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代谢障碍
生物体内铁代谢与贫血发病机制

生物体内铁代谢与贫血发病机制铁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在生命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中,铁主要参与血红蛋白(Hb)和肌红蛋白(Mb)的合成、维持身体代谢和体内氧气运输等重要生理功能。
但由于铁在生物体内处于非稳定状态,机体内循环铁的平衡十分复杂,一旦铁代谢紊乱,会直接引发一系列影响生命健康的疾病,其中以铁缺乏性贫血最为常见。
1. 铁的吸收、转运和存储铁在人体内分布广泛,包括血液、骨髓、肝、脾、骨骼肌等。
其中,体内铁的99%存在于红细胞内,余下的1%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
由于人体无法自主合成铁,所以铁必须通过摄入的食物中获取。
然而,铁在肠道内吸收率低,约为5%-10%。
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无机铁,以Fe2+或Fe3+的形式存在;另一种是有机铁,亦称血红素。
同时,体内的铁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赤铁和储铁蛋白。
当食物中的铁进入小肠内,无论是作为赤铁还是血红蛋白,它们的吸收取决于多种因素。
其中,血红蛋白可以迅速被小肠黏膜细胞摄取,而赤铁则需要先与转铁蛋白(Tf)或胎儿铁结合蛋白(Hb-I)结合后,才能够通过膜上的成纤维细胞表面受体(DMT1)进入肠细胞。
铁进入肠细胞后,绝大部分铁会通过铁转运蛋白(TfR)进入血液,其中一部分铁会加入到赤铁或储铁蛋白中储存。
当机体需要时,储铁蛋白会释放出一部分铁离开,以维持体内铁稳态。
2. 铁代谢紊乱的疾病铁代谢紊乱的疾病通常分为三类:缺铁性贫血、贫血性疾病和过量性质。
2.1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指人体缺乏铁质,使得Hb合成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贫血。
缺铁性贫血主要有二种病因:一是饮食缺铁;二是铁无法被机体吸收与利用。
由于铁在动物体内循环利用,出现缺铁状况通常是由于缺乏铁与摄入铁不足所致。
人体在缺铁时,为了提高铁的吸收能力和利用效率,会增加铁传输蛋白(Tf)的合成,同时下调细胞内储铁蛋白的表达,释放大量铁离子进入细胞,用于Hb合成和身体其他部分利用。
2.2 贫血性疾病贫血性疾病是指由于铁代谢疾病,造成Hb合成障碍或红细胞寿命过短,引起贫血的疾病。
铁代谢紊乱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铁代谢 ;肝脏疾病 ;肾脏疾病 ;中枢神经性疾病
铁是血 红蛋 白 、肌红 蛋 白、细胞色素 系统 、呼 吸链 的主要 复合物 、过氧 化物酶 和过氧化 氢酶 等的
重要 组成 成 分 ,广 泛 参 与 机 体 生 理 功 能 和 生 化 反
活子 (A S A )通路 ,限制 信号转 导子 和转 录 J K— T T
酶 1(A J K一1 )和 酪氨 酸激 酶 2( y 2 Tk一 )活 力 而 封 闭 IN— t 导 的 Jas激 酶信 号 转 导 和转 录激 F O介 nu
收 稿 日期 :2 1 0 0—1 2 l一 4
代谢紊乱而引起疾病。球链群等报道铁过度负荷时 主要表现为血 清游 离铁 或结合 铁 的浓 度增 高 ,可 以
肝 移植治疗 后肝铁 蓄积 依然 影 响 肝纤 维 化 的进 展 。
因此 ,在 病毒性肝 炎 的治疗过程 中铁 的影响显 得尤 为 重 要 。 虽 然 临 床 观 察 对 铁 是 否 影 响 干 扰 素 (F IN)抗 病 毒疗 效 有 争 议 ,但 一些 基 础 研 究 支 持 铁对 IN抗病毒 治 疗会 产 生 负 面影 响 。D o a等 F i n B 研究 发 现 H O 诱 发 的氧化 应 激 可 以抑 制 Ja s nu 激
通过各 种生理 或病理 因素导致 体 内铁 的含量 过 多 ,称为铁 过度负 荷 。铁 过度负荷 主要对 肝细胞 造 成损 害 ,过量 的铁 形成含 铁血黄 素沉淀 于肝脏 ,干
扰肝 细胞功 能 。而 过多 的铁作为强 力催化 剂能增 强
均显著下降 , Ⅲ型前胶 原肽平 均水平 降低 。6.6% 3
1 铁 负荷 与肝脏 疾病
强烈 的氧化应 激 。由此推测 ,铁介 导 的氧化应激 导 致 IN应 答通道 封 闭可能是抗 病毒 治疗失败 的一种 F 原 因 。另 外 ,近年来病 毒性 肝炎 的去铁治疗 已被 临 床所重视 ,去铁 治疗 是通过 减少体 内铁含 量来减 轻 铁 的毒性 。一 项长 期 单 纯放 血治 疗 C C 患者 的研 H 究显示 ,在放血 治疗 2年后 ,所有 患者 的肝铁 浓度
脓毒症中的铁代谢紊乱及其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脓毒症中的铁代谢紊乱及其对器官功能的影响摘要:铁作为人体重要的营养元素,对氧气的运输,组织的修复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食物或衰老破损的红细胞获得的铁与铁蛋白或转铁蛋白结合后,通过Scara5、转铁蛋白受体1转运至细胞内。
由于受到铁调节蛋白/铁反应元件的调节,细胞内的铁离子一部分与铁蛋白结合储存起来,另一部分则以不稳定的铁池形式参与代谢、呼吸等过程。
