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及操作调整技术

合集下载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及操作调整技术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及操作调整技术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及操作调整技术一、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打开离心机主机电源开关,调节合适的转速和时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离心机转子和试管。

2.样品装入:将待分离的样品注入试管中,注意不要超过试管的容量,通常只注入试管容积的一半左右。

3.装入转子:将试管装入离心机转子的相应位置,确保试管放置稳固,避免离心过程中倾斜或脱落。

4.平衡调整:关闭离心机的门盖,进行平衡调整。

如果转子不平衡会引发振动,不仅影响离心效果,还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

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试管的数目,调整试管的位置,使转子保持平衡。

5.启动离心机:确认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启动离心机。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要求,设置合适的转速和离心时间,并按下启动按钮。

6.离心过程:离心过程中要确保离心机的运行稳定,以免产生振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离心,固体颗粒会沉淀在试管的底部,而上清液体则会浮在上面。

离心过程结束后,可以停止离心机,并打开离心机门盖。

7.取出试管:小心取出转子中的试管,注意不要晃动试管,以免影响沉淀的结构。

二、卧螺离心机操作调整技术:1.转速调整:卧螺离心机的转速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离心的要求进行调整的。

一般来说,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样品可以选择较高的转速,而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样品可以选择较低的转速。

在选择转速时,也要考虑到离心过程中的温度升高对样品的影响。

2.离心时间调整:离心时间是指样品在离心机中的旋转时间,也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离心的要求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固体颗粒越小、比重越大,离心时间就可以相应增加;反之,固体颗粒越大、比重越小,离心时间就可以相应减少。

3.温度控制:离心过程中会因为摩擦产生一定的热量,可能会影响样品的性质。

因此,在操作卧螺离心机时,还需注意样品温度的控制。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转速和离心时间,控制摩擦产生的热量,避免对样品的影响。

4.其他操作调整:在操作卧螺离心机时,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其他技术调整,如采用冷却设备降低温度、调整平衡器等,以提高离心效果和保护设备安全。

卧螺离心机安全操作规程0002

卧螺离心机安全操作规程0002

xxxx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YZY/GB0002—2018 卧螺离心机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发放编号:发布日期:2018-05-16 实施日期: 2018-05-25 xxxx有限公司工程保障部发布卧螺离心机安全操作规程1 目的:根据“设备管理制度”,规范离心机的操作2 适用范围:适用于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操作管理3 职责3.1 工程保障部负责本规定的编制、修改、管理本规程。

并检查落实。

3.2 离心机所在车间主任负责惯彻执行。

3.3 车间离心机使用人员,车间离心机维护保养机修负责具体实施。

4 开、停机程序4.1 开机前的检查4.1.1 检查三角带松紧情况,要求每根皮带中间位置能松弛压下10mm左右。

4.1.2 检查所有紧固件要紧固可靠,出现松动时。

必须立即拧紧。

4.1.3 检查主轴承润滑油箱油位高度、检查润滑油是否清洁、检查油泵是否工作正常、检查油泵滤油器是否堵塞。

4.1.4 打开上盖清除上下机盖粘结的沉渣。

4.1.5 检查进料管连接是否正确。

开机检查参数一览表4.2 设备大修后的启动前检查4.2.1 检查所有螺栓松紧情况(包括转鼓螺栓、溢流板螺栓、电机安装螺栓、主机罩壳螺栓、电机皮带轮及差速器皮带螺栓等)、检查电机接线是否正确可靠,同时检查三角带松紧情况,要求每根皮带中间位置能松弛压下~10mm。

正常运转每半月检查三角带的松紧度。

4.2.2 检查主轴承润滑油箱油位高度(不低于油位中心位置)、检查润滑油是否清洁(润滑油牌号夏天为:L-HM46号液压油,冬天为L-HM32号液压油)、检查油泵是否工作正常、检查油泵滤油器是否堵塞,油泵吸油口滤油器每三个月必须拆开清洗一次。

4.2.3 打开离心机皮带轮罩壳,拧开差速器外壳上1800分布的两个内六角油塞,从差速器输入轴中心孔(M10×1螺纹孔),用压杆式注油枪(黄油枪)注入油脂,直至两个注油孔开始出新油脂时,重新拧上油塞及差速器输入轴中心孔螺钉。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1.安全操作在使用卧螺离心机之前,确保已经戴好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

