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清单
市政道路工程危险源辨识控制表(市政工程类项目监理部范本)

在施工现场监理
踩着地面的铁钉、铁渣等尖锐的铁质部件上
扎伤脚,甚至引起破伤风
2
1
2
监督施工单位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杂物,穿好专用防砸防扎劳保工作鞋。
21
在临时设施内或旁边监理
临时设施不规范,顶部被高空坠物击透、临设垮损
击伤、压伤
1
2
2
监督施工单位按要求做好临设的顶棚防雨层、承压层,经常检查临设的安全状况。
2
在大件设备、管道等吊装现场或吊车、塔吊、提升机周围施工现场进行监理活动
起吊设备故障、吊臂或吊物撞击、吊物坠落击伤
砸伤、压伤、击伤
1
2
2
监督施工单位起重人员持证上岗和检查起重设备良好状态,监理人员戴好安全帽并不得在起重臂、吊钩、吊物下监理或逗留。
3
在焊接施工现场进行监理活动
焊接电火花灼伤眼睛,电缆不规范,漏电
15
管道、设备焊接的无损探伤监理
χ、γ射线防护不严
辐射伤害
1
2
2
监督施工单位做好探伤前的区域警戒和实施通知。并做好射线源的保管防护.监理人员不要在探伤时区进入探伤警戒区。
16
夜间或有碍视觉时到现场进行监理活动
照度不够,而踩空、撞物、摔倒、触电
高空坠落、摔伤、撞伤、触电
1
2
2
注意夜间照明开足,大雾或有严重蒸汽弥漫时不要去现场,现场注意自我保护。
井底氧气不足或有有毒气体、井下照明电漏电、井口无人监护、井壁支护不合格
窒息、中毒、触电、
急救不及时、被活埋
1
3
3
监督施工单位做好井下作业安全保护措施:下井前先检查是否已通风(或戴氧气面罩、防毒面具)?是否已检测井下气体成份?井下照明用电是否低压安全电,井上是否有监护人,井壁支护是否合格,上述措施未落实施工人员不下井。
市政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清单

车辆
伤害
V
V
V
V
V
4
-4
在险要处测量
高空
坠落
V
V
V
V
V
4
4
推土机倾翻
车辆
伤害
V
V
V
V
V
4
4
部单门安监部
道路宽度不够
车辆
伤害
V
V
V
V
V
4
4
内车全规
坡度过陡
车辆
伤害
V
V
V
V
V
4
4
未设排水沟
坍塌
V
V
V
V
V
2
4
弯度太小
车辆
伤害
V
V
V
V
V
4
4
急弯处未警示
车辆
伤害
V
V
V
V
V
6
」4
路面沆洼严重
车辆
伤害
VVVV来自V6」4
滑坡地段开挖
坍塌
V
V
V
V
V
9
岩溶地区开挖
坍塌
V
V
V
V
V
9
/■
推土机在大于
30°坡度作业
车辆
伤害
V
V
V
V
V
9
/■
多台推土机同 时操作,相间小于
1.5米
车辆
伤害
V
V
V
V
V
2
4
轮胎式挖掘机 未顶好支腿
车辆
伤害
V
V
V
《市政工程》风险点识别与危害评估一览表

《市政工程》风险点识别与危害评估一览
表
市政工程风险点识别与危害评估一览表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识别和评估市政工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和潜在危害,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以下是风险点的识别和危害评估一览表。
2. 风险点识别与危害评估
2.1 建设地点选择
- 风险点:建设地点选取不当
- 危害评估:可能导致工程施工困难,增加成本和工期延误
2.2 地质条件
- 风险点:地质条件复杂
- 危害评估: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危及工程安全
2.3 施工队伍
- 风险点:施工队伍技能水平不足
- 危害评估: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增加维修成本和风险隐患
2.4 设备和材料
- 风险点:设备和材料质量不合格
- 危害评估:可能导致工程设备故障频发,材料不符合要求可能导致结构不牢固,增加维修和安全隐患的风险
2.5 天气因素
- 风险点:恶劣天气
- 危害评估:可能导致施工工期延误,影响进度和质量
3. 应对措施
为了减小市政工程的风险,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 在选址过程中,进行专业的评估并选择合适的土地
- 加强地质勘察,以提前预测和应对潜在地质灾害
- 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
- 严格把关设备和材料的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不必要的工期延误
4. 结论
通过对市政工程风险点的识别和危害评估,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工程,降低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建议在实施市政工程时充分考虑以上识别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市政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市政工程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一、高处作业1.1 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1.2 作业区域未设置安全网、护栏等安全设施1.3 作业人员在高处移动时,未采取可靠的立足点1.4 作业人员在高处作业时,未按照规定设置连续的安全通道二、机械操作2.1 机械运转过程中,作业人员未严格遵守机械操作规程2.2 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未完善,或者损坏后未及时修复2.3 在机械作业时,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佩戴耳塞、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2.4 