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风寒感冒—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考点总结

荆防败毒散考点总结
荆防败毒散是一种中药药方,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败毒疾病。
它由荆芥、防风、败酱草、黄芩、黄柏、青黛等多种药材组成。
以下是荆防败毒散的考点总结:
1. 药物成分:荆防败毒散的主要成分包括荆芥、防风、败酱草、黄芩、黄柏、青黛等。
药物成分的作用机理、相互作用以及药材的药理作用都是考点之一。
2. 适应症:荆防败毒散主要适用于风热病毒引起的疾病,如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发热、惊风、痈疽等。
了解适应症的范围和具体表现是考点之一。
3. 功能主治:荆防败毒散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祛风利湿,化痰止咳。
它可以解毒、消炎、抗菌、抗病毒等。
了解其功能主治以及药物配伍原理是考点之一。
4. 用法用量:荆防败毒散的用法是煎服,一般每次9-15克,
每日2-3次。
了解用药的使用方法、剂量以及煎药技巧是考点
之一。
5. 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使用荆防败毒散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同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过敏体质者禁用。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是考点之一。
总之,荆防败毒散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了解其药物成分、
适应症、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方面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中医治感冒的万能方败毒散和荆防败毒散

中医治感冒的万能方:败毒散和荆防败毒散败毒散是宋代大医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名方,由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组成,主治外感风寒湿所致的表证。
荆防败毒散出于《摄生众妙方》,是败毒散去人参、薄荷、生姜加荆芥、防风而成,主治同败毒散。
什么是表证?中医诊断学认为以发热、恶寒、脉浮为特征的证候就是表证。
这个概念的外延很大,不仅包括平时常见的感冒,还涉及为数众多的病毒性传染病。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是主要的外感病因。
六淫邪气主要侵袭皮毛,或从口鼻而入,侵害肺系,对口、鼻、咽、喉、气管和肺形成损害,症状表现为全身的发热、恶寒、肌肉骨节疼痛,以及局部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等。
对这类病证的治疗应该以祛外邪为主。
外感六淫中,风寒湿邪关系紧密,常相互交织,杂而为病,有时难以分开。
钱乙设计了这张针对多种病因都有治疗作用的败毒散。
方中以羌活、独活、生姜散寒,羌独活并用可治疗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合茯苓以祛湿;川芎、薄荷祛散风邪,善治头痛;配伍前胡、枳壳、桔梗、甘草以行气、止咳、化痰,强化治疗肺感外邪之后的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若体虚,以少量人参扶助正气,鼓邪外出;而柴胡则可退正邪交争所生之热。
实际上方中柴胡的用法最为巧妙,另有深意。
外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寒热经常转化,判断外感风热或由寒化热的标志,往往是病人表现出的热重寒轻的症状。
如果从柴胡退热的角度来说,败毒散对风热外感也具有适应性。
可以说,败毒散的用药涉及外感六淫中风、寒、湿、火四个环节,几乎可称为一个通治之剂、万能之方。
研发理由和前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败毒散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病毒、抗菌、提高免疫细胞活性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小儿秋季泄泻以及荨麻疹、湿疹等皮肤过敏性疾病。
败毒散出现后的900年中,全国风靡,医案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其间许多医家对败毒散进行了加减,以适应不同病人的病情,这就形成了败毒散系列,其中荆防败毒散就是对败毒散的一个高超的改进。
中医内科学方歌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卉,
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丹参饮
丹参饮为祛瘀方,檀香砂仁合成方;
血瘀气滞互结证,心胃诸痛服之康。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四逆散,四物生地归芍芎,
桔梗牛膝通气血,在加桃仁与红花。
7、导痰汤
二陈去梅加枳星,方名导痰消积饮;
胸膈痞塞肋胀满,坐卧不安服之宁。
黄连温胆汤<黄连加温胆汤>
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
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4、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姜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桂枝茯苓丸
《金贵》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与牡丹,
3、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姜枣;
风寒、风热感冒用药

感冒分三种,热性体质者,感受外邪时易于热化,形成风热感冒;而寒性体质的人,感受外邪时则易于寒化,形成风寒感冒;火体受寒叫寒包火。
风寒感冒:发烧、怕冷、嗓子不痛、畏寒明显、有时遇寒时寒战、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头痛、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感冒初期可吃感冒解毒灵颗粒、通宣理肺颗粒,风寒咳嗽吃参苏丸,泡沫痰吃小青龙颗粒。
