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实验法”案例

合集下载

实验法案例及误差分析

实验法案例及误差分析

实验法案例及误差分析第四组成员:某企业为了了解“托儿”对商品销售的作用,决定采用两组实验设计来确定“托儿”的实际效果。

其所选择的三个摊位基本效益差不多,实验结果如表:商品销售额变动结果事前测量是否引入“托事后测量儿”实验组100 有150控制组1 102 无110控制组2 无有125分析:该公司采用前后对照组的实验方法,选择了摊位基本效益差不多的三个小组(实验组/控制组1/控制组2 ),以实现实验前三个小组的相似性,在该实验中:因变量---商品销售额自变量---引入托儿抽样误差:案例中三个小组除基本效益相似外还存在例如位置、摊位摆设等其他外生变量,因此在实施中会产生随机误差。

非抽样误差:在进行实验法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收集、处理等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

商品销售额变动结果分析: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结果是:(1)实验组本身总效应=150-100=50即从实验组来看,引入托儿后销售额增加了50,但不能说明销售额的增加仅仅是由引入托儿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外生变量引起的。

(2)前后测量本身可能导致的销售额的差异,也即控制组1所导致的结果差异为:控制组1导致的结果差异=110-102=8因为控制组1没有引入托儿及自变量没有发生变化,所有该销售额的变动只能解释为是有其他外生变量引起的。

(3)无前测量所导致的差异(控制组2)=125-(100+102)/2=24(4)所以控制组的总效应=8+24=32(5)引入“托儿”及前测的交互效应(实验效果)=50-32=18在排除外生变量的影响后,可以认为“引入托儿”使销售额增加了18。

评价:该实验法的类型是现场实验即在自然环境的环境中操纵自变量,提高了该研究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推广的可能性即外部效度较高。

从所得数据可看出,误差控制得较好。

实验法 案例

实验法 案例

实验法案例
嘿,朋友!今天咱就来唠唠实验法和它的精彩案例。

你知道吗,就像科学家们探索宇宙奥秘一样,实验法就是他们手中的神奇魔杖!比如说,有个关于记忆的实验。

研究者们找了一群人,哎呀,就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

然后呢,让一部分人用一种特别的方法去记忆东西,另一部分人就用常规方法。

这就好比一场比赛呀!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来考考大家谁记得更牢。

结果呀,你猜怎么着,用了特别方法的那些人真的记得好多了!这多神奇呀!
再讲一个,以前有个关于动物行为的实验。

他们观察小猴子怎么学习使用工具来获取食物,哇哦,那小猴子可机灵了。

看着它们努力尝试,就像我们努力解决一个难题一样,特别有意思。

还有那种关于社会行为的实验呢!把人放在不同的情境中,看看他们会怎么反应。

就好像把你突然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你会怎么做呢?是紧张呢,还是大胆探索呢?
实验法就是这样牛掰啊!它让我们能发现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就像
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自己和其他生物。

难道你不想知道更多通过实验法得出的新奇结论吗?不用犹豫,赶紧去探索吧,你绝对会被深深吸引的!
我的观点就是:实验法是我们探索知识的超级利器,它让我们不断进步,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未知的大门,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和利用它呀!。

实验法举例

实验法举例

实验法举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实验法,这可有意思啦!比如说,你想知道哪种肥料能让花长得更漂亮,那就可以做个实验呀!你找两盆差不多的花,一盆用普通肥料,一盆用你觉得可能更好的那种肥料,然后就等着看它们的变化,这就是实验法嘛。

就像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一起做实验,想看看哪种面包保存时间更长。

我们买了好几种面包,然后一部分就正常放着,另一部分用保鲜膜包起来。

每天都去观察它们,看看有没有发霉啥的。

哎呀呀,那种期待的心情,就好像在等待一个大惊喜一样!有没有觉得很有趣?
还有哦,老师为了让我们了解摩擦力,带着我们在课堂上做实验呢!在一个斜面上,让一个小车滑下来,一次让斜面光秃秃的,一次给斜面上铺点毛巾。

