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最新范文
昆明大观楼长联内容欣赏

昆明大观楼长联内容欣赏1. 大观楼简介昆明大观楼,听名字就觉得很气派吧?这座楼不光是昆明的一大地标,更是风景如画的地方。
站在楼上,你可以俯瞰滇池的美景,远眺群山环绕,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说到这,真想带着朋友一起去看看,吹吹风,聊聊天,简直太惬意了!1.1 长联的魅力大观楼最有名的,莫过于它那副千古流传的对联了。
你要知道,这长联可不是随随便便写的,里面蕴含了多少文化和智慧啊!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古人的情怀,真是让人忍不住想细细品味。
这对联就像是大观楼的灵魂,既有气势又很贴地,绝对是游昆明的“必看项目”之一。
1.2 对联的内容这对联的内容啊,可以说是长得让人眼花缭乱。
上下联的对仗工整,内容丰富,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研究”一下。
它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故事,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历史人物的豪情壮志。
真是让人想要多读几遍,回味无穷。
2. 文化底蕴说到文化,这个地方可真是宝藏!大观楼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古人常常在这里吟诗作对,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
每当夕阳西下,微风拂面,坐在楼上,听着旁边的游人吟诵,心里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1 诗词与对联在大观楼,诗词和对联就像是老朋友,互相陪伴,互相辉映。
那种意境,简直让人陶醉。
想象一下,古代文人聚在一起,或喝酒,或吟诗,真是个热闹的场面。
而今,站在这里,虽然少了古人的身影,但那份气氛依然在,让人忍不住想要参与其中。
2.2 游玩体验来昆明的朋友,绝对不能错过这里。
大观楼周围的环境也很不错,春天的时候,花开满地,简直是“人间仙境”。
我每次去都想拍一大堆照片,发朋友圈,让小伙伴们都羡慕一下。
还有那里的小吃,别提多好吃了,边看风景边吃美食,简直是享受!3. 对联的意义再聊聊这副对联的意义,简直是深刻得让人想要多思考一下。
它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
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和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撰昆明大观楼联【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云:“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滇池:现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
(3)岸帻:岸在这里做动词,推高的意思。
帻即头巾。
岸帻这是推高头巾。
(4)骧:指马昂首奔驰。
(5)神骏:骏即马,神骏即为神马,这里指昆明的金马山,该山在昆明之东面,故曰:“东骧神骏。
”(6)翥:即飞翔。
(7)灵仪:凤凰为灵禽,凤凰来仪,称为灵仪。
这里以灵仪代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相传曾有凤凰鸣其上,当地人不知是何鸟名系称其为碧鸡。
此山也由此而得名。
(8)蜿蜒:即指昆明北面的蛇山,该山有如长蛇曲折前伸,山势蜿蜒而去。
(9)缟素:缟即白缯,素乃生帛,均为洁白。
这里以缟素代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10)高人:即旧时说的“高士”,他们是一些蔑视权贵、退隐山林江海的封建知识分子。
(11)韵士:即诗人。
(12)蟹屿螺洲:即指散落在滇池中的小岛。
它们有的形似螃蟹,有的状如泫螺。
(13)风鬟:即高髻,有如风吹,显得蓬松秀丽。
(14)雾鬓:指双鬓梳裹的似薄雾。
(15)蘋天苇地:蘋指水草;苇指芦苇。
蘋天苇地,泛指水草之多、芦苇之茂。
(16)翠羽:泛指各种翠绿色的禽鸟。
(17)丹霞:即红霞。
(18)孤负:孙髯原作为辜负,1888年赵藩重书时写作孤负。
孤负与辜负相通。
(19)九夏:即夏季中的90天。
(20)芙蓉:即莲花。
(21)三春:即春季中的三个月。
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

昆明滇池大观楼长联
昆明滇池大观楼是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滇池畔的一座古老建筑,也是昆明市的地标之一。
下面是一篇关于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联:昆明滇池大观楼映霞,山水交融秀美如画。
第二联:湖光山色真醉人,花香草绿迷人心。
第三联:丰收季节清风劲吹,绣球花开迎来春。
第四联:鸟语花香人悠闲,游客赞叹无尽欢。
第一联描述了滇池大观楼的壮丽景色,它倚山傍水,映衬着美丽的霞光,使整个滇池的山水景观更加绮丽如画。
滇池大观楼是一个观景台,游客可以站在上面远眺滇池的美景。
第二联以诗意的方式表达了滇池大观楼所在地的美景之处。
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令人陶醉。
一边是碧波荡漾的滇池湖光,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山景,使游客心旷神怡。
而且这里还有花香草绿,各种植物繁茂,营造出一个迷人的环境。
第三联将滇池大观楼与季节联系起来。
在丰收的季节里,清风吹拂滇池大观楼,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而滇池大观楼周边的绣球花绽放,更是美丽的象征,也预示着迎来了春天的到来。
第四联则表达了滇池大观楼作为旅游景点所带来的欢乐和轻松。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鸟语花香,感受大自然的悠然宁静。
游客们赞叹不已,无尽的欢乐和快乐充斥着每一个角落。
总的来说,这篇长联通过诗意的方式,生动地描述了滇池大观楼的壮丽景色、迷人的花香和清风、以及带来欢乐和轻松的旅游体验。
这样的长联可以用于宣传滇池大观楼,吸引更多游客的参观和探索。
大观楼长联感悟

