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项羽人物性格
项羽的性格总结

项羽的性格总结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他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他展现了许多独特和复杂的性格特征。
本文将探讨项羽的性格,并总结他的关键特点。
首先,项羽是一个表现出强烈决断力的人。
他在军事上表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并根据局势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种果断和决断力为他赢得了许多战争的胜利,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统治者。
项羽的这种特点在他领导起义军抗击秦朝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他能够迅速做出决定来应对各种战斗情况。
然而,除了果断和决断力,项羽也展现出了一定的自负。
他有时会过于自信,并忽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这导致了他在战略上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他在与刘邦的争夺中失败。
项羽的自负也体现在他对权力的渴望上。
他渴望成为真正的君主,统治全中国,这种渴望最终成为了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此外,项羽还展现出了一种豪放的个性。
他热爱饮酒作乐,豪情万丈。
他在军事胜利之后,总是会举办盛大的庆典,尽情地享受他的胜利果实。
这种豪放的个性也体现在他与众不同的形象上,他时常身披豹皮,手持巨剑,给人一种英勇无畏的感觉。
然而,就在他勇敢豪放的外表之下,项羽也有着柔情的一面。
他曾对自己的妻子信任有加,宠爱有加,与其相依为命。
他还对部下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保护他们,甚至不惜与敌人进行生死搏斗。
这种温情的一面使他成为了一个深受他人爱戴的领导者。
最后,项羽也是一个重视民众的人。
他在制定政策时总是着重考虑人民的利益,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他注重实行减税、降低赋役等措施,以减轻平民百姓的负担。
这种为民请命的一面使他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一个有悲悯之心的统治者。
总结起来,项羽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人物。
他展现出了果断和决断力、自负、豪放、温情以及重视民众的性格特点。
这些特点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一位统治者和军事家。
然而,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和失败之处,这使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
无论如何,正是他的性格特点使得项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人物。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

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的关于项羽个人的评价【6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对项羽的评价(精篇一项羽是一个英雄。
他是一个武艺高强的人,可以冲锋陷阵,转瞬间就能杀敌百人,他用兵大胆,敢于“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我佩服他的胆略和勇猛。
观看秦始皇出行时,他竟敢说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千古英雄,谁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从这点看,项羽的确是英雄。
但项羽更是一位失败的英雄。
首先,我认为他不注重文化学习,只崇尚武力。
他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已经足够了。
可他没想到,不学习,有些方面就会无知,无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无知都会成为绊脚石。
其次,我觉得他不善于用人,不能把握好时机,无知使他不知人,更不善用人。
张良、韩信都曾经投奔于他,可他竟不能知人善任,使这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刘邦所用,较后把自己打得一败涂地,总算有个谋士范增的才智也给浪费了。
要么不执行范增的计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绝好的机会呀,可项羽偏偏痛失良机,要么中人家的计策,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离开他,在忧愤和疾病中去世,使自己彻底失去谋士。
项羽还是一位不善于总结自己失败的英雄。
项羽在临死前曾说:“天要亡我。
”而不从自身找原因。
项羽英雄盖世,却只会逞匹夫之勇,不能驾驭天下英雄,到死都认识不到自身的弱点,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真是可悲呀!项羽的.个人评价篇二楚军主力北上击齐,汉军趁机东进伐楚!也就是说,项羽为了平乱齐国,把所有的精力和兵力都用在齐国,而不是刘邦身上,也就间接的给了刘邦发展壮大的机会。
田荣不断的在齐国搞事情,项羽派人去剿灭,田荣就给他玩起游击战,远远躲起来。
楚国大军一走,田荣率领的军队又冒出来,到处斩杀楚国的军士。
这样反反复复搞了很多次,让楚国的大军深陷在齐国的沼泽里不能自拔。
齐国跟楚国是世仇,为了联合齐国抵御汉军,双方暂时合作,楚军二十万被韩信一场水给淹了,大将龙苴战死,齐国成为汉土。
项羽性格分析范文

