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总结大全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总结大全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艺术手段来增强作文表达的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感人或具有说服力。
在作文写作中,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文章的质量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本文将综合总结并介绍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具体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修辞问答、设想、修辞疑问等多个方面。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增强作文表达力的效果。
比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较,使得读者更能够感受到他的笑容的温暖和明亮。
2.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时间悄悄地溜走”,通过赋予时间“溜走”的行为,使其更加贴合人类的经验,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3. 夸张夸张是对事物进行过分的描述,以便夸大效果。
例如,“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通过夸张手法,将这个人的速度描述得无比快速,以突出他的出色表现。
4. 对偶对偶是通过将词语、短语、句子进行呼应或对比,增加文章的韵律感和表达力。
例如,“风轻轻地吹,雨淅淅沥沥下”,通过对偶手法,使得句子更加富有节奏感和美感。
5. 排比排比是将同类的词语或短语并列起来,以增强修辞效果和语气的集中。
例如,“尽情地奔跑、尽情地呼喊、尽情地嬉戏”,通过排比,使得句子更加强调“尽情”的程度,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氛围。
6. 反问反问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但不要求回答,而是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例如,“我们难道不值得拥有幸福吗?”通过反问手法,使得读者更加深刻地思考问题,并引起他们共鸣。
7. 设问设问是在作文中提出一个问题,并随后对其进行解答。
通过设问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并在解答中给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呢?可以从减少污染、垃圾分类等方面入手。
”8. 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通过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回答来引出文章的主题或重点。
例如,“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建立在真诚、信任、包容的基础上。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一种用于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和感染力的重要技巧。
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文体中的运用。
一、修辞手法的分类修辞手法一般可以分为音乐修辞、形象修辞、语义修辞和逻辑修辞四大类。
音乐修辞主要通过音韵、节奏等方式调动读者的听觉感官;形象修辞则通过具体形象的描写展示事物的真实与特点;语义修辞则依靠词语和词组的选择、组合,使句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性;逻辑修辞则在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上进行修辞。
二、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描写和抒发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文体,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尤为重要。
以夸张为例,夸张可以让文字更富有张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比如“我看见了一个笔直入云的高楼”,夸张的修辞让读者对高楼的形象有了更加鲜明的印象。
再如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差异和对立,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黑夜中,寂静无声,我感受到了内心的躁动”,对比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不安。
三、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抒发情感的文学形式,修辞手法在其中的运用尤为突出。
以拟人为例,拟人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情感力。
比如“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石头”,通过将湖水拟人化,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又如比喻,比喻可以通过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带来诗歌的美感和思考。
例如“她像一位少女般婉约”,比喻的修辞手法让诗歌充满了浪漫和情感。
四、修辞手法在故事中的应用故事是一种通过情节展开的叙述方式,修辞手法在其中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以反问为例,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力。
例如“是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读者思考到个体对于世界可能带来的影响。
再如排比,排比可以对事物进行相对比较,突出重点。
例如“她哭了、笑了、跳了起来”,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故事中的情节更加生动和夸张。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一种文学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在写作中,合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具有感染力。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不相干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喻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时,可以使用比喻来增添形象的特点:“他的眼睛如同湖水般清澈明亮。
”这个比喻使读者更容易想象出那个人的眼睛的特点。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通过对某个事物或特征进行夸大处理来增强表达力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夸张和生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在描述一个城市的繁华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来突出其独特之处:“这个城市的灯火璀璨,高楼大厦如同摩天大厦,犹如一个巨大的舞台!”这个夸张的形容使读者对这个城市的繁华印象深刻。
三、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类特点,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使抽象的事物或者生物变得具有情感和行为。
例如,在描述一朵花时,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花儿含羞带怯地低下了头,仿佛在向阳光致意。
”这个形容使读者对花儿的形态有了更加鲜明的印象。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将句子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内容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得文章更加优美和引人入胜。
