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完整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进行放射学检查和治疗的部门,为了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工作流程1. 患者预约和登记1.1 患者在预约前需提供相关病历资料,包括病史、临床检查结果等。
1.2 放射科接待人员根据患者预约情况,安排相应的检查时间和设备。
1.3 患者到达放射科后,需进行登记,包括个人信息、病历号等。
2. 检查准备2.1 放射科技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准备相应的设备和检查用品。
2.2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校准、质控等。
2.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如患者脱掉金属饰品、穿上适当的检查服等。
3. 检查操作3.1 放射科技师根据医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设备。
3.2 患者进入检查室后,放射科技师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安抚,确保患者的合作度和安全性。
3.3 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操作,包括设定合适的暴光参数、位置标记、保护措施等。
4. 检查结果处理4.1 放射科技师将检查结果保存在电子系统中,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4.2 将检查结果及时报告给医生,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4.3 根据需要,将检查结果制作成图象或者报告,供医生和患者查阅。
5. 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5.1 放射科技师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2 进行设备的质量控制,包括暴光指数的测量、图象质量的评估等。
5.3 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质量保证,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辐射安全和防护6.1 放射科技师必须具备辐射安全知识和防护措施的操作技能。
6.2 在进行放射学检查时,必须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铅衣、使用防护屏等。
6.3 定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7. 废弃物处理7.1 废弃物必须按照像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标识。
7.2 废弃物必须交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处理,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三、操作规范1. 放射科技师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应的执业证书。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放射科操作规程是指放射科工作人员在医疗放射检查过程中,为了保障患者和自身安全,遵循一系列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的指导文件。
具体内容如下: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在进行任何放射检查之前,必须核对医嘱内容,并与医生沟通确认检查类型、部位、目的等是否明确。
1.2 备足检查所需设备和药剂:根据医嘱,检查前需检查放射线设备的工作是否正常,并备足所需的药剂、消毒液、防护用品等。
1.3 与患者沟通和准备:将检查目的、方法、可能感受到的不适等事项向患者解释清楚,并做好患者准备工作,如引导患者脱掉必要的衣物、戴上防护用品等。
一、操作步骤2.1 安全和防护:确保放射源和辐射设备的安全性能良好,对患者和放射工作者进行适当的辐射防护措施。
并保证操作空间的良好通风及辐射警示标识的醒目。
2.2 患者定位:根据具体检查要求,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确保患者舒适。
2.3 调试设备:合理调整放射线设备的参数,确保光电系统和感光底片的性能符合要求。
2.4 曝光:根据检查类型和要求,准确测量曝光剂量,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小化放射线剂量。
2.5 影像处理:对产生的图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影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并及时进行恰当的处理和保存。
2.6 患者护理:检查过程中,放射科工作人员应维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协助患者完成检查,并严格遵循消毒、无菌等相关操作标准。
二、操作注意事项3.1 根据放射线设备和药剂说明书正确选择和使用设备和药剂。
3.2 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检查对象正确。
3.3 检查时应尽量减少辐射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曝光剂量。
3.4 操作期间需对患者进行不间断观察,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查并咨询医生。
3.5 检查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妥善保管和传送影像资料,并做好消毒和清理工作。
三、安全措施4.1 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关操作证书,并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保持专业技术。
4.2 操作人员必须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衣、头罩、手套等。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科室,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 放射设备操作1.1 放射设备开机前的准备工作1.1.1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电源、冷却系统等。
1.1.2 检查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是否完好,如铅板、防护门等。
1.1.3 核对设备的校准情况,确保准确性。
1.2 拍摄前的准备工作1.2.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信息。
1.2.2 与患者沟通,解释拍摄过程和注意事项。
1.2.3 为患者佩戴防护用品,如铅衣、颈圈等。
1.3 拍摄操作1.3.1 根据医生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暴光参数。
1.3.2 保持设备和患者的稳定,避免运动造成影像含糊。
