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六铺老码头
高力物业2009上海十六铺码头改建项目定位规划资料

地下二层旅游车上下客 地下三层旅游车停车
B1效果图
外滩交通枢纽
B2效果图 效果图
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
行人和游客可通过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穿梭于外滩交通枢纽和十六铺。
外滩停车空间整体规划
外滩停车场一览
外滩空间
交通枢纽
Hale Waihona Puke 本项目中山东二路 地下空间
项目建成后,与旁 边的地下空间连接 将提供近800个停 车位,十六铺区域 将成为进出外滩的
项目概况
项目预计开业时间:2010年 一季度
项目效果图
地上建筑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
地下一层 地下二层 地下三层 总建筑面积 电梯数 停车位
4,992㎡ 63,109㎡ 19,020㎡ 20,173㎡ 20,579㎡ 68,101㎡
42个 367个
(具体面积及数据以实际为准)
项目 商业规划
1F - 3F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规划中的十六
铺水上旅游码头,设有12个泊位,建成 之后,将承担起游船旅游集散中心的功
能。此外,还将利用码头泊位设置世博园
区外水门一处,为游客提供一个轻松的沿
外滩游船交通去世博会。
游船码头效果图 游船码头效果图
地下一层A区VIP候船区 地下夹层C区VIP侯船室
码头候船区
地下候船区A 地下候船区C
十六铺
外滩四大广场规划
平台与坡道
在人行道与防汛空箱之间增 设中间高度的平台与坡道, 提供更好的外滩建筑观赏场 所和人流活动休憩空间。
陈毅广场
将比现状扩大一倍,增加休 闲、观景空间
节庆广场
提供观赏外滩历史建筑和举 办节庆活动的场所
信号台广场
老码头

“老码头”景区导游稿各位游客,欢迎来到“老码头”参观游览。
“上海老码头”位于中山南路479弄-505弄,与黄浦江的直线距离仅50米,而斜对面,就是摆渡口,“老码头”便是原来的十六铺,上海最早的码头。
2007年,由弘基集团规划、设计,对老码头十六铺进行了改造,现在“老码头”是一个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会所、精品酒店、民居民宿、商务洽谈、艺术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园区。
是继新天地、田子坊等之后崛起的上海时尚新地标,还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3A景区。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历史、品尝美味、感受时尚,享受城市中另类的生活!现在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老码头的历史。
俗话说有船必有码头,码头就会带动区域的商贸发展、人口集聚,进而形成一个城市。
上海就是如此,翻开上海的历史,1291年上海立县;1840年大清国门被迫打开,五口通商之一的上海开埠,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并在上海老城厢以北的地方圈地,划分势力范围,成为租界。
如今的外滩就是当初的洋租界,各国洋人圈地造楼,万国博览由此而来;而在西方列强的洋租界的另外一面(当初的老城厢),也由于码头贸易兴盛,在商业、贸易、金融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
从码头开始,上海形成了老城厢,老码头成为孕育现代上海城市的母体。
这就是“老码头”的所在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码头林立,从头铺到十六铺,范围从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老码头就是当年排行第十六铺。
及至20世纪初叶,十六铺已经成为远东第一港口,1947年这片区域共有48座码头。
1980年代,十六铺仍旧繁华。
作为工业重镇,十六铺见证了上海工人的力量。
