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合集下载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导入
俄罗斯圣彼得堡有一座青铜骑士雕像。 从古罗马以来,帝王雕像的坐骑大都稳稳 地占着,三条腿着地,一条腿提起来,惟 独这尊雕像的坐骑一双前蹄高高扬起,以 高速奔跑的姿态,奔向远方。这座雕像塑 造的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奠基者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他 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17世纪末 西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世纪末, 1、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2、俄国急于控制波罗的海和黑海,打开通 俄国急于控制波罗的海和黑海, 向欧洲的海路。 向欧洲的海路。
可能性
1689年 彼得一世正式掌权。 3、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 彼得一世出访西欧, 4、彼得一世出访西欧,进一步了解了国际 形势。 形势。
C
12. 12.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 B.削弱了俄国的农奴制 . C 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改革过程中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
(
)
B
13. 13.下列对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俄国的国力大大增强 . B.为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奠定了基础 . C.自此俄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 D.奠定了俄罗斯帝国的雏形 .
C
俄罗斯国徽
国徽的中心意思:
我们望着不同的方向, 却又有共同的心脏。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经济上只有21 21个手工工场 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 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 赃枉法地方成为独霸一方的 小沙皇。 小沙皇。 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 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 字的居民只占23.6% 23.6%。 字的居民只占23.6%。
B
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2 、 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目标导航] 1.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性质和特点。

(重点) 2.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进步性。

(难点)一、背景1.必要性(1)西欧:17世纪末,各国发展迅速。

(2)俄国: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3)面临任务: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掌权,立志改革。

(2)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使其了解了国际形势。

二、内容1.军事改革(1)措施①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

②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军队。

(2)作用:加强了军事力量,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

2.经济改革(1)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2)措施①工业方面: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厂主可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

②商税方面: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

(3)影响: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政治改革(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2)措施①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

②地方:设立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

③用人:废除旧贵族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

4.文化教育改革(1)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

(2)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

(3)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归纳总结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1)移植西方文明,全盘西化。

(2)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

(3)用残暴的手段推行改革。

三、评价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影响(1)积极①增强俄国实力,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②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①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②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对农民非常残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历史认识(1)正确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彼得一世改革虽然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它有利于俄国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局限性①未能废除农奴制度。

②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

第10课 彼得一世改革

第10课 彼得一世改革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学目标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归纳改革内容,掌握改革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彼得一世不畏险阻锐意改革的精神。

重点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及其评价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教学准备课本插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03年5月,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典活动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曾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讲授新课一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必要性学生看书,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试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必要性。

17世纪末,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经济:落后的农奴制经济,全国仅有21个手工工场。

政治:机构简单,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存在割据势力。

军事:军备落后,只有陆军。

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

2.改革的可能性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大权,微服出访西欧国家,接触到了西方文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这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改革内容设问:从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中分析,要实现彼得的强国梦,当前最迫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当务之急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夺取瑞典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这就需要有较强的军事力量。

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1.军事: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军队。

2.经济: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加赋税。

引导学生注意,经济改革过程中,允许私营企业主向贵族购买农奴,强化了农奴制度;税种的增多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3.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设直属沙皇的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地方各省设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废除旧贵族享受高官厚禄的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削弱了贵族的势力。

4.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第三单元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课件 岳麓版选修2

第三单元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课件 岳麓版选修2

一、时代的要求(改革的背景) 1.必要性: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 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强邻瑞典和 ________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俄国当务之急是夺 取________和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可能性:1689年,________正式掌握大权。欧洲 之行使他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 势。
彼得一世改革的特点和作用 阅读材料: 材料1: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 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普希金 材料2: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 俄罗斯总统普京——这位当前受俄罗斯大部分民众拥戴的总 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请回答: (1)材料1的说法反映了俄国历史的哪些特点?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普京为什么佩服彼得 大帝?
对彼得一世经济改革理解 彼得一世鼓励私人开办企业的目的是( )
A.解放农奴以缓和阶级矛盾
B.打击封建贵族地主的势力 C.发展经济实力,对外扩张 D.对俄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造 解析:结合彼得一世的阶级属性及其利益来判断。 答案:C
点评: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 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 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农奴的身份缺乏独立性, 不自由。资产阶级性质的剥削属于雇佣剥削,需要大量自 由劳动力。农奴制束缚了自由劳动力,阻碍了资本主义经 济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了不同性质的剥削关系,区分了 租佃剥削和雇佣剥削,具有一定的高度。
3.(2013·自贡一诊)彼得一世说:“金钱是战争 的命脉”,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②工场主可以购买农奴充当劳 动力 ③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 ④实行重商主义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ppt课件

