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微生物复习思考题加答案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微生物总复习思考题第1-6章答案

微生物总复习思考题0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属于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
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试述列文虎克、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列文虎克:自制间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巴斯德的贡献(微生物学奠基人):微生物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彻底驳斥了自然发生说.发现了厌氧生命(生活)的存在—发酵。
疫苗.巴斯德灭菌。
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的贡献:1、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及培养基的改进。
2、分离出了多种病原菌,包括炭疽芽孢子杆菌、结核分支杆菌、链球菌等。
3、创立了细菌鞭毛染色、悬滴培养法和显微摄影等多种显微镜技术。
4、提出了证明特定病害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3.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4.简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5.在生物科学中微生物学占有什么样的地位?6.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7.微生物先辈们成功的原因何在?8.微生物学与现代生物产业的关系如何?1章-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胞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鞭毛、芽孢、糖被、放线菌、质粒、肽键桥一般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2、细胞膜: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如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多糖构成。
3、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4、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特殊结构: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2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
3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
一般见于G-细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绪论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2.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3.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4.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5.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第2章原核微生物1.名词解释:肽聚糖、溶菌酶、核区、异形胞2.根据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3.什么是芽胞?它在什么时候形成?试从其特殊的结构与成分说明芽孢的抗逆性。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4.立克次氏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生活方式?衣原体与立克次氏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两者有何差别?5.螺旋体和螺旋菌有何不同?6.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7.试述古生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8.什么是学名?什么是双名法?用具体的例子说明。
9.试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10.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第三章真核微生物1.名词解释:真菌、霉菌、酵母菌、真酵母、假酵母。
2.举例说明霉菌与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3.试列表说明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4.试图示真核生物“9+2型”鞭毛的横切面构造,并简述其运动机理。
5.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有何不同?6.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
7.丝状真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可以分化出哪些特殊结构?8.试述真菌的孢子类型和特点。
第4章病毒1. 名词解释:病毒粒子、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转变、前噬菌体、溶源性细菌、裂解量、类病毒、朊病毒。
2. 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你的理解,病毒应如何定义?3. 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4. 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 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5. 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和结构特征?各类病毒基因组的复制策略有何区别?6. 病毒复制循环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7.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哪几类?引起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的原因是什么?8. 亚病毒有哪几类? 各自有何特点?9. 某发酵工厂生产菌株经常因噬菌体"感染"而不能正常生产,在排除了外部感染的可能性后有人认为是由于溶源性菌裂解所致,你的看法如何? 并请设计一实验证明之。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
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
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
