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一、名词解释1、水势:指在同温度同压强下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单位Pa。

2、渗透势Ψs:由于细胞液中溶质的存在引起细胞水势降低的数值,为负值。

3、压力势Ψp:由于细胞壁的压力的存在引起细胞水势变化的数值。

4、衬质势Ψm:有图细胞胶体物质的亲水性和毛细管作用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为负值。

5、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方式通过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外界坏境的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6、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而使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力量称蒸腾拉力。

作用力>>根压。

7、永久萎蔫系数:当植物刚好发生永久萎蔫时土壤尚存留的含水量。

(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数)。

二、简答、填空、判断等(一)2、水在植物生命中的作用(1)水是原生质的主要组分(2)一切代谢物质的吸收运输都必须在水中才能进行(3)水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4)水作为原料参与代谢:水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合成与分解的底物(5)水可以调节植物的体温、调节植物的生存环境3、水势:指在同温度同压强下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单位Pa。

(1)在任何情况下。

水分流动的方向总是由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水势低的地方。

(2)典型细胞水势(Ψw)包含三部分:Ψw = Ψs(渗透势)+ Ψp(压力势)+ Ψm(衬质势)成熟细胞则Ψw = Ψs(渗透势)+ Ψp(压力势)(3)当细胞处于质壁分离时:水势= 渗透势;细胞吸水饱和时:水势 = 0.4、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1)渗透式吸水(具液泡细胞)(2)吸胀式吸水(无液泡的细胞及干种子、依赖衬质势(3)代谢性吸水(直接耗能)发生频率(1)>(2)>(3)(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根系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其中根毛区为主要的吸水区域。

2、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根系吸水有主动吸水(根压)和被动吸水(蒸腾拉力)两种形式。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1)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1)

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思考题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4.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5.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二、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三、考点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

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

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

(二)货币种类的演变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

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

春秋战国:铜铸币—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

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黄金货币。

(三)货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

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

(四)此时的货币特征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信用(一)什么是信用?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

教育复习资料

教育复习资料

5.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 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 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③学校 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6.试论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复习重点: 1.掌握教育目的的内涵 2.学校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 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教育目的的功能:激励、指导和评价功能等方面及其表现。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社会依据: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生 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 (2)人的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和人的需要。 5.确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是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6.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强调个性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做人教育比公民教育更重要。 社会本位论:社会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首要因素,个人只是确定教 育目的的次要因素。教育要在儿童身上塑造一种普遍理性意识。 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生活。学校教育要突出个体对纪律的 服从。
8.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原始社会教育:无阶级性、社会性、形式手段 简单、在特定场所进行、为生产劳动服务。 古代教育:阶级性、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脱离、宗教性 近代教育:现代学校出现、教育与生产结合、 教育的公共性和国家化日益突出 现代教育:远程化、终身化、信息化、国际化
第二章 教育功能
教育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复习重点
1.教育的概念(广义与狭义) 2.教育三种基本的要素:教育、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3.教育起源说有哪些?代表人物、各自的观点如何?(一般在选择题、填空题) 神话起源说(宗教)、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与英国教育学 家沛西· 能)、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家孟禄)、劳动起源说(苏联教育学家) 4.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选择题、填空题) 识记:(1)《学记》是我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2)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其《大教学论》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专著。他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泛 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 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的舆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此外,他还最早论证班级授课制度。 (3)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4)卢梭《爱弥儿》,集中反映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5)赫尔巴特被称为 “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 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 即心理学和哲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上古神话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造人、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汉代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它们分别有5 篇31 篇和4篇作品,共40篇。

7、《诗经》内容来源献诗、采诗、删诗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怨刺诗、宴飨诗。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商周铜器铭文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尚书》艺术成就:一单独成篇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完整对先秦叙事散文有直接影响;二文风古朴,不饰藻华;三萌芽阶段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四是记言文之祖,语言技巧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5、《春秋》泛称,百国史书。

中断公元前481(绝笔已获麟)。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6、《左传》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整的编年史书,是中国散文典范,标志中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史转文学达到新高度。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无论在中国或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都叫“诗学”、“诗论”,因为诗的起源最早。

19世纪以前,整个文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笼统而未分化的状态。

19世纪以后,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从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习惯将文艺学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文学发展史,即按照历史的顺序研究一定范围内文学发生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对一定时期的文学思潮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

文学史可按国别、地域划分,如《欧洲文学史》、《英国文学史》;也可按历史时期为断代史,如《中国当代文学史》;也可按作品种类划分为专史,如《中国小说史》、《中国诗歌史》2、文学批评,即对各个时代的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泛指一切与文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分析、评论的科学。

其主要对象是当代的作家、作品、文学潮流。

3、文学理论,即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学科。

上述三分支之间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

文学理论为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提供理论武器,离开文学理论的指导,文学发展史就成了一笔糊涂账,文学批评也就失去了活的灵魂。

