、松铺系数的计算: ------------------------------------------------------------------- 11五、试验段施工中的质量、安全、环保措施:-------------------------------------- 12质量保证措施--------------------------------------------------------------------------------------------------------------------- 12安全保证措施--------------------------------------------------------------------------------------------------------------------- 12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 12六、试验段施工结论: ------------------------------------------------------------------- 13拌合机产量------------------------------------------------------------------------------------------------------------------------ 13混合料拌和、运输 -------------------------------------------------------------------------------------------------------------- 13摊铺机组合------------------------------------------------------------------------------------------------------------------------ 13碾压顺序及碾压遍数 ----------------------------------------------------------------------------------------------------------- 14松铺系数确定--------------------------------------------------------------------------------------------------------------------- 14正式施工中底基层的养生方法及采取措施的确定---------------------------------------------------------------------- 14铺筑中高程、平整度、横坡等技术指标的控制方式------------------------------------------------------------------- 14试验段的质量检测 -------------------------------------------------------------------------------------------------------------- 15规模化施工采取保证措施 ----------------------------------------------------------------------------------------------------- 15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总结方案我部已于2011年9月12日在K27+105~K27+305段按照水泥稳定石屑底基层试验段实施方案完成了试验段的施工,取得了水泥稳定石屑底基层全面施工的数据,达到了试验段目的。

根据试验段取得的数据对水泥稳定石屑底基层所用的材料、配合比、松铺系数、施工工艺及碾压遍数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标准的施工方法指导大面积施工,现将其施工过程及检测结果总结上报。

一、试验成果:1、试验地点:K27+105~K27+305,长200m;面积为2858m2。

2、原材料试验、规范指标及试验结果:同实施方案。

3、设计配合比,水泥:石屑=4%:96%;4、最大干密度cm3,最佳含水量%。

5、压实遍数和压实度关系。

详见表六6、松铺系数为,松铺厚度为,压实厚度为22cm。

详见表八7、混合料的摊铺工艺。

8、主要施工人员、机械、检测设备。

9、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Mpa,代表值。

二、具体施工程序表:序号施工项目作业时间1 混合料开始拌和7:202 现场摊铺至碾压成型K27+105~155(50m)K27+155~205(50m)K27+205~255(50m)K27+255~305(50m)8:10~11:30 10:50~13:00 12:10~14:30 13:40~16:103 接缝处理16:154 开始养护15:00三、现场施工情况:施工准备1、机械配置(1)后场拌和施工机械设备配置:500T稳定土拌和站1套、3台50装载机,10台30T载重车;(2)前场施工机械设备配置:DTU95C、RP751摊铺机各1台、50装载机1台、LT620B、LT220B 单钢轮压路机各1台、XP261胶轮压路机1台、洒水车1台。

试验段施工主要机械(表二)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数量备注1 稳定土拌机500T/H 台 12 摊铺机DTU95C 台 13 摊铺机RP751 台 1 大面积施工更换DTU95C4 装载机50 台 4 1台配备前场施工,另三台后场上料(上基层)平地机PYl80型台 1 大面积施工增加,保证下承层平整度符合要求单钢轮压路机LT620B、台 15 单钢轮压路机LT622B、台 16 单钢轮压路机LT622B 台 1 大面积施工增加一台7 胶轮压路机XP261 台 18 洒水车5T 辆 19 小型夯实机TY-H10 台 110 自卸运输车30T(25m3)辆10 大面积施工配置数量20辆2、施工人员配备(1)前场摊铺配备:现场施工负责人1人、测量员2人、试验员2人、摊铺机操作手6人、装载机操作手1人、压路机操作手3人、洒水车驾驶员2人,普工22人,其中配合测量、试验用工4人、指挥倒车2人、清理滚动轮4人、检查松铺厚度及横坡度4人、处理离析“窝坑”4人、控制边部宽度4人。

(2)后场拌和配备:水稳拌和站站长1人、机械调度1人、电子计量操作2人、机械操作手4人、维修工2人、电工1人、试验员1人、后勤1人,清理普工4人。

施工人员合计:前场施工人员共计39人,后场17人,共计56人。

试验段主要管理人员配备表(表三)序号姓名岗位备注1 现场施工负责人2 现场技术负责人3 施工安全负责人4 现场试验员5 现场测量人6 质检员施工人员配备表(表四)序号负责项目人数备注1 前场摊铺配备施工负责人 1合计39人测量员 2试验员 2摊铺机操作手 6装载机操作手 1压路机操作手 3洒水车驾驶员 2普工222 后场拌和配备站长 1合计17人机械调度 1电子计量操作 2装载车操作手 4维修工 2电工 1试验员 1后勤 1普工(清理) 43 运输车司机10 合计10人现场施工程序叙述采用一台500T稳定土拌和设备拌和,采用两台DTU95C摊铺机联合单幅全宽一次性摊铺。

1、施工工艺流程压实度检测下承层准备施工放样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处理检查验收养生含水量、水泥剂量检测2、施工工艺(1)下承层准备:开工前进一步对下承层标高进行自检并将其表面的浮杂物清理干净并且对松散部位进行修补及碾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