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1—3章习题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答案
保持某个高度,使阀门处于一个平衡位置。如果由于负载增大使蒸汽机转速 下降,则飞锤
因离心力减小而使套筒向下滑动,并通过杠杆增大供汽阀门的开度,从而使蒸汽机的转速回
升。同理,如果由于负载减小使蒸汽机的转速 增加,则飞锤因离心力增加而使套筒上滑,
并通过杠杆减小供汽阀门的开度,迫使蒸汽机转速回落。这样,离心调速器就能自动地抵制
负载变化对转速的影响,使蒸汽机的转速 保持在某个期望值附近。
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的方框图。
题 1-5 图 蒸汽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解 在本系统中,蒸汽机是被控对象,蒸汽机的转速 是被控量,给定量是设定的蒸汽
机希望转速。离心调速器感受转速大小并转换成套筒的位移量,经杠杆传调节供汽阀门,控 制蒸汽机的转速,从而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1-2 题 1-2 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 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 1-2 图 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
1-3 题 1-3 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 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 1-3 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
1-4 题 1-4 图是控制导弹发射架方位的电位器式随动系统原理图。图中电位器 P1 、P2 并 联后跨接到同一电源 E0 的两端,其滑臂分别与输入轴和输出轴相联结,组成方位角的给定
压减小,直至偏差电压为零时,电机才停止转动。因此,图(a)系统能保持 110 伏不变。
图(b)系统,当 u 低于给定电压时,其偏差电压经放大器 K 后,直接使发电机激磁电流
增大,提高发电机的端电压,使发电机 G 的端电压回升,偏差电压减小,但不可能等于零,
因为当偏差电压为 0 时,i f =0,发电机就不能工作。即图(b)所示系统的稳态电压会低于 110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解答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解答
系统的稳态误差,可应用叠加原理求出,即系统的稳态误差是各部分输入所引起的误差的总和。所以,系统的稳态误差可按下式计算:
对于本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本题给定的开环传递函数中只含一个积分环节,即系统为1型系统,所以
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解毕。
例3-21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3-37所示。假设输入信号为r(t)=at( 为任意常数)。
解劳斯表为
1 18
8 16
由于特征方程式中所有系数均为正值,且劳斯行列表左端第一列的所有项均具有正号,满足系统稳定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所以系统是稳定的。解毕。
例3-17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
试判断系统稳定性。
解本例是应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的一种特殊情况。如果在劳斯行列表中某一行的第一列项等于零,但其余各项不等于零或没有,这时可用一个很小的正数ε来代替为零的一项,从而可使劳斯行列表继续算下去。
(3)写中间变量关系式
式中,α为空气阻力系数 为运动线速度。
(4)消中间变量得运动方程式
(2-1)
此方程为二阶非线性齐次方程。
(5)线性化
由前可知,在=0的附近,非线性函数sin≈,故代入式(2-1)可得线性化方程为
例2-3已知机械旋转系统如图2-3所示,试列出系统运动方程。
图2-3机械旋转系统
解:(1)设输入量作用力矩Mf,输出为旋转角速度。
运动方程可直接用复阻抗写出:
整理成因果关系:
图2-15电气系统结构图
画结构图如图2-15所示:
求传递函数为:
对上述两个系统传递函数,结构图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两个系统是相似的。机一电系统之间相似量的对应关系见表2-1。
表2-1相似量
机械系统
xi
x0

自动控制原理(非自动化)1-3章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非自动化)1-3章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非自动化类)教材书后第1章——第3章练习题1。

2 根据题1。

2图所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1) 将a ,b 与C,d 用线连接成负反馈系统; (2) 画出系统框图。

解:1)由于要求接成负反馈系统,且只能构成串联型负反馈系统,因此,控制系统的净输入电压△U 与U ab 和U cd 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式中,U ab 意味着a 点高,b 点低平,所以,反馈电压U cd 的c 点应与U ab 的a 点相连接,反馈电压U cd 的d 点应与U ab 的b 点相连接.2)反馈系统原理框图如图所示。

