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合集下载

如何运用中医望诊评估体质虚实状态

如何运用中医望诊评估体质虚实状态

如何运用中医望诊评估体质虚实状态中医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估其体质的虚实状态。

这一方法简便易行,却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

望神,是望诊的首要环节。

有神者,目光明亮灵活,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应灵敏,体态自如,这通常表明正气充足,体质较好。

反之,无神者目光呆滞,神志不清,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出现昏迷等,往往提示正气虚衰,体质虚弱。

比如,我们常见一些久病之人,精神萎靡,眼神涣散,这就可能是虚证的表现。

望面色对于判断体质虚实也具有重要意义。

面色红润有光泽,多为气血充足,体质健壮,属于实证。

而面色苍白无华,多是气血不足,为虚证。

面色发黄,可能是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的虚证表现;若是面色发黄且油腻,则可能是湿热内蕴的实证。

面色发青,主寒证、痛证,多为气血不畅,体质偏虚或虚实夹杂;面色发黑,多与肾虚、寒证、水饮、血瘀有关,若同时伴有精神不振、畏寒肢冷等症状,多为虚证。

观察形体的胖瘦也能帮助我们判断体质虚实。

形体肥胖者,若肌肉松弛,气短乏力,多为阳气不足,痰湿内盛的虚证;若形体肥胖,结实有力,食欲旺盛,多为痰湿内蕴的实证。

形体消瘦者,若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多为气血亏虚的虚证;若形体消瘦,急躁易怒,多食易饥,多为阴虚火旺的实证。

望姿态同样能够反映体质的虚实状态。

肢体活动自如,动作敏捷有力,多为实证;肢体倦怠,动作迟缓无力,多为虚证。

比如,有些人走路时脚步虚浮,气喘吁吁,这可能是气虚的表现;而有些人则步伐稳健,精神抖擞,这通常表示体质较好。

望舌也是中医望诊中的关键环节。

舌体的胖瘦可以反映体质的虚实。

舌体胖大,多为阳虚水湿内停的虚证;舌体瘦小,多为阴虚火旺的实证。

舌苔的厚薄、润燥、颜色等也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舌苔薄白而润,多为正常或表证初起,体质尚佳;舌苔厚腻,多为痰湿、食积等实证。

舌苔干燥,多为热盛伤津的实证或阴虚津亏的虚证。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望诊还包括望头发、望五官等。

中医虚证的辨证要点

中医虚证的辨证要点

中医虚证的辨证要点虚证:气虚:乏力、疲倦、懒言、脉沉无力;血虚:失眠(多梦)、目干涩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脉细;阳虚:畏寒喜暖、四肢清冷、大便糖稀、小便清长、舌淡、多津液、脉沉迟无力。

下面对一些可能在理解上有困难的症状做下讲解。

关于气虚诸症的问题。

气最重要的功能,是推动人体内有形物质如阴血、津液的运动,激发各脏腑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人体的动力来源。

现在气不足,无法提供充分的动力,从脏腑到肢体,就表现出一系列不喜动而喜静的现象,如上所示。

关于失眠多梦的问题。

人体在运动时,血被输布到周身以荣养四肢百骸;在休息时,血液则流回到肝脏,所谓肝主藏血。

随着神进入心脏,魂也会进入到肝脏中来休整。

魂在休息时,需要大量的血液来营养,才能安心静修。

现在肝脏中血液匮乏,魂不得养,躁动不安,我们就会在梦中见到各种各样的事物。

关于气血虚的问题。

血虚时,非常容易同时见到气虚表现。

前面讲人体生理时提到过,气血之间的基本关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无形,无法孤立存在,必须依附在有形的血上,才不致于被耗散掉。

现在血不足了,气无处依附,很容易同时出现虚损。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若反之,在气虚时,就不一定同时兼见血虚表现了。

关于发热的时间问题。

一般来说,发热是正邪相争的表现。

既然要交战,就需要先准备好一切军需物资。

如果体内阴虚,战略储备不足,最好就不要轻举妄动。

等到午后,甚至天黑下来,天的阴气逐渐充盛;人体得到天的资助,阴气也逐渐强盛,正邪之间的战争才会真正开始。

所以阴虚的发热,通常是在黄昏以后出现。

热的时间越晚,说明阴虚的程度越重。

所谓潮热,是指发热的时间很有规律,如潮水之涨退有时。

这些症状,是进行临床辨证的基础知识。

气虚无力倦懒言,血虚目涩多梦浅;阴虚夜热细盗汗,阳虚清冷一派寒。

中医虚证辩证参考标准

中医虚证辩证参考标准

中医虚证辩证参考标准
转载
1.【气虚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舌胖或有齿印,脉虚无力(弱、软、濡等)。

