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检验练习题第十三章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检验练习题第十三章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检验练习题第十三章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2017 第十三章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一、A1

1、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特别以哪种细胞增生为主

A、原始红细胞

B、早幼红细胞

C、中幼红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网织红细胞

2、属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特征是

A、网织红细胞增多

B、靶型红细胞增多

C、有核红细胞增多

D、红细胞的双形性

E、红细胞的多形性

3、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红细胞

A、<5%

B、<10%

C、<15%

D、<20%

E、<25%

4、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中,幼红细胞

A、体积大,血红蛋白饱满

B、体积大,饱和偏于一侧,胞质中出现颗粒

C、体积小,胞质量少,血红蛋白着色偏碱

D、体积小,胞质量不变,细胞核大而疏松

E、体积、胞质和细胞核无显著改变

5、缺铁性贫血时,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以

A、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为主

B、原始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为主

C、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

D、晚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为主

E、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为主

6、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底部变宽多见于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恢复期

D、难治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7、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

A、0.3μmol/L

B、0.5μmol/L

C、0.6μmol/L

D、0.9μmol/L

E、1.0μmol/L

8、缺铁性贫血时,转铁蛋白饱和度为

A、<1%

B、<3%

C、<9%

D、<12%

E、<15%

9、转铁蛋白饱和度的计算公式为

A、(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B、(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C、总铁结合力/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血清铁)×100

E、(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10、下列是判断体内铁贮存量最敏感的指标的是

A、血清铁

B、总铁结合力

C、骨髓可染铁

D、血清铁蛋白

E、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11、不符合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是()。

A、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B、血清铁增高

C、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D、血浆铁转换率增高

E、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

12、骨髓象检查中,不符合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是()。

A、血红蛋白减低

B、见“双形”性红细胞

C、中性粒细胞增加

D、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稍高

E、可见少数靶形红细胞、红细胞碎片、铁粒成熟红细胞和铁粒幼细胞

13、细胞外铁阴性,铁粒幼红细胞占12%,此结果符合()。

A、正常骨髓铁粒染色

B、缺铁性贫血

C、地中海贫

D、难治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14、不符合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发病原因的是()。

A、铁利用不良

B、组织铁储量减少

C、血红素合成障碍

D、红细胞无效生成

E、与血红素合成有关的酶、辅酶缺乏,活性减低

15、血清铁蛋白增高的是()。

A、缺铁性贫血早期

B、失血

C、营养缺乏

D、慢性贫血

E、恶性肿瘤

16、关于转铁蛋白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升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

B、降低,常见于再障、慢性病贫血、肾衰竭

C、可用临床观察骨髓增生情况和治疗反应

D、一般可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

E、不需要用标准曲线,即可得出结果

17、人体内缺铁时,最早表现为()。

A、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B、血清铁降低

C、血清铁蛋白减少

D、平均红细胞体积变小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18、铁染色时,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颗粒在5个以上,且呈环核分布,称为()。

A、幼红细胞

B、铁粒幼细胞

C、铁粒红细胞

D、环形铁粒幼细胞

E、细胞内铁

19、呈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见于缺铁性贫血何期()。

A、缺铁初期

B、缺铁潜伏期

C、轻度缺铁性贫血

D、重度缺铁性贫血

E、以上都可以

20、女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片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转铁蛋白饱和度12%。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巨幼红细胞贫血

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21、贫血病人,血红蛋白50g/L,红细胞比容20%,白细胞4.8×109/L,网织红细胞2%,红细胞均一体积76fl,MCHC0.24,血小板120×109/L,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溶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2、在缺铁性贫血中,下列何项缺乏时,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增高()。

A、二价铁

B、叶酸

C、维生素B

D、氨基酸

E、血红蛋白

23、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是()。

A、铁蛋白<12μg/L

B、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15%

C、红细胞苍白区扩大

D、血清总铁结合力减低

E、血清铁减低

24、血红蛋白减少大于红细胞减少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恶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25、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可见以下哪组改变()。

A、有贫血,血清铁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B、贮存铁更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C、有贫血,血清铁减低,转铁蛋白饱和度升高

D、无贫血,血清铁减低,总铁结合力降低

E、以上都不是

26、缺铁性贫血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是()。

A、仅有贮存铁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血清铁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27、缺铁时最先降低的指标是()。

A、骨髓可染铁

B、转铁蛋白

C、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

E、血清铁蛋白

28、不属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贫血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多发性骨髓瘤

C、白血病

D、骨髓纤维化

E、缺铁性贫血

29、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

A、缺铁初期

B、缺铁潜伏期

C、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

D、缺铁性贫血期

E、以上都是

30、不出现骨髓象巨幼样变的疾病()。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危象

C、红血病

D、白血病前期

E、恶性贫血

二、A2

1、患者4岁,贫血外貌,红细胞3.0×1012/L,血清铁5μmol/L,血红蛋白70g/L,骨髓增生活跃,属于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2、血清铁降低见于