此外,还应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无杂物。

2.准备工作(1)将卧螺离心机放置在稳定的实验室台面上,并确保与电源有可靠的连接。

(2)检查离心机的转子和卡盘,确保表面干净、无损伤,转子与卡盘之间的连接牢固。

(3)确保离心机被设置在能容纳样品的标准容器内,并注意容器的标准规格。

3.调节参数(1)打开离心机的电源,启动设备。

(2)设置所需的转速和离心时间。

这些参数将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而有所不同,要根据实验室的需求进行调整。

4.装样(前)在操作之前,应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样品的处理和样品处理。

根据离心管的尺寸,决定合适的容器和离心管。

5.装样(中)(1)打开设备,将离心机的门打开。

(2)将样品装入离心管中,并严格按照实验要求的容量进行装样。

6.装样(后)(1)关闭离心机的门,确保装载样品的位置正确。

(2)检查样品的平衡情况。

如果样品不平衡,在开始离心之前调整样品或更换管子。

7.启动离心机(1)关闭离心机的门,使之锁定在正确的位置。

(2)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离心仪的转速和离心时间。

(3)按下启动按钮,离心机开始运转。

8.结束离心(1)在离心操作完成后,按下停止按钮,离心机停止运转。

(2)慢慢打开离心机的门,将离心管小心地取出。

9.清洁和维护(1)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离心机的转子和卡盘,并用干净的布擦干。

(2)定期对离心机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设备的内部和外部,检查设备的操作和安全性能。

10.安全注意事项(1)在操作离心机时,不要超过设备的额定转速和最大容量。

以防止设备的损坏和样品的漏溢。

(2)避免离心管的碎裂。

在装载样品前,检查离心管是否有损坏。

(3)禁止打开设备的门或移动离心机,在离心过程中。

这样可以防止意外伤害和设备损坏。

总结:以上是卧螺离心机的操作方法,通过正确的操作和维护,可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样品的准确离心。

卧螺离心机的调节

卧螺离心机的调节

卧螺离心机的调节
卧螺离心机可以通过堰板进行特定调整。

堰板是调节液位的部件。

通过更换有所不同的堰板,可以得到许多有所不同半径的液位根据需要确定液位高点。

有BD板的可以有更低的液位,但其高点也受到限制
如果没有BD板,根据液相澄清度和固相干燥度的要求确定液位高点。

一般来说,高液位可以得到更高的固体干度,
卧螺离心机的随机微调模式为:
大量絮凝剂会导致液相澄清度低
处理能力过高,分离效果差
悬浮液中的固含量太少,无法获得高固体干度
如果悬浮液中的固含量较高,则需要降低处理并增加差速以平衡扭矩负载。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
卧螺离心机是一种用于分离液体和悬浮颗粒的设备,常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

以下是卧螺离心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1. 将需要分离的混合液体倒入卧螺离心机的离心杯中。

混合液体通常通过管道或手动倒入。

2. 确保离心杯盖子盖好,并保证安全锁定。

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在离心过程中外泄。

3. 将离心杯插入离心机的转子中,并根据具体的离心机型号和装置将离心杯固定在转子上。

确保离心杯的位置稳固。

4. 设定离心机的转速和离心时间。

这会根据所需分离的样品和实验目的而有所不同。

在设定的离心参数后,启动离心机。

5. 离心机开始转动后,液体样品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重量较大的颗粒会沉积在离心杯底部,形成沉淀,而轻质液体则会留在上方。

6. 离心机转动结束后,待离心杯停止旋转后,打开离心机的盖子,并小心取出离心杯。

注意不要晃动离心杯,以免打乱分离的液体和沉淀。

7. 将上方液体慢慢倒出或使用移液器吸取。

若需要收集底部沉淀,可将离心杯转至倒置的位置,用吸管或移液器吸取。

8. 清洗离心杯和离心机,以备下次使用。

以上是一般的卧螺离心机的操作方法,具体操作细节可能因离心机型号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操作前,建议阅读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卧螺离心机操作规程

卧螺离心机操作规程

卧螺离心机操作规程一、开车前的准备(1)首先检查离心机主电机和辅电机的电源接线和接地是否安全可靠,皮带有否松动、掉带、转动方向是否和罩壳上的指向相同。

(2)检查转鼓上有1-9个加油孔是否按规定要求加油,特别是1号和4号加油孔,每运行24小时就要加油一次,大约5ml左右。

(3)用手转动转鼓,检查是否有摩擦和碰撞现象,转动是否轻松。

(4)将液池深度调节板R=113装在位置上,以后根据出泥干湿度程度再调整。

(5)将上部机罩壳盖上去,检查两边螺栓拧紧,检查皮带轮罩壳的螺栓是否拧紧,检查皮带轮是否有碰罩壳。

(6)设置主电机,辅电机变频器(按说明书操作方法设置)。

主电机变频器设置:最高运行频率设50Hz,运行频率设为47Hz-50Hz,开启加速时间300~600秒,关闭减速时间900-1800秒,最大扭力矩设为110%,电流限制水平设为110%-200%,电机过载保护系数设置为110%,最小启动频率为1Hz,瞬间断电时间设为3秒。

