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地地貌类型按形态分类新选.

合集下载

我国地貌的主要形态

我国地貌的主要形态

我国地貌的主要形态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叫地形。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

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

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全球地貌,有巨地貌,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

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特定的地质基础与新构造运动等内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水文、生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

按地貌形态分类,我国民族地区的陆地也和全国一样,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1、山地我国是个山地众多的国家,其中民族地区占有我国山地的大部分。

山地按其走向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大致位于北纬40°─43°之间,几乎都在民族地区境内。

天山山脉是位于亚洲中部的巨大山脉,全长2500公里,西段在前苏联境内,东段横亘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250─300公里。

天山向东延续,与河西走廊北侧的北山(合黎山、龙首山)相连,再向东延至内蒙古中部即为阴山山脉。

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大致位于北纬32.5°──35°之间。

昆仑山位于民族地区,西起帕米尔,东止四川盆地的西北缘,由西而东横贯青藏高原,长约2500公里。

地形地貌的划分

地形地貌的划分

根据地貌形成原因、形态特征与岩性组合相结合的原则,可将境内地貌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成因类型,依控制地貌形成的主导营力分为侵蚀剥蚀构造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第二级为形态成因类型,依地表基本形态特征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

第三级为岩性形态成因类型,依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变质岩(m)、花岗岩(g)、石灰岩(m)、砂页岩(s)、砂砾岩(c)、红岩(r),第四级松散堆积物地貌。

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地貌类型地表形态特征海拔(米)相对高程(米)坡度组成物质山地起伏很大,线状延伸,脉络清楚,切割强烈,基岩裸露,构造形迹表现明显中山>800 600 >75°变质岩花岗岩中低山500~800 400~600 >30°砂页岩砂砾质低山300~500 变质岩丘陵波状起伏,脉络不分明,丘顶多呈浑圆状,多基岩裸露<300 150~200 15°~25°红岩、花岗岩、砂页岩岗地起伏和缓,切割不强烈<100 10~60 <15°基岩、第四纪物质平原平坦<50<5°第四纪物质一、山地——侵蚀剥蚀构造地貌山地是新构造运动时期以后,地壳运动相对上升地带。

经长期侵蚀剥蚀而成。

地质构造形迹在地貌上有一定的表现,主要山脊线和沟谷延伸方向,大致与构造线一致。

山地多分布于东北、东部和东南部的外围。

山地面积为2240.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中山、中低山、低山3个亚类。

中山临湘市药姑山(1261.1米)、大云山(909.7米),岳阳县相思山(957.2米),平江县幕阜山(1595.6米)、连云山(1600.3米)等,都属于中山。

主要组成物质是花岗岩和变质岩。

海拔高于800米,相对高度高于600米,地面坡度大于50°。

割切明显,河网冲沟密度3~6公里/平方公里,具有山高、谷深、坡陡的特征。

溪谷密布,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以流水线状侵蚀为主。

沟谷河源侵蚀已达垭口鞍部,水系呈树枝状和放射状分布。

高一地理中国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中国地貌知识点

高一地理中国地貌知识点中国地貌是丰富多样的,拥有多个重要的地貌类型,其中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台地和河流等。

了解中国地貌的学习对于理解其人文、自然环境以及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地貌的主要类型和相关知识点。

一、高山地貌中国是世界上高山最多的国家之一,岷山、横断山脉、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都是中国境内的知名山脉。

高山地貌常常由峰岭、山谷、雪峰和冰川等要素组成。

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垂直气候带的分布明显。

此外,高山地区还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是重要的水源地。

二、平原地貌中国的主要平原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

平原地貌广泛分布,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和人口聚集。

华北平原是中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三、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介于高山和平原之间的地貌类型,特征是起伏不平,呈现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形。

中国的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江苏等省份,这些地区的丘陵地形对农业和旅游有重要作用。

四、盆地地貌盆地地貌是指地面低洼,四周被山脉或高地围绕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盆地地貌分布广泛,最知名的是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等。

盆地地形常常是重要的农业区和人口聚集地,同时也是资源丰富的地区。

五、台地地貌台地地貌是指地形平坦呈台面状的地貌类型,通常由沉积物质构成。

中国的鄂尔多斯高原、云贵高原等地就是典型的台地地貌。

台地地貌常常富含煤矿、石油等资源,对中国的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六、河流地貌中国拥有众多重要的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松花江等。