A、肝脏疾病

B、感染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慢性溶血

E、铁负荷过量

3、在缺铁性贫血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是

A、血红蛋白减少

B、仅有贮存铁减少

C、血清铁减少

D、红细胞减少

E、白细胞减少

4、幼红细胞胞质内的蓝色铁颗粒在6个以上,并环核1/2周长以上分布,称为

A、细胞外铁

B、铁粒幼红细胞

C、环铁幼红细胞

D、铁粒红细胞

E、点彩红细胞

5、女性,20岁,头晕、乏力半年,近2年来每次月经期持续7~8天,有血块。门诊化验红细胞数3.0×1012/L,血红蛋白65g/L,血清铁蛋白10μg/L,血清叶酸16ng/ml,维生素B12600μg/ml。网织红细胞0.015(1.5%),最可能的诊断是()。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三、A3/A4

1、患者,女性,3l岁。自觉疲倦、乏力、食欲缺乏近2年。平时月经量多,生育1胎,小孩l岁半,自己哺乳喂养。无其他疾病史。体检:发现皮肤、唇黏膜、甲床苍白,心率100次/min。RBC3.15×1012/L,Hb75g/L,MCV69fl,网织红细胞1.8%,白细胞5.3×109/L,血小板120×1012/L。尿三胆试验阴性,大便隐血试验阴性。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骨髓病性贫血

<2> 、下列哪一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本病的诊断意义最大()。

A、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B、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含量减低

C、血清铁减少

D、血清铁蛋白减低

E、骨髓铁粒幼细胞减少

<3> 、本病对症治疗后,下列哪项指标对观察疗效最好()。

A、血片观察红细胞形态

B、细胞内铁增加

C、红细胞数量增高

D、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E、网织红细胞升高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铁粒幼细胞贫血以中、晚幼红细胞细胞,特别是中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答疑编号100905393,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铁粒幼细胞贫血可轻可重,为正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片上细胞大小正常或偏大,部分未低色素性,部分未正色素性,即呈两种红细胞并存的“双形性”。

【答疑编号100905382,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15%。

【答疑编号100905310,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时,幼红细胞体积小,边缘不规整,胞核小而致密,胞浆量少,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着色偏碱。

【答疑编号100905301,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答疑编号100905282,点击提问】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恢复期时,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底部变宽。

【答疑编号100905230,点击提问】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0.9μmol/L。

【答疑编号100905229,点击提问】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时转铁蛋白饱和度小于15%。

【答疑编号100905200,点击提问】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答疑编号100905180,点击提问】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血清铁蛋白是判断体内铁贮存量最敏感的指标。

【答疑编号100905164,点击提问】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铁粒幼细胞贫血血清总铁结合力正常或减低。

【答疑编号100794392,点击提问】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特别是中幼红细胞为主,有的细胞呈巨幼样改变、双核或核固缩,胞质常缺少血红蛋白或有空泡。粒细胞系相对减少,有的患者幼稚细胞偏高。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

【答疑编号100794391,点击提问】

1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边缘不规整,胞核小而致密,胞浆量少,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着色偏碱。骨髓铁染色示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小于15%。

【答疑编号100794390,点击提问】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特征为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红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和外周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利用不良,血红素合成障碍和红细胞无效生成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环节。与血红素合成有关的各种酶和辅酶的缺乏,活性减低和活性受阻是本病的发病机制。

【答疑编号100794389,点击提问】

1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血清铁蛋白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早期、失血、营养缺乏和慢性贫血等。增高见于肝脏疾病、血色病、急性感染和恶性肿瘤。

【答疑编号100794388,点击提问】

16、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转铁蛋白受体测定的参考值:以不同浓度标准品的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查出未知标本的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各实验室应根据试剂说明书上的参考值进行判断。

【答疑编号100794387,点击提问】

17、

【答案解析】人体内缺铁时,早期可引起贮存铁下降,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

【答疑编号100794386,点击提问】

1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铁染色显示细胞外铁增多,铁粒幼细胞百分数增加、铁颗粒增多变粗;如幼红细胞铁颗粒在5个以上(正常少于4个),围绕并靠近核排列成环状或半环(绕核1/2以上,如衣领状),称此为环形铁粒幼细胞。此种细胞常占幼红细胞15%以上,为铁粒幼细胞贫血特征和重要诊断依据。在成熟红细胞中也常见铁粒(铁粒红细胞)。

【答疑编号100794385,点击提问】

1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的临床分期:

(1)隐性缺铁期:缺铁性贫血时,体内缺铁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缺铁初期,仅有贮存铁减少,即在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贮存备用的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减少,血清铁不降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也维持在正常范围,细胞内含铁酶类亦减少。当贮存铁耗尽,血清铁降你时,可仍无贫血表现,本阶段亦称缺铁潜伏期。

(2)缺铁性贫血早期:当贮存铁耗尽,血清铁开始下降,铁饱和度降至15%以下,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减少,红细胞生成受到限制,则呈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开始表现轻度贫血症状。

