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貌的主要形态

合集下载

中国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地貌类型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

这些地貌类型在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表现,呈现出美丽而壮观的景观。

首先,中国最著名的地貌类型之一是高山地貌。

中国是世界上高山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天山山脉等著名的高山。

这些高山地区的地形陡峭,山峰耸立,山脉绵延起伏。

高山地貌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成为了许多旅游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还有丘陵地貌。

丘陵地貌广泛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如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丘陵地貌如同连绵的波浪,起伏有致,宛如一幅巨大的画卷。

丘陵地区有较多的农田和河流,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灌溉。

同时,丘陵地区还拥有一些长有草木的山丘,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和旅游的场所。

除了高山和丘陵,中国还有平原地貌。

平原地貌在中国广泛分布,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等。

平原地貌相对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

在中国的平原地区,农业发展得非常繁荣,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中国还有河流和湖泊地貌。

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如长江、黄河、西湖和洞庭湖等。

这些河流和湖泊的地貌形成了一系列壮美而迷人的景色。

例如,三峡和桂林的漓江就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大量游客。

最后,中国的地貌类型还包括沙漠和草原地貌。

中国的干旱地区分布着许多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布齐沙漠和鄂尔多斯沙漠等。

沙漠地貌以广阔的沙丘和沙漠风光而闻名,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而草原地貌则遍布于中国的北部和北西部地区,是牧民们放牧的重要场所。

综上所述,中国的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每一种地貌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景观。

不同的地貌类型为中国带来了不同的发展机遇和旅游资源,同时也是中国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利用这些地貌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享受中国的美丽风景。

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国地形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国地形的多样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其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地形类型,使得中国成为了一个地理上极为丰富的国家。

中国地形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气候环境、河流侵蚀、地质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总结归纳。

中国地形大致可分为高原、盆地和平原三类。

1. 高原: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

这些高原地区多位于世界海拔第一、第二的位置,呈现出重要的环境和气候特征。

高原地区地势高、气温低、气压小、氧含量少,生态环境脆弱。

此外,高原地区还具有较大的地震活动。

高原的形成主要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如板块的挤压、地壳的上升等。

2. 盆地: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辽河盆地等。

盆地地势低,盆中多有河流呈驳壳状,丘陵坡地等地形特征。

中国盆地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集中区,如煤炭、天然气等。

盆地的形成主要由于地质构造变动、河流冲刷作用等因素引起。

3. 平原:中国的平原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地区。

中国各地的平原地形特征各异,但总体上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平原地区也是我国人口密集、农业、工业发达的地区。

平原的形成主要由于河流冲积作用,如黄河、长江等河流在长期的沉积作用下形成了各自的平原地区。

中国地形的多样性使得中国在地理、环境和资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因此,加强对中国地形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地貌类型有哪些

地貌类型有哪些

地貌类型有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构造地貌、石灰岩地貌等。

中国的地貌类型
1、黄土地貌:中国是世界上研究黄土地貌最早的国家。

2000多年前就有“天雨黄土、昼夜昏霾”涉及黄土地貌堆积过程的记载。

800多年前,北宋沈括对河南、陕西一带的黄土侵蚀地貌形态作了生动描述。

2、喀斯特地貌: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

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3、海岸地貌: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余公里,岛屿岸线为14000余公里。

在漫长的海岸带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

4、河流地貌: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

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5、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

从宏观上看,所有大地貌单元,如大陆和海洋、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均为地壳变动直接造成。

但完全不受外力作用影响的地貌,如现代火山锥和新断层崖是罕见的,绝大多数构造地貌都经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

6、石灰岩地貌:喀斯特地貌在石灰岩地层中分布最广,发育最典型,故亦称“石灰岩地貌”。

中国地形归纳总结

中国地形归纳总结

中国地形归纳总结中国地形丰富多样,山脉纵横交错,河流纵横贯穿,湖泊星罗棋布。

地势起伏,地貌各异。

本文将对中国地形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形态。

一、山脉中国境内分布着多个重要山脉,其中最著名的是长江三角洲以南的云贵高原和高原附近的秦岭-淮河,以及昆仑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高山。

