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的原理及分类

合集下载

密封圈的密封原理

密封圈的密封原理

密封圈的密封原理密封圈是一种用于阻止液体、气体和固体颗粒等物质在机械结构中泄漏或进入的密封装置。

其密封原理是通过在两个接触面之间加压形成一个密封间隙,防止介质泄漏。

在下面的回答中,我将详细介绍密封圈的密封原理及其常见的应用。

一、密封圈的密封原理密封圈的密封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压缩变形原理:密封圈的一侧材料受到压缩变形,填充间隙,从而实现密封。

这种原理适用于橡胶密封圈。

2. 摩擦密封原理:通过导向和限制作用,减小介质泄漏的径向间隙,实现密封。

这种原理适用于O型圈和V型圈等。

3. 表面接触密封原理:两个表面的接触处形成一个微小半径的鼓袋,将介质挤出,形成密封。

这种原理适用于液体密封圈。

4. 润滑密封原理:在较高的润滑(常见为润滑脂)条件下形成一层流体膜,减小泄漏的径向间隙,实现密封。

这种原理适用于动态密封圈。

二、常见的密封圈及应用领域1. 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适用于一些非金属材料的密封,如输送管道、机械设备等。

它具有良好的抗压和耐腐蚀性能,适用于低压、低温和介质中含有酸碱成分的场合。

2. O型圈:O型圈是最常见的密封圈之一,由橡胶制成,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和可靠性。

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航空航天等领域,用于密封管道、接头、活塞等部位。

3. V型圈:V型圈是一种具有斜角断面的橡胶圈,适用于密封油流和水流介质。

它具有耐高温、耐磨损和耐油腐蚀等特点,常被应用于液压设备、发动机和泵等领域。

4. 螺旋密封圈:螺旋密封圈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抗压和耐高温性能。

它适用于高温、高压和强腐蚀介质的封堵,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

5. 液动密封圈:液动密封圈适用于高压和高速运动的密封环境,通过液体的稠厚和黏性进行密封。

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导轨交通等重要领域。

三、密封圈选型的注意事项1. 温度要求:根据介质的温度选择适当的密封圈材料,确保其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耐久性。

2. 压力要求:根据介质的压力选择适当的密封圈结构和规格,以确保其能够承受压力而不发生泄漏和变形。

常用密封知识

常用密封知识

常用密封知识一、密封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一)密封的基本类型:密封可分为静密封和动密封两大类。

结合面静止的密封称为静密封,结合面产生相对运动的密封称为动密封;静密封主要有垫密封、胶(或带)密封和接触密封三大类;动密封可分为旋转密封和往复密封两种基本类型。

按密封件与其作相对运动的零部件是否接触,可分为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一般来说,接触式密封的密封性好,但受密封面摩擦磨损限制,仅适用于密封面线速度较低的场合,非接触式密封的密封性较差,适用于线速度较高的场合,在接触式密封中,按密封件的接触位置又可分为圆周(径向)密封和端面(轴向)密封。

非接触动密封有迷宫密封和动力密封等。

前者是利用流体在间隙内的节流效应限制泄漏,泄漏量较大,通常用在级间密封等密封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动力密封有离心密封、浮环密封、螺旋密封等,是靠动力元件产生压力抵消密封部位两侧压力差以克服泄漏,它有很高的密封性,但能耗大,且难以获得高压力。

非接触式密封由于密封面不直接接触,起动功率小,寿命长,如果设计得合理,泄漏量也不会太大,但这类密封是利用流体力学的平衡状态而工作的,如果运转条件发生变化,就会引起泄漏量很大的波动;而且市场上不能直接购到这类密封件,基本上都由用户自行设计。

(二)密封的分类:按密封的安装或工作状态,密封可分为以下几种:1.挤压密封:“O”型密封圈、“D”型密封圈、“X”型密封圈、矩形密封圈、其他截面形状。

2.旋转轴唇形密封:内包骨架型、外露骨架型、装配型、组合型。

3.往复运动密封圈:Y型密封圈、U型密封圈、V型密封圈、J型密封圈、L型密封圈、蕾形密封圈、鼓形密封圈、山形密封圈、活塞环密封、组合密封圈(V形组合圈、格莱圈、多件组合结构密封)。

4.密封胶:粘着型、可剥型。

5.填料密封:垫片、填料函。

(三)密封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1.静密封主要是广泛应用于端面密封,如管道、泵、阀等法兰连接处各种壳体接合面的各种截面形状的挤压型垫片密封,以及带、胶等填隙型密封。

