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地地貌类型按形态分类

合集下载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

中国地貌特征软件二班欢欢摘要: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外力共同作用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本文讲述了中国地貌特点及分类,人口分布、城市选址、农业发展等经济建设与地貌分布间的关系。

以及民族地区地貌与全国地貌的异同,同时介绍了几个世界著名地貌以及它们的特征分布。

关键词:中国地貌基本特征,地貌形态,经济建设,著名地貌一、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1、类型复杂多样有被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挠曲下降的低洼的盆地和平原,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

如横断山脉的许多山峰海拔超过5000──6000米,一般也在4000米左右。

又如天山山脉东段的吐鲁番盆地,盆地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海拔─155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

广西、和东部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类岩石,面积约占全国同类岩石的42%。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岩溶作用强烈,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边缘的民族地区,西起湟水流域,经六盘山麓、鄂尔多斯高原,东止西辽河流域的广大围,堆积的黄土经流水作用,侵蚀发育了现代的各种黄土地貌。

在长白山、大岭、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

如长白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黔东南、桂中、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

中国大陆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多居陆,远离海洋,但广西壮族自治区濒临南海,曲折的海岸线长达1500公里,著名的海湾有湾,湾淤泥质海滩为红树林海岸。

2、山地高原广泛分布民族地区大约93.5% 的面积位于中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

全国主要的极高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海拔3500─5000米)出现在西部的青藏高原上。

青藏高原的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占民族地区面积的36.8%,在青藏高原上,位于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中国山地地貌类型按形态分类

中国山地地貌类型按形态分类

中国山地地貌类型按形态分类
我国山地分布非常广,不仅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高原上有山脉分布,就是四川盆地内,低山丘陵也绵延不断。

按海拔高度计算,500米以上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4%,500米以下的占16%,真正的平原仅占11%。

我国山地高而大,类型多样。

有些山很高,上部白雪皑皑,常年不化。

有些山,巍峨挺拔,气势雄伟。

有些山,人们在不同位置看,有不同的相对高度,例如在海拔约1000米的塔里木盆地看昆仑山非常高峻,在海拔约5000米的西藏高原看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根据山地的绝对高原和相对原度,可将我国山地划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五大类型。

类型名称/绝对高度/相对高度(m)/切割程度
按绝对高度以及切割程度来划分山地类型,在地理上和生产上都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山地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大,所处地理纬度又比较低,那么,从山麓到山顶气候、生物随高度增高有明显的变化,从而可以出现较多垂直自然带和相应的垂直农业带。

一个地区山地相对高度愈大,切割愈强烈,那末,这一地区地表起伏愈显著,自然条件一般也愈复杂。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

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

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是根据地貌形态、成因和分布规律,将中国的陆地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地貌类型。

这一标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中国国家地理地形划分标准,中国的地貌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 山地:山地是指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地势陡峭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山地对于中国的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 高原:高原是指海拔较高、地势较平坦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如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高原地区气候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对于中国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盆地:盆地是指四周被山地或高原环绕,地势较低平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盆地地区气候条件较好,农业发展较为集中,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区域。

4. 平原:平原是指地势较低平、地形起伏较小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中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

5. 丘陵:丘陵是指地势较缓、地形起伏较大的地貌类型。

中国的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如江南丘陵、华北丘陵等。

丘陵地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和林业发展。

6. 河流:河流是指地表水流向海洋的通道。

中国的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

河流对于中国的水资源、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7. 湖泊:湖泊是指地表积水形成的水域。

中国的湖泊分布广泛,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湖泊对于中国的水资源、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8. 海岸:海岸是指陆地与海洋相接触的地带。

中国的海岸线漫长,沿海地形复杂多样,包括海岛、海滩、海蚀地貌等。

海岸地区资源丰富,对于中国的海洋经济、旅游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地貌与地貌类型

高考地理地貌与地貌类型

高考地理地貌与地貌类型地貌是指地壳表面形成的各种地形和地表特征的总称。

它是地球表面构造活动的结果,是地球长期以来的地壳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产物。

对于地理学考试来说,地貌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在考试中对地貌及其类型的认识和理解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一、地貌的定义与分类地貌是地壳上陆地表面的各种形态的总称。

地貌的形成与构造运动、风化作用、水的作用、冰雪和重力的作用等有关。

地貌有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高原:指相对平坦和连绵的地表,具有较高的海拔和广阔的面积。

高原通常由巨大的岩石块状构成,是地壳构造抬升后的产物。

例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由造山运动形成。

2. 山脉:是地壳的隆起带,具有较大的海拔和陡峭的坡度。

山脉是由地壳板块的挤压和隆起形成的,代表性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3. 山地:是指在山脉周围形成的地形,其地势较高,坡度较大。

山地通常由多个山峰和山谷组成,地形起伏较大。

中国的川西高原就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地貌。

4. 平原:是相对平坦和广阔的陆地表面,没有明显的起伏。

平原通常由沉积物覆盖而成,是河流冲积、风力作用和海洋沉积的结果。

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都是中国的广阔平原地貌。

5. 丘陵: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地势较高,但坡度较缓。

丘陵通常由构造抬升和侵蚀作用共同形成,地形起伏较小。

英国的丘陵地貌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

6. 河谷:是河流侵蚀剧烈地区形成的地形,具有狭长而陡峭的特点。

河谷分为V型谷和峡谷两种类型,是水的作用造成的。

云贵高原的剑门关就是一个典型的河谷地貌。

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等。

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地壳运动会导致地形的隆起和沉降。

例如,地壳的抬升会形成高原和山脉,而地壳的下降会形成低洼地区和盆地。

2. 气候:气候对地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气候可以通过降水、风力、冰雪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地表的风化和侵蚀过程。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一)地貌的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海拔平均达‎4000—5000米‎,是我国最高‎的一级地形‎阶梯。

