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要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对学生有爱心。
只有爱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
同时,老师还要有耐心,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困难和挫折,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
另外,老师还要有责任心,要对学生负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老师还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在我看来,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有爱心。
在课堂上,老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老师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关怀。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认真地学习。
其次,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还要有耐心。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地指导和解答。
在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要有耐心地纠正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努力地学习。
另外,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还要有责任心。
老师要对学生负责,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要给予他们及时的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自觉地学习。
最后,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还要有创新精神。
老师要不断学习和进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才会更加积极地学习。
总之,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需要老师具备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创新精神。
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三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三篇《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通过近50篇随笔文章,系统讲述了作者从事教师工作的经验和感受。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范文一暑假,要读一本好书,让自己与孩子们一同成长。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这样的趣事,于老师写出来与孩子们一起回味,真如个大男孩一般。
读大师的话,感受着大师的大爱,忧伤着大师的忧伤。
我们正在践行着大师前行的道路,渐渐地在语文教学中走向成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范文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是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的“封笔”之作。
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书,正如于永正先生自己在书的前言中所说:“本书是我对自己从教五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
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教育观、语文观、学生观,乃至于我的性格、为人和其他的方方面面。
”尤其是书中的第五章《行无言之教》部分对我的触动颇深,受益颇多。
这一章的开篇便引用了老子的话:“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而其中的“不言之教”指的就是“身教”。
身教的力量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身教”无痕,而且于老师认为这种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
因此于老师说:“老师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学生天天看的‘无字之书’。
” 接着于老师指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深远的“无言之教”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字。
“当老师的(尤其是语文老师),能写一手好字,第一节课就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于老师在书中说道:“我的老师和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写字的意义太大了,小学生要写好字。
”于老师强调练字要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每课要求学生写的字,自己必先照着字帖练;要板书的词语,也要练,力求让板书的字成为学生的“字帖”。
要琢磨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准每笔的起笔、落笔,不把每个字练好,不会善罢甘休。
二是朗读。
于老师说自己备课除了练字,还练朗读,而且练朗读花的工夫比练字多得多。
“朗读受朗读者智力、能力、感受力、表现力、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制约,所以教师要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经历过很多老师,有的老师教学严谨,有的老师幽默风趣,但是真正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却是不多见。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中描述了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的形象,让我深有感触。
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有方,更重要的是她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让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收获了更多。
首先,这位老师的教学风格非常独特。
她善于用生动的故事和实例来解释抽象的知识点,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她还经常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我深受鼓舞。
其次,这位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主动询问学生的生活状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是耐心倾听,给予建议和帮助。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
在她的关心和引导下,我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不再畏惧困难,勇敢面对挑战。
最后,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她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她还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走向阳光和积极的人生道路。
在她的教育下,我明白了学习的真谛,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人。
总的来说,这位老师是我心目中的榜样。
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令学生敬佩和喜爱的老师。
她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和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都让我受益匪浅。
我会铭记她的教诲,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承和发扬她的爱心和责任。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探索教育的心灵之旅阅读《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仿佛进行了一场深入教育内核的心灵之旅。
作者通过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感悟,为我们揭示了如何成为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的秘密。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是一本关于人性、情感与成长的哲学之书。
首先,书中对于“教师品德和素养”的强调让我深感认同。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品德和素养无疑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导。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这样的老师,自然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
其次,书中提到的“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的观点让我深受启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用爱去包容他们,引导他们。
当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时,他们自然会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和付出,从而更加喜欢和尊敬我们。
此外,书中对于“相信学生的可塑性”和“相信学生会有一刻感恩的心”的阐述也让我深受感动。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待雕琢的璞玉,他们需要我们的耐心和信心去引导他们成长。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学生会有一刻感恩的心,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会突然想起我们曾经的付出和关爱,从而对我们心生感激。
总的来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它告诉我,作为一位老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素养,用爱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引导他们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为他们的人生道路点亮一盏明灯。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
