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与地图学(第九章)PPT课件
地图基本知识《地图学》课件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 平时:30% 考试:70%
参考文献:
地图基本知识《地图学》课件
• 初步掌握普通地图(特别是地形图)的 阅读及量算,专题地图编制、分析及应 用。
• 了解现代地图制图的新技术,新方法。 • 在内容上着重于地图学三大理论(地图
投影、地图符号、地图概括)和两大图 型(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培养学生 读图及用图能力。
2
36 25
30
26
24
20
16
12
27
8
1地8 2图8 1基2 2本9 知6 识3 0 《0 地341图6 学3 2》12课33件18
34
35
24
36
30
37
36
4
任一点所在图幅的编号:
横列号
=[
纬度 纬差 4
]+1
纵行号
=
[
经度 经差
6
]+31
(东经)
纵行号
=30-
[
经度 经差
6
]
(西经)
[ ] 代表取整
纬度 经度 基本比例尺纬差 基本比例尺经差 W=V- *n+ 所求比例尺纬差 所求比例尺经差
பைடு நூலகம்
4幅
16幅 J -50- [2]
( 1 : 25万 )
J-50- 5 144幅
( 1 : 10万 )
图中错误!
图01-06 1 :50万 、1: 25万、1:10地万图比基例本尺知地识形《图地的图分学幅》课与件编 号
地图基本知识《地图学》课件
174
162
58
168
59
测量学课件第九章地形图应用

52
E
•G
HE=51.0m, HF=48.3m, HG=51.9m
• 51
2.两点间坡度
50
坡度公式:
i= tan=
h D
=
h d•m
(9-2-6)
49 48
例:设量得F、G的图上距离为28.5mm,
求F、G之间的平均坡度(点的高程见上)。
•F 1:500
解:平均坡度
i=
h D
=
h d•m
=
51.9-48.3 0.0285•500
分成:(1)、(2)、……
(64)共64幅。
编号 例:J-50-5-(15)
2021/3/8
13
1:5千的图幅
◆在1:1万图幅基础上行、列都2等分,得1:5千的图幅:
经差 纬差
3'45"/ 2 1'52.5" 分成:a、b、c、d
2'30"/ 2 1'15"
共4幅。
编号 例:J-50-5-(15)-b
求DAB、AB。
解 : 进行坐标反算
1000
X= 683.2- 845.6=-162.4 900 Y=1378.5-1140.3=+238.2
DAB=√(-162.4)2+238.22=288.29 800
RAB =tan-1
Y X
=tan-1 1.466749 700
=554253 第Ⅱ象限 600
◆统一编号或根据实际需要编号。
(一).梯形分幅与编号
梯形分幅也称为国际分幅,按照国际的统一 规则分幅。
2021/3/8
7
1. 1:100万地图国际分幅和编号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础知识测量的概念、分类及基本要求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测量平差概述2. 水准测量水准仪的使用与调整水准路线的布设与测量方法水准测量误差及其分析3. 角度测量经纬仪的使用与调整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方法角度测量误差及其分析4. 距离测量与坐标计算钢尺量距与视距测量全站仪测量原理及应用控制网坐标计算方法5.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方法地形图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学基本理论,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2. 学会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能够独立完成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等实际测量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测量误差处理、控制网坐标计算、地形图测绘方法。
2. 教学重点: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调整、实际测量操作技巧、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钢尺、测量记录本等。
2. 学具:计算器、尺子、圆规、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测量案例,引出测量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例题讲解:(1)水准测量例题:已知A、B两点高程,求C点高程。
(2)角度测量例题:已知A、B、C三点坐标,求角ABC的大小。
(3)距离测量例题:已知A、B两点坐标,求AB的长度。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例题,布置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2. 内容结构:按章节划分,突出重点、难点3. 板书布局:左侧为理论知识,右侧为实际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3)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和高程的公式是什么?2. 答案:(1)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
