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旨在深入理解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感受她的无助与渴望。
同时,掌握文中的描写手法,学习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此外,培养同情心和感恩之心,珍惜现有生活的美好,并激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重朗读训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是深入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通过学习,我们要理解她如何在寒冷的冬夜中挣扎求生,感受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以及她对温暖和爱的渴望。
这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从中体会作者的深意。
难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思考。
通过了解小女孩的遭遇,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从中汲取力量,珍惜现有生活的美好,努力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__________,你还读过他的另一篇童话是《__________》。
2.课文讲了在大年夜的晚上,一个__________的小女孩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
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__________的幻景,最后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3.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__________,是因为她__________;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__________,是因为她__________;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__________,是因为她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A. 温暖的火炉B. 喷香的烤鹅C. 美丽的圣诞树D. 和蔼的奶奶2. 课文中的小女孩为什么不敢回家?A. 她怕爸爸打她B. 她想多卖几根火柴C. 她觉得家里更冷D. 她想在外面多玩一会儿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并谈谈这些幻象反映了什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一定都读过童话故事,那你们当中有没有谁知道“安徒生”呢?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
他家境贫寒,14岁开始自谋生计。
他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
他的童话爱憎分明,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情节生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
读前设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2、明确: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
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具体顺序: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人死去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三)学习“卖火柴”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大年夜,地点是街上,当时的天气冷极了,一幅悲惨、凄凉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
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d、“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细节描写。
(这样写能进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怜与孤独。
)3、指导朗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第【1】篇〗(一)启情导入1.师:同学们,春节刚刚过去不久,你们的除夕夜也就是大年夜是怎样度过的?师:总的来说,热闹、快乐!而就在这个举家团聚的日子,有一个小女孩却流落街头,她又冷又饿,孤苦伶仃,横冲直撞的马车差点儿把她撞死,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连自己的爸爸也要打她,没有一个人关心她,她就是世界着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的——2.卖火柴的小女孩齐读(二)初读感知1、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习生字词。
1)师:先来看看同学们字词学的怎么样?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每人读一遍就可以了。
(乖巧围裙硬币橱窗兜着喷香暖和明晃晃圣诞树)2)师:词语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
红色的字是本课的生字,请同学们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快速的记这几个字并书空练习。
师:觉得哪个字难写,需要老师帮助的?(重点指导“兜”字)请同学打开本子,拿起笔,听老师全部说完你再写。
听写(乖巧围裙兜着圣诞树)同学对照大屏幕对照订正!错的同学说说哪错了,要求有错字的同学在旁边工整的改一个,没有错误的同学觉得哪个字难写就再写一个。
3、师:字词就先学到这。
请同学们端起书,快速的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回答(三)品读课文1.小女孩冻死之前发生了什么?小女孩她的处境是怎样的?去文中找一找也可以画一画![dream1]学生汇报(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饥寒交迫以及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漠)2.师: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擦燃了火柴,这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并用横线画出来,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在书上简单标注,然后小组交流。
【课后习题第一题】学生汇报教学预设:(1)火炉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板书:火炉寒冷)师:小女孩的小手几乎冻僵了,在这时候她看到了火炉,真是雪中送炭啊!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的、高兴的)指名再读师:可是对小女孩来说,幸福是那样短暂,火柴灭了,残酷的现实仍旧摆在了小女孩的面前。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方案、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learning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pla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5篇教案促使教师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大家肯定要考虑文字表述规范,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重点段落,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让学生了解作者采用现实与幻想对比的手法,通过研读,懂得小女孩的幻想越美好,现实越悲惨。
3、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第二段,通过研读,体会幻想越幸福,现实越不幸。
教学难点:倡导个性化阅读,构建多元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齐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从课文的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介绍作者。
(教师相机介绍: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被后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我们阅读过的《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都出自于他的笔下》)(教师相机板书:安徒生)这么有名的童话作家,我们可要好好学习他的作品呀,同学们有信心二、检查预习,初读文意1、检查生字词师:课文我们已经做了预习,让我们一起来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教师幻灯出示: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饥饿学生要求注意的字形:兜字音:暖和暖和喷香)2、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能不能理清课文主要段落: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将课文的每个自然段用序号表示出来,同时思考:课文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小女孩的现实生活的,哪些段落是描写小女孩的幻想部分的?(教师相机板书:现实幻想)三、细读文本,理解升华(一)学习开头描写现实的部分师:轻声读文章1—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同时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现实生活怎样?(学生自读,师巡视)1、教师相机出示语段:“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教师启发: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理解)(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赤着脚走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3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正稿.doc

14.《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含有生字的词语。
(2)正确读写哆哆嗦嗦、摇摇摆摆、暖和暖和、暖烘烘并能积累相应结构的词语至少两个。
(3)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4)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学习重难点)课前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课文导读:同学们,大年夜本来是很高兴的,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有鸡、鸭、鱼、虾等好菜,但在沙俄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却过着悲惨的生活,有一个小女孩,她在大年夜还要在街上卖火柴,你们想知道她在街上卖火柴发生了什么事吗?现在就赶快来读一读这篇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吧!二、预习指导:(约15分钟)1、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及需要积累的词语或短语。
2、再默读读课文不少于2遍,边读边想:课文先写的什么,再写的什么,最后写什么。
3、再次默读课文,感悟小女孩的命运和作者寄予的情感,试着给文章分段。
现在让我来检测一下学习效果吧!预习检测(闭卷15分钟完成)1、我能默写下面的词语。
ydo Idn wei qun lie feng chu chuang2、我能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她在一座房子墙角里坐下来,幡(qudn, juan)着腿缩成一团。
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tian, tian)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哽(pen, pen)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3、我能照样子写词语,再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暖烘烘(ABB)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哆哆嗦嗦(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黑又冷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破折号表示:①解释说明的部分;②话题突然转移;③声音延长。
《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乖巧围裙硬币裂缝橱窗圣诞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
(重点)
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难点)
【预习导学】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看拼音,写词语。
duō suō chú chuāng wéi qún dōu zhe yìnɡ bì líng hún ( ) () ( ) ( ) ( ) ( ) 2、辨字组词。
乖( ) 厨( ) 蜷()梗()
乘( ) 橱( ) 倦()埂()
【合作探究】
★活动一: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
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弄清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并看到了不同的幻象。
小女孩几次擦燃了火柴?每一次都看到了些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样的?