具备三项
2.【血虚证】:面色苍白,起立时眼前昏暗,唇舌色淡,脉细。

具备三项(本证与气虚证同时存在为气血两虚证);
3.【阴虚证】:主症:五心烦热,咽燥口干,舌红或少苔、无苔,脉细数。

次症:午后潮热,便结而尿短赤,盗汗。

具备主症三项;次症一项(本证与气虚证同时存在为气阴两虚症);
4.【阳虚证】:主症:全身或局部畏寒或肢冷,面足虚浮,舌淡胖苔润,脉沉微迟。

次症:夜尿频多,便溏而尿清长。

具备主症三项(其中第一条为必备),次症一项(本证与阴虚症同时存在为阴阳两虚证);
5.【心虚证】:心悸、胸闷,失眠或多梦,健忘,脉结代或细弱。

具备两项(其中第一条为必备,本证常与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证同存,应分别为心气虚、心血虚、心阴虚或心阳虚证,以下类推);
6.【肺虚证】:久咳、痰白,气短喘促,易患感冒。

具备两项(本证常与气虚或阴虚同存);
7.【脾虚证】:大便溏泻,食后腹胀,喜按,面色萎黄,食欲减退,肌瘦无力。

具备三项(本证常与气虚、阴虚或阳虚证同存);
8.【胃虚证】:胃脘痛,得食则安,胃脘痛而喜按,食欲减退或旺盛,食入停滞。

具备两项(本证常与气虚、阴虚或阳虚证同存);
9.【肝虚证】: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急躁易怒或抑郁喜叹息,双目干涩。

具备三项(本证常与血虚或阴虚证同存);
10.【肾虚证】: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胫酸膝软或足跟痛,耳鸣耳聋,发脱或齿摇,尿后有余沥或失禁,性功能减退、不育、不孕。

具备三项(本证常与气虚、阴虚或阳虚证同存)。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证型及其诊断标准:
1. 寒证:患者表现出怕冷、四肢发凉、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滑等症状,脉象沉迟或紧。

2. 热证:患者表现出发热、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等症状,脉象浮数或滑数。

3. 虚证:患者表现出气短乏力、头晕心悸、食欲不振、舌质淡或红、苔薄白或少苔等症状,脉象细弱或沉细无力。

4. 实证:患者表现出烦躁不安、口渴饮冷、腹胀腹痛、舌质红或紫红、苔黄腻等症状,脉象弦数或滑实有力。

5. 表证:患者表现出发热、恶寒、头痛、无汗或少汗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紧或浮缓。

6. 里证:患者表现出心悸气短、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舌质淡或红、苔黄或白腻,脉象沉迟或细数。

7. 半表半里证:患者表现出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等症状,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或黄白相间,脉象弦或浮弦。

8. 血虚证:患者表现出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等症状,舌质淡或红、苔薄白或少苔,脉象细弱或沉细无力。

9. 血瘀证:患者表现出疼痛固定不移、面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等症状,脉象细涩或弦涩。

10. 血热证:患者表现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等症状,舌质红绛或紫红、苔
黄燥,脉象数或弦数。

11. 气虚证:患者表现出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舌质淡或红、苔薄白
或少苔,脉象细弱或沉细无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进行中医证型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医生的经验进行判断。

你得的病是虚证,还是实证?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判断

你得的病是虚证,还是实证?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判断

你得的病是虚证,还是实证?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判断(公众号:哲医论坛)中医诊断时,最紧要者为判断患者是属体力过剩的实证,还是体力非常不足的虚证,或者是处于虚实之间的中间证体力。

一定要分别清楚。

这项分别与体格好坏、胖瘦等外观并无关系。

虚实的概念,是以体力上质的充实度为尺度。

胖大而虚弱不堪者,多非实证而为虚证;体瘦而肌肉结实者,多可能是实证的人。

判断虚实的具体方法那么如何分别虚实,应该怎么来判断,现在我把具体的方法告诉大家。

实证表现:先把左手握紧,而以右手食指触摸左手拇指与食指根部,应该会有很强硬的感觉。

像这样强张的感觉,在按压腹部或胸部的时候有同感者,那这人就是实证的人。

实证的人,皮肤、眼睛、头发均有光亮,讲话声音宏亮,动作敏捷有力。

加上面赤脂质多,青春痘也勃勃长出的人,就更加确定为实证无疑了。

虚证表现:现在把左手放开,同样触摸该部位,会感觉一点抵抗力也没有,摸上去软绵绵的。

像这样的感觉,在腹部及脉处(苏子按:寸口脉)能够感受到的患者,那这个患者就是虚证。

虚证的人,讲话声音小,多嘶哑,脸色没有光彩,皮肤干燥暗淡,目光无神,动作迟钝,虚弱,一概处在不起劲,无力的状态中。

中间证表现:最后再来一次,不要用力,轻轻握住左手,看看大拇指与第二指的根部中间,其肌肉弹力如何。

是不是并没有特别的张力,但也不软!像这样的感觉,假如在腹部、脉处,以及脸色、声音、动作等有表现出来的话,其人就是中间证的症状。

健康的人,均是呈中间证的状态,但病人有时候也会呈现中间证的状态。

如此这般,将虚实诊察确切以后,才选用中医药方,正是使用中药方剂的正确方法,能得到最高效果的秘诀。

中医当中如何辨别虚证和实证?

中医当中如何辨别虚证和实证?

