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一、引言放射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医疗放射科工作的安全与质量,规范放射科工作流程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以提高放射科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放射科操作规程1. 放射设备操作规范1.1 首先,放射科操作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放射设备的结构和使用说明书,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1.2 在进行任何放射检查前,操作人员必须核实患者的身份,并确认医嘱的准确性。
1.3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放射设备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1.4 定期检查和维护放射设备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并报告异常情况。
2. 放射防护措施2.1 在放射检查中,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例如铅衣、防护眼镜和手套等。
2.2 积极做好放射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例如,保证放射室的防护设施完好,同时控制放射剂量和时间,以减少辐射损害的风险。
2.3 遵循放射废物管理规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放射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三、放射科岗位职责1. 医学影像技师医学影像技师是放射科的核心岗位,负责执行医嘱,进行各类放射影像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他们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确保准确高效地完成各项检查任务,并保障放射安全。
2. 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生是对患者进行放射检查影像诊断和治疗的专业医生。
他们负责核实医嘱的准确性、制定适当的检查方案、解读影像结果,并向患者提供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
放射科医生应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3. 放射科护士放射科护士主要负责协助医学影像技师进行放射检查,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他们应协助患者进行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安抚患者的情绪,确保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放射科管理员放射科管理员负责协调放射科的日常工作,包括排班、资源管理和设备维护等。
他们应熟悉放射科的运作流程,并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放射学影像的获取和诊断。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的操作规程,包括设备操作、患者准备、影像获取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备操作1. 放射设备的开启和关闭a. 操作人员应事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和线缆是否正常,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b.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正确操作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步骤。
c. 开启设备前,操作人员应确认设备周围没有任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物品。
d. 关闭设备时,操作人员应将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并及时关闭电源。
2. 放射设备的校准和维护a.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b. 校准和维护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c. 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应检查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记录,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三、患者准备1. 患者信息确认a. 操作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嘱,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b. 如有需要,操作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允许。
2. 患者安全考虑a. 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放射学检查。
b. 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操作人员应特殊关注其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 患者准备工作a. 操作人员应指导患者按照要求进行准备工作,如脱掉金属饰品、更换适当的服装等。
b. 如有需要,操作人员应向患者提供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铅衣、护目镜等。
四、影像获取1. 检查方案制定a. 操作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
b. 检查方案应包括检查部位、检查方法、暴光参数等内容,并及时记录。
2. 检查操作流程a. 操作人员应按照检查方案的要求,正确操作设备进行影像获取。
b.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提醒患者配合操作。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科室,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 放射设备操作1.1 放射设备开机前的准备工作1.1.1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电源、冷却系统等。
1.1.2 检查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如铅板、防护门等。
1.1.3 核对设备的校准情况,确保准确性。
1.2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1.2.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信息。
1.2.2 与患者沟通,解释拍摄过程和注意事项。
1.2.3 为患者佩戴防护用品,如铅衣、颈圈等。
1.3 拍摄操作1.3.1 根据医生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暴光参数。
1.3.2 保持设备和患者的稳定,避免运动造成影像含糊。
1.3.3 确保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如铅板的正确放置。
1.4 拍摄后的处理工作1.4.1 关机前,清理设备表面的污垢。
1.4.2 核对拍摄信息,确保准确性。
1.4.3 将拍摄结果及时上传至系统中,方便医生查看。
2. 辐射防护2.1 辐射防护用品的佩戴2.1.1 操作人员在接触放射源时,应佩戴铅衣、铅手套等防护用品。
2.1.2 患者在接受放射检查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铅颈圈、铅腰围等。
2.2 辐射防护措施的落实2.2.1 确保放射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好,如铅板、防护门等。
2.2.2 定期检查辐射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如辐射防护门的密封性能。
2.2.3 对操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2.3 辐射防护区域的划定2.3.1 根据放射源的性质和辐射强度,划定辐射防护区域。
2.3.2 在辐射防护区域内,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辐射防护。
2.3.3 对辐射防护区域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3. 放射剂量控制3.1 放射剂量监测3.1.1 对放射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3.1.2 对操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评估其接受辐射的情况。
3.1.3 对患者进行剂量监测,确保其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放射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主要负责进行各种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
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放射科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的操作规程以及各岗位的职责。
一、操作规程1. 放射科设备操作规程1.1 X射线机操作规程- 在操作X射线机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射线类型和射线剂量。
-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要求和安全警示。
1.2 CT扫描机操作规程- 在操作CT扫描机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和参数设置。
- 操作时需关注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做好防护措施,并确保患者的合作。
1.3 核磁共振设备操作规程- 在操作核磁共振设备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和参数设置。
