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热身练习
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

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 揭开。这表明( A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新教材已删除“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以及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等知识。不同时期,受技术水平的制约,不同时 代的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是不同的,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体现了 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①②符合 题意,选A项。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提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实践决定认 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二者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又要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
3.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的唯一标 准
(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
来回答。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
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
条: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自己
参加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从书本和别人那里
获得的知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源于 实践。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提示】“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并不矛 盾,它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标要求
考纲呈现
考情分析
1.列举现实生活 中的实例,揭示 实践在探索真知 过程中的重要作
用。 2.明确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3.树立与时俱进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修4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导学案

必修4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复习内容展示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改造的物质活动。
(1)实践是以为主体、以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实践的和实践的手段。
它们都是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性实践是人有、有的活动①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②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性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的发展着的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2)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3)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性的标准(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1)认识从中来,最终还要回到中去。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考点三真理与认识过程1.真理真理是标志同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1)真理的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
真理面前。
(2)真理的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真理和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的。
(2)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二者有着严格的,不容混淆。
新高考政治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第一部分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 3 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 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具体性。 (1)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 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 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 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 之中,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考点 4 认识的过程
(续表)
【考点过关】 7.国家主席习近平 2020 年 9 月 11 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中指 出,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
[解析]C A 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超越规律的 制约。B 说法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 识,真理可以不断被超越,但不能被推翻。C 符合题意,海水 稻是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技术培育出的存活率高、抗病性 强的新型水稻品种,它的推广可以实现盐碱地变良田的历史性 飞跃,这体现了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了新的物质生 活资料。D 说法错误,认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 造性。
化等数据,为研究深渊水团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提供了宝贵
的数据资料。这说明( ) ①深海探测活动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海斗
一号”能够对深海特征作出能动的反映 ③深渊水团变化规律
随着科技创新而被确立 ④潜水器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而推动
认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必修四)(共79张PPT)

【思维导引】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分实践的特点: 第一,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 ,是历史的发展 着的。
第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强调实践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解析】选A。过去,技术限制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现在,人们借助各 种技术工具不断深化对海洋的认识 ,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也体现 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应选。题干没有体现把观念的存在变 为现实的存在,也没有体现某种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③④不选。
【思维导引】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材料信息 :
(1)题干中列举“早期人类”“工业革命后”“今天”三个时间节点,
强调实践的历史性。
(2)材料强调不同时间段人类对人与河流关系认识的变化。
【解析】选B。从材料中可知人们对河流的认识从顶礼膜拜、肆意开 发到和谐相处,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①符合题意;认识的最终目的 是实践,②观点错误;人们在不同的时代对人与河流的关系认识不同 , ③符合题意;认识有正误之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④ 观点错误。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能 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错误。
【典题探究】
1.(2014·江苏单科)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
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
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
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④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②③ D.③④ )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专题06求索真理的历程练习(含解析)

专题06 求索真理的历程1.嫦娥四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这是航天战线大力实践“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
材料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因而可以认识事物本质②宇宙现象的存在和发现是人类实践的结果③航天事业的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活动④航天人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因而可以认识事物本质,①混淆了意识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宇宙现象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宇宙现象的发现是人类实践的结果,②不选;嫦娥四号任务是“航天战线”取得的成就、不是个人的成就体现了实践的社会性,“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③入选;实践探月精神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坚持自力更生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因而航天人做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入选。
故本题答案为D。
2.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通过引经据典阐明透彻的思想。
下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语句所蕴含的哲理分析正确的是A.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重视直接经验,又要重视间接经验B.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着眼于事物的关键部分D.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解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既要重视直接经验,又要重视间接经验,A分析正确;“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意为要脚踏实地,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不是强调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谁更可靠的问题,B对应错误;C表述错误,要着眼于事物整体,而不能着眼于部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不体现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对应错误。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 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 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 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 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 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铁在运营中出现了 安全事故,说明高铁技术要进一步完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中国高铁从高 速、降速、再到高速,体现了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上升性。
1.美国科研人员人工合成了一种名为蕈状支原体的细菌 的
脱氧核糖核酸(DNA),将其植入另一个内部被掏空 的、名为山羊支原体的细菌体内。经过多次失败的尝 试后,最终使植入人造DNA的细菌重新获得生命。此 举标志着人造生命形式迈出了关键一步。这表明(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②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③认识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运动过程 ④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 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 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 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必修4

