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赏析——项羽

合集下载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项羽的评价(精篇一项羽是一个英雄。

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可以冲锋陷阵,转瞬间就能杀敌百人,他用兵大胆,敢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佩服他的胆略和勇猛。

观看秦始皇出行时,他竟敢说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千古英雄,谁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从这点看,项羽的确是英雄。

但项羽更是一位失败的英雄。

首先,我认为他不注重文化学习,只崇尚武力。

他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已经足够了。

可他没想到,不学习,有些方面就会无知,无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无知都会成为绊脚石。

其次,我觉得他不善于用人,不能把握好时机,无知使他不知人,更不善用人。

张良、韩信都曾经投奔于他,可他竟不能知人善任,使这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刘邦所用,较后把自己打得一败涂地,总算有个谋士范增的才智也给浪费了。

要么不执行范增的计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绝好的机会呀,可项羽偏偏痛失良机,要么中人家的计策,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离开他,在忧愤和疾病中去世,使自己彻底失去谋士。

项羽还是一位不善于总结自己失败的英雄。

项羽在临死前曾说:“天要亡我。

”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项羽英雄盖世,却只会逞匹夫之勇,不能驾驭天下英雄,到死都认识不到自身的弱点,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真是可悲呀!项羽的.个人评价篇二楚军主力北上击齐,汉军趁机东进伐楚!也就是说,项羽为了平乱齐国,把所有的精力和兵力都用在齐国,而不是刘邦身上,也就间接的给了刘邦发展壮大的机会。

田荣不断的在齐国搞事情,项羽派人去剿灭,田荣就给他玩起游击战,远远躲起来。

楚国大军一走,田荣率领的军队又冒出来,到处斩杀楚国的军士。

这样反反复复搞了很多次,让楚国的大军深陷在齐国的沼泽里不能自拔。

齐国跟楚国是世仇,为了联合齐国抵御汉军,双方暂时合作,楚军二十万被韩信一场水给淹了,大将龙苴战死,齐国成为汉土。

项羽性格分析范文

项羽性格分析范文

项羽性格分析范文项羽,字羽,世称项籍,项羽者也。

项羽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和中国历史。

对于项羽的性格分析,则需要从他的勇猛、深思熟虑和自负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项羽勇猛的性格是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项羽生性勇猛,有勇有谋,对战场上的搏杀极为擅长。

在他的征战生涯中,他率军打破孙膑的华山阵,攻破张良的阴阳洞,击败韩信、王离等一众战将,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

项羽的勇武之道,源于他的个人经历和家族血统。

据记载,项羽的曾祖父曾是西周末年的周宣王的镇守之臣。

这使得他有了弘赫的家族底蕴。

此外,项羽在少年时就练就了过人的武功,并在割席断粮之时,上山劫粮,劫取后牟、钟离之人的粮食,体现了他的勇猛和决断力。

然而,项羽的勇猛却常常掩盖了他智勇双全的一面。

他勇而过于鲁莽,缺少细致入微的谋略,导致了在楚汉之争的后期,频频受到汉军的打击。

相对于项羽,有才智的刘邦选择了以阵地战为主,并采取缓兵之计,消耗项羽的力量,最终扭转了战局。

从这一点看来,项羽的性格也暴露出了他思考问题的浅薄和缺乏长远规划。

其次,项羽的深思熟虑又是对其性格的补充和扬弃。

项羽并不是纯粹的武夫,他是一个懂得冷静思考和分析形势的将领。

项羽在与刘邦争霸时,多次使用谋略,诱使敌人上当,并对刘邦的部队进行穷追猛打。

这一点在赤壁之战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赤壁之战也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之一的战役。

项羽的深思熟虑可以从他的自我批评中看出。

项羽曾在刘邦的两个岛屿之间呆了数日,大臣们劝他速战,以免被追兵困住。

但项羽却回答道:“我待之可以得一大战。

”可见项羽很明确地知道刘邦的深思熟虑,但他更加重视自己对战争的决策和自己所处的位置。

然而,项羽的自负也是他性格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项羽自负而好大喜功,缺乏危机意识,满腔豪情使得他无法细致思考问题,从而在战局中处处吃亏。