中医当中如何辨别虚证和实证?上一节我们着重介绍了如何辨别寒证和热证,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虚证和实证。

虚证,是对一种“不足”状态的概括。

“不足”主要指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还包括精亏、津液不足、元气亏虚等。

通常情况下,临床最常见的虚证是四种,即气虚、阳虚、血虚、阴虚。

气虚:无力(神疲、少气懒言),动则益甚。

简单地说,就是气不够了。

中医说的气,最早说的是一种物质,就是构成世界最小的一种基本物质。

但在我们整个表述中,气更多指的是功能,所以气虚实际上指功能低下,功能不足。

气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无力。

什么叫无力呢?比如说疲劳,没精神;不爱动;不爱说话;气很短;出汗多;易感冒。

动则益甚是指动的时候,无力的感觉会加剧。

如果只是单纯无力,跑步或游泳后就变轻松了,这个时候就不叫气虚。

阳虚:气虚证+寒象(形寒肢冷)。

阳气不足,在气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

阳虚的表现除了气虚的特点之外,经常还有一些寒的特点。

上一节,我们介绍过寒的特点表现为冷、白、稀、润、静。

比如病人说,我觉得没力气,很容易感冒,稍微动一下,这些症状就更明显,同时冬天会严重或者吃冷的东西会变重,这都是阳虚的表现。

血虚:淡(睑、面、唇、舌、甲)≠贫血。

血不足就叫血虚。

但中医说的血和西医说的血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是讲血管里面流动的红色的液体,但实际上在讲到血的功能及生理特点时,就不一样了。

在中医当中,血主要起着滋润和营养的作用,血和气要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功能。

单单一个血,并不能发生功能。

血如果不足时,会表现出“淡”,即没有血色,颜色很淡,比如面色、口唇、舌头、翻一下眼睑、指甲很淡。

之所以用淡,而不用白,是因为不同种族肤色的人都可以表现为淡。

化验单中出现血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低是西医当中的贫血。

但在中医当中,贫血的病人并不能认为就是血虚,很可能是气虚或者气血两虚。

比如有的病人头晕,没有力气,稍微动一下就难受,这就是气虚。

如果同时还有“淡”的特点,那就是气血两虚。

中医内科学肾阳虚证的辨证标准

中医内科学肾阳虚证的辨证标准

中医内科学肾阳虚证的辨证标准肾阳虚是中医内科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通常表现为身体虚弱、畏寒怕冷、腰膝酸软、遗精早泄、性功能减退、水肿等症状。

下面我们来谈谈肾阳虚证的辨证标准以及相关的参考内容。

1. 临床表现肾阳虚之人多数体形消瘦,面色蜡黄,肌肤干燥,容易出现皱纹,面部或四肢水肿。

因为肾主骨,所以肾阳虚之人骨骼脆弱,容易骨质疏松。

此外,肾阳虚还会导致腰膝酸软、畏寒怕冷、手脚发凉、性功能减退、遗精早泄等情况。

当然,因为中医内科学是辨证治病,肾阳虚还需要结合脉象进行综合分析,下面我们将来分析脉象表现以及其他辨证标准。

2. 脉象表现肾阳虚证的脉象多表现为沉缓或迟空,脉力弱。

沉缓表示血虚、气虚,迟空表示阳虚、寒凝,此外,肾阳虚证的患者还容易出现脾胃虚弱、心脏疲劳等情况,因此辨证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些方面的表现。

3. 辨证参考内容辨证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参考内容:3.1 脾胃虚弱:肾阳虚之人多数脾胃也会出现问题,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情况。

3.2 心脏疲劳:因为肾主骨,肾阳虚之人容易导致心脏疲劳,出现心悸、气短、脉搏不规则等情况。

3.3 精神状态:肾阳虚之人还容易出现精神疲劳、失眠多梦等状况。

3.4 舌象分析:肾阳虚之舌象多数偏黄暗,舌质胖大松软,边缘有齿痕、舌苔黄腻。

4. 治疗方法针对肾阳虚这种证型,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温补肾阳、益气生津、温中养胃。

具体措施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中医按摩、针灸等多种方式。

例如,可以食用一些温热性食物如牛肉、羊肉、海参、黄芪、枸杞等来补肾阳;还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如仙茅、熟地、山萸肉、制附片等来治疗此证。

总之,肾阳虚证是中医内科学中的一种常见病症,辨证标准需要着重分析临床表现、脉象表现、精神状态和舌象分析等方面的参考内容。

治疗上则需要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方法,温补肾阳、益气生津、温中养胃等方式都是可行的手段。

当然,要想彻底治愈此证,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并注意饮食营养的调节。

简述虚实证的鉴别要点

简述虚实证的鉴别要点

简述虚实证的鉴别要点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反映人体正气的强弱与邪气的盛衰,掌握邪正盛衰的辨证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证宜攻,虚证宜补。

虚实证的鉴别要点如下:- 病程:虚证多病程长,实证多病程短。

- 精神:虚证多精神萎靡,实证多精神兴奋。

- 声息:虚证声息多声低息微,实证声息声高息粗。

- 疼痛:虚证疼痛喜按,实证疼痛拒按。

- 发热:虚证发热为五心烦热,午后微热,实证发热为蒸蒸壮热。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鉴别要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