1.3.3 确保辐射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如铅板的正确放置。
1.4 拍摄后的处理工作1.4.1 关机前,清理设备表面的污垢。
1.4.2 核对拍摄信息,确保准确性。
1.4.3 将拍摄结果及时上传至系统中,方便医生查看。
2. 辐射防护2.1 辐射防护用品的佩戴2.1.1 操作人员在接触放射源时,应佩戴铅衣、铅手套等防护用品。
2.1.2 患者在接受放射检查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铅颈圈、铅腰围等。
2.2 辐射防护措施的落实2.2.1 确保放射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好,如铅板、防护门等。
2.2.2 定期检查辐射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如辐射防护门的密封性能。
2.2.3 对操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
2.3 辐射防护区域的划定2.3.1 根据放射源的性质和辐射强度,划定辐射防护区域。
2.3.2 在辐射防护区域内,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辐射防护。
2.3.3 对辐射防护区域进行定期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3. 放射剂量控制3.1 放射剂量监测3.1.1 对放射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3.1.2 对操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评估其接受辐射的情况。
3.1.3 对患者进行剂量监测,确保其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放射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临床科室,主要负责进行各种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
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安全,放射科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的操作规程以及各岗位的职责。
一、操作规程1. 放射科设备操作规程1.1 X射线机操作规程- 在操作X射线机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射线类型和射线剂量。
-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要求和安全警示。
1.2 CT扫描机操作规程- 在操作CT扫描机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和参数设置。
- 操作时需关注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做好防护措施,并确保患者的合作。
1.3 核磁共振设备操作规程- 在操作核磁共振设备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方案和参数设置。
- 对于无法耐受核磁共振扫描的患者,需要给予镇静等适当处理。
1.4 其他放射设备操作规程- 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目的,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
- 在操作前,必须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并灭菌。
- 操作时需遵守设备使用手册中的操作要求和安全警示。
2. 放射防护规程2.1 放射防护原则- 对于放射性物质和设备辐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 进行放射工作时,必须佩戴防护器具,如铅衣、护眼镜等。
- 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和接触剂量,确保自身和他人安全。
2.2 放射防护培训- 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接受放射防护培训。
- 培训内容包括防护原理、防护装备使用以及事故处理等。
- 定期进行放射防护知识测试,以确保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二、岗位职责1. 放射科医生- 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放射治疗工作,根据患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案。
- 解读和报告放射影像结果,与其他临床科室进行会诊。
- 参与科室内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

一、操作规程1. 开机前准备(1)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通风;(3)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
2. 核对患者信息(1)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检查部位等;(2)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3. 选择适宜工作条件(1)透视时,做好充分的暗适应,尽量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2)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3)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4. 患者检查(1)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2)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需陪伴,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5. 诊断报告(1)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2)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6. 设备维护(1)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2)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3)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归还原位。
二、应急预案1. 设备故障(1)发现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立即停止使用;(2)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3)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2. 患者意外伤害(1)发现患者意外伤害,立即停止检查,进行急救处理;(2)通知相关部门,配合处理;(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