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由于铁调素大量分泌造成“铁调素-膜铁转运蛋白(Hepc-FPN) ”轴失衡,进而出现细胞内铁超载。
大量铁离子聚集在细胞内,通过芬顿反应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等,进而引发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同时,铁离子可以攻击细胞膜、线粒体等细胞成分,造成细胞铁死亡。
在临床中则表现为毛细血管渗漏、急性肝损伤、急性肺损伤等一系列器官功能障碍。
关键词:脓毒症;铁超载;器官损伤;铁作为地球上含量第二丰富的金属,在氧输送、DNA修复、细胞增殖等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营养元素。
对重症患者而言,血清铁降低,以及由此带来的“炎症性贫血”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然而,在之后一些动物及临床研究中证明,口服或者静脉补充铁剂虽然可以增加血清铁含量,并不能改善脓毒症患者血红蛋白含量,甚至会造成病死率升高。
近期的研究发现,脓毒症病理过程中,由于大量铁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的器官损伤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现就细胞内铁超载对脓毒症器官功能的影响、可能的机制以及调节进行综述。
一、铁代谢的生理过程从宏观层面上来说,铁代谢的过程包括:铁的摄取、储存及利用。
人体通过食物以及衰老受损的红细胞来获得铁。
这些铁离子分别通过十二指肠肠腔面微绒毛和巨噬细胞吸收入血液循环中。
由于铁在血浆的溶解度很低,通常以铁蛋(一)铁摄取入细胞内根据铁在循环中存在的形式不同,其摄取入细胞的方式存在差异。
铁蛋白是铁的主要储存形式,根据其亚基不同分为铁蛋白重链(ferr it in heavy chain, FTH)和铁蛋白轻链(ferr i t i n I i ght cha i n, FTL)。
铁代谢异常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铁代谢异常对疾病发生的影响铁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线粒体色素等组分的必需元素。
在人体内,铁的代谢经过复杂的生化过程,包括铁的吸收、转运、储存、利用和排泄等环节。
然而,当人体内铁代谢出现异常时,会对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甚至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1. 铁过多对健康的影响铁贮存过量是人体内铁代谢异常的一种常见类型,它常常表现为血清铁过高、血浆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等。
铁过多可能会导致造血细胞增生异常,引发贫血。
除此之外,过量铁还会危害肝脏、心脏、胰腺等器官,增加心肌梗塞、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铁过多尚能使肝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2. 铁缺乏对健康的影响和铁过多相比,铁缺乏更为普遍,尤其是在医学发达的发达国家。
铁缺乏最为常见的表现是缺铁性贫血。
此外,铁缺乏还可引起免疫功能差、神经系统障碍、心理障碍、甲状腺功能下降等情况。
铁缺乏还会对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3. 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铁代谢异常还与多种疾病发生相关。
例如,缺乏铁元素可能会导致贫血性脑病、摄铁不足性智力障碍和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的发生。
与此同时,过多的铁元素也和神经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癌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在一些特殊人群中,铁代谢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4. 如何预防铁代谢异常为了预防铁代谢异常对健康的损害,个体应加强生活习惯调节和饮食管理。
首先,饮食应均衡,控制脂肪、糖分,同时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膳食,如动物肝脏、蛋黄、麦片、燕麦、核桃等。
其次,饮食应避免与铁元素相互制约的物质同食,如咖啡、茶、大豆、鸡蛋等。
最后,还应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睡眠、良好的心态等。
总之,铁代谢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其广泛,因此应加强对其认识和防控。
同时,除了生活习惯调节和饮食管理外,还需要强调针对不同类型的铁代谢异常进行个性化干预。
这不仅对促进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能为医疗卫生工作者提供更为深入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思路。