中国山脉众多,大部分地区都存在山地,山区气候独特。

北方山区以黄土高原为主,其气候条件干燥,特点是高寒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南方山区则分布着云贵高原、西南山区、华南山区等,这些地区地势起伏,气候湿润,植被丰富。

二、河流中国拥有许多重要河流,最著名的是长江、黄河、珠江。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流经中华大地,东流入海。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流经沙漠最长的河流之一,流经黄土高原,带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珠江流域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河流系统之一,流经广东、广西等地,有广东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河流的分布和性质,对中国的地形和民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各个河流的特点和水文环境都不尽相同,长江以南多湖泊,黄河流域多阶地、泥沙,珠江流域则以山地为主。

三、湖泊中国的湖泊众多,分布广泛。

其中,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位于高原地带,是全国最大的咸水湖。

其他有名的湖泊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滇池等。

湖泊是中国地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高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也是旅游景点和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平原中国的平原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辽河平原、海河平原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平原地区。

平原地带环境优越,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和人口聚集。

五、高原中国西部拥有广泛的高原地带,包括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西南高原等。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

西部高原地带具有高海拔、寒冷、气候干旱等特点,但也是重要的牧区和旅游胜地。

在中国地形中,各个地形类型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格局。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一)地貌的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最高‎的一级地形‎阶梯。

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南侧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7座,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著称。

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分布‎,东边有岷山‎和横断山等‎排列,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与祁连山北‎麓相接的是‎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这些盆地和‎高原由于深‎居内陆,干燥少雨,盆地中戈壁‎、沙漠广布;河渠沿线,绿洲农业,断续分布,为弟二级地‎形阶梯。

在第二级地‎形阶梯边缘‎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地‎形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这里地势低‎平,长江以南为‎低山丘陵,广大地区海‎拔不超过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与低缓‎的丘陵、低矮断续相‎连的低山交‎错分布。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3。

从最西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的沿海‎地带,从最北的黑‎龙江畔到南‎海之滨,大大小小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着地貌‎形态类型空‎间分布的格‎局。

如果把分割‎的高原、盆地中崎岖‎不平的山地‎性高原、丘陵性高原‎、方山丘陵性‎盆地包括在‎内,连同起伏和‎缓的丘陵合‎计来算,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

我国山脉虽‎然纵横交错‎,分布范围广‎泛,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是构成‎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骨‎架,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中国的十六种地貌

中国的十六种地貌

1、丹霞地貌
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岩石地貌类型之一。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
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五类地貌形态

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五类地貌形态

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五类地貌形态以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五类地貌形态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一、山地景观山地景观是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一类地貌形态,指的是由山脉、山岭和山峰等地形构成的景观。

这些山地景观常常被用来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元素,给人以壮丽、雄伟的感觉。

在山地景观中,常见的植被有松树、柏树等,这些植被与山地地貌相得益彰,增加了山地景观的美感。

二、水体景观水体景观是我国园林中另一类常见的地貌形态,指的是以水为主要元素的景观。

水体景观可以包括湖泊、河流、池塘等。

在园林设计中,常常利用水体景观来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

水体景观中常见的水生植物有荷花、莲藕等,它们与水体相互映衬,增添了水体景观的美丽。

三、平原景观平原景观是我国园林中另一常见的地貌形态,指的是平整的地面景观。

在平原景观中,常见的植被有草坪、花坛等,这些植被可以营造出开阔、明亮的氛围。

平原景观往往被用作公园、广场等场所的设计,给人以宽广、舒适的感觉。

四、丘陵景观丘陵景观是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一类地貌形态,指的是由丘陵地貌构成的景观。

丘陵景观通常具有起伏的地势,给人以变化多样的感觉。

在丘陵景观中,常见的植被有山楂、山杏等,它们与丘陵地貌相得益彰,增添了丘陵景观的美感。

五、洞穴景观洞穴景观是我国园林中另一常见的地貌形态,指的是由洞穴构成的景观。

洞穴景观常常给人以神秘、幽深的感觉。

在洞穴景观中,常见的植被有蕨类植物、藤蔓等,它们在洞穴中生长,为洞穴景观增添了生机。

总结起来,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五类地貌形态分别是山地景观、水体景观、平原景观、丘陵景观和洞穴景观。

每一类地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美感,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园林设计中。