例如,文章开头可以运用排比手法:“我看见了阳光的明媚,感受到了微风的温柔,聆听了花开的声音。
”这个排比使得整篇文章的开头生动有趣。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回答的修辞手法。
反问可以使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并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在专家论述某个观点时,可以使用反问手法:“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吗?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自己的梦想吗?”这样的反问引起了读者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思考。
综上所述,修辞手法在写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修辞手法是一种在文学和写作中广泛运用的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丰富作品的意境,增强文学效果,并能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于作品的影响。
一、比喻和隐喻的运用比喻和隐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且重要的表达方式。
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这句话通过将笑容与阳光进行比较,形象地描绘出了一个友善热情的形象。
而隐喻则是通过暗示或间接表达来传达某种含义,使文章更具有深意。
例如,“她是一朵盛开在黑暗中的玫瑰”,这句话通过将女主人公与玫瑰进行隐喻,表达了她的美丽和坚强。
二、排比和对偶的运用排比和对偶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句子结构形式。
排比是通过将同类型或相似的词语或短语排列在一起,形成平行的结构,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春风送暖,夏雨滋润,秋叶飘落,冬雪皑皑”,这句话通过排比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四季的景象。
而对偶则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矛盾或对立的词语或短语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例如,“爱与恨,生与死,希望与绝望”,这句话通过对偶的方式,突出了两种极端的情感。
三、夸张和反问的运用夸张和反问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表达手段。
夸张是通过夸大或夸张某种事物的特点,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例如,“他饭量如同一头饿狼”,这句话通过夸张形容,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人的饭量大的形象。
而反问则是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暗示着一种肯定或否定的观点。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自由和平等吗?”这句话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必要性。
四、拟人和拟物的运用拟人和拟物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方法,可以使作品更生动有趣。
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拥有生命力。
例如,“海浪咆哮着冲向岸边”,这句话通过拟人的方式,描绘了海浪的形象。
而拟物则是将人的特征和行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使其具有人的形象或特点。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巧妙运用

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是作家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以达到增强文章感染力、表达能力的目的。
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促使读者产生共鸣。
本文将重点分析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的巧妙运用。
一、比喻的巧妙运用比喻是一种将事物与事物进行比较的修辞手法。
通过使用比喻,作家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文章更加直观。
比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比金陵小旦,又如年少素女”一词,将黛玉的美貌与戏曲形象巧妙地结合起来。
二、拟人的巧妙运用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质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家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离骚》中,屈原将大河比作“黄河之水天上来”,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浩渺。
三、夸张的巧妙运用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特征来加强语气和感染力的修辞手法。
作家可以运用夸张手法来强调某种感觉或效果,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自然景色的壮丽和震撼。
四、对偶的巧妙运用对偶是一种通过对比和平衡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凝练、精炼。
对偶的运用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读者也更易于理解。
例如,《红楼梦》开篇的“悲喜交集,离合悲欢”,通过对偶的手法,展现了世事无常、喜怒哀乐交织的人生境遇。
五、排比的巧妙运用排比是一种通过将同类事物、同类词语等进行并列以便于突出某个特定意思或形象的修辞手法。
排比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紧凑、有节奏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我站在这个土地上,我自豪;我生活在这个时代,我自豪;我为我的祖国骄傲。
”六、反复的巧妙运用反复是一种通过重复运用某种语句、词语等以强调某种意义的修辞手法。
反复的运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印象深刻、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例如,在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反复使用“无知真是美好”的句式,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在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中,作家可以使用上述几种手法的综合与组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修辞手法是指在语言表达中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以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
它在文章中起到了提升文学艺术性、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作者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一、比喻和拟人比喻是通过将事物与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相比较,来突出事物的特点和形象。
拟人则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维、感情和行为。
这些修辞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内容。
例如:“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比喻了她笑容的温暖和明亮。
