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一、引言放射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医疗放射科工作的安全与质量,规范放射科工作流程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以提高放射科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放射科操作规程1. 放射设备操作规范1.1 首先,放射科操作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放射设备的结构和使用说明书,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1.2 在进行任何放射检查前,操作人员必须核实患者的身份,并确认医嘱的准确性。

1.3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放射设备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操作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1.4 定期检查和维护放射设备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并报告异常情况。

2. 放射防护措施2.1 在放射检查中,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例如铅衣、防护眼镜和手套等。

2.2 积极做好放射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例如,保证放射室的防护设施完好,同时控制放射剂量和时间,以减少辐射损害的风险。

2.3 遵循放射废物管理规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放射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

三、放射科岗位职责1. 医学影像技师医学影像技师是放射科的核心岗位,负责执行医嘱,进行各类放射影像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他们应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确保准确高效地完成各项检查任务,并保障放射安全。

2. 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生是对患者进行放射检查影像诊断和治疗的专业医生。

他们负责核实医嘱的准确性、制定适当的检查方案、解读影像结果,并向患者提供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

放射科医生应具备深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3. 放射科护士放射科护士主要负责协助医学影像技师进行放射检查,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他们应协助患者进行准备工作,提供必要的护理和安抚患者的情绪,确保检查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放射科管理员放射科管理员负责协调放射科的日常工作,包括排班、资源管理和设备维护等。

他们应熟悉放射科的运作流程,并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放射科检查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手段,它通过使用放射性物质或者电磁辐射来观察和诊断患者的病情。

为了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放射科必须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检查的操作规程,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放射科检查之前,放射科技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他们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以便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其次,放射科技师需要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最后,他们需要准备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戴上手套和佩戴护目镜等。

二、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是放射科检查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放射科技师必须确保患者和自己的安全。

首先,他们需要将患者定位正确,以减少辐射对其他身体部位的影响。

其次,放射科技师需要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在患者周围放置铅板,以减少辐射的散射。

此外,他们还需要控制辐射剂量,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三、检查流程放射科检查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患者准备、设备设置、影像采集和结果分析。

在患者准备阶段,放射科技师需要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匡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

在设备设置阶段,放射科技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设备设置,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在影像采集阶段,放射科技师需要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影像采集,并确保影像的质量。

最后,在结果分析阶段,放射科技师需要子细观察影像,并将其与患者的病情进行比对,以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

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放射科检查中不可或者缺的一环。

放射科技师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

此外,放射科技师还需要对影像进行质量评估,以确保其清晰度和准确性。

质量控制的实施可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率。

五、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现代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份,放射科检查也不例外。

放射科技师需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检查结果和诊断意见等。

此外,放射科技师还需要遵守相关的隐私保护法规,确保患者的隐私得到保护。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放射科基本技术操作常规放射检查(DR、CT)患者须知1、放射检查是临床应用普遍的常规检查,可应用于人体各部位,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

放射检查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出检查申请,经放射科审核无误,按规定计费后进行检查。

2、如过去在我院进行过放射检查,再次检查时请提供检查号码,尽可能提供以往老片或其它影像资料,以利病情的对比观察。

3、检查按医疗规程进行,应满足临床诊疗需要,重视对患者的防护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放射检查有放射性,我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机房、设备及医务人员均符合国家规定,在我院进行的放射检查能保证患者所受照射在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内。

有放射线的场所均有明显通用的放射线警示标志,患者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候诊,禁止在机房内候诊。

X线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非特殊必要孕妇禁忌放射检查,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4、检查完毕,检查医生告知患者出报告时间,急诊30-60分钟,普通下一个正常工作时段到窗口签收检查报告及取DR或CT片,然后到相应临床科室就诊。

5、我院引进的世界先进设备西门子CT,中科美伦DR。

诊断质量及检查范围明显提高和扩大,工作流程简化,扫描速度快,射线量低,影像清晰,对比度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放射检查服务。

检查室工作制度一、保持摄片室整洁卫生,室内温度控制为25°、湿度控制在35%~55%之间,机器、器械和用具处于工作和使用状态。

二、机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

机器发生故障,机器使用者及时向技术组长和维修人员报告,并向维修人员详细说明故障的现象,共同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详细记录三、严格管理、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益,建立机器使用登记制度。