★活动四:写作特色探究
这篇童话故事是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作品,作者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写作。
请你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并适时批注,想一想这篇童话故事哪些地方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地方写的是虚幻的事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导学测评】
读完文章以后,你一定有许多话相对小女孩说,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听课文的范读,体会课文中小女孩的命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通、读流利)3、学生自学。
4、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5、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小女孩的4次幻想,从小女孩对他们的渴望中体会小女孩极的悲惨。
2、从对小女孩的同情到对小女孩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讲;课题在课前已写好。
教学过程:一、听写一段话: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教师说,学生写。
2、教师出示这一段话,学生校对。
3、齐读这一段话。
二、由“那么美丽的东西”切入,找出课文中的3次幻想,体会小女孩生活的不幸。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曲?请大家快速的浏览课文,找出这些美丽的东西。
2、学生交流,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3、同学们,哪些词句中你能看出小女孩认为这些东西是美丽的?请自由读课文有关的段落,并把你认为是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A、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象生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多么舒服啊!”读出发自内心的感慨,赞美。
)(教师指导读)B、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因为美丽的东西往往会特别珍惜,火炉不见了,小女孩感到很无奈,很失望。
)C、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鹉正冒着香气。
(“冒着香气”认为她是美的,很渴望。
)D、她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又,瞒珊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越美的东西,想得越神。
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她)E.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F、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眼大,还要美。
G、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样,在向她眨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课时安排:两课时一、板题示标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童话大师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示标)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遍?1、认识6 个生字,会写5 个生字2、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3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理清课文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二、出示自学指导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 按“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一一冻死”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4. 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讨论:①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②下雪的大年夜里,小女孩在街上是怎样卖火柴的?说明了什么?6.划出有关描写小女孩悲惨生活的语句。
三、学生自学,师巡视四、检测自学效果。
1、检查读文情况,做到认真倾听,如有错音及时订正。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给多音字组词:zh <Hg(挣钱)hu d(划火柴)j 1(几乎)zh i(只有)zhe(拿着) zh mg(挣扎)hu 4计划)j i(几个)zh i(一只)zh do (擦着了)字形难点:不要多点:旺捏烧词义重点:蹒跚、闪烁、慈爱的意思。
教师讲解:圣诞树、圣诞节。
3、指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4、按“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一一冻死”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讨论:①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②下雪的大年夜里,小女孩在街上是怎样卖火柴的?说明了什么?6、划出有关说明小女孩悲惨生活的语句。
五、后教。
1、重点字师生共同补充、更正,落实。
2、师引导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她可忘不了这个。
”a.她忘不了什么?大年夜富人享不尽的欢乐和幸福,小女孩有吗?b•小女孩忘不了这大年夜,说明了什么?(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向往光明,向往快乐。
)3•小结:大年夜本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团圆欢聚的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人们欢乐的时候光头赤脚,流浪街头,叫卖火柴。
她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悲惨。
六、当堂训练。
1、写字,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监督。
2、选取练习册上的习题。
分为必做题、选做题。
第二课时小女孩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啊!在这痛苦的生活中,她有哪些幻想呢,结局又是怎样的?这节课就结合课后问题理解第二、三段的内容。
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同情穷苦人民孩子的悲惨遭遇和仇恨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感情。
2、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自学指导1 •轻声自由读,思考讨论:①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各在怎样的情况下擦燃火柴?②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幻想些什么?2. 用“〜〜”划出小女孩一次次擦着火柴时,出现幻想的语句。
3 •填空练习根据表格的内容,重点抓住小女孩幻想的语句,说说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美丽的幻想?4. 指导朗读课文。
(表达出小女孩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
幸福地飞走的心情。
)5、你怎样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6、默读第三段思考讨论:拓展与运用第1 题三、学生自学,师巡视。
四、检测自学效果。
根据自学指导逐一检测。
五、后教。
对于难于理解的句子,师做重点引导。
1、你怎样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因为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所以作者说小女孩死了,就不在有寒冷和饥饿的威胁了,这是在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鸣不平。
2、默读第三段思考讨论:拓展与运用第1 题第一个幸福: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美好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
第二个幸福: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是彻底告别痛苦的生活的幸福了。
六、当堂训练。
7、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说或怎么做?《凡卡》导学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外国的穷孩子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催人泪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作品——《凡卡》。
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示标)。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遍?(指名读)1、认识14 个生字,会写7 个生字。
