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完整

合集下载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放射科基本技术操作常规放射检查(DR、CT)患者须知1、放射检查是临床应用普遍的常规检查,可应用于人体各部位,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

放射检查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出检查申请,经放射科审核无误,按规定计费后进行检查。

2、如过去在我院进行过放射检查,再次检查时请提供检查号码,尽可能提供以往老片或其它影像资料,以利病情的对比观察。

3、检查按医疗规程进行,应满足临床诊疗需要,重视对患者的防护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放射检查有放射性,我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机房、设备及医务人员均符合国家规定,在我院进行的放射检查能保证患者所受照射在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内。

有放射线的场所均有明显通用的放射线警示标志,患者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候诊,禁止在机房内候诊。

X线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非特殊必要孕妇禁忌放射检查,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4、检查完毕,检查医生告知患者出报告时间,急诊30-60分钟,普通下一个正常工作时段到窗口签收检查报告及取DR或CT片,然后到相应临床科室就诊。

5、我院引进的世界先进设备西门子CT,中科美伦DR。

诊断质量及检查范围明显提高和扩大,工作流程简化,扫描速度快,射线量低,影像清晰,对比度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放射检查服务。

检查室工作制度一、保持摄片室整洁卫生,室内温度控制为25°、湿度控制在35%~55%之间,机器、器械和用具处于工作和使用状态。

二、机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

机器发生故障,机器使用者及时向技术组长和维修人员报告,并向维修人员详细说明故障的现象,共同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详细记录三、严格管理、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益,建立机器使用登记制度。

四、仔细阅读申请单,根据接诊临床及本科医师要求,选择最佳的投照方法和投照体位,必要时与当班医师联系,共同研究确定检查方法。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科室,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 放射设备操作1.1 放射设备开机前的准备工作1.1.1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电源、冷却系统等。

1.1.2 检查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如铅板、防护门等。

1.1.3 核对设备的校准情况,确保准确性。

1.2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1.2.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信息。

1.2.2 与患者沟通,解释拍摄过程和注意事项。

1.2.3 为患者佩戴防护用品,如铅衣、颈圈等。

1.3 拍摄操作1.3.1 根据医生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暴光参数。

1.3.2 保持设备和患者的稳定,避免运动造成影像含糊。

1.3.3 确保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如铅板的正确放置。

1.4 拍摄后的处理工作1.4.1 关机前,清理设备表面的污垢。

1.4.2 核对拍摄信息,确保准确性。

1.4.3 将拍摄结果及时上传至系统中,方便医生查看。

2. 辐射防护2.1 辐射防护用品的佩戴2.1.1 操作人员在接触放射源时,应佩戴铅衣、铅手套等防护用品。

2.1.2 患者在接受放射检查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铅颈圈、铅腰围等。

2.2 辐射防护措施的落实2.2.1 确保放射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好,如铅板、防护门等。

2.2.2 定期检查辐射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如辐射防护门的密封性能。

2.2.3 对操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2.3 辐射防护区域的划定2.3.1 根据放射源的性质和辐射强度,划定辐射防护区域。

2.3.2 在辐射防护区域内,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辐射防护。

2.3.3 对辐射防护区域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3. 放射剂量控制3.1 放射剂量监测3.1.1 对放射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3.1.2 对操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评估其接受辐射的情况。

3.1.3 对患者进行剂量监测,确保其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指在医疗放射科工作中,为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指导。

这些规程旨在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放射线的伤害,并确保放射检查和治疗的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操作规程的四个部份。

一、设备操作规程:1.1 设备准备: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之前,操作人员应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这包括检查设备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设备的机械部份是否灵便,以及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

1.2 设备校准:在使用放射设备之前,操作人员应进行设备校准。

这包括校准设备的辐射剂量输出、图象质量和准确的位置标定。

校准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在设备校准表中。

1.3 设备操作: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辐射剂量和图象参数,确保照射区域准确覆盖,并遵循设备的安全操作指南。

二、患者操作规程:2.1 患者准备: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之前,操作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患者的允许。

