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代谢
铁代谢异常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铁代谢异常与人类疾病的关系随着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面临着铁代谢异常的问题。
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但是如果铁摄入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引起铁代谢异常。
铁代谢异常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各种疾病。
本文将探讨铁代谢异常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什么是铁代谢异常?铁代谢异常主要包括铁过多和铁过少两种情况。
铁过多称为铁负荷过重或铁沉积病,铁过少则称为缺铁性贫血。
铁负荷过重是指人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导致铁在身体各个组织器官中过度沉积。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病、关节炎等。
缺铁性贫血则是因为铁的吸收减少或者利用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的一种贫血。
铁代谢异常与各类疾病的关系铁负荷过重与疾病的关系铁负荷过重是一种慢性病,在患者不知不觉中渐渐加重,对身体的危害也随之加重。
铁长期过多容易对机体产生氧化应激,产生致肝纤维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系统异常和癌症。
通常来说,铁负荷过重最常见的表现是血色素沉着症,也叫赖氨酸酸过多症,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心脏病、铁皮沉着症、失聪等。
铁沉积病是铁负荷过重的主要后果之一,也是导致各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红蛋白含量增加,红细胞寿命减短,需求量增加,同时肝脏对铁的代谢和调节也出现异常,就会发生过多的铁沉积,容易引起体内铁的过重,进而造成铁过多所引起的病患。
过重的铁将大量沉积在肝脏、胰腺、皮肤、心脏、关节、内分泌系统等部位,导致不同程度的组织器官损伤,引起各式各样的疾病。
铁过少与疾病的关系铁是血液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对于人体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身体缺乏铁质,则无法正常地进行血液循环,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
缺铁性贫血是铁过少的主要表现。
铁缺乏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导致感染和疾病发病率增加。
此外,铁过少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智力和认知能力等,长期缺铁容易引起贫血、心脏病、智力障碍等。
铁代谢异常如何调节铁代谢异常虽然危害很大,但是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服用铁剂等多种方式来调节。
铁代谢相关基因

铁代谢相关基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铁是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之一,它在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生化功能,参与到DNA合成、细胞分化和氧气转运等多个生理过程中。
铁代谢相关基因则是控制和调节铁在机体内的吸收、运输和储存的关键基因,对于维持人体内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在机体内的代谢主要由转铁蛋白(Transferrin)、铁存储蛋白(Ferritin)以及铁调节蛋白(Hepcidin)等多种蛋白质参与调节。
铁代谢相关基因主要包括Tf(转铁蛋白)、Fth1(重链铁蛋白)、Ftl1(轻链铁蛋白)以及Hamp1(Hepcidin)等。
这些基因在铁的吸收、运输和存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转铁蛋白(Transferrin)是负责运输铁的蛋白质,它通过结合游离铁离子,使其在体内得以运输到各个细胞组织中。
Tf基因编码的转铁蛋白具有高度亲铁性,能够高效地结合和释放铁离子,从而确保铁在体内的有效运输。
而Ferritin是负责储存和释放铁的蛋白质,在机体内形成Ferritin 复合物,通过存储铁离子保持体内铁的平衡。
Fth1和Ftl1基因分别编码着重链铁蛋白和轻链铁蛋白,在细胞内协同合成成Ferritin蛋白质,发挥着储存和释放铁的作用。
Hepcidin是负责调节体内铁平衡的关键蛋白质,它通过调控转铁蛋白受体的稳定性,影响细胞对于铁的吸收和释放。
Hamp1基因编码的Hepcidin蛋白在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身体对于铁的需求和利用,以保持体内铁的稳定。
除了这些基因之外,铁代谢还受到多种其他因素的调节,例如体内铁含量、炎症状态、贫血情况等都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
对于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和了解将有助于揭示铁代谢的调控机制,为预防和治疗与铁相关的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入。