在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和他的部队被困于垓下,由于对战局的判断错误,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最终导致了楚国的覆灭以及项羽的败亡。

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2)

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2)

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2)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2.项羽的性格中有做事轻率草莽、不计后果的一面。

项羽在西进关中时,投降楚国的秦军受楚军虐-待,产生了敌对情绪,导致军心动摇。

项羽为了稳定军心,一夜之间在新安城南袭击活埋了20万投降的秦军。

20万人命,一夜之间成了军事斗争的牺牲品,激发起了众多的民怨。

火烧了阿房宫,熊熊燃烧的大火三个月不灭,大火宣泄着项羽对暴-政的愤怒,但这样做更是他草莽轻率的体现。

其行为只会让他尽失民心,没有民心的政权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源本,他的政治统治基础就处处潜藏着危机。

3.项羽的性格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

《鸿门宴》开始,项羽处于主动地位,用樊哙的话来说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找机会处死刘邦是易如反掌。

但是项羽耳根子软,他在项伯的劝说下,改变了原来的意图。

最后在项庄舞剑时,亚父多次示意下手,项羽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没有动手,一次次错失了良机,由主动转向被动。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乌江河畔,他不思如何破敌脱困,只想着美女宝马、儿女情长,葬送了自己。

他没有冷静而果决的心智,缺少成为帝王所必需的理智与冷酷。

4.项羽的性格中有胸无城府、缺少谋略的一面。

他没有做大事的计划与战略目标,在刘邦为了得天下而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的时候,项羽想着的却是如何在前进的路上,在只走了一半的情况下衣锦还乡,向父老炫耀。

打仗时他不是在阵中统筹全军,而是披甲冲杀在队伍最前方,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只是匹夫之勇,而非将帅。

甚至在决战垓下之时,他还想快战一场,以显英勇,鲁莽而只顾一时的痛快,使他逞了一时之能,却败了一世伟业。

尽管项羽性格中存在种种缺点,但我们仍认为项羽是一个悲壮而色彩浓烈的英雄。

项羽的性格中有着悲剧人物所无法抗拒的命运。

一个人的性格就像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自己踏上命定的轨道上。

项羽一生被自己的性格羁绊,正好验证了这句话,因此,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少谋略。

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执著于自己的人生,以自己的方式活着,这种固执往往在他遭遇苦难时,容易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折磨,甚至遭受失败的命运。

如何评价西楚霸王项羽

如何评价西楚霸王项羽

如何评价西楚霸王项羽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秦末汉初时期领导了反抗秦朝暴政的起义,并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然而,最终他的英勇事业和壮丽人生却以悲剧告终。

以下是对项羽的评价:一、历史背景项羽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在秦朝暴政的统治下,他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和不公,这激发了他反抗的决心。

他与叔父项梁一起举兵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二、军事成就项羽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具备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战斗指挥能力。

在战争中,他身先士卒,勇猛冲锋,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精神。

他领导的楚军在彭城之战、巨鹿之战、垓下之战等战役中屡获大胜,使得秦朝军队节节败退,最终夺取了天下。

三、政治失误然而,项羽在政治上却表现出了一些失误。

首先,他没有正确地处理好与刘邦的关系,导致最终两人反目成仇。

其次,他在夺取天下后,没有制定出合理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战略,使得国家混乱不堪。

此外,他还缺乏对下属的信任和理解,导致人才流失和民心尽失。

四、个人品质项羽是一位英勇无畏、豪情万丈的英雄人物。

他热爱家乡、热爱部下、热爱人民,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

他的豪迈和勇气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人,使得他在民间拥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然而,他的骄傲和固执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他不肯听从别人的建议,一意孤行地推进自己的计划,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五、影响与评价尽管项羽最终失败了,但他在中国历史上仍然被人们广泛传颂和赞扬。