风寒感冒主要是用疏风散寒类的“热药”.如荆防败毒散、葱豉汤、羌活胜湿汤、麻黄汤(南方地区慎用)、桂枝汤等方剂制成的中成药。
服药后,可喝热粥或热汤。
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风热感冒:发烧、不怕冷、流浊涕、嗓子疼痛、鼻塞、咳嗽声重、黄痰黏稠、口渴喜饮、头痛、舌苔黄、口干、口苦、小便黄。
风热咳嗽可以吃银翘散,板蓝根冲剂。
板蓝根不适用风寒感冒者。
风热感冒.主要是用疏风清热类的“凉药”,中成药可选用银翘片、克感利咽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胶囊)、清开灵口服液(胶囊)、清热消炎一.胶囊、金羚感冒片、桑菊感冒片、板蓝根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寒包火感冒:咳嗽声重、黄痰黏稠、嗓子疼痛。
此咳嗽可以吃通宣理肺丸。
久咳不愈者,观音应梦散:党参15G,生姜15—30G,蜂蜜30G,半个柠檬。
一起煮汤喝。
预防感冒增强抵抗食疗法:
1、寒体:玉屏风散,可长期吃。
2、火体:桑叶乌梅汤:桑叶15G,黄芪30G,乌梅30G,炙甘草10G,。
感冒的种类(中医)

3
1.风寒感冒
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通宣理肺丸、 麻黄止嗽丸、小儿四症丸和参苏理肺 丸。以生姜、葱白煎汤为药引。服药 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 助药力驱散风寒。
4
1.风寒感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 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 水煎服, 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 汤分三次服用。 注意: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 忌用桑菊感冒片、 忌用桑菊感冒片 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 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
5
2.风热感冒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 辛凉解表为主。常选 辛凉解表 用菊花、薄荷、桑叶等。代表方剂 为《银翘散》、《桑菊饮》。
6
2.风热感冒
服成药可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 桑菊感冒片、 桑菊感冒片 羚翘解毒片、Vc银翘片、 、Vc银翘片 片、羚翘解毒片、Vc银翘片、复方感 冒灵片、板兰根冲剂等。如发热较重、 冒灵片、板兰根冲剂 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 双黄连口服液 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这些药具 )、清热解毒口服液 (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感冒的种类
1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 为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两大 类。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 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 很大。另外还有表里两感 表里两感, 表里两感 胃肠型感冒(暑热感冒) 胃肠型感冒(暑热感冒)
2
1.风寒感冒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 等解表散寒药。代表方剂为《葱 豉汤》、《荆防败毒散》。
4.胃肠型感冒(暑热感冒)
本病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常见,既有发热、头痛、咽痛的 感冒症状,又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胃肠道症状。 暑热邪气外束肌表,所以发热、头痛、身痛。暑热挟 湿,侵犯胃肠,导致脾胃消化功能减弱,所以出现呕吐、 恶心、腹泻等症状。治疗这种类型的感冒,如果发热不重 可用藿香正气冲剂 藿香正气水、午时茶、香霍散等治疗。 藿香正气冲剂, 可用藿香正气冲剂,藿香正气水、午时茶、香霍散 病情较重时中医多以清暑解表、和中化湿的办法,一般常 用药有:藿香、佩兰、苏叶、银花、连翘、半夏、白芷、 黄苓、陈皮、元一散、砂仁之类的药物。 胃肠型感冒者不能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 不能选用保和丸、山楂丸、 不能选用保和丸 等。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一、感冒1.风寒感冒【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或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咽痒,咳嗽,痰吐稀白。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葱豉汤(葱白、豆豉)或荆防败毒散(前胡、柴胡、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茯苓、枳壳、桔梗、甘草)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中的一种。
2.风热感冒【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头胀痛,或咳嗽少痰,或痰出不爽,咽痛咽红,口渴。
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宣肺解表。
【方药】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桔梗、淡豆豉、甘草)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银翘解毒片、感冒退热颗粒,或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中的一种。
3.时疫感冒【症状】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不退,周身酸痛,无汗,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伴明显全身症状,呈现流行性发作。