如今,绝大多数的十六铺码头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上海老码头”建于这块区域,则具备了传承的意味。
“上海老码头”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清朝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从上海码头出发,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西方学习之旅”;这里曾经是黄金荣、杜月笙的老仓库,也有上海油脂厂的老厂房,边上还有原上海日本宪兵司令部寓所。
“老码头”——上海的新时尚

“ 码头 ”拥 有 10 老 0 0平米
列 为上 海市 工业旅 游景 点 ;
“ 老码 头 ” 被 黄浦 区旅 游 被
局列 入“ 市 经典旅 游线 路 ” 都 和 “ 江西岸 时 尚体验景 点 ” 浦 。
外 表 的精 品酒 店 。在 这 里 , 外
国 人 感 觉 “ 上 海 ” 中 国人 感 很 :
在 那 里 , 本 是 “ 海 油脂 厂 ” 原 上 的 破 旧厂 房 、 上 海 滩 大 亨 ” “ 黄 金 荣 、 月生 仓 库 , 被 改 建成 杜 现 汇 聚世界 美 食 、 餐饮 酒 吧 、 创意 产 品设计 、展示 和 销售 的聚集 地 . 就 是 “ 码 头 ” h ol 那 老 T eC o
觉 “ 国 际 ” 很 。
老 车 间改 造 而成 的室 内 秀 场 、 拥 有 以 陆家嘴 、以石 库 门为背
景 的室外 秀场 。“ 老码 头 ” 场 广
( ) 三 都市 旅游 纪 念 品展示
设 计平 台
“ 老码 头 ” 入驻 的主要 的创
“ 老码 头 ” 二期 T地 挖 的
“ 江海 常关 ” 上海 历史 博物 馆 被
有 大量 的金 融 、服 务业 领域 的
期 占地 2 0 0平 方 米 ,共 有 50
随着 2 1 0 0年 世 博 会 的 召
员 工将 在这 里 聚集 。
“ 码 头 ”位 处 外 滩 金 融 老 延 伸 带 的 中心 位 置 , 据 区政 根 府 的规 划 要 求 , 码 头 作 为 国 老 家 级 外 滩 金 融 延 伸 带 的 配套 , 将 搭 建好 三个 服 务性 平 台 : 黄
布会 、 风标 志新 车发 布会 、 东 东 风雪 铁 龙新 车发 布会 、德 国新
老码头新时尚

TESE SHANGYEJIEQU历史水远在轮回中重复,今天的老码头,时空不再、容颜不再,但那骨子里持有的别样风情,依旧徜徉在它的每一个角落里。
端坐于露台,看江水滔滔,隐约中,依旧能够寻找到那逝去了的老上海情怀。
老码头位于浦西黄浦江畔,是原来的“十六铺码头”,东到外马路,西到中山南路.北到毛家园路,南到新码头路,这里的临江弄堂、老式石库门群落流传着上海滩大亨们的故事。
经改建后,曾经的锅炉房、职工澡堂、破旧厂房,如今已经变成为特色酒吧、主题餐厅、个性零售、创意工作坊等,全新蜕变为上海南外滩时尚新锐之地。
现在的“老码头”属于国家3A级旅游景区,拥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最具有上海滩风情的传奇色彩:老码头目前分为两个区域,广场和创意园区。
广场有点类似新天地,随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地的老外。
老上海风情加上一些现代独特的创意元素使这里成为了很多时尚年轻人拍婚纱照、举办婚礼的地方,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来米风。
广场内富有创意的小景观,如雕刻成英文字母样子的凳子、大红色的人形雕塑、超大的水壶及木雕的品茶桌。
创意园区部分导入的则是创意产品工作坊、先锋艺术家工作室、商务办公等元素,目前已引入许多极具特色的创意时尚类店铺和艺术画廊入驻。
随着夜上海.不夜城,“魔都”夜间经济的打响,作为“上海十二张名片之一”及“夜上海”代晓君表的老码头,终于按耐不住了:这些年因为滨江改造及市政工程影响,老码头的人气有所下滑。
然而2018年6月老码头为顺应黄浦区经济规划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乘势而上,斥资更新改造.重新焕发光彩,2019年3月改造正式结束在保留“老上海”的同时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定位,以“城市更新x文化复兴”为理念,提倡业态提升、品牌革新、体验升级、创新跨界相结合。
