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论:项羽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古代历史学名著之一。
其中包含大量关于历史人物的记载,这些人物的评价多种多样,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
本文将以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为主题,通过对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分析,来探讨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一、项羽:豪气干云,初入史册而赢得众人赞誉史记中,项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被赞誉为“东方之虎”,豪气干云,英勇无敌。
在史书中,项羽不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而且他还充满了热血、豪迈和英雄主义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项羽也被批评为好大喜功,抱着“困兽犹斗”的心态,最终导致了刘邦取代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王者。
项羽犹如一颗烟花,绚烂而短暂,他的故事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历史佳话,同时也是一个警示,不要被一时的豪情蒙蔽了双眼。
二、刘邦:智勇双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中对刘邦的评价一直非常高。
他是刘家军人中的佼佼者,精于用兵,善于安邦定国。
在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刘邦展现了他出色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建立起了汉朝,成为历史上的一代英雄。
刘邦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战争策略,更在于他对人民的政策。
他采取了许多温和的措施,减轻了农民的税负,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他正直、宽厚、豁达和勇敢的个性,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三、曹操:谋略过人,善于运筹帷幄史记中对曹操的评价也有争议。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善于运筹帷幄,在混乱的时代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统治能力。
他推动了一系列农业、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并制订了一些有益于国家的政策。
然而,曹操的手段并不十分光明磊落。
他采用各种手段来保持自己的权力,甚至不择手段地对待政敌和百姓。
因此,他在民众中并不被广泛认同,被许多人视为妖魔鬼怪。
结语史记是我国古代历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千变万化。
通过对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
历史人物评价之项羽

风云西楚霸王项羽。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立志要学「万人敌」,於是从叔父学兵法。
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时志向远大。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
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
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
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
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
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无知人之明。
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离,军心涣散,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
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兵上天才,政治蠢材。
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
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
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
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
但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
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岁自刎乌江。
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
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催人至今。
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项羽的评价(精篇一项羽是一个英雄。
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可以冲锋陷阵,转瞬间就能杀敌百人,他用兵大胆,敢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佩服他的胆略和勇猛。
观看秦始皇出行时,他竟敢说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千古英雄,谁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从这点看,项羽的确是英雄。
但项羽更是一位失败的英雄。
首先,我认为他不注重文化学习,只崇尚武力。
他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已经足够了。
可他没想到,不学习,有些方面就会无知,无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无知都会成为绊脚石。
其次,我觉得他不善于用人,不能把握好时机,无知使他不知人,更不善用人。
张良、韩信都曾经投奔于他,可他竟不能知人善任,使这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刘邦所用,较后把自己打得一败涂地,总算有个谋士范增的才智也给浪费了。