处理方法有:重复测量、选取合适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等。
(2)水准仪使用方法有: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
测量学与地图学(第九章)

N = p/ M 2*1012 / ((d + 0.2 )/2)2 (M为地图比例尺)
❖点值S为:点值 S = INT [A / 密度最大区点数 N ]
A为密度最大区内部物体数量指标总值。 任意区域的点数=该区域数量指标/点值S
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线等
§3 面状分布要素的表示
一、面状分布要素的差异
1、连续分布 2、不连续分布 3、质量差别 4、数量差别
二、表示方法
1、质底法 2、范围法 3、量底法
1、质底法
对于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类型及其分布地域,可以 用面状符号表示。用线划表示分类界线,用不同颜色、网 纹或注记等表示质量差别,这种方法称为质底法。
提示语
·为方便使用本课件,可在课后 下载使用PowerPoint软件进行修 改调整
For the convenience of using this courseware, you can download it after class and use PowerPoint software to modify and adjust it
三、点状符号的扩展
1、维数扩展
分割圆
统计图表
玫瑰图(极坐标图)
结构符号:在一个点位上需要表示几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 各个组成部分,则 可以将一个几何图形分成几 个部分,每一部分代表一种事物,这种符号称 为结构符号。
常用结构符号:圆形结构符号、网纹。
2、符号的扩展显示动态变化
增量符号(扩张符号):要反映一定时期内事物的发展变 化,可以利用符号本身由小到大向外扩展的形式,这种符 号称为增量符号。
测量与地图学绪论PPT课件

国家平面位置测量的起算点。
第28页/共76页
5、我国的大地坐标 系
1)北京-54坐标系 通过与前苏联1942年 普尔科沃坐标系联测, 经我国东北传算过来 的坐标系称“1954北 京坐标系” ,其大地 原点位于前苏联列宁 格勒天文台中央。
第29页/共76页
2)1980西安大地坐标系
1978年我国根据自己实测的天文大地资料推算出适合本地区的地球椭球参数, 从而建立的大地坐标系,其大地原点设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六度带中央子午线经度的计算: L(6)=6×n - 3
式中,n为6度带的带号。 求六度带带号的方法:
n=[L/6](取整)+1(有余数时) 式中,L>0,L为某点的大地经度。
第49页/共76页
2)三度分带的方法
A、三度带的划分。 在六度带的基础上划分而成的,即从东经1º30'
开始,由西向东每隔经差3º为一带,依次将参 考椭球面分为120带,相应带号为1、2、 3…..120。 B、 三度带中央子午线经度的计算: 若3度带带号为n',则其各带中央子午线经度L(3) 为:
3、大地纬度 过地面上任一点P的法 线与赤道面的夹角B。 大地纬度由赤道向北量 为正,称为北纬;向南 量为负,称为南纬,故 纬度取值范围0º~±90º。
第26页/共76页
图1-5
大地经度与大地纬度以法线为基准线,以参考椭球面作为基准面。 • 我国版图范围:位于大地坐标系的东经 74º至135º、北纬3º至54º之间。 • 北京位于北纬40º,东经116º,用B = 40 ºN ,L = 116ºE 表示(N 表
第9页/共76页
日本深海探测调查船
第1绘 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
(完整版)《地图学》课件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 地图的相关概念 §2 地图分幅和编号 §3 地图学的定义及学科体系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古代地图
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寻找描 述和分析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工具,从交通 运输、农田水利、市政建设管理、疆土区域 的划分以及行军打仗,都离不开空间信息。 这个最普通的工具就是地图。
比例尺
表示实地面积(Km2)
1:5000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50万 1:100万
5 20多 110多 450多 1800 16000 64000 255000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1.3 地图的分类
1.3.4 其他方式
按使用方式划分:桌面用图、挂图、小图册、屏幕地图 按材质划分:纸质、丝绸、石质、木质、塑料等 按外形划分:平面、三维、球形 按结构划分:单幅、多幅、系列图、地图集 按幅面大小:对开、全开、微缩地图 按地图图型:分布图、区划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网格图
七世纪中叶的亚洲(唐朝)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现代地图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由以上地图展示可知,人类以地图作为认识客观 世界、传递时空信息的方式之一,不但没有被其他形