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和转录组学分析,科学家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不同基因在铁代谢中的作用和调节。
铁的代谢过程

铁的代谢过程铁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铁的代谢过程涉及到人体吸收、转运和储存铁元素的过程,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铁的吸收是铁代谢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人体对于两种形式的铁元素都有吸收能力,即血红蛋白铁和非血红蛋白铁。
血红蛋白铁主要存在于食物中的肉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中,而非血红蛋白铁则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
当食物中的铁元素进入到胃肠道后,铁元素会被胃酸溶解,并被转化为二价铁。
二价铁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转运蛋白转运到肠道上皮细胞内。
在肠道上皮细胞内,铁元素被转运蛋白转运到细胞内贮存或进一步转运到血液中。
铁的转运是铁代谢的第二步。
肠道上皮细胞内的铁元素通过转运蛋白转运到细胞内贮存或进一步转运到血液中。
在细胞内,铁元素会与铁运载蛋白结合,形成铁蛋白复合物,以避免自由铁引发的氧化应激损伤。
铁蛋白复合物通过与转运蛋白结合,进一步转运到血液中。
在血液中,铁蛋白复合物通过与转铁蛋白结合,被转运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铁的储存是铁代谢的第三步。
人体内的铁主要以铁蛋白的形式储存,其中最重要的是储存铁蛋白。
储存铁蛋白主要存在于肝脏、脾脏和骨髓等组织中,以备不时之需。
当人体需要铁元素时,储存铁蛋白会释放出铁元素,通过转铁蛋白转运到血液中,供应给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总的来说,铁的代谢过程包括吸收、转运和储存三个步骤。
铁元素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吸收和转运进入到血液中,然后通过铁蛋白的转运和储存在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铁的代谢过程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参与了血红蛋白的合成、氧气的运输、能量代谢和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
因此,保持适当的铁元素摄入和良好的铁代谢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铁的代谢过程是铁元素在人体内的吸收、转运和储存过程。
铁元素通过肠道上皮细胞的吸收和转运进入到血液中,然后通过铁蛋白的转运和储存在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铁代谢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它参与了血红蛋白的合成、氧气的运输、能量代谢和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
铁代谢相关基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铁代谢相关基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铁代谢的重要性:铁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包括呼吸、能量代谢、DNA合成以及细胞分化等。
因此,铁代谢的失调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 铁代谢的调控:铁的摄取、吸收、储存和运输等过程受到严格的调控。
一系列铁代谢相关基因参与其中,协调铁的平衡分配。
这些基因包括铁载蛋白、转铁蛋白及其相应受体、铁运输蛋白、调控铁吸收和释放的转录因子等。
3. 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意义:对铁代谢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铁代谢的机制和调控网络,还可以促进对铁代谢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例如,一些先天性遗传性贫血病、溶血性贫血以及铁过载相关疾病等都与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突变和功能异常有关。
4. 研究现状和挑战:目前,关于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例如,如何全面了解基因的功能和调控网络,如何应用这些基因的信息来解决铁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问题等。
因此,对于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对铁代谢相关基因的发现、功能及调控、与疾病的关联等方面的全面探讨,能够更好地理解铁代谢的机制,深入挖掘铁代谢调控网络的奥秘,并为未来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进行概述,介绍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背景和重要性。