四、仔细阅读申请单,根据接诊临床及本科医师要求,选择最佳的投照方法和投照体位,必要时与当班医师联系,共同研究确定检查方法。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放射科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科室之一,承担着放射影像学检查和放射治疗等任务。

为了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放射科需要有一套操作规程,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

本文将就放射科的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进行探讨。

一、放射科的操作规程1.设备操作规程放射科的设备操作规程是保证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基础。

在操作设备之前,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设备操作手册,并熟悉设备的各项操作方式和功能。

同时,还需要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要求和故障排除等技能。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图像的准确性。

2.辐射安全规程放射科在工作中会产生辐射,为了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有必要制定辐射安全规程。

操作人员在接受培训后,必须掌握辐射的安全知识,了解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使用防护措施和设备等。

此外,还需要对辐射源进行保护,确保设备的辐射剂量符合规定标准。

3.工作流程规程放射科的工作流程规程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文档。

它包括从患者接待、病历登记、检查安排、设备操作、图像解读、报告编写、病例归档等各个环节的详细步骤和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流程的顺畅。

二、放射科的岗位职责1.放射科医师放射科医师是放射科的核心职业,主要负责放射影像学的诊断工作。

他们需要根据医嘱,选择和执行合适的放射影像学检查,解读和判断图像,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编写诊断报告。

同时,他们还需与其他医师进行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在工作中,放射科医师还要确保辐射安全和图像质量。

2.放射技师放射技师是放射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负责具体的设备操作和影像采集。

他们需要熟练掌握各类放射设备的操作方法,根据医嘱准备合适的设备参数,并进行影像采集。

此外,放射技师还需要协助医师完成图像解读和报告编写的工作,并配合辐射安全相关事宜。

3.辐射防护员辐射防护员在放射科承担着辐射安全的保障工作。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科室,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 放射设备操作1.1 放射设备开机前的准备工作1.1.1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电源、冷却系统等。

1.1.2 检查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如铅板、防护门等。

1.1.3 核对设备的校准情况,确保准确性。

1.2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1.2.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信息。

1.2.2 与患者沟通,解释拍摄过程和注意事项。

1.2.3 为患者佩戴防护用品,如铅衣、颈圈等。

1.3 拍摄操作1.3.1 根据医生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暴光参数。

1.3.2 保持设备和患者的稳定,避免运动造成影像含糊。

1.3.3 确保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如铅板的正确放置。

1.4 拍摄后的处理工作1.4.1 关机前,清理设备表面的污垢。

1.4.2 核对拍摄信息,确保准确性。

1.4.3 将拍摄结果及时上传至系统中,方便医生查看。

2. 辐射防护2.1 辐射防护用品的佩戴2.1.1 操作人员在接触放射源时,应佩戴铅衣、铅手套等防护用品。

2.1.2 患者在接受放射检查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铅颈圈、铅腰围等。

2.2 辐射防护措施的落实2.2.1 确保放射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好,如铅板、防护门等。

2.2.2 定期检查辐射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如辐射防护门的密封性能。

2.2.3 对操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2.3 辐射防护区域的划定2.3.1 根据放射源的性质和辐射强度,划定辐射防护区域。

2.3.2 在辐射防护区域内,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辐射防护。

2.3.3 对辐射防护区域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3. 放射剂量控制3.1 放射剂量监测3.1.1 对放射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3.1.2 对操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评估其接受辐射的情况。

3.1.3 对患者进行剂量监测,确保其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指在医疗放射科工作中,为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指导。

这些规程旨在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放射线的伤害,并确保放射检查和治疗的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操作规程的四个部份。

一、设备操作规程:1.1 设备准备: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之前,操作人员应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这包括检查设备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设备的机械部份是否灵便,以及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

1.2 设备校准:在使用放射设备之前,操作人员应进行设备校准。

这包括校准设备的辐射剂量输出、图象质量和准确的位置标定。

校准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在设备校准表中。

1.3 设备操作: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辐射剂量和图象参数,确保照射区域准确覆盖,并遵循设备的安全操作指南。

二、患者操作规程:2.1 患者准备: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之前,操作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允许。

此外,操作人员还应确保患者的身体部位适当暴露,并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

2.2 患者定位: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准确定位患者的身体部位。

这可以通过使用标记或者参考点,以及辅助定位设备来实现。

定位的准确性对于确保放射检查或者治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2.3 患者监护:在放射检查或者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监护患者的病情和反应。