【治法】清热解毒解表。
【方药】清瘟解毒丸(大青叶、连翘、玄参、天花粉、桔梗、牛蒡子(炒)、羌活、防风、葛根、柴胡、黄芩、白芷、川芎、赤芍、甘草、淡竹叶)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清瘟解毒片、莲花清瘟胶囊中的一种。
4.体虚感冒【症状】发热,恶寒较甚,无汗,头痛鼻塞,身楚倦怠,咳嗽,咳痰无力。
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人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前胡、半夏、枳壳、桔梗、陈皮、木香)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参苏丸、玉屏风颗粒中的一种。
二、咳嗽1.风寒犯肺【症状】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口不渴,恶寒,或有发热,无汗,或兼头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宣肺解表。
【方药】杏苏散(杏仁、苏叶、茯苓、甘草、前胡、陈皮、半夏、桔梗、生姜、大枣)加减。
【中成药选用】可酌情选用通宣理肺丸、半夏露、或杏仁止咳糖浆中的一种。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气粗,痰黏,色白或黄,咽痛,声音嘶哑,或兼发热,微恶风,口微渴。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 选药很重要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选药很重要*导读:中医治疗风寒感冒代表方剂有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方剂还有很多,比如冲和丹、风寒感冒冲剂、感冒退热冲剂等。
……风寒感冒由劳累过度,风邪入侵,肺气失宣引起,临床表现有流清涕、周身酸痛、恶寒、咳嗽、鼻塞、发热、舌苔薄白。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代表方剂有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除此之外,正柴胡饮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也可治疗风寒感冒。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方剂还有很多,具体如下:1.长沙张真人验方:柴胡五分、白术一钱、茯苓三分、陈皮二分、当归八分、白芍一钱、炙甘草三分、半夏三分,水一钟、煎半钟,热服。
一剂即愈,不必再剂。
2.通宣理肺丸:麻黄、甘草、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黄芩。
口服。
一次2丸,一日2~3次。
3.参苏理肺丸:党参、甘草、生姜、枳壳、桔梗、木香、紫苏叶、葛根、前胡、陈皮、茯苓、法半夏。
口服,10g一次,一日2次。
4.冲和丹:麻黄、羌活、荆芥穗、细辛、防风、白芷、川弓、薄荷、苍术、当归、甘草。
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5.风寒感冒冲剂: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等。
一次一袋,一日3次,开水冲化温服。
6.感冒退热冲剂:大青叶、板蓝根、连翘、草河车等。
一次36克,一日3次。
开水冲化温服。
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食疗方具体如下:1.生姜红糖茶:具有驱散风寒的功效,做法为将生姜、红糖开水冲泡饮用。
2.葱白粥:具有驱散风寒的功效,做法为将生姜切成片,糯米清洗干净,再加入葱白,一起熬煮成粥。
3.葱醋粥: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做法为将葱白、大米清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熬煮,将熟时加少量食醋。
以上是中医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
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
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
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服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如何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最近经常听到朋友说感冒啦,在喝板蓝根,在喝抗病毒口服液,喝金银花,在喝凉茶等。
我一般都会劝告朋友,你没正确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近时间广东天气降温,这时候受凉感冒,十之八九是风寒感冒。
就是吹风受凉了呗。
通常在休息不好,身体虚弱,以及穿衣不足,大汗吹风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感冒风寒感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银翘散/葱豉桔梗汤暑湿感冒—新加香薷饮气虚感冒—参苏饮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2.咳嗽外感咳嗽风寒袭肺—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伤肺—桑杏汤内伤咳嗽痰湿蕴肺—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3.哮病发作期冷哮—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热哮—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寒包火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风痰哮—三子养亲汤虚哮—平喘固本汤缓解期肺脾气虚—六君子汤肺肾两虚—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4.