(3)重度缺铁性贫血:当骨髓幼红细胞可利用铁完全缺乏,各种细胞含酶亦渐缺乏,血清亦下降或显著降低,铁饱和度降低至10%左右,骨髓中红细胞系统呈代偿性增生,此时临床上则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的中、重度的缺铁性贫血。

【答疑编号100794383,点击提问】

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因体内缺铁使得血红蛋白生成障碍,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转铁蛋白饱和度﹤15%。

【答疑编号100794378,点击提问】

2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的下降较RBC下降更明显,MCV、MCH、MCHC均明显低于参考值下限。

【答疑编号100794377,点击提问】

2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贮存铁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缺铁性贫血的一般症状。

【答疑编号100794376,点击提问】

2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血清中总转铁蛋白能与铁结合的能力称为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TIBC增高多见于缺铁性贫血。

【答疑编号100794375,点击提问】

24、

【答案解析】发生缺铁性贫血时的血象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答疑编号100794374,点击提问】

2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分期:临床缺铁分为三个阶段:①缺铁期: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②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贮存铁更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③缺铁性贫血期:除上述特点外,尚有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并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答疑编号100794372,点击提问】

2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的分期临床缺铁分为三个阶段。①缺铁期: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②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贮存铁更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③缺铁性贫血期:除上述特点外,尚有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并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答疑编号100794371,点击提问】

2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的分期临床缺铁分缺铁期、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缺铁期即第1阶段: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

【答疑编号100794370,点击提问】

2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致。

【答疑编号100794369,点击提问】

2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分期:临床缺铁分为三个阶段:

①缺铁期:贮存铁下降,早期出现血清铁蛋白下降;

②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贮存铁更进一步减少,铁蛋白减少,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和游离原卟啉升高,出现一般症状;

③缺铁性贫血期:除上述特点外,尚有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并出现多个系统症状。

【答疑编号100794368,点击提问】

3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红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体积小,边缘不规整,胞核小而致密,胞浆量少,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着色偏碱。成熟红细胞体积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可呈环状红细胞。易见嗜多色性红细胞。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比例及细胞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细胞系正常。

【答疑编号100794367,点击提问】

二、A2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血清铁减低见于贫血、失血、营养缺乏、感染和慢性病。根据题干描述,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70g/L,该患者可以判断为缺铁性贫血,是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答疑编号100905349,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血清铁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营养缺乏、感染、慢性病。

【答疑编号100905263,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贮存铁减少。

【答疑编号100905240,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幼红细胞胞质内的蓝色铁颗粒在6个以上,并环核1/2周长以上分布,称为环铁幼红细胞。【答疑编号100905239,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的血象可见: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女性正常的血清铁蛋白应该为12~150μg/L,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早期、失血、营养缺乏和慢性贫血等。

【答疑编号100794384,点击提问】

三、A3/A4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的血象:血红蛋白、红细胞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轻度贫血时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红细胞体积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严重时红细胞可呈环状,并有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一般正常。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缺铁性贫血MCV<80fl。(正常的RBC(3.5~5.0)×1012/L,Hb(110~150)g/L,MCV:(80~100)fl,网织红细胞0.8%~2%,白细胞(4~10)×109/L,血小板(100~300)×1012/L)。

【答疑编号100794380,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血清铁蛋白的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早期。

【答疑编号100794381,点击提问】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经对症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对观察疗效最好。【答疑编号100794382,点击提问】