哇塞,那差别可大了,小车在光斜面下滑得可快了,铺上毛巾就变慢好多。

这不就是通过实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嘛!这就好像我们走路,在平地上很轻松,踩在泥地里就觉得很费劲,这就是摩擦力在捣鬼呀!
再说说科学家们研究新药的时候吧,那可更是要严谨地用实验法啦!他们会找很多人来做实验,一半用新药,一半用安慰剂,然后观察效果。

要是
新药真的有效,那可真是造福人类呀!就好像找到了一把打开健康大门的钥匙!
总之,实验法真的超级重要!它能让我们发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找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难道不是吗?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知识的宝库,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呢!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瞧了实验法哦!。

实验法的实际案例

实验法的实际案例

经济学实验
在股市实验中,研究 人员模拟股票市场环 境,并让参与者进行 股票交易。通过观察 参与者的交易行为, 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市 场情绪、泡沫和崩盘 等现象。这些实验结 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真实股市的行为
生物学实验
生物学实验
DNA复制实验
DNA复制实验是生物学中的经典 实验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将DNA 暴露在特定的温度和化学物质下 来研究DNA的复制过程。通过这 个实验,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DNA复制的机制和过程,并探索 与之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
THE END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结构强度实验
工程学实验
结构强度实验是为了测试建筑物或结构的承 载能力。研究人员会对不同材料和结构的样 品施加压力、弯曲或振动等载荷,并观察其 是否发生变形、断裂或失效等现象。这些实 验结果有助于工程师设计出更安全、更耐用 的建筑物和结构
总之,实验法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人员可以更好 地理解自然现象、探索未知领域、验证假设 和理论,并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学实验
转基因食品实验
转基因食品实验是为了研究通过 基因工程改造的食品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研究人员会通过给志愿 者食用转基因食品并监测其生理 反应来评估这些食品的安全性。 这些实验有助于确定转基因食品 是否适合人类食用
Part 4
工程学实验
工程学实验
火箭推进剂实验
火箭推进剂实验是为了研究不同推进剂对火箭性能的影 响。研究人员会通过点燃不同成分的推进剂来观察火箭 的发射高度、速度和燃烧时间等参数。这些实验有助于 工程师选择最佳的推进剂组合来提高火箭的性能和安全 性
20XX

实验法法的例子

实验法法的例子

实验法法的例子【篇一:实验法法的例子】案例一巴克希尔食品公司的销售经理迈克吉尔正在与公司的广告代理商讨论巴克希尔咖啡的广告战略前景。

巴克希尔食品公司的销售经理迈克吉尔正在与公司的广告代理商讨论巴克希尔咖啡的广告战略前景。

此刻讨论的焦点转向杂志广告和这些广告的设计样式。

此刻讨论的焦点转向杂志广告和这些广告的设计样式。

吉尔先生刚刚参加了一个关于心理感应的会议。

会上指出,尽管有不能以貌取人这个格言,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还是这样做。

会上指出,尽管有不能以貌取人这个格言,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还是这样做。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感觉和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外表的吸引力。

其研究结果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感觉和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外表的吸引力。

其研究结果简单地说就是美的就是好的。

会议上用来引证这个观点的例子,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然而给吉尔先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外表吸引人的人的好感并不取决于与其的实际交往。

会议上用来引证这个观点的例子,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然而给吉尔先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外表吸引人的人的好感并不取决于与其的实际交往。

如果我们把外表吸引人和不吸引人的照片都给判断者看,这种现象就会发生如果我们把外表吸引人和不吸引人的照片都给判断者看,这种现象就会发生。

吉尔认为对这个现象的认识有利于巴克希的广告设计。

他建议在广告中应出现一个很有想力的女性的形象。

而广告代理商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应用外表并不出众的人做广告而使得广告更为可信和有效。

另外,代理商还建议用男性而不是用女性形象来做广告。

吉尔认为对这个现象的认识有利于巴克希的广告设计。

他建议在广告中应出现一个很有想力的女性的形象。

而广告代理商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应用外表并不出众的人做广告而使得广告更为可信和有效。

另外,代理商还建议用男性而不是用女性形象来做广告。

经过充分讨论后,广告代理商建议进行如下的研究以回答这些问题:经过充分讨论后,广告代理商建议进行如下的研究以回答这些问题:应该用外表吸引人的还是一般的人做广告?应该用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实验设计:准备四种不同的广告。