喘证实喘风寒壅肺—麻黄汤合华盖散表寒肺热—麻杏石甘汤痰热遏肺—桑白皮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肺气郁痹—五磨饮子加减虚喘肺气虚耗—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肾虚不纳—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正虚喘脱—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蛤蚧粉5.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溃脓期—加味桔梗汤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6.肺痨肺阴亏损—月华丸阴虚灼肺—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气阴耗伤—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7.肺胀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痰蒙神窍—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散肺肾气虚—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8.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定志丸心血不足—归脾汤心阳不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水饮凌心—苓桂术甘汤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痰阻心脉—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9.胸痹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气滞心胸—柴胡疏肝散痰浊内阻—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寒凝心脉—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气阴两虚—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心肾阴虚—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心肾阳虚—参附汤合右归饮10.不寐肝火扰心—龙胆泻肝汤痰热扰心—黄连温胆汤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不交—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心胆气虚—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11.癫狂癫证痰气郁结—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心脾两虚—养心汤合越鞠丸狂证痰火扰神—生铁落饮火盛阴伤—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痰热瘀结—癫狂梦醒汤12.痫病风痰闭阻—定痫丸痰火扰神—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瘀阻脑络—通窍活血汤心脾两虚—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心肾亏虚—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13.痴呆髓海不足—七福饮脾肾两虚—还少丹痰浊蒙窍—涤痰汤瘀血内阻—通窍活血汤14.厥证气厥—实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虚证—生脉注射液或参注射液血厥—实证—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虚证—独参汤灌服,后人参养荣汤痰厥—导痰汤15.胃痛寒邪客胃—香苏散合良附丸饮食伤胃—保和丸肝气犯胃—柴胡疏肝散湿热中阻—清中汤瘀血停胃—失笑散合丹参饮胃阴亏虚—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16.痞满饮食内停—保和丸痰湿中阻—二陈平胃汤湿热阻胃—泻心汤合连朴饮肝胃不和—越鞠丸合枳术丸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胃阴不足—益胃汤17.呕吐实证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散饮食停滞—保和丸痰饮内停—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肝气犯胃—四七汤虚证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脾胃阳虚—理中汤加减胃阴不足—麦门冬汤18.噎嗝痰气交阻—启膈散津亏热结—沙参麦冬汤瘀血内结—通幽汤气虚阳微—补气运脾汤19.呃逆胃中寒冷—丁香散胃火上逆—竹叶石膏汤气机郁滞—五磨饮子脾胃阳虚—理中丸胃阴不足—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20.腹痛寒邪内阻—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湿热壅滞—大承气汤饮食停滞—枳实导滞丸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瘀血阻滞—少腹逐瘀汤中虚脏寒—小建中汤21.泄泻寒湿泄泻—藿香正气散湿热泄泻—葛根芩连汤食滞肠胃—保和丸肝气乘脾—痛泻要方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肾阳虚衰—四神丸22.痢疾湿热痢—芍药汤疫毒痢—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寒湿痢—不换金正气散阴虚痢—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虚寒痢—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休息痢—连理汤23.便秘实秘热秘—麻子仁丸气秘—六磨汤冷秘—温脾汤合半硫丸虚秘气虚秘—黄芪汤血虚秘—润肠丸阴虚秘—增液汤阳虚秘—济川煎24.胁痛肝气郁滞—柴胡疏肝散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瘀血阻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肝络失养—一贯煎25.黄疸阳黄热重于湿—茵陈蒿汤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胆腑郁热—大柴胡汤急黄—犀角散阴黄寒湿阻遏—茵陈术附汤26.