反过来,文学发展史和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丰富、补充和发展文学理论。

注:“三分法”影响很大,但本课程还是倾向于采用“五分法”,即在以上和分支的基础上,再加上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

因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有着历史的发展,理应同文学发展史一样,成为文学史的一部分。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比如,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的个性气质与风格的关系、文学鉴赏的条件、文学的社会作用等等。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根据生境的类型,可以把生态学分为水生生态学、陆地生态学和太空生态学。

3.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以明确定义的是德国人海卡尔。

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生态学源于生物学。

6.生态学发展的时期分为生态学萌芽时期、生态学建立时期、生态学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7.现代生态学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

8.研究全球尺度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叫全球生态学。

9.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景观生态学。

10.生态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描述。

11.现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实验室研究和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法。

12.实验室研究分为原地实验和受控实验。

13.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14.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5.动物生态学是以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功能性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17.陆地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冻源生态学。

18.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19.层次机构包括纵向的垂直分异和横向的水平分异。

简答题20.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定义可描述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早、最多的生态学原理是因地制宜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22.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出明确定义。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全球化复习资第一章:全球变化科学产生的背景1.硬件条件2.社会需求(1)大气污染(2)温室效应(3)臭氧层被破坏(4)土地沙漠化(5)水的污染(6)海洋环境恶化(7)森林锐减:(8)物种濒危(9)垃圾成灾(10)人口增长过快一、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研究地球系统复杂的多重相互作用的机制,是目前全球变化最主要的研究内容。

(2) 分析地球系统各种尺度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

(3) 建立地球系统变化的预测理论方法。

(4) 提出全球资源和环境科学管理的方法。

三、全球变化科学内涵全球观点全球尺度,所有时间过程,人类的作用四、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主要意义1.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科学举措2.有利于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促进地球科学、应用基础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发展3.推动世界科学进步第二章7、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1)气候系统与水文循环过程地球表面的能量收支平衡与温室效应,决定了气候系统的加热率。

影响因素有三: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强度、地球轨道要素;地球的行星反射率:云、冰雪、植被等;进入地球系统中的太阳能在其中滞留的时间:某些微量气体,其与温室效应相联系大气和海洋环流,水文循环与气候系统中的反馈过程水循环过程:控制地球温度和云层的形成、输送和消散,及其与太阳辐射的关系;气候过程:控制着陆、海表面和大气的相互关系,引起气候系统中一系列重要的反馈过程。

水汽反馈:总体为正云辐射反馈:可正可负冰雪圈反馈:大气热量平衡中的冷却作用,正反馈海洋的反馈:对大气运动和气候系统有重大影响(2)固体地球系统与岩石圈循环过程板块运动过程,陆上风化与侵蚀堆积过程,海洋沉积过程(3)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沉积型循环),全球碳循环(4)人类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过程。

人类生态系统的构成(组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化自然生态系统、人工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根据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方式的不同,人类生态系统存在着三种类型:采集-狩猎系统、农业系统、工业城市系统。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1

工程力学复习资料1
题图3.10题图3.11
3.12题图3.12所示的固结在AB轴上的三个圆轮,半径各为 ;水平和铅垂作用力的大小 为已知,求平衡时 和 两力的大小。
3.13题图3.13所示的齿轮传动轴,大齿轮的节圆直径 ,小齿轮的节圆直径 。如两齿轮都是直齿,压力角均为 ,已知作用在大齿轮上的圆周力 ,试求传动轴作匀速转动时,小齿轮所受的圆周力 的大小及两轴承的约束力。
9.切力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梁上相应点处的,弯矩图上某点处的切线斜率等于梁上相应点处的。
二、选择题
1.在下列关于轴向拉压杆轴力的说法中,是错误的。
A.拉压杆的内力只有轴力
B.轴力的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
C.轴力是沿杆轴作用的外力
D.轴力与杆的横截面面积及材料无关
2.在思考题图5.4中,图所示的杆是拉伸杆。
A. B.
C. D.
8.如思考题图1.4所示的结构中,如果将作用在AC上的力偶移到构件BC上,则。
A.支座A的约束力不会发生变化
B.支座B的约束力不会发生变化
C.铰链C的约束力不会发生变化
D.A,B,C处的约束力均会有变化
思考题图1.2思考题图1.3思考题图1.4
1.1试计算下列各图中力F对点O的矩。
思考题图2.1思考题图2.2
9.力F作用于三铰拱的E点,如思考题图2.3所示。试分析能否将其平移到三铰拱的D点上,若能平移,其附加力偶矩为。
10.在刚体的同一平面内A、B、C三点上分别作用 三个力,并构成封闭三角形,如思考题图2.4所示,该力系可简化为。
11.某一平面平行力系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的位置如思考题图2.5所示。此力系简化的结果与简化中心的位置。
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适用的范围是。
A.单个刚体B.变形体C.刚体系统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 简述人类服装的始创过程。