辅电机变频器设置:最高运行频率设为60Hz,运行频率设为30-50HZ,其他设置项目与主电机相同。

(7)PLC柜上的触摸屏可以直接设置,a、主电机运行频率。

b、辅电机运行频率。

c、进泥泵运行频率和加药泵运行频率,设定结束后,在运行过程中会显示相应的进泥流量,加药流量,差转速及主辅电机运行频率。

填写运行记录时,应以电磁流量计显示流量值为依据,因为触摸屏上显示的流量为记算流量。

触摸屏设置,主电机工作频率为48Hz,辅电机工作频率45Hz,进泥泵工作频率25Hz,加药泵工作频率为15Hz,然后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离心机排出泥的干湿程度和排出水的澄清程度,再实时调整进料量和加药量的大小。

(8)开机之前先检查进泥泵,清水泵和加药泵的安全完好,是否具备开机条件,进入开机状态。

(9)检查药剂稀释装置上的进泥管路和加药稀释管路是否畅通。

二、开机操作,调试方法(1)在触摸屏上操作,同时开启离心机的主辅电机,当主电机运行至15Hz-20Hz时,在离心机进料口进入清水,直至出液口有清水流出为止。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及操作调整技术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及操作调整技术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及操作调整技术第一节螺旋运行在离心机运行中的关键作用在卧螺离心机的运行中,尤其是在处理物料分离的运行中,离心机内部螺旋体的运行可以说是卧螺离心机运行的“灵魂”,没有螺旋体的正确运行,离心机就无法实现其基本的功能。

卧螺离心机最基本的功能是要求能够连续不断的对输入机器内的物料进行分离,这就要求机器将已经在其内部完成分离的物料排除出去,以便机器能够继续处理进入其内部的新物料,而且工业化生产方式要求这种“分离-排料-继续分离-继续排料”的过程是自动化且连续不断,离心机内部的推料螺旋正是被用来进行连续排料,这种排料的功能是通过螺旋和离心机转鼓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而实现,这种相对旋转运动我们称为离心机的“差速”。

由于离心机的进料是连续不断的,离心机要实行连续处理物料的功能,差速也必须是连续的。

为了不使离心机内部物料堆积而发生故障,差速必须始终存在,而且差速始终是推料方式。

所谓“推料方式”是指,螺旋和转鼓体之间产生的“差速”是将分离后的固渣向离心机排渣口方向推进。

对同一个螺旋体,根据转鼓旋转方向的不同,可以将差速设计成正差速和负差速,但两者的推料行为是相同的。

推料螺旋在运行中能够“感觉”到固渣的干度。

这种感觉是通过螺旋运转的负荷来反映,即所谓螺旋当时的“扭矩”。

SIMP齿轮箱差速方式对扭矩的感觉是从其驱动电机负荷上间接反映的,液压差速驱动方式对扭矩的感觉是从液压驱动机的油压上间接反映的。

当转鼓的转速固定不变时,如果我们降低螺旋的差速,我们能够得到比较干燥的固渣排放,由于降低了差速,螺旋每旋转一个差速周期所推出的固渣量相对较多,同时由于低差速时固渣比较干燥,所以螺旋的推料扭矩就会变大。

如果我们增加螺旋差速,螺旋推出的固渣就比较潮湿,此时螺旋的推料扭矩会下降。

所以当固渣太干或推料扭矩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增加差速的方法加速排渣从而使推料扭矩降低,当固渣太潮湿时,我们可以采取降低差速的方法提高固渣的干度。

各型号卧螺离心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各型号卧螺离心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各型号卧螺离心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粉体物质的制备工艺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

其中,离心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分离处理中。

而卧螺离心机则作为其中一种高效、大产量、低成本的离心机型号,受到越来越多行业用户的青睐。

然而,卧螺离心机的安全操作和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使用单位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下面,本篇文档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各型号卧螺离心机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一、操作前准备工作1.设备检查每次使用卧螺离心机前,操作人员要先进行仔细的设备检查。