通过合理的搭配和设计,这些地貌形态可以为园林增添魅力,为人们提供一个美丽宜人的休闲场所。

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五类地貌形态

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五类地貌形态

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五类地貌形态在我国的园林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它们以其独特的景观特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无数游客。

下面,我将介绍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五类地貌形态,分别是山水、平原、丘陵、湖泊和海岸。

一、山水山水是我国园林中最常见的地貌形态之一。

我们的园林中经常可以看到山峦起伏,山水相依的景观。

比如,苏州的拙政园、杭州的西湖等都以山水景观为主题,将山川与湖泊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风格。

山水园林以其独特的山水画意境、错落有致的建筑设计和精致的园林布局而闻名于世。

二、平原平原是我国园林中另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

平原地区土地开阔,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和居住。

在园林中,平原地区常常被用来建设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如北京的颐和园、南京的中山陵等。

这些园林以其广袤的平原景观、雄伟的建筑和富有历史文化的内涵而吸引着众多游客。

三、丘陵丘陵地貌是我国园林中独特的地貌形态之一。

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山峦连绵,植被丰富。

在园林中,丘陵地区常常被用来打造山地园林,如苏州的狮子林、扬州的个园等。

这些园林以其起伏的地形、曲径通幽的小路和独特的植被景观而闻名。

在丘陵地区的园林中,游客可以感受到山水相依、云雾缭绕的独特魅力。

四、湖泊湖泊地貌是我国园林中又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

我国拥有众多湖泊,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

在园林中,湖泊常常被用来打造水乡园林,如苏州的蓝田湖、杭州的西湖等。

这些园林以其湖泊景观、水乡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吸引着游客。

湖泊园林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水乡之中。

五、海岸海岸地貌是我国园林中少见但独特的地貌形态之一。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岸线,海岸地区的园林常常与海洋相依,形成了独特的海洋园林。

如青岛的八大关、厦门的鼓浪屿等,这些园林以其海滩、海景和独特的海洋文化而吸引着游客。

海岸园林给人一种开放、激情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大海之畔。

以上就是我国园林中常见的五类地貌形态。

这些地貌形态各具特色,给园林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文化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地貌的主要形态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

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

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全球地貌,有巨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

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新构造运动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水文、生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

按地貌形态分类,我国民族地区的陆地也和全国一样,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1、山地我国是个山地众多的国家,其中民族地区占有我国山地的大部分。

山地按其走向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大致位于北纬40°─43°之间,几乎都在民族地区境内。

天山山脉是位于亚洲中部的巨大山脉,全长2500公里,西段在前苏联境内,东段横亘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250─300公里。

天山向东延续,与河西走廊北侧的北山(合黎山、龙首山)相连,再向东延至内蒙古中部即为阴山山脉。

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大致位于北纬32.5°──35°之间。

昆仑山位于民族地区,西起帕米尔,东止四川盆地的西北缘,由西而东横贯青藏高原,长约2500公里。

昆仑山东段的一条支脉积石山继续东延与秦岭山脉相接,经陕西南部,东止于淮阳山,但秦岭的分布范围已不属民族地区。

最南的一列是南岭,位于北纬24°──25.5°。

南岭又叫五岭,包括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

在这五岭中,前三岭位于湖南南部和广西北部的民族地区,后二岭则不属于民族地区。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由西向东大致分为三列。

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经辽东的千山、山东丘陵到东南的武夷山;最东边的一列是台湾山脉。

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东部;武陵山则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汉州境内;长白山位于东北的东部,大部分山地属于延边朝鲜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千山和武夷山分别聚居着满族和畲族;台湾山脉则聚居着高山族。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如阿尔泰山、祁连山等。

阿尔泰山脉横亘在中国、前苏联、蒙古三国边境,位于我国新疆境内的是整个山系的东南段南坡,海拔3000米左右;祁连山山脉绵亘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山地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约200~500公里,由几条平行山岭和谷地组成,山岭高度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

昆仑山以南的高大山地,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在西段表现为西北──东南走向,向东逐步转为东西走向。

喜马拉雅山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雅鲁藏布江的急转弯处,全长约2500公里,绵延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境内。