积聚聚证肝气郁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食滞痰阻—六磨汤积证气滞血阻—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瘀血内结—隔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正虚瘀结—八珍汤合化积丸27.鼓胀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水湿困脾—实脾饮水热蕴结—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瘀结水留—调营饮阳虚水盛—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阴虚水停—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28.头痛外感头痛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内伤头痛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血虚头痛—加味四物汤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肾虚头痛—大补元煎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29.眩晕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气血亏虚—归脾汤肾精不足—左归丸痰浊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30.中风中经络风痰入络—真方白丸子风阳上扰—天麻钩藤饮阴虚风动—镇肝熄风汤中脏腑闭证阳闭—羚角钩藤汤阴闭—涤痰汤脱证元气衰败—参附汤合生脉散后遗症气虚络瘀,半身不遂—补阳还五汤风痰瘀阻,言语不利—解语丹肝肾亏虚—左归丸合地黄饮子31.疟疾正疟—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温疟—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寒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瘴疟—热瘴—清瘴汤冷瘴—加味不换金正气散劳疟—何人饮32.水肿阳水风水泛滥—越婢加术汤湿毒浸淫—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味消毒饮水湿浸渍—五皮散合胃苓汤湿热壅盛—疏凿饮子阴水脾阳虚衰—实脾饮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瘀水互结—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33.淋证热淋—八正散石淋—石苇散气淋—实证—沉香散虚证—补中益气汤血淋—实证—小蓟饮子虚证—知柏地黄丸膏淋—实证—程氏萆薢分清饮虚证—膏淋汤劳淋—无比山药丸34.癃闭膀胱湿热—八正散肺热壅盛—清肺饮、肝郁气滞—沉香散浊瘀阻塞—代抵挡丸脾气不升—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肾阳衰惫—济生肾气丸35.郁病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丹栀逍遥撒痰气郁结—半夏厚朴汤心神失养—甘麦大枣汤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阴虚—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汤36.血证鼻衄—热邪犯肺—桑菊饮胃热炽盛—玉女煎肝火上炎—龙胆泻肝汤气血亏虚—归脾汤咳血—燥热伤肺—桑杏汤肝火犯肺—泻白散合黛蛤散阴虚肺热—百合固金汤吐血—胃热壅盛—泻心汤合十灰散肝火犯胃—龙胆泻肝汤气虚血溢—归脾汤便血—肠道湿热—地榆散合槐角丸气虚不摄—归脾汤脾胃虚寒—黄土汤尿血—下焦热盛—小蓟饮子肾虚火旺—知柏地黄丸脾不统血—归脾汤肾气不固—无比山药丸37.痰饮痰饮脾阳虚弱—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饮留胃肠—甘遂半夏汤或已椒苈黄丸悬饮邪犯胸肺—柴枳半夏汤饮停胸胁—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络气不和—香附旋复花汤阴虚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溢饮表寒里饮—小青龙汤支饮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38.消渴上消—肺热津伤—消渴方中消—胃热炽盛—玉女煎气阴亏虚—七味白术散下消—肾阴亏虚—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39.自汗盗汗肺卫不固—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心血不足—归脾汤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邪热郁蒸—龙胆泻肝汤40.内伤发热阴虚发热—清骨散血虚发热—归脾汤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阳虚发热—金匮肾气丸气郁发热—丹栀逍遥散痰湿郁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血瘀发热—血府逐瘀汤41.虚劳气虚—肺气虚—补肺汤心气虚—七福饮脾气虚—加味四君子汤肾气虚—大补元煎血虚—心血虚—养心汤肝血虚—四物汤阴虚—肺阴虚—沙参麦冬汤心阴虚—天王补心丹脾胃阴虚—益胃汤肝阴虚—补肝汤肾阴虚—左归丸阳虚—心阳虚—保元汤脾阳虚—附子理中汤肾阳虚—右归丸42.痹证风寒湿痹—行痹—防风汤痛痹—乌头汤着痹—薏苡仁汤风湿热痹—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痰瘀痹阻—双合汤肝肾两亏—补血养筋丸43.痉证邪壅经络—羌活胜湿汤肝经热盛—羚角钩藤汤阳明热盛—白虎汤合增液承气汤心营热盛—清营汤痰浊阻滞—导痰汤阴血亏虚—四物汤合大定风珠44.痿证肺热津伤—清燥救肺汤湿热侵淫—加味二妙散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肝肾亏损—虎潜丸脉络瘀阻—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45.腰痛寒湿腰痛—干姜苓术汤湿热腰痛—四妙丸瘀血腰痛—身痛逐瘀汤肾虚腰痛—肾阳虚—右归丸肾阴虚—左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