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貌概述
山东高考知识点地理

山东高考知识点地理地理是山东高考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山东地理特点的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从山东地理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山东的自然地理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濒黄海,南临江苏、安徽两省,西接河南、河北两省,北濒渤海。
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1. 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东经114°20′29″~122°43′41″,北纬34°22′6″~38°23′4″之间。
2. 地形地貌山东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地势特点。
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海滨沙丘等。
山地:如泰山、莱山等。
丘陵:如曲阜丘陵、兖州丘陵等。
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和海洋搬运河积平原是山东的两大平原。
海滨沙丘:如烟台沙河口沙丘、东营沙岛沙丘等。
3. 气候特点山东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约550~950毫米。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春季干燥多风,秋季晴朗宜人。
二、山东的经济地理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1. 优势产业山东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要支柱。
农业:山东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等。
山东还是我国重要的养殖业基地,以养猪业和养禽业为主要特色。
工业:山东工业体系比较完备,主要包括能源、化工、冶金、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
山东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化工产业基地。
服务业:山东的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服务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活力。
2.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山东拥有多个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这些区域在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
三、山东的人文地理山东是中国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如泰山、孔庙、孔府等。
地理山东高三知识点梳理

地理山东高三知识点梳理山东是中国东部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高三地理学科中,山东的地理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山东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山东的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的枢纽。
山东东临黄海,北濒渤海,南界江苏,西接河南、河北。
其区位优势使得山东在经济、交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山东的自然地理特点1. 地形地貌:山东地势东高西低,形成了诸多山脉和盆地。
主要山脉有太行山、王莽岭、蓝石山等,主要盆地有胶东平原、鲁西南山地盆地等。
2. 气候特点:山东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较为适宜,四季分明。
但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湿润度较高,而西部内陆地区气候相对干旱。
3. 水系特点:山东有诸多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黄河。
黄河的下游穿越山东,为山东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4. 地质资源:山东地质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储量大,为山东的能源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山东的经济地理特点1. 农业:山东是中国的粮仓之一,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闻名。
山东盛产苹果、葡萄等水果,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养猪和家禽养殖基地之一。
2. 工业:山东的工业经济发达,以煤炭、石化、钢铁、化工为主导产业。
山东还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中心之一,临港的青岛和烟台等城市也形成了独特的港口经济。
3. 旅游业:山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泰山、傲来国际风景区等。
泰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四、山东的人文地理特点1. 人口分布:山东是中国的人口大省,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较少。
2. 城市布局:山东拥有多个重要城市,如济南、青岛、烟台等。
这些城市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重要支撑点。
3. 历史文化: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东地理知识点高考版答案

山东地理知识点高考版答案山东地理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正确掌握山东地理知识对于正确回答相关考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山东地理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讲解,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带,东临黄海,北靠冷渤海,西北与河北相连,南隔河曲与江苏相望,总面积为156.7万平方公里。
由于处在黄河下游平原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交汇处,山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