二、夸张和反语夸张是对事物进行故意夸大或缩小处理,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反语则是通过与事实相反的说法来表达思想或情感。
这些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幽默、讽刺或强调的效果。
例如:“这个箱子有一吨重”,夸张地形容箱子的重量,以强调其沉重。
三、对比和排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或对立的事物进行对照,突出它们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排比则是在句子或段落中重复使用相似的结构和语法,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有层次感和逻辑性。
例如:“晴空下的大海碧波荡漾,而黑夜中则是一片寂静;春天里花朵竞相开放,而冬天则是一片寒冷凋零”。
四、借代和拟声借代是用一个跟所指事物相关的词来替代所指的事物,以达到简洁明了的效果。
拟声则是通过模仿声音的语言,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真实。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喀拉喀拉”,模拟雷声,使读者感受到雷雨来临的气氛。
五、反复和叠加反复是在文章中多次重复表达相同的意思或观点,以加强其印象力。
叠加则是在句子或段落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词语,以强调某个特定的意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文章中的内容。
例如:“他一而再,再而三,给我上了重重的一课”,通过反复使用“一而再,再而三”这一词语叠加的方式来强化作者的教训。
六、引用和问答引用是在文章中引述其他人的观点、名言或材料,以支撑自己的观点或论证。
六年级语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六年级语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语文写作是六年级学生们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不断练习和掌握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感受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语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帮助学生们提升写作水平。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使得作文更具形象感。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运用比喻手法来描绘人物形象、描绘场景等。
例如,当描写一个懒惰的人时,可以写道:“他像一只困倦的猫,整天只顾着睡觉。
”二、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张描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运用夸张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例如,在描写一个很高的建筑物时,可以写道:“那座大楼高得仿佛可以直抵天际。
”三、排比手法排比手法指的是使用同样的结构进行排列,使作品更加整齐、有序。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运用排比手法来列举相关的事物,加深读者的印象。
例如,“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要坚持不懈努力学习,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四、拟人手法拟人手法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使之更富有生命力。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使用拟人手法来描述自然景物、动物等。
例如,当描写风时,可以写道:“风在大树上跳舞,欢快地吹拂着每一片树叶。
”五、对比手法对比手法是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使用对比手法来展示事物的特点、突出观点等。
例如,在描述四季的变化时,可以对比不同季节的天气、植物等。
六、反问手法反问是通过提出问题,而不期望对方回答,以强调自己的观点。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使用反问手法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作品的说服力。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吗?”七、比较手法比较手法是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它们的差别和相似之处。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使用比较手法来说明观点、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
例如,当写到春天时,可以与其他季节进行对比,展示春天的特点。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修辞手法是作文中的一种重要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精彩。
本文将从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方面探讨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一、比喻的运用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作文的表达力。
比喻在作文中可用于形容事物、表达感情等方面。
例如,在描述美丽的风景时,可以使用比喻来增强描写的效果,如“湖水清澈如镜,犹如一面巨大的明镜反射出蓝天白云。
”二、夸张的运用夸张是一种夸大事物特征的修辞手法,在作文中能够夸张表达某一事物的好与坏。
夸张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作文的表现力。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美貌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如“她阳光般明媚的笑容照亮了整个房间,美得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三、排比的运用排比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结构的句子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在作文中可以起到强调、对比、扩大事物意义的作用。
排比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更加易于理解。
例如,“她善良、聪明、勇敢,是我心目中完美的榜样。
”四、拟人的运用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强作文的感染力和形象表现。
通过拟人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描写下雨的场景时,可以使用拟人手法,“雨滴嘀嗒着唱起了一首欢快的歌,它们似乎在与大地轻轻地交流着。
”综上所述,修辞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可以使作文生动、形象,增强作文的表达力。
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都是常用的修辞技巧,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可以使作文更加吸引人。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境和写作目的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以使作文更加精彩有趣。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修辞手法的运用水平,写出更加出色的作文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大家请看这一比喻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①师: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觉器 官? 在此,作者把嗅觉上的“清香“比作成听觉上的”歌声“,运用 的这种表现手法是——通感。所谓“通感”,就是指视觉、 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沟通交融。 ②师:这种修辞手法,本课还出现过一次。快去文中找一找,看 谁的眼睛是火眼金睛? 生读“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 玲上奏着的名曲。”, 师:仔细分析一下,此句中,是作者的哪两种感官的沟通交融? 生:视觉转为听觉。(师评:你的分析真准确!) 【评析:引导学生着重分析“通感”这一写法。】