- 对于无法耐受核磁共振扫描的患者,需要给予镇静等适当处理。
1.4 其他放射设备操作规程- 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目的,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 在操作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操作时需遵守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要求和安全警示。
2. 放射防护规程2.1 放射防护原则- 对于放射性物质和设备辐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 进行放射工作时,必须佩戴防护器具,如铅衣、护眼镜等。
- 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和接触剂量,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2.2 放射防护培训- 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培训。
- 培训内容包括防护原理、防护装备使用以及事故处理等。
- 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测试,以确保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二、岗位职责1. 放射科医生- 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案。
- 解读和报告放射影像结果,与其他临床科室进行会诊。
- 参与科室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中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操作规范,旨在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阐述放射科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一、设备操作1.1 设备开机与关机1.2 设备校准与调试1.3 设备维护与保养二、患者准备2.1 患者信息核对2.2 患者体位与安全2.3 患者防护措施三、影像采集3.1 检查方案选择3.2 检查参数设置3.3 检查操作步骤四、影像处理与解读4.1 影像处理工具使用4.2 影像质量评估4.3 影像解读与报告书写五、辐射安全与事故处理5.1 辐射防护措施5.2 辐射事故预防与处理5.3 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正文内容:一、设备操作1.1 设备开机与关机:放射科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前,必须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后方可开机。
关机时,应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关机步骤,确保设备完全关闭。
1.2 设备校准与调试: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和调试的过程应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记录校准和调试结果,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1.3 设备维护与保养: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按照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二、患者准备2.1 患者信息核对:放射科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前,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2.2 患者体位与安全: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需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2.3 患者防护措施: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类型和辐射剂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器具等,减少辐射对患者的影响。
三、影像采集3.1 检查方案选择: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案,包括检查部位、检查方式等。
3.2 检查参数设置: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方案,设置合适的检查参数,包括曝光时间、管电压等,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

目录第—节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 - 2 -一、上肢X线摄影............................................................................. - 2 -二、下肢X线摄影............................................................................. - 3 -三、颅骨X线摄影............................................................................. - 6 -四、颞骨部X线摄影......................................................................... - 8 -五、鼻旁窦x线摄影........................................................................ - 11 -六、胸部X线摄影........................................................................... - 12 -七、脊柱X线摄影........................................................................... - 15 -八、骨盆X线摄影........................................................................... - 20 -九、腹部X线摄影........................................................................... - 21 - 第二节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23 -一、支气管造影检查....................................................................... - 23 -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3 -三、胆道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4 -四、逆行胆道造影操作规程 .......................................................... - 25 -五、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5 -六、静脉滴注尿路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6 -七、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 .............................................................. - 26 -八、泌尿系统逆行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7 -九、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 .............................................................. - 27 -十、肾穿刺尿路造影....................................................................... - 28 -十一、膀胱造影............................................................................... - 29 - 十二、尿道造影............................................................................... - 29 - 十三、食管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9 - 十四、胃肠双对比造影操作规程 .................................................. - 30 - 十五、钡灌肠造影操作规程(气钡双对比) .................................. - 31 - 十六、小肠造影............................................................................... - 31 - 十七、碘造影剂反应及处理 .......................................................... - 32 -第—节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上肢X线摄影(一)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一、关键信息1、协议名称: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2、适用范围:放射科全体工作人员3、生效日期:具体日期4、修订日期:具体日期(如有)二、放射科操作规程1、 1 检查前准备1、 11 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确保无误。
1、 12 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1、 13 根据检查部位的要求,指导患者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空腹、憋尿、去除金属物品等。
1、 2 设备操作1、 21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