密封知识

密封知识

密封知识一、关于密封分类:被密封的部位是在两个需要密封的机械偶合面之间。

通常根据此偶合面在机器运转时有无相对运动,可把密封分为动密封和静密封两大类。

再按照密封件的制造材料、安装方式、结构形式等进一步分成不同的小类:静密封中有非金属静密封(O型密封圈、橡胶垫片、聚四氟乙烯带等),半金属密封(组合密封垫圈),金属静密封(金属密封垫圈),液态静密封(密封胶);动密封中有自封式压紧型密封(O型密封圈、滑环组合密封圈、异形密封圈等),自封式自紧型密封(U型密封圈、组合U型密封圈、V型组合密封圈、复合唇形密封圈、双向组合唇形密封圈等),活塞环密封(活塞环),机械密封(机械密封圈),油封(旋转骨架油封、高压油封、黄油封等),防尘密封(防尘圈、骨架防尘圈)。

二、关于密封原理:除了间隙密封外,都要使用密封件,使相邻两个偶合表面间的间隙控制在需要密封的液体能通过的最小间隙以下。

此最小间隙由液体的压力、表面张力(粘度)、分子最等决定。

自封式压紧密封,其作用是通过压紧力(预压缩力和介质工作压力所产生的)所得的密封件与偶合件间的接触压力(它自动随着介质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增高),使密封圈在密封面上磨合,以阻塞泄漏通路,达到密封的目的;自封式自紧型密封(唇形密封)则是利用密封圈自身变形所产生的反力,进行初始密封,在介质压力作用下,撑开密封唇缘,使之紧贴偶合表面,其接触的压力,亦随介质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增高,以达到密封的作用。

三、关于选用原则:密封件及密封装置的设计或选用原则:①基本要求:A、在工作压力下,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并随着压力的增加能自动提高其密封性能,即泄漏在高压下没有明显的增加;B、密封件长期在流体介质中工作,必须保持材质特性的稳定;C、密封的动、静縻擦阻力要小,縻擦系数要稳定,不能出现运动偶件卡住或运动不均匀等现象;D、磨损小,使用寿命长;E、制造简单,拆装方便,成本低廉。

②影响密封性能的因素:A、工作介质的种类;B、使用油温(以密封部位的温度为准);C、使用压力的大小和波形;D、密封偶合面的滑移速度;E、挤出间隙的大小;F、密封件与偶合面的偏心程度;G、密封偶合面的粗糙度、密封件和安装槽的形式、结构、尺寸、位置等。

密封的原理及分类

密封的原理及分类

密封的原理及分类密封是指在两个或者多个物体之间形成的隔离层,以防止流体、气体、粉尘等的泄漏或者进入。

在各行各业中,密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密封的原理和分类。

一、密封的原理1. 密切配合原理:利用两个物体之间的间隙弱小,通过物体表面的互相接触形成密封。

这种原理适合于金属与金属之间的密封,如罗纹连接、焊接等。

2. 压缩变形原理:通过施加压力使密封件发生变形,填充间隙并实现密封。

这种原理适合于橡胶、塑料等弹性材料的密封,如O型圈、密封圈等。

3. 表面张力原理:利用液体表面张力的特性,在密封件与被密封物体之间形成一层液体薄膜,实现密封。

这种原理适合于液体介质的密封,如液体密封剂、密封胶等。

4. 磨擦密封原理:通过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其表面产生磨擦力,阻挠流体或者气体的泄漏。

这种原理适合于旋转轴封、活塞密封等。

二、密封的分类根据密封的应用领域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密封分为以下几类:1. 静态密封:用于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密封。

