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颅内压监测
合集下载
无创颅内压监测ppt课件

无创颅内压监测
6
一、只有一侧通道的Ⅲ波较典型时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在原定标图中的右通道的潜伏期只有59.966ms这明显是不正确的,正常人的潜伏期一
般大于80ms,当出现这类不典型波形无时创可颅内以压用监测对侧通道的典型波做参照定位。
7
二·定位中易出现的误差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我们应该将波形看成一整体波形,应该以波形的对称点来定位潜伏期。
无创颅内压监测
无创颅内压监测
1
1、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特点
① 颅内压无创、快速检测
② 颅内压监护
③ 脑灌注压计算
2、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颅内压的临床检测及监护;同时 具有脑疝预警、降颅压药物药效比对、脑损伤患者脑 功能恢复的预测与评价、某些视通路损伤的辅助诊断 等。适用于多种颅内、外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患者。
• 4、检测左右信号及参考电极对地阻抗,要求三个阻抗值都小于20Hz,小 于10Hz最佳。(系统-电极阻抗)
• 5、给患者带上闪光眼罩且让其自然闭上眼睛。
• 6、检测-开始检测-上下键叠加左右通道-按F3放大(F4缩小)-F2-诱发效 果(小于1有效)-F2-频谱特性-叠加(频率20Hz,滤掉20Hz右边最高一个) -Esc-F2-诊断(判断急性或非急性)-移动光标定位特征波-F2-脑灌注压录入血压-F2-打印检测报告单(左通道,右通道,7)
无创颅内压监测
2
• 禁忌症: • 癫痫患者。
• 不适应症: • 1、低颅压患者不宜使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检测。 • 2、严重酸中毒,肝性脑病等大多数人群不能成
功诱发FVEP,所以不宜使用。
无创颅内压监测
3
利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颅内压机理
无创颅内压监测

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无创颅内压监测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 • 无创颅内压监测的应用 • 无创颅内压监测的优缺点 • 无创颅内压监测的未来发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颅内压升高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如脑外伤、 颅内肿瘤等。无创颅内压监测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用于 监测颅内压的变化,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 据。
数据分析算法
通过改进和优化现有的数据分析算法,无创颅内压监测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颅内压的变化 趋势,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多模态监测
结合其他生理参数(如脑电、血流等)进行多模态监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脑部状态,为 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应用拓展
早期诊断
01
无创颅内压监测有望在症状出现之前进行早期诊断,从而提高
险。
实时监测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操作简便
无创颅内压监测操作简单,易 于掌握,可以在床边进行,方 便医护人员随时监测。
适用范围广
无创颅内压监测适用于各种年 龄段的患者,尤其适用于婴幼
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缺点
1 2 3
准确性不足
无创颅内压监测的准确性相对较低,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血压、脉搏、体位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颅内压监测已成为临床实践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和手术室中广泛 应用。