此外,操作人员还应确保患者的身体部位适当暴露,并采取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

2.2 患者定位: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准确定位患者的身体部位。

这可以通过使用标记或者参考点,以及辅助定位设备来实现。

定位的准确性对于确保放射检查或者治疗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2.3 患者监护:在放射检查或者治疗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监护患者的病情和反应。

他们应注意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三、辐射防护规程:3.1 辐射防护设备: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辐射防护设备,如铅衣、铅手套和铅眼镜。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阻挡辐射,保护操作人员免受辐射的伤害。

3.2 辐射剂量控制: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操作人员应尽量减少患者和自身的辐射剂量。

他们应使用最低的辐射剂量,同时确保图象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满足。

3.3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在发生辐射事故时,操作人员应即将采取措施,以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放射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主要负责进行各种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

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放射科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的操作规程以及各岗位的职责。

一、操作规程1. 放射科设备操作规程1.1 X射线机操作规程- 在操作X射线机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射线类型和射线剂量。

-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要求和安全警示。

1.2 CT扫描机操作规程- 在操作CT扫描机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和参数设置。

- 操作时需关注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做好防护措施,并确保患者的合作。

1.3 核磁共振设备操作规程- 在操作核磁共振设备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和参数设置。

- 对于无法耐受核磁共振扫描的患者,需要给予镇静等适当处理。

1.4 其他放射设备操作规程- 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目的,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 在操作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操作时需遵守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要求和安全警示。

2. 放射防护规程2.1 放射防护原则- 对于放射性物质和设备辐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 进行放射工作时,必须佩戴防护器具,如铅衣、护眼镜等。

- 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和接触剂量,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2.2 放射防护培训- 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培训。

- 培训内容包括防护原理、防护装备使用以及事故处理等。

- 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测试,以确保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二、岗位职责1. 放射科医生- 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案。

- 解读和报告放射影像结果,与其他临床科室进行会诊。

- 参与科室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医疗机构中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操作规范,旨在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详细阐述放射科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

一、设备操作1.1 设备开机与关机1.2 设备校准与调试1.3 设备维护与保养二、患者准备2.1 患者信息核对2.2 患者体位与安全2.3 患者防护措施三、影像采集3.1 检查方案选择3.2 检查参数设置3.3 检查操作步骤四、影像处理与解读4.1 影像处理工具使用4.2 影像质量评估4.3 影像解读与报告书写五、辐射安全与事故处理5.1 辐射防护措施5.2 辐射事故预防与处理5.3 辐射剂量监测与记录正文内容:一、设备操作1.1 设备开机与关机:放射科工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前,必须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确认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后方可开机。

关机时,应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关机步骤,确保设备完全关闭。

1.2 设备校准与调试: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和调试的过程应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记录校准和调试结果,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1.3 设备维护与保养: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按照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二、患者准备2.1 患者信息核对:放射科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前,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2.2 患者体位与安全: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需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2.3 患者防护措施: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类型和辐射剂量,为患者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器具等,减少辐射对患者的影响。

三、影像采集3.1 检查方案选择: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查方案,包括检查部位、检查方式等。

3.2 检查参数设置: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方案,设置合适的检查参数,包括曝光时间、管电压等,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影像。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疗机构中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放射学检查和治疗工作。

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和准确性,制定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放射科操作流程,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术语定义1. 放射科:指医疗机构中负责放射学检查和治疗工作的科室。

2. 放射学检查:指利用放射线等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诊断的检查方法。

3. 放射治疗:指利用放射线等影像学技术对人体进行治疗的方法。

三、操作规程1. 患者接待与准备a. 接待患者时,工作人员应礼貌、耐心地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并核对患者的病历、医嘱等相关资料。

b. 根据医嘱和患者的病情,工作人员应准确选择适合的放射学检查或治疗方法。

c. 在进行放射学检查或治疗前,工作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检查或治疗的目的、方法、可能的风险和禁忌事项,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d.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工作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排空膀胱等。