河流地貌主要由河道和河谷组成,河流在长时间的侵蚀和流动中形成了峡谷、河套、峁坎等地形。

河流地貌对农业、水资源和交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总结:中国地貌丰富多样,每一种地貌类型都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中国地貌的知识是学习地理学的基础,也是理解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重要途径。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你的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中国地形地貌概况

中国地形地貌概况

【专题突破】关于中国地形地貌概况的最新整理好汇说历史昨天08:00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中国西高东低、三级阶梯状地势我国地势状况图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山、高原都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丘陵和平原主要分布在这一线以东。

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河流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区,顺着地势的倾斜,东流入海。

这西高东低的地形,按海拔的差别,略呈阶梯状,可以分为以下较明显的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第一级最高的阶梯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在它的南沿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屹立于印度次大陆印度河──恒河平原之北,山脉主脊海拔平均7000米左右,矗立于中国、尼泊尔边境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 米;它西与帕米尔高原相接,北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东以横断山脉同第二阶梯区分,地势从海拔4000米以上急剧下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下一级高原、盆地。

第一级阶梯面上形成是印度板块不断插入青藏高原底部所致。

每当印度板块北移,青藏高原亦相应上升。

从4000万年前开始,印度板块就不断北移,到现在,这一板块已大部分插入到青藏高原下面,把青藏高原抬高为世界最高的高原,这里地壳厚达70千米。

高原面上横亘着几条近乎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北向南依次为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海拔为6000米~7000米。

第二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介于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其中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海拔一般为1000~2000米,惟四川盆地较低,海拔在500米以下。

这一级阶梯面有些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已经形成,比较年轻的部分也都有3000万年的历史。

它经受地壳运动的次数较多,地壳、断陷和抬升也较显著。

断陷的地方往往成为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而在这两个盆地之间的天山山脉却拔地而起,最高达7000多米,但在山顶部还保留着平缓的山顶面。

中国地貌类型

中国地貌类型

中国地貌类型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地貌多样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地貌类型。

从世界地图上看,中国地貌呈现出南高北低、东西高低错落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

中国地貌类型包括高山地貌、平原地貌、丘陵地貌、盆地地貌和沿海地貌等。

首先,中国的高山地貌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岷山脉等。

这些山脉连绵起伏,峰峦叠嶂,其中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更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高山地貌地势陡峭,气候寒冷,有着丰富的冰川、雪峰和峡谷等地貌特征,也是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其次,中国的平原地貌广泛分布在东部和华北地区,包括长江平原、黄河平原和松辽平原等。

这些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形成于数百万年的沉积作用,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平原地貌大多呈现出平坦开阔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种植作物和人口聚居。

第三,中国的丘陵地貌分布在全国各地,山东半岛、江西南部、云南东部等地均有丘陵地貌的存在。

丘陵地貌地势起伏,有着独特的地貌形态。

丘陵地区覆盖着丰富的植被,气候较为湿润,是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的理想地区。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盆地地貌,如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

盆地地貌由于长期的地壳活动和沉积作用形成,盆地内地势相对平缓,被用来发展能源资源和农业。

最后,中国的沿海地貌被长长的海岸线环绕,有许多海湾和海角。

沿海地貌主要由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海岸线曲折多样,其中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大的两个沿海平原。

综上所述,中国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包括高山地貌、平原地貌、丘陵地貌、盆地地貌和沿海地貌等。

这些地貌类型相互交错,呈现出独特的地理景观,也为中国的资源开发和人口聚居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人们通过充分利用地貌特征,开展各种业务活动,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

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

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

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是根据地貌形态、成因和分布规律,将中国的陆地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地貌类型。

这一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中国的地貌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 山地:山地是指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地势陡峭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山地对于中国的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 高原:高原是指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如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高原地区气候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对于中国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盆地:盆地是指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地势较低平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盆地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农业发展较为集中,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区域。

4. 平原:平原是指地势较低平、地形起伏较小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中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5. 丘陵:丘陵是指地势较缓、地形起伏较大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如江南丘陵、华北丘陵等。

