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操作流程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操作流程
注意事项:
1、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5~12cmH2O。
2、CVP指上腔静脉压、下腔静脉压或右心房压。
CVP反映右心房充盈压,可做
为估计右心房功能的一个间接指标:CVP过低(<5 cmH2O,常表示血容量不足或静脉回流障碍;CVP过高,常提示输液、输血过多,或存在心功能不全.CV P >16 cmH2O应暂停补液。
3、测压时请注意先将换能器充满生理盐水,排净空气,然后通过换能器上的三通
开关使换能器与大气相通,按传感器归零,当监护仪显示“0"时,转动三通开关,使之与大气隔绝而与患者的动脉或静脉插管相通,此时监护仪显示所测压力的波形与数值.
4、测压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为防血栓形成需每天用封管液冲洗.。
颅内压监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

3
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4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一、颅内压监测的分类
1.有创颅内压监测 2.无创颅内压监测
(一).有创颅内压监测:
1.腰椎穿刺 2.脑室内监测 3.脑实质内监测 4.蛛网膜下腔监测 5.硬膜下或硬膜外监测
(一).有创颅内压监测:
(二).无创颅内压监测:
1.视网膜静脉压检测ICP 2.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ICP 3.耳鼓膜检测ICP 4.经颅多普勒检测ICP
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2.连接颅内压传感器,使传感器、患者侧脑室的额角(眼外眦 和耳尖连线的中点)、引流瓶最高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3.“归零”后测压。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1.术后应严格观察颅内压数值及波形。 (1)颅内压正常值:0-15mmHg (2)正常波形是一个心动周期内三个脉搏波组成, 振幅0.04kpa—0.07kpa,并随心跳、呼吸上下波动。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2.保持引流管通畅
仔细检查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折叠,保持引流有效。 患者头部活动适当限制,避免管路脱出。如引流管通畅,肉眼 可见引流管内液面,颅内压波形可随心跳呼吸上下波动,如波 形近于直线或管内无波动,证明管路阻塞,及时通知医生做相 应处理。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二、脑室外引流的适应症
1.脑室注入造影剂,行脑室造影,明确脑室 系统梗阻情况。 2. 取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脊液各种检查。 (常规、生化、免疫及病理等)
二、脑室外引流的适应症
3.了解及监测颅内压。 4.脑室内注入染料后,从腰脊髓蛛网膜下腔 取脑脊液检查,了解脑脊液循环情况,判断 脑积水性质,如交通性或梗阻性。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5.脑脊液的颜色、量、性状
ICU患者的血液循环监测与调节

ICU患者的血液循环监测与调节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监护室(ICU)已成为医院关注的重点,在ICU中,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各种生理参数的监测与调节是至关重要的。
其中,血液循环监测与调节在ICU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ICU患者血液循环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监测指标和调节方法。
一、ICU患者血液循环监测的重要性血液循环是维持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而ICU患者往往存在多种心脑肺肾等器官功能不全的情况,容易导致血液循环异常。
因此,ICU 患者的血液循环监测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血液循环指标,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采取调节措施,以保证患者血液循环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二、常见的血液循环监测指标1. 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是ICU患者血液循环监测的重要指标。
通过动脉压监测可以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低血压或高血压等循环系统问题。
中心静脉压监测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和容量状态,对于调节患者的循环容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氧饱和度是反映氧合状态的重要指标。
ICU患者往往存在呼吸系统问题,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同时也可以评估氧气输送和利用的情况,为合理调整氧疗方案提供依据。
3. 尿量监测尿量是反映肾血流情况和排尿功能的重要指标。
ICU患者往往存在肾脏损伤的风险,通过监测患者的尿量,可以判断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尿量减少或者尿量增多等异常情况。
三、ICU患者血液循环调节的方法1. 复苏液体管理对于血容量不足的ICU患者,复苏液体管理是常用的调节手段之一。
复苏液体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或者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补充,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2.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能够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以增加或减少血管的阻力。