【科学实验法--案例呈现】

【科学实验法--案例呈现】

【科学实验法--案例呈现】作者:昭师与蕾生出自:《研究性学习》及创新活动师生互动平台【科学实验法·案例呈现】:熟洋葱有甜味。

假设㈠:假设生洋葱内有淀粉存在,我们按设计的步骤来做第一个实验,并作好记录(详细、真实地记录实验的过程、步骤、现象、数据、结果,这些,就是我们所要收集的资料):验证第㈠个假设的第一个实验如下:测定生洋葱是否含淀粉。

设计实验如下:用小刀切取一片生洋葱放入培养皿里,再滴加2~3点碘液,观察。

实验结果:生洋葱不变蓝色。

重复3次,生洋葱还是不变蓝色。

——思考:淀粉加碘,在常温常压下应该变蓝色。

本实验为什么不变蓝色呢?是生洋葱片不含淀粉?还是试剂碘液存在问题?——需要重新进行第㈡个假设,假设:可能是试剂碘液存在问题。

验证第㈡个假设的第二个实验如下:测定试剂碘液是否存在问题。

重新设计实验如下:3个培养皿,一个放生洋葱片,一个放熟米饭,一个放熟土豆片,各滴加2~3点碘液。

观察现象并用表格记录情况如下:加碘实验的结果:——推理与判断:实验二,另外加了两种被测物质:熟米饭和熟土豆片,作为对照(对照实验是通过某些条件的控制用多组对比来达到预期效果的实验)。

对照实验的科学方法非常重要,是科学实验法中经常使用的,实验结果说明试剂碘液是正常的。

结合实验一,说明生洋葱不含淀粉,我们原先的假设㈠,通过实验验证是错误的。

——我们需要重新进行第㈢次假设:假设甜味是由于洋葱与油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

验证第㈢个假设的第三个实验:测定生洋葱的甜味是由于洋葱与油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

重新设计实验如下:点燃酒精灯,把炒锅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3次加食用油炒,3次不加食用油炒。

观察现象并品尝味道,用表格记录如下:——推理与判断:实验三,烹调时一组加食用油炒、另一组不加食用油炒,品尝熟洋葱,味道都甜,说明洋葱的甜味不是由于洋葱与油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我们还要重新进行第㈣次假设:假设生洋葱内部本来就含有比较多的糖。

管理学实验法案例

管理学实验法案例

管理学实验法案例
以下是一个管理学实验法的案例:
研究问题: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设计:
1.参与者:选择20名员工作为实验对象。

2.变量:
自变量:领导风格。

因变量:员工满意度。

控制变量:工作类型、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

3.操作:
将20名员工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领导采用民主式领导风格,鼓励员工参与决策,提高员工参与感和归属感;对照组的领导采用命令式领导风格,下达指令并要求员工执行。

分别使用问卷调查法、个体访谈法和焦点小组法来调查员工满意度,设定时间为两个月。

结果:实验组极具显著性地高于对照组,员工满意度显著提高。

结论:采用民主式领导风格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士气的提高非常重要。

实验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案例

实验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案例

实验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案例1. 确定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

这一步是实验设计的基础,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明确实验的目标,从而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2. 确定实验变量和参数实验变量和参数是实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明确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和参数,并对其进行定义和操作。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确定自变量:自变量是实验中研究人员所控制和改变的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自变量的种类和取值范围,以便后续的实验操作。

•确定因变量:因变量是依赖于自变量的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因变量的种类和测量方法,以便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确定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控制变量的种类和控制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制定实验方案和流程实验方案和流程是实施实验的指导性文件。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和流程,包括实验的具体步骤、样本的选择和数量、实验设备和材料的准备等。

这样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制定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实验的前期准备、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的后期处理。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

•选择样本和确定数量:根据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样本,并确定实验所需的数量。

这样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根据实验方案和流程,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这包括实验仪器、实验器具、试剂和标准品等。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的操作规范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是实验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需要保证实验操作员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规范,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实习。

•进行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和流程,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进行数据采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及时记录和采集实验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第四章“实验法”)案例
一、一个案例:上海市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
上海市青浦县从1977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持续十余年的数学教改研究,主要有四个阶段:三年教学调查(1977年10月——1980年3月)、一年筛选经验(1980年4月——1981年8月)、三年实验研究(1981年9月——1984年9月)、三年推广应用(1984年9月——1987年8月)。