常见的静态密封包括垫片、填料密封、密封胶等。

垫片是一种用于填补间隙并防止泄漏的薄片材料,常用于管道、容器等连接处。

填料密封是将填料填充到间隙中,通过填料的变形实现密封。

2. 动态密封:用于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的密封。

常见的动态密封包括活塞密封、轴封、密封圈等。

活塞密封通常用于活塞与缸体之间的密封,轴封用于旋转轴与轴承之间的密封,密封圈则广泛应用于各种密封装置中。

3. 液体密封:用于液体介质的密封。

常见的液体密封包括液体密封剂、密封胶等。

液体密封剂是一种液体材料,通过填充间隙并在固化后形成密封。

密封胶是一种具有弹性的胶状材料,通过填充间隙并发生变形实现密封。

4. 气体密封:用于气体介质的密封。

常见的气体密封包括橡胶密封、金属密封等。

橡胶密封通常用于气体管道、阀门等连接处,金属密封适合于高温、高压等特殊环境下的气体密封。

5. 高温密封: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密封。

密封的作用与分类

密封的作用与分类

第四节 新型密封件
图5-17 M2型T-V密封圈的应用 a)活塞密封;b)活塞杆密封
第五节 组合式密封件
组合式密封件由二个或二个以上元件组成。其中一部分是润滑性能好、摩擦系 数小的元件;另一部分是充当弹性体的元件,从而大大改善了综合密封性能。 第五节 组合式密封件 一、同轴密封圈
同轴密封圈是结构与材料全部实施组合形式的往复运动用密封元件。它由加了 填充材料的改性聚四氟乙烯滑环和作为弹性体的橡胶环(如O形圈、矩形圈、星 形圈等)组合而成。按其用途 1 可分为活塞用同轴密封圈(格 来圈加O形密封圈)和活塞杆 用同轴密封圈(斯特困加O形 密封圈),其结构形式如图5 -18所示。 图5-18同轴密封圈 a)活塞密封;b)活塞杆密封 1-格来圈;2-O形密封圈;3-斯 特圈
第四节 新型密封件
这种新结构密封圈具有 如下突出优点:
l)在整个工作压力范围内具 有流体动力回吸性能。 2)静态和动态密封性能均好。 3)密封唇不受压力作用,摩擦力小,因而减小了摩擦发热。 4)抗挤出性好。 5)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 (二)应用 Z-L密封圈的工作压力不大于40MPa;工作速度不大于 0.5m/s;工作温度: 一30~+80C;工作介质:石油基液压油、合成液、难燃液
第三节 常用密封件
图5-10安装支撑环的Y形密封圈
a)单向受压;b)双向受压
第三节 常用密封件
三、V形密封圈
(一)主要性能
V形密封圈
V形密封圈的截面呈V形,也是一种 唇形密封圈。根据制作的材料不同, 可分为纯橡胶V形密封圈和夹织物(夹 布橡胶)V形密封圈等。V形密封圈的 密封装置由压环、V形密封圈和支承环 三部分组成,如图5-11所示。
第二节 密封的材料
一、对密封件材料的要求

密封的原理及分类

密封的原理及分类

密封概述泄露是机械设备常产生的故障之一。

造成泄露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机械加工的结果,机械产品的表面必然存在各种缺陷和形状及尺寸偏差,因此,在机械零件联接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间隙;二是密封两侧存在压力差,工作介质就会通过间隙而泄露。

减小或消除间隙是阻止泄露的主要途径。

密封的作用就是将接合面间的间隙封住,隔离或切断泄露通道,增加泄露通道中的阻力,或者在通道中加设小型做功元件,对泄露物造成压力,与引起泄露的压差部分抵消或完全平衡,以阻止泄露。

对于真空系统的密封,除上述密封介质直接通过密封面泄露外,还要考虑下面两种泄露形式:渗漏。

即在压力差作用下,被密封的介质通过密封件材料的毛细管的泄露称为渗漏;扩散。

即在浓度差作用下,被密封的介质通过密封间隙或密封材料的毛细管产生的物质传递成为扩散。

1.2 密封的分类密封可分为相对静止接合面间的静密封和相对运动接合面间的动密封两大类。

静密封主要有点密封,胶密封和接触密封三大类。

根据工作压力,静密封由可分为中低压静密封和高压静密封。

中低压静密封常用材质较软,垫片较宽的垫密封,高压静密封则用材料较硬,接触宽度很窄的金属垫片。

动密封可以分为旋转密封和往复密封两种基本类型。

按密封件与其作用相对运动的零部件是否接触,可以分为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

一般说来,接触式密封的密封性好,但受摩擦磨损限制,适用于密封面线速度较低的场合。

非接触式密封的密封性较差,适用于较高速度的场合。

1.3 密封的选型对密封的基本要求是密封性好,安全可靠,寿命长,并应力求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制造维修方便,成本低廉。