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十佳创意产业园以及上海市丁业旅游景点,老码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十六铺码头为背景、毗邻黄浦江、直望陆家嘴、接连外滩。
园区内依旧保留着红砖和最上海特SHANGYEQIYE|*2020年第3期总第231期TESE SHANGYEJIEQU色的石库门建筑,可谓最有“上海味”。
十六铺——未来的“渔人码头”

十六铺——未来的“渔人码头”十六铺、豫园地区是上海商业最早的的发源地。
因建城之初黄浦江沿岸就已经有16家商铺而得名十六铺还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上海最早的码头,不仅上海的客运、货运因此而四通八达,甚至惠及江、浙两省。
20世纪80年代,十六铺客站经过大规模改造,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年进出旅客达1500万之众,航线多达28条。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速交通工具的发达和丰富,作为水路交通志的十六铺码头如今早已风光不再。
年进出旅客仅剩100多万,航线锐减至10条以下。
为了让这块曾经辉煌而又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风宝地”再次焕发青春,成为黄浦江畔甚至上海港21世纪的新亮点,市政府、上海港务局决定要对这百年老码头来个“脱胎换骨”的改造,未来的十六铺将能与悉尼的“情人港”、旧金山的“渔人码头”相媲美。
另外,与之紧临的豫园地的古城公园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这些改造的最终成将使这个区域面目一新。
在市政府的总体规划中,十六铺码头将整体搬迁到宝山区的吴淞客运中心,现有的码头、仓储用地将逐步调整为旅游、商业和滨江绿化用地。
位于上黄金地段的的十六铺地区将彻底转变其功能。
去年6月,上海港务局和黄浦区规划局联合组织了该地区的规划设计方案招标,3家世界知名设计公司不约而同地把未来十六铺设成一个传承了上海历史文脉的世界级滨水胜地。
美国SOM国际有限公司及加拿大C3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事务所的设方案将在完善中央商务区,延伸外滩步行带,使之成为旅游动中心的基础上,突出水运交,规划建立两个水上巴士站,其高大透空的建筑将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为突出十六铺百年辉煌的特有文化内涵,该方案将在新开河路附近重建老城墙,呈现出城市怀旧和尊重历史的意象,并使人能在这“新旧边界”上饱览浦东陆家嘴和浦西豫园的美妙景色。
同时,在滨水地带还要新建一个新月形的大型绿地。
美国Gensler设计集团的方案在功能定位上,十六铺地区将与外滩地区功能衔接,与浦东陆家嘴相呼应,承接上海老城厢和董家渡新型居住社区着重于建设旅游观光功能,体现十六铺地区的滨水特。
行行摄摄的上海风光,老码头创意园区,上海十六铺码头

行行摄摄的上海风光,老码头创意园区,上海十六铺码头
老码头创意园
少了一份商业喧闹,多了一份内心宁静,老码头创意园低调呈现在黄浦江边。
园区位于中山南路,近复兴东路,处在南外滩核心区域。
老码头创意园地处黄浦区中山南路505弄,是由原上海油脂厂改建而成。
园区内还保留作为海派建筑经典之作的十六铺建筑,是一处结合创意办公、商业休闲的漂亮园区。
园区里老建筑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照人☀️ ✨
漂亮的建筑倒影
很喜欢到这样的地方来转转,喝喝咖啡☀️
从老码头出来,就到了黄浦江的滨江大道黄浦段了。
十六铺码头
顺着浦江边向东走去不远处就可以到十六铺码头。
十六铺码头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是曾是远东最大的码头、上
海的水上门户,她承载着很多关于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
这是十六铺码头的标志
外滩十六铺地区经过全面改造和全新开发后,华丽变身为绵延600米,贯通地上地下,总建筑面积为6.73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建筑。