1、 22 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依次开启电源、预热设备,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试。
1、 23 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查,并报告上级。
1、 3 检查过程1、 31 严格按照检查规范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检查参数和体位,确保图像质量。
1、 32 对患者进行正确的体位摆放,动作轻柔,避免造成患者的不适和损伤。
1、 33 在检查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应。
1、 4 图像采集与处理1、 41 准确采集所需的图像,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完整性。
1、 42 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优化,如调整对比度、亮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诊断价值。
1、 43 图像采集完成后,及时保存图像,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1、 5 检查后工作1、 51 协助患者起身,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1、 52 告知患者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如多饮水、休息等。
1、 53 清理检查设备和工作区域,保持环境整洁。
三、放射科岗位职责1、 1 放射科主任职责1、 11 在医院领导的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1、 12 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1、13 组织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检查、诊断和治疗的质量。
1、 14 定期主持集体阅片,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亲自参加临床会诊和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指在放射科工作中,为了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放射科操作规程。
一、设备操作规程1.1 设备开机与关机操作1.2 设备校准与质量控制1.3 设备故障处理与维护二、辐射防护规程2.1 辐射防护设备使用2.2 辐射防护措施2.3 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三、患者接诊规程3.1 患者信息核对3.2 患者准备工作3.3 患者安全与舒适保障四、影像采集规程4.1 影像采集前准备4.2 影像采集技术操作4.3 影像采集质量控制五、影像处理与报告规程5.1 影像处理与优化5.2 影像报告撰写5.3 影像报告审核与发布正文内容:一、设备操作规程1.1 设备开机与关机操作:在开机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电源及连接线路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关机时,应按照规定程序关闭设备,确保设备停止运行。
1.2 设备校准与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设备校准,确保设备输出的影像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进行质量控制测试,包括灵敏度、分辨率、噪声等指标的检测。
1.3 设备故障处理与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包括设备清洁、部件更换等工作。
二、辐射防护规程2.1 辐射防护设备使用:操作人员应佩戴辐射防护服、手套等防护设备,确保自身安全。
同时,保证辐射防护设备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2.2 辐射防护措施:在操作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如合理调整曝光参数、使用滤光器等,减少患者和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
2.3 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对操作人员和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三、患者接诊规程3.1 患者信息核对:在接诊前,操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3.2 患者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检查要求,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如患者脱衣、取下金属饰品等,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3.3 患者安全与舒适保障:在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如及时提醒患者的呼吸状态、保持通畅的呼吸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一. 线机的使用原则:
( ) 了解机器的性能,规则,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 ) 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 ) 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 %,频率波动范围不可超过± 。
( ) 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纽,以免损坏机器。
( )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 ) 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 线机移动前应将 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 ) 以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 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 ) 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 ) 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源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 ) 检查球管、床中心 线片暗盒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 ) 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 ) 根据需要选择暴光条件,注意先调节毫安值和暴光时间,再调节千伏值。
( ) 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暴光。
( ) 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三. 摄影原则
( ) 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 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 ) 焦片距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欧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焦片距。
( ) 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
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的相同效果。
( ) 呼气与吸气的应用:患者的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很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
) 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肋骨、颈部及头颅等部位,因呼吸时胸部肌肉牵拉,使以上部分发生颤动,故可予平静呼吸下屏气摄片。
) 深吸气后下屏气: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
可增加肺内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 深呼气后屏气:常用于腹部及隔下肋骨的摄影。
呼气后膈肌上升,腹壁厚度减薄,影像较清晰。
) 缓慢连续呼吸:在暴光时患者左足慢而浅的呼吸动作,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而模糊而被摄部位可较清晰地显示,如胸骨正位摄片。
) 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躯干等部位摄片。
( ) 滤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 或管电压超过 时,一般需加滤过板、滤国器。
( ) 位置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差目的,按标准位置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援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范围。
( ) 测量肢体厚度。
( ) 训练呼吸动作:在摆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气、吸气或屏气动作的训练。
要求患者完全合作。
( ) 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根据选择好球管与胶片的距离。
( ) 选择暴光条件:根据投照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 、 及时间。
( ) 暴光:以上各步骤完成后,再效正控制台各暴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暴光。
在暴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
( ) 暴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体位应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