无创颅内压监测的定义
无创颅内压监测是指通过非侵入性的方法来测量颅内压的 变化。这种方法通常使用传感器技术,将压力传感器放置 在头皮或颅骨上,通过测量头皮或颅骨与颅内组织之间的 压力差来间接反映颅内压。
ICU颅内压监测技术(有创、无创)2020

部分颅骨切除术是TBI(2级证据, B级推荐)、LHI和ICH(3级证据, B级推荐)伴顽固性颅 内压增高, 或脑疝患者的降颅压治疗措施。颅骨切除的前后径为10~15cm(2~3级证据, B
级推荐)。
TBI或LHI单侧部分颅骨切除术后ICP仍>30mmHg患者, 可选择同侧颞叶脑组织切除术 (2~3级证据, B级推荐), 以降低死亡率, 但不推荐双侧颞叶脑组织切除术(3级证据, C级
颅内压增监测(有创、无创)
1. 有创颅内压监测 ①脑室内压力监测: 是目前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它能准确地测定颅内压与波形,便于调 零与校准,可行脑脊液引流,便于取脑脊液化验与脑内注射药物,安装技术较简单。无 菌条件下,选右侧脑室前角穿刺,于发际后2cm(或眉弓上9cm),中线旁2. 5cm处颅骨 钻孔,穿刺方向垂直于两外耳道连线,深度一般为4~7cm。置入内径1~1. 5mm带探头 的颅内压监测导管,将导臂置入侧脑室前角,将导管的颅外端与传感器、换能器及监测 仪相连接。将传感器固定,并保持在室间孔水平(图2)。如选用光导纤维传感器须预先 调零,持续监测不会发生零点漂移。如选用液压传感器,则监测过程中成定时调整零点。
颅内压监测(有创、无创)
有创(目前临床测压的主要手段): 腰椎穿刺、脑室内监测、脑实质内监测 、蛛网膜下 腔监测 、硬膜下或硬膜外监测 、神经内镜监测 、有创脑电阻抗监测(CEI) 等
无创: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视神经鞘直径(ONSD) 、视网膜静脉压或动脉压、经 颅多普勒超声(TCD)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鼓膜移位、前囟测压、无创脑电阻抗监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数学模型
面积脑梗死(LHI)可选对侧脑室内或同侧脑实质ICP监测(2~3级证据,B级推荐)。
可选择眼压计测量眼内压(2级证据,C级推荐)或眼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1级证据, B级推荐)分析ICP,也可试用TCD.SEP、FVEP和EEG技术分析ICP(2~3级证据,B级
级推荐)。
TBI或LHI单侧部分颅骨切除术后ICP仍>30mmHg患者, 可选择同侧颞叶脑组织切除术 (2~3级证据, B级推荐), 以降低死亡率, 但不推荐双侧颞叶脑组织切除术(3级证据, C级
颅内压增监测(有创、无创)
1. 有创颅内压监测 ①脑室内压力监测: 是目前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它能准确地测定颅内压与波形,便于调 零与校准,可行脑脊液引流,便于取脑脊液化验与脑内注射药物,安装技术较简单。无 菌条件下,选右侧脑室前角穿刺,于发际后2cm(或眉弓上9cm),中线旁2. 5cm处颅骨 钻孔,穿刺方向垂直于两外耳道连线,深度一般为4~7cm。置入内径1~1. 5mm带探头 的颅内压监测导管,将导臂置入侧脑室前角,将导管的颅外端与传感器、换能器及监测 仪相连接。将传感器固定,并保持在室间孔水平(图2)。如选用光导纤维传感器须预先 调零,持续监测不会发生零点漂移。如选用液压传感器,则监测过程中成定时调整零点。
颅内压监测(有创、无创)
有创(目前临床测压的主要手段): 腰椎穿刺、脑室内监测、脑实质内监测 、蛛网膜下 腔监测 、硬膜下或硬膜外监测 、神经内镜监测 、有创脑电阻抗监测(CEI) 等
无创: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视神经鞘直径(ONSD) 、视网膜静脉压或动脉压、经 颅多普勒超声(TCD)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鼓膜移位、前囟测压、无创脑电阻抗监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数学模型
面积脑梗死(LHI)可选对侧脑室内或同侧脑实质ICP监测(2~3级证据,B级推荐)。
可选择眼压计测量眼内压(2级证据,C级推荐)或眼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1级证据, B级推荐)分析ICP,也可试用TCD.SEP、FVEP和EEG技术分析ICP(2~3级证据,B级