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五版考试重点

1.造血:造血器官生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能够生成并支持造血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称为造血器官。 2.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出生后的造血分为:骨髓造血和淋巴造血。 3.髓外造血(EH):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4.造血微环境(HIM):由骨髓基质细胞、微血管、神经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构成,是造血干细胞生存的场所。 5.造血干细胞(HSC):由胚胎干细胞发育而来,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在造血组织中含量极少,形态难以辨认的类似小淋巴细胞样的一群异质性的细胞群体。 6.CFU-S:能形成脾结节的干细胞称脾集落形成单位。 7.造血祖细胞(HPC):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也称为造血定向干细胞。 8.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等干细胞的共性,可在不同环境中分化成不同种类的细胞,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9.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生理形式,是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死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10.无效造血:幼红细胞在骨髓内分裂成熟过程中发生的“原位溶血”,或红细胞进入循环后很快被破坏,称无效造血。 11.原始粒细胞:胞体直径10-20微米,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约占细胞的2/3,核染色质呈细粒状染淡紫红色,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指导手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实验指导 (供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组编 2005年12月 第一章血细胞形态(示教) 概念:是指血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血细胞多媒体示教2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各种血细胞外形及核的形态、胞浆着色情况、核染色质结构的不同点。 第二节正常血细胞形态(显微镜下示教)4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的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征,并画出每一台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 (一)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2017年主管检验技师考试临床血液学检验练习题第十三章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2017 第十三章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 一、A1 1、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特别以哪种细胞增生为主 A、原始红细胞 B、早幼红细胞 C、中幼红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网织红细胞 2、属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特征是 A、网织红细胞增多 B、靶型红细胞增多 C、有核红细胞增多 D、红细胞的双形性 E、红细胞的多形性 3、缺铁性贫血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红细胞 A、<5% B、<10% C、<15% D、<20% E、<25% 4、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中,幼红细胞 A、体积大,血红蛋白饱满 B、体积大,饱和偏于一侧,胞质中出现颗粒 C、体积小,胞质量少,血红蛋白着色偏碱 D、体积小,胞质量不变,细胞核大而疏松 E、体积、胞质和细胞核无显著改变 5、缺铁性贫血时,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以 A、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为主 B、原始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为主 C、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 D、晚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为主 E、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为主 6、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底部变宽多见于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恢复期 D、难治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7、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大于 A、0.3μmol/L B、0.5μmol/L C、0.6μmol/L D、0.9μmol/L E、1.0μmol/L 8、缺铁性贫血时,转铁蛋白饱和度为 A、<1% B、<3% C、<9% D、<12% E、<15% 9、转铁蛋白饱和度的计算公式为 A、(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B、(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C、总铁结合力/血清铁 D、(总铁结合力/血清铁)×100 E、(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10、下列是判断体内铁贮存量最敏感的指标的是 A、血清铁 B、总铁结合力 C、骨髓可染铁 D、血清铁蛋白 E、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11、不符合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是()。 A、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 B、血清铁增高 C、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D、血浆铁转换率增高 E、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增高 12、骨髓象检查中,不符合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是()。 A、血红蛋白减低 B、见“双形”性红细胞 C、中性粒细胞增加 D、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稍高 E、可见少数靶形红细胞、红细胞碎片、铁粒成熟红细胞和铁粒幼细胞 13、细胞外铁阴性,铁粒幼红细胞占12%,此结果符合()。 A、正常骨髓铁粒染色 B、缺铁性贫血

初级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7年讲义第十二章特殊类型白血病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特殊类型白血病 一、浆细胞白血病的实验诊断 要点1: 浆细胞白血病(plasma cell leukemia,PCL)临床上分为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独立细胞类型的白血病,其特征为异常白细胞广泛浸润,可遍及全身各组织,并常伴有出血、和淀粉样变,引起脏器肿大或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有贫血、高热、皮肤及黏膜出血,多脏器浸润,肝、脾肿大,若病变侵犯胸膜,可有胸水,胸水内可见大量浆细胞,若侵犯心脏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主要来自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等,其白血病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基本相似。 要点2: 血象 大多数病例有中度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是低色素型,白细胞总数多升高,可达(10~90)×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浆细胞,形态异常。血小板计数多减少。 要点3: 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各阶段异常浆细胞明显增生,包括原浆细胞、幼浆细胞、小型浆细胞和网状细胞样浆细胞。浆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极不一致,形态一般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较幼稚,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稀疏,核质发育不平衡。 要点4: 免疫学检验 除具有浆细胞相关抗原外,还可有早期B细胞和相关抗原,如CD10、CD20及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 要点5: 其他 血沉明显增高。血清中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以IgG、IgA型多见。多数患者尿本-周氏蛋白阳性。血清β2-微球蛋白及LDH水平明显升高。骨骼X线片有半数患者可见骨质脱钙及溶骨现象。 根据国内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具体如下: ①临床上呈现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或多发性骨髓瘤的表现。 ②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 ③骨髓象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与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伴形态异常。 二、多毛细胞白血病 要点6: 血象 绝大多数患者呈全血细胞减少,贫血一般为轻度到中度,血小板多数减少、白细胞总数大部分病例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且有特征性的多毛细胞出现。多毛细胞具有以下特点:胞体大小不一,呈圆或多角形,直径为10~20μm(似大淋巴细胞),毛发突出的特点是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或伪足状,有许多不规则纤绒毛突起,但有时不显著,而在活体染色时更为明显。 要点7: 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或增生减低,也有增生明显活跃者。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均受抑制,但以粒细胞系抑制更显著。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浆细胞增多,可见到较多的典型多毛细胞。约有48%~60%的病例骨髓穿刺呈“干抽”,这与其他浸润骨的恶性细胞不同。也是诊断特点之一。 要点8: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重点总结