宽约200~350公里,主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为雄伟高峻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2座,耸立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喀喇昆仑山的乔戈里峰位于中、巴边界上,海拔8611米,为世界第二高峰。

(4)南北走向的山脉位于我国中部的民族地区,自北而南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等。

横断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藏南山地与云贵高原之间,由许多岭谷相间的高山深谷组成,包括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宁静山、怒山、高黎贡山等山脉以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谷地。

横断山脉山脊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左右,有的可达5000~6000米。

2、高原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比较完整的大片高地。

我国民族地区的高原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拉雅山以北,横断山以西,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

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甘肃、四川和新疆三省区的一部分,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4,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

青藏高原被纵横交错的山脉分隔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宽谷。

青藏高原上湖泊星罗棋布,为发展工业和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高原上的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分布广泛,冰川及冰缘地貌广泛发育,冰雪融水往往成为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西起马鬃山,南至祁连山和长城,东至大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

高原坦荡开阔,地面起伏和缓,广大地区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高原形态比较明显的高原。

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哀牢山以东,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广西北部山地以北的地区,高原的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钭,平均海拔1000~2000米。

云贵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很广,喀斯特地貌非常发育,石林、石芽、峰林等地貌随处可见,尤其在南盘江北部最为典型。

高原上有许多山间盆地,当地人民称为坝子,是主要耕作地区。

3、盆地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相对凹下的地表形态。

我国民族地区的大型盆地都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著名的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四周高山环抱,盆地地形坦荡,形态完整呈菱形,只有东端有宽约70公里的缺口与甘肃河西走廊相连接,是一个巨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盆地底部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盆地由西向东微微倾斜,西部海拔1300米,而东部的罗布泊已降至768米。

由于盆地地处内陆深处,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特别强烈,形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沙漠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500公里,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沙漠中沙丘形态多样,有的沙漠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85%的属流动沙丘。

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盆地边缘受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荒漠中的沃野绿洲。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阿尔泰山之间,略呈三角形,面积3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盆地。

盆地地势由东向西微微倾斜,东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西部艾比湖丁端仅190米;盆地内分布着库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沙漠。

盆地内草场辽阔,畜牧业发达;绿洲主要分布在靠天山的盆地南缘。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夹于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间,略呈三角形。

盆地东西长约850公里,南北最宽处达250公里,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三位。

柴达木盆地海拔2600-3000米,是我国海拔高度最大的巨型内陆高盆地。

盆地中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极为丰富。

此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石油资源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充足,农业单产水平高,河湖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重要地位。

因此,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4、丘陵山地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地势起伏,坡度和缓,称之为丘陵。

我国民族地区的丘陵主要有广西丘陵。

广西丘陵分布在云贵高原以东、南岭以南、萌诸岭以西的地区,和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组成了我国东南地区分布最广泛、最集中的东南丘陵。

广西丘陵总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成盆地形势,一般称广西盆地。

广西丘陵主要是石灰岩丘陵,石灰岩面积约占本地区的60-70%,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峰林广布,地面崎岖,风景异常优美。

广西丘陵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是林、农、矿产资源利用潜力很大的山区。

5、平原平原是地势低平坦荡、面积辽阔广大的陆地。

根据平原的高度,把海拔0-200米的称为低平原,如广西郁江-浔江河谷平原;海拔低于海平面的内陆低地,则称为洼地,如新疆吐鲁番盆地中央的平原;海拔200-500米(或600米)的平原称为高平原,如内蒙古嫩江西岸平原。

民族地区第二级阶梯和第一级阶梯上的平原,虽然海拔在1000-3000米,习惯上仍称为平原,而不叫高原,其中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黄河冲积而成的,是著名的“塞上粮仓”。

集中分布在我国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分布在民族地区第三级阶梯上的平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和广西境内,虽然这里的平原有的面积较小,起伏较大,但它仍然是民族地区的重要农耕区。

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

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

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引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

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

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如地形图一般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着重反映地表形态的普通地图,而地貌图则是一种主要反映地貌形态─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专题地图。

在测绘工作中,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

地形起伏的大势一般称为地势。

我国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拔高度在45-1480米之间,平均比降约2%。

西北部为山岳区,东南部为丘陵区。

山岳区层峦叠嶂,沟壑纵横;丘陵区山包起伏,地势较西北低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