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
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
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微⽣物学复习思考题《微⽣物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绪论1.名词解释:微⽣物,微⽣物学2.⽤具体事例说明⼈类与微⽣物的关系。
3.微⽣物包括哪些类群?它有哪些特点?4.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物学的奠基⼈?5.试根据微⽣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物既是⼈类的敌⼈,更是⼈类的朋友?6.简述21世纪微⽣物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2章原核微⽣物1.名词解释:肽聚糖、溶菌酶、核区、异形胞2.根据⾰兰⽒阳性细菌与⾰兰⽒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兰⽒染⾊的机制。
3.什么是芽孢?它在什么时候形成?试从其特殊的结构与成分说明芽孢的抗逆性。
渗透调节⽪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4.⽴克次⽒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活⽅式?⾐原体与⽴克次⽒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两者有何差别?5.螺旋体和螺旋菌有何不同?6.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7.举例说明细菌的属名和种名。
8.试述古⽣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9.试根据细菌和古⽣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然界中分布泛。
10.细菌(狭义)、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式上各有什么特点?第三章真核微⽣物1.名词解释:真菌、霉菌、酵母菌、真酵母、假酵母。
2.举例说明霉菌与酵母菌与⼈类的关系。
3.试列表说明真核微⽣物与原核微⽣物的主要区别。
4.试图⽰真核⽣物“9+2型”鞭⽑的横切⾯构造,并简述其运动机理。
5.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有何不同?6.试⽐较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质体的制备⽅法。
7.丝状真菌的营养菌丝和⽓⽣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可以分化出哪些特殊结构?8.试述真菌的孢⼦类型和特点。
第4章病毒1. 名词解释:病毒粒⼦、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转变、前噬菌体、溶源性细菌、裂解量、类病毒、朊病毒。
2. 病毒区别于其他⽣物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你的理解,病毒应如何定义?3. 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微生物学教程复习思考题答案+微生物学练习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者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阮病毒)。
2、了解五界系统、六界系统、三域学说及其发展,说明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
六界系统:1949年Jahn提出包括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1977年我国学者王大耜提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病毒界;1996年美国的提出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真细菌界和古细菌界。
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3、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明确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整个微生物学发展史是一部逐步克服认识微生物的重要障碍,不断探究它们生命活动规律,并开发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历史。
它分为: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
对象: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
任务: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4、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特点)是什么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什么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
表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是nm或μm。
5、微生物有哪些重要性①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②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③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角色;④是生态农业中的重要环节;⑤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重要推动着;⑥是环境污染和检测的重要指示生物。
微生物思考题

思考题
1、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性和超敏反应之 间的关系。 2、试述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 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方法和结果分 析。
思考题 1、钩端螺旋体的传播途径和致病物质有哪些? 2、简述衣原体的独特发育周期。 3、简述梅毒螺旋体的传播途径和梅毒的临床 表现。 4、名词解释:支原体、原体、始体、外斐反 应(Weil-Felix reaction)
思考题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2、简述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1.试述在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的种类及流行特点。 2.试述虫媒病毒的共同特征。 3.试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思考题 1、什么是质粒?简述其分类和特征。 2、什么是转化、接合、转导和溶源性转换 3、什么是条件致死突变株? 4、什么是基因突变? 思考题: 1.什么是消毒、灭菌、无菌、防腐? 2. 主要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毒性噬菌体? 4、什么是温和噬菌体?