临床血液学检验 1.骨髓造血:骨髓的造血细胞大部分来源于肝脏,部分来源于脾脏。骨髓是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的主要场所,骨髓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因此骨髓不仅是造血器官,同时也是一个中枢淋巴器官。 2.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2个月后,骨髓以外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等不再制造红细胞、粒和血小板,但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从头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3.血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即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例外。这种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是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同时又获得新功能的过程。 4.血象和骨髓象检验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观察疗效及病情的严重手段之一。 5.粒细胞系统包括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粒细胞是由于胞质中常有许多颗粒而得名的。颗粒从II型原始粒细胞开始出现,称为非特异性颗粒(又称为A颗粒、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从中幼粒细胞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即S颗粒),S可以有三种:中性颗粒、嗜酸性颗粒及嗜碱性颗粒。 6.早幼粒细胞其胞体直径12~25um,较原始粒细胞大。 7.骨髓穿刺:最为理想的穿刺部位是髂骨上棘(包括髂骨前、髂骨后上棘) 8.骨髓取材情况判断:(1)取材满意:a.抽吸骨髓液时,患者感到有瞬间的酸痛感(有的患者无这种感觉);b.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黄色小粒(多为骨髓小粒,有的是脂肪);c.显微镜下涂片中可见较多骨髓特有细胞:稚童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巨核细胞、浆细胞、造骨细胞、破骨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吞噬细胞等;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大于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比值,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有核细胞数。(2)取材失败(即骨髓稀释):如抽吸骨髓液时混进血液,称为骨髓部分稀释;

临床血液学检验期末复习MPN、MDS、MM等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以骨髓中分化成熟相对正常的一系或多系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持续异常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与MDS所见无效造血相反,增殖的细胞分化成熟相对正常。临床一般起病缓慢,有血细胞质和量的改变,肝、脾肿大,常并发出血、血栓及髓外造血。疾病进展到终末期,可出现骨髓纤维化、无效造血,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本组疾病中典型的4种,除了慢粒还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是一种主要累及巨核细胞系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数持续增多,血栓形成和/或出血为特征。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多缓慢起病,部分病人发病时无症状,偶尔因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大或手术后出血不止而确诊。多数病人有出血或血栓形成。出血以胃肠道、鼻出血较常见,皮肤、粘膜出血少见。血栓栓塞以指(趾)小血管、中枢神经血管和肢体血管栓塞为主。脾大见于多数病例,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少数病人有肝肿大。 【检验】 (1)血象:血小板计数多在(1000~3000)×10^9/L。MPV增大,血小板比积明显增加。可见巨大型、小型及不规则血小板,常自发聚集成堆。可见巨核细胞碎片。白细胞计数多在(10~30)×10^9/L,偶可达(40~50)×10^9/L。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 (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系统增生尤为突出,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的比例增高,部分病例可见到小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形态异常,核质发育不平衡,颗粒稀缺,空泡形成,核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增多。红细胞和粒细胞系统亦明显增生。 (3)血小板功能检查: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对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部分患者又有自发性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现象。 【诊断】 WHO的ET诊断标准: 阳性标准:(1)血小板持续性>600×10^9/L;(2)骨髓活检主要为巨核细胞增生,胞体大而形态成熟的巨核细胞增多。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铁代谢检测

铁来源外源性铁——饮食(经肠道吸收) 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分解破坏出的铁被机体重新利用 铁吸收与转运以2价铁的形式吸收,3价铁的形式转运,铁转运的工具为转铁蛋白,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铁储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铁排泄由体表或消化道细胞脱落排除 铁是人体最丰富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约2/3存在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当中,1/3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缺铁或含铁过多会引发各种疾病。为了诊断与铁代谢有关的疾病,已设立多种检测指标。这些检测指标涉及铁的吸收、运输、储备及生理功能的实现。目前检验科开展的铁代谢相关指标有: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等。

血清铁:指与转铁蛋白结合的Fe3+(不是Fe2+)的浓度。 血清中的铁离子约与1/3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 临床意义: ?降低: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吸收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体内贮存于网状内皮系统的铁释放减少(如急慢性感染、尿毒症、恶液质等)、慢性长期失血及肿瘤等。 ?升高: 见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时,如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及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铅中毒引起的贫血。此外还可见于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液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肾炎及反复输血等。 ?局限性: ?血清铁含量有昼夜波动,早上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午夜时最低,因此标本最好固定时间进行。建议留取早晨空腹时候的血标本。 ?血清铁检测易受近期口服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可使结果降低。右旋糖酐、避孕药和铁剂可使测定结果升高。 总铁结合力:指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铁离子浓度。由于血清中95%以上的非血红素结合铁都与血清转铁蛋白结合,因此,总铁结合力与转铁蛋白的水平高度相关,反映转铁蛋白的水平。 临床意义: 缺铁时升高,在营养不良、炎症、慢性感染和癌症患者体内均降低。 不饱和铁结合力:指血清转铁蛋白中尚未结合铁的部分,即由总铁结合力减去血清铁的值。

临床检验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2019)练习第十七章_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2019 第十七章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一、 A1 1、不属于恶性组织细胞类型的是 A、异常组织细胞 B、多核巨细胞 C、淋巴样组织细胞 D、单核样组织细胞 E、多核组织细胞 2、下列哪一项的论述是正确的 A、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均可找到Reed-Steruberg细胞 B、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均可检出骨髓瘤细胞 C、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外周血均检出多核巨细胞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均有幼稚粒细胞出现 E、以上都不正确 3、下列哪项不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 A、单核 - 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 B、起病急,病程短 C、 NAP积分明显下降或为零分 D、抗生素、激素治疗反应好 E、常伴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的现象 4、下列哪一项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特征 A、起病急,高热,衰竭和进行性贫血 B、全血细胞减少 C、血涂片找到不典型的单核细胞 D、骨髓涂片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 E、以上都不正确 5、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具有重要意义的细胞是 A、淋巴样组织细胞 B、单核样组织细胞 C、吞噬性组织细胞 D、幼稚细胞 E、多核巨细胞 6、下列哪一项不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A、贫血 B、皮下结节 C、出血、黄疸 D、进行性衰竭 E、持续高热 第 1 页共 3 页