3. 放射事故(1)发生放射事故,立即停止检查,采取应急措施;(2)报告相关部门,配合处理;(3)对患者进行健康检查,做好跟踪观察;(4)做好事故调查,分析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其他突发事件(1)遇有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疗机构中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准确、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为了规范放射科的操作流程,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设备准备1. 确保放射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
2. 核对所使用的放射设备的型号、序列号和生产日期,确保设备符合规定要求。
3. 核对放射源的有效期,确保放射源的有效性。
4. 准备所需的辅助设备和辅助用品,如防护器具、注射器、导管等。
三、患者准备1. 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患者与所使用设备的登记信息一致。
2. 与患者沟通并解释所需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皮肤、移除金属物品等。
4. 确保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四、操作流程1. 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射操作方法和设备。
2. 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器具,如铅衣、手套、护目镜等。
3. 根据操作要求,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确保患者的稳定性。
4. 操作人员需熟练掌握放射设备的操作界面和功能,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设备设置。
5. 根据医嘱和操作要求,进行放射操作,如X射线拍片、CT扫描、核素注射等。
6.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7. 操作结束后,关闭放射设备,清理操作区域,确保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五、质量控制1. 操作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提高。
2. 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进行放射操作的结果需进行质量评估和质量控制,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建立放射科操作规程的评估和改进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六、安全防护1. 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放射防护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2. 定期对操作区域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部门,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进行,制定了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规程1. 放射科设备操作规程1.1 放射科设备的开机与关机操作a. 开机操作:按下设备的电源开关,待设备启动完成后,进行设备自检。
b. 关机操作:按下设备的关机按钮,待设备完全关闭后,断开电源。
1.2 放射科设备的参数设置a.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设备参数,如曝光时间、电压、电流等。
b. 确保设备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辐射损伤。
1.3 放射科设备的维护与保养a.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连接线路等。
b. 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及时报修或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放射科患者操作规程2.1 患者准备工作a. 接待患者时,应核对患者身份,确认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b.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脱掉金属饰品、穿上防护衣等。
2.2 放射科检查操作a.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设备。
b. 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理解并配合检查。
c. 操作设备进行检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3 患者辐射防护a. 在进行放射检查时,应采取合适的辐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衣、使用防护器具等。
b. 控制辐射剂量,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度辐射。
c. 检查结束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如避免与孕妇和儿童密切接触等。
3. 放射科工作流程规程3.1 放射科排班与交接班a. 根据放射科工作量和人员情况,制定合理的排班计划。
b. 在交接班时,及时向接班人员交接工作内容和患者信息。
3.2 放射科报告书写与审核a. 在完成放射检查后,及时书写检查报告,并标注患者信息和检查结果。
b. 报告书写后,由主治医师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放射科质量控制a. 定期进行放射科设备性能的质量控制,如曝光剂量测量、图像质量评估等。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概述放射科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放射科工作流程,确保医疗放射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合于医院放射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护士等。
二、设备操作1. 放射设备的开启和关闭a. 操作人员应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开关是否处于关闭状态,然后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按顺序打开设备。
b. 操作人员在使用完设备后,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按顺序关闭设备,并将电源开关关闭。
2. 设备校准和维护a. 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b.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的维护手册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操作前准备a. 操作人员应在开始工作前,确认病人的身份和检查项目,并核对医嘱的准确性。