外滩的滨江大道是我最喜欢来的地方
这个方向拍的浦东
去年深秋的枫叶
秋去冬来、春去夏来…曾经的上海、我们深深热爱的上海 ☀️☀️☀️。
十六铺

据《上海名街志》记载,地理意义上的十六铺始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
当时,吴凇江下游有一条支流名上海浦(即今十六铺处),岸边逐渐形成聚落,渔民、盐民、农民等常在此处交换商品,饮酒聚会。
而地名学上“十六铺”的首现,是清朝的咸丰、同治年间。
为了防御太平军进攻,地方官员搞起了团练组织———将上海县城厢内外的商号建立了一种联保联防的“铺”。
由铺负责铺内治安,公事由铺内各商号共同承担。
计划是划分为27个铺,但因种种原因实际上只划分了16个铺(从头铺到十六铺)。
“十六铺”是16个铺中区域最大的:包括了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的广大面积。
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各铺即被取消名称随之消失。
由于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黄浦江边,国内客、货运航线集中于此,码头林立,客流量极大,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将这里称作“十六铺”,该名称也因而顽强得存用至今。
清乾隆后,海禁开放。
由于受制于当时的船舶制造技术(北洋航线上的船舶不能在南洋航线上航行,反之亦然),上海港成为当时南、北货轮必然停泊之处,再加上长江航线、远洋航线、内河航线,各种船舶齐集于今十六铺地区。
事实上,十六铺码头从来就不是“一个”码头,而是各个历史时期十六铺地区范围内很多码头的不规范总称。
十六铺的地名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60年,当时太平天国军队攻陷苏南浙北,并向上海推进,清政府为了防御太平军东进,建立起一种军民联保联防体制——商业团防,并把上海城厢划为27个“铺”。
“十六铺”是当时最大的“铺”,它所辖区域约为今天的东门路以南、中华路以东、万裕码头街以北、黄浦江以西的地区。
这块地方正是上海各种码头集中之处,出入旅客甚多,所以“十六铺”也成为名气最大的“铺”了。
1876年,“十六铺”被招商局买进,改称为“南栈码头”,后又因招商局扩展业务,对十六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从此成为上海最大的商业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
老码头

老码头——上海简介地址:上海黄浦区中山南路505弄(复兴路南侧150米)所属企业:上海弘基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历史:前身为上海油脂厂,十六铺老码头地处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路505弄,是黄浦区经委倾力打造的上海滩创意产业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2008年十佳创意产业园以及2009年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已然成为南外滩板块的时尚新地标。
经过几年的保护性开发,在改造之后的十六铺码头南外滩地区,以老上海文化、历史为背景的老码头成为了区域内的时尚新地标,也成为海内外游客前来上海旅游时绝对值得一去的所在。
项目以老上海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保持了最富上海韵味的“石库门”建筑特点。
同时,项目还巧妙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玻璃、钢结构,部分建筑经过巧妙设计,原本看似平淡的空间变的精巧、典雅、别具匠心,深受时尚、创意人士和企业的青睐。
现状老码头拥有约2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业态规划主要是特色酒吧、休闲会所、主题餐厅、个性零售。
老码头将文化艺术注入现代商业、休闲产业,以商业、休闲产业的特色化和国际化,演绎上海时尚休闲、购物的新标杆,成为上海时尚创意商业文化的“斗秀场”。