他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和象征。

他的形象和事迹被广泛地融入到文学作品、戏剧表演和电影电视剧中,使得他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综上所述,项羽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反抗秦朝暴政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他在政治上的失误和个人品质上的不足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尽管如此,他的英勇事迹和精神仍然被人们广泛传颂和赞扬,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勇敢无畏:项羽天生勇猛,敢于冒险,不畏艰险。

他在战争中常常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2. 骄傲自大: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也有着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他常常轻视敌人,不把敌人放在眼里,这也导致了他在战争中的一些失误。

3. 仁爱之心:项羽虽然是一位勇猛的将领,但也有着仁爱之心。

他对待士兵非常关心,常常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爱戴。

4. 优柔寡断:项羽在一些关键时刻常常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

他在鸿门宴上犹豫不决,没有及时杀死刘邦,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5. 重情重义:项羽是一位非常重情重义的人。

他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士兵都非常关心和爱护,这也让他在战争中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总的来说,项羽的性格特点是勇敢无畏、骄傲自大、仁爱之心、优柔寡断和重情重义。

这些性格特点既成就了他的一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项羽人物形象分析

项羽人物形象分析

项羽人物形象分析项羽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作为楚国的统治者和抗秦战士,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项羽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讨他在历史中的形象塑造和评价。

首先,项羽是一个具有军事才能和天赋的统帅。

他具备卓越的军事战略眼光和出色的指挥能力,这使得他在抗秦的战斗中屡战屡胜。

在创立一系列军事政策和战斗策略,项羽展现出了自己的领导才能。

他决策果断,勇猛果敢,不惧艰难困苦,这给他的部队带来了无限的士气,赢得了大量的支持者。

其次,项羽是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他为了解放楚国和众多被压迫的人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和秦朝抗争。

他不怕牺牲自己的一切,把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始终抱有一颗为国家献身的赤子之心。

他在楚汉之争中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自由和民主的价值观。

即使最后以失败告终,他的爱国精神仍然感染和激励着后人。

然而,项羽的形象也有其负面的一面。

他有时表现出冲动和任性的一面。

在刚刚得势时,他过于傲慢自大,缺乏谦虚和谨慎。

他对待朋友和部下的态度也有时过于霸道,并且因为这些原因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支持者。

同时,他在政治上的疏忽和不成熟也导致最终的失败,无法有效地统治国家。

最后,项羽的形象也受到了历史记载的影响和解释的不同。

在史书中,项羽的形象颇受争议。

有些历史记载赞扬他的英勇和聪明,赋予他抗秦的英雄光环;而另一些记载则对他的决策能力和个人行为进行了批判。

这些不同的记载和解释使得公众对他的评价存在巨大的差异。

总的来说,项羽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形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他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的冲动和疏忽也导致了失败。

无论如何,他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人物,他的形象将继续被讨论和研究。

褒贬不一的英雄人物项羽

褒贬不一的英雄人物项羽

褒贬不一的英雄人物项羽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是楚汉战争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汉朝建立前的一个时期的重要人物。

然而,
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褒评:
1. 勇猛果敢:项羽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极强的勇气和果敢的决断,这也是他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楚汉战争的主要领导人的原因之一。

2. 爱民如子:在他领导下的楚军中,普遍流传着“兵不厌诈,
以无敌于天下”的口号,而项羽也是深受士兵们喜爱的将领之一,
被称作“将军爷”。

3. 文武双全:项羽不仅在军事才能上出众,在文化素养方面也
有所涉猎,甚至有人称他是“雄才大略”。

他曾经撰写过《项羽本纪》等文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武将兼才文学家的人物。

贬评:
1. 轻信谗言: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对周勃等人信任过度,一度被
其所制,最终导致了楚汉战争的失败。

他的轻信谗言的行为也让人
质疑他的军事智慧。

2. 暴虐无道:在项羽称霸天下后,他的治下不断发生暴力和恶行,例如他将襄城的居民全部屠杀。

这些行为也让人怀疑他是否真
的爱民如子。

3. 奢华浪费:项羽在称霸天下后放纵奢华、造作,酿成了诸多
社会问题。

例如,他曾经铸了“燕华铜雀台”,象征其权力和荣誉,但其奢侈行为也被后人所指责。

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物,但也有其负面的历史遗产。

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以公正和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项王自度不得脱人物解析

