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基本规范要求总结
地质勘察报告的规范编写

地质勘察报告的规范编写作为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地质勘察报告对于项目实施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个规范编写的地质勘察报告,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地质情况,也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报告的规范编写要点,旨在帮助编写人员提高报告质量。
一、前言地质勘察报告的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报告的编写目的和依据,说明编写报告的任务和要求,同时也可以简要介绍勘察区域的地理、气候和人文情况等。
二、勘察区域的概况这一部分主要对勘察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貌特征和区域地质概况进行描述,包括地形、水系、土壤类型、地质构造等信息。
同时,还可以补充介绍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情况及历史地质活动特点等。
三、勘察方法和过程这一部分详细描述地质勘察的方法和过程,包括野外勘探、室内实验和资料分析等。
需要列出使用的仪器设备、样品采集方法、实验方法以及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地质勘察结果地质勘察结果是报告的重要内容,需要准确、全面地描述所获得的地质信息。
这包括岩性描述、地层划分、断裂构造、岩溶地貌特征等。
在描述中要注明观测点的位置和海拔,同时可以结合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五、地质灾害评价针对勘察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详细评价和分析。
这包括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范围、危险性等内容,同时还应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建议,以保障工程的安全可行性。
六、地质勘察意见根据勘察结果和地质灾害评价,提出相应的地质勘察意见。
这一部分是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续工程建设提出建议和指导,有助于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七、参考文献在报告的最后,列出勘察过程中所参考的文献资料。
这些参考文献应包括地质研究论文、地质图、规范标准等。
需要注明文献的作者、题目、出版年份和出版社等信息,以便读者查证使用。
八、附录根据需要,可以在报告的附录中添加一些补充信息,比如勘察过程中的照片、图表、统计数据等。
这些附录内容对于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勘察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地质图绘图一般规定汇总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主题内容本规程规定了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件制作的要求、一般规定以及作业程序。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详查及勘探矿区各类地质图件制作的技术依据之一。
其他地质图件可参照执行。
3引用标准和规范DZ/T0156-9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7-95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6-95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1:50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式图例(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勘查技术管理规范补充规定(测绘、地质绘图)(199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金矿勘查综合图件编绘指南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三总队第一章矢量化的一般规程1.1对底图的质量要求一般地质图件原稿图应符合下列要求:1.数学基础(直角坐标网、经纬网、内廓及各类控制点)精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2.图面平整、内容清晰、所附资料齐全;3.国界、省(市、自治区)界等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了审查并有文字依据;4.相邻图幅各要素接边误差符合要求。
1.2矢量化前准备工作1.矢量化前必须详细阅读底图(原图)和有关规范图式图例,了解各要素的清绘(矢量化)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定作业计划。
作业计划可按要素拟定,也可按每日工作量具体划分,以便有条不紊的工作。
3.底图是否清绘准确,发现疑难问题,必须在清绘前向有关人员问清弄懂,自己不能擅自改动。
1.3矢量化的质量要求1.原图各要素清绘符合规定要求,依比例尺的符号不得变形,不依比例尺的中心点位不得超差。
2.上各项内容不得漏掉或有差错。
3.国界及行政区划界线,严格按照可靠资料绘制。
如有国界线的图,必须上级批准,并附有正式审批文件,方可绘制印刷。
4.必须尊重原图,不得随意改动原划线位置,必须保持各要素的几何精度。
正确处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质报告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

地质报告及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4.要注意表内的内容排列美观、紧凑、合理。
5、备注栏若无内容则删除。
尽可能简化表格,少用A3规格的表。
个别大表应高度综合,或分解为几个小表。
6、表序号按全文、章或节编排,如“表1”、“表1-1”、“表1-1-1”。
表序号与表名之间空一格,不许用标点符号,置于表上,居中排写。
7、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但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四、插图的格式要求1.要素齐全,结构合理,美观规范,重点突出,图例等部件不能喧宾夺主,各类注记避让应合理。
2.一般绘制黑色插图,必要时采用彩图。
图名、图框、比例尺等必须用黑色。
而且有些图件全用黑色更美观。
3.图内文字一般略小于正文字号,不宜太大或太小。
但有些注记之间应用区别,便于体现不同层次的内容。
4.图号按章编排,如“图1-1”。
图号与图名之间空一格,位于图下方。
图名的字体、字号尽可能整个报告保持一致。
5.比例尺一般用单线、单向比例尺;一般放于图下方或者图内。
6.图例:图例位于图下方或图内,忌讳放于图上方;无需“图例”二字。
不能有责任签。
图例不宜太多,能直接标注者可以不用图例,而且直接标注文字更便于读图。
7.图框:多数情况下用单线图框,部分情况用双图框(需要经纬度、直角坐标时);还有一些情况不适宜用图框,如素描图、剖面图、流程图等。
8.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加参考文献的脚注,或者在括号中说明作者和年份。