他们应注意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三、辐射防护规程:3.1 辐射防护设备: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辐射防护设备,如铅衣、铅手套和铅眼镜。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阻挡辐射,保护操作人员免受辐射的伤害。

3.2 辐射剂量控制: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尽量减少患者和自身的辐射剂量。

他们应使用最低的辐射剂量,同时确保图象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满足。

3.3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在发生辐射事故时,操作人员应即将采取措施,以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各类放射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治疗。

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和规范,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工作流程1. 患者接待与登记1.1 患者到达放射科后,由接待员进行登记,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和检查要求。

1.2 确认患者身份和检查项目后,为患者指派相应的检查房间。

1.3 将患者引导至相应的检查房间,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2. 设备准备与校验2.1 检查前,放射科技师需要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能。

2.2 根据检查要求,准备相应的检查器材和耗材。

2.3 对设备进行校验,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要求。

3. 检查操作3.1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参数。

3.2 在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允许。

3.3 检查过程中,放射科技师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4 如遇到异常情况,放射科技师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向上级报告。

4. 影像处理与质控4.1 完成检查后,放射科技师将影像数据传输至影像处理系统。

4.2 对影像进行质量评价,确保影像清晰、准确。

4.3 如发现影像质量问题,放射科技师应及时进行调整或者重新拍摄。

4.4 完成影像处理后,将影像数据归档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5. 报告撰写与审核5.1 根据影像结果,放射科医生撰写相应的检查报告。

5.2 报告应准确、完整地描述影像所见和诊断意见。

5.3 报告完成后,由放射科主任或者副主任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4 审核通过后,报告需及时打印并交付给相关临床科室。

6. 设备维护与质量保证6.1 放射科技师需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6.2 定期进行设备的质量保证测试,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要求。

6.3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者异常,放射科技师应及时报修,并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

7. 辐射安全与防护7.1 放射科技师需严格遵守辐射安全操作规程,保护自身和患者免受辐射伤害。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放射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主要负责进行各种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

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放射科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的操作规程以及各岗位的职责。

一、操作规程1. 放射科设备操作规程1.1 X射线机操作规程- 在操作X射线机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射线类型和射线剂量。

-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要求和安全警示。

1.2 CT扫描机操作规程- 在操作CT扫描机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和参数设置。

- 操作时需关注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做好防护措施,并确保患者的合作。

1.3 核磁共振设备操作规程- 在操作核磁共振设备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和参数设置。

- 对于无法耐受核磁共振扫描的患者,需要给予镇静等适当处理。

1.4 其他放射设备操作规程- 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目的,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 在操作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操作时需遵守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要求和安全警示。

2. 放射防护规程2.1 放射防护原则- 对于放射性物质和设备辐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 进行放射工作时,必须佩戴防护器具,如铅衣、护眼镜等。

- 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和接触剂量,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2.2 放射防护培训- 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培训。

- 培训内容包括防护原理、防护装备使用以及事故处理等。

- 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测试,以确保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二、岗位职责1. 放射科医生- 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案。

- 解读和报告放射影像结果,与其他临床科室进行会诊。

- 参与科室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基本技术操作常规放射检查(DR、CT)患者须知1、放射检查是临床应用普遍的常规检查,可应用于人体各部位,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

放射检查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出检查申请,经放射科审核无误,按规定计费后进行检查。

2、如过去在我院进行过放射检查,再次检查时请提供检查号码,尽可能提供以往老片或其它影像资料,以利病情的对比观察。

3、检查按医疗规程进行,应满足临床诊疗需要,重视对患者的防护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放射检查有放射性,我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机房、设备及医务人员均符合国家规定,在我院进行的放射检查能保证患者所受照射在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内。

有放射线的场所均有明显通用的放射线警示标志,患者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候诊,禁止在机房内候诊。

X线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非特殊必要孕妇禁忌放射检查,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4、检查完毕,检查医生告知患者出报告时间,急诊30-60分钟,普通下一个正常工作时段到窗口签收检查报告及取DR或CT片,然后到相应临床科室就诊。

5、我院引进的世界先进设备西门子CT,中科美伦DR。

诊断质量及检查范围明显提高和扩大,工作流程简化,扫描速度快,射线量低,影像清晰,对比度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放射检查服务。