项王自度不得脱人物解析

项王自度不得脱人物解析
(最新版)
目录
1.项王的人物背景
2.项王的性格特点
3.项王在历史事件中的表现
4.项王的失败原因及启示
正文
项王,即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生活在秦朝末年。

他出身于贵族家庭,因袭父职成为楚国校尉。

在秦朝灭亡后,他率军击败秦军,成为实际上的楚国国王。

然而,他在与刘邦的斗争中最终失败,失去了天下。

项王的性格特点非常鲜明,他既有英勇善战的一面,也有冲动、狭隘的一面。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多次以少胜多,打败强大的敌人。

然而,他在政治上却缺乏远见和谋略,对待手下和盟友也往往不够宽容,导致他逐渐失去人心。

项王在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也非常突出。

他领导的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他先胜后败,最终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击败。

他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在战略上的失误,以及在用人和处理政治问题上的不足。

项王的失败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他英勇善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在政治上的失误也提醒我们要有远见和谋略,不能只凭一时的冲动和狭隘的利益做出决策。

同时,对待手下和盟友也要宽容,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误就否定他们的价值。

总的来说,项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有英勇善战的一面,也有冲动、狭隘的一面。

第1页共1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楚霸王—项羽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这是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对项羽简单的介绍,他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熟知。

仅评一言难以表述他的全部,但是我对他这个人的喜爱是里外可见的,我从心底里认为项羽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我敬仰他,他有吸引我的气质。

他有敢作大梦的大器量、不在乎世俗评价的大胆行为、过人的包容力和忍耐力、化危机为转机的能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描写项羽的这首短诗,每次读来,都会触动心中那根敏感的弦。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璀璨绚目,或许,这正是霸王短暂一生的写照。

提及项羽,脑中便出现,千年前的古沙场上旌旌战旗猎猎作响,霸王英姿飒爽,金戈铁马的样子,想到了霸王豪气万丈中的刻骨柔情,可也看到了乌江之畔那最心痛的一幕,但他却给中国的历史注入了最有气质,最英雄,最磅礴的篇章!项羽,西楚霸王!多么豪迈,壮阔,却自刎于乌江畔,他还叹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孰不知,刘邦也在引吭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豪气冲天,爱美人,惜英雄,重故交,自己持甲持戟,与士兵共同杀敌,他是一个十足的让人快意的英雄。

只可惜在垓下之战中,他是输者,输掉了他几十年的赫赫战绩,输掉了他自命不凡的霸王之气,最痛心的是输掉了他最爱的虞姬。

可是这些失败,相对他的乌江自刎又是那
么的苍白而又乏力!
在公元202年,三十岁的项羽被汉军围困在垓下,英雄气短,壮士无泪,那个力拔山、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在伴他戎马半生的女子自刎后,用那把曾把数万敌人搅得周天寒彻的佩剑,一挥而下断下自己的头颅,在刀光剑影的尽头,在保全了高贵与尊严之时,也将自己的一生与悲壮镌刻在千年丹青史书中。

但是讲述项羽的故事,你就会被他的人格精神所折服。

再看看有关于他的成语就知道项羽这个名字所包含的内容。

让我们品味和他有关的世界:破釜沉舟----代表他的勇气和无畏,所以他可以以少胜多。

一生70余战,战无不胜,尽显军事才华和霸王气概。

四面楚歌-----天不我待,英雄苍凉,悲壮。

当他最后带领800随从,死别虞姬,冲出重围,几千追兵在后紧追,而他指挥若定。

然后一路来到乌江,乌江亭长划着小船,已经在等候他。

亭长告诉他,江东虽然地小,但是仍可图东山再起。

可正是因为这句话,他决定不再走了,只因为虞姬为他而死,所以在他心中突出重围,求生,求东山再起的信念已经全无。

这个时候追兵到了。

他率领26人下马,把他日行千里,夜行8百的宝马赠给亭长。

徒步和敌人的骑兵作战,他一人斩杀敌人一百余人,最后自刎而死。

作战中间他看到,原来是他手下的一个旧将在追杀他的队伍里。

他大呼“汝非我贾人人乎,拿我头颅去!”因为拿到他的首级的话便可!封爵,所谓“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但他死的潇洒!
风萧萧几页史书,野茫茫群马逐鹿,对西楚霸王项羽身后的评价
一向颇有纷争,他自刎于乌江有人赞叹有人不齿。

