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叩背排痰办法探讨

合集下载

护理叩背排痰实验报告

护理叩背排痰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肺部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长期卧床、痰液粘稠、排痰无力等是老年人肺部疾病的主要症状。

护理叩背排痰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够帮助老年人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叩背排痰对老年人肺部疾病的治疗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护理叩背排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 探讨护理叩背排痰对老年人肺部疾病的治疗效果。

3. 分析护理叩背排痰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养老院80例肺部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5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2. 实验方法:(1)实验组:采用护理叩背排痰方法,操作步骤如下:①协助患者取侧卧位,头部垫高,双手交叉于胸前。

②操作者站在患者一侧,五指并拢,掌心空出,用手掌根部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叩击患者背部,力度适中,每次3-5分钟,每日2次。

③叩击过程中,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

(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护理、饮食护理等。

3. 观察指标:(1)痰液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痰液量变化。

(2)呼吸音: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音变化。

(3)肺部感染发生率:记录患者治疗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四、实验结果1. 痰液量:实验组治疗前痰液量为(100±20)ml,治疗后痰液量为(50±10)ml;对照组治疗前痰液量为(100±20)ml,治疗后痰液量为(70±15)ml。

两组患者治疗后痰液量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呼吸音:实验组治疗前呼吸音粗糙,治疗后呼吸音清晰;对照组治疗前呼吸音粗糙,治疗后呼吸音略改善。

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肺部感染发生率: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0%。

叩背排痰法的实验报告

叩背排痰法的实验报告

叩背排痰法的实验报告1、日的帮助老人将呼吸道的痰液排出,预防呼吸道并发症。

2、准备(1)养老护理员:着装整洁,修剪指甲、洗净擦干并温暖双手(双于无长指甲或指环)。

(2)物品:软枕头4个(大枕2个,小枕2个)。

(3)环境:清洁,关闭门窗,避免对流风。

3、操作程序(l)翻身侧卧向老人解释操作日的和方法:将各好的软枕头携至老人床旁,操作者站在老人床旁近侧,一手托起老人头部,一手移动枕头至床的远侧一嘱老人移动身体至床的远侧(若老人不能白理时,一手放于老人肩下,一手放于老人臀下,双手臂抬起老人协助移动)然后一手扶持老人远侧的肩部,一手扶持老人劈部,将老人身体向近侧翻转呈侧卧(使老人面向操作者),将老人衣被整理平整,老人一手臂放枕旁,一手臂放在胸前并用一人枕头支撑,下肢的上腿膝关节下用小枕头支撑,盖好被子。

(2)叩背排痰掀开老人背部的棉被,暴露背部,一手扶住老人使体位稳定,一手触摸定位,并使手掌呈环杯状,从下至上叩拍背部数次操作后将老人衣服整理平整,将一人枕头放置老人背部,一小枕头置老人颈部凹陷处以支撑身体,协助老人盖好被子,整理用物与床被,开窗通风,洗于。

4、注意事项(1)操作前注意要先温暖双于,以免乎过凉而引起老人的不舒适。

(2)老人可取侧卧位或坐位,叩背之前要将老人的身体支撑点安置妥当。

(3)叩拍背部之前操作者先将手五指并拢,微弯曲手指,使手背隆起早环杯状再叩击老人的背部。

(4)叩拍时先从老人后背部的肺底向:叩击至肩下。

每次叩击的部位要与次的部位重叠1/3,不可遗漏。

叩击一侧后再叩击另侧,每侧叩击次数不少于3遍。

(5)叩背的力度要适宜,过轻不能使痰液顺利排出,过重则会发生损伤。

(6)叩背时要注意位置必须准确,不能叩在肾区和脊柱处。

(7)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选择稀释痰液的方法,如做雾化吸入、蒸汽吸入等以协助咳痰。