式所代替,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地图的制作精 度不断提高,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应用功能不断扩大、 制图理论日趋成熟。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2.3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 导论
地理信息基本概念
• 数据与信息 • 数据(data)——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包括
工程测量课件第9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2 -10
(2)基本图号法编号 即 以1∶5000地形图作为基础 ,比例尺比其大的地形图 图幅的编号,是在1∶5000 地形图图幅编号后面加上 相应罗马数字Ⅰ、Ⅱ、Ⅲ 、Ⅳ,
2020/10/5
20-10-Ⅰ 1∶2000 20-10- Ⅱ
20-10-Ⅳ
20-10- Ⅲ -Ⅰ
20-10-Ⅳ 1∶100 -Ⅲ 0
比例尺缩绘,而宽度则无法 按比例表示的地物。
4.地物注记 用文字、数字或特有符
号对地物加以说明,这种说 明就是地物注记。
2020/10/5
三、 地貌符号
对于大、中比例尺地形图,通常用等高线、特殊地貌符号 和高程注记点相互配合起来表示地貌。
1.等高线
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连接而成的连续闭合曲线。
2.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h)。同一幅地形图上,
2020/10/5
测量学
撒利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勘测研究所
第 9 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9.1 地形图的概述
一、地图
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经过综合概括并用约定符号将地球 表面上的各类信息在平面上表示的图形。
地图的 基本内容
数学要素: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如地图投影、 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 地图分幅等。
20-10-Ⅳ-Ⅱ- Ⅱ
20-10-Ⅳ-Ⅱ-Ⅳ
1∶50 20-100-Ⅳ- Ⅳ
1∶5000
9.4 地形图的辅助要素
一、 图名、图号
接图表 孙庄 李家坪 小庙村
图名
顺河街 等驾坡
581厂 赵家 朱寨
30.0 50.8
宋村 50.0-30.0
图号
密级 31.0 50.8
测量学基础第九章地形图应用

数字地形图的优势与未来发展
优势
数字地形图便于存储、传输、编辑和 更新,提高了地图的应用效率和精度。
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地形图将更加 普及,并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 合,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城市规划
土地调查
资源开发
军事应用
地形图可用于城市规划 设计,提供地形、地貌、
地物等基础信息。
地形图可用于土地调查, 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土
地资源分布等信息。
地形图可用于资源开发, 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开发利用的规划设计。
地形图在军事上也有广 泛应用,如军事战略规
划、作战指挥等。
02 地形图的阅读与量测
施工过程中的地形图应用
指导施工放样
利用地形图进行施工控制点和细部放样,确保施工定位准确,提 高工程质量。
监测施工进度
通过地形图对比施工前后的地形变化,监测施工进度和土石方填挖 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指导场地平整和边坡支护
根据地形图分析,确定场地平整和边坡支护的方案和措施,确保施 工安全。
施工后的地形图评估
环境评估
通过地形图量测,评估地 形地貌对环境的影响,为 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参考。
03 地形图在规划设计中的应 用
城市规划中的地形图应用
城市规划是利用地形图进行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地形图提供了城市 的地形、地貌、建筑物、道路、水系等详细信息,有助于规划师全面了解城市现 状,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测量学基础第九章地形图应用
contents
目录
• 地形图概述 • 地形图的阅读与量测 • 地形图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 地形图在工程实施中的应用 • 地形图的数字化与GIS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图所示,已知2004年各区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的产值数据。现欲制作各区域的三个产业的结构图,问(1)用 何种表示方法?(2)用什么符号?(3)如何区分三个产业? (4)绘出示意图(任选两个区域)。
三、点状符号的扩展
1、维数扩展
分割圆
统计图表
玫瑰图(极坐标图)