二、地形地貌山东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升高,形成了具有明显阶梯状的地貌格局。
山东主要地形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类型。
其中,山地主要分布在山东的西部,如泰山、峄山、蓬莱山;丘陵地带分布在山东中部和东部,如鲁西丘陵、大别山;山东的平原主要包括冀鲁平原、山东半岛等。
三、气候特点山东地区气候温和,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1-15摄氏度之间,夏季湿热,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雨水较少,秋季和冬季降水量也相对较小。
由于山东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海陆气温差异明显。
沿海地区的气候相对湿润,内陆地区的气候相对干燥。
四、地质资源山东地区地质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和供应基地,煤炭储量居全国第一。
此外,山东还拥有丰富的大理石、花岗岩、铁矿石等矿产资源。
这些地质资源为山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五、农业和渔业山东是中国的粮食产区之一,农业比较发达。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
山东还是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如大蒜、苹果等。
渔业方面,山东拥有辽阔的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主要渔产有鱼、虾、蟹等。
六、工业和交通山东工业发达,特别是重工业和化工业比较发达。
煤炭、石油、化肥、钢铁等是山东的主要工业产品。
山东还拥有一定规模的电力和电子产业。
交通方面,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交通十分便利。
山东拥有大量的铁路、公路和航空港口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七、旅游资源山东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公基-山东省情

理论攻坚—山东省情 1第一章山东地理概况一、位置面积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省会为济南市。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 4 省接壤。
东西长 721.03 千米,南北长 437.28 千米,全省陆域面积 15.58 万平方千米。
二、地形地貌( 一) 地形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
(二) 地貌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台地等基本地貌类型。
境内平原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
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
三、河流湖泊( 一) 河流山东省水系比较发达,河流分属于淮河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流域、小清河流域和胶东水系。
(二) 湖泊湖泊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南平原之间的鲁西湖带。
以济宁为中心,分为两大湖群,以南为南四湖,以北为北五湖。
南四湖包括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
北五湖包括东平湖、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马场湖。
四、海岸海域( 一) 海岸山东省濒临渤海和黄海,大陆海岸线北起冀、鲁交界处的漳卫新河河口,南至鲁、苏交界处的绣针河河口,全长约 3345 千米,占全国大陆海岸线的 1/6。
(二) 海域全省海洋面积 15.96 万平方千米,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 37%。
近海海域中分散着众多岛屿,其中最大的是南长山岛。
五、气候( 一) 气候类型山东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
(二) 气温和降水全省年平均气温基本遵循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
总体来看,年平均降水量南多北少。
降水季节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夏季。
六、海洋资源山东海洋资源得天独厚,中国对虾、扇贝、皱纹盘鲍、刺参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山东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为山东盐业、盐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七、植物资源境内有各种果树约90 种,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
山东主要土壤类型分析

(二)成土条件:
1、气候:处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山丘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风化及成土作用多发生在夏季,降雨量500~700mm。
2、植被:自然植被,夏绿阔叶林,伴生旱生森林及灌木,但多数已被垦
殖,现在为次生林,侧柏石质山地无植被。 3、地形:低山丘岭,山麓平原,河谷阶地。 4、母质:碳酸盐类母质,黄土及黄土性沉积物上。
(三)主导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及淋溶粘化同时进行,有一深厚的粘 化层。 2、钙化过程:CaCO3的淋溶,淀积明显,土壤正处于脱钙 阶段,沉积层中有菌丝体,砂姜。
3、生物积累聚积过程:比棕壤弱,因褐土必须脱钙至一定程
度时植物才能生长 (四)土壤属性: 1、剖面形态:
A B Bca C D
⑴前震旦纪的黑云母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片岩、石英岩, 面积最大;
⑵中生代的花岗岩常穿插侵入在变质岩区,构成较大山体的山岭
和顶峰(如崂山); ⑶另外也有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粉砂岩; ⑷玄武岩在蓬莱一带有出露。
这些母岩的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是山丘土壤的主要母质,
另外第四纪松散积物很多,有黄土及黄土状堆积物,沿海一 带有宽窄不一的海洋沉积物。 3、气候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多在750— 850mm,干燥度1.1—1.2,年均温在11.0—12.0℃,温暖湿润 的气候,造成成土过程中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较强烈,土壤 微酸性,沉积粘化明显。