2. 操作设备与器材a. 放射科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放射学检查和治疗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b. 工作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放射学检查和治疗设备的操作方法,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c. 操作设备和器材时,工作人员应佩戴符合防护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铅手套等。

3. 放射学检查操作流程a. 工作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放射学检查方法。

b. 在进行放射学检查前,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和检查项目,并向患者再次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

c. 在放射学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遵循辐射防护原则,确保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d. 完成放射学检查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整理和保存检查结果,并将结果报告送至相应科室。

4. 放射治疗操作流程a. 工作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放射治疗方法。

b. 在进行放射治疗前,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和治疗项目,并向患者再次解释治疗的目的和过程。

c.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遵循辐射防护原则,确保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放射科操作规程完整

放射科操作规程完整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很有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

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从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岗位职责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齐健康的影响。

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

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爱护设备及室内设施,及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保持室内整洁,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全

目录第—节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 - 2 -一、上肢X线摄影............................................................................. - 2 -二、下肢X线摄影............................................................................. - 3 -三、颅骨X线摄影............................................................................. - 6 -四、颞骨部X线摄影......................................................................... - 8 -五、鼻旁窦x线摄影........................................................................ - 11 -六、胸部X线摄影........................................................................... - 12 -七、脊柱X线摄影........................................................................... - 15 -八、骨盆X线摄影........................................................................... - 20 -九、腹部X线摄影........................................................................... - 21 - 第二节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23 -一、支气管造影检查....................................................................... - 23 -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3 -三、胆道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4 -四、逆行胆道造影操作规程 .......................................................... - 25 -五、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5 -六、静脉滴注尿路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6 -七、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 .............................................................. - 26 -八、泌尿系统逆行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7 -九、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 .............................................................. - 27 -十、肾穿刺尿路造影....................................................................... - 28 -十一、膀胱造影............................................................................... - 29 - 十二、尿道造影............................................................................... - 29 - 十三、食管造影检查操作规程 ...................................................... - 29 - 十四、胃肠双对比造影操作规程 .................................................. - 30 - 十五、钡灌肠造影操作规程(气钡双对比) .................................. - 31 - 十六、小肠造影............................................................................... - 31 - 十七、碘造影剂反应及处理 .......................................................... - 32 -第—节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上肢X线摄影(一)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基本技术操作常规放射检查(DR、CT)患者须知1、放射检查是临床应用普遍的常规检查,可应用于人体各部位,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

放射检查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出检查申请,经放射科审核无误,按规定计费后进行检查。

2、如过去在我院进行过放射检查,再次检查时请提供检查号码,尽可能提供以往老片或其它影像资料,以利病情的对比观察。

3、检查按医疗规程进行,应满足临床诊疗需要,重视对患者的防护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放射检查有放射性,我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机房、设备及医务人员均符合国家规定,在我院进行的放射检查能保证患者所受照射在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内。

有放射线的场所均有明显通用的放射线警示标志,患者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候诊,禁止在机房内候诊。

X线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非特殊必要孕妇禁忌放射检查,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4、检查完毕,检查医生告知患者出报告时间,急诊30-60分钟,普通下一个正常工作时段到窗口签收检查报告及取DR或CT片,然后到相应临床科室就诊。

5、我院引进的世界先进设备西门子CT,中科美伦DR。

诊断质量及检查范围明显提高和扩大,工作流程简化,扫描速度快,射线量低,影像清晰,对比度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放射检查服务。

检查室工作制度一、保持摄片室整洁卫生,室内温度控制为25°、湿度控制在35%~55%之间,机器、器械和用具处于工作和使用状态。

二、机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

机器发生故障,机器使用者及时向技术组长和维修人员报告,并向维修人员详细说明故障的现象,共同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详细记录三、严格管理、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益,建立机器使用登记制度。

四、仔细阅读申请单,根据接诊临床及本科医师要求,选择最佳的投照方法和投照体位,必要时与当班医师联系,共同研究确定检查方法。

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释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更衣或去除金属或X线不透明装饰物,并详细地回答患者的询问。