2、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出示自学指导1、说说你对作者的了解。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4、初读信的内容,整体感知:凡卡在莫斯科当学徒,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为什么请求爷爷把他接回乡下?把信的内容标出来,看看是哪几个自然段?5、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自由读一读,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6、他是怎样乞求爷爷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爷爷带他离开的段落和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学生自学,师巡视四、检测自学效果。
1、指生说说对作者的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做到认真倾听,如有错音及时订正。
3、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分哪几个部分来写的?五、后教。
1、重点字师生共同补充、更正,落实。
2、师引导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感受凡卡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现在我们读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里当学徒,挨打,挨饿,整天干活,睡不好觉,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爷爷把他带回乡下去。
凡卡小小年纪就受尽了苦难,那么他的命运将会怎样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当堂训练。
1、同学们课后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抄写在作业本上。
2、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题。
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凡卡在信中都写了什么?这节课继续学习《凡卡》一课。
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凡卡的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二、出示自学指导1、课文除了凡卡的信,还写了什么呢?在课文中标出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
2、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凡卡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忆起这些往事的?3、凡卡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乐呢?再读一读写回忆的这些段落,画出表现凡卡快乐心情的句子,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着往事,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回忆往事时的那份快乐。
再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但他现在回忆起来为什么觉得那么快乐呢?5、课文什么地方还写到了凡卡的叹气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两次叹气。
一个九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凡卡却连声叹气。
从这三次叹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6、讨论故事结局,感受人物命运(1)、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
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爷爷会把凡卡接回家吗?自由朗读凡卡写信封的那四个自然段,再跟同桌讨论讨论。
(2)、交流讨论:⑴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
⑵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感受?三、学生自学,师巡视四、检测自学效果。
1、课文除了凡卡的信,还写了什么呢?(还写了凡卡对乡下生活的回忆。
)在课文中标出凡卡回忆乡下生活的段落。
(第4、5、6自然段和第13、14自然段。
)2、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回想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家乡美丽的夜景以及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
)⑵凡卡是在什么情况下回忆起这些往事的?(凡卡提笔给爷爷写信时就回忆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回忆起了家乡美丽的夜景。
当他写到自己在城里当学徒的痛苦生活时,就又回想起了在乡下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快乐时光。
)⑶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把凡卡给爷爷的信、以及他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穿插起来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里的痛苦生活。
⑷凡卡在回忆这些往事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⑸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乐呢?再读一读写回忆的这些段落,画出表现凡卡快乐心情的句子,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⑹交流。
①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感受凡卡回忆家乡美景时的复杂心情。
②朗读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感受凡卡和爷爷在一起时的自由和快乐。
3、再读“回忆”,感悟写法:⑴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回忆着往事,让人感受到了凡卡回忆往事时的那份快乐。
再仔细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乡下的生活真的那么快乐吗?⑵讨论交流。
⑶其实,凡卡在乡下也过着穷苦的生活,但他现在回忆起来为什么觉得那么快乐呢?⑷小结:课文穿插着凡卡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
这部分穿插描写,对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课文什么地方还写到了凡卡的叹气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两次叹气。
一个九岁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凡卡却连声叹气。
从这三次叹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三、讨论故事结局,感受人物命运1、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
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爷爷会把凡卡接回家吗?自由朗读凡卡写信封的那四个自然段,再跟同桌讨论讨论。
2、交流讨论:⑴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
⑵如果写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会改变吗?3、小结:不管哪一种可能,在沙皇俄国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惨命运都不可能改变。
文章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感受?5、小结: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笔下的《凡卡》。
这个感人的故事,牵动着每一位读者的心。
凡卡后来的命运到底会是怎样呢?文中最后的省略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五、后教。
六、当堂训练。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这正是契诃夫的高明之处。
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忆读书》导学案大家喜欢读书吗?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这节课我们学习《忆读书》一课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示标)。
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遍?(指名读)一、学习目标1、认识12 个生字,会写6 个生字。
2、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用简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二、出示自学指导1、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新词。
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来理解意思。
3、冰心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哪一句话?三、学生自学,师巡视四、检测自学效果。
1、引导思考,解决以上问题,明确:在2—10 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