铁代谢及铁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现状分析

铁代谢及铁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现状分析铁是一种双面元素,铁稳态的紊乱对部分组织有害。
研究表明心脏是受铁代谢紊乱影响的主要器官之一。
铁代谢障碍无论是缺乏还是超载,都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有关。
铁蛋白是研究铁状态的唯一指标,被认为是诊断铁状态的最佳单一测定。
就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多种心血管疾病与铁代谢紊乱有关,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阿霉素导致的心肌损伤及心肌缺血再灌注。
明确铁代谢紊乱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并进一步研究铁蛋白与铁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上提供便捷、准确的检测方法,并可指导临床治疗。
Abstract:Iron is a double-sided element,and the disorder of iron homeostasis is harmful to some tissu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heart is one of the major organs affected by iron metabolism disorders. Iron metabolism disorders,whether lacking or overloading,a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Ferritin is the only indicator of iron status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single assay for diagnosing iron statu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a varie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associated with iron metabolism disorders,such 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heart failure,cardiomyopathy,myocardial damage caused by doxorubicin,and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cell damage caused by iron metabolism disorder,and further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errit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used by iron metabolism disorder,it can provide a convenient and accurate detection method for clinical,and can guide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Iron overloadI;Iron deficiency;Ferritin;Cardiovascular diseases铁不仅参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生成,还是氧运输和储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铁还是部分酶系统和代谢过程的一部分,然而铁是一种双面元素,铁稳态的紊乱对部分组织有害。
临床检验血液 (13)

临床检验血液 (13)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考试辅导临床血液学检验铁代谢障碍性贫血及其实验诊断一.红细胞铁代谢与功能1.铁的代谢(1)铁的来源与吸收:每天的膳食,只有约10%的铁(即1mg)被吸收。
铁主要是在消化道的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吸收。
(2)铁的转运及利用:进入血浆中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作用变为Fe3+,与运铁蛋结合运行至身体各组织中。
(3)铁的贮存及排泄: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
孕妇和儿童的排泄量高出成人数倍。
2.铁的功能(1)合成血红蛋白。
(2)合成含铁酶。
(3)参与重要代谢:如儿茶酚胺的代谢.线粒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中酶系的电子传递和DNA的合成。