项羽到底是英雄还是败寇,千百年来不断有人争议着。

但是我始终认为他是英雄,一个不同于他人的英雄!虽然我一向奉行中国那句俗话:胜者王候败者寇。

可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单单只有一个他,让我觉得他虽败犹荣,在他死后千余年后他的气灌长虹,枭勇英武,以及万夫莫敌的霸气,都震憾着无数炎黄子孙,龙脉传人。

在我的心中的中国历史上,我很少把失败者作为英雄,而项羽却一直被我认作英雄,他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精神让我深深折服!而且我想,真正的英雄应该是一个能让人时时念起的名字,是一种守住坚持的尊严,一种近乎愚钝的自信,一种能让悦己者容、知己者死的侠骨柔情。

只有在人世风尘的大喜大悲中,才能看清楚许多被滚滚红尘包裹掩饰了的事物。

犹如大浪淘沙,犹如浮华过尽,最不显眼的泥淖之中,才是真正的赤金所在。

所以放眼看两千年历史烟云,项羽应该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秦宫汉榭今何在,楚河汉界又何识。

没有功名利禄,没有衣锦还乡,没有泽被族裔,没有子孙封侯,没有万世不绝。

但是项羽拥有一份敬重,拥有一份思念,拥有一种被封锁在历史边缘的尊严。

而且他的不肯过江东,流传着多少的传说,他的不肯引领多少人的心!他的不肯令真个世界为之倾情,他的不肯给中国的历史注入一个这样的神话。

他用死去证明他自己,他用死说明他自己的霸王之气,他用死表达他自己的感情真挚,他用死来抒发他自己不为可悲的霸王的感叹!一个失败的英雄,但是他也是个成功的人。

我为他而骄傲,为中国的历史有一个这样的人而欣慰。

这便是真
正的项羽,一代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当面对滚滚乌江水时,你已经赢了。

你以你的死终结了一场屠戮,你以你的死成就了刘邦的帝业但你却向世人证明你才是真正的霸主。

出征前的盟约虽确实是先入关者称王。

但为何你要先被派去解巨鹿之围后,才能带着一身的疲惫入关?试问刘邦去解巨鹿之围他有何德何能去挫败四十万的秦军?有何能力先入咸阳?我相信如果你刘
邦去解巨鹿之围历史将被改写,大汉王朝将不会出现。

鸿门宴上范增多次使眼色让你杀了刘邦以除后患,但是你没有。

范增感叹“竖子不足与谋”以至于后世之人骂你妇人之仁。

他们可曾理解你重情重义,遥想当年你与刘邦结义一起同仇敌忾并肩诛暴秦伐无道,你哪里狠的下心对往日的兄弟痛下毒手。

然而杀刘邦的机会又何止鸿门宴这一次。

你的大义又岂是鄙陋的人能够理解的。

“功高盖主者死”这是千古以来封建王朝不变的规律,越王杀文仲,刘邦欲杀韩信,岂不比项羽不重用将领更虚伪不仁?项羽是真诚的,他不善伪装,不懂得用人为己,难道不比刘邦在别人替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后绝情杀害更仁义?当然,易受挑拨,轻信亲戚,不懂得利用别人为自己服务是一个领导人致命的缺点。

但是,正如一场滑铁卢无法磨灭拿破仑的功绩一样,一场垓下之围,又怎能折损项羽的高大形象?“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过不去的,是项羽的良心底线;是对给无辜百姓带来战争纷扰的亏欠了;过不去的是情义热血。

树立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丰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