大多数密封件是易损件,应保证互换性,实现标准化,系列化。

1.4 密封材料1.4.1 密封材料的种类及用途密封材料应满足密封功能的要求。

由于被密封的介质不同,以及设备的工作条件不同,要求密封材料的具有不同的适应性。

对密封材料的要求一般是:1)材料致密性好,不易泄露介质;2)有适当的机械强度和硬度;3)压缩性和回弹性好,永久变形小;4)高温下不软化,不分解,低温下不硬化,不脆裂;5)抗腐蚀性能好,在酸,碱,油等介质中能长期工作,其体积和硬度变化小,且不粘附在金属表面上;6)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好;7)具有与密封面结合的柔软性;8)耐老化性好,经久耐用;9)加工制造方便,价格便宜,取材容易。

常用密封知识

常用密封知识

常用密封知识一、密封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一)密封的基本类型:密封可分为静密封和动密封两大类。

结合面静止的密封称为静密封,结合面产生相对运动的密封称为动密封;静密封主要有垫密封、胶(或带)密封和接触密封三大类;动密封可分为旋转密封和往复密封两种基本类型。

按密封件与其作相对运动的零部件是否接触,可分为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一般来说,接触式密封的密封性好,但受密封面摩擦磨损限制,仅适用于密封面线速度较低的场合,非接触式密封的密封性较差,适用于线速度较高的场合,在接触式密封中,按密封件的接触位置又可分为圆周(径向)密封和端面(轴向)密封。

非接触动密封有迷宫密封和动力密封等。

前者是利用流体在间隙内的节流效应限制泄漏,泄漏量较大,通常用在级间密封等密封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动力密封有离心密封、浮环密封、螺旋密封等,是靠动力元件产生压力抵消密封部位两侧压力差以克服泄漏,它有很高的密封性,但能耗大,且难以获得高压力。

非接触式密封由于密封面不直接接触,起动功率小,寿命长,如果设计得合理,泄漏量也不会太大,但这类密封是利用流体力学的平衡状态而工作的,如果运转条件发生变化,就会引起泄漏量很大的波动;而且市场上不能直接购到这类密封件,基本上都由用户自行设计。

(二)密封的分类:按密封的安装或工作状态,密封可分为以下几种:1.挤压密封:“O”型密封圈、“D”型密封圈、“X”型密封圈、矩形密封圈、其他截面形状。

2.旋转轴唇形密封:内包骨架型、外露骨架型、装配型、组合型。

3.往复运动密封圈:Y型密封圈、U型密封圈、V型密封圈、J型密封圈、L型密封圈、蕾形密封圈、鼓形密封圈、山形密封圈、活塞环密封、组合密封圈(V形组合圈、格莱圈、多件组合结构密封)。

4.密封胶:粘着型、可剥型。

5.填料密封:垫片、填料函。

(三)密封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1.静密封主要是广泛应用于端面密封,如管道、泵、阀等法兰连接处各种壳体接合面的各种截面形状的挤压型垫片密封,以及带、胶等填隙型密封。

静密封和动密封的概念与分类

静密封和动密封的概念与分类

静密封和动密封的概念与分类静密封和动密封的概念与分类导语密封技术是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密封件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程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静密封和动密封作为密封技术的两个核心概念,其原理和分类对于理解密封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静密封和动密封的概念出发,介绍其分类和应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密封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一、静密封和动密封的概念1.1 静密封的概念静密封是指在密封件和密封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密封状态。

在静密封状态下,密封件与密封面之间形成一定的密封间隙,通过静止状态下的压力或表面张力来实现密封效果。

静密封通常用于静止或低速运动的密封部位,如密封垫片、密封垫圈等。

1.2 动密封的概念动密封是指在密封件和密封面之间有相对运动的密封状态。

在动密封状态下,密封件需要随着设备的运动而实现相对运动,同时保持与密封面的良好接触,以防止介质的泄漏。

动密封通常用于高速运动或频繁运动的密封部位,如活塞环、轴封等。

二、静密封和动密封的分类2.1 静密封的分类静密封根据密封件的形状和材料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平面垫片、凸形垫片、凹形垫片等。

平面垫片适用于静态密封,凸形和凹形垫片适用于不规则密封面。

静密封还可以根据密封件的材料分为金属密封、非金属密封等。

2.2 动密封的分类动密封根据密封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旋转密封、往复密封、活塞环密封、机械密封等。