随后,对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指出正文将包括铁代谢相关基因的发现、功能与调控以及与疾病关联的内容。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综述,探讨其在疾病研究和未来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首先,在2.1部分阐述铁代谢相关基因的发现,介绍相关研究的历史和进展,并分析不同研究方法在铁代谢相关基因发现中的应用。
然后,在2.2部分详细描述铁代谢相关基因的功能与调控机制,包括其在机体内的作用、参与的信号传导途径以及在铁吸收、转运和储存等方面的调控。
铁代谢异常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铁代谢异常对疾病发生的影响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线粒体色素等组分的必需元素。
在人体内,铁的代谢经过复杂的生化过程,包括铁的吸收、转运、储存、利用和排泄等环节。
然而,当人体内铁代谢出现异常时,会对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甚至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1. 铁过多对健康的影响铁贮存过量是人体内铁代谢异常的一种常见类型,它常常表现为血清铁过高、血浆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等。
铁过多可能会导致造血细胞增生异常,引发贫血。
除此之外,过量铁还会危害肝脏、心脏、胰腺等器官,增加心肌梗塞、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铁过多尚能使肝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2. 铁缺乏对健康的影响和铁过多相比,铁缺乏更为普遍,尤其是在医学发达的发达国家。
铁缺乏最为常见的表现是缺铁性贫血。
此外,铁缺乏还可引起免疫功能差、神经系统障碍、心理障碍、甲状腺功能下降等情况。
铁缺乏还会对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3. 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铁代谢异常还与多种疾病发生相关。
例如,缺乏铁元素可能会导致贫血性脑病、摄铁不足性智力障碍和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的发生。
与此同时,过多的铁元素也和神经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癌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在一些特殊人群中,铁代谢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4. 如何预防铁代谢异常为了预防铁代谢异常对健康的损害,个体应加强生活习惯调节和饮食管理。
首先,饮食应均衡,控制脂肪、糖分,同时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膳食,如动物肝脏、蛋黄、麦片、燕麦、核桃等。
其次,饮食应避免与铁元素相互制约的物质同食,如咖啡、茶、大豆、鸡蛋等。
最后,还应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睡眠、良好的心态等。
总之,铁代谢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其广泛,因此应加强对其认识和防控。
同时,除了生活习惯调节和饮食管理外,还需要强调针对不同类型的铁代谢异常进行个性化干预。
这不仅对促进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为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更为深入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思路。
生物体内的铁代谢与调控机制

生物体内的铁代谢与调控机制铁元素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参与了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和代谢过程,并且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然而,铁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生物体需要精确地调控铁的摄取、储存和利用。
本文将会探讨生物体内铁代谢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调控机制。
一、铁的摄取与吸收生物体摄取铁主要通过肠道进行。
在肠道上皮细胞表面,有一种被称为转铁蛋白的分子与铁形成复合物,帮助其以被吸收的形式进入细胞内。
这个过程主要受到体内铁含量的调控。
当体内铁含量较低时,肠道上皮细胞将表达更多转铁蛋白以增加铁的吸收;而当体内铁过多时,肠道上皮细胞则减少表达转铁蛋白,降低铁的吸收。
二、铁的转运与运输一旦铁进入肠道上皮细胞,它需要通过转运蛋白进入到细胞内部。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多种铁转运蛋白,如转运蛋白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 1 (DMT1)和转运蛋白4 (TfR1)等。
DMT1位于肠道上皮细胞的侧膜,负责将铁离开转铁蛋白,并进入到细胞内;而TfR1则参与将铁与转铁蛋白结合,以供其在细胞内进行储存或运输。
在细胞内,铁会与一个叫做铁存储蛋白的分子结合,形成铁蛋白复合物。
这种铁蛋白复合物可以储存大量的铁,并在需要时释放出去。
铁的运输则依赖于铁载体蛋白转铁蛋白,它负责将铁从一个细胞运输到另一个细胞。
三、铁的代谢与利用铁主要在体内被用于合成血红蛋白,以供给红细胞携带氧气。