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设置警示标识和隔离设施三、物体打击3.1 在作业过程中,未按照规定合理使用叉车、手动葫芦等起重机械3.2 物料堆放不牢固,或者堆放过高、过低,未按照规定设置警示标识和隔离设施3.3 在作业过程中,物料意外散落、飞溅,造成人员伤害或环境污染四、电气操作4.1 在作业过程中,未按照规定正确使用电气设备,如电源线破损、未正确使用电气设备等4.2 在潮湿或易触电的环境中,未按照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4.3 在移动或高处作业时,未正确使用电气插头插座等移动电具五、环境污染5.1 在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废气、废水等废弃物,未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排放5.2 在现场存放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未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存放和管理5.3 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后,未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处理泄漏物六、紧急情况6.1 未能及时识别出作业过程中的紧急情况,或者识别出紧急情况后未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6.2 在紧急情况下,未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人员到位处理事故6.3 在紧急情况下,未能及时采取必要的救援措施和防护措施,导致事故扩大化。
危险源及环境风险辨识、评价清单和控制措施.docx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环境风险辨识、评价清单和控制措施工程名称:编制单位:审核人:编制人:日期:一、评价目的识别公司、项目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二、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项目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三、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四、评价方法:1 、直接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安全检查表(可以采用《安全性评价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 GJ59-2011)》)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
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2 、定性评价:这种方法是依据以往的数据分析和经验对危险源进行的直观判断。
对同一危险源,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思想难以统一。
但对防治常见危害和多发事故来说,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施工现场重点防治的“五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就是在对以往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定性评价不是简单“拍脑袋” ,而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
3、定量评价:这种方法是对危险源的构成要进行综合计算,进而确定其风险等级。
常用的一种简单易行定量评价方法是“LEC法” ,即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这种方法考虑构成危险源的三种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事故会产生的后果(C),取三者之积来确定风险值(D),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式中 D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市政工程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

市政工程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a正常状态:指危险源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情况;b异常状态:指危险源在某些非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情况;c紧急状态:指危险源在突发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情况。
4.2.2危险源的辨识方法4.2.2.1现场勘查法:实地走访、观察、拍照、记录等方式,全面了解危险源。
4.2.2.2设备清单法:通过设备清单、工艺流程图等方式,对危险源进行初步的辨识。
4.2.2.3工艺分析法:通过对工艺流程、设备结构、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分析,识别危险源。
4.2.2.4经验总结法:通过历史事故、事故隐患、安全事故调查报告等方式,总结危险源。