在ICU患者中,通过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调整患者的血压和心脏前负荷,保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在右心房内或近邻部位的压力。
它是反映右心室前负荷的指标,对于评估循环容量状态、心脏功能和血容量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准确地测量中心静脉压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操作。
1. 选择合适的位置。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通常选择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进行测量。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条件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测量。
在选择位置时,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手术部位、血管通路情况等因素,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准备测量工具。
进行中心静脉压测量时,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注射器、导管、压力传感器等。
在选择工具和设备时,要注意其质量和准确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 术前准备。
在进行中心静脉压测量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告知患者测量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清洁测量部位,消毒皮肤,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器械等。
4. 测量操作。
在进行中心静脉压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操作步骤:a. 让患者取适当体位,一般采用头低脚高的半卧位,以利于静脉回流和测量操作。
b.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一般选择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进行穿刺。
c. 插入导管,确保导管的位置正确,不要过深或过浅。
d. 连接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测量。
e. 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测量时的时间、压力数值等信息。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心静脉压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a. 操作要轻柔、细致,避免损伤血管和周围组织。
b.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c. 测量结束后,及时处理导管和压力传感器,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
6. 结束工作。
在完成中心静脉压测量后,需要及时处理相关的医疗废物和器械,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和观察。
同时要及时记录测量结果,以备后续参考。
总结。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操作技能。
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和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颅内压监测

第一节颅内压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就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得压力、颅内压增高就是指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20cmH2O 或2、00kPa)。
多种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静脉窦血栓、脑肿瘤等,多伴有不同程度得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降颅压治疗方面有着重要得临床意义。
进行颅内压监测同时应该关注脑灌注压(CP P),为避免灌注压过高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指南建议脑灌注压不宜超过70mm Hg,并避免低于50mm Hg,对脑血流、脑氧及脑代谢得辅助监测也有利于脑灌注压得管理。
【适应证】颅内压监测指征:(1)颅脑损伤:①GCS评分3 ~8分且头颅CT扫描异常(有血肿、挫裂伤、脑肿胀、脑疝或基底池受压);②评分3~8分但CT无明显异常者,如果患者年龄> 40岁,收缩压〈90mm Hg(lmmHg =0、133 kpa)且高度怀疑有颅内病情进展性变化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进行颅内压监测;③Gcs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就是否需要镇静以及合并伤情况综合评估,如患者有颅内压增高之可能,必要时也行颅内压监测。
(2)有明显意识障碍得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脑室系统需要脑室外引流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实施颅内压监测。
(3)脑肿瘤患者得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得病情需要及监测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
(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如合并顽固性高颅压者,可以进行频内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辅助控制颅内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有创颅内压监测(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得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与硬膜外测压(图1)。
按其准确性与可行性依次排序为:脑室内导管>脑实质内光纤传感器〉硬膜下传感器>硬膜外传感器。
颅内压监测