9.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10.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
必要时加辅助线条及文字说明。
对显微组织类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11.不许将附图简单缩小后当作插图,否则肯定不符合上述标准。
12.插图要与附图一样提交MapGis格式图,与附图和正文一道归档,否则后人难于修编和引用。
13、插图不能有责任签。
五、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每个成果报告或学术论文,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才能体现基本素材、理论依据、技术方法的真实可靠,以及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及科学价值。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编写地质勘查报告和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以下简称“地质报告”), 是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 是地质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工作能力。
为使年青同事们尽快熟悉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现对有关问题进行初步的介绍和简要的讨论。
这些常见问题, 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地质论文的编写中。
因此,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与写作规则, 同样适用于地质论文的编写。
一、编写要求地质报告的章节设置及章节内容, 要严格按照《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闲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编写。
地质报告的编写要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①章节内容、附图、附表齐全;②行文规范、表述清楚;③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合理、数据正确;④资料完整、立论有据。
编写中问题较多的章节为: 摘要、关键词、目的任务、以往地质工作评述、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各章的章首语。
(一)摘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 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简明、准确地论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文摘编写规则, GB/T6447-1986)。
地质报告都要编写摘要。
1.编写要求地质报告一般采用报道性摘要, 以“摘录要点”的形式, 反映地质报告的目的任务、勘查方法、工作结果。
编写的主要方法是:将各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为“章首语”, 在“章首语”的基础上编写摘要。
在摘要中, 地质报告的每一章, 都有一段话与之对应。
摘要具有独立性、全息性、简明性、客观性。
(1)独立性摘要中要有重要的数据和结论, 形成一篇完整的短文, 可以独立使用。
读者不需阅读地质报告正文, 也能完全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常见问题为:使用缩略语、略称、非专业代号, 使读者难于理解摘要所表达的内容。
(2)全息性摘要要全面覆盖地质报告, 拥有与地质报告等量的主要信息。
即不阅读全文, 就能获得必要的、完整的信息。
常见问题是:①对地质报告进行评论, 把摘要写成书评, 缺少摘要所应提供的信息;②过多地叙述目的与任务, 把摘要编写为地质报告的引言, 仅反映了地质报告的部分;③由于字数所限, 省略了不该省略的重要内容。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是对勘察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重要文件,它不仅对于项目的进展和成果提供了详实的描述,还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为了使报告具备规范性和可读性,以下是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规范要求:一、封面与目录地质勘察工程报告的封面应包括项目名称、报告名称、编制单位、日期等基本信息,并突出显示。
目录应清晰列出报告中各章节的标题和页码,方便读者快速查找所需内容。
二、引言和背景在报告的引言部分,应简要介绍项目的背景和目的,明确勘察的目标和任务,并提供与该项目相关的地质背景知识。
三、勘察方法与工作进程勘察工程报告应详细描述所采用的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采样方法、测量方法、试验方法等。
同时,应附上工作进程图或流程图,清晰展示勘察工作的组织和进展情况。
四、勘察成果在报告中,应详细描述勘察工作的成果,包括地质勘探数据、分析结果、测试数据等。
数据应准确无误,并配有图表和图像以直观展示结果。
同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确定性。
五、风险评估和建议地质勘察工程报告还应对可能存在的地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在评估过程中,应科学客观,并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
六、结论报告的结论部分应对整个勘察工作进行总结,并明确阐述勘察结果对项目的影响和意义。
同时,提出后续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七、参考文献报告中引用的文献和资料应列于参考文献部分,并按照统一的参考文献格式排列。
八、附录和图表如果有需要补充的资料、数据表格或图表,应附于报告的附录部分,并在正文中进行引用。
九、报告格式与规范要求在撰写报告时,应使用统一的字体、字号和行距,并保持段落的分析和衔接的连贯性。
标题和副标题应清晰醒目,使读者可以快速理解报告结构。
此外,还应注意审校报告中的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错误。