无创颅内压监测

内的传导速度减慢。
根据FVEP特征波(III波)传导速度(即潜伏期)与
颅内压的对应关系,通过检测 FVEP“III 波”的传导速
度即可测得颅内压值。
操作流程
1、开电源开关,等待进入颅内压检测界面。 2、生成新病历检测单号。(单号-生成新单号-修改单号(前6位为住院号 ,最后为检测数次))。 3、正确安放头皮电极:接地电极(黑)--眉心;参考电极(红)--前额发 际或距接地电极2cm;左(白)右(棕)头皮电极—左右枕叶区(枕骨粗 隆上1cm,左右分别旁开1.5-3cm之间)。用75%酒精清洗电极安装部位的 局部头皮后涂抹过饱和盐水。 4、检测左右信号及参考电极对地阻抗,要求三个阻抗值都小于20Hz,小 于10Hz最佳。(系统-电极阻抗) 5、给患者带上闪光眼罩且让其自然闭上眼睛。 6、检测-开始检测-上下键叠加左右通道-按F3放大(F4缩小)-F2-诱发效 果(小于1有效)-F2-频谱特性-叠加(频率20Hz,滤掉20Hz右边最高一个 )-Esc-F2-诊断(判断急性或非急性)-移动光标定位特征波-F2-脑灌注压录入血压-F2-打印检测报告单(左通道,右通道,7) 7、进入档案-保存检测。 8、关闭电源,拆下电极、眼罩。
三、非典型波“W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左通道定位正确,右通道通过左通道典型波做参考,正确定位潜伏期。
三、非典型波“W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这一组左右通道均为非典型波中的“W”波形,我们定位应在“W”波的中间位置。
四、非典型波“M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M”形波定位应将M看成一整体波形,定位在特征波的对称点。
一、只有一侧通道的Ⅲ波较典型时的定位
无创颅内压监测(PPT课件)

• 3、正确安放头皮电极:接地电极(黑)--眉心;参考电极(红)--前额发 际或距接地电极2cm;左(白)右(棕)头皮电极—左右枕叶区(枕骨粗 隆上1cm,左右分别旁开1.5-3cm之间)。用75%酒精清洗电极安装部位的 局部头皮后涂抹过饱和盐水。
• 4、检测左右信号及参考电极对地阻抗,要求三个阻抗值都小于20Hz,小 于10Hz最佳。(系统-电极阻抗)
无创颅内压监测
14
Dr.Feng
2020-12-09
无创颅内压监测
15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2020-12-09
无创颅内压监测
16
2020-12-09
无创颅内压监测
12
五、非典型波中的“非规则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1、右通道的定位是正确的,属于非典型波中的“W”波形。
2020-12-09 2、左通道的Ⅲ波是非典型波,应将其无看创颅成内一压监整测体波形,潜伏期定位在波形的对称点。
13
脑出血(双高峰,Ⅲ波应为后一高峰)
2020-12-09
无创颅内压监测
Dr.Feng
2020-12-09
无创颅内压监测
1
1、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特点
① 颅内压无创、快速检测
② 颅内压监护
③ 脑灌注压计算
2、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颅内压的临床检测及监护;同时 具有脑疝预警、降颅压药物药效比对、脑损伤患者脑 功能恢复的预测与评价、某些视通路损伤的辅助诊断 等。适用于多种颅内、外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患者。
这一组左右通道均为非典型波中的“W”波形,我们定位应在“W”波的中间位置。
颅内压的无创与智能化监测

目前 T D 已 得 到 了 越 来 越 广 泛 的 应 用 。T D具 有 安 全 无 C C
数据及对关键影响 因素 的准确 判定 。因此 , 监测 IP并 根据 C 压力选 择治疗措施对于治疗 I H具有重要价值 。 C
IP监 测 技 术 从 17 开 始 逐 渐应 用 于 临床 , 现 了 从 C 9 6年 实 定 性研 究 向 定 量 研 究 的 发 展 进 程 。该 技 术 的 优 点 是 精 度 高 , 可 以 连 续 监 测 。 根 据 压 力 传 感 方 式 的 不 同 IP监 测 可 分 为 C 液 压传 感 式 、 液 压 传 感 式 及 光 纤 传 感 式 。探 头 放 置 的 部 位 非 有 脑 室 、 脑 膜 外 、 脑 膜 下 、 网 膜 下 腔 、 实 质 等 。 目前 硬 硬 蛛 脑 应 用 较 多 的 是 脑 室 、 内 和 硬 膜 外 , 中 以 脑 室 内 置 管 法 准 脑 其
要 解 决 的主 要 问题 是 用 何 种 方 法 准 确 量 化 C D 与 I P的关 H C