(8)叩拍背部过程中,不可过度暴露老人的身体,冬季可隔着单衣进行叩背,以防受凉。

(9)叩背的时间约10-15分钟,操作中随时观察和询问老人的感受和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

小儿有效扣背排痰方法详解

小儿有效扣背排痰方法详解

小儿有效扣背排痰方法详解小儿常常面临呼吸道疾病,其中一种症状是咳嗽并伴有痰液。

痰液的积聚会导致呼吸困难和不适感,因此及时清除痰液非常重要。

在小儿身上,扣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排除痰液。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有效扣背排痰的方法。

一、了解扣背的原理及方法小儿扣背的原理是通过敲击儿童背部,引起胸腹部肌肉的震动,从而帮助清除呼吸道中的痰液。

扣背可以分为腰背敲击、胸部敲击和射击三种方法。

1. 腰背敲击法:将小儿平放在平整的床上或婴儿床上,使其身体处于舒适的姿势。

用手掌轻轻拍击小儿的腰背部,从上至下有力而均匀地敲击,每次敲击20到30下,敲击时间为5到10分钟。

2. 胸部敲击法:将小儿背部支撑在大人的腿上,保持儿童身体挺直。

用手掌轻轻拍击小儿的胸部,从上至下有力而均匀地敲击,每次敲击20到30下,敲击时间为5到10分钟。

3. 射击法:将小儿的身体稍微抬高,从膝盖的位置开始,用手指轻轻敲击小儿的背部,并沿着背脊从上至下进行有力而均匀的敲击,每次敲击20到30下,敲击时间为5到10分钟。

二、扣背前的必要准备在进行扣背时,有一些准备工作需要做。

首先,确保小儿的睡衣宽松而舒适。

其次,选择一个安静、宽敞的房间,避免噪音对小儿的干扰。

另外,可以用一块软垫或棉被垫在床上,以提供更加舒适的扣背环境。

三、扣背时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扣背排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白天与晚上的时间选择:在白天进行扣背可以促进小儿的呼吸道畅通,便于排痰。

而在晚上进行扣背可能会导致小儿过于兴奋,影响入睡。

2. 合理的频率和时间:建议每天进行2到3次扣背,每次5到10分钟。

但不要过于频繁,以免造成小儿疲劳。

3. 注意扣背力度:敲击的力度应该适中,不要过于用力,以避免对小儿造成伤害。

4. 心理安抚:在进行扣背时,给予小儿适当的安慰和鼓励,提供正面的心理支持。

四、扣背后的注意事项扣背后,应让小儿保持休息,不宜剧烈运动。

同时,观察小儿的呼吸状况,如果没有明显好转,或者出现呼吸急促、皮肤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翻身叩背排痰操作标准

翻身叩背排痰操作标准

翻身叩背排痰操作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翻身叩背排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能,常用于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减轻呼吸不畅的症状。

正确的翻身叩背排痰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一、操作前准备1.确认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排痰的程度。

根据医嘱和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翻身叩背排痰操作。

2.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能力。

需要特别注意患者是否有胸部手术史、心脏病史或其他潜在的身体问题。

3.准备好必要的器材和药物。

包括喉喷、排痰瓶、口罩、手套等。

4.告知患者翻身叩背排痰的操作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

二、操作步骤1.确保患者处于合适的姿势。

平躺在床上,双腿自然分开,臂下垫以枕头或护士的手。

2.将患者向一侧滚动。

护士站在床边的一侧,用一只手扶住患者的臀部,另一只手扶住肩部,轻轻将患者向一侧滚动。

3.控制好滚动的幅度和速度。

避免过快或过度滚动导致患者不适或伤害。

4.在患者的背部进行叩打。

用另一只手在患者的背部进行规律而有力的叩打,从下向上依次叩打。

这有助于松动并促进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

5.进行排痰操作。

在叩打的让患者做深呼吸,然后用排痰瓶或抽吸器帮助患者将痰液吸出。

6.完成操作后,将患者轻轻转回原来的位置。

确保患者舒适,安抚患者情绪,给予必要的护理。

三、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和刺激。

2.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要进行全面评估,合理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