《春》文段分析: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 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 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 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 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 默着。
阅读下列文段:《春》、《绿》、《荷塘月色》课文中截取的文段 都分别使用了什么类型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比喻 、排比 、拟人及通感,把文中一景一物描写的更加生动、形象、具体。 ⑴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 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 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⑵在《春》一课中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 修辞手法,把春天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花色的美丽刻画的生动、形象。
《绿》重点文段赏析: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 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 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 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 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 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活学活用:课堂小练习
以“冷”为话题写50字左右的语段,至少要使用2种(比喻或拟人或排比)以 上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北国的冬天,是一定要刮风的。风一起,它就会毫不留情地把树 上残余的叶子卷起,一片也不留;风一起,不管人们穿多少衣服,它都像 一条泥鳅一样,顺着袖口、领口钻进衣服里面,贴着你的皮肤到处游动; 风一起,它就像一把没有磨好的钝刀,狠狠地割在脸上、手上,看不见伤 口却仍能感受到辣辣的疼。 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独具匠心的选择一个切入点——风,来写冬天之冷。 排比、比喻、拟人,用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却极其生动地写出了冬天的感觉。 风,像泥鳅一样,好像无孔不入地往衣服里面钻,真的让人们觉得无论穿 多少衣服,也躲不开藏不住,泥鳅贴在皮肤上的感觉真的让人们感到风的 冷、天的寒。而当人们总说风像刀子一样刺在脸上的时候,小作者却写到 风像钝刀割在脸上,“看不见伤口却能感受到辣辣的疼”。两种比喻一比 较,“钝刀”“割”更让人感受到这风的凛冽。没有“冷”字,可“冷” 就贯穿在字里行间!这就是修辞的妙用!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雨是寻常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野花
“像眼睛,像星星……”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中的博喻手法,不但形象生动,而 且把初春时细雨的特点和春花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加以描绘,给人以春的气息和 美的享受。拟人,如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绿》
学以致用:课堂小练习
课外链接: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朱自清先生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北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物价飞涨, 北大的教授们没法生活下去。国民 党就向人们发美军的救济粮。可是, 以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教授们宁可 饿死也不去领救济粮。著名历史学 家吴晗回忆:“朱自清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5 页)
问: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考试大纲》中常考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反问、 设问
教学目标:
• 了解写作中修辞手法的基本种类及其作用 • 通过研读朱自清的《春》、《绿》、《荷塘月色》这三篇课 文中的重要文段,让学生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的运用 重点: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掌握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
• 我们知道比喻可以使事物的特点更加形象生动,但真正?好 的比喻取决于细致入微的观察。 例如第二段把远眺的瀑布比做“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将 近观的瀑布比成“被扯成大小的几绺”,把飞泻的:瀑布溅 起的水花,喻为“一朵朵小小的白梅”, “飞花碎玉”、 “微雨”、 “杨花”等,是基于对瀑布不同角度多侧:面细 致入微的观察: “瀑布从上面冲下……岩上有许多棱角;瀑 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那么,、飞溅的水花,“晶莹 而多芒”,这时你品评它的上述喻体就会感到是那么.自然 而贴切。
写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参赛者: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 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 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过 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 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 俐地从我身边跨过,从我脚边飞去 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 又溜走了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掩着面叹息。但 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 里闪过了。——朱自清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回忆:“朱自清 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 ‘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 4卷,第1495页)
《荷塘月色》重点文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 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 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 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 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 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