颅内压监测第一节颅内压监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就是指颅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得压力。
颅内压增高就是指颅内压持续超过15mmHg(20cmH2O或2、00kPa)。
多种重症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脑炎、脑膜炎、静脉窦血栓、脑肿瘤等,多伴有不同程度得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可使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脑疝,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颅内压监测对判断病情、指导降颅压治疗方面有着重要得临床意义。
进行颅内压监测同时应该关注脑灌注压(CPP),为避免灌注压过高造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指南建议脑灌注压不宜超过70 mm Hg,并避免低于50mm Hg,对脑血流、脑氧及脑代谢得辅助监测也有利于脑灌注压得管理。
【适应证】颅内压监测指征:(1)颅脑损伤:①GCS评分 3 ~8分且头颅CT扫描异常(有血肿、挫裂伤、脑肿胀、脑疝或基底池受压);②评分3 ~8分但 CT无明显异常者,如果患者年龄> 40岁,收缩压< 90 mm Hg(l mm Hg= 0、133 kpa)且高度怀疑有颅内病情进展性变化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考虑进行颅内压监测;③Gcs 9-12分,应根据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就是否需要镇静以及合并伤情况综合评估,如患者有颅内压增高之可能,必要时也行颅内压监测。
(2)有明显意识障碍得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脑出血以及出血破人脑室系统需要脑室外引流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实施颅内压监测。
(3)脑肿瘤患者得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得病情需要及监测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
(4)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如合并顽固性高颅压者,可以进行频内压监测并脑室外引流辅助控制颅内压。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有创颅内压监测(1)操作方法: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得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与硬膜外测压(图1)。
颅内压监测常用的方法

颅内压监测常用的方法
颅内压监测常用的方法有:
1. 外科方法:包括颅骨穿孔和颅内植进式监测。
颅骨穿孔是通过在颅骨上钻孔,将压力传感器或导管植入颅内,直接测量颅内压力。
颅内植入式监测是将压力传感器或导管植入脑室、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等颅内区域,并连接到外部监测设备上,间接测量颅内压力。
2. 医学影像学方法:通过头颅CT扫描、颅脑MRI等医学影像学检查,观察颅内结构、脑组织损伤等指标,间接判断颅内压状态。
3. 脑波监测:通过脑电图(EEG)监测脑电活动,可间接了解脑功能和颅内压的变化情况。
4. 血流动力学监测:通过通过颈内动脉血流速度(TCD)监测脑血流的变化,可以间接评估颅内压增高对脑血流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和环境,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生命体征监测

和胸腔积液等限制性疾患。
1) 动态肺容量 动态肺容量为单位时间内进出肺的气体量,
主要反映气道的状态。
A) 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V或MV) =VT×RR 正常值为6-8L/min。 >10-12L/min为通气过度; <3-4L/min为通气不足。
均可升高ICP。 E) 其他:麻醉气体、麻醉药、利尿脱水药、低
温等亦可使ICP下降。
1、 脑电图的监测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是
脑细胞群自发而有节律的生物电活动,是皮质
锥细胞群及其树突突触后电位的总和。
脑电图波:
α波 成人安静状态的主要波。 β波 紧张、激动和服用巴比妥类药时。 θ波 见于浅睡眠时。 δ波 鉴于麻醉和深睡眠时。 一般将β波称为快波,是脑部兴奋的一种 反映。将θ波和δ波称为慢波,是脑神经组 织受抑制及代谢降低的表现。
变化,减少通气间歇时对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影响,
FRC减少说明肺泡缩小和塌陷。
G. 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指最大吸气之后缓慢呼出的最大气量 (呼气肺活量)或最大缓慢呼气后用力吸 入的最大气量(吸气肺活量)。
正常:男性3.5L,女性2.4L。 反映肺每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即反映 肺、胸廓最大扩张和收缩的呼吸幅度。 受呼吸肌力、肺组织弹性、胸廓弹性及气 道通畅的影响。
缺点:①连续性较差,难以反映瞬时血压变化; ②准确性相对较差; ③易受干扰,如病人烦躁、寒战、抽搐、 碰触袖带等; ④在上肢创伤、骨折、输液时使用受限。
此外还有自动连续测压法,但设备要求高, 难以普及。
2) 有创性监测
通过动脉穿刺置管连接压力表或压力换能 器,能直接测出收缩压(BPs)、舒张压(BPd) 和平均动脉压(ME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7.防止颅内压升高 (1)保证呼吸道通畅,吸氧。 (2)体温高者给予降温。 (3)躁动患者给予镇静。 (4)保持大便通畅,防尿潴留。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8.拔管后的护理 引流管留置时间一般在7d左右,病情稳定应尽 早拔管,防止感染。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神志, 有无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 高压情况,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血压高、 心率慢、呼吸慢,也证明颅内压偏高及时通知医生。 观察穿刺点敷料有无渗出及脱落,及时通知医生。
中心静脉压监测常用于: 1)急性心力衰竭;
2)大量输液或心脏病人输液时;
3)危重病人或体外循环手术时.