不 同 点
忽必烈变法实行 重农政策;彼得 一世改革Fra bibliotek行重 商主义。
忽必烈变法 使元朝社会 制度发生根 本改变;俄 国则没有。
洋务运动与彼得一世的改革
背景 内容 影响
相 改革的 都展开欧化改革,都重 改革后依旧 同 目的是 视学习以军事技术为核 是封建专制 点 改变落 心的西方技术文明;鼓 的国家。 后面貌 励民办企业;都派遣留 学生出国,建立新式学 校;忽视学习西方的政 治制度。
背景 内容 影响 相同点 不同点 大化改新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 改革 忽必烈变法
洋务运动
大化改新与彼得一世的改革
背景 内容
影响 相 要改变国家落 都有加强中央 都增强了国力。 同 后状况。 集权,学习别 点 国先进文化。 不 同 点 大化改新实现 封建化;彼得 一世改革具有 近代化意义。
商鞅变法与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三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莫斯科公国的崛起 鞑靼人统治俄罗斯后,一个新诞生的俄罗斯小国,借助鞑 靼人的支持,悄悄崛起。就是莫斯科公国。十三世纪末, 莫斯科从在鞑靼统治下日趋衰弱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 尔公国中独立出来,1283年,成为莫斯科公国。1359年, 莫斯科公国成为俄罗斯诸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莫斯科公国 不管谁上台,对外扩张是绝不改变的。逐渐成为东欧强国。 1478年,俄罗斯最终摆脱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鞑靼统治。 1485年,伊万三世又吞并了特维尔公国,基本完成了俄罗 斯的统一,并结束了鞑靼人对俄罗斯的统治,也有人把他 算做是俄罗斯第一个大帝。1689年,彼得一世夺得政权, 从此开始了雷厉风行的改革。由于深受拜占廷和蒙古影响, 俄国充满了宗教气氛和东方特点,是一个愚昧落后的国家, 大大落后于当时的先进文化。彼得一世的改革,一举使俄 国告别落后,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林。1721年,彼得一世 被尊称为彼得大帝,俄国正式称为俄罗斯帝国。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就是上帝的 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 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 ---彼得一世的法令
3、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①在中央设置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
②地方各省设总督,直接听命于沙皇。
③废除旧贵族特权
图片反映了 哪方面的改革 措施?还有哪 些?
1、军事改革
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
①实行征兵制;
②重视发展海军。
2、经济改革
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措施 ①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 充当劳动力。 ② 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
金钱是战争的命脉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发放的“胡须税”牌,留胡须者 必须交纳高额税金。税牌上文字为“税金已付”。
1697—1698年,彼得 一世微服出访,随俄 国“大使团”访问了 西欧的荷兰、英国等 国家。在荷兰,彼得 一世化名米哈伊洛夫 在造船场认真学习造 船技术。图为圣彼得 堡的彼得一世学习造 船雕像。
二、移植西方文明——措施
1、军事改革
2、经济改革
3、政治改革 4、文化教育生活习俗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 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更谈不 上超过他们。”结合课本知识指出彼得一世采取了哪 些措施实现了兵强?
1、性质
统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 封建性改革。
2、影响
积极
A、增强俄国实力,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B、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 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并 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一、时代的要求——背景
1、必要性
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它效法西方,推行 “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 工商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和商 品经济的发展,因而改革在客观上带有资本主 义色彩。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 (3)但是,改革的阶级基础是贵族地主和商人 阶级;宗旨是巩固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强 化沙皇专制;改革的方式是剥削农奴。改革没 有超出封建社会形态的范畴;没有根本改变封 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是对旧有生产关系 和上层建筑某些领域的调整和完善。
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 如何辩证地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
❖ (1)彼得一世改革有改变俄国落后面貌、跻身于 世界强国之林的一面,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 (2)彼得一世改革又有服务于侵略扩张的一面, 改革是为了打通入海口,扩大疆域,而这又不 利于欧洲的稳定。
❖ (3)彼得一世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试说出黑字标题之间的关系
一、“时代的要求” 改革的背景 二、“移植西方文明” 改革的内容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的影响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 1.17世纪末国际国内的形势
(1)国际环境:西欧各国发展迅速,强邻瑞典和 土耳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 的通道。
❖ 面临任务:俄国的当务之急就是打通与西欧强 国交流的入海口,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 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通通向欧洲的海路。
❖ (2)从其作用和影响来看:此政策为手工工场 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但从俄国长远发展来看,由于此政策的实 质是进一步加强农奴制,所以对俄国经济发展 起了阻碍作用。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俄罗斯圣彼得堡有一座青铜骑士雕像。