1.3题1.3图所示为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在任何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 维持不变,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框图。

题1.3图第二章 习 题2.1 试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设f<O 时,z(f)=0: (1) (2)(3) (4)2。

2试求下列象函数x(s )的拉氏反变换X (t ): 解:(1) 其中(2)2.3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式中,系统输入变量r(f )=6(£),并设,,(O)=),(0)=O ,求系统的输出y (£)。

题1.2图2.4 列写题2。

4图所示RLC 电路的微分方程。

其中,u i 为输入变量,u o 为输出变量。

解:根据回路电压方程可知2.5 列写题2。

5图所示RLC 电路的微分方程, 其中,u.为输入变量,u 。

为输出变量。

解:由电路可知, 2。

6设运算放大器放大倍数很大,输入阻抗很大,输出阻抗很小。

求题2。

6图所示运 算放大电路的传递函数。

其中,u i 为输入变量,u o 为输出变量.解:根据运算放大器的特点有2.7 简化题2.7图所示系统的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 (s ) / R (s )。

题2.7图解:根据梅逊公式得: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P K :回路传递函数L K :(注意到回路中含有二个负号)特征方程式: 余子式:于是闭环传递函数为:2.8 简化题2.8图所示系统的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 (s ) / R (s )。

《自动控制原理》(李晓秀)习题参考答案 (修复的)

《自动控制原理》(李晓秀)习题参考答案 (修复的)

第1章 习题答案1-3题 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发电机端电压U 不变。

当负载恒定发电机的端电压U 等于设定值0U 时,0U ∆=,电动机不动,电位器滑臂不动,励磁电流f I 恒定;当负载改变,发电机的端电压U 不等于设定值0U 时,0U ∆≠,U ∆经放大器放大后控制电动机转动,电位器滑臂移动动,使得励磁电流f I 改变,调整发电机的端电压U ,直到0U U =。

系统框图为:1-4题 (1)在炉温控制系统中,输出量为电炉内温度,设为c T ;输入量为给定毫伏信号,设为r u ;扰动输入为电炉的环境温度和自耦调压器输入电压的波动等;被控对象为电炉;控制装置有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可逆电动机、减速器、调压器等。

(2)炉温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炉内温度值保持不变。

当炉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等时,r u 等于f u ,即0u =,可逆电动机电枢电压为0,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滑臂不动,炉温温度不改变。

若实际温度小于给定温度,0r f u u u =->,经放大后控制可逆电动机转动使调压器滑臂上移,使加热器电压增大,调高炉温;若实际温度大于给定温度,0r f u u u =-<,经放大后控制可逆电动机转动使调压器滑臂下移,使加热器电压减小,降低炉温。

使得f u 和r u 之间的偏差减小甚至消除,实现了温度的自动控制。

1-5题 (1) 在水位控制系统中,输出量为水位高度H ;输入量为给定电压g u ;扰动输入为出水量等。

(2)当实际水位高度H 为设定高度时,与受浮球控制的电位器滑臂位置对应的f u 与给定电压g u 相等,电动机不转动,进水阀门维持不变。

若水位下降,电位器滑臂上移,f u 增大,偏差0g f u u u ∆=-<,经放大后控制电动机逆转调大进水阀门,加大进水量使水位升高;若水位升高降,电位器滑臂下移,f u 减小,偏差0g f u u u ∆=->,经放大后控制电动机正转调小进水阀门,减小进水量使水位下降,实现了水位的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1]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1]

自动控制原理例题与习题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例1】试述开环控制系统的主要优缺点。