旋转密封适用于旋转轴的密封,往复密封适用于往复运动的密封,活塞环密封适用于活塞的密封,机械密封适用于高速和高温环境下的密封。

三、静密封和动密封的应用3.1 静密封的应用静密封主要应用于静止或低速运动的密封部位,如阀门、法兰、管道连接处等。

静密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在工业设备中广泛应用。

3.2 动密封的应用动密封主要应用于高速运动或频繁运动的密封部位,如发动机、液压缸、液压泵等。

动密封具有密封性能好、耐磨损、寿命长的特点,是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密封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封概述泄露是机械设备常产生的故障之一。

造成泄露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机械加工的结果,机械产品的表面必然存在各种缺陷和形状及尺寸偏差,因此,在机械零件联接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间隙;二是密封两侧存在压力差,工作介质就会通过间隙而泄露。

减小或消除间隙是阻止泄露的主要途径。

密封的作用就是将接合面间的间隙封住,隔离或切断泄露通道,增加泄露通道中的阻力,或者在通道中加设小型做功元件,对泄露物造成压力,与引起泄露的压差部分抵消或完全平衡,以阻止泄露。

对于真空系统的密封,除上述密封介质直接通过密封面泄露外,还要考虑下面两种泄露形式:渗漏。

即在压力差作用下,被密封的介质通过密封件材料的毛细管的泄露称为渗漏;扩散。

即在浓度差作用下,被密封的介质通过密封间隙或密封材料的毛细管产生的物质传递成为扩散。

1.2 密封的分类密封可分为相对静止接合面间的静密封和相对运动接合面间的动密封两大类。

静密封主要有点密封,胶密封和接触密封三大类。

根据工作压力,静密封由可分为中低压静密封和高压静密封。

中低压静密封常用材质较软,垫片较宽的垫密封,高压静密封则用材料较硬,接触宽度很窄的金属垫片。

动密封可以分为旋转密封和往复密封两种基本类型。

按密封件与其作用相对运动的零部件是否接触,可以分为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

一般说来,接触式密封的密封性好,但受摩擦磨损限制,适用于密封面线速度较低的场合。

非接触式密封的密封性较差,适用于较高速度的场合。

1.3 密封的选型对密封的基本要求是密封性好,安全可靠,寿命长,并应力求结构紧凑,系统简单,制造维修方便,成本低廉。

大多数密封件是易损件,应保证互换性,实现标准化,系列化。

1.4 密封材料1.4.1 密封材料的种类及用途密封材料应满足密封功能的要求。

由于被密封的介质不同,以及设备的工作条件不同,要求密封材料的具有不同的适应性。

对密封材料的要求一般是:1)材料致密性好,不易泄露介质;2)有适当的机械强度和硬度;3)压缩性和回弹性好,永久变形小;4)高温下不软化,不分解,低温下不硬化,不脆裂;5)抗腐蚀性能好,在酸,碱,油等介质中能长期工作,其体积和硬度变化小,且不粘附在金属表面上;6)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好;7)具有与密封面结合的柔软性;8)耐老化性好,经久耐用;9)加工制造方便,价格便宜,取材容易。

橡胶是最常用的密封材料。

除橡胶外,适合于做密封材料的还有石墨等,聚四氟乙烯以及各种密封胶等。

1.4.2 通用的橡胶密封制品材料通用的橡胶密封制品在国防,化工,煤炭,石油,冶金,交通运输和机械制造工业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各种行业中的基础件和配件。

橡胶密封制品常用材料如下。

1.4.2.1 丁腈橡胶丁腈橡胶具有优良的耐燃料油及芳香溶剂等性能,但不耐酮,酯和氯化氢等介质,因此耐油密封制品以及采用丁腈橡胶为主。

1.4.2.2氯丁橡胶氯丁橡胶具有良好的耐油和耐溶剂性能。

它有较好的耐齿轮油和变压器油性能,但不耐芳香族油。

氯丁橡胶还具有优良的耐天候老化和臭氧老化性能。

氯丁橡胶的交联断裂温度在200℃以上,通常用氯丁橡胶制作门窗密封条。

氯丁橡胶对于无机酸也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此外,由于氯丁橡胶还具有良好的挠曲性和不透气性,可制成膜片和真空用的密封制品。

1.4.2.3 天然橡胶天然橡胶与多数合成橡胶相比,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耐寒性,较高的回弹性及耐磨性。