结构符号:在一个点位上需要表示几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 各个组成部分,则 可以将一个几何图形分成几 个部分,每一部分代表一种事物,这种符号称 为结构符号。
常用结构符号:圆形结构符号、网纹。
2、符号的扩展显示动态变化
增量符号(扩张符号):要反映一定时期内事物的发展变 化,可以利用符号本身由小到大向外扩展的形式,这种符 号称为增量符号。
测量学与地图学
电子教案
第九章、地图表示
第九章、地图表示
§1 地理数据的点状表示 §2 线状符号的构成 §3 面状分布要素的表示制图
§1 地理数据的点状表示
一、符号的形状和颜色显示质量特征
二、符号的尺寸表示数量特征
1、 符号的比率与非比率
(1)、比率符号:如果符号的大小与所表示的专题 要素的数量指标有一定的 比率 关系,这种符号称为比率符号。
p = ( 1.4*10000002 mm) / 1500002 = 62.2mm2 (4)、东四乡可容纳的点符号为N个:N = 62.2 /1.13 =55个 每点符号代表 3076/55 =56人 即在本例中选定点符号的d值为1mm时,点值 = 56人 3.用计算机绘制点值图。 (1)选择一张详细的行政界线地理底图; (2)将所计算的各行政区(本例即各乡)点符号的个数,均匀填涂到 相应区域宜于人口分布的范围内。
( P为密度最大区图上面积(平方毫米),d为点子直径。) ❖如P为实际面积(平方公里),则计算公式为:
N = p/ M 2*1012 / ((d + 0.2 )/2)2 (M为地图比例尺)
❖点值S为:点值 S = INT [A / 密度最大区点数 N ]
A为密度最大区内部物体数量指标总值。 任意区域的点数=该区域数量指标/点值S
(2)、非比率符号:如果符号的大小与专题要素 之间无任何比率关系,这种符 号称为非比 率符号。
2、连续比率与分级比率
(1)、连续比率是指只要有一个数量指标,就必然 有一个一定大小的符号代表,符号大小与它所代表的 数量指标都是连续的。
(2)、分级比率符号的面积与数量指标的分级 平均值(或极限值)成绝对正比关系。
常用图形:柱状图、风玫瑰、塔形图。
3、点值法
依据统计资料,将事物的数量,用许多大小相等 形状相同的点状符号表示,每个点状符号代表一定 的数值,点状符号分布的疏密反映事物大致分布情 况及数量特征。
制图步骤: (1)确定区域单元 (2)确定区域单元内数据的分布位置 (3)计算点值和点的尺寸 (4)作图
(2)、确定区域单元内数据的分布位置
均匀布点与条件布点
(3)计算点的尺寸和点值
点的尺寸
1. 点的直径:D = 0.5 ~ 1. 0 mm 3. 密度相差太大时,可用不同大小的点子。
点值的确定:
以密度最大区内,点之间不重叠为原则。 ❖计算密度最大区内可容纳的点子数:
N = INT [ 密度最大区面积 P / ((D + 0.2)/2)2 ]
实验十四 点值图设计
一、目的要求:用手工方法编制一张点值图,反映区域人口的基 本分布概况。 二、实验步骤提要 1.决定点符号的直径,本实习以直径为lmm制作点符号; 2.计算点符号的点值示例: (1)点符号的尺寸d=1mm,点面积= π ( ( d + 0.2 ) / 2 )2
= 1.13mm2 (2)假设最小面积的东四乡为1.4km2,人口数为3076人。 (3)当编制地图的比例尺为1:150 000时,东四乡的图上面积
位
(2)、一侧表示实际位置:海岸类型;
线
(3)、不严格定位:航空线、海上航线。
4、线状符号表示事物运动路线
运动线也称走向线,是制图对象空间移动轨 迹的符号表达。
二、用线状符号表示定量的分布
——等值线法
等值线:地图上连接数值相同的各点所构成的平滑曲线。
等值线法:运用一组等值线可以表示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 数量特征、变化趋势,这种方法叫做等值线法。
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降水线等
§3 面状分布要素的表示
一、面状分布要素的差异
1、连续分布 2、不连续分布 3、质量差别 4、数量差别
二、表示方法
1、质底法 2、范围法 3、量底法
1、质底法
对于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类型及其分布地域,可以 用面状符号表示。用线划表示分类界线,用不同颜色、网 纹或注记等表示质量差别,这种方法称为质底法。
五、地理数据的点状表示方法
分区统计图法 定位统计图法 点值图 (点数法)
1、分区统计图法
如果点状符号是代表一个区域的数据,通 常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位置上,这种地图通称 为分区统计图。
常用图形:几何图形、结构图、柱状图、 球状符号、风玫瑰。
代表区域的点状符号 ——分区统计图
2、定位统计图法
将固定地点的统计资料绘成不同形式的图形, 配置在地图上的相应地点上,以表示事物的数量 特征和在一定周期的变化。
§2 线状符号的构成
一、线状符号法 用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差别,
用线状符号的尺寸变化来表示数量特征,这种 方法称为线状符号法。
1、线状符号的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特征
2、线状符号的尺寸变化表示等级差别或数量特征
3、线状符号表示事物位置的方法
表示事物位置的三种方法:来自(1)、中心线表示实际位置:河流、铁路、公路;定
色相变量是表示定性信息的第一选择
网纹的排列、纹理和方向变量常用于辅助表达
二、范围法
对于不连续分布的面状事物的分布范围及质量 特征,可以用面状符号表示。符号的轮廓线表示 其分布位置和范围,轮廓线内的颜色、网纹或说 明符号等表示其质量特征,这种方法称为范围法。
三、量底法(等值区域法\分级统计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