3.在操作前要仔细准备,确保所有器材和药物的清洁和完整,操作时要注意有无任何异物或异常情况。

4.操作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和需求调整自己的动作和力度,避免造成患者的不适和创伤。

5.操作后要及时记录患者的呼吸情况、痰液情况和操作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

正确的翻身叩背排痰操作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和照顾。

叩背排痰实验心得

叩背排痰实验心得

叩背排痰实验心得
养老护理——老人叩背排痰要点:
1、叩背力度以老人舒适度进行调整,叩背操作中需要时刻关注老人感受,引导老人有效咳痰,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2、叩背排痰主要针对长期卧床,痰液粘稠且无力咳出的病人。

叩背前需要认真评估老人身体状况是否能配合操作。

叩背后可根据老人状况选择合适体位。

3、叩背时应避免直接叩击裸露皮肤,避免造成皮肤损伤。

4、叩背时间应选在进食半小时前或者进食两小时后较为合适。

避免饭后立即叩背
5、长期卧床的老人为避免痰液堆积,应该早晚各一次叩背排痰。

每次操作不少于10分钟。

若老人痰液较多,可根据情况增加操作次数。

叩背吸痰实验报告

叩背吸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叩背吸痰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了解叩背吸痰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3. 提高护理人员在呼吸道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叩背吸痰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手指有节奏地轻拍患者背部,使呼吸道分泌物松动,便于吸痰管吸出。

该方法适用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排痰困难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支气管扩张等。

三、实验材料1. 患者模型或志愿者(1名)2. 无菌吸痰管1根3. 吸痰器1台4. 生理盐水100ml5. 无菌手套1副6. 无菌治疗盘1个7. 计时器1个四、实验方法1. 患者准备:患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露出颈部,放松呼吸。

2. 操作者准备:戴好无菌手套,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连接吸痰器。

3. 叩背:操作者站立于患者背部,用手指轻拍患者背部,自上而下、由外向内进行。

叩击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

4. 吸痰: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或鼻腔,插入深度约10-15cm。

吸痰时,保持吸痰管与患者呼吸道成45°角,轻轻旋转吸痰管,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5. 生理盐水:在吸痰过程中,如遇痰液粘稠,可向吸痰管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以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

6. 吸痰时间: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7. 操作结束:吸痰结束后,将吸痰管从患者呼吸道中拔出,关闭吸痰器。

五、实验结果1. 叩背吸痰操作过程中,患者呼吸平稳,无明显不适。

2. 吸痰效果良好,痰液量明显减少。

3. 患者对叩背吸痰操作表示满意。

六、实验讨论1. 叩背吸痰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适用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排痰困难的患者。

2. 操作者在进行叩背吸痰时,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3. 叩背吸痰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操作力度和频率。

4. 吸痰时,应保持吸痰管与患者呼吸道成45°角,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5. 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吸痰器的使用方法,确保吸痰效果。