天然橡胶不耐矿物油,但在植物油和醇类中较稳定。

在以正丁醇与精制蓖麻油混合液体组成的制动液的液压制动系统中作为密封件的胶碗,胶圈均用天然橡胶制造,一般密封胶也常用天然橡胶制造。

1.4.2.4 氟橡胶氟橡胶具有突出的耐热(200~250℃),耐油性能,可用于制造气缸套密封圈,胶碗和旋转唇形密封圈,能显著地提高使用时间。

1.4.2.5 硅橡胶硅橡胶具有突出的耐高低温,耐臭氧及耐天候老化性能,在-70~260℃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能保持其特有的使用弹性及耐臭氧,耐天候等优点,适宜制作热机构中所需的密封垫,如强光源灯罩密封衬圈,阀垫等。

由于硅橡胶不耐油,机械强度低,价格昂贵,因此不宜制作耐油密封制品。

1.4.2.6 三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的主链是不含双键的完全饱和的直链型结构,其侧链上有二烯泾,这样就可用硫磺硫化。

三元乙丙橡胶具有优良的耐老化性,耐臭氧性,耐候性,耐热性(可在120℃环境中长期使用),耐化学性(如醇,酸,强碱,氧化剂),但不耐脂肪族和芳香族类溶剂侵蚀。

三元乙丙橡胶在橡胶中密度是最低的有高填充的特性,但缺乏自粘性和互粘性。

此外,三元乙丙橡胶有突出的耐蒸汽性能,可制作耐蒸汽膜片等密封制品。

三元乙丙橡胶已广泛用于洗衣机,电视机中的配件和门窗密封制品,或多种复合体剖面的胶条生产中。

1.4.2.7 聚氨脂橡胶聚氨脂橡胶具有优异的乃磨性和良好的不透气性,使用温度范围一般为-20~80℃。

此外,还具有中等耐油,耐氧及耐臭氧老化特性,但不耐酸碱、水、蒸汽和酮类等。

适于制造各种橡胶密封制品,如油封、O形圈和隔膜等。

1.4.2.8 氯醚橡胶氯醚橡胶兼有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的优点,其耐油、耐热、耐臭氧、耐燃、耐碱、耐水及耐有机溶剂性能都很好,并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其耐寒性较差。

在使用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氯醚橡胶仍是制造油封,各种密封圈,垫片,隔膜和防尘罩等密封制品的良好材料。

1.4.2.9 丙烯酸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具有耐热油(矿物油,润滑油和燃料油),特别是在高温下的耐油稳定性能,一般可达175℃,间隙使用或短时间可耐温200℃。

它的缺点是耐寒性差。

因此在非寒冷地区适合制作耐高温油的油封,但不适合作高温下受拉伸或压缩应力的密封制品。

密封的作用及分类一、密封的作用及其意义密封的作用是阻止泄漏。

造成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密封面上有间隙;二是密封部位两侧存在较大压力差。

消去或减小任一因素都可以阻止或减小泄漏。

因此,密封的方法通常有:l)封住结合面的间隙;2)切断泄漏通道;3)增加泄漏通道中的阻力;4)设置作功元件,对泄漏介质造成压力,以抵消或平衡泄漏通道的压力差。

所以,密封的分类存在多种分法。

二、密封的分类对密封的基本要求对密封装置的首要要求。

密封性反映对泄漏的控制水平。

对运动密封而言,摩擦力是一个与运动质量有关的重要因素。

而密封和摩擦总是互相制约。

一般地说提高密封性会带来摩擦力的增加,摩擦力增加直接导致运动能力与质量的降低;并且摩擦力会加速密封的磨损。

摩擦力还可能成为低压系统负载的主要内容。

密封的耐性能力反映了可以密封的工作介质的最高压力,是液压气动密封的重要指标。

对密封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为:1)密封性能。

2)摩擦性能。

3)耐压性能。

4)寿命。

5)安装性能。

6)经济性。

上述密封性能、摩擦性能、耐压性能是独立的性能,这三项性能的组合就得到了密封件的综合性能;综合性能的保持时间,就是密封件的寿命;实际设计中安装性能与经济性也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

密封的综合性能不仅与密封件本身的性能有关,而且还与密封件的多项使用条件有关,所以考察密封性能,既要看密封件或密封件组合本身的性能,称为单体性能,还要看密封件装入液压、气动元件内以后的实际密封性能,称为实际密封性能。

密封件单体性能有以下几项:1、摩擦力摩擦力是与运动性能有关的特性,运动用密封的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始动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两种。