二成土条件地形起决定作用平坦低洼地下水排泄不畅各种湿生和水生型草本植物曾茂盛生长为黑土层中腐殖质的形成积累提供了条件且为湖积母质含较多游离碳酸钙是地下水碳酸氢钙的富集区三成土过程1草甸潜育化过程草甸景观生物积累强烈积累腐殖质并使土壤浸染为暗黑色的黑土层
第六章 主要土壤类型各论
山东高三地理大题知识点

山东高三地理大题知识点山东的地理特征与地形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背靠太行山,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形成了以半岛和丘陵为主的地貌特征。
山东的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从东北向西南倾斜,山东的地貌特征中有两个特别的地貌是半岛和丘陵。
山东半岛位于山东省的东部,东濒渤海,南界黄海,是中国最大的半岛。
山东地理大题知识点一:山东省的地势和地貌特点山东省的地势呈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了以半岛和丘陵为主的地貌特征。
山东的地势主要分为山地、平原和沿海地带。
山地主要集中在山东的西部和南部,太行山和中条山是山东省的主要山脉。
平原主要位于山东省的中部和东部,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
沿海地带包括山东半岛和沿海平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山东地理大题知识点二:山东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山东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1-13摄氏度之间。
山东省气候较为温和,降水充沛,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山东省的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同时还拥有大量的水资源和海洋资源。
山东地理大题知识点三:山东的经济发展和人文景观山东是中国的重要经济省份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海洋经济区。
山东省拥有良好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工业和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山东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如孔庙、曲阜的三孔和儒家文化的圣地,崂山的道教名山,泰山的五岳之首等。
山东地理大题知识点四:山东的人口和城市山东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地区。
山东省的城市化水平较高,主要城市包括济南、青岛、烟台等。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岛是山东省的经济特区和国际航运中心,烟台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旅游胜地。
总结: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东省的地势和地貌特点以半岛和丘陵为主,气候温和,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山东省以经济发展和人文景观闻名,拥有重要的城市和人口流动中心。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山东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山东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
山东地理位置优越,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具有多样化的地理景观。
本文将对山东的地理知识进行总结,以便于高二学生更好地了解山东的地理特点。
一、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东临黄海,北界京津冀地区,西邻河南、安徽两省,南靠江苏,背靠山西、河北两省。
其地理坐标大致为北纬34°22′~38°23′,东经114°50′~122°42′。
二、地形地貌山东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平原、丘陵等共同构成了其地貌特征。
主要地形有:孤立山地形、盆地山地形、剥蚀河谷地形、鼓起丘陵地形和洼陷平原地形。
其中,鲁西高山是山东的重要山脉之一,境内还有蓝石峡、泰山等著名地貌。
三、气候特点山东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呈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主要特点有:1. 春季温暖湿润,但降水较少。
2. 夏季炎热潮湿,降水集中。
3. 秋季凉爽干燥,天空湛蓝。
4. 冬季寒冷干燥,偶有严寒。
四、自然资源山东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主要包括:1. 煤炭资源:山东是中国煤炭大省,煤炭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2. 石油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境内有多个大型石油田。
3. 矿产资源:山东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铁、铜、银、石墨等。
4. 水资源:山东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如黄河、小济河、大王寨水库等。
五、地理文化特色山东是中国的齐鲁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地理文化特色。
1. 孔子故里:山东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孔庙、孔府等文化遗址吸引了众多游客。
2. 泰山:位于山东境内的泰山是五岳独尊之首,被誉为中国的“五岳之首”,也是中国重要的名山之一。
3. 齐鲁文化: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齐国、鲁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六、地理经济发展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具有独特的地理经济发展特点。
1. 工业经济: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以煤炭、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
山东高一地理知识点

山东高一地理知识点一、山东概况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文化和旅游省份之一。