4.2.2.5专家咨询法:请安全专家、技术专家等进行咨询,识别危险源。
4.3风险评价过程4.3.1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等损失,并对其进行评估。
4.3.2评价方法:4.3.2.1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可能引起的事故类型、事故后果等因素,进行评价。
4.3.2.2定量评价:通过计算、模拟等方式,对危险源进行定量评价。
4.4风险控制策划过程4.4.1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和后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4.4.2控制措施包括:4.4.2.1消除危险源;4.4.2.2减轻危险源的风险;4.4.2.3控制危险源的风险;4.4.2.4应急处理措施。
4.4.3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监控和评估。
5记录和归档5.1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实施和监控等过程,应当进行记录和归档。
5.2记录和归档应当包括:5.2.1危险源的辨识记录;5.2.2风险评价报告;5.2.3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实施和监控记录;5.2.4事故隐患排查记录;5.2.5风险控制效果评估报告。
6改进措施6.1定期对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监控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6.2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不足和改进措施,应当进行记录和归档。
项目风险辨识清单

项目风险辨识清单
(一)工程特点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潜在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识别并严格控制,以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控制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项目部必须检查验收,按相关要求做好设备验收记录,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准投入使用。
2、项目部按时按量为现场人员配备劳动保护用品,作好相应的发放记录,并进行培训,保证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和保养、检查劳动保护用品;监督检查供方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及使用情况。
3、施工现场人员上岗作业时,按岗位工作需要携带、佩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并仔细对劳动保护用品外观、使用期限等进行检查。
管理人员监督检查施工人员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施工人员要互相督
促,防止事故的发生。
4、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管理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5、施工现场设置消防器材和设施,设置的消防器材和设施不得埋压、圈占或挪作它用。
6、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防尘棚等高粉尘场所操作佩戴符合防尘要求的劳保用品。
市政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清单

机械伤害
√
√
√
√
√
8
3
80
作业人不佩戴防护用品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
√
√
√
√
8
3
81
装配式检查井、雨水口安装
人工安装装配式雨水口
物体打击
√
√
√
√
√
8
3
82
检查井预支砌块的搬运砌筑
物体打击
√
√
√
√
√
8
3
83
施工现场无安全警示标志
物体打击
√
√
√
√
√
8
3
84
夜间作业照明不足
物体打击
√
√
√
√
√
4
4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览表
单位:项目部门:安监部
序号
作业
类别
活动/工序/
部位
危险/危害因素
事故
结果
运 行 状 态
重 要 危 害 因 素 评 价
危害
级别
现行法律法规
现行控制措施
时 态
状 态
可能性等级
(L)
频繁程度(E)
严重等级
(C)
D=
LEC
过去
现在
将来
正常
异常
紧急
直 接
判 断
不可能
可能
很可能
肯定
不经常
经常
频繁
轻度
中等
严重
重大
5.劳动防护服、防寒保暖要求
1.施工方案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3.安全检查
4.各工种操作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辆伤害
√
√
√
√
√
6
4
10
路面沆洼严重
车辆伤害
√
√
√
√
√
6
4
11
滑坡地段开挖
坍塌
√
√
√
√
√
9
3
12
岩溶地区开挖
坍塌
√
√
√
√
√
9
3
13
推土机在大于30°坡度作业
车辆伤害
√
√
√
√
√
9
3
14
多台推土机同时操作,相间小于1.5米
车辆伤害
√
√
√
√
√
2
4
15
轮胎式挖掘机未顶好支腿
车辆伤害
√
√
√
√
√
6
人工安装装配式雨水口
物体打击
√