从古罗马以来,帝王雕像的坐骑大都稳稳地站着,三条腿着地,一条腿提起来,惟独这尊雕像的坐骑一双前蹄高高扬起,以高速奔跑的姿态,奔向远方。

这座雕像塑造的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奠基者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强邻瑞典和土耳其虎视眈眈,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

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

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

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

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

全俄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俄国要想改变落后的面貌,跻身于强国之林,当务之急就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1689年,17岁的彼得一世(1672口1725)推翻姐姐索菲亚的统治,正式掌握了大权。

1697--1698年,彼得一世微服出访,随俄国“大使团”访问了西欧的荷兰、英国等国家。

欧洲之行,使他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在荷兰,彼得一世到造船厂认真学习造船技术,还拿到了毕业证书,上面写着:“彼得〃米哈伊洛夫知识丰富,成绩优异,学会了造船和绘图技术。

”在英国,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大科学家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

移植西方文明彼得一世回国后,大刀阔斧地展开欧化改革。

在街上走不要东张西望。

进餐时不舔手指、不啃骨头。

剔牙必须用一手遮口。

——摘自《青春宝鉴》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彼得一世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发放的“胡须税” 牌,留胡须者必须交纳高额税金。税牌 上文字为“税金已付”。
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就是上帝的 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 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 -----彼得一世的法令 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改革措施?其具体措施 有哪些?
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
俄罗斯国徽
国徽的中心意思:
我们望着不同的方向, 却又有共同的心脏。
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 赃枉法地方成为独霸一方的 小沙皇。 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 字的居民只占23.6%。
1682年,彼得的异母长 兄病逝,彼得和兄伊凡五世 并立为沙皇,异母姐姐索菲 娅摄政。1689年8月推翻索菲 娅摄政之权。1696年伊凡病 逝,彼得成为唯一君主。
阅读课文,理清黑字标题之间的关系. 一、“时代的要求”-改革的背景
二、“移植西方文明”-改革发展措 施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的影响
一、时代的要求——背景
提炼课本信息,找出改革的背景 必要性
1、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 2、俄国急于控制波罗的海和黑海,打开通 向欧洲的海路。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和课本练习 “解析与探究”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彼得一世改革评价。 两种相互矛盾的性格在彼得大帝身 上兼而有之:急躁和冷静;挥金如土 和锱铢必较;残忍成性与慈悲为怀; 既好吹毛求疵,又能事事迁就;既粗 暴生硬,同时又温存体贴;既小心谨 慎,又莽撞轻率。 ——一位俄国历史学家
阅读以下材料和课本练习 “解析与探究”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彼得一世改革评价。
1、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 俄国的野蛮。” 俄国的野蛮:经济文化落后; 彼得一世的野蛮:推行改革手段的野蛮。 2、 斯大林说“这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 独特的尝试” 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脱落后的局面 3、普希金说“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 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 洲强国的行列。” 俄国跻身欧洲强国行列
D
7.彼得一世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 ) ①正式掌握了俄罗斯统治权 ②亲自接触了西方先 进文化 ③了解了国际形势 ④认识到废除农奴制 的必要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彼得一世进行了移植西方文明的改革。请回答8 ~10题。 8.彼得一世重视发展海军,主要是因为 ( 》 A.打通出海口的目的 B 俄国海军落后 C.学习西方军事体制 D.增强军事力量
中央参政院直属沙皇 地方总督直接听命于沙皇 废除旧贵族特权
图片反映了 哪方面的改革措 施?还有哪些?
文化教育体系: 聘请外国人传授先进 科学和技术;发展各 种公共事业;推行西 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 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 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 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学习目标: 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及历史意义。斯圣彼得堡有一座青铜骑士雕像。 从古罗马以来,帝王雕像的坐骑大都稳稳 地占着,三条腿着地,一条腿提起来,惟 独这尊雕像的坐骑一双前蹄高高扬起,以 高速奔跑的姿态,奔向远方。这座雕像塑 造的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奠基者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他 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A
9.彼得一世经济改革的措施有 ( ①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②允许工厂使用农奴充当劳动力 ③实行重商主义 ④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
B
10.彼得一世仿效西方,引进西方的文化教育体系 ( ) ①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 ②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 方式 ③建立学校、医院,筹建科学院、博物馆 ④发 挥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 A ①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17末18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在西欧发展的 时候,俄国( )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有较大发展 B.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C.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
2 、 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A.改变俄国的落后,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 C.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 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C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彼得一世进行了大刀阔斧 的改革。请回答11一13题。 11 马克思说:“彼得一世改革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 的创 立者。”“现代俄国政策”是指 ( ) A,资本主义政策 B.中央集权 C.发展工业 D.欧化政策