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
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
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首先是性温。
“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
“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
“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
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
其次是包容。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
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
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精选8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精选8篇)读一本好书有感篇一初秋的阳光洒在白纸黑字上,被文字渲染得无比生动。
那带着咸腥味的海风、汹涌澎湃的浪潮、澄澈的海水里五彩斑斓的鱼虾和藻类……一点一点,像羊皮卷轴一般在脑海里铺展开来,生动得可感可触,如临其境。
海明威的文字平静、深沉、默然,如同一位岁月沧桑的老人一样充满着睿智哲思。
语气平淡却又饱含热情地娓娓道来,向我们叙述着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故事。
细致如油画笔的笔触深浅错落地描绘出主人公的形象——瘦削却又硬朗,苍老而又阳光。
健康的皮肤上带着皱纹。
“那双眼睛乐观而又永不言败,色彩跟大海一样。
”画龙须点睛,正是这双眼睛,就像心灵的窗户一样,一下就反映出了这位老人的个性与灵魂。
老人自信、勇敢、乐观、执着,在海上,他与矫健的大鱼、凶猛的鲨鱼勇敢地搏斗,尽管最后得到的不过是一副鱼骨,他的心灵却显得极有生动的色彩与尊严的光辉。
“每一天都是个崭新的日子。
”他的内心始终充满着阳光和希望,这种心灵的热忱让他的双眸、甚至是整个人都年轻而有朝气。
“走运固然不错,不过我宁可保持精确。
那样机会来临时,你已经做好了准备。
”所谓尽人事以待天命。
这句话另一方面也可以当作是命运是我们自身所选择而走下去的。
这并不违背。
我想命运可以安排我们,但我们是更能左右命运的,我们有能力去抗争。
这里不同的只是这两种看法后者是主动,前者则有些被动。
虽是殊途同归,心态却有些许微妙的差别,从原则上来讲并无对错,而我却更倾向于主动的抗争,也许毕竟我们是年轻,应该有激昂的心,有主动的意识与冲动的权力——冲动指的是勇气与拼搏的精神。
我喜欢他那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是个打渔的老者,他一生在风浪里奔波,他的心却还像个孩子——那些风浪把他的灵魂打磨得更加坚强不屈,熠熠生辉,足以去以十倍百倍的热情再与风浪对峙,他便越活越年轻了。
这也告诉我们,人生而是为光明希望而奋斗的,若是以消极的心态活下去就已经没有意义,就算在灭顶的灾难面前也不能退缩,哪怕毁灭也是一种光荣。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深受启发。
于老师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实践者,用他的智慧和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素养。
首先,我对于老师的第一个观点印象深刻:要让学生喜欢你,首先要喜欢学生。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往往有些老师过于强调学生的表现和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和心理的关注。
于老师提醒我们,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只有当我们真心去喜欢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此外,于老师还强调了温和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温和是教育者的一种重要品质,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温和不仅能让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更加冷静和理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温暖。
通过温和的方式,老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在书中,于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他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
同时,于老师也提到了心理调和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当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教育实践。
有时候,我在面对学生的问题和挑战时,会因为情绪激动或者过于严厉而失去耐心,从而影响了我和学生的关系。
而于老师的温和教育理念提醒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更加理性和温和的方式去处理学生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书。
它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更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和素养。
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温和、理性和关爱,用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方式引导每一个学生成长为健康、快乐、有责任心的人。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精选6篇)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精选6篇)《人性的弱点》著作读后感范文(精选篇1)戴尔·卡耐基在书的开篇写到“掌握人性的弱点,掌握自己的命运。
”说实话,回到一年前,根本不会无聊到看这种书,相信这种话。
但是,人总是在成长,会在成长中发生微妙的改变。
小时候,我们说话大大咧咧,别人把这叫天真可爱,童言无忌。
长大了,我们又把这称为率真,耿直。
固然“率真”“耿直”听着好像别人在夸你,可是别人间接骂你,你说不定还听不出来呢。
人待人的确需要坦白,可却不能把话说得太白,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夸自己,所以,要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就要先了解人的心理特征,也就是人性!相信钓过鱼的人都知道,当你要钓起一条大鱼时,必须放入对的鱼饵。
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最好的建议是,无论在商业上,家庭里,学校中,社会上,在别人的心念中,激起某种迫切的需要,如果能把这点做成功,那么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你的,再也不会碰钉子,早上穷途末路了。
这说明看一件事需要兼顾你和对方的不同角度,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影响他人,那就是提出他们的需要,并让他们知道怎样去获取,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心里想要什么的人,永远不用担心未来。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推销员,每天踏破铁鞋,疲累沮丧,但是所得到的却不如那些每天不用跑几趟,就会有顾客主动上门,而且薪水还高的老前辈。
为什么呢?因为他还没有掌握客户的需求,他想得只是自己需要什么,却没有想过客户的需求。
他们不知道你我想买什么东西,不想买什么,如果必要的话,他们可以自己出门去买。
顾客总喜欢主动采购,而非被动购买。
注意别人的观点,引起别人的渴望,这不能理解为操控别人,使他去做对你有益,而他有害的事,更应该说成是双方都能因此而获得彼此的利益,从而达到共赢。
在教育方面,当自己的孩子去干家长不认同,或者家长强加给孩子的事时,他们会反抗,然而这些父母就只会责骂,他们就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心理。
他们虽然也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然后给他们报了很多很多地辅导班,可是那些家长却没有让孩子对那些辅导班产生兴趣,所以期望的结果是相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什么样的老师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寒假期间,我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让我对学生喜欢的老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学生喜欢的老师,如“甘草”,性温、味甘、包容、调和。
首先是性温。
“性温”就是性情温厚。
“温”在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中居第一。
“温”是“善”的表现。
其次是包容。
只有理解、宽容、冷静、善于后退,才具有包容性。
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
但是做老师,一味的温厚就可以了吗?于老师是这样说的:“一味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要“严”;但一味地严厉也是不行的,它会让教育变得更糟糕!”我们要把握相对合适的度,犹如甘草的调和之效。
正所谓“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二、学生喜欢的老师,要有一颗童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曾是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
”张光鉴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于永正和学生相似了,所以他成功了。
”于老师成为了学生们的大朋友,学生们当然愿意亲近他。
老师有了一颗童心,就对学生多了一份理解,就会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渴望什么。
对待学生,我们要多一点满足,少一点限制,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三、学生喜欢的老师,要把课上得有意思。
把课上得有意思,是赢得学生喜欢的重要筹码。
把课上得有意思,学生能不喜欢这个老师吗?那么,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意思呢?于老师总结为这样几点:1.教出恍然大悟来有意思;2.朗读好了有意思;
3.贴近儿童的生活方式有意思;
4.轻松的课堂有意思;
5.有了收获才有意思。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想必是每一个老师都想达到的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领悟于老师的教育思想,争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