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南侧是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海拔平均在‎6000米‎以上,超过800‎0米的高峰‎有7座,以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著称。

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分布‎,东边有岷山‎和横断山等‎排列,地势以巨大‎落差降低与‎第二级地形‎阶梯相接。

与祁连山北‎麓相接的是‎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这些盆地和‎高原由于深‎居内陆,干燥少雨,盆地中戈壁‎、沙漠广布;河渠沿线,绿洲农业,断续分布,为弟二级地‎形阶梯。

在第二级地‎形阶梯边缘‎的大兴安岭‎至雪峰山一‎线以东,是第三级地‎形阶梯,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

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这里地势低‎平,长江以南为‎低山丘陵,广大地区海‎拔不超过5‎00米,地面起伏不‎平,平坦的河谷‎平原、盆地与低缓‎的丘陵、低矮断续相‎连的低山交‎错分布。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1‎/3。

从最西的帕‎米尔高原到‎东部的沿海‎地带,从最北的黑‎龙江畔到南‎海之滨,大大小小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着地貌‎形态类型空‎间分布的格‎局。

如果把分割‎的高原、盆地中崎岖‎不平的山地‎性高原、丘陵性高原‎、方山丘陵性‎盆地包括在‎内,连同起伏和‎缓的丘陵合‎计来算,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

我国山脉虽‎然纵横交错‎,分布范围广‎泛,但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仅是构成‎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骨‎架,而且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之中国的地形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之中国的地形

山地
定义: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 特点:山体高大,峰峦重叠,坡度陡峻 主要分布地区:我国西南、东南和南部地区 代表山脉:秦岭、大巴山、武夷山、昆仑山等
盆地
定义:盆地是一种四周高、中间低的特殊地形 特点:盆地内部相对平坦,但四周多被高大山脉所环绕 主要分布地区:中国西部地区是盆地的主要分布区域 著名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
地质历史与地貌演变
中国地质历史概 述
地层与岩石分布
构造运动与板块 构造
地貌演变过程及 影响因素
外力作用与地貌塑造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自然旅游资源: 包括山、水、森 林、湖泊等自然 景观,具有观赏、 探险、体验等多
种功能。
人文旅游资源: 包括历史古迹、 民俗文化、节庆 活动等,具有文 化传承、教育、 娱乐等多种功能。
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陆 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地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势高低、山脉走向等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地势高低、山脉走向等影响河流的流向、流速等
地形对植被的影响:不同地形分布不同的植被类型,如高山草甸、热带雨林等
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形分布不同的城市、交通线等,同时地形也影响人类的生产、 生活方式
旅游资源的分布: 中国地形地貌复 杂多样,旅游资 源分布广泛,各 地具有独特的旅
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开发 利用:中国政府 重视旅游业的发 展,加强旅游资 源的保护和开发 利用,推动旅游
业的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包括自然和人文景观 旅游资源地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旅游产业成为重要支柱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存在矛盾和挑战

中国地形地貌分类标准

中国地形地貌分类标准

中国地形地貌分类标准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

这些特征在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影响了中国的气候、生态、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以下是对中国主要地形地貌类型的分类标准的概述:1. 高原高原是指海拔较高、地形平坦、边缘陡峭的地形。

中国的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等。

其中,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之一,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这些高原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山地山地是指高度较高、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形。

中国的山地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南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和大别山等。

这些山地的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平原平原是指地形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形。

中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这些平原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人口密集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4. 盆地盆地是指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

中国的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这些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往往具有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5. 丘陵丘陵是指海拔较低、地形起伏较小的地形。

中国的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如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等。

这些丘陵地带是中国的茶叶、水果和竹子等特色农业产品的主产区,也是中国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

总之,中国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为其地理、气候、生态、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地地貌类型按形态分类
我国山地分布非常广,不仅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高原上有山脉分布,就是四川盆地内,低山丘陵也绵延不断。

按海拔高度计算,500米以上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4%,500米以下的占16%,真正的平原仅占11%。

我国山地高而大,类型多样。

有些山很高,上部白雪皑皑,常年不化。

有些山,巍峨挺拔,气势雄伟。

有些山,人们在不同位置看,有不同的相对高度,例如在海拔约1000米的塔里木盆地看昆仑山非常高峻,在海拔约5000米的西藏高原看就显得平淡无奇了。

根据山地的绝对高原和相对原度,可将我国山地划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五大类型。

类型名称/绝对高度/相对高度(m)/切割程度
按绝对高度以及切割程度来划分山地类型,在地理上和生产上都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山地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大,所处地理纬度又比较低,那么,从山麓到山顶气候、生物随高度增高有明显的变化,从而可以出现较多垂直自然带和相应的垂直农业带。

一个地区山地相对高度愈大,切割愈强烈,那末,这一地区地表起伏愈显著,自然条件一般也愈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