大观楼长联感悟每当我读到大观楼的长联,心中总是涌起一股深深的敬意。
这不仅仅是一段华丽的词藻,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文化的传承。
长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它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寓意深刻的特点,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而大观楼长联,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观楼长联是一幅描绘昆明滇池风光的对联。
上联写滇池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气势恢宏;下联写西山林深叶茂,云雾缭绕,神秘莫测。
这幅长联不仅文字优美,更将滇池的壮丽景色和西山的秀美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读大观楼长联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去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包含着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同时,大观楼长联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长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不仅需要作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词汇量,更需要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经典长联。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或许已经很少有时间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和文化的魅力。
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去品味这些经典的长联时,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更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总之,大观楼长联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去品读、去感悟。
每一次读到大观楼长联时,我都会被其深深打动,感受到那份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同时,它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拥有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激发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敬意。
云南大观楼长联解读

云南大观楼长联解读摘要:一、引言二、大观楼长联概述1.背景介绍2.联句作者及创作时间三、长联内容解读1.上联解读a.描绘景色b.表达历史感慨c.寓意人生哲理2.下联解读a.描绘景色b.表达历史感慨c.寓意人生哲理四、大观楼长联的艺术价值1.文学价值2.历史价值3.哲学价值五、结论正文:【引言】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对联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的云南大观楼长联,领略其魅力所在。
【大观楼长联概述】大观楼长联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大观公园内,为清朝诗人孙髯翁所作。
这副长联创作于公元1789年,全长180字,分为上、下两联,是我国对联史上最长的一副。
长联以滇池为背景,描绘了当地的风光和历史变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长联内容解读】首先,我们来解读上联。
上联“滇池水阔千顷,滇南古渡”,描绘了滇池的壮丽景色。
作者通过“水阔千顷”展现了滇池的宽广,而“滇南古渡”则传达了这里历史悠久的一面。
接着,作者运用“南宋名城,元朝世族”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这里,南宋名城指的是昆明,元朝世族则是指当时的统治者。
在这里,作者不仅感慨于时光的流转,还暗示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
最后,作者以“铁马金戈,巷战烽烟”寓意人生哲理,传达了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的道理。
再来解读下联。
下联“五百里滇池,沧桑世事”,再次强调了滇池的广阔和悠久历史。
紧接着,“东汉名士,唐朝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景仰。
在这里,作者以自己的身份认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推崇。
下联的后半部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寓意着人生百态。
作者通过对葵花的描绘,传达了人生短暂,要珍惜当下的道理。
同时,这句话还暗示了人生如梦,万事皆为过眼云烟的意境。
【大观楼长联的艺术价值】大观楼长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从文学角度看,这副长联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堪称佳作。
云南大观楼长联解读

云南大观楼长联解读(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大观楼长联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2.意义三、大观楼长联的内容解析1.上联2.下联四、结语正文一、引言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昆明,有一座闻名遐迩的景点——大观楼。
大观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
其中,大观楼长联更是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本文将对大观楼长联进行解读,以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二、大观楼长联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大观楼位于昆明市近华浦南面,是清朝康熙年间建成的一座古典建筑。
楼内悬挂着一副长达 180 字的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长联的上联描绘了滇池美景,下联回顾了云南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展现了滇池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意义大观楼长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将滇池的自然风光和云南的历史事件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同时,大观楼长联还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尊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大观楼长联的内容解析1.上联上联描述了滇池的美丽景色,通过描绘蟹屿螺洲、苹天苇地等自然景观,展现了滇池的独特风光。
同时,上联还提到了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富有诗意地表现了滇池地区的富饶和美丽。
2.下联下联回顾了云南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包括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等。
这些事件代表了云南历史上的辉煌时刻,展现了云南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下联还提到了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尊重。
四、结语大观楼长联是一副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对联,描绘了滇池的美丽景色,回顾了云南历史上的著名事件。
云南大观楼长联解读