建筑特色上海老码头景区获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砖石结构的十六铺建筑是海派建筑的经典之作,老码头的部分建筑是继承了老建筑筋骨的经典石库门风格建筑,其余部分则是充满现代时尚元素的全新建筑。
公共服务平台老码头一期占地25000㎡,项目分两块区域。
广场部分网罗了风味纯正的各国美食,汇集了风格各异的特色酒吧,无论是美味大餐还是午后小食都可在这里得到满足。
广场中心建造的景观水池,商业活动时摇身变为一个水上T型秀台,可谓一大亮点。
创意园区部分导入的则是创意产品工作坊、先锋艺术家工作室、商务办公等元素,各种个性鲜明的创意零售令人流连忘返。
老码头的老建筑不仅传承了老上海的经典石库门文化,还兼具高层高、大空间的建筑特色,为时尚设计师留下了足够的创意空间。
南京卷烟厂——南京南京卷烟厂新厂区座落于南京市河西新区,占地面积408亩,建设总投资8亿元,于200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十六铺老码头老故事新腔调(图)发布者:梅安安时间:2010-02-20 10:08:00 来源:新浪上海【收藏】[0]【评论1查看】【我要评论】【发起话题】核心提示:“老码头”便是原来的十六铺,上海最早的码头。
正是独特的区位优势,让这里的弄堂、街面流传着无数上海滩大亨的传奇故事。
2009年4月24日,王家卫的新公司“Axis Mundi台中央”宣布成立,开幕庆典就选在了“上海老码头”园区的精品弄堂酒店内。
“老码头”便是原来的十六铺,上海最早的码头。
正是独特的区位优势,让这里的弄堂、街面流传着无数上海滩大亨的传奇故事。
冬日午后,身处老式石库门群落,闲坐屋顶的欧式露台,楼下曾是黄金荣、杜月笙的仓库,看黄浦江水滔滔,难免生出些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感慨。
这便是老码头的故事,最上海的传奇。
上海老码头十六铺和黄志伟聊天,是一件惬意的事。
上海的冬天阴冷,总有些潮湿,但坐入“上海老码头”休闲创意园区内的Cafein咖吧,点一杯用加拿大极品咖啡豆现磨的清咖,浓郁的香味和恰到好处的暖气软化了空气,让人周身舒展,思路也变得清晰。
“还不错吧?”黄志伟边笑着问记者,边将牛奶融入清咖。
看得出,作为弘基集团“上海老码头”项目总经理,他对自己的规划、设计颇为得意。
当他轻轻搅拌咖啡,耐心地向记者介绍相关情况时,轮船汽笛声间或传来,悠扬、沧桑、质感。
汽笛声?没错,位于中山南路479弄-505弄的“上海老码头”,与黄浦江的直线距离仅50米,而斜对面,便是摆渡口。
“每逢周末,浦东陆家嘴的老外登上渡船,饱览浦江两岸最美丽的风景,下船后步行200米,就来到我们这里,就餐、品酒、谈天、听音乐。
”黄志伟描绘着这一真实场景,西班牙乐曲像伴奏,随着他的话语抒情。
老码头也很有情调渊源:有故事的老码头很抒情的“上海老码头”其实不算大。
第一期面积为25000平方米,第二期建设中,也差不多大。
从体量上说,可能只有新天地四分之一左右,巧的是,它正有“小新天地”之称。
对于有着“老上海情结”的人来说,上海老码头的落脚点本身就有一种新天地所无法比拟的浓郁味道——十六铺,从前上海连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水上交通枢纽。
“我们这里是有故事的地方。
”黄志伟告诉记者,随即朝落地窗外一指,指向了一栋正在开工的建筑,“喏,那里就是当年黄金荣、杜月笙的老仓库。
”他顿了顿,“众所周知,杜月笙就是在十六铺出道的。
”杜月笙初到上海滩,就在十六铺“鸿元盛”水果摊当学徒,凭一手精妙的削水果皮“刀法”逐渐发迹。
如今,上海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还在“上海老码头”旁边,不过快要拆迁了。
十六铺本身的故事,当然比杜月笙更要多得多。
十六铺形成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很快从码头林立,范围从上海县城大东门外,西至城濠,东至黄浦江,北至小东门大街与法租界接壤,南至万裕码头街及王家码头街。
及至20世纪初叶,十六铺已经成为远东第一港口,1947年这片区域共有48座码头。
1980年代,十六铺仍旧繁华。
用黄志伟的话说:“先有老码头,后有上海城。
”作为工业重镇,十六铺见证了上海工人的力量。
而散布于黄浦江边的短街小巷,集中了老上海情调的核心元素。