7、下列哪种说法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 A、是一种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 B、女性多于男性 C、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 D、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E、病程常大于一年 答案部分 一、 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按形态学特征,可归纳为五型: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淋巴样组织 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 【该题针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1959, 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可找到Reed-Stemberg 细胞,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可检出骨髓 瘤细胞,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外周血可检出多核巨细胞,但不是均可。只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 均有幼稚粒细胞出现。 A、 B、C 选项说的太绝对。 【该题针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1960, 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抗生素、激素治疗反应好。恶性组织细胞病抗生素、激素治疗无效。 【该题针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1961, 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异常组织细胞增生所致的恶性疾病,骨髓涂片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是 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特征。 【该题针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1962, 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可归纳为以下五型: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吞噬性组织细胞;淋巴 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异常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有诊断意义。 【该题针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781963, 点击提问】 6、 【正确答案】 B 第 2 页共 3 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 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科学。血液学检验既属于血液学范畴,又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近十年来,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更新而迅速发展,而实验性很强的血液学,也越来越多的引进各种新的检验项目或赋予基础检验以新的评价。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设置在检验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中,其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临床血液学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常见血液病的检验方法及血液学特点,能对常见血液病作出初步诊断结论。 [课程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任务是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推动了血液病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学生需要经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的专门学习和培养,不仅要有熟练的实验医学技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实验,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为血液病做出诊断。 该课程共分四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常见的血液病为主线,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使用范围] 检验学专业,本科层次。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最新整理)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小体 B.Cabot环 C.Howell-Jolly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3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临床血液学检验-3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总题数:50,分数:50.00) 1.不符合急单白血病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结果的是( ) ?A.AS-D NCE染色呈阳性 ?B.α-NAE染色呈阳性 ?C.AS-D NAE染色呈阳性 ?D.α-NBE染色呈阳性 ?E.以上都不是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2.下列除哪项外,均常出现于增生性贫血的血象中( ) ?A.Howell-Jolly小体 ?B.Cabot环 ?C.镰刀形红细胞 ?D.嗜多色性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3.正常血细胞作过氧化物酶染色,下列反应结果正确的是( ) ?A.原粒细胞阴性或弱阳性 ?B.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C.原单细胞阴性,幼单可呈弱阳性 ?D.淋巴细胞系和红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 ?E.以上都是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4.NAP增高的疾病不包括( ) ?A.急性阑尾炎 ?B.类白血病反应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缺铁性贫血 ?E.真性细细胞增多症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5.正常血细胞PAS反应,下列哪项不正确( ) ?A.原粒细胞阴性反应,早幼粒细胞后阶段阳性逐渐增强 ?B.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阳性反应 ?C.大多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少数淋巴细胞呈阳性反应 ?D.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反应 ?E.急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时,原始单核细胞的阳性反应物质呈红色颗粒状,弥散分布 (分数:1.00) A. B. √ C. D. E.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姓名:学号: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 A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D) A、锚蛋白 B、收缩蛋白 C、肌动蛋白 D、跨膜糖蛋白E肌球蛋白 2、影响DNA合成的常见因素( E ) A、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缺乏 D 、微量元素缺乏E、叶酸和维生素B12(vitamin B12)缺乏 3、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指标是( A ) ` A、血清铁蛋白降低 B 、血清铁降低 C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 、总铁结合力升高 E 、铁粒幼细胞增多 4、PAS染色对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A) A、巨贫与红血病的鉴别 B、急淋与急非淋的鉴别 C、PNH与再障的鉴别 D、外周血象检查 E、以上均不正确 5、活化蛋白C可灭活下列哪些因子(C) A、因子Ⅹa、Ⅺa B、因子Ⅶa、Ⅹa C、因子Ⅴa、Ⅷa D、因子Ⅹa、Ⅸa E、AT、HCⅡ 6、关于NAP的临床意义,哪项是错误的( C )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类白血病反应时则增强 B、{ C、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增加,而病毒感染时则无变化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增强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急性变时NAP活性增强 F、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NAP活性增强,PNH时则降低 7、下列哪项符合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指标( B ) A、血浆中出现高铁血红素 B、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下降 C、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 D、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E、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依据是(D) A、巨核细胞受抑、血小板减少 B、原始细胞形态差别显著 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 D、POX染色 E、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 9、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交联性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参与的凝血因子有( C ) A、因子ⅩⅢ B、因子ⅩⅢa C、因子ⅩⅢa 、Ca2+ D、因子Ⅹ E、因子Ⅹa、Ca2+ 10、下列检查哪项改变与溶血无关( B )

临床血液学检验重点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二、名词解释 1. 白血病: 2. 急性白血病: 3..急性白血病复发: 4. 部分缓解: 5. 微量残留白血病: 6. 柴捆细胞: 7. 非红系计数:。 8.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9. MICM分型: 10. FAB分型: 11.Ph染色体 12.全髓白血病 13.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14.尿本-周蛋白 15.类白血病反应 16.R-S细胞 17.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18、M蛋白 19、重链病 20、类脂质沉积病 21、血清β2-微球蛋白 三、问答题 1. FAB分型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种亚型的形态特点各如何?