主要内容包括:电气部分是否正常、机械部位是否损坏、传动系统是否调整好、轴承是否润滑良好等。

只有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才能进行后续操作。

2.样品准备在操作前,操作人员需要将样品制备好,并且按照卧螺离心机的使用要求,选取适当的离心转速、离心时间和温度等参数。

同时,也要注意在操作前确认待处理的样品性质和需要分离的目标物种类,根据不同样品的特性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3.安全控制离心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离心力,若未正确执行安全控制,将会对设备、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操作人员需确认卧螺离心机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和要求,并对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预防。

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启动前检查在用卧螺离心机进行实验前,操作人员需保证无人员在设备区内,并确保样品离心管的盖子已经密封或螺紧,避免离心过程中物品飞出或样品泄漏等情况的发生。

2.合理选择离心条件根据不同的样品类型和目标物种类的不同,操作人员需要合理选择离心条件,以确保分离效果最佳,分离时间最短,并且不会对样品质量造成影响。

同时,在整个离心过程中,也应该控制好转速、时间、温度等离心参数,避免设备运转失稳或设备故障。

3.操作过程中的防护在离心机操作过程中,离心管所处位置的温度可能会升高,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手套或防护器材,以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及操作调整技术卧螺离心机操作方法及操作调整技术第一节螺旋运行在离心机运行中的关键作用在卧螺离心机的运行中,尤其是在处理物料分离的运行中,离心机内部螺旋体的运行可以说是卧螺离心机运行的“灵魂”,没有螺旋体的正确运行,离心机就无法实现其基本的功能。

卧螺离心机最基本的功能是要求能够连续不断的对输入机器内的物料进行分离,这就要求机器将已经在其内部完成分离的物料排除出去,以便机器能够继续处理进入其内部的新物料,而且工业化生产方式要求这种“分离-排料-继续分离-继续排料”的过程是自动化且连续不断,离心机内部的推料螺旋正是被用来进行连续排料,这种排料的功能是通过螺旋和离心机转鼓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而实现,这种相对旋转运动我们称为离心机的“差速”。

由于离心机的进料是连续不断的,离心机要实行连续处理物料的功能,差速也必须是连续的。

为了不使离心机内部物料堆积而发生故障,差速必须始终存在,而且差速始终是推料方式。

所谓“推料方式”是指,螺旋和转鼓体之间产生的“差速”是将分离后的固渣向离心机排渣口方向推进。

对同一个螺旋体,根据转鼓旋转方向的不同,可以将差速设计成正差速和负差速,但两者的推料行为是相同的。

推料螺旋在运行中能够“感觉”到固渣的干度。

这种感觉是通过螺旋运转的负荷来反映,即所谓螺旋当时的“扭矩”。

SIMP齿轮箱差速方式对扭矩的感觉是从其驱动电机负荷上间接反映的,液压差速驱动方式对扭矩的感觉是从液压驱动机的油压上间接反映的。

当转鼓的转速固定不变时,如果我们降低螺旋的差速,我们能够得到比较干燥的固渣排放,由于降低了差速,螺旋每旋转一个差速周期所推出的固渣量相对较多,同时由于低差速时固渣比较干燥,所以螺旋的推料扭矩就会变大。

如果我们增加螺旋差速,螺旋推出的固渣就比较潮湿,此时螺旋的推料扭矩会下降。

所以当固渣太干或推料扭矩过高时,我们可以采取增加差速的方法加速排渣从而使推料扭矩降低,当固渣太潮湿时,我们可以采取降低差速的方法提高固渣的干度。

我们在离心机的运行中通过不断调节运行参数希望得到的固渣干度比较稳定,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是观察差速驱动电机的负荷或扭矩,或者是液压管路的油压。

如果差速驱动电机的负荷或液压管路的油压稳定,我们就可以断定离心机排出固渣的干度是非常稳定的。

所以说离心机的重要运行要求之一是得到一个稳定的推料扭矩或推料液压。

第二节离心机运行对物料的依赖良好的离心机设计对物料分离的效果有促进作用,但是离心机的运行效果对物料有依赖性。

离心机由于其转鼓系统的高速旋转,给进入其内部的物料提供了一个离心力场。

离心力场加快了具有自然沉降性能的物料的沉降速度。

物料自然沉降性能越好,它在这个加速离心力场中的沉降速度就越快,我们所能够得到的分离效果就“越好和越快”。

为了使分离效果达到“越好和越快”,我们经常采用辅助的方法使细小的物料颗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常用的辅助方法是在物料中添加絮凝剂,正确添加了絮凝剂的物料再经过离心机分离,物料被分离得更彻底,分离后液体中的细小颗粒含量更少。