思考题
• 青霉素是如何发挥杀菌作用的?为何不影响人类 细胞的功能? • 细菌有那些特殊结构?细胞特殊结构有什么功能? • 简述细胞壁的功能。 • 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在致病性、检测和治疗 上有何差别?
思考题
• 青霉素是如何发挥杀菌作用的?为何不影响人类 细胞的功能? • 细菌有那些特殊结构?细胞特殊结构有什么功能? • 简述细胞壁的功能。 • 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在致病性、检测和治疗 上有何差别?
3.简述真菌的培养特点。
4.试述真菌的致病性。
5.简述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14
思考题
1.HIV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什么?
2.HIV的复制周期有哪些特点? 3.HIV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致病机制? 4.目前治疗HIV感染的药物主要有几类? 其机制如何?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微生物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4.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5. 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建议将一些具体事例延伸成为展板制作的题目)6. 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7.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请不要简单罗列二个人的工作,而应该对他们的工作及意义进行评论)第一章1.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井简要说明其异同。
2.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茵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3.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4.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间解释芽袍耐热机制的?5.裂异形胞原体与始体.类支原体,浚酶体袍囊,磁小体。
第二章1.试解释菌物、真菌、酵母茵、霉菌和章菌。
2.试简介菌丝、茵丝体、菌丝球、真酵母、假酵母、芽痕、蒂痕、真菌丝、假菌丝等名词。
3.霉菌的营养菌丝恻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构造?4.试列表比较各种真菌胞子的特点。
5.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第三章1.什么是真病毒?什么是亚病毒?2.病毒的一般太小如何?试图示病毒的典型构造。
3.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每种对称又有几类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
4.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5.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6.试解释溶源性、溶源菌、温和噬菌体。
第四章1.什么叫能源?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进行分类。
2.什么叫生长因子?它包括哪几类化合物?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有哪几类?试举例加以说明。
3.什么叫水活度(a)?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间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实践w和日常生活有何意义?4.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
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非细胞:病毒、朊病毒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放线菌真核生物:酵母、真菌等一些国家的微生物教学体系内容中还涉及藻、地衣、线虫、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易变异,适应性强:变异率10-6易于培养与繁殖:大肠杆菌20min/代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易于营养物质的吸收种类多,分布广:海洋、硫矿、热泉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谁?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时期)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时期)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1843~1910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快速发展时期青霉素的发现大量抗生素的发现发酵工业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时期)微生物成熟时期1950s DNA双螺旋的发现,1970 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发展4.试述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巴斯德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5.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病毒核酸(复制方式多样存在形式多样大小悬殊) 病毒蛋白质(结构蛋白组成病毒体的成分; 非结构蛋白病毒内——酶感染细胞内——特殊作用蛋白)6.何谓灭菌与消毒?常用的灭菌与消毒的方法有哪些?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物。
物理方法热电离辐射紫外线微波等离子体脉动强光(杀菌)机械清除过滤通风(除菌)化学方法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液体消毒剂固体消毒剂气体消毒剂)消毒液浸泡、擦拭或喷洒,用气体消毒剂进行熏蒸,直接用粉剂进行处理或以树脂吸附消毒剂进行接触性消毒。
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环氧乙烷醇类消毒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已定高锰酸钾生物方法利用酶抑制或杀灭微生物。
(溶葡萄球菌酶、球孢链霉细胞外蛋白酶等7.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有何差异?湿热法和干热法均是利用热力因子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但它们的杀菌机理有所不同,(1)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区别即湿热法主要是通过凝固微生物的蛋白质致其死亡,干热法则是通过脱水干燥使蛋白质氧化、变性、炭化和电解质浓缩中毒而使微生物死亡。