系。
仍不能有效避免有创监测 的各种并发症 。另 外 , 创监测 只 有
能 获 得 IP值 , C 而不 能 体 现 导 致 IH 的 内部 诸 多 因 素 问 的 相 C 互 作 用 及 作 出压 力 的 预测 , 因此 我 们 仅 能 将 其 称 之 为 功 能 单
创监测还可 引起 颅内出血 、 脑脊液漏 、 癫痫 等 ; 些技术原 因 一 还 可使 监测 失败 , 如导 管阻 塞 、 头移 位和 装置故 障等 。尽 探
管 近 年 有创 监 测 设 备 不 断 改 进 , 入 装 置 向 小 型 化 发 展 , 植 但
有复杂 、 多参数 、 非线性 等特点 , 因此 , 当前 摆在我们 面前需
数据及对关键影响 因素 的准确 判定 。因此 , 监测 IP并 根据 C 压力选 择治疗措施对于治疗 I H具有重要价值 。 C
IP监 测 技 术 从 17 开 始 逐 渐应 用 于 临床 , 现 了 从 C 9 6年 实 定 性研 究 向 定 量 研 究 的 发 展 进 程 。该 技 术 的 优 点 是 精 度 高 , 可 以 连 续 监 测 。 根 据 压 力 传 感 方 式 的 不 同 IP监 测 可 分 为 C 液 压传 感 式 、 液 压 传 感 式 及 光 纤 传 感 式 。探 头 放 置 的 部 位 非 有 脑 室 、 脑 膜 外 、 脑 膜 下 、 网 膜 下 腔 、 实 质 等 。 目前 硬 硬 蛛 脑 应 用 较 多 的 是 脑 室 、 内 和 硬 膜 外 , 中 以 脑 室 内 置 管 法 准 脑 其
要 解 决 的主 要 问题 是 用 何 种 方 法 准 确 量 化 C D 与 I P的关 H C
系。
仍不能有效避免有创监测 的各种并发症 。另 外 , 创监测 只 有
能 获 得 IP值 , C 而不 能 体 现 导 致 IH 的 内部 诸 多 因 素 问 的 相 C 互 作 用 及 作 出压 力 的 预测 , 因此 我 们 仅 能 将 其 称 之 为 功 能 单
创监测还可 引起 颅内出血 、 脑脊液漏 、 癫痫 等 ; 些技术原 因 一 还 可使 监测 失败 , 如导 管阻 塞 、 头移 位和 装置故 障等 。尽 探
管 近 年 有创 监 测 设 备 不 断 改 进 , 入 装 置 向 小 型 化 发 展 , 植 但
有复杂 、 多参数 、 非线性 等特点 , 因此 , 当前 摆在我们 面前需
ICU颅内压监测技术(有创、无创)2020

常规首选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治疗(2级证据,B级推荐)。由于高渗盐降低颅内压幅度和持 续时间比甘露醇更具优势,亦可选择高渗盐降颅压(2级证据,B级推荐),但需注意长期、 大量输注渗透性利尿剂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肾前性肾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功能障碍、高 钠血症、渗透性脑病等(专家共识,A级推荐)。甘油存在短时明显反弹现象,不推荐作为 首选降颅压药物(2~3级证据,B级推荐)。
优点:测压准确,不易发生零点漂移,创伤小、操作简便;容易固定;颅内感染发生率低。 缺点:创伤稍大;拔出后不能重新放回原处;价格较昂贵。
颅内压增监测(有创、无创) 1.有创颅内压监测 ③硬脑膜下(或蛛网膜下隙)压力监测(亦称脑表面液压监测):用于开颅术中,将微型 传感器置于蛛网膜表面或蛛网膜下隙,可对术中和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图4)。因为 没有硬脑膜的张力和减幅作用,测量结果比硬膜外法更可靠。
指南介绍: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
指南介绍: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
指南介绍: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
指南介绍: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
指南介绍: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
颅内压增监测(有创、无创) 1.有创颅内压监测 (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的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 膜下和硬膜外测压(图1)。按其准确性和可行性依次排序为:脑室内导管>脑实质内光纤传 感器>硬膜下传感器>硬膜外传感器。