如今,绝大多数的十六铺码头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上海老码头”建于这块区域,则具备了传承的意味。
有趣的是,第一期施工的时候,工程队还挖出了一块海关地界碑。
黄志伟向生活周刊记者介绍,这块界碑长1.5米、宽0.3米、厚0.2米,刻有“江海常关”字样。
根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专家考证,“江海关”即江苏海关,清朝康熙年间弛海禁,结束了从明初起实行的封闭海路的政策,并在沿海设立四大海关,其中,“江海关”便设于上海。
“这块界碑的发现,把上海开埠的年份大大提前了。
”黄志伟说,而“上海老码头”就建在“江海常关”的旧址上,更增添了份传奇色彩,让这里满溢着老上海风情。
特色:修旧如旧,花样翻新当然,“江海常关”旧址早和界碑一起沉睡于地下了,“上海老码头”真正的旧址,其实是上海油脂厂。
从海关到厂区再到创意园区,如此丰富的历史沿革,让“上海老码头”显得更加厚重。
因此,对其进行改造,也对设计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怎样既能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老上海特点,又让功能适合休闲创意园区的需要?“外观上,我们的标准是修旧如旧。
”黄志伟向记者介绍。
园内目前共有22栋建筑,布局完全没动,维持当年上海油脂厂的原貌。
前面说过,“上海老码头”的体量比新天地要小,但记者行走其间,反而觉得这里更宽敞,这其实就是保留厂区特点的效果——建筑错落有致,规划合理,而建筑与建筑之间也留有较大距离。
功能上,弘基集团则根据“上海老码头”的特点,做了相应规划。
据记者了解,第一期项目分为两块区域:广场部分与创意园区。
为此,设计方可谓动足了脑筋,花样不断翻新。
一走入中山南路479弄的大门,迎面就是一个景观水池,淙淙的流水洗净了门外的喧嚣。
“水是可以抽干的,可以作为T台,用来走秀。
”黄志伟介绍。
由于水池比一般T台大很多,走秀场面必然十分壮观。
不久前,老庙黄金斥巨资,用金条铺成了一条“财富大道”,举行走秀,引起了轰动,在黄浦区公证处的见证下,当场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围绕景观水池的是餐饮、酒吧,记者发现,它们还颇具特色。
比如名唐餐厅,提供的均为环保、健康的有机菜;Top Choice 的特色东南亚菜和粤菜很有名气;橡木桶音乐酒吧拥有一个国标舞池;“老码头壹号会所”则经营精品中餐……广场上集中的是餐饮,广场后则为创意园区,融合了创意产品工作坊、先锋艺术家工作室、商务办公等元素。
黄志伟介绍,这些创意工厂都采用“前店后工厂”的模式,其中包括国家级旅游纪念品中心、美国思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纹艺复兴、Quilt House拼布艺术店、谢艾格雕塑、马克服装都已入驻。
徜徉于园区内,既有石库门的典雅,又有工业老厂房的质感,令人印象深刻。
“有的艺术家放弃了高级写字楼,搬到我们这里。
因为我们设计独特,有利于激发灵感。
”黄志伟自豪地表示。
老码头创意园拓展:圈子、派对的狂欢地按照黄志伟的构想,“上海老码头”不仅仅拥有餐饮、创意工厂,他希望凭借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味道,老码头能迅速崛起为上海的时尚新地标,像新天地、田子坊、八号桥那样经常性地承办各类活动。
“这也是老码头承载的重要功能,当初我们就是为此设计的。
”黄志伟对记者说。
那次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黄金T台走秀”是一个,而王家卫也来办过派对。
2009年4月24日,王家卫的新公司“Axis Mundi台中央”宣布成立,开幕庆典就选在了“上海老码头”园区的精品弄堂酒店内。
在投资方金码轮酒店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燕华女士的带领下,记者探访了酒店专门开辟用来举办派对的房间。
记者发现,这是一个偌大的空间,足有七八百平方米,而且没有任何分割。
“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搭配。
”周燕华女士对记者说。
她特意指了指门,“可以开进一辆布景车。
”现场的装饰极为考究,30多盏灯均为国际名牌,据透露每盏1万元。