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报告规范要求对于项目整体的质量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的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可以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项目的后续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改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规定、提纲改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 (一)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山东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1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第一章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第三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章矿井地质页码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含煤地层页码第三节构造页码第三节岩浆活动页码第五节岩溶陷落柱页码第六节地质构造评价页码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一节煤层页码第二节煤质页码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页码2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页码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页码第三节矿井涌水量及预计页码第四节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页码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页码第六节供水页码第六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页码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七章开采方法及顶底板条件页码特殊开采页码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页码地温与地压页码环境地质页码资源储量估算页码第一节估算范围和工业指标页码第二节估算方法和参数的确定页码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划分原则页码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页码第五节资源储量变动对比与利用情况页码第六节开拓、准备、回采煤量情况页码第八章结论页码第一节主要地质成果页码第二节问题与建议页码资料总目录页码附表目录顺序号附表名称页码 (七)正文文字编排要求1、章名:黑体小二居中2、节名:黑体小三居中3、文字:宋体小四,字符间距为“标准”4、行距为固定值22磅5、选用纸张A46、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装订线为0 cm 。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

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及要求讲解地质报告是地质调查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以及地质专业界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化技术报告。
准确、清晰、规范的编写地质报告可以表达研究成果,同时也是考察作者地学素养的标志之一。
下面将讲解一下地质报告的编写提纲及要求。
一、报告编写提纲1.封面与目录:封面必须标注报告名称、属地及编制时间,还应注明报告编者姓名及分工;目录中必须明确各部分的页数。
2.总则:主要包括编制目的、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突出报告的重点,简要介绍报告各章的内容。
3.地质基础:主要涉及研究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岩相地层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
4.地质调查:主要涉及地质调查的过程、内容及结果。
5.地质环境评价:根据地质调查的结果,综合分析环境问题,评价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
6.对策建议:对于热点问题,应有对策建议,提出合理建议和科学意见。
7.附录:包括各类资料、照片、平面图、剖面图、地质图、统计表格,其中必不可少的是研究区域地质图,以及研究区域的专业术语列表。
二、报告编写要求1.严格遵循报告结构和研究对象的要求;在编写报告过程中要注意报告完整、准确、合理和科学;2.报告的文字要求以简明、准确、清晰为原则;应使用常规和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化字体,对于术语、专业词汇、数字、计量单位、空间位置等要统一格式;同时要注意文章排版,字体大小一致,正楷或楷书常用于标题、正文等。
3.参考资料的规范性非常重要,需要遵守国家出版标准,如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4.报告中的图像必须准确完整,清晰别致,注明图像内容及参数,图的标号放在含有该图的文字段前面;5.报告索引及附录的处理:需要将所使用文件或数据的名称、作者、年代等准确概括。
而对于附录内容的质量,同样也应该严格遵守报告的规范与标准。
总之,在编写地质报告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规范、准确、科学的原则,并且要注意报告框架和研究对象的要求,使得报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勘察是确保工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环节,它旨在对工程所处的地质和土壤条件进行详尽的调查和分析,以便有效地评估和管理潜在的地质和土壤工程风险。
为了保障勘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岩土工程勘察需要符合一系列规范要求,以此规范勘察的方法、程序和结果的编制。
本文将针对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要求进行探讨,并对其重要性进行阐述。
1. 勘察目的岩土工程勘察的首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工程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土壤性质。
这些信息对于工程设计、土壤基础设施和地质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之前,必须明确勘察的目的和范围,以确保勘察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能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2. 勘察方法和程序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和程序需要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
一般而言,岩土工程勘察包括现场观察、取样和试验分析等活动。
这些活动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在勘察报告中详细记录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此外,在编制报告时,还需对勘察方法和程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以保证勘察结果的可靠性。
3. 岩土参数的测定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获得准确的岩土参数数据。
这些参数对于地质灾害评估、基础设计和施工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岩土参数的测定包括岩土层的钻探、取样,以及针对不同土层类型的相应试验。