【答】开环控制系统的优点有:1. 1.构造简单,维护容易。

2. 2.成本比相应的死循环系统低。

3. 3.不存在稳定性问题。

4. 4.当输出量难以测量,或者要测量输出量在经济上不允许时,采用开环系统比较合适(例如在洗衣机系统中,要提供一个测量洗衣机输出品质,即衣服的清洁程度的装置,必须花费很大)。

开环控制系统的缺点有:1. 1.扰动和标定尺度的变化将引起误差,从而使系统的输出量偏离希望的数值。

2. 2.为了保持必要的输出品质,需要对标定尺度随时修正。

【例2】图1.1为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

在任何情况下,希望液面高度c维持不变,试说明系统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原理方框图。

图1.1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示意图【解】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液面高度不变。

水箱是被控对象,水箱液位是被控量,电位器设定电压u r(表征液位的希望值c r)是给定量。

当电位器电刷位于中点位置(对应u r)时,电动机不动,控制阀门有一定的开度、使水箱中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相等。

从而液面保持在希望高度c r上。

一旦流入水量或流出水量发生变化,例如当液面升高时,浮子位置也相应升高,通过杠杆作用使电位器电刷从中点位置下移,从而给电动机提供一定的控制电压,驱动电动初通过减速器减小阀门开度,使进入水箱的液体流量减少。

这时,水箱液面下降,浮子位置相应下降,直到电位器电刷回到中点位置,系统重新处于平衡状态,液面恢复给定高度。

反之,若水箱液位下降,则系统会自动增大阀门开度,加大流入水量,使液位升到给定高度c r。

系统原理方框图如图1.2所示。

图1.2 系统原理方框图习题1.题图1-1是一晶体管稳压电源。

试将其画成方块图并说明在该电源里哪些起着测量、放大、执行的作用以及系统里的干扰量和给定量是什么?题图1-12.如题图1-2(a)、(b)所示两水位控制系统,要求(1)画出方块图(包括给定输入量和扰动输入量);(2)分析工作原理,讨论误差和扰动的关系。

自动控制原理1~3章测验题

自动控制原理1~3章测验题

B.开环增益 K2;
C.超调量%= 40%;
D .调节时间
ts

t

2A.开环稳定,闭环不一定稳定; B.开环稳定,闭环一定不稳定; C.开环不稳定,闭环一定不稳定; D.开环不稳定,闭环不一定不稳定; E.开环临界稳定,闭环不一定稳定。
6.为能同时减少输入和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
1(s) 1 K 0

K0
s(s a) K0

s2

K0 as
K0
K1
s(s a)
(2) v0
(3)
Kpls i0m G(s)1
Kvls i0m sG (s)0 Kals im 0s2G(s)0
(4) 系统不稳定,求稳态误差无意义。
5.在典型二阶系统传递函数
(s)s2
2 n
2 nsn2
中,再串入一个闭环零点,则
A.超调量减小;
B.对系统动态性能没有影响;
C.超调量增大;
D.峰值时间增大。
6.讨论系统的动态性能时,通常选用的典型 输入信号为 A.单位阶跃函数 ; B.单位速度函数 ; C.单位脉冲函数 ; D.单位加速度函数。
7.某I型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增益为K,
则在 r(t ) 1 t 输入下,统的稳态误差
2
2
1
8.典A型. 欠0阻;尼B二. 阶系;统C的.超K 调;量 D0.02K 50。0,
则其阻尼比的范围为
A. 1 ;
B.0 1 ;
C.0.7071; D.00.70。7
9.二阶系统的闭环增益加大 A.快速性越好; B.超调量越大; C.峰值时间提前; D.对动态性能无影响。
D.当 0.707时, ts 不变。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哪些环节组成?它们在控制过程中担负什么功能?解:见教材P4-1-2 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

解:见教材P4-61-7题1-7图是仓库大门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

试说明系统自动控制大门开闭的工作原理并画出系统原理方框图。

解: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开门实际位置间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