在“教学调查”阶段,在调查学生学习情况、班级特点、数学教师教学情况的同时,研究人员调查了许多有志于数学教学事业的教师的教学经验,从中积累了160余项经验。

在这些调查中,他们主要采用的办法是:(1)通过听汇报、查教学计划、看历年教学总结、抽查学生作业和试卷、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取得调查素材;
(2)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内容组织、概念教学、能力培养、师生配合、方法特点和教学效果等七个因素综合考察一堂课;
(3)测验并研究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比较,以了解他们学习分化的情况以及知识、能力的不同特征;
(4)专门的测量,如体质测定、思维测定、理解力测定等。

通过比较分析,取得资料。

(5)其他特殊方法。

例如,该县有个农村初中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得法,学生间的讨论气氛很浓,教师又常抓住几个“小先生”带动全班。


了摸清这个情况,他们借用社会关系调查方法,绘制学生学习讨论关系图,由此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班级集体作用的问题。

在“筛选经验”阶段,研究人员在一所中学挑选两个试点班和两个对照班开展研究。

当时,研究实验尚无现存方法可循,于是,他们从工作实践出发,探索了一种经验筛选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研究顺序一般是:(1)分析和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了解学科教学以及与它有关的其他学科(如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认识论等)的研究成果,然后运用这些经验和成果,结合本县本校的现状和要求提出计划;
(2)按预定计划,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些经验和成果;
(3)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深入课堂,对执教情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价;(4)根据考察评价的结果,对原有的经验或成果进行淘汰、发展以及优化处理;
(5)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多次往复,直至筛选出有效的教学措施。

这样,经过一年约50次循环,他们选得4条比较有效的教学措施:(1)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2)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
(3)指导学生亲自尝试;
(4)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

在“实验研究”阶段,研究人员又将筛选出的四条经验概括为“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并探索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程度班级中的可行性。

他们的具体做法主要是:
(1)设臵实验班和对照班,并在此基础上设臵对偶比较组。

在初中入学时,将440名学生分成10个班,其中,实验班与对照班各为5个班。

在分班时,学生的小学数学基础以及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水平经过预测,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预测成绩的平均分和分布状况几乎一致;同时,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师的平均教学水平也比较接近。

此外,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全国通用教材,教学进度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教学参考书中的建议。

为了使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的比较更为精确,又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中选取50对学生,从而设臵对偶比较组。

这50对学生中的每一对,除了上述两项预测成绩几乎相等外,性别相同,家庭环境等情况也十分接近。

(2)在实验班采取实验处理措施,在对照班维持一般教学方法。

虽然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全国通用教材,教学进度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教学参考书中的建议;但是,实验班运用“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班用一般方法教学。

实验班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其方法是将教材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尝试进行学习;同时又非常注意回授学习的结果,以强
化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大致可包括“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等步骤。

(3)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相同的检测
实验中,每个教学单元以及学期结束都进行统一的考试,每学年进行一次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测验。

实验班和对照班(各五个班)小学基础成绩的合格率、优秀率很接近;但在实验中,实验班的历次学期考试合格率、优秀率全部都高于相应的对照班。

此外,在难度、区分度高于学期考试的单元考试中,实验班相对于对照班而表现出的提高从第1次就非常显著。

就50对学生的对偶分析而言,实验班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在19次单元统一考试中除1次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外,其余各次的差异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注:在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的意思是说:在常态状况中,出现这种差异的概率低于5%,既然出现,就说明“差异显著”;也可以说,出现的差异有95%以上来自于实验措施。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则是说:在常态分布中,出现这种差异的概率低于1%,既然出现了,就说明“差异非常显著”;也可以说,出现的差异有99%以上来自实验措施。


在三个学年的三次阅读能力测验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差异、50对学生的成绩差异都非常显著。

在三个学年的三次思维能力测验中,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比较情况是:第一次和第三次,差异非常显著;第二次,差异显著。

就50对学生的
成绩而言,第一次和第三次差异非常显著;第二次差异不显著,不过实验班的50名学生的均分仍比他们的50名对手的均分高1.33分。

这项实验研究表明:采用“尝试指导”和“效果回授”的教学方法,确实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