b. 操作人员应检查所需的辅助设备和材料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4. 操作流程a. 操作人员应按照医嘱和操作指南的要求,准确执行放射检查的操作流程。
b. 操作人员应注意遵循放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和病人的安全。
三、病人安全1. 病人信息管理a. 操作人员应妥善管理病人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信息、检查记录等,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b. 操作人员应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正确记录和报告病人的检查结果。
2. 辐射防护a. 操作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防护措施,包括铅衣、防护眼镜等,保护病人免受辐射的伤害。
b.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辐射防护培训,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3. 急救处理a. 操作人员应熟悉放射相关的急救处理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并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
b. 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提高自身的急救能力。
四、操作记录和质量控制1. 操作记录a.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正确记录每次放射检查的相关信息,包括操作流程、使用的设备和剂量等。
b. 操作人员应保持操作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
2. 质量控制a. 操作人员应按照医院的质量控制要求,参预质量控制活动,包括设备校准、质量评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基本技术操作常规放射检查(DR、CT)患者须知1、放射检查是临床应用普遍的常规检查,可应用于人体各部位,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
放射检查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出检查申请,经放射科审核无误,按规定计费后进行检查。
2、如过去在我院进行过放射检查,再次检查时请提供检查号码,尽可能提供以往老片或其它影像资料,以利病情的对比观察。
3、检查按医疗规程进行,应满足临床诊疗需要,重视对患者的防护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放射检查有放射性,我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机房、设备及医务人员均符合国家规定,在我院进行的放射检查能保证患者所受照射在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内。
有放射线的场所均有明显通用的放射线警示标志,患者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候诊,禁止在机房内候诊。
X线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非特殊必要孕妇禁忌放射检查,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4、检查完毕,检查医生告知患者出报告时间,急诊30-60分钟,普通下一个正常工作时段到窗口签收检查报告及取DR或CT片,然后到相应临床科室就诊。
5、我院引进的世界先进设备西门子CT,中科美伦DR。
诊断质量及检查范围明显提高和扩大,工作流程简化,扫描速度快,射线量低,影像清晰,对比度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放射检查服务。
检查室工作制度一、保持摄片室整洁卫生,室内温度控制为25°、湿度控制在35%~55%之间,机器、器械和用具处于工作和使用状态。
二、机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
机器发生故障,机器使用者及时向技术组长和维修人员报告,并向维修人员详细说明故障的现象,共同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详细记录三、严格管理、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益,建立机器使用登记制度。
四、仔细阅读申请单,根据接诊临床及本科医师要求,选择最佳的投照方法和投照体位,必要时与当班医师联系,共同研究确定检查方法。
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解释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更衣或去除金属或X线不透明装饰物,并详细地回答患者的询问。
六、工作应认真仔细,摄影要做到三查四对。
(1)、查申请单一对人员资料(姓名、病历号、X线号)。
二对检查目的(检查部位、位置和方法)。
(2)、查患者,去除影像干扰因素、向患者交代配合要点及体位标准等。
(3)、查机器(4)、对光圈(靶片距离、照射范围、中心线)(5)、对控制台(器官程序、焦点等)。
七、摄影操作时,应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
对老幼、重症及残疾患者应给予特别照顾。
摆位要轻柔和迅速,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
危重患者或怀疑脊椎骨折的患者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患者和摆位,以免患者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婴幼儿应有家长照顾。
八、摄影完毕,帮助患者下离检查台,填好各种记录,告知患者何时就诊看结果。
九、摄影室内严禁吸烟,会客聊天。
下班前检查机器、电源、电器、门窗,确保安全。
放射检查设备操作规程一、设备使用前,应观察设备运动范围内有无障碍物及其它异常情况;二、按下配电柞启动电钮,观察电源是否正常?电压正常方可开机。
三、按下设备启动电钮,观察设备各仪表指数是否正常?四、工作中发现异常情况(异常响声、异味、电弧光)应立即按下紧急按钮和闭关电源,即时向有关人员汇报,并保护现场。
使用设备时应严格按设备操作说明书执行。
五、工作完毕后,应将设备回位,关闭电源。
六、保持设备外部清洁,及时清除台面(床面)污渍。
七、设备的各种技术文件,未经许可,不许私自带出或外借。
X线机操作规程X线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配合有关临床医生做好X线检查的临床判断,注意掌握其适用范围,正确、合理地使用X线诊断。
除了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以减少受检者和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X线工作者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相应准备,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用X线进行各类特殊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重复照射,对受检者和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摄影时,X线工作者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