考点归纳突破
例3 8月26日,武汉大学发电控制与电网智能化技术研究所内,工作人
员按下开关后,一盏30瓦的灯泡随即亮起,神奇的是,灯泡上并没有电线。
专家介绍,这背后使用的是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送技术。通过磁共振进行
答案:A 解析:“人类泛基因组”概念属于认识范畴,其首次被提出依赖于测序技 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这表明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的认识工具 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答案为A。就每个人来说,认识 是有限的;就人类而言,认识是无限的,B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是具体 的、有条件的,C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错误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 有一定社会的烙印。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 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是指历史上每一阶段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容、规模和水 平都不相同,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 条件的产物。
考点归纳突破
考点归纳突破
考点归纳突破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主要指: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适用于特定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真理的运用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转化为谬误。其二, 真理是发展的,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实践 发展了,还照搬过去的理论,或者把将来才能做到的原则硬搬到当前现实中 实行,在这两种情况下,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其三,真理是全面的,如果把其 中某一个方面孤立地抽取出来,加以夸大,以至与其他原理相对立,也会丧失 其原有的真理性而转化为谬误。
考点归纳突破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学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追求真理、认识论)导学案一、基础知识过关:(一)实践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主体:;(2)活动:;(3)对象:;(4)性质:。
2.基本形式:、、。
3.特点:、、。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1);(2);(3);(4)。
(二)认识1.真理(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真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特点):认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重难点突破:1、实践(1)含义:【提示】※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实践外延不能扩大或缩小,不能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的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活动,即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界,人与物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社会实践(改造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③科学实验(自然科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
(3)实践的特点(注意区别于意识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基本要素、应遵循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②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创造。
关键词:“计划”“方案”“规划”,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③社会历史性(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强调“合作”等,横向;受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纵向)。
【提示】※盲目的实践是错误认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选择题 1.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人类造船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海洋认识的提高,体现了①②;材料没有强调人类改造世界、揭开深海世界神秘面纱的目的等内容,排除③④。 2.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今天,X射线广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 ) 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 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 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 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发展,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中“总会”说法错误。 3.民谚有云:“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谚是主观的人为联系 ②客观规律支配农事活动 ③实践是民谚的基础和来源 ④顺从自然是农业的必然选择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错误,民谚中讲述的联系不是主观臆断的联系。④错误,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人们根据天气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农业生产,表明了实践是民谚的基础和来源,农业活动受客观规律的支配,②③入选。 4.(2018·深圳二调)如图漫画“拾脚印”(作者:刘志永)启示我们( ) A.经验是虚假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克的经验抵得上一吨的理论,学习他人经验才是成才之道 C.经验是一面镜子,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 D.经验是知识之父,要用科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解析:选C 漫画反映的是对他人的经验全盘学习,这启示我们要加以选择,答案为C;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A项错误;B项与漫画主旨不符;他人的经验并非一定正确,D项错误。 5.在互联网十分流行的今天,无论是信息流动速度还是信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有人认为,“谣言重复一千遍就能变成真理”。对此,你认为正确的认识是( ) A.人类认识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D.真理与谣言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 解析:选C 真理具有客观性,谣言不会因为人们的传播而变成真理,真理与谣言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故C项分析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观点本身错误,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2018·达州二诊)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4次组织起草民法工作。前两次由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和指导方针方面的原因而停止,第三次由于改革开放刚开始,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成熟,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第四次由于各方面认识不尽一致,继续采取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民事单行法的制定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法律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国民法制定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民法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②对民法的认识一致是民法制定的基础 ③对民法的认识水平基于人们的实践水平 ④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 ②错误,认识不能成为基础。④错误,不同认识主体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有可能是相同的。我国民法制定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民法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对民法的认识水平基于人们的实践水平,①③当选。 7.(2018·北京海淀区适应性考试)右图剪纸艺术作品《马上封侯》由猴子、骏马组图。“猴”与“侯”同音双关,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级。猴子骑于马上,“马上”为立刻之意。有人认为,此图寓意功名指日可待,马上封侯,意思是即刻就要受封爵位,做大官,纹饰主要以马、蜂和猴组成,运用“蜂”与“封”、“猴”与“侯”同音和隐喻等手法,以示寓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但也有人认为,此作品反映了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是封建文化糟粕,应该抛弃。这说明( )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不同人对剪纸艺术作品《马上封侯》的不同认识说明主体差异影响认识,认识具有能动性,①③正确;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②错误;对同一事物,真理只有一个,④错误。 8.(2018·肇庆统测)教育部在2017年1月发函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常识,但“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由此可见( ) ①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表明了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故①入选。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说明了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故③入选。②表述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④中“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的表述错误,排除。 9.“吃一碗方便面需排毒32天”“在外太空没有地心引力”“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这些都是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甚广,被网友相信但最后却被证实是谬误的“科学”流言。从哲学角度看科学流言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一切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④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D “吃一碗方便面需排毒32天”“在外太空没有地心引力”“闪电不会击中同一个地方两次”,这些伪科学是人为臆造的,说明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复杂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一个过程,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10.(2018·山西五校联考)传统教科书上说,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条直线,从最开始的爬行猿类,到最终的现代直立智人。然而,中国科学家运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古代DNA时发现,人类进化过程并非这样井然有序。它们存在的时间点有交集,而且这种交集还较多。这表明( ) ①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②真理具有反复性,认识对象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③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 ④科技进步能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推动认识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相对于传统教科书的观点,中国科学家运用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对古代DNA分析的新发现表明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科技进步能够推动认识发展,③④正确;认识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原有真理被推翻,①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但具有反复性的是认识而非真理,②错误。 11.(2018·河南百校联盟质检)经过6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领衔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比传统的大脑图谱“布罗德曼图谱”精细4至5倍,为实现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的源头创新提供基础,更好地认识人类大脑。材料说明(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需要不断修正真理中的谬误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④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D 真理中没有谬误,①错误。我国科学家绘制出的脑网络组图谱,突破了100多年来传统脑图谱绘制思想,体现了认识是无限的,是不断上升的,②③正确。题干并不反映实践,④不符合题意。 12.上海健康医学院团队打造的“超声波室内空气清洁器”将超声波用于空气净化。该团队经过多次实验验证了思路的可行性,但也坦诚,对于使用这种方法净化空气的效率、气泵产生的噪音等问题,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材料说明( ) ①人类对空气净化方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是实践成功的前提条件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只有正确认识才能指导实践取得成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题干“对于使用这种方法净化空气的效率、气泵产生的噪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