根据规范要求,岩土参数的测定应该在专业实验室或认可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地质灾害评估岩土工程勘察时也需要进行地质灾害评估,以评估工程所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
地质灾害评估的内容包括地震、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以及地下水位变化、沉降和地裂缝等人为因素。
规范要求在勘察报告中对地质灾害进行详细描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5. 勘察报告编制岩土工程勘察完成后,需要编制相应的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的编制要求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包括报告的结构、内容和附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例框内的代号要遵循由新到老的原则,新地层的 代号在上,老的在下,岩体代号在地层代号后面, 工程类符号在所有地质类图例框的后面。图上有的 内容一定要在图例上表示出来,只能有多,不能有 少,一般来说图例内容只要表示地质方面的内容即 可,地形方面的一般不需要表示,除非有一些少见 的、特殊的符号。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1、内容: 主图 图例 柱状图 剖面图(一般两条) 责任表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2、地质信息: 主图:地层(当然需要填色)、断层
(一般使用红色)、褶皱、区域的地貌需要 一些(例如陡坎、房屋、铁路、公路等)
当然一些文字性标志也需要的(例如什么 山、什么坝、填色的部分是哪个地层等)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地层、岩浆岩及其他要素的设色,一般均 在地层颜色对照表中选用。
地质年代由新到老,颜色由浅淡 到深暗的规律不能倒置!!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图名 每一幅图都会有一个图名,图名的字体和
GB/T20257.2-2006(1:5000、10000)
GB/T20257.3-2006(1:25000、50000、 100000)
GB/T20257.4-2007(1:250000、500000、 1000000)
《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 10609.3-89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地质图能够比文字更清晰、更直观地表示出 各种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目了然地反 映出区域地质基本特征的时间、空间分布规 律。
地质图的编制是一项科学集成度很高、要求 非常严格的系统工程,是对某个时期特定区 域的地质科研成果的记录。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其中(2)编写 绘图大纲(制 作图例板), 示例: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参考标准:
《云南省地质矿产图式图例》1984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GB/T20257.1-2007(1:500、1:1000、 1:2000)
求总结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柱状图:地区的柱状图反应了该区域 的所有地层,包括其地层厚度,岩性 特征和化石,矿藏资源,沉积环境等。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剖面图:在地图上选择一个能够反应地 层和构造运动的一条线,绘制其剖面图, 当然其中有些部分在主图上面看不出来, 但是需要根据主图和柱状图等信息推测 出来,如复杂褶皱、覆盖的地层。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图例:每种地层对应一种颜色,整体来 说都有规定的颜色; 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志,断层,陡 坎等。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每一张图一般都会有一个说明类的图例,图例的摆 放位置没有严格规定,只要在图上有空位的地方都 可以摆图例,但是要遵循一个原则,图例最好不要 分割摆在图上的几个地方,尽量争取要在一个位置 上摆完。
(8)注记剪贴(先地质后地形);
(9)地貌;
(10)图廓整饰(包括接边检查);
(11)自校。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图式中凡没有做出规定的基本线划 (如各种工程符号的线号尺寸)为 0.15mm,小于1:10000的基本线划 为0.1mm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地质资料是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和 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以文字、图表、声像、 标本、样品、岩矿心等不同形式存在的地质、 矿产信息和实物等。
地质资料附图是反映和记载科研和生产活动 的真实记录,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过程中的总结和成果的反映,是广大地质科 技工作者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地勘单位 最宝贵的财富。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案例:T01-0005 剖面图 图例乱画,随意 线条太粗!!
大小及字间隔依图幅大小和字的多少而定, 图大字大,图小字小,与图幅大小相适应。 图名字体不提倡用仿宋,也不提倡用行书 和草书,可以选用宋体字、黑体字、隶书、 魏体和其它美术字。字的长宽比可以依图 幅的形状而设定。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案例:T01-0001 实测地质界线!!! 结合图例 颜色随意,不统一!!! 图签内容不合适!!
求总结
三、地质资料附图的基本规范
地质资料中附图部分主要包括:地形地 质图,水文地质图,矿区交通概略图, 储量估算图,剖面图,钻孔图等。
图形类别多,一般10张左右,但有时会 多达上百张。
这些图使地质资料,更加形象化,充分 说明具体情况。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一般地质图的图面内容及其所包含的地质信 息: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 基本规范要求总结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一、前言
地形图已经具备完整的符号系统,并且 在中国范围内已形成唯一行业认可的规 范。
而地质图符号系统并不完善,许多地质 图形只是在小范围区域使用,所有的符 号制图规则还没有得到统一。
地质报告中附图部分的基本规范要 求总结
二、地质绘图作业程序
(1)熟悉图件的内容,根据定额制定作业计划。对 图内存在的问题,及时请有关人员解决,对图上的要 求不清楚不上图;
(2)编写绘图大纲(制作图例板);
(3)内图廓、座标网、控制点二高程点;
(4)水系;
(5)居民地。
(6)双线道路(包括铁路);
(7)地质工程符号及各种地质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