摄影时,X线工作者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摄影时,X线工作者必须在屏蔽室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
进行X线检查时,对受检者的性腺部位要特别注意防护。
孕妇一般不宜做X线检查,以减小对胎儿的照射。
在X 光检查中,当受检者需要携扶时,对携扶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数字化放射摄影DR技术操作规程一、DR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操作人员必须认真研读操作手册,并且经过相关培训,严禁非本科操作人员操作机器。
操作须按操作手册进行,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机房保持恒温恒湿状态,温度22℃±2℃,湿度30%~60%。
检查空调、除湿机工作状态,每天开机前倒空除湿机水箱,雨季禁止开启机房窗户。
(4)每日上午开机前用酒精纱布擦拭床台面板及把手,下班关机后用拧干的湿毛巾擦拭机器及工作台。
开机后检查各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检查硬盘空间并删除多余文件,将已处理病人资料及时存盘、刻录。
(5)若遇机器发生故障,书面记录错误代码,供工程师查对。
并即时报告科室领导,或者拨打维修电话,在维修工程师指导下关闭或重启机器。
(6)每天与主管医师沟通,删除已核对无误的文件并签字确认,以保证机器能正常运行。
在未得到主管医生认可前,不得删除任何文件。
(7)未经科室同意,不得删除或修改任何现用程序,参数。
严禁在DR操作系统内运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8)下班时按正常关机程序关闭各系统。
检查机器状况,如有问题及时报告维修人员及科室领导,并且做好记录。
检查空调及除湿机,勤倒除湿机积水箱,保证机房恒温恒湿状态。
检查门窗应完全关闭。
填写交班记录:设备状态、异常情况、环境温湿度、维修时间及内容。
二、DR的一般操作步骤(1)开机:检查并确保没有物体阻碍机架移动才能开机。
开机后应用程序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之前,不得进行任何操作。
(2)检查并确保球管中心与探测器中心重合,二者处于同步跟踪状态,球管与探测器间距为115cm。
倾斜球管后,重新核对球管与床台中心是否对齐,否则将影响图像质量(3)认真阅读申请单,扫描患者申请单,选择相应器官程序,球管功率应设定于80%,检查电离室工作野、滤线栅、铜滤过等工作状态(4)摆位时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摄片部位,“自动跟踪”确立,电离室工作野准确后方可进行曝光。
(5)为保证摄片方位准确,上肢摄片,患者位于靠近门侧的旁检查床边,摄片部位与检查床纵轴垂直;头颅、脊柱、下肢摄片,患者均取足朝观察窗方向卧位或坐位,摄片部位与检查床纵轴平行。
(6)认真观察“预览图像”质量,准确将“左”、“右”标记置于统一规定部位的空白处,需要时可对图像进行剪辑、修改放大因子或调整窗宽、窗位,必要时重新曝光并及时删除不合格图像。
(7)将选定图像传送至诊断工作站,观察状态栏中发送图标,若出现发送错误图标,点击该图标,删除“网络作业状态对话框”内不具有“激活,接收,”或者“假脱机”状态的对列。
(8)进入拍片程序后注意检查传送张数、胶片规格、分格形式,以避免错误打印胶片。
必须采用1:1模式打印胶片。
(9)关机:关闭系统时要使系统处于待机状态,若遇停电,应及时与电工房联系,恢复供电后及时启动电源,重新使系统处于待机状态,以免损伤探测器透视操作规程1、进入机房需观察设备周围有无障碍物及异常情况,调节检查机房适当温度。
2、打开总电源(墙上控制板)红灯亮,观察电压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380V+10%3、打开控制台电源后绿灯亮,调节电源至220V。
4、依次打开电视及扬声系统电源。
5、进行受检者检查:①所有受检者均需更换拖鞋,一般受检者从透视控制室进入检查机房,仅担架受检者或特殊情况可以从透视室门直接进入检查机房。
②调节适当千伏及毫安,按一定顺序、原则及要求进行透视检查。
注意X线防护及受检者检查过程中的安全。
③检查完毕由透视控制室离开并取透视诊断结果。
6、工作中如果检查间隔时间较长,请关闭控制台电源,但电视系统不关。
7、下班时:机器回位,按顺序关闭所有电源,认真统计工作量,写交班记录。
CT操作规程CT是现今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附属设备多、操作使用复杂、应用范围广的高科技诊疗设备,为确保机器正常运转,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既可延长使用寿命,又能较准确的为临床和病人做出诊断,各类各级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完成好各岗位工作。
1、使用机器必须严格按开关机程序操作,不能有误;2、爱护机器,操作使用时严格按计算机程序执行;3、保证机器使用安全,若发生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4、随时检查设备使用情况,若有故障立即向主任报告,避免扩大故障;5、各岗位应检查附属配件使用情况,并如数交接班;6、随时观察各机房空调温度变化,各机房温度必须保持24度,扫描间温度应确保病人不受凉;7、正确使用微电系统(电视监控、广播、收录像、红外监控、各监视器及通讯),确保使用安全,按时开关机;8、严格遵守微电系统操作常规,充分应用该系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达到一流服务水平;9、认真严肃完成各岗位职责,工作时不许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10、机器使用中若有不明白之处,应求教上级主管人员,不能盲目操作,以致损坏设备;11、保持所有设备的完好,提高使用效率,做好所有机器设备的清洁卫生,定时消毒,造就良好的工作环境;12、各岗位密切分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诊疗工作;13、严格交接班制度,值班者交接班时,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为下一班人创造好工作环境和条件,若未履行好,下一班可不以交接;14、工作完成时必须做好交接登统记录和运行状态记录,便于督促检查。
激光相机操作规程一、激光相机电源与主机相连,因此激光相机的电源应保持常开状态。
二、开机后,激光相机需要预热,待提示后方可进行照相。
三、必须在本机所规定的正常状态下,激光照相机才能与DR、CR、CT、MRI、DSA等主机通讯。
四、在激光相机工作过程中,禁止按动任何开关和控制键。
五、必须在暗盒“打开”或“关闭”显示信号熄灭状态时,才能取出或放回供片盒。
注意轻拿轻放片盒或收片盒。
六、按照供片盒的容量规定装入激光胶片,不得多装。
七、注意正确装载激光片。
八、操作人员每日将激光相机的运行状态记录在操作日志上,如有故障应及时报告维修人员,以便尽快修复。
CT检查操作常规一、CT检查前准备1、了解病情扫描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携带的有关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供扫描时定为定位及诊断是参考。
2、做解释工作对患者耐心做好扫描前说明解释工作,以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