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如下图所示。

电桥电路放大器电动机绞盘大门_期望门位实际门位仓库大门控制系统原理方框图1-8 电冰箱制冷系统工作原理如题1-8图所示。

试简述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原理方框图。

题1-8图电冰箱制冷系统工作原理题1-7图仓库大门自动开闭控制系统原解: 电冰箱制冷系统结构如下图电冰箱制冷系统结构图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冰箱内温度c T 等于给定温度r T 。

冰箱体是被控对象;箱内温度是被控量,希望的温度r T 为给定量(由电位器的输出电压r U 对应给出);继电器、压缩机、蒸发器、冷却器所组成制冷循环系统起执行元件的作用。

温度控制器中的双金属温度传感器(测量元件)感受冰箱内的温度并转换为电压信号c U ,与控制器旋钮设定的电位器输出电压r U (对应于希望温度r T )相比较,构成偏差电压c r U U U -=∆(表征希望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偏差),控制继电器K 。

当U ∆大到一定值时,继电器接通,压缩机启动,将蒸发器中的高温低压制冷剂送往冷却器散热,降温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被压缩成低温高压液态进入蒸发器,急速降压扩展成气体,吸收箱体内的热量,使箱体的温度下降;而高温低压制冷剂又被吸入冷却器。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详解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答案详解自动控制原理习题详解(上册)第一章习题解答1-2日常生活中反馈无处不在。

人的眼、耳、鼻和各种感觉、触觉器官都是起反馈作用的器官。

试以驾车行驶和伸手取物过程为例,说明人的眼、脑在其中所起的反馈和控制作用。

答:在驾车行驶和伸手取物过程的过程中,人眼和人脑的作用分别如同控制系统中的测量反馈装置和控制器。

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司机需要观察道路和行人情况的变化,经大脑处理后,不断对驾驶动作进行调整,才能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同样,人在取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观察到的人手和所取物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化,调整手的动作姿势,最终拿到物体。

可以想象蒙上双眼取物的困难程度,即使物体的方位已知。

1-3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12所示,图中浮子杠杆机构的设计使得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电位器中间抽头的电压输出为零。

描述图1-12所示水位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输出量、执行机构、测量装置、给定装置等。

图1-12 水箱水位控制系统原理图答:当实际水位和设定水位不相等时,电位器滑动端的电压不为零,假设实际水位比设定水位低,则电位器滑动端的电压大于零,误差信号大于零(0e >),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驱动电动机M 旋转,使进水阀门开度加大,当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时(12Q Q >),水位开始上升,误差信号逐渐减小,直至实际水位与设定水位相等时,误差信号等于零,电机停止转动,此时,因为阀门开度仍较大,进水量大于出水量,水位会继续上升,导致实际水位比设定水位高,误差信号小于零,使电机反方向旋转,减小进水阀开度。

这样,经反复几次调整后,进水阀开度将被调整在一适当的位置,进水量等于出水量,水位维持在设定值上。

在图1-12所示水位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是水箱,系统输出量水位高,执行机构是功率放大装置、电机和进水阀门,测量装置浮子杠杆机构,给定和比较装置由电位器来完成。

1-4 工作台位置液压控制系统如图1-13所示,该系统可以使工作台按照给定电位器设定的规律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1组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是()。

A.系统是又元素或子系统组成的B.机械系统与生命系统乃至社会经济系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并利用反馈进行控制C.有些系统可控,有些系统不可控制D.控制系统有两大类,即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2、闭环控制系统中()反馈作用。

A.依输入信号的大小而存在 B.不一定存在C.必然存在 D.一定不存在3、控制系统依不同的初读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的分类是正确的。

A.线性系统和离散系统 B.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C.功率放大系统和工人控制系统 D.数字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4、关于反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馈实质上就是信号的并联 B.正反馈就是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相加C.反馈都是人为加入的 D.反馈是输出以不同的方式对系统作用5、开环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取决于()。

A.系统的实际输出 B.系统的实际输出与理想输出之差C.输入与输出之差 D.输入6、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是()。