2.我国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1986年天津会议)是什么? 3.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标准是什么? 4.根据细胞系列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哪两大类?细胞免疫分型时所用的一线单抗和二线单抗各有哪些? 5.M3的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有哪些?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诊断要点。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及其标准。 8.简述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断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及其鉴别诊断。 9.试述国内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10.试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要点。 11.什么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程度如何区分?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骨髓中有不能控制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分化成 熟障碍、调亡减少,同时浸润其他组织和脏器,并进入外周血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四大症状即贫血、发烧、出血及浸润。 2.指起病急、病程短,未经治疗其自然病程一般少于6个月的白血病,其骨髓髓中以原始及幼稚白血病细胞增生为主。 3.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为复发,①骨髓中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5%且<20%,经过有效的抗白血病治疗一个疗程后仍为达到骨髓完全缓解;②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20%;③骨髓外有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4.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细胞+幼单核或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5%~≤20%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者。 5.是指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估计约106~8个)的状态。 6.细胞胞浆中有多条棒状小体,从形态上似柴捆,呈束状交叉排列,因而得名,柴捆细胞主要见于M3。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血液学检验 第二十五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练习题

第二十五章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一、A1 1、下列哪一项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最重要特征()。 A、起病急,高热,衰竭和进行性贫血 B、全血细胞减少 C、血涂片找到不典型的单核细胞 D、骨髓涂片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 E、产生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如皮下结节、乳房肿块、胸腔积液、胃肠道梗阻、骨质破坏等 2、下列哪一项不是恶性组织细胞病的主要临床特征()。 A、贫血 B、皮下结节 C、出血、黄疸 D、进行性衰竭 E、持续高热 3、下列哪项不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 A、好发于青壮年 B、起病急,病程短 C、NAP积分明显下降或为零分 D、骨髓中找到吞噬细胞性组织细胞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 4、下列哪种说法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 A、是一种淋巴细胞系统的恶性疾病 B、女性多于男性 C、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黄疸 D、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E、病程常大于一年 5、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下列哪项检查最重要()。 A、血常规检查 B、血沉 C、NAP积分 D、溶菌酶测定 E、骨髓或肝、脾、淋巴结组织中找到异常组织细胞 6、骨髓中找到什么细胞对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意义最大()。 A、原始细胞增多 B、淋巴瘤细胞 C、异形淋巴细胞 D、小巨核细胞 E、异常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 7、下列哪项不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血象特点()。 A、全血细胞减少 B、贫血进行性加重 C、血小板数多数下降 D、可见幼粒细胞、幼红细胞及小巨核细胞

E、浓缩血涂片可提高异常组织细胞检出率 8、下列哪项不符合恶性组织细胞病的骨髓象特点()。 A、可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 B、出现吞噬性组织细胞 C、正常造血细胞均未见 D、恶性细胞呈散在或成堆分布 E、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可增多 9、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病程常为多长时间()。 A、小于半年 B、小于2年 C、大于半年 D、大于2年 E、多年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的骨髓涂片中大多数仍可见各系正常造血细胞。其中可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此是本病的最重要特征。 【答疑编号100061502】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黄疸和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征。 【答疑编号100061500】 3、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的特点有:起病急,病程短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和积分明显低于正常或完全阴性。骨髓涂片中大多数仍可见各系正常造血细胞。其中可见到形态异常的组织细胞,这是本病的最重要特征。因此E选项的叙述错误。 【答疑编号100061497】 4、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主要的病理特点是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器官和组织中出现形态异常的恶性组织细胞的灶性增生,常伴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的现象。其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黄疸和进行性衰竭为主要特征。病程较短,多在半年内死亡。 【答疑编号100061494】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知识讲解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 题和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 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 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 小体 B.Cabot 环 C.Howell-Jolly 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B.TGF-β C.IL-11 D.IL-3 E.TPO 答案:B 11.在人类产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 A.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C.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D.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答案:B 12.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的是 A.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 B.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 C.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 D.中幼红细胞胞浆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 E.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呈网状 答案:D 13.临床上骨髓增生程度,通常的表示方式为 A.粒细胞:成熟红细胞 B.有核细胞:全部血细胞 C.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D.粒细胞:有核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全部血细胞 答案:C 14.T 和B 淋巴细胞接触抗原后再繁殖的场所是 A.肝和淋巴结 B.脾和淋巴结 C.骨髓 D.淋巴结 E.胸腺 答案:B 15.CFU-GM 增加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急性白血病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E 16.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的造血活动始于 A.胚胎第12周 B.胚胎第10周 C.胚胎第8周 D.胚胎第6周 E.胚胎第3~4周 答案:E 17.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脾 E.肝 答案:A 18.红细胞起源于 A.原始红细胞 B.肝脏 C.骨髓造血干细胞 D.巨噬细胞 E.早幼红细胞 答案:C 19.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答案:E 20.一般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正常色素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高色素性贫血 D.嗜多色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答案:A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一、选择题 A 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D ) A 、 锚蛋白 B 、 收缩蛋白 C 、肌动蛋白 D 、 跨膜糖蛋白 E 肌球蛋白 2、影响DNA 合成的常见因素 ( E ) A 、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 缺乏