检查室工作制度一、保持摄片室整洁卫生,室内温度控制为25°、湿度控制在35%~55%之间,机器、器械和用具处于工作和使用状态。

二、机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

机器发生故障,机器使用者及时向技术组长和维修人员报告,并向维修人员详细说明故障的现象,共同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详细记录三、严格管理、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益,建立机器使用登记制度。

四、仔细阅读申请单,根据接诊临床及本科医师要求,选择最佳的投照方法和投照体位,必要时与当班医师联系,共同研究确定检查方法。

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释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更衣或去除金属或X线不透明装饰物,并详细地回答患者的询问。

六、工作应认真仔细,摄影要做到三查四对。

(1)、查申请单一对人员资料(姓名、病历号、X线号)。

二对检查目的(检查部位、位置和方法)。

(2)、查患者,去除影像干扰因素、向患者交代配合要点及体位标准等。

(3)、查机器(4)、对光圈(靶片距离、照射范围、中心线)(5)、对控制台(器官程序、焦点等)。

七、摄影操作时,应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

对老幼、重症及残疾患者应给予特别照顾。

摆位要轻柔和迅速,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危重患者或怀疑脊椎骨折的患者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患者和摆位,以免患者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婴幼儿应有家长照顾。

八、摄影完毕,帮助患者下离检查台,填好各种记录,告知患者何时就诊看结果。

九、摄影室内严禁吸烟,会客聊天。

下班前检查机器、电源、电器、门窗,确保安全。

放射检查设备操作规程一、设备使用前,应观察设备运动范围内有无障碍物及其它异常情况;二、按下配电柞启动电钮,观察电源是否正常?电压正常方可开机。

三、按下设备启动电钮,观察设备各仪表指数是否正常?四、工作中发现异常情况(异常响声、异味、电弧光)应立即按下紧急按钮和闭关电源,即时向有关人员汇报,并保护现场。

使用设备时应严格按设备操作说明书执行。

五、工作完毕后,应将设备回位,关闭电源。

六、保持设备外部清洁,及时清除台面(床面)污渍。

七、设备的各种技术文件,未经许可,不许私自带出或外借。

X线机操作规程X线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临床医生做好X线检查的临床判断,注意掌握其适用范围,正确、合理地使用X线诊断。

除了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X线工作者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相应准备,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用X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摄影时,X线工作者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

摄影时,X线工作者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摄影时,X线工作者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

进行X线检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别注意防护。

孕妇一般不宜做X线检查,以减小对胎儿的照射。

在X光检查中,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一、DR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操作人员必须认真研读操作手册,并且经过相关培训,严禁非本科操作人员操作机器。

操作须按操作手册进行,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机房保持恒温恒湿状态,温度22℃±2℃,湿度30%~60%。

检查空调、除湿机工作状态,每天开机前倒空除湿机水箱,雨季禁止开启机房窗户。

(4)每日上午开机前用酒精纱布擦拭床台面板及把手,下班关机后用拧干的湿毛巾擦拭机器及工作台。

开机后检查各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检查硬盘空间并删除多余文件,将已处理病人资料及时存盘、刻录。

(5)若遇机器发生故障,书面记录错误代码,供工程师查对。

并即时报告科室领导,或者拨打维修电话,在维修工程师指导下关闭或重启机器。

(6)每天与主管医师沟通,删除已核对无误的文件并签字确认,以保证机器能正常运行。

在未得到主管医生认可前,不得删除任何文件。

(7)未经科室同意,不得删除或修改任何现用程序,参数。

严禁在DR操作系统内运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8)下班时按正常关机程序关闭各系统。

检查机器状况,如有问题及时报告维修人员及科室领导,并且做好记录。

检查空调及除湿机,勤倒除湿机积水箱,保证机房恒温恒湿状态。

检查门窗应完全关闭。

填写交班记录:设备状态、异常情况、环境温湿度、维修时间及内容。

二、DR的一般操作步骤(1)开机:检查并确保没有物体阻碍机架移动才能开机。

开机后应用程序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之前,不得进行任何操作。

(2)检查并确保球管中心与探测器中心重合,二者处于同步跟踪状态,球管与探测器间距为115cm。

倾斜球管后,重新核对球管与床台中心是否对齐,否则将影响图像质量(3)认真阅读申请单,扫描患者申请单,选择相应器官程序,球管功率应设定于80%,检查电离室工作野、滤线栅、铜滤过等工作状态(4)摆位时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摄片部位,“自动跟踪”确立,电离室工作野准确后方可进行曝光。