√
√
√
√
8
3
82
检查井预支砌块的搬运砌筑
物体打击
√
√
√
√
√
8
3
83
施工现场无安全警示标志
物体打击
√
√
√
√
√8Biblioteka 384夜间作业照明不足
物体打击
√
√
√
√
√
4
4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览表
单 位: 部 门:安监部 2011年12月1日
序号
作业
类别
活动/工序/
部位
危险/危害因素
事故
危害
级别
现行法律法规
现行控制措施
时 态
状 态
可能性等级
(L)
频繁程度(E)
严重等级
(C)
D=
LEC
过去
现在
将来
正常
异常
紧急
直 接
判 断
不可能
可能
很可能
肯定
不经常
经常
频繁
轻度
中等
严重
重大
是
非
分 值
分 值
分 值
1
2
3
4
1
2
3
1
2
3
4
59
管道施工
沟槽、坑开挖
人工开槽作业间距过小
物体打击
√
√
√
√
√
8
3
1.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坍塌
√
√
√
√
√
6
4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览表
单 位: 部 门:安监部 2011年12月1日
序号
作业
类别
活动/工序/
部位
危险/危害因素
事故
结果
运 行 状 态
重 要 危 害 因 素 评 价
危害
级别
现行法律法规
现行控制措施
时 态
状 态
可能性等级
(L)
频繁程度(E)
严重等级
(C)
D=
LEC
过去
现在
将来
正常
异常
高处坠落
√
√
√
√
√
8
3
62
槽边堆物堆料
土方坍塌
√
√
√
√
√
12
2
63
机械开槽指挥不当
机械伤害
√
√
√
√
√
12
2
64
触及地下电缆
触电
√
√
√
√
√
8
3
65
槽、坑内施工
槽坡土体不稳
土方坍塌
√
√
√
√
√
8
3
66
槽坡放坡、支护不当
土方坍塌
√
√
√
√
√
12
2
67
人员上下沟槽
高处坠落
√
√
√
√
√
8
3
68
顶管作业
管前超挖
土方坍塌
86
靠近高压线吊装
触电
√
√
√
√
√
8
3
87
违反“十不吊”作业
物体打击
√
√
√
√
√
8
3
88
指挥不当
物体打击
√
√
√
√
√
8
3
89
机具支腿不稳
物体打击
√
√
√
√
√
8
3
90
防护装置、设施缺陷
物体打击
√
√
√
√
√
8
3
91
钢丝卸卡不合格
物体打击
√
√
√
√
√
8
3
92
钢丝绳出现断裂
物体打击
√
√
√
√
√
8
3
93
作业人不佩戴防护用品
将来
正常
异常
紧急
直 接
判 断
不可能
可能
很可能
肯定
不经常
经常
频繁
轻度
中等
严重
重大
是
非
分 值
分 值
分 值
1
2
3
4
1
2
3
1
2
3
4
32
道路
施工
土石方填筑
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机械伤人
√
√
1
1.安全生产法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3.安全标志
4.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
1.施工方案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3.安全检查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3.安全检查
4.各工种操作规程
5.协作队安全管理办法
6.临时工、合同工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7.施工现场考评办法
48
搅拌机漏电
触电
√
√
√
√
√
8
3
49
高坡滚石
物体打击
√
√
√
√
√
6
4
50
路面工程
超速行驶
车辆伤害
√
√
√
√
√
12
3
51
超载行驶
车辆伤害
√
√
√
√
√
8
3
52
违章带人
车辆伤害
√
车辆伤害
√
√
√
√
√
6
4
24
照明不足
车辆伤害
√
√
√
√
√
6
4
25
弃土
场
弃土场不及时推平整理
坍塌
√
√
√
√
√
6
4
26
车辆超载
车辆伤害
√
√
√
√
√
6
4
27
装载不匀
车辆伤害
√
√
√
√
√
6
4
28
危险地段卸土无人指挥
车辆伤害
√
√
√
√
√
12
4
29
翻斗卸顶过快
车辆伤害
√
√
√
√
√
6
4
30
车辆卸土太靠边
车辆伤害
√
√
√
√
√
9
4
31
2.焊接与切割安全
3.有毒作业分级
4.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5.劳动防护服、防寒保暖要求
1.施工方案
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3.安全检查
4.各工种操作规程
5.协作队安全管理办法
6.临时工、合同工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7.施工现场考评办法
73
顶铁过长或变形
物体打击
√
√
√
√
√
8
3
74
防护不到位
物体打击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览表
单 位: 部 门:安监部 2011年12月1日
序号
作业
类别
活动/工序/
部位
危险/危害因素
事故
结果
运 行 状 态
重 要 危 害 因 素 评 价
危害
级别
现行法律法规
现行控制
措施
时 态
状 态
可能性等级
(L)
频繁程度(E)
严重等级
(C)
D=
LEC
过去
现在
将来
正常
异常
紧急
直 接
判 断
7.施工现场考评办法
60
乙炔、氧气安全距离不够
爆炸火灾
√
√
√
√
√
12
2
61
电焊作业
尘肺
√
√
√
√
√
8
3
62
电焊强光
灼烫
√
√
√
√
√
8
3
63
氧气、乙炔瓶高温暴晒
爆炸
√
√
√
√
√
24
1
64
水泥搅拌
粉尘
√
√
√
√
√
8
3
65
电线、电机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