总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亿人。
山东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15摄氏度。
二、地理特征1. 地形地貌山东地形复杂,同时具有陆地和海洋两种地貌。
东部是沿海平原,中部和南部是丘陵与山地,西部是山地和高原。
著名的泰山和莱山都位于山东。
2. 水系湖泊山东有多条重要河流,包括黄河、淮河和海河等。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是山东省的北部边界,并且对山东的农田灌溉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山东还有一些湖泊,如鲁西南湖和济南市的大明湖。
3. 气候特点山东气候受季风影响,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由于地处沿海地带,山东年降水充沛,适宜农业发展。
三、自然资源1. 矿产资源山东富含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金、银、铝、硅石等矿产资源。
其中,煤炭是山东的重要能源,居全国前列。
2. 农业资源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棉花、油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丰富,是中国的“口粮大省”。
3. 海洋资源山东临海,海洋资源丰富。
山东的渔业发达,盛产各类海产品,如鱼、虾、蟹等,同时海水浴场也是旅游的热点。
四、经济发展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拥有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农业。
山东的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为支柱。
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是山东的经济中心。
五、文化特色1. 历史文化山东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孔子的故乡曲阜和孟子的故乡邹城都位于山东。
山东还有丰富的古建筑、雕塑和艺术品等文化遗产。
2. 名人文化山东出产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鲁迅、李清照等,他们对中国文化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旅游资源山东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点有泰山、青岛、威海、曲阜孔庙、齐鲁大地等,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度假。
结语:山东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带的省份,具有丰富的地理资源、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其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也蓬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地貌概述
崔巍(山东省潍坊市)一、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山东,古代为齐鲁之地,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省会设在济南。
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
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近年来山东亦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二)自然环境:山东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
大致介于北纬34°22′52″至38°15′02″(岛屿达38°23′N),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计跨纬度3°52′10″、经度8°23′07″,这使得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差异明显。
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沂蒙山地丘陵,水文属于淮河水系(沂河),而山东半岛西北部为华北平原,水系属于黄河水系(徒骇河),造成两地自然环境不同,山东半岛的东南部为海洋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
总体来说,山东省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多风沙;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
(三)地貌特征:山东省的地貌基本特征,一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水系呈放射状。
全省地势以泰鲁沂山地为中心,海拔高度向四周逐渐降低。
泰山、鲁山、沂山共同组成鲁中地的主体,构成山东省中部一条东西向的分岭。
东部及南部为起伏和缓的低山丘陵,北部及西部为坦荡的平原,呈弧形围绕在山地丘陵的外围。
全省地势中南部凸起;东部地势稍低,缓丘起伏;西北部地势低平,黄河、大运河穿行其间,9/10的地面在海拔50米以下。
由历史上形成的黄河冲积扇、泛滥平原和近代黄河三角洲组成的平原呈弧形环抱于中南部山地的西、北两侧。
在山麓冲积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之间为低洼地带,形成带状湖群。
众多的山间盆地和山间平原散布于低山丘陵之间,海拔高度都在200米以下。
山东海岸北依渤海、东及东南濒临黄海,除黄河三角洲与莱州湾沿岸为淤泥质海岸以外,大部分海岸为岩石的侵蚀海岸,海岸曲折,多港湾、岛屿。
(四)地质构造:山东的地质构造多种多样。
鲁东没有沉积岩覆盖,只有老的结晶岩基底,属单层结构型;鲁西则在古老结晶岩基底之上,还有较新的沉积岩层履盖,属双层结构山东的地质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
在构造分区上分为鲁东、沂沭断裂带和鲁西三个构造区。
二、主要地形地貌
1、山东山地地势的形成和分布,明显地受地质基础的控制,平原主要分布于鲁西和鲁北,基本上属断块构造差异沉降区。
山地丘陵分布于鲁中南和鲁东,属断块构造差异隆起区。
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特定内力、外力的作用,还在特定的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岩溶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等地貌形态。
山东地貌类型多样,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间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三角洲等九种地貌类型,其中平原面积最大,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山地占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其他占7.8%。