A.机床主动传动系统的控制论问题 B.高精度加工机床的控制论问题C.自动控制机床的控制论问题 D.机械工程领域中的控制论问题7、对于控制系统,反馈一定存在于()中。

A.开环系统 B.线性定常系统 C.闭环系统 D.线性时变系统8、一下关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确定性越小的事件信息量越大 B.不确定性越大的事件信息量越大C.信号越大的事件信息量越大 D.信号越小的事件信息量越大9、以下关于系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系统只能有一个数学模型 B.系统动态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简化为静态模型C.动态模型比静态模型好 D.静态模型比动态模型好10、机械工程控制论所研究的系统()。

A.仅限于物理系统 B.仅限于机械系统C.仅限于抽象系统 D.包括物理系统和抽象系统第2组1、学习机械工程控制论基础的目的之一是学会以()的观点对待机械工程问题。

A.动力学 B.静力学 C.经济学 D.生物学2、机械系统、生命系统及社会和经济系统的一个共同的本质特性是( )。

A .都是由元素组成B .通过信息的传递、加工处理并利用反馈来控制C .都是可以控制的D .都存在微分环节 3、机械系统之所以表现动态特性,主要原因是( )。

A .机械系统是由机械部件组成的B .存在阻尼元件C .存在弹性元件D .存在内反馈 4、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系统中存在( )。

A .执行环节B .运算放大环节C .反馈环节D .比例环节 5、闭环自动控制的工作过程是( )。

A .测量系统输出的过程B .监测系统偏差的过程C .检测偏差并消除偏差的过程D .使系统输出不变的过程 6、系统和输入已知,求输出,并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研究,称为( )。

A .系统综合 B .系统分析 C .系统辨识 D .系统设计 7、以下关于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系统是由元素和子系统组成的B .系统的特性仅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元素C .系统具有动态特性D .系统内存在信息的传递与转换 8、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 )。

A .不能实现计算机控制B .存在信息的反馈C .容易引起不稳定D .结构简单,成本低 9、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 )。

A .系统的经济性B .系统的自动化程度C .系统的稳定性D .系统的响应速度 10、在下列系统或过程中,不存在反馈的有( )。

A .抽水马桶B .电饭煲C .并联的电灯D .教学过程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第1组1、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2)()(000t x t x t x t x i =+-∙∙∙ 则它是( )。

A .线性定常系统 B .线性系统 C .非线性系统 D .非线性时变系统 2、一下关于系统数学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线性系统才能用数学模型表示B .所有的系统都可用精确的数学模型表示C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只能用分析法D .同一系统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数学模型进行表示 3、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ss G 1)(=,则该环节为( )。

A .惯性环节B .积分环节C .微分环节D .比例环节 4、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t t w 1.0)(=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A .21.0sB .s1.0 C .21sD .s15、关于叠加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作用于系统共同一点的几个作用才能用叠加原理求系统的总输出B .叠加原理只是用于线性定常系统C .叠加原理只是用于线形系统D .叠加原理适用于所有系统6、关于线形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可以用传递函数表示B .只能用传递函数表示C .可以用不同的模型表示D .都是稳定的 7、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523+s ,则其时间常数和增益分别是( )。

A .2,3B .23,2 C .53,52 D .23,25 8、设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xses -⋅+121则该系统可看成为由( )串联而成。

A .惯性环节与延时环节B .比例环节、惯性环节与延时环节C .惯性环节与导前环节D .比例环节、惯性环节与导前环节 9、系统的传递函数( )。

A .与外界无关B .反映了系统、输入、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C .完全反应了系统的动态特特性D .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10、线形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4)(3)(2)(0.0..0t x t x t x t x i =++则该系统极点为( )。

A .21;2121j s j s --=+-= B .j s j s -=+=2;221C .0;2;2321=-=+=s j s j sD .以上都不是第2组1、以下几个微分方程表示的系统中,属于线性定常系统的是( )。