六、工作应认真仔细,摄影要做到三查四对。

(1)、查申请单一对人员资料(姓名、病历号、X线号)。

二对检查目的(检查部位、位置和方法)。

(2)、查患者,去除影像干扰因素、向患者交代配合要点及体位标准等。

(3)、查机器(4)、对光圈(靶片距离、照射范围、中心线)(5)、对控制台(器官程序、焦点等)。

七、摄影操作时,应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

对老幼、重症及残疾患者应给予特别照顾。

摆位要轻柔和迅速,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危重患者或怀疑脊椎骨折的患者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患者和摆位,以免患者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婴幼儿应有家长照顾。

八、摄影完毕,帮助患者下离检查台,填好各种记录,告知患者何时就诊看结果。

九、摄影室内严禁吸烟,会客聊天。

下班前检查机器、电源、电器、门窗,确保安全。

放射检查设备操作规程一、设备使用前,应观察设备运动范围内有无障碍物及其它异常情况;二、按下配电柞启动电钮,观察电源是否正常?电压正常方可开机。

三、按下设备启动电钮,观察设备各仪表指数是否正常?四、工作中发现异常情况(异常响声、异味、电弧光)应立即按下紧急按钮和闭关电源,即时向有关人员汇报,并保护现场。

使用设备时应严格按设备操作说明书执行。

五、工作完毕后,应将设备回位,关闭电源。

六、保持设备外部清洁,及时清除台面(床面)污渍。

七、设备的各种技术文件,未经许可,不许私自带出或外借。

X线机操作规程X线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临床医生做好X线检查的临床判断,注意掌握其适用范围,正确、合理地使用X线诊断。

除了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X线工作者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相应准备,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用X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摄影时,X线工作者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

摄影时,X线工作者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摄影时,X线工作者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

进行X线检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别注意防护。

孕妇一般不宜做X线检查,以减小对胎儿的照射。

在X 光检查中,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一、DR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操作人员必须认真研读操作手册,并且经过相关培训,严禁非本科操作人员操作机器。

操作须按操作手册进行,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机房保持恒温恒湿状态,温度22℃±2℃,湿度30%~60%。

检查空调、除湿机工作状态,每天开机前倒空除湿机水箱,雨季禁止开启机房窗户。

(4)每日上午开机前用酒精纱布擦拭床台面板及把手,下班关机后用拧干的湿毛巾擦拭机器及工作台。

开机后检查各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检查硬盘空间并删除多余文件,将已处理病人资料及时存盘、刻录。

(5)若遇机器发生故障,书面记录错误代码,供工程师查对。

并即时报告科室领导,或者拨打维修电话,在维修工程师指导下关闭或重启机器。

(6)每天与主管医师沟通,删除已核对无误的文件并签字确认,以保证机器能正常运行。

在未得到主管医生认可前,不得删除任何文件。

(7)未经科室同意,不得删除或修改任何现用程序,参数。

严禁在DR操作系统内运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8)下班时按正常关机程序关闭各系统。

检查机器状况,如有问题及时报告维修人员及科室领导,并且做好记录。

检查空调及除湿机,勤倒除湿机积水箱,保证机房恒温恒湿状态。

检查门窗应完全关闭。

填写交班记录:设备状态、异常情况、环境温湿度、维修时间及内容。

二、DR的一般操作步骤(1)开机:检查并确保没有物体阻碍机架移动才能开机。

开机后应用程序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之前,不得进行任何操作。

(2)检查并确保球管中心与探测器中心重合,二者处于同步跟踪状态,球管与探测器间距为115cm。

倾斜球管后,重新核对球管与床台中心是否对齐,否则将影响图像质量(3)认真阅读申请单,扫描患者申请单,选择相应器官程序,球管功率应设定于80%,检查电离室工作野、滤线栅、铜滤过等工作状态(4)摆位时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摄片部位,“自动跟踪”确立,电离室工作野准确后方可进行曝光。

(5)为保证摄片方位准确,上肢摄片,患者位于靠近门侧的旁检查床边,摄片部位与检查床纵轴垂直;头颅、脊柱、下肢摄片,患者均取足朝观察窗方向卧位或坐位,摄片部位与检查床纵轴平行。