这个过程中需要另一个铁载体蛋白——转铁蛋白2(TfR2)参与。
TfR2与铁结合后,将铁输送到红细胞中,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此外,铁还参与到体内其他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中。
比如,它是电子传递链中的一个必需元素,帮助产生细胞内的能量。
此外,铁还参与到细胞呼吸、DNA复制和维护基因稳定性等过程中。
四、铁的调控机制生物体内铁的摄取、转运和利用需要受到精确的调控。
这个调控过程主要涉及到两个主要的调控因子:铁调控蛋白(IRPs)和Hepcidin。
IRPs是一类能够与RNA结合的蛋白,它们参与到转铁蛋白和铁存储蛋白mRNA的稳定性调控中。
人体铁代谢基本过程

人体铁代谢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铁的吸收:铁主要在十二指肠以及空肠上段被吸收进入人体。
如果切除了空肠,可能会导致人体铁吸收出现障碍,诱发血液疾病。
2. 铁的转运:铁会和转铁蛋白结合,转运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当中,从而维持体内的转铁蛋白呈现铁饱和状态。
3. 铁的分布:铁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总量为3~5g。
约70%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血红素酶类、辅助因子及运载铁中,称为功能性铁;其余30%的铁作为体内贮存铁,主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肝、脾和骨髓中。
4. 铁的利用和储存:铁到达骨髓造血组织后即进入幼红细胞,在线粒体中与原卟啉结合形成血红素,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形成血红蛋白。
此外,铁参与肌红蛋白和某些酶(如细胞色素C、单胺氧化酶、核糖核酸还原酶、琥珀酸脱氢酶等)的合成。
在体内未被利用的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
在机体需要铁时,这两种铁均可被利用,通过还原酶的作用,使铁蛋白中的二价铁释放,随后被氧化酶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被转运到需铁的组织。
5. 铁的排泄:铁主要通过粪便、肾脏和汗腺排泄。
铁代谢6项

铁代谢6项一、血清铁铁是形成血红素的必需元素,血红素是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原料,血液中与运铁蛋白结合的铁量即为血清铁(SI)。
1、SI增高SI增高主要见于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严重肝病及血色病。
在急性肝细胞损害,如急性重症肝炎时,由于肝内储存铁释放至血液,血清内铁含量则增加。
在溶血性贫血时,由于大量红细胞内的铁进入血流,血清铁亦可增加。
另外,在体内铁的利用率减低时,无效红细胞生成,伴骨髓红细胞破坏增加,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慢性溶血,或铅中毒时血清铁的含量亦常增加。
反复输血和接受铁剂治疗的患者常增高。
2、SI降低SI降低常见于生理性铁需要量增加(如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
长期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时血清铁含量则正常或在正常水平以下。
故血清铁在鉴别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时甚有价值。
体内铁总量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会引起血清铁降低。
此外,体内铁的需要增加,如妊娠、婴儿生长期等也有血清铁减低的倾向。
3、评价SI 测定是一项直接反映体内运输铁含量的指标,但生理波动大,测得的血清铁只代表采血当时的血浆铁浓度,而不能代表流动中的铁总量。
炎症和感染时,由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图谱| 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的铁释放至转铁蛋白的过程受阻,血清铁降低并不代表贮存铁的减低,因此,其在反映机体铁贮存量方面不够准确,单项检测意义局限,往往需要联合其他铁代谢指标检测。
除上述因素外,标本溶血、玻璃容器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等也会影响血清铁检测结果。
二、血清铁蛋白铁蛋白(SF)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储铁蛋白,铁蛋白是含20%铁的蛋白质。
通常存在于几乎所有身体组织尤其是肝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内,作为铁储备,参与对造血和免疫系统的调控。
血清中铁蛋白水平可反映铁储备情况及机体营养状态,它与多种疾病相关。
1、SF增高①体内贮存铁增加,如原发性血色病、频繁输血、不恰当铁剂治疗、溶血性贫血等②铁蛋白合成增加,炎症或恶性病变,如许多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铁蛋白,如肝癌、肺癌、胰腺癌白血病、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等,铁蛋白测定已成为恶性肿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 血红蛋白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原卟 啉是构成亚铁血红素的主要成分。 当铁缺乏或铁的利用障碍时亚铁血红素的合 成受阻,使红细胞内游离的原卟啉增多。 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有助于缺铁性贫血 的早期诊断。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铅中毒,亦可见增高。 巨幼细胞性贫血及红白血病时红细胞游离原 卟啉降低。