A .i x x x 22202=++ B . i x t x x 222.0..0=++C .i x x x x 2220.0..0=++ D .i x t x x 222020=++ 2、对于一个线性系统,( )。

A .不能在频域内判别其稳定性B .不能在时域内判别其稳定性C .若有多个输入,则输出是多个输入共同作用的结果D .每个输入所引起的输出不可单独计算 3、系统数学模型是指( )的数学表达式。

A .输入信号B .输出信号C .系统的动态特性D .系统的特征方程 4、某传递函数,1)(321S K SKK s G ++= 则它是由( )组成的。

A .比例+积分环节B .比例+微分环节C .比例+惯性环节D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5、传递函数2312)(2+++=s s s s G 的零点、极点和比例系数分别是( )。

A .零点为z=0.5,极点为 ,2,121==p p 比例系数为1B .零点为z=0.5,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2C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1D .零点为,5.0-=z ,极点为,2,121-=-=p p ,比例系数为0.5 6、系统传递函数为,1322)(2++=s s s G 则系数的放大系数为( )。

A .0.5 B .1 C .2 D .无法确定7、右图所示环节属于( )。

A .微分环节B .积分环节C .导前环节D .惯性环节 8、以下传递函数属于振荡环节的是( )。

A .2312)(2+++=s s s s G B .231)(2++=s s s GC .11)(2++=s s s G D .112)(2+++=s s s s G9、已知闭环系统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A .)(s GB .)()(s H s GC .)()(1)(s H s G s G ± D .)()(1)(s H s G s G10、系统如图所示,以下传递函数中,错误的是( )。

A .)()()(1)()()()()(2121s H s G s G s G s G s R s C s G CR +==B .)()()(1)()()()()(2121s H s G s G s G s G s R s B s G BR +==C .)()()(1)()()()()(2121s H s G s G s G s G s N s Y s G YN +== D .)()()(1)()()()()(2121s H s G s G s G s G s N s B s G BN +==第三章 系统时间响应分析第1组1、以下关于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响应就是系统输出的稳态值B .由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组成C .由强迫响应和自由响应组成D .与系统初始状态无关2、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t e t w 2.03)(-=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A .2.03)(+=s s G B .2.06.0)(+=s s G C .32.0)(+=s s G D .36.0)(+=s s G3、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7)(+=s s G 若容许误差为2%,则其调整时间为( )。

A .8 B .2 C .7 D .3.5 4、已知机械熊挺难过的传递函数为,44)(2++=s s s G 则系统的阻尼比为( )。

A .0.25 B .0.5 C .1 D .25、 若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为n ω,则其有阻尼固有频率n ω( )。

A .=n ω B .>n ω C .<n ω D .与n ω无关6、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为( )。

A .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98%的时间B .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态值的时间C .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时间D .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态值的98%的时间7、以下二阶欠阻尼系统性能指标只与其阻尼比有关的是( )。

A .上升时间B .峰值时间C .调整时间D .最大超调量 8、以下关于系统稳态偏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稳态偏差只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B .稳态偏差只取决于系统输入和干扰C .稳态偏差与系统结构、参数、输入和干扰等有关D .系统稳态偏差为0 9、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1(500)(++=s s s s G k 则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为( )。

A .500 B .1/500 C .100 D .0.01 10、以下系统中存在主导极点的是( )。

A .44)(2++=s s s G B .)1)(4(4)(2+++=s s s s GC .)1)(12)(4(4)(2++++=s s s s s G D .)20)(10)(4(4)(2++++=s s s s s G第2组1、线性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时间响应( )。

A .只与输入信号有关B .只与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有关C .反映系统本身的固有特性及输入作用下的行为D .会随干扰信号所引起的输出而变化 2、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7)(+=s s G 则其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在t=0时的切线斜率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