(6)认真观察“预览图像”质量,准确将“左”、“右”标记置于统一规定部位的空白处,需要时可对图像进行剪辑、修改放大因子或调整窗宽、窗位,必要时重新曝光并及时删除不合格图像。

(7)将选定图像传送至诊断工作站,观察状态栏中发送图标,若出现发送错误图标,点击该图标,删除“网络作业状态对话框”内不具有“激活,接收,”或者“假脱机”状态的对列。

(8)进入拍片程序后注意检查传送张数、胶片规格、分格形式,以避免错误打印胶片。

必须采用1:1模式打印胶片。

(9)关机:关闭系统时要使系统处于待机状态,若遇停电,应及时与电工房联系,恢复供电后及时启动电源,重新使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以免损伤探测器透视操作规程1、进入机房需观察设备周围有无障碍物及异常情况,调节检查机房适当温度。

2、打开总电源(墙上控制板)红灯亮,观察电压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380V+10%3、打开控制台电源后绿灯亮,调节电源至220V。

4、依次打开电视及扬声系统电源。

5、进行受检者检查:①所有受检者均需更换拖鞋,一般受检者从透视控制室进入检查机房,仅担架受检者或特殊情况可以从透视室门直接进入检查机房。

②调节适当千伏及毫安,按一定顺序、原则及要求进行透视检查。

注意X线防护及受检者检查过程中的安全。

③检查完毕由透视控制室离开并取透视诊断结果。

6、工作中如果检查间隔时间较长,请关闭控制台电源,但电视系统不关。

7、下班时:机器回位,按顺序关闭所有电源,认真统计工作量,写交班记录。

CT操作规程CT是现今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附属设备多、操作使用复杂、应用范围广的高科技诊疗设备,为确保机器正常运转,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既可延长使用寿命,又能较准确的为临床和病人做出诊断,各类各级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完成好各岗位工作。

1、使用机器必须严格按开关机程序操作,不能有误;2、爱护机器,操作使用时严格按计算机程序执行;3、保证机器使用安全,若发生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4、随时检查设备使用情况,若有故障立即向主任报告,避免扩大故障;5、各岗位应检查附属配件使用情况,并如数交接班;6、随时观察各机房空调温度变化,各机房温度必须保持24度,扫描间温度应确保病人不受凉;7、正确使用微电系统(电视监控、广播、收录像、红外监控、各监视器及通讯),确保使用安全,按时开关机;8、严格遵守微电系统操作常规,充分应用该系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达到一流服务水平;9、认真严肃完成各岗位职责,工作时不许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10、机器使用中若有不明白之处,应求教上级主管人员,不能盲目操作,以致损坏设备;11、保持所有设备的完好,提高使用效率,做好所有机器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时消毒,造就良好的工作环境;12、各岗位密切分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诊疗工作;13、严格交接班制度,值班者交接班时,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为下一班人创造好工作环境和条件,若未履行好,下一班可不以交接;14、工作完成时必须做好交接登统记录和运行状态记录,便于督促检查。

激光相机操作规程一、激光相机电源与主机相连,因此激光相机的电源应保持常开状态。

二、开机后,激光相机需要预热,待提示后方可进行照相。

三、必须在本机所规定的正常状态下,激光照相机才能与DR、CR、CT、MRI、DSA等主机通讯。

四、在激光相机工作过程中,禁止按动任何开关和控制键。

五、必须在暗盒“打开”或“关闭”显示信号熄灭状态时,才能取出或放回供片盒。

注意轻拿轻放片盒或收片盒。

六、按照供片盒的容量规定装入激光胶片,不得多装。

七、注意正确装载激光片。

八、操作人员每日将激光相机的运行状态记录在操作日志上,如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以便尽快修复。

CT检查操作常规一、CT检查前准备1、了解病情扫描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携带的有关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供扫描时定为定位及诊断是参考。

2、做解释工作对患者耐心做好扫描前说明解释工作,以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