脑室内压力监测:是目前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它能准确地测定颅内压与波形,便于调零 与校准,可行脑脊液引流,便于取脑脊液化验与脑内注射药物,安装技术较简单。无菌条 件
优点:测压准确,不易发生零点漂移,创伤小、操作简便;容易固定;颅内感染发生率低。 缺点:创伤稍大;拔出后不能重新放回原处;价格较昂贵。
颅内压增监测(有创、无创) 1.有创颅内压监测 ③硬脑膜下(或蛛网膜下隙)压力监测(亦称脑表面液压监测):用于开颅术中,将微型 传感器置于蛛网膜表面或蛛网膜下隙,可对术中和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图4)。因为 没有硬脑膜的张力和减幅作用,测量结果比硬膜外法更可靠。
指南介绍: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
指南介绍: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
指南介绍: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
指南介绍: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
指南介绍: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监测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9
颅内压增监测(有创、无创) 1.有创颅内压监测 (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的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 膜下和硬膜外测压(图1)。按其准确性和可行性依次排序为:脑室内导管>脑实质内光纤传 感器>硬膜下传感器>硬膜外传感器。
脑室内压力监测:是目前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它能准确地测定颅内压与波形,便于调零 与校准,可行脑脊液引流,便于取脑脊液化验与脑内注射药物,安装技术较简单。无菌条 件
无创颅内压监测护理课件

无创颅内压监测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无创、安全、实时、准确、操作简便 。
局限性
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头部活 动、血压波动、脑血流变化等,可能 导致测量误差。
04
无创颅内压监测护理操作流程
监测前准备
监测环境
确保监测环境安静、整洁,避免 外界干扰,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
度。
患者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监测的目的、 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情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血肿 等)、脑水肿、颅内感染等。
影响
可能导致头痛、呕吐、视乳头水 肿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 脑疝、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 况。
颅内压监测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颅内压异常
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对颅内压的持续监测,可以及时 发现颅内压异常,为早期治疗提供依 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创颅内压监测已成为神经外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为 了提高护理人员对无创颅内压监测的认知和操作技能,本课件旨在提供全面、系 统的培训。
课程目标
掌握无创颅内压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了解无创颅内压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提高护理人员对无创颅内压监测的认知和操作技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通过监测患者颅内压情况,可以及时 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护理问题,提高护 理质量。