老年人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

老年人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

表 2 两组病人血气指标的比较( 端 SO ) 指 P 2
1 .传统组 : 病人取侧 卧位 , 护士两手 手指并拢 , 背隆起 手 手指关节微屈 , 从肺底 由下 向上 , 由外 向内叩击胸 壁 , 肺 叶 每 叩击 1~ i, 3rn 避开肩胛 骨 、 a 脊柱 j雾化 吸入后进行 。 ,
经x 。检验 , 两组 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 O 0 ) P< . 5
例 , 中男 性 2 其 0例 , 女性 1 ; 良组 4 9例 改 0例 , 中男性 2 其 2 例, 女性 1 , 8例 年龄 6 0~9 4岁 , 平均 7 . 2 5岁 , 组 年龄 、 两 性
别 、 程 、 情 严 重 程 度 均 具 有 可 比性 。 病 病 二 、 法 方
果。
() 他同传统组 。 6其
三、 效果评价
1 床评价 : 人雾化吸入后 即时按照 以上两种 方法分 .临 病
老 年 人 常 见疾 病 之 一 , 由于 呼 吸 器 官 衰 退 , 嗽 、 咳 咳痰 无 力 , 肺
部感染是威胁 老年人生命健康 的疾病 之一 。尽 管有 各种 抗生
四 、 计 学 方 法 : 用 S S 1. 统 应 P S 0统 计 软 件 包 对 数 据 进 行 1 统 计 学 处 理 , 量 资 料 用 ( 表 示 , 组 问 比较 采 用 独 立 样 计 ± ) 两
壁 1 0—1 m 为 宜 。 5c
和医生沟通取得一致 , 以有 的放 矢 , 可 增加局部拍背 时的力度
和时间。有的病人耐受 时间较短 , 这样 可 以在 病人能 耐受 的
时 间段 内 达 到 较 好 的效 果 。 所 以在 拍 背 排 痰 时 , 议 护 士 拿 建 起 听诊器 , 了解 病 变 所 在 部 位 , 点 突 破 , 起 到 事 半 功 倍 效 重 能

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精编版

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精编版

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叩背排痰是通过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到达细支气管,通过病人咳嗽排出体外。

目前临床操作随意性比较大,未能做到有效排痰,影响疾病的恢复。

现结合我们呼吸科临床实践及理论,将叩背排痰方法简单概括如下:?1.叩背前听诊:用听诊器听诊,了解病人肺部啰音的性质、部位,在啰音较强部位加长时间加大力度,叩背前后听诊比较。

通过听诊了解痰鸣音或湿哕音的部位与性质,和医生沟通取得一致,可以有的放矢,增加局部拍背时的力度和时间。

有的病人耐受时间较短,这样可以在病人能耐受的时间段内达到较好的效果。

?????2.选择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

如肺尖部炎症采取坐位,肺底和肺叶中段炎症采取侧卧位,去枕侧卧位,头低l0°~l5°,一般情况好者,可采取膝胸卧位,以病人耐受为宜。

根据体位引流原理,痰液栓子脱落后,比较容易进人大气道后顺利咳出。

?3.方法:护士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120,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利用腕关节用力,由下至上,由两侧到中央,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持续5~10?min。

避开肩胛骨、脊柱,最好在雾化吸入后进行。

然后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嗽前嘱其深吸气后用力将痰液咳出。

若患者咳嗽反应弱,则在其吸气终末,护士可用1手指稍用力按压其环状软骨下缘与胸骨交界处,刺激气管引起咳嗽。

叩背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果病人能耐受,可以适当增加叩背时间。

?4.?频率:频率要快,100—200次/min。

教科书上对叩背没有要求频率,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频率越快,放在弹性表面的物体更容易跌落,如果频率太慢,对于排痰是没有效果的。

?5.幅度:手掌根部离开胸壁3~5?cm,手指尖部离开胸壁10—15cm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叩背排痰方法探讨
叩背排痰是通过胸壁震动气道,使附着在肺、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通过体位引流,使分泌物到达细支气管,通过病人咳嗽排出体外。

目前临床操作随意性比较大,未能做到有效排痰,影响疾病的恢复。

现结合我们呼吸科临床实践及理论,将叩背排痰方法简单概括如下:1.叩背前听诊:用听诊器听诊,了解病人肺部啰音的性质、部位,在啰音较强部位加长时间加大力度,叩背前后听诊比较。

通过听诊了解痰鸣音或湿哕音的部位与性质,和医生沟通取得一致,可以有的放矢,增加局部拍背时的力度和时间。

有的病人耐受时间较短,这样可以在病人能耐受的时间段内达到较好的效果。

2.选择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

如肺尖部炎症采取坐位,肺底和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