物料的粘度是阻碍其中的固体颗粒沉降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粘度将使离心分离变得十分困难或不可能,离心机处理这种物料时可能分离效果极差,因为此时的物料不具备很好的自然沉降性能,它在离心机内部需要非常长的逗留分离时间,应此离心机的处理量(通过量)急剧下降。

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升高物料的温度。

这在食品行业中比较常见。

为了得到更干燥得固渣排放,我们希望被沉降的固渣具有良好的致密性能,而且这种致密的结构不易受到上层液体流动而破坏,如果沉降的固渣很容易被其上部流动的液体带动而粉碎,那么离心机排出的液体中固体含量就会上升。

最后,我们输入离心机的物料必须具有合适的固体体积浓度。

尽管重量比浓度是个非常有用的物料性能之一,但物料在离心机内部的分离是以固体体积占有比例来和液体形成分界面的。

所以对分离效果来说,体积浓度比重量浓度更具有现实意义。

如果固体体积占用比例太大,澄清液体占有的厚度就越小,有时更本就无法得到澄清的分离液体。

第三节离心机运行的三大关键参数之一,转鼓转速转鼓转速直接决定了物料在离心机内部受到离心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固体的沉降速度和处理量,转鼓转速上升能够增加物料的分离速度,能够获得更为清澈的分离后清液,分离沉降后的固渣变得更紧密和牢固,排出离心机的固渣干度更干,同时由于增加了沉降速度,使得离心机在正常分离基础上物料通过能力加大,处理量就随之上升。

但是过高的转鼓转速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方面,最直接的不利方面可能是增加了不必要的转鼓电机功耗,应为不是所有的物料都需要运行在离心机的最高转速才能被分离。

过高的转鼓转速产生了过高的离心力,随之产生了过高的固体沉降紧密度,因此增加了螺旋推料的负荷,所以它的另一个不利方面是增加了螺旋电机功耗。

对某些粘滑物料或固体颗粒非常细小的物料,过高的离心力将会导致沉降的固体难以通过离心机的锥体部位到达离心机排渣口,离心机可能发生排渣困难,改进螺旋体的设计结构和转鼓锥体的设计结构能够改善离心机在处理这种物料时的排渣能力。

第四节离心机运行的三大关键参数之二,螺旋推料差速在特定的离心力作用之下,螺旋的推料差速对离心机分离物料的效果起了关键的辅助作用,没有正确的螺旋推料差速,离心机内部就无法达到物料平衡,就无法实现良好的连续分离作业。

螺旋推料的作用,就是将转鼓分离沉降好的固渣平稳而连续地推向离心机排渣口使之排出机外。

但是由于固渣和液体同时存在于离心机内,所以螺旋的推料运动无疑对液体也将具有同方向的“推波助澜”作用,所以通常情况下螺旋推料的差速是比较小的,较小的差速一方面有效抑止了螺旋对液体的“推波助澜”作用,一方面又延长了沉降的固渣在离心机内部受压缩的时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较干燥的固渣排放。

由于降低了螺旋推料的差速,使得固渣被推出离心机的速度比较慢,同时清液的排放自发形成了一股潮流,这就使固渣向清液方向的渗透倾向加大。

所以我们在降低差速,提高排渣干度的同时可能将会得到比较浑浊的分离清液,也就是说,清液中的固体含量上升了。

如果增加螺旋推料的差速,我们能够抑止固渣向清液方向的渗透,我们能够得到较为清澈的分离清液,但螺旋的“推波助澜”作用加大,同时固体在离心机内部的压缩时间缩短,早早被螺旋推出机外,我们就可能得到较为潮湿的固渣排放。

在推料螺旋差速的作用下,固渣干度和清液清澈度就是如此的一对互相矛盾体,机器调试的目的就是找出兼顾两者平衡点的差速值。

找到了平衡点差速,就是找到了兼顾固渣干度和清液清澈度的最佳差速值,在这个最佳差速推动下,排渣有一个基本固定的干度,这个基本固定的干度又将使得推料螺旋需要一个基本固定的推料负荷(扭矩和液压),我们把这个推料负荷称为特征推料负荷。

它可以用来以后对差速进行自动控制。

不同的工厂,不同的物料,不同的处理量,不同的固渣干度和清液清澈度兼顾方式,这个特征推料扭矩是不同的,但是在普通每个特定工厂的运行方式中,这个特征推料扭矩又是基本不变的。