根据山东地貌类型的区域分布规律,可将全省划分为四个地貌类型区:即鲁西北平原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海滨地貌区。
全省有六座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其中泰山最高,海拔1532.7米。
蒙山是第二高峰,海拔1156米,崂山1133米,鲁山1108米,沂山1032,徂徕山1027米。
2、山东省河流较多,水系发达,着重写一下山东水系特征。
山
东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独流入海。
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1000多条,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朱赵新河等。
山东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总面积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亿立方米。
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为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和东平湖。
山东省海岸自然条件优越,海岸线漫长曲折,西起无棣县大河口,南至日照县绣针河口,长达3024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
因不同岸段所处自然地理条件各异,致使山东海岸地貌类型也复杂多样。
既有典型的山地港湾海岸和平原淤泥海岸,又有绵亘数十公里的沙质海岸以及迅速淤涨的黄河三角洲海岸。
山东海岸地带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具有交通、渔业、盐业、农垦、水产养殖、潮汐发电和旅游等多方面的发展前景。
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有近陆岛屿296个,其中庙岛群岛由18个岛屿组成,面积52.5平方公里,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屿群;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万余平方公里。
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都将大有作为。
3、山东省大地构造演化具有与中国大陆相似的阶段性演化特点。
山东省构造演化大致分为四个演化阶段:早前寒武纪为不成熟陆壳向成熟陆壳转化和陆块碰撞拼合阶段,陆核、微陆块逐渐形成,伴随着华北各微陆块之间发生的碰撞拼合,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地壳由不成
熟的过渡型地壳(可能相当于玄武质-安山质基底)演化为成熟的花岗质地壳,花岗岩由TTG组合演化为GMS组合,基底固结并逐渐克拉通化,至古元古代末形成现在华北克拉通的基本格局;中新元古代为大陆裂解与聚合阶段,中元古代标志性地质事件是代表大陆裂解环境的基性岩墙群,新元古代标志性地质事件是同碰撞花岗岩和山东早期盖层沉积,为非全域的沉积盖层,新元古代中期,中国各陆块可能接近形成一个整体,形成原始中国大陆或古中国地台;古生代为海陆变迁阶段,是中国现代意义板块构造形成和剧烈演化期,山东构造演化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对接碰撞影响,经历了海陆变迁演化,早古生代,突出特征是全域同步缓慢沉降,有小幅度差异升降,为全域海相沉积,晚古生代,板块逐渐抬升,海水退出,转化为陆相沉积;中新生代为构造体制转折和岩石圈减薄阶段,山东大陆地壳中生代早期受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作用制约,表现为挤压构造体制,中生代中晚期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作用制约,构造体制转换为伸展为主。
白垩纪是中国东部岩石圈强烈减薄期,构造岩浆活动非常活跃,在山东省则发育了与岩石圈减薄有关的大规模岩浆作用、大范围盆地断陷、高强度金矿成矿爆发、高速度地壳隆升、多期次幔源岩浆活动和多式样脆性断裂切割等地质构造事件。
三、特殊地貌
岱崮地貌地貌独特,是新发现的的岩石地貌类型,继“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岱崮地貌”是经亿万年地质演化而形成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属
于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据专家介绍,在距今5亿-6亿年寒武纪时代,沂蒙山区还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海底有一个个突起的山地。
风吹雨打,河流摆动等外力作用无时不在侵蚀着山地,经过千万年之后,逐渐降低成平原。
当平原再遇地壳抬升时,再次被抬起,形成平顶的山地,从而进入新一轮侵蚀循环。
崮就是新一轮侵蚀循环的残留物,平坦崮顶就是平顶山地的遗存,崮顶高度可以代表古平原的抬升高度,隐含了地壳抬升要信息。
崮,在中国“地貌家族”中是山东大地上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它呈帽、桌、鸡冠、驼形等状态,远远望去酷似一座座高山城堡,成群耸立,雄伟峻拔。
从省会济南向南延伸约240公里、东西宽约350公里的范围内,这些被人们称为崮的山,散落在山峰突兀,连绵不断、海拔400米至600米之间的鲁中南群山之中,著名的便有“七十二崮”。
近年来,据各地地名普查,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中的崮主要集中在沂蒙山区的蒙阴、沂水、沂南、沂源、平邑、费县、枣庄市山亭区等7个县区境内,有名有号的崮不下百座,组成了壮美的沂蒙崮群,其数量之多、地域之集中、形态之美,为世界罕见。
崮,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的山。
在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或方形山。
根据地矿部门介绍,这种奇特山势形成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结束于距今约67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山运动。
它们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经过漫长年代的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外表呈圆形状、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
它像一座座戴着石帽子的山,其裸露
的“石帽子”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高度在10米至100米之间,而下部岩层则易风化极易形成“崮”的地貌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