铁和铁代谢相关疾病

铁和铁代谢相关疾病 一、铁的总述 铁(Fe)是人体内含量最大的微量元素。它是血红蛋白及许多酶的重要成分,在组织呼吸、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人体内铁的总量约为4-5g,其中75%以血红蛋白、肌红蛋白以及其他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则为储备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于肝脏、脾脏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系统中,约占总铁量的25%。食物中的铁主要以三价的形式存在,在胃酸作用下,还原成亚铁离子,再与肠内容物中的维生素C、某些糖及氨基酸形成络合物,在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 既然铁如此重要,那么如果机体缺铁会怎么样呢? 二、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简称IDA)是人体储存铁缺乏 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形成的一种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呢? 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1饮食中铁元素摄入不足 饮食中铁元素不足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孕妇和儿童极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婴幼儿饮食以母乳或牛乳为主,而乳类含铁量极低,人乳含铁0.15mg/dL,牛乳含铁0.1mg/dL。乳类中铁吸收率为2%~10%,如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即易发生贫血。孕妇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晚期,胎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很大,而母体是胎儿获取铁的唯一渠道,如果孕妇不及时补铁,不但自身容易缺铁,也会影

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1.2铁的吸收障碍 铁的吸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胃肠疾病、进食纤维量过大,均不利于铁的吸收,而维生素B12、维生素C则能促进铁的吸收。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形式: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前者主要存于肉类食品中,易于吸收;后者主要存于植物性食物中,不易吸收。故补铁时应适当进食动物肝脏、血液制品以及肉类食物为宜。 那铁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有的同学说多多益善,还有同学说物极必反…… 其实机体中铁过多了就会导致铁过载,广泛沉积于人体一些器官和组织的实质细胞,常伴有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导致多脏器功能损害。 三、铁过载 研究发现脑铁沉积会引起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 帕金森症大家都很熟悉,我们知道的拳王阿里还有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都是帕金森症患者。帕金森症特征性的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以及运动迟缓。研究显示帕金森症病人的脑中黑质部位有显著的铁沉积现象,过载的铁可能会损伤黑质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使得多巴胺释放减少,从而引起帕金森症。由于女性有月经,所以能有效的排出多余的铁,而男性缺乏有效的排铁机制,致使容易铁在机体内沉积从而患病 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患者脑部常常出现铁

临床血液学检验白血病概述练习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白血病概述练习题 一、A1 1、常见束状Auer小体的急性白血病是 A、AML-M1 B、AML-2 C、AML-M3 D、AML-M4 E、AML-M5 2、在FAB分型中,M1骨髓中原始粒细胞的百分数(NEC)是 A、≥40% B、≥50% C、≥60% D、≥80% E、≥90% 3、急性白血病MIC分型中的C指的是 A、形态学 B、病理学 C、免疫学 D、细胞遗传学 E、组织化学 4、急性白血病的一般自然病程为 A、<0.5年 B、<10个月 C、<1年 D、<1.5年 E、<2年 5、在FAB分型中,诊断急性白血病骨髓原始细胞加幼稚细胞的百分数是 A、>10% B、>15% C、>30% D、>40% E、>50% 6、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在FAB形态学分型中是 A、AML-M1 B、AML-M2 C、AML-M3 D、AML-M4

E、AML-M6 7、t(15;17)特有遗传标志的白血病是 A、浆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8、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最主要的区别是()。 A、贫血程度 B、病程长短 C、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分化阶段 D、出血程度 E、周围血白细胞数目的多少 9、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概念()。 A、形态学分型 B、生物化学测定 C、免疫学分型 D、分子生物学测定 E、细胞遗传学分型 10、何种细胞表面具有小鼠红细胞受体()。 A、中性粒细胞 B、巨噬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K淋巴细胞 11、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分类根据()。 A、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 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 C、白血病细胞的数量 D、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数量 E、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白血病的自然病程 12、以下哪项不符合白血病的特征()。 A、白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异常 B、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肝、脾和淋巴结 C、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中 D、白血病细胞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E、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