(4)贮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为主。
(5)合成肌红蛋白。
3.铁代谢障碍铁的摄入和排泄.利用和损耗靠自身进行动态调节与平衡,任何因素破坏其动态平衡过程,则发生铁的代谢障碍。
当铁的摄入不足或需要增加时最容易发生缺铁。
植物性食物含铁量虽然丰富,但不易被吸收。
胃肠部分切除术后,吸收面积减少。
肠道寄生虫病如钩虫病引起的失血性贫血在农村常见,可导致铁的缺乏。
急性或慢性溶血亦可引起继发性缺铁。
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系因红细胞内的吡哆醇代谢或ALA合成酶有缺陷引起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当肠黏膜吸收铁的调节功能失常,体内积累大量的铁,以含铁血黄素形式沉着,即血色病。
二.铁代谢的检验及其应用1.血清铁测定(1)原理:血清铁以Fe3+形式与转铁蛋白(Tf)结合存在,降低介质pH及加入还原剂(如抗坏血酸.羟胺盐酸盐等)能将Fe3+还原为Fe2+,则转铁蛋白对铁离子的亲和力降低而解离,解离出的Fe2+与显色剂(如菲咯嗪和2,2′-联吡啶等)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同时作标准对照,计算出血清铁的含量。
参考值:成年男性11.6~31.3μmol/L,女性9.0~30.4μmol/L。
(2)临床意义:血清铁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营养缺乏,感染和慢性病。
增高见于肝脏疾病.造血不良.无效性增生.慢性溶血.反复输血和铁负荷过重。
铁代谢与变性疾病

脑衰老及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铁代谢(综述)铁离子涉及脑内许多基础生理进程,包括氧的运输、DNA合成、线粒体呼吸、髓磷脂合成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与代谢。
而正常的铁代谢是维持脑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一旦铁代谢异常,将会产生羟基自由基,氧化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DNA,最终导致细胞损伤。
近日,柳叶刀杂志子刊上发表了一篇最新综述,旨在阐述正常脑衰老过程中,铁的分布情况。
另外对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以及不常见的紊乱性疾病(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原血浆铜蓝蛋白缺乏症、神经铁蛋白变性病、亨廷顿症、不宁腿综合症)中,铁代谢的改变进行总结;并且评估了铁螯合剂作为上述疾病潜在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探讨高磁场MRI在脑内铁分布研究中的进展情况。
具体内容如下:细胞内铁的调节一.外周铁吸收一些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等)通过膜铁转运蛋白,以亚铁的形式释放铁;继而被血浆铜蓝蛋白(亚铁氧化酶的一种)氧化,并且结合到转铁蛋白上。
在肠细胞内,正膜铁转运辅助蛋白,具有类似于铜蓝蛋白的作用。
表一:文中所涉及相关术语的详细介绍外周细胞摄取铁的过程,可能涉及肠细胞内的转铁蛋白(TFR1)受体1复合物,然后铁通过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从内涵体进入细胞质内。
铁进入细胞内可变铁池后,其中一部分结合成含铁蛋白(进行线粒体能量代谢)或以铁蛋白的形式存储;另外,铁还可以存储于溶酶体铁蛋白与含铁血黄素内。
膜铁转运蛋白运将亚铁转出细胞(肝细胞、肠细胞、巨噬细胞),以结合到循环的转铁蛋白。
铁调素通过与膜铁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调节系统铁代谢。
在铁含量丰富时,导致膜铁转运蛋白内化与降解,从而阻止铁从细胞运出;当循环铁浓度降低时,铁调素合成减少,铁继续通过膜铁转运蛋白转出细胞。
许多哺乳动物组织(如肝细胞、巨噬细胞),通过TFR1、DMT1、转铁蛋白以及膜铁转运蛋白mRNA翻译水平调节细胞铁代谢。
而两种细胞内“铁感应分子”,铁调节蛋白(IRPs)IRP1与IRP2,转录后调节铁代谢。
最新:铁代谢障碍贫血-文档资料

四、治疗
一、纠正病因
二、补充铁剂
一般原则
口服为佳 慎用注射铁剂 补足贮存铁 防止复发
口服铁剂
常用制剂与剂量: 硫酸亚铁 0.3 tid
右旋糖苷铁 50mg tid
有效指标 1、Ret升高,5-10d达到高峰
2、2w后Hb升高,2m达到正常
注意事项: 1、餐后服药
消化道:溃疡、肿瘤、钩虫病、痔疮及其他 月经过多:子宫肌瘤、宫内节育器 咯血:肺结核、肺癌等
发病机制:
铁缺乏引起: 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发生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细胞内含铁酶或铁依赖酶活性下降
(粘膜组织变化、外胚叶营养障碍、神经精神症状)
二、临床表现
贫血的一般表现
含铁酶或铁依赖酶活性降低的表现:
1、感染率升高 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注意: 过敏反应!