地板则为进口的可再生地板,踩上去踏实、稳固。
周女士还把记者带入了化妆间,分为男女两间,中间摆放着真皮沙发。
“王家卫办派对的时候,张震、范植伟、张智霖等就坐在里面吸烟。
”周女士笑言。
那晚,有包括黄大炜、刘嘉玲、舒淇、张震、张智霖等明星在内的600位贵宾应邀捧场,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众明星还受邀在9升装的法国酩悦香槟瓶上签名留念,这个酒瓶已赠予李亚鹏、王菲主办的嫣然天使基金,用于慈善事业。
在黄志伟看来,王家卫的光临,无疑为“上海老码头”的功能拓展开了个好头。
他向记者介绍,园区内的许多商家都辟有举办派对的场地,有的在经营餐饮的同时,还配有KTV套房等。
这些设施大大丰富了休闲创意园区的功能,他希望“上海老码头”能由此吸引更多的“圈子”来举办派对,形成“圈子文化”。
格局:低调的华丽光看外表,被王家卫选中的派对场地的精品酒店可谓其貌不扬——立面陈旧,窗子设计也毫不起眼,房子顶层竖着一层钢板,显得锈迹斑斑。
“好多啦,3年前我刚来这里,还是蛮荒凉的。
”周燕华女士这样告诉记者。
精品酒店位于毛家园路上,属“上海老码头”二期工程,据周女士透露,投资方“投入颇巨”。
不过,即便到3月份完工,外观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还是这么“土”。
原来,这是刻意为之。
“和老码头的其他商家一样,这里也是有故事的。
”黄志伟告诉记者,精品酒店的旧址解放前为上海宪兵司令部,装修时便保留了外立面的构造、颜色,只略微修改。
“你看,”周女士向上指着架在半空中的电线,“老外都夸这样很有味道。
”由外而内,精品酒店内部则能可以用奢华来形容。
黄志伟带着记者在正在装修的楼内兜了一圈,据他介绍,整个酒店只有19间房子,装修均使用最好的进口材料。
用周女士的话说,“连窗帘都是很考究的。
”确实,听着对酒店的介绍,记者很快淹没在各种英语单词组成的国际名牌中。
精品酒店的餐饮部经理吴浚铭则告诉记者,该酒店聘用了米其林的厨师,其餐饮服务也颇具特色,融汇了餐厅、露天酒吧、派对等各种特色。
“我们对食材的选择是很挑剔的。
”他表示。
吴浚铭所说的露天酒吧,位于“宪兵司令部”的露台。
记者特意跑上去看,发现此处视野极佳,黄浦江在眼前缓缓流过,对面便是陆家嘴金融中心,环球大厦、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尽收眼底,又和那儿的喧嚣相隔绝。
除了开放性,座位设计也考虑到了私密性,以保证客人既能饱览两岸美景,又能互相沟通,畅所欲言。
精品酒店预计于2010年三四月份交付使用,届时还会拓展出更多的功能。
“我们希望在世博前能全部推出。
”吴浚铭告诉记者。
据透露,19间尚在装修的房间已预订完毕,不过租金并不贵,周女士表示每晚才1000多元。
“打平就可以了,我们主要通过餐饮、举办派对盈利。
”显然,他们有着更深远的考虑,外表低调而内部华丽,也正是“上海老码头”的整体格局。
探索:运作模式还待更新然而勿庸讳言,作为继新天地、田子坊等之后新崛起的时尚地标,“上海老码头”也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
在探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总体而言,“上海老码头”的人气还不算旺。
“双休日人多,特别是老外多,平时尤其是白天,人比较少些。
”对此黄志伟坦言。
同时,弘基集团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落户“老上海码头”的很多创意小店并不太在意零售,“零售暂时不是我们的强项,它们都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
”不过,黄志伟还是充满信心。
他强调,“上海老码头”的定位在中高档,为此,对于申请入驻的商家做了严格筛选,必须符合休闲创意园区的定位,才能入驻。
针对人气问题,黄志伟表示,弘基开发这块地方时做过调研,“中山南路这边,每小时人流量四五百,车流量四五千,这表明是有人气的。
”关键在于如何将流动的人气变为固定的人气。
据记者了解,黄浦区正在打造“都市黄金观光旅游圈”,开通双层旅游观光巴士,届时,这条线路将连接起人民广场、南京路、外滩、豫园、十六铺、上海老码头、世博园区等17个主要的商业旅游文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