摩擦力受滑动表面的粗糙度、滑动速度以及工作压力、密封润滑状态、放置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很大的变化。

摩擦力计算比较困难,应由实验得到。

静摩擦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测量误差比较大,测量值只能作为参考。

与之相比,动摩擦力能获得较稳定的、有重要性的测量值。

2、耐磨性耐磨性是对密封寿命影响很大的特性,与摩擦性能一样,它受多种因素影响。

特别是气动用密封,润滑状态较差,耐磨性成为寿命的主要指标。

对用合成橡胶或合成树脂制成的密封而言,根据材料的耐磨性基本可以评价密封件的耐磨性。

但不一定完全与密封实际使用中的结果一致,因为使用中还有许多影响磨损的因素。

所以说对密封件制品的耐磨性评价,以密封在元件中实际使用时的耐磨性更有意义。

3、耐偏心性在动密封中,由于元件偶合面的配合公差,会产生间隙。

这一间隙在载荷和振动的情况下,会造成轴偏心,影响密封性能。

为此,密封件对这样的偏心也必须保证足够的补偿性能。

另外,低温时由于合成橡胶制密封件的弹性降低,导致对偏心的跟随补偿能力降低,温度越低这种现象越严重,所以耐偏心性还可反映低温时的密封性能。

4、接触应力密封件靠一定的接触应力保证密封,密封件在变形条件下必须保证足够的弹性力。

接触应力决定油膜形状,对密封性能和摩擦、运动性能都有参考价值。

密封件实机性能应该考察:1、密封性能密封性能是密封件与密封装置最重要的要求。

密封圈处的泄漏量是衡量密封性能的指标。

影响密封性能的不仅是密封件,而是各种密封安装后,与密封偶合面各种要素组合后的整个密封装置。

2、耐偏心性能这里是考虑了实际间隙跳动以后,并施以一定偏心载荷的耐偏心性能。

3、摩擦力(最低工作压力)实际应用中的摩擦力大小是用最低工作压力来评价的。

对往复动密封而言,启动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较为复杂,并且影响启动性能。

用最低启动工作压力衡量密封摩擦力具有实际意义。

所以,对于动密封一般是给定最低工作压力。

4、综合性能综合性能要求密封装置在指定的工作条件下,满足上述各项性能要求,并工作一定时间,所以这一指标同时反映了密封一般是给定最低工作压力。

盘根填料的密封原理一、盘根填料的密封原理盘根填料的密封原理主要取决于迷宫效应和轴承效应。

迷宫效应:轴在微观下表面非常的不平整,与盘根只能部分贴合,而部分未接触,所以在盘根和轴之间着微小的间隙,像迷宫一样,带压介质在间隙中多次被节流,从而达到密封的作用。

轴承效应:在盘根填料和轴之间会存在着一层薄薄液膜,使盘根填料和轴类似于滑动轴承,起到了一定的润滑作用,从而避免了盘根和轴的过度磨损。

二、盘根填料对材料的要求由于受密封介质的温度、压力、PH,以及设备的线速度、表面粗糙度、同轴度、径跳、偏心等因素,就要求盘根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有一定的弹塑性2、化学稳定性3、不渗透性4、自润滑性5、耐温性6、拆装方便7、制造简单,价格低廉。

上述材料特性直接影响着盘根填料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而能完全符合上述所有性能的材料很少,所以获取优质的密封材料和提高其材料性能,一直是密封领域研究的重点。

三、盘根填料的形式和特点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出现,盘根填料的编制形式也逐渐多样化,根据使用条件和环境的不同,不同的编制形式对密封的性能和受用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盘根编制填料主要采用的编制形式有:发辫编织、套层编织、穿心编制、夹心编制等。

盘根的编制形式和特点如下:1、发辫编织发辫编织是用八个锭子在二轨道上运行编织,在四角和中间没有绒芯,编织的产品断面为方形,其特点是盘根松散,但对轴振动和偏心用一定的补偿作用,只用于小断面填料,但断面尺寸大将会出现填料外表花纹粗糙,结构松弛,致密性差的缺点2、套层编织套层编织是用8、12、16、24、36、48、60等个锭子在二轨道上编织,根据盘根规格决定套层,一般编织1~4层,中间没有绒芯,套层填料致密性好,密封性强,但由于是套层,层间没有纤维相连容易脱层,故多用于静密封或低速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