肌注部位局部刺激,需深部肌注
小结
1、缺铁性贫血是体内储存铁的缺乏所引起 2、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应注意肿瘤可能 3、除有贫血的一般表现外,还有与铁相关的组织器官受损表现 4、诊断时一定要明确病因 5、治疗上首选口服铁剂,慎用注射用铁 6、铁剂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Hb恢复正常,仍需小剂量铁剂维
Ret正常或 轻度增多;
WBC和PLT 一般正常。
二、骨髓象:增生性贫血骨髓象。
增生活跃,红系增生为主,G/E↓
增生的红系细胞 以中、晚幼红为主, 表现为“核老质幼” 的 核粒质系发、育巨不核平系衡多TF)
TIBC
总铁结合力
(TIBC) ↑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IDA
单纯性IDA:因机体需铁量增加,铁摄入不足, 或慢性失血、多次献血致体内铁缺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年女性由于月经、妊娠、哺乳等原因,平 均每天排泄约2mg,故妇女失铁的机会比健 康男子多。
二、铁代谢的检测指标
❖ (一)骨髓可染铁
❖ 骨髓可染铁是指细胞外铁,以含铁血黄素形 式存在。
❖ 骨髓涂片用普鲁士蓝染色后可见蓝色小珠粒 和块状物,
❖ 是检查骨髓中贮存铁最有效和简便的方法, 其结果可反映全身贮存铁的情况,是诊断缺 铁的重要指标之一。
❖ 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膜上有丰富的转铁蛋 白受体,它与转铁蛋白结合成受体一转铁蛋 白复合物后,通过细胞的胞饮作用进人胞质 中,复合物在胞质中释放铁,转铁蛋白则返 回细胞表面,再回到血浆中。
❖(五)铁的利用
❖ 进人胞质内的铁转移至线粒体内,在线粒体粗 面内质网的血红素合成酶催化下,与原卟啉结 合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
❖ 食物中铁的被吸收量因人体对铁的需要而变化。 ❖ 2、体内红细胞衰老破坏时所释放出的铁:经处理
后作为铁的来源而被再利用,每天约有6.3g血红蛋 白含铁(21 mg)被处理。
❖(三)铁的吸收
❖ 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1/4段被 吸收。
❖ 吸收量:主要取决于体内铁贮存量以及红细 胞生成的速度。一个健康人从一般的膳食中 能吸收所有铁的5%~10%,而缺铁的人吸收 量约占20%。
❖ (2)含铁血黄素
❖ 是铁蛋白脱去部分蛋白质外壳的聚合体,是 铁蛋白变性的产物,也是贮存铁的一种形式 ,但比铁蛋白中的铁难以动员和利用。
❖ 含铁血黄素存在于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中, 由于其在幼红细胞外,所以称为细胞外铁。
❖ 幼红细胞中存在的细颗粒铁蛋白聚合体,称 为细胞内铁,这种幼红细胞称为铁粒幼细胞 。
❖ 骨髓内有可染铁存在,可排除缺铁性贫血。 ❖ 骨髓涂片经铁染色后,亦可见部分中、晚幼红
细胞胞质内有蓝色铁小粒,即铁粒幼细胞。 ❖ 缺铁时,含铁血黄素消失,铁粒幼细胞显著减
少或消失, ❖ 通过观察该细胞的数量及铁粒的分布染色情况
,可反映机体对铁的贮存和利用。
❖(二)血清铁
❖ 血清铁(serum iron,ST)是指血浆中与 转铁蛋白结合的铁,是测定机体铁含量的一 种方法。
❖ 需求量:健康成年男性及无月经的妇女,每 天需吸收铁0.5~ l mg,婴儿约为0.5~1.5mg ,有月经的妇女需1~2 mg;孕妇2~5mg。
影响因素: ❖ 铁储存量 ❖ 铁的存在形式 ❖ 药物 ❖ 胃肠道的分泌
❖(四)铁的转运
❖ 吸收人血的亚铁被氧化成高铁后,与血浆中 的转铁蛋白结合,1分子转铁蛋白能结合2个 三价铁离子,将铁运送至利用和贮存场所。
❖ 当红细胞衰老死亡时,即被肝、脾和骨髓内的 巨噬细胞吞噬。
❖ 在巨噬细胞内,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先被 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尔后血红素与珠蛋白分 解,被释放出来的铁几乎全部在巨噬细胞中。
❖(六)铁的贮存
❖ 贮存部位:铁主要贮存在肝、脾和骨髓中。
❖ 贮存形式:主要为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 (1)铁蛋白 其形状近似球形,包括两部分 :一是不含铁的蛋白质外壳,称去铁蛋白; 另一个为中心腔,含铁多少不一,核心最多 可容纳约4500个铁原子,具有很大贮铁能力 。