C
12.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 B.削弱了俄国的农奴制 C 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改革过程中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手持王冠的少年彼得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 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 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结合课本 知识指出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 现了兵强?
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 •实行征兵制; •重视发展海军。
“金钱是战争的命运”从中我们可得到其 经济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 施 ?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2)措施 ① 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 农奴充当劳动力; ② 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 (3)影响 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牛津大学(17世纪)
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了科学院、牛 津大学,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 的辩论。
二、移植西方文明——措施
1、军事改革: 2、经济改革: 3、政治改革: 4、文化教育生活习俗: 这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采取了什么样 的手段进行?触犯了哪些人的利益?
野蛮、残暴
旧贵族、农民
彼得大帝审问王子阿里克谢(油画)
)
C
15.恩格斯指出:“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 贵族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 而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就在这种君主国 里发展起来。”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封建国王借助资产阶级的力量,打垮了封建贵族 权力 B.王权的加强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中央集权的加强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欧洲 社会的进步 D.王权加强的过程,正是各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 过程
(
)
B
13.下列对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俄国的国力大大增强 B.为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奠定了基础 C.自此俄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D.奠定了俄罗斯帝国的雏形
)
C
(
14.彼得一世鼓励私人开办企业的目的是 A 解放农奴以缓和阶级矛盾 B.打击封建贵族地主的势力 C 发展经济实力,对外扩张 D.对俄国进行资本主义改造
如何理解改革既促进又阻碍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鼓励开办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 阻碍:通过强化农奴制来为手工工场提高劳 动力。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 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按其 社会地位说,大部分是代役租农民,他们须向地 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 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 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 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 国内市场狭小,也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可能性
3、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 4、彼得一世出访西欧,进一步了解了国际 形势。
初见波罗的海的彼得(油画)
1697—1698年,彼 得一世微服出访, 随俄国“大使团” 访问了西欧的荷兰、 英国等国家。在荷 兰,彼得一世化名 米哈伊洛夫在造船 场认真学习造船技 术。图为圣彼得堡 的彼得一世学习造 船雕像。
1721年颁布法令准许商人将整个 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这有什 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从当时来看。此政策为手工工场 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俄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对俄国长 远发展看,由于此政策的实质是 进一步加强了农奴制,所以对俄 国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难点分析:重商主义
资本主义早期比较盛行的经济思想 主要内容:1、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足的标志 2、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 3、鼓励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 历史作用: 1、增加政府收入,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引起商业竞争和殖民争夺,导致殖民战争。
3
、 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观条件之一是
A.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的俄国的发展 B.莫斯科,土拉等地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 C.俄国在对外战争中打败了瑞典和土耳其
D
D.彼得一世亲自到西欧考察,积累知识,聘请人才 4、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打击了农奴制度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军事力量
A
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立志改革。请回 答5—6题。 5.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 改变落后状况,成为军事强国 D.废除农奴制度,促进经济发展
C
6.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是俄国当时的迫切要 求,这需要 ( ) ①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 ②夺取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错误,②正确 C ①②都错误 D.①②都正确
欧化的改革
——按照欧洲方式改革军队
军 事 经 济 政 治 文 化 教 育
A、实行征兵制 B、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的军队 A、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B、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进行税制改革 ——加强中央集权 A、在中央设立最高机关:参政院 B、地方设立总督 C、废除世袭特权
小 结
听命于沙皇
A、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聘请外国人到俄国传授 先进的科技 B、发展各种公共事业 C、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