要么不执行范增的计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绝好的机会呀,可项羽偏偏痛失良机,要么中人家的计策,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离开他,在忧愤和疾病中去世,使自己彻底失去谋士。
项羽还是一位不善于总结自己失败的英雄。
项羽在临死前曾说:“天要亡我。
”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项羽英雄盖世,却只会逞匹夫之勇,不能驾驭天下英雄,到死都认识不到自身的弱点,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真是可悲呀!项羽的.个人评价篇二楚军主力北上击齐,汉军趁机东进伐楚!也就是说,项羽为了平乱齐国,把所有的精力和兵力都用在齐国,而不是刘邦身上,也就间接的给了刘邦发展壮大的机会。
田荣不断的在齐国搞事情,项羽派人去剿灭,田荣就给他玩起游击战,远远躲起来。
楚国大军一走,田荣率领的军队又冒出来,到处斩杀楚国的军士。
这样反反复复搞了很多次,让楚国的大军深陷在齐国的沼泽里不能自拔。
齐国跟楚国是世仇,为了联合齐国抵御汉军,双方暂时合作,楚军二十万被韩信一场水给淹了,大将龙苴战死,齐国成为汉土。
如何评价西楚霸王项羽

如何评价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秦末汉初时期领导了反抗秦朝暴政的起义,并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然而,最终他的英勇事业和壮丽人生却以悲剧告终。
以下是对项羽的评价:一、历史背景项羽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在秦朝暴政的统治下,他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和不公,这激发了他反抗的决心。
他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二、军事成就项羽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具备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战斗指挥能力。
在战争中,他身先士卒,勇猛冲锋,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精神。
他领导的楚军在彭城之战、巨鹿之战、垓下之战等战役中屡获大胜,使得秦朝军队节节败退,最终夺取了天下。
三、政治失误然而,项羽在政治上却表现出了一些失误。
首先,他没有正确地处理好与刘邦的关系,导致最终两人反目成仇。
其次,他在夺取天下后,没有制定出合理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战略,使得国家混乱不堪。
此外,他还缺乏对下属的信任和理解,导致人才流失和民心尽失。
四、个人品质项羽是一位英勇无畏、豪情万丈的英雄人物。
他热爱家乡、热爱部下、热爱人民,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
他的豪迈和勇气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人,使得他在民间拥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然而,他的骄傲和固执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他不肯听从别人的建议,一意孤行地推进自己的计划,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五、影响与评价尽管项羽最终失败了,但他在中国历史上仍然被人们广泛传颂和赞扬。
他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和象征。
他的形象和事迹被广泛地融入到文学作品、戏剧表演和电影电视剧中,使得他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项羽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反抗秦朝暴政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他在政治上的失误和个人品质上的不足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尽管如此,他的英勇事迹和精神仍然被人们广泛传颂和赞扬,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勇敢无畏:项羽天生勇猛,敢于冒险,不畏艰险。
他在战争中常常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2. 骄傲自大: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也有着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他常常轻视敌人,不把敌人放在眼里,这也导致了他在战争中的一些失误。
3. 仁爱之心:项羽虽然是一位勇猛的将领,但也有着仁爱之心。
他对待士兵非常关心,常常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爱戴。
4. 优柔寡断:项羽在一些关键时刻常常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
他在鸿门宴上犹豫不决,没有及时杀死刘邦,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5. 重情重义:项羽是一位非常重情重义的人。
他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士兵都非常关心和爱护,这也让他在战争中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总的来说,项羽的性格特点是勇敢无畏、骄傲自大、仁爱之心、优柔寡断和重情重义。
这些性格特点既成就了他的一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对项羽个人评价

对项羽个人评价
项羽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军事领袖,他善于激发士气,并且善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条来鼓舞将士,这一点从他在巨鹿之战的统筹中就能看出来。
他出身高贵,也就少了市井之徒的谦卑和忍耐。
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项羽,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人。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
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
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
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