我们要重视它所起的作用。

第五节离心机运行的三大关键参数之三,液池深度液池深度就是物料在离心机内部,在离心机力作用之下,在转鼓体内壁形成的固渣+液体混合圆环的厚度。

在这个圆环中,固体由于其比重较液体大而被沉降在圆环的最外圈,越靠圆环的内圈是越清澈的分离液体。

液池深度越大,圆环厚度越大,最内圈的液体更为远离固液分解面,此处的液体更为清澈。

所以液池深度也是离心机非常关键的辅助参数之一。

在增加液池深度的同时,我们获得了更为清澈的分离液体,但由于液体圆环变厚,圆环的内圈将向固渣排渣口逐渐蔓延,排渣口附近的无水区(干燥区)长度会逐渐变短,这将使得排放的固渣逐渐变得潮湿。

相反如果我们减少液池深度,离心机内的液体圆环变薄,圆环的内圈将逐渐远离排渣口,排渣口附近的无水区长度将逐渐变长,这将使得排放的固渣逐渐变得干燥。

但由于液体圆环的内圈离固液分解面比较近,得到的分离清液就比较浑浊。

液池深度的具体调节是通过离心机的溢流堰板、或可变叶轮来调节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螺旋推料差速的“推波助澜”作用,在一个特定的液池深度情况下,过高的差速将容易使排渣口区域受到液体蔓延的影响,这样我们就必须再次降低液池的深度。

如果选择一个较低的螺旋推料差速,我们就可能增加液池的允许深度。

利用福乐伟的公司可变叶轮技术,我们可以在改变差速的同时方便地对液池深度作相应的动态调节。

离心机一旦开始排渣,由于螺旋和转鼓之间的间隙以及排渣口区域附近有分离的固渣充填,使得我们有可能再将液池深度增加1~2mm,这只有再配置了福乐伟公司可变叶轮的机器上才能实现。

第六节技术调整之一,开机顺序遵循离心机运行必须始终存在差速这一原则,我们无论在程序控制中,以及在任何环境下都必须首先运行螺旋。

理由有两个:第一、在普通的设备清洗之后,离心机内部总有少量的物料残渣留下,如果离心机被较长时间停放未运行,残留的少量固渣会沉积在底部并且比较坚硬。

所以我们利用螺旋先开的原则能够更大程度的保证以后转鼓的顺利启动。

第二、由于离心机运行中螺旋和转鼓存在相对旋转运动,且这种相对运动都建立在两者的高速旋转之上,利用螺旋先开的方法,我们可以检查和倾听螺旋和转鼓在相对运动时是否存在相碰和摩擦的现象,进一步完善开机前的安全检查。

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螺旋先开原则,以确保离心机运行的安全。

我们在启动每个电机之前,首先要预先设定电机的运行频率,至今仍有相当多的操作者,在不管电机转动频率设定为多少值的情况下,盲目开启设备,如果设备启动后存在很大的振动,等到发现时转速已经非常高,这时即便紧急停机也不可能立即停止离心机的运转,对设备的伤害将是非常大的。

我们在程序上设定了离心机甚至整个系统自动启停的功能。

但是我们强烈建议操作工必须首先完全掌握手动开机和停机的顺序,并完全理解其中逻辑先后顺序的理由,否则如果在自动状态下一旦出现异常,操作工可能不知道设备或系统的运作究竟进行到哪一步,他们将无法采取正确的紧急措施。

当我们确认螺旋单独运行完全正常后,我们可以开启转鼓驱动电机,我们建议在转鼓运行至300~500rpm时适量向离心机内部注水。

注水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确保转鼓启动的平稳,消除可能由于少量物料残留引起的旋转失平衡。

在整个转鼓的加速过程中,我们必须全程关注和倾听加速的声音,要和平时正常情况下的声音作对比,以便提前发现任何微小的异常。

第七节技术性调整之二,启动进料在离心机转速完全达到设定值且运转完全正常后,我们可以启动进料系统。

谈到进料系统大家很自然地想到进料泵和加药泵。

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设备是离心机的各个出口必须“打通”。

离心机的出口是指固渣排放口下面的出渣系统和分离后清液的出口管路、出口管路上的对应阀门。

如果离心机出口受阻,排出的物料将迅速地蔓延或堵塞到离心机的转鼓系统,它们将和高速运转的转鼓产生强烈摩擦,将使离心机发生强烈振动和噪声直至过载停机,离心机内部可能发生严重固渣堵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