第六章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
第一节 概 述
❖ 一、铁的代谢
❖ 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 ❖ 也是肌红蛋白、细胞呼吸酶(如细胞色
素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组 成成分, ❖ 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一)铁的分布
❖ 铁在人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都含有铁 ,以肝、脾含量最为丰富。
❖ 每天血清铁的波动范围很大,其浓度不能作 为衡量铁贮存量的准确指标。
❖ 缺铁性贫血、感染、炎症、月经期、妊娠时 血清铁常降低;
❖ 血色病、溶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常升高 。
❖ (三)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
❖ 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 J IBC)是指血清中转铁蛋白全部与铁结合后铁 的总量,可反映血浆转铁蛋白的水平,
❖ 当铁缺乏或铁的利用障碍时亚铁血红素的合 成受阻,使红细胞内游离的原卟啉增多。
❖ 总铁结合力一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
❖ 总铁结合力增高见于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 、红细胞增多症等;
❖ 降低见于先天性转铁蛋白缺乏症、肝硬化、 肾病综合征(大量排泄铁蛋白)、恶性肿瘤 、血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 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 TS )是血清铁占总铁结合力的比值,它比血清 铁和总铁结合力能更敏感地反映机体缺铁。
❖ 人体大部分铁分布在血红蛋白中,少量存在于 肌红蛋白中,各种酶和血浆中呈运输状态的铁 仅占全身铁的极小部分。
❖ 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 肝、脾、骨髓和肠粘膜等处,
❖ 贮存铁的多少,因各人的情况不同差别较大。
❖ 正常人体内铁的分布
铁存在的部位
铁含量 (mg)
血红蛋白
2000
储存铁 (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 1000
❖ 在铁代谢平衡的情况下,贮存铁很少动用;
❖ 当机体缺铁时,首先是贮存铁被消耗,可通 过转铁蛋白的运输而动用,并由此可足够合 成全身1/3的血红蛋白。
❖ 当贮存铁耗Biblioteka 后再继续缺铁时才会出现贫血 。❖(七)铁的排泄
❖ 正常人铁的排泄量很少,主要由肠道脱落的 细胞从粪便排出体外,少量由胆汁、尿液、 皮肤和汗液排泄。
❖ 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见于铁利用障碍和铁负 荷过重;
❖ 转铁蛋白饱和度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及炎 症。
❖ 综合分析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 和度三项参数,对鉴别缺铁性贫血、继发性 贫血和其他增生性贫血具有重要价值
❖ (四)红细胞游离原外琳( FEP)
❖ 血红蛋白由亚铁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原卟 啉是构成亚铁血红素的主要成分。
肌红蛋白铁
130
易变池铁
80
组织铁
8
转运铁
4
约占全身铁的比率 (%) 62.1
31.0
4.0 2.5 0.3 0.1
❖(二)铁的来源
❖ 人体所需铁的来源有两方面:
❖ 1、食物: ❖ 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有:海带、紫菜、木耳、香菇、
动物肝等,
❖ 乳类、瓜果含铁量较低,
❖ 用铁的炊具烹调食物可使食物中的铁含量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