云南大观楼长联解读
云南大观楼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是昆明著名的旅游景
点之一。
长联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特色,通常以对联的形式出现在建筑的门楣上。
云南大观楼的长联是对楼堂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云南的独特魅力和悠久历史。
云南大观楼长联的第一副对联是:“成就非凡之盛事引领多彩之客域”,这句
对联通过描述大观楼的建筑壮丽和吸引游客的能力,展现了云南的辉煌成就和多元文化。
第二副对联是:“春来秋往见繁华乐享人事富精彩”,这句对联强调了大观楼
作为一个历史见证者的角色,通过春秋的更迭,见证了云南的繁荣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这也暗示了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丰富多样的文化和历史。
云南大观楼长联的第三副对联是:“天籁之声抚心灵云海蓝天银地色”,这句
对联将大观楼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它强调了大观楼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带来的自然美景和引人入胜的声音。
天籁之声意味着大观楼周围的自然音乐,云海蓝天银地色则形容了云南的迷人自然景观。
总体而言,云南大观楼的长联通过赞美大观楼的建筑和云南的自然风光,以及
回顾历史和文化,彰显了云南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这些长联以简洁、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云南大观楼作为一个独特而迷人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无论是想感受历史文化,还是沉浸在自然美景中,云南大观楼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佳联{员析y对联二零一九年第九期小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周学朝昆明大观楼长联,I经问世,四座皆惊,洋洋洒洒I百八十字,字字珠玑,句句莲花。
大多昆明学者不乏倒背如流,已成为文学史上『I大观』。
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在于『长』,而在于它创造了楹联结构的完美典型,并把写景状物抒怀巧妙地 融为I体。
大观楼长联标志着楹联足以 与诗词曲赋骈文并驾齐驱,争妍媲美,从 而成为楹联史上令人瞩目的里程碑。
从 古到今,历久弥新,叹为观止,令人百读不 厌,余味无穷!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駿’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 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 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 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 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副长联的作者是孙髯翁,号颐庵,自 称『万树梅花一布衣」。
祖籍陕西三原,生 于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幼时随父寓昆 明。
据史料记载,长联最早撰写于乾隆年 间’由当时的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 刊刻,挂在大观楼前,曾轰动一时,被誉为 『海内长联第一佳者』。
大观楼原是近华浦 一名湖北和尚讲经的「茅庵』,后来,听讲经 的人多了’改为『观音阁0清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六),云南巡抚王继文在此基础 上修建第二层楼,因面对滇池,烟波浩淼,风 帆苇墙,远山近树,尽收眼底,才改为『大观 楼』。
两层的大观楼建成后,王继文写了一副对联:突兀见楼台,到此开怀,洗净尘俗几许;晶莹连水月’自他补耀,应增智慧三分。
可是’到了清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大 观楼和长联同时毁于兵燹。
清道光八年(一八二八),云南按察使翟锦观将大观楼---------------◎第六页增建为三层后,这副对联又挂在了三层的大观楼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大观楼长联赏析
篇一: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大观楼位于风景秀丽的昆明西南郊滇池畔,建于康熙二十九年。
大观楼四周视野开阔,滇池烟波浩渺,从西山俯瞰,大观楼掩映在湖光山色之间,可谓洋洋大观,故取名大观楼。
大观楼自建成后便成了省城第一名胜,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来此吟诗作画。
其中乾隆年间著名寒士孙髯翁超凡脱俗,所撰写的大观楼长联堪称一绝,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长联,大观楼也因此而扬名天下。
孙髯,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幼时随父入滇,天资聪颖,年轻时参加童试,因不愿受其搜身之辱,便愤然离去,从此不复参加科举,终生为布衣。
髯翁博学多识,却贫困潦倒一生,晚年只能靠卖卜为生。
他所作的大观楼长联上下联共180字,就字数而言,并不是最长者,但就思想意义和对后世的影响而论,大观楼长联古今第一的美誉实至名归。
关于此联的艺术成就,前人已经做过很多的研究,但就文化内涵而言,前人涉及较少,所以本文试从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对长联进行剖析和解读。
一.大观楼长联的语言特色
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对联一般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如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为中国人民万岁,这副对联意在讽刺袁世凯,虽然上下联字数不等,却很符合当时中国人民的心声,所以也被接受和广泛传诵。
二是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对联要求上下联平仄要对应,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是要求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
四是要求内容要相关,上下衔接。
髯翁所作的大观楼长联立意高远,气势磅礴,除了具备对联的基本要素之外,在语言运用上也颇具特色,值得玩味。
(一)长联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长联巧妙地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之气势如虹,意境深远,为长联增色不少。
1.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长联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比如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联中就用神骏来比喻昆明东边的金马山;灵仪喻西面的碧鸡山;用蜿蜒来形容北面的长虫山;缟素喻南面的白鹤山。
这样一来,就把滇池四周静态的山脉描写得活灵活现,再加上前边的看字,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立刻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看吧:东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长虫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白鹤山如白鹤翱翔。
此外,上联中还用蟹屿螺洲比喻滇池中沙洲的独特形状,用风鬟雾鬓比喻岸边摇曳多姿的垂柳。
2.排比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
长联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
如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作者在描绘这些自然景物时,运用了空间排比的手法,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运用到句子中,构成排比句。
汉习楼船,
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作者在概括这些历史事件时,运用了时间排比的手法,把发生在云南的历史大事按朝代顺序排列。
再如上联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运用了景物排比和数字排比。
作者并不局限于一物,而是眼观八方,笔落四面,把所看到的香稻、晴沙、芙蓉、杨柳逐一排列,并与下联的疏钟、渔火、秋雁、清霜等景物形成对仗。
分别用明朗和清冷的色彩词把整个滇池周边的景物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四、万、九、三等数字排比,使长联读起来更具有节奏感。
3.典故的恰当运用
用典是指在作品中引用古人的话语或把历史故事概括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用典可以使文章更加凝练。
用典也是大观楼长联语言的一大特色,像汉习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