(二)血清铁
血清铁(serum iron,ST)是指血浆中与 转铁蛋白结合的铁,是测定机体铁含量的一 种方法。 每天血清铁的波动范围很大,其浓度不能作 为衡量铁贮存量的准确指标。 缺铁性贫血、感染、炎症、月经期、妊娠时 血清铁常降低; 血色病、溶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常升高 。
铁代谢
芳村肾内科 胡勤晴
概 述
一、铁的代谢
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也是肌红蛋白、细胞呼吸酶(如细胞色
素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组 成成分, 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一)铁的分布
铁在人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都含有铁 ,以肝、脾含量最为丰富。 人体大部分铁分布在血红蛋白中,少量存在于 肌红蛋白中,各种酶和血浆中呈运输状态的铁 仅占全身铁的极小部分。 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 肝、脾、骨髓和肠粘膜等处, 贮存铁的多少,因各人的情况不同差别较大。
NKF-DOQI建议所有的HD患者、绝大部分腹 膜透析患者和一些未接受透析的肾功能衰竭 患者在EPO替代治疗的同时都应以静脉注射 方式补充铁剂,以达到并维持铁状态的目标 值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200ng/ml,且TSAT>20%
或CHr>29pg/红细胞; 非透析患者或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蛋白>100ng/ml, 且TSAT>20%
(三)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
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J IBC)是指血清中转铁蛋白全部与铁结合后铁 的总量,可反映血浆转铁蛋白的水平, 总铁结合力-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 总铁结合力增高见于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 、红细胞增多症等; 降低见于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症、肝硬化、 肾病综合征(大量排泄铁蛋白)、恶性肿瘤 、血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正常人体内铁的分布
铁存在的部位 铁含量 (mg) 约占全身铁的比率 (%)
血红蛋白 储存铁 (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 肌红蛋白铁
易变池铁 组织铁 转运铁
2000 1000 130
80 8 4
62.1 31.0 4.0
2.5 0.3 0.1
(二)铁的来源
人体所需铁的来源有两方面: 1、食物: 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有:海带、紫菜、木耳、香菇、 动物肝等, 乳类、瓜果含铁量较低, 用铁的炊具烹调食物可使食物中的铁含量大大增加 食物中铁的被吸收量因人体对铁的需要而变化。 2、体内红细胞衰老破坏时所释放出的铁:经处理 后作为铁的来源而被再利用,每天约有6.3g血红蛋 白含铁(21 mg)被处理。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肾性贫血中合理 应用的专家共识2010修订本版
谢 谢 !
铁蛋白
降低: 1.体内贮存铁减少:缺铁性贫血、妊娠; 2.铁蛋白合成减少、维生素C缺乏等。
(2)含铁血黄素 是铁蛋白脱去部分蛋白质外壳的聚合体,是 铁蛋白变性的产物,也是贮存铁的一种形式 ,但比铁蛋白中的铁难以动员和利用。 含铁血黄素存在于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中, 由于其在幼红细胞外,所以称为细胞外铁。 幼红细胞中存在的细颗粒铁蛋白聚合体,称 为细胞内铁,这种幼红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 。
(五)铁的利用
进人胞质内的铁转移至线粒体内,在线粒体粗 面内质网的血红素合成酶催化下,与原卟啉结 合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当红细胞衰老死亡时,即被肝、脾和骨髓内的 巨噬细胞吞噬。 在巨噬细胞内,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先被 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尔后血红素与珠蛋白分 解,被释放出来的铁几乎全部在巨噬细胞中。
储存铁缺乏
铁 代 谢 障 碍 性 疾 病
铁缺乏症
缺铁性红细胞生成 缺铁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
铁代谢异常
铁粒幼细胞贫血 组织铁沉着症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是由于体内储存铁减少,而不能满足正常红 细胞生成需要时而发生的贫血。 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发病率在世界人口中 约占10% ~20%,在各类贫血中约50%~80% 。