指导治疗
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可以调整治疗 方案,如控制颅内高压、降低颅内压 等,以改善患者预后。
03
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
无创颅内压监测原理
01
02
03
概述
无创颅内压监测是一种通 过非侵入性手段测量颅内 压的方法。
原理
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测 量脑组织与颅骨之间的压 力差来推算颅内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三、非典型波“W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左通道定位正确,右通道通过左通道典型波做参考,正确定位潜伏期。
精品课件
三、非典型波“W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这一组左右通道均为非典型波中的“W”波形,我们定位应在“W”波的中间位置。
精品课件
四、非典型波“M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M”形波定位应将M看成一整体波形,定位在特征波的对称点。
精品课件
禁忌症: 癫痫患者。
不适应症: 1、低颅压患者不宜使用无创颅内压监测
仪检测。 2、严重酸中毒,肝性脑病等大多数人群
不能成功诱发FVEP,所以不宜使用。
精品课件
利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颅内压机理
神经元及其纤维的兴奋与传导需不断从血循环得到 能源。颅内压升高时引起神经元及其纤维缺血缺氧以 及代谢障碍,神经传导就会发生阻滞,电信号在脑内 的传导速度减慢。
脑出血(双高峰,Ⅲ波应为后一高峰) 精品课件
谢谢!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四、非典型波“M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M”形波定位应将M看成一整体波形,定位在特征波的对称点。
精品课件
五、非典型波中的“非规则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1、右通道的定位是正确的,属于非典型波中的“W”波形。 2、左通道的Ⅲ波是非典型波,应将其看精成品课一件整体波形,潜伏期定位在波形的对称点。
无创颅内压监测
精品课件
1、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特点 ① 颅内压无创、快速检测 ② 颅内压监护 ③ 脑灌注压计算
2、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颅内压的临床检测及监护;同
时具有脑疝预警、降颅压药物药效比对、脑损 伤患者脑功能恢复的预测与评价、某些视通路 损伤的辅助诊断等。适用于多种颅内、外疾病 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患者。
根据FVEP特征波(III波)传导速度(即潜伏期)与颅 内压的对应关系,通过检测FVEP“III波”的传导速度 即可测得颅内压值。
精品课件
操作流程
1、开电源开关,等待进入颅内压检测界面。
2、生成新病历检测单号。(单号-生成新单号-修改单号(前6位为住院号 ,最后为检测数次))。
3、正确安放头皮电极:接地电极(黑)--眉心;参考电极(红)--前额 发际或距接地电极2cm;左(白)右(棕)头皮电极—左右枕叶区(枕骨 粗隆上1cm,左右分别旁开1.5-3cm之间)。用75%酒精清洗电极安装部 位的局部头皮后涂抹过饱和盐水。
4、检测左右信号及参考电极对地阻抗,要求三个阻抗值都小于20Hz,小 于10Hz最佳。(系统-电极阻抗)
5、给患者带上闪光眼罩且让其自然闭上眼睛。
6、检测-开始检测-上下键叠加左右通道-按F3放大(F4缩小)-F2-诱发效 果(小于1有效)-F2-频谱特性-叠加(频率20Hz,滤掉20Hz右边最高一 个)-Esc-F2-诊断(判断急性或非急性)-移动光标定位特征波-F2-脑灌 注压-录入血压-F2-打印检测报告单(左通道,右通道,7)
精品课件
一、只有一侧通道的Ⅲ波较典型时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在原定标图中的右通道的潜伏期只有59.966ms这明显是不正确的,正常人的潜伏期 一般大于80ms,当出现这类不典型波形精时品课可件以用对侧通道的典型波做参照定位。
二·定位中易出现的误差
错误定标正确定标来自我们应该将波形看成一整体波形,应该以波形的对称点来定位潜伏期。