(5)为保证摄片方位准确,上肢摄片,患者位于靠近门侧的旁检查床边,摄片部位与检查床纵轴垂直;头颅、脊柱、下肢摄片,患者均取足朝观察窗方向卧位或坐位,摄片部位与检查床纵轴平行。

(6)认真观察“预览图像”质量,准确将“左”、“右”标记置于统一规定部位的空白处,需要时可对图像进行剪辑、修改放大因子或调整窗宽、窗位,必要时重新曝光并及时删除不合格图像。

(7)将选定图像传送至诊断工作站,观察状态栏中发送图标,若出现发送错误图标,点击该图标,删除“网络作业状态对话框”内不具有“激活,接收,”或者“假脱机”状态的对列。

(8)进入拍片程序后注意检查传送张数、胶片规格、分格形式,以避免错误打印胶片。

必须采用1:1模式打印胶片。

(9)关机:关闭系统时要使系统处于待机状态,若遇停电,应及时与电工房联系,恢复供电后及时启动电源,重新使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以免损伤探测器透视操作规程1、进入机房需观察设备周围有无障碍物及异常情况,调节检查机房适当温度。

2、打开总电源(墙上控制板)红灯亮,观察电压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380V+10%3、打开控制台电源后绿灯亮,调节电源至220V。

4、依次打开电视及扬声系统电源。

5、进行受检者检查:①所有受检者均需更换拖鞋,一般受检者从透视控制室进入检查机房,仅担架受检者或特殊情况可以从透视室门直接进入检查机房。

②调节适当千伏及毫安,按一定顺序、原则及要求进行透视检查。

注意X线防护及受检者检查过程中的安全。

③检查完毕由透视控制室离开并取透视诊断结果。

6、工作中如果检查间隔时间较长,请关闭控制台电源,但电视系统不关。

7、下班时:机器回位,按顺序关闭所有电源,认真统计工作量,写交班记录。

CT操作规程CT是现今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附属设备多、操作使用复杂、应用范围广的高科技诊疗设备,为确保机器正常运转,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既可延长使用寿命,又能较准确的为临床和病人做出诊断,各类各级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完成好各岗位工作。

1、使用机器必须严格按开关机程序操作,不能有误;2、爱护机器,操作使用时严格按计算机程序执行;3、保证机器使用安全,若发生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4、随时检查设备使用情况,若有故障立即向主任报告,避免扩大故障;5、各岗位应检查附属配件使用情况,并如数交接班;6、随时观察各机房空调温度变化,各机房温度必须保持24度,扫描间温度应确保病人不受凉;7、正确使用微电系统(电视监控、广播、收录像、红外监控、各监视器及通讯),确保使用安全,按时开关机;8、严格遵守微电系统操作常规,充分应用该系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达到一流服务水平;9、认真严肃完成各岗位职责,工作时不许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10、机器使用中若有不明白之处,应求教上级主管人员,不能盲目操作,以致损坏设备;11、保持所有设备的完好,提高使用效率,做好所有机器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时消毒,造就良好的工作环境;12、各岗位密切分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诊疗工作;13、严格交接班制度,值班者交接班时,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为下一班人创造好工作环境和条件,若未履行好,下一班可不以交接;14、工作完成时必须做好交接登统记录和运行状态记录,便于督促检查。

激光相机操作规程一、激光相机电源与主机相连,因此激光相机的电源应保持常开状态。

二、开机后,激光相机需要预热,待提示后方可进行照相。

三、必须在本机所规定的正常状态下,激光照相机才能与DR、CR、CT、MRI、DSA等主机通讯。

四、在激光相机工作过程中,禁止按动任何开关和控制键。

五、必须在暗盒“打开”或“关闭”显示信号熄灭状态时,才能取出或放回供片盒。

注意轻拿轻放片盒或收片盒。

六、按照供片盒的容量规定装入激光胶片,不得多装。

七、注意正确装载激光片。

八、操作人员每日将激光相机的运行状态记录在操作日志上,如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以便尽快修复。

CT检查操作常规一、CT检查前准备1、了解病情扫描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携带的有关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供扫描时定为定位及诊断是参考。

2、做解释工作对患者耐心做好扫描前说明解释工作,以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