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
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褒贬不一的英雄人物项羽

褒贬不一的英雄人物项羽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是楚汉战争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汉朝建立前的一个时期的重要人物。
然而,
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褒评:
1. 勇猛果敢:项羽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极强的勇气和果敢的决断,这也是他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楚汉战争的主要领导人的原因之一。
2. 爱民如子:在他领导下的楚军中,普遍流传着“兵不厌诈,
以无敌于天下”的口号,而项羽也是深受士兵们喜爱的将领之一,
被称作“将军爷”。
3. 文武双全:项羽不仅在军事才能上出众,在文化素养方面也
有所涉猎,甚至有人称他是“雄才大略”。
他曾经撰写过《项羽本纪》等文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武将兼才文学家的人物。
贬评:
1. 轻信谗言: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对周勃等人信任过度,一度被
其所制,最终导致了楚汉战争的失败。
他的轻信谗言的行为也让人
质疑他的军事智慧。
2. 暴虐无道:在项羽称霸天下后,他的治下不断发生暴力和恶行,例如他将襄城的居民全部屠杀。
这些行为也让人怀疑他是否真
的爱民如子。
3. 奢华浪费:项羽在称霸天下后放纵奢华、造作,酿成了诸多
社会问题。
例如,他曾经铸了“燕华铜雀台”,象征其权力和荣誉,但其奢侈行为也被后人所指责。
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物,但也有其负面的历史遗产。
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以公正和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记得项羽给我的第一印象来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那时对项羽充满崇敬,认为他是一个绝对的英雄。
对刘邦的痛恨与鄙视达到咬牙切齿的地步。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对于项羽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项羽个人评价范文1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过一个杀人如麻的魔王能够长久的,项羽亦是如此。
因为他的超强的个人能力所以他霸气,因为霸气又少年成名所以他霸道,因为霸道所以他听不进别人的建议。
这些连锁反应是他失去了策划和管理的团队,而他自身的政治短板,让他在统领天下后却因一个个错误的判断最终走向灭亡。
鸿门宴上的妇人之仁让他放走了一个永远不可战胜的对手,而杀掉义帝更让他失去了天下民心,此两点决定了他的灭亡。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项羽最终兵败而逃。
当项羽组织二十八人的团队从两千人的汉军包围圈中又一次突围出来的时候,只有两人阵亡,这足以说明项羽的强悍和用兵如神。
此时项羽大发感慨:我的能力大家都看到了,我一辈子打了七十多场仗从来没有败过,我不服啊!这是老天爷不公平妒忌我的才能,这是天要亡我。
读到这里不觉有些好笑,死到临头却怨天尤人,这是一个男子汉的作为吗?总结项羽的一生可以毫不客气的评价:死有余辜。
可为何后世却对他如此痛惜呢?认为他是英雄落幕!小编分析:1.项羽曾经是一个少年英雄,征战无数从无败绩。
年纪轻轻就能如此成功,往往让人敬仰和羡慕。
2.霸王别姬,一个女人的柔情衬托出了他男人的气概。
3.乌江渡口的眼泪,项羽逃到乌江渡口本可以坐船逃走,可是他却留下了成年以后的第一次眼泪,悲凉的说:当年我起兵抗秦,江东八千子弟随我而去,可如今他们一个都没有回来,这叫我如何有脸去见他们的亲人,最终自杀而死!项羽个人评价范文2项羽,当之无愧的英雄,“西楚霸王”名副其实。
正如他自己所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豪无疑问他军事才能勿庸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评论: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
汉族。
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
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项羽的勇武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对于项羽的失败,我认为多多少少都是他的性格决定的。
项羽有敢作敢为的大器量、不在乎世俗评价的大胆行为、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都知道项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有志气、豪迈、勇敢和自信的人,是一个军事家。
他出生将门贵族,拥有军事天赋,从小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在战场上,他的确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他却不是一个政治家,他平时缺乏耐心、做事沉不住气,经常意气用事、行事鲁莽、人云亦云,过分依赖与军事,却没有谋略。
尽管打仗需要军事实力,但没有过人的谋略很容易被别人算计,最终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听取了范增之言,已决定在鸿门宴中刺杀刘邦的他,在项伯的劝说下,竟然放弃了了已经决定好的计划,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
面对泄密的项伯,他不仅不处罚他,反而最后听取了他的建议,与刘邦一回营就立刻杀了告密者曹无伤的做法截然相反。
从这里看出,项羽人云亦云的性格,没有自己的见解,是一个在政治上看不清方向认不清真假的人。
试问这样的人,怎么成为明君呢?
另外,从“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中也可以看出项羽是一个残暴、不懂谋略的人。
如果项羽将那二十多万人收于自己手下,他自己不仅拥有更多的兵力,也给士兵们留下宽宏大量的印象,收拢了不少的民心,使士兵们更愿意、更积极地为自己卖力,然而他的做法却相反降低了不少士兵的好感。
像他这样残暴的人,就算真的让他得到了天下,肯拥戴他的人也不会多吧?
最后,多疑也是项羽的一个弱点之一。
范增是项羽身边的一个忠臣,同时也是一个人才,但项羽却因为刘邦的一些小计谋而轻易怀疑范增,促使范增离开了他,使他又少了一个能为他出谋划策的人,最终走向了乌江自刎的结果。
卢晓晴
高二理科(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