二、铁代谢的检测指标
(一)骨髓可染铁
骨髓可染铁是指细胞外铁,以含铁血黄素形 式存在。 骨髓涂片用普鲁士蓝染色后可见蓝色小珠粒 和块状物, 是检查骨髓中贮存铁最有效和简便的方法, 其结果可反映全身贮存铁的情况,是诊断缺 铁的重要指标之一。
骨髓内有可染铁存在,可排除缺铁性贫血。
骨髓涂片经铁染色后,亦可见部分中、晚幼红 细胞胞质内有蓝色铁小粒,即铁粒幼细胞。 缺铁时,含铁血黄素消失,铁粒幼细胞显著减 少或消失, 通过观察该细胞的数量及铁粒的分布染色情况 ,可反映机体对铁的贮存和利用。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铁储存量 铁的存在形式
药物
胃肠道的分泌
(四)铁的转运
吸收入肠粘膜细胞的Fe2+被氧化成Fe3+后,与 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1分子转铁蛋白能结 合2个Fe3+ ,将铁运送至利用和贮存场所。 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膜上有丰富的转铁蛋 白受体,它与转铁蛋白结合成受体—转铁蛋 白复合物后,通过细胞的胞饮作用进入胞质 中,复合物在胞质中释放铁,转铁蛋白则返 回细胞表面,再回到血浆中。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缺铁的评估
血清铁蛋白< 100ug/L; 转铁蛋白饱和度< 20%; 低色素性红细胞(PHRC)占全部红细胞的 比率> 10%。
CKD患者铁代谢的评估
rHuEPO 诱导治疗阶段以及维持治疗阶段贫 血加重时应每月一次; 稳定治疗期间或未用rHuEPO 治疗的血液透 析患者,至少每3 月一次。
一、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120g/L ,女性<110g/L,孕妇<100g/L;MCV < 80fl ,MCH < 26pg,MCHC< 0.31;红细胞形态 可有明显低色素表现。 (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3)血清(血浆)铁<10.7μmol/L(60μg/dl ),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360μg/dl) 。
在铁代谢平衡的情况下,贮存铁很少动用; 当机体缺铁时,首先是贮存铁被消耗,可通 过转铁蛋白的运输而动用,并由此可足够合 成全身1/3的血红蛋白。 当贮存铁耗尽后再继续缺铁时才会出现贫血 。
(七)铁的排泄
正常人铁的排泄量很少,主要由肠道脱落的 细胞从粪便排出体外,少量由胆汁、尿液、 皮肤和汗液排泄。 成年男性平均每天排泄约1mg, 成年女性由于月经、妊娠、哺乳等原因,平 均每天排泄约2mg,故妇女失铁的机会比健 康男子多。
二、储存铁缺乏的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血清铁蛋白<14μg/L。 (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
失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铁代谢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铁缺乏的原因
摄入不足:胃肠道症状、进食限制或使用制 酸剂; 吸收减少:服用磷结合剂; 丢失过多:消化道出血或频繁抽血化验; 铁耗竭:EPO的使用增加红细胞的合成; 功能性缺铁:炎症状态引起单核吞噬细胞系 统活化,吞噬并贮存铁,导致可利用铁不能 满足红细胞生成的需要。
静脉补铁方案
若患者TSAT<20%和/或血清铁蛋白<100ng/ml, 需静脉补铁100~125mg/周,连续8~10 周。 若患者TSAT≥20%,血清铁蛋白水平≥100ng/ml, 则每周一次静脉补铁25~125mg。 若血清铁蛋白>500ng/ml,补充静脉铁剂前应评估 EPO 的反应性、Hb 和TSAT 水平以及患者临床状 况。此时不推荐常规使用静脉铁剂。
(三)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1/4段被 吸收。 吸收量:主要取决于体内铁贮存量以及红细 胞生成的速度。一个健康人从一般的膳食中 能吸收所有铁的5%~10%,而缺铁的人吸收 量约占20%。 需求量:健康成年男性及无月经的妇女,每 天需吸收铁0.5~ 1 mg,婴儿约为0.5~1.5mg ,有月经的妇女需1~2 mg;孕妇2~5mg。
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 TS )是血清铁占总铁结合力的比值,它比血清 铁和总铁结合力能更敏感地反映机体缺铁。 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见于铁利用障碍和铁负 荷过重; 转铁蛋白饱和度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及炎 症。 综合分析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 和度三项参数,对鉴别缺铁性贫血、继发性 贫血和其他增生性贫血具有重要价值
(4)运铁蛋白饱和度<0.15。 (5)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铁粒幼红细胞<15%。 (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μmol/L 或血液锌 原卟啉>0 .96μmo1/L(600μg/ L)或FEP/ Hb>4.5μg/gHb。 (7)血清铁蛋白<14μg/L (8)铁治疗有效。 符合第1条和2~8条中任何两条以上者可诊断为 缺铁性贫血。
3、精神行为:异食癖,易激动,注意
力不集中
4、10%脾大
四、实验室检查
血象 骨髓象 铁代谢检查 其他试验检查
五、诊 断 标 准
铁缺乏症的三个阶段: 储存铁缺乏(i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