丘陵地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和林业发展。

6. 河流:河流是指地表水流向海洋的通道。

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

河流对于中国的水资源、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7. 湖泊:湖泊是指地表积水形成的水域。

中国的湖泊分布广泛,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湖泊对于中国的水资源、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8. 海岸:海岸是指陆地与海洋相接触的地带。

中国的海岸线漫长,沿海地形复杂多样,包括海岛、海滩、海蚀地貌等。

海岸地区资源丰富,对于中国的海洋经济、旅游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形地貌类型划分标准表

地形地貌类型划分标准表

地形地貌类型划分标准表
本表主要依据地貌形态、成因、年龄、组合、分区、改造与保护以及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对地形地貌类型进行划分。

一、地貌形态
1.平原
地貌形态:地势平坦,起伏较小,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2.山地
地貌形态:山峰尖锐,坡度陡峭,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3.丘陵
地貌形态:坡度较缓,起伏较大,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

4.高原
地貌形态:地势高亢,顶面平坦,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

5.盆地
地貌形态:周围高中间低,四周环山,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

二、地貌成因
1.构造地貌
(1) 褶皱山: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褶皱山脉。

(2) 断块山: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断层山脉。

(3) 坳谷和阶地: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坳谷和阶地。

2.火山地貌
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口、火山锥等。

3.喀斯特地貌
因地下水溶蚀而形成的溶洞、石林等。

4.黄土地貌
因风力堆积而形成的黄土高原等。

5.冰川地貌
因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冰川谷、冰斗等。

三、地貌年龄
1.新生代地貌:约从265万年前到现在。

包括现代湖泊、河流、冰川、海岸
等。

2.中生代地貌:约从2.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

包括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各种
地貌类型。

3.古生代地貌:约从5.4亿年前到2.5亿年前。

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
纪、泥盆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等时期的地貌类型。

抱歉,当前访问用户较多,请稍后重试。

文档助手持续学习升级中,期待为你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地貌旅游资源

地貌旅游资源

2015/11/2
6、冰川地貌——是指有冰川运动中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以及冰川融 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
形态:冰川侵蚀可形成冰斗、角峰、刃脊、U形谷等冰蚀地貌;
冰川堆积作用可形成冰碛丘陵、蛇形丘等冰碛地貌;
病体熔化过程中可形成冰蘑菇、冰桥、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布等。
典型代表: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 天山的托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地貌旅游资源
中国地貌的类型
一、常见地貌类型
1、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 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2015/11/2
2015/11/2
2、平原——海拔一般在0到500米,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主要分布 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平原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方。如东 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全部分布 在中国东部,在第三级阶梯上。
2015/11/2
2015/11/2
5、高原——通常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 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高原素有 “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 形成的。如我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2015/11/2
2015/11/2
2015/11/2
2015/11/2
3、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 过200米,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 山丘组成的地形。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 经侵蚀的产物。
2015/11/2
2015/11/2
4 、盆地 —— 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 (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中 国有五个有名的盆地,分别为四川、塔里木、吐鲁番、准噶尔、柴 达木等盆地,面积都在10万平方千米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地地貌类型按形态分类
我国山地分布非常广,不仅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高原上有山脉分布,就是四川盆地内,低山丘陵也绵延不断。

按海拔高度计算,500米以上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4%,500米以下的占16%,真正的平原仅占11%。

我国山地高而大,类型多样。

有些山很高,上部白雪皑皑,常年不化。

有些山,巍峨挺拔,气势雄伟。

有些山,人们在不同位置看,有不同的相对高度,例如在海拔约1000米的塔里木盆地看昆仑山非常高峻,在海拔约5000米的西藏高原看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根据山地的绝对高原和相对原度,可将我国山地划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五大类型。

类型名称/绝对高度/相对高度(m)/切割程度
按绝对高度以及切割程度来划分山地类型,在地理上和生产上都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山地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大,所处地理纬度又比较低,那么,从山麓到山顶气候、生物随高度增高有明显的变化,从而可以出现较多垂直自然带和相应的垂直农业带。

一个地区山地相对高度愈大,切割愈强烈,那末,这一地区地表起伏愈显著,自然条件一般也愈复杂。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1 / 1wo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