2. 关于人类着装的原始动机有哪些?试分析其具体内容并谈谈你对人类为何穿衣的看法。

3. 人类创造服装的过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第二章
1. 影响服装变化有哪些主要因素?
2. 服装变化的速率依赖于哪两股作用力?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3. 怎样理解服装的渐变与激变的交叉,外因与内因的冲突?
4. 简述服装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举例说明。

第三章
人类在进化到穿衣前为什么会有人体装饰阶段出现?其意义是什么?
2. 简述原始社会缝纫、纺织工具和纤维衣料的特点以及在中国服装史上的意义。

第四章
1. 为什么说追溯服装上原始信仰对认识我国服装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分析其具体内容。

2. 什么是官服制度?它为何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举例说明。

3. 什么是冕服?其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4. 简述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两种基本形制及其对我国历代服装产生的影响。

5. 夏商西周的民俗民风是如何影响我国古代服饰礼仪的?请举例说明。

第五章
1. 简述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2. 简述楚汉袍服所依存的文化背景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3. 简述大袖衫形成的原因,它的出现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4. 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服装对汉族服装产生怎样的影响?请举例说明。

5. 简述封建社会前期的冠、发及其男女主要时尚。

第六章
1. 简述唐宋衣料织物的种类及特点。

2. 唐宋官僚机构体制对官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唐代服饰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造就唐代服饰丰富多彩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女装与女妆加以具体说明。

4. 为什么宋代褙子在当时的服装中最具时代特色?宋代服饰风格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异同?
5. 什么是胡服?为什么唐代会盛行胡风?
6. 简述时世妆的流行及审美意义。

1. 元代的衣料织物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哪里?其原因有哪些?
2. 简述明代衣料纹样图案的特点、种类及社会意义。

3. 简述辽、金、元时期的服装状况。

4. 明代服饰在继承传统上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官服以及贵族妇女服饰的种类、形制、配件等方面的内容给予说明。

5. 简述补子的特征及其在中国官定服制中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6. 清代是如何强制改官易服的,它反映了服饰变化中怎样的规律?简述变异后的清代官服的具体形制。

7. 请简述清代女子服装的种类和特点,试分析满汉两族妇女为什么能够长期保持其原有服装形式?
第八章
1. 晚清至辛亥革命前后男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例说明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 新文化运动对女装变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具有怎样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 简述中山装和旗袍的特点与影响。

从它们的演变过程中你怎样理解民族服装的发展?
4. 新中国的服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了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5. 从中国近现代服装的锐变与革新中你是怎样理解服装发展与社会变化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服装变革中继承传统与创新、民族与时代的关系?
第九章
1. 简述古代西亚、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

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

3. 简述托加的形制类别及特点在各个时期的变化,为什么说它的变化与罗马帝国的兴衰紧密相联?
4. 试析古希腊与古罗马服装的联系与区别
第十章
1. 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饰特征。

2. 民族大迁徙与十字军东征对西方服装产生怎样的影响?具有什么意义?
3. 简述哥特式艺术及其影响下的服装形态与特征?为什么说哥特式服装是由古代向近代跨越的重要转折点?
4. 宗教对中世纪的服装产生了什么影响?试举例说明。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对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完成服装外观理想形态的塑造在当时出现了哪些工艺技术与表现手法?
简述巴洛克艺术及其服饰风格。

为什么17世纪法国的时尚能成为世界中心?
简述洛可可服饰发展阶段及其样式特征,并比较分析其与巴洛克服装的异同。

第十二章
工业革命对西方服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男装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并分析其成因。

近代后期女装的流行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并简述各时期的具体内容。

为什么西方19世纪出现了服装设计师,他们的出现对服装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西方女装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确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服装史上有何意义?
简述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女装的特点并列举这个时期具有影响的服装设计师及其设计风格。

为什么高级时装业能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鼎盛时期?简述这个时期的女装特征及其著名设计师(3~5名)。

举例说明20世纪上半叶对社会生活具有影响的流行与时尚有哪些?
第十四章
20世纪60年代“年轻风潮”对服装产生了什么影响?并举例说明其具体表现为哪些流行时尚?
试分析20世纪70年代成衣业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设计师在巴黎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何启示?并举例说明。

后现代风格服饰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服装设计师及其代表作?(3~4名)
走向多元化的90年代服装的变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并列举3~5名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加以说明。

第十五章
1. 在当今社会对如何处理我国服装变革中的继承传统与创新的问题,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2. 根据中西方服装发展的不同轨迹,比较它们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