禁忌症
局部破损、感染。
有出血倾向者。
CVP监测的意义
CVP的正常值为6-12cmH2O
Cvp低 血压低
Cvp下降 血压正常
Cvp升高 血压升高
补液试验
.取等渗盐水250ML与5-10分钟内给予静脉注入。 .若血压升高而中心静脉压不变,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护理
一
CVP监测的意义
CVP的测量方法 影响CVP测定 值的相关因素 CVP监测的护理
二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 护理
三
四
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护理
一 中心静脉压(CVP)是监测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代表靠近上、下腔静脉血管和右心房的压力,可反映体内 二 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右心室充盈压力或右心功能的变化。
二、脑室外引流的适应症
3.了解及监测颅内压。
4. 脑室内注入染料后,从腰脊髓蛛网膜下腔
取脑脊液检查,了解脑脊液循环情况,判断
脑积水性质,如交通性或梗阻性。
二、脑室外引流的禁忌症:
1.感染:硬膜下积脓、脑脓肿、穿刺点皮肤感
染或颅骨骨髓炎的患者,以免由于穿刺使感 染扩散或脑脓 2.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在未明确出血原因前 勿草率行脑室穿刺,以免误伤畸形血管而导 致大出血。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3.引流袋的高度 平卧位: 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 ㎝(即外耳道水平) 侧卧位: 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4.引流速度及量
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
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夹闭 引流管。引流液<500ml/d 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电解质补充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1.术后应严格观察颅内压数值及波形。 (1)颅内压正常值:0-15mmHg (2)正常波形是一个心动周期内三个脉搏波组成,
振幅0.04kpa—0.07kpa,并随心跳、呼吸上下波动。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2.保持引流管通畅
仔细检查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折叠,保持引流有效。 患者头部活动适当限制,避免管路脱出。如引流管通畅,肉眼 可见引流管内液面,颅内压波形可随心跳呼吸上下波动,如波 形近于直线或管内无波动,证明管路阻塞,及时通知医生做相 应处理。
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以脑室导管法最常用,其次为硬膜外或硬膜下置 管法
1.穿刺点:一般为前发际内 2cm, 中线旁开2cm.穿刺时向双外耳 道 假想连线方向,进针5-7cm.
三、脑室内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2.连接颅内压传感器,使传感器、患者侧脑室的额角(眼外眦 和耳尖连线的中点)、引流瓶最高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3.“归零”后测压。
二、CVP的测量方法
.监护仪上出现”校零成功“后,关闭空气端(OFF指向空气 端),开放患者开始测量。 .待稳定数值为CVP. .断开传感器,肝素盐水冲管,开放输液通路, 关闭测量通路。
三、影响CVP的相关因素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长度。 .患者体位、零点定位的误差。 . 机械通气。 .其他增加胸腔内压力的因素。
颅内压监测与 中心静脉压监 测的护理
颅内压监测的护理
1 颅内压监测的分类
2 脑室外引流的适应症 、禁忌症
3 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4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
一、颅内压监测的分类
1.有创颅内压监测
2.无创颅内2.脑室内监测 3.脑实质内监测 4.蛛网膜下腔监测 5.硬膜下或硬膜外监测
二、CVP的测量方法
. 病人去枕、平卧位,连接好测量装置。
. 关闭病人输液通路,开放测量通路(OFF指向空气端)。
. 使用肝素盐水通畅测压管路,保证管腔内无气泡。
. 压力传感器与患者右心房保持同一水平,(平卧位时与右
侧第四肋腋中线水平,侧卧位时与胸骨右缘第3-4肋水平 处)关闭患者端(OFF指向病人端),空气阀打开,以大 气压为标准校正零点。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5.脑脊液的颜色、量、性状
颜色:术后1~2日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 量:<500ml/d 性状:正常 异常: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 提示颅内感染 置管时间:5-7天
四.脑室外引流的术后护理: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 注意观察伤口处敷料,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各接口处用无菌纱布包扎,胶布粘紧,不得 任意拆卸。需搬动病人时,应将引流管夹 闭,防脑脊液逆流引起感染。待病人安稳妥 当后,再打开引流管
提示血容量不足。
.若血压不变而中心静脉压升高3-5cmH2O,
提示心功能不全。
一、CVP的置管位置
1、经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
2、经右侧腹股沟大隐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
一般认为上腔静脉测压较下腔静脉测压更能准确反映 右房压力尤其在腹内压增高时,如有明显腹胀、肠梗阻、 腹内巨大肿瘤或腹部大手术时,利用股静脉插管测量的 CVP可高达25cmH2O以上,不能代表真正的CVP.
(一).有创颅内压监测:
(二).无创颅内压监测:
1.视网膜静脉压检测ICP 2.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ICP 3.耳鼓膜检测ICP 4.经颅多普勒检测ICP
二、脑室外引流的适应症
1.脑室注入造影剂,行脑室造影,明确脑室
系统梗阻情况。
2. 取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脊液各种检查。
(常规、生化、免疫及病理等)
四、CVP的护理措施
. 监测CVP前准备
. 做好管道的护理 . 保持胸腔内压不变
四、CVP的护理措施
.机械通气的注意事项
.卧位及零点定位 .选择合适的液体 .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