(2)它们的操作特点也各异,其根本的区别在于消毒灭菌处理时,加热环境和微生物细胞的湿度水平有所不同:“湿热”加热在此指微生物内部和加热环境均处于湿度饱和状态的加热,此时微生物与纯净的水或饱和蒸汽呈平衡状态;而“干热”加热,则用于指加热环境中无水或不足以达到湿度饱和状态下的加热,其湿度水平可以为零,或刚刚低于饱和状态。
干热灭菌对培养皿加铁桶的穿透性不佳,因此不建议将培养皿进行干热灭菌,而大容量玻璃容器则不适合用湿热灭菌。
总的来说:500ml以上的大容量玻璃瓶及瓶体较厚的玻璃瓶不适合湿热灭菌,可采用干热灭菌,效果较理想,而培养皿则湿热灭菌效果较好,小容量的玻璃瓶和瓶体较薄的玻璃瓶两种方法均可采用。
8.何为冷灭菌,微波、紫外线等辐射灭菌机理是什么?所谓非加热杀菌(冷杀菌)是相对于加热杀菌而言,无需对物料进行加热,利用其它灭菌机理杀灭微生物,因而避免了食品成分因热而被破坏。
冷杀菌方法有多种,如放射线辐照杀菌、超声波杀菌、放电杀菌、高压杀菌、紫外线杀菌、磁场杀菌、静电杀菌,感应电子杀菌和强光脉冲杀菌等。
微波是波长1-1000mm的电磁波,频率在数百兆赫至3000MHz之间.用于消毒的微波频率一般为(2450±50)MHz与(915±25)MHz两种.微波在介质中通过时被介质吸收而产生热,该类介质被称为微波的吸收介质,如水就是微波的强吸收介质之一;而当微波能在介质中通过不易被介质吸收时,该类介质为微波的良导体,在这种介质中产生的热效应很低.热能的产生是通过物质分子以每秒几十亿次振动,摩擦而产生热量,从而达到高热消毒的作用;同时微波还具有电磁场效应,量子效应,超电导作用等影响微生物生长与代谢.一般含水的物质对微波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升温迅速,消毒效果好.微波的消毒机理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热效应非热效应综合效应(①微波快速穿透作用和直接使分子内部摩擦产热显示出良好的热效应作用.消毒废物采用防热扩散密封包装有助于包内热量积累充分发挥热效应. ②微波的场效应,生物体处于微波场中时,细胞受到冲击和震荡,破坏细胞外层结构,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破坏了细胞内外物质平衡.电镜下可见到细胞肿胀,进而出现细胞质崩解融合致细胞死亡. ③量子效应,微波场中量子效应波主要是激发水分子产生H2O2和其他自由基,形成细胞毒作用.这种作用可使细胞内各种蛋白,酶,核酸等受到破坏.另外,光子可以增加分子动能,促进热反应. ④微波以外的因素,在充分保证微波能量和作用时间的条件下,消毒废物的包装,合适的含水量,负载量以及废物的性质等都是改变微波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微波消毒是以热效应为主,非热效应为辅,通过多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紫外线杀菌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基于现代防疫学、医学和光动力学的基础上,利用特殊设计的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UVC波段紫外光照射流水,将水中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直接杀死,达到消毒的目的。
9.人体获得性免疫与先天性免疫有什么区别?免疫首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先天性免疫,二是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是非特异性的,是机体与生俱来的维护健康的功能,这种免疫本能地对所有外来物质、病菌、异物等具有排异和吞噬作用,它包括体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细胞吞噬作用以及人体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
而获得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特异性,即对某一种疾病具有免疫作用,比如患了肝炎后对肝炎有免疫力,是在肝炎病原体刺激下机体内产生了抗肝炎的抗体,故而对肝炎有免疫力10.什么是疫苗?我国强制免疫疫苗有哪几种?它们分别用于预防哪些疾病?泛指所有用减毒或杀死的病原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或其抗原性物质所制成,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天花、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第二类疫苗:公民自愿自费接种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11.什么是抗体?血清为什么被称作抗血清?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免疫血清亦称抗血清。
含有抗体的血清制剂。
免疫血清种类很多,包括抗毒素、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抗Rh血清等。
抗血清(antiserum)是一种含有多克隆抗体的血清。
通过注射抗血清可以传递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ty)治疗许多疾病12.常见的微生物食品有哪些?主要功能微生物是什么?制作工艺有何特点?(蒸馏酒、发酵酒、酱油、醋、腐乳)微生物食品酱油(米曲菌,耐盐酵母和细菌)酱(米曲菌)醋与果醋(醋酸菌固态发酵)白酒与酒精(液态发酵)腐乳(毛霉产生蛋白质酱豆腐中的的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发酵酒是指用谷物、果汁等为原料,经发酵而得的低度酒,如米酒,啤酒、葡萄酒和果酒等发酵酒。
蒸馏酒是指把上述发酵原酒或发酵醪以及酒醅等通过蒸馏而得的高度蒸馏酒液,如酒、曲酒,糟烧,食用酒精等。
13.什么是食用菌?常用的栽培用原料有哪些?食用菌就是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常用原料段木、锯木屑、棉籽壳、纤维质原料、玉米芯、稻草、作物秸秆、牛粪、麸皮14何为食源性疾病?如何防止防治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
预防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
不买散装食品。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
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15.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有何异同?由食物传播的肠道传染病、腹泻病的报告管理仍属传染病报告的范围。
对人畜共患病的报告尚不健全。
因此,食物中毒仅是食源性疾患的一部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因食物不卫生、食品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言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肠胃炎,酒精中毒16.何谓生物固氮?试说明典型的生物固氮生物如豆科植物固氮原理。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
原理:根瘤菌是通过豆科植物根毛、侧根杈口(如花生)或其他部位侵入,形成侵入线,进到根的皮层,刺激宿主皮层细胞分裂,形成根瘤,根瘤菌从侵入线进到根瘤细胞,继续繁殖,根瘤中含有根瘤菌的细胞群构成含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