7、进入档案-保存检测。 8、关闭电源,拆下电极、眼罩精。品课件
急性颅压增高、非急性颅压增高的选择
1、颅压增高:脑膜炎、脑脓肿、脑出血、 SAH、脑梗死、重型颅脑外伤、硬膜下血肿、 广泛脑挫裂伤、梗阻性脑积水、细菌性脑炎等 ;
2、性颅压增高:病程较长;病毒性脑炎、严 重缺氧性脑病、轻微脑挫裂伤、脊髓损伤、硬 膜外血肿、颅内肿瘤、交通性脑积水、环枕畸 形、血管畸形、腔梗等
三、非典型波“W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左通道定位正确,右通道通过左通道典型波做参考,正确定位潜伏期。
精品课件
三、非典型波“W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这一组左右通道均为非典型波中的“W”波形,我们定位应在“W”波的中间位置。
精品课件
四、非典型波“M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M”形波定位应将M看成一整体波形,定位在特征波的对称点。
精品课件
禁忌症: 癫痫患者。
不适应症: 1、低颅压患者不宜使用无创颅内压监测
仪检测。 2、严重酸中毒,肝性脑病等大多数人群
不能成功诱发FVEP,所以不宜使用。
精品课件
利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颅内压机理
神经元及其纤维的兴奋与传导需不断从血循环得到 能源。颅内压升高时引起神经元及其纤维缺血缺氧以 及代谢障碍,神经传导就会发生阻滞,电信号在脑内 的传导速度减慢。
脑出血(双高峰,Ⅲ波应为后一高峰) 精品课件
谢谢!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四、非典型波“M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M”形波定位应将M看成一整体波形,定位在特征波的对称点。
精品课件
五、非典型波中的“非规则波”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1、右通道的定位是正确的,属于非典型波中的“W”波形。 2、左通道的Ⅲ波是非典型波,应将其看精成品课一件整体波形,潜伏期定位在波形的对称点。
无创颅内压监测
精品课件
1、无创颅内压监测的特点 ① 颅内压无创、快速检测 ② 颅内压监护 ③ 脑灌注压计算
2、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颅内压的临床检测及监护;同
时具有脑疝预警、降颅压药物药效比对、脑损 伤患者脑功能恢复的预测与评价、某些视通路 损伤的辅助诊断等。适用于多种颅内、外疾病 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患者。
根据FVEP特征波(III波)传导速度(即潜伏期)与颅 内压的对应关系,通过检测FVEP“III波”的传导速度 即可测得颅内压值。
精品课件
操作流程
1、开电源开关,等待进入颅内压检测界面。
2、生成新病历检测单号。(单号-生成新单号-修改单号(前6位为住院号 ,最后为检测数次))。
3、正确安放头皮电极:接地电极(黑)--眉心;参考电极(红)--前额 发际或距接地电极2cm;左(白)右(棕)头皮电极—左右枕叶区(枕骨 粗隆上1cm,左右分别旁开1.5-3cm之间)。用75%酒精清洗电极安装部 位的局部头皮后涂抹过饱和盐水。
4、检测左右信号及参考电极对地阻抗,要求三个阻抗值都小于20Hz,小 于10Hz最佳。(系统-电极阻抗)
5、给患者带上闪光眼罩且让其自然闭上眼睛。
6、检测-开始检测-上下键叠加左右通道-按F3放大(F4缩小)-F2-诱发效 果(小于1有效)-F2-频谱特性-叠加(频率20Hz,滤掉20Hz右边最高一 个)-Esc-F2-诊断(判断急性或非急性)-移动光标定位特征波-F2-脑灌 注压-录入血压-F2-打印检测报告单(左通道,右通道,7)
精品课件
一、只有一侧通道的Ⅲ波较典型时的定位
错误定标
正确定标
在原定标图中的右通道的潜伏期只有59.966ms这明显是不正确的,正常人的潜伏期 一般大于80ms,当出现这类不典型波形精时品课可件以用对侧通道的典型波做参照定位。
二·定位中易出现的误差
错误定标正确定标来自我们应该将波形看成一整体波形,应该以波形的对称点来定位潜伏期。
7、进入档案-保存检测。 8、关闭电源,拆下电极、眼罩精。品课件
急性颅压增高、非急性颅压增高的选择
1、颅压增高:脑膜炎、脑脓肿、脑出血、 SAH、脑梗死、重型颅脑外伤、硬膜下血肿、 广泛脑挫裂伤、梗阻性脑积水、细菌性脑炎等 ;
2、性颅压增高:病程较长;病毒性脑炎、严 重缺氧性脑病、轻微脑挫裂伤、脊髓损伤、硬 膜外血肿、颅内肿瘤、交通性脑积水、环枕畸 形、血管畸形、腔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