项羽性格分析范文项羽,字羽,世称项籍,项羽者也。
项羽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和中国历史。
对于项羽的性格分析,则需要从他的勇猛、深思熟虑和自负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项羽勇猛的性格是他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项羽生性勇猛,有勇有谋,对战场上的搏杀极为擅长。
在他的征战生涯中,他率军打破孙膑的华山阵,攻破张良的阴阳洞,击败韩信、王离等一众战将,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
项羽的勇武之道,源于他的个人经历和家族血统。
据记载,项羽的曾祖父曾是西周末年的周宣王的镇守之臣。
这使得他有了弘赫的家族底蕴。
此外,项羽在少年时就练就了过人的武功,并在割席断粮之时,上山劫粮,劫取后牟、钟离之人的粮食,体现了他的勇猛和决断力。
然而,项羽的勇猛却常常掩盖了他智勇双全的一面。
他勇而过于鲁莽,缺少细致入微的谋略,导致了在楚汉之争的后期,频频受到汉军的打击。
相对于项羽,有才智的刘邦选择了以阵地战为主,并采取缓兵之计,消耗项羽的力量,最终扭转了战局。
从这一点看来,项羽的性格也暴露出了他思考问题的浅薄和缺乏长远规划。
其次,项羽的深思熟虑又是对其性格的补充和扬弃。
项羽并不是纯粹的武夫,他是一个懂得冷静思考和分析形势的将领。
项羽在与刘邦争霸时,多次使用谋略,诱使敌人上当,并对刘邦的部队进行穷追猛打。
这一点在赤壁之战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赤壁之战也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之一的战役。
项羽的深思熟虑可以从他的自我批评中看出。
项羽曾在刘邦的两个岛屿之间呆了数日,大臣们劝他速战,以免被追兵困住。
但项羽却回答道:“我待之可以得一大战。
”可见项羽很明确地知道刘邦的深思熟虑,但他更加重视自己对战争的决策和自己所处的位置。
然而,项羽的自负也是他性格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项羽自负而好大喜功,缺乏危机意识,满腔豪情使得他无法细致思考问题,从而在战局中处处吃亏。
在楚汉战争的最后阶段,项羽和他的部队被困于垓下,由于对战局的判断错误,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最终导致了楚国的覆灭以及项羽的败亡。
项羽的性格特点总结

项羽的性格特点总结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的性格特点在历史上也备受争议。
有人
认为他是一个英勇果敢的战士,有人则认为他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物。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总结项羽的性格特点。
首先,项羽是一个勇猛果敢的将领。
在历史上,项羽以其勇猛无畏的形象著称。
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比,敢于冲锋陷阵,不畏艰险。
他率领秦军在垓下大败秦军,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果敢。
这种勇猛果敢的性格特点,使得他在战场上有着非凡的表现,也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和尊重。
其次,项羽是一个自信自负的人物。
在历史上,项羽的自信和自负也是备受争
议的。
他自信满满,自负自大,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有着极高的评价。
在他的统治下,他也展现出了一些盲目自信的一面,导致了一些错误的决策和行为。
这种自信自负的性格特点,使得他在处理事务时常常显得有些盲目和鲁莽。
此外,项羽还是一个热情豪爽的人。
在历史上,项羽的热情豪爽也是他的性格
特点之一。
他对待部下和士兵都非常热情,善于结交朋友,对待朋友也非常豪爽。
他的豪爽和热情使得他在军队中有着很高的人气,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
总的来说,项羽的性格特点是多方面的。
他的勇猛果敢、自信自负、热情豪爽
等特点使得他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形象。
他的性格特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也使得他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无论如何,项羽的性格特点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人物特征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勇敢无畏:项羽天生勇猛,敢于冒险,不畏艰险。
他在战争中常常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冲锋陷阵,勇往直前。
2. 骄傲自大: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也有着骄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他常常轻视敌人,不把敌人放在眼里,这也导致了他在战争中的一些失误。
3. 仁爱之心:项羽虽然是一位勇猛的将领,但也有着仁爱之心。
他对待士兵非常关心,常常与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士兵的爱戴。
4. 优柔寡断:项羽在一些关键时刻常常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
他在鸿门宴上犹豫不决,没有及时杀死刘邦,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5. 重情重义:项羽是一位非常重情重义的人。
他对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士兵都非常关心和爱护,这也让他在战争中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总的来说,项羽的性格特点是勇敢无畏、骄傲自大、仁爱之心、优柔寡断和重情重义。
这些性格特点既成就了他的一生,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对项羽个人评价

对项羽个人评价
项羽是一位极富人格魅力的军事领袖,他善于激发士气,并且善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条来鼓舞将士,这一点从他在巨鹿之战的统筹中就能看出来。
他出身高贵,也就少了市井之徒的谦卑和忍耐。
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项羽,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人。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
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
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项羽在正面战场屡破刘邦。
彭越不断后方破坏楚军补给。
韩信统一了黄河以北,挥师南下。
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褒贬不一的英雄人物项羽

褒贬不一的英雄人物项羽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是楚汉战争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汉朝建立前的一个时期的重要人物。
然而,
对他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褒评:
1. 勇猛果敢:项羽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极强的勇气和果敢的决断,这也是他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楚汉战争的主要领导人的原因之一。
2. 爱民如子:在他领导下的楚军中,普遍流传着“兵不厌诈,
以无敌于天下”的口号,而项羽也是深受士兵们喜爱的将领之一,
被称作“将军爷”。
3. 文武双全:项羽不仅在军事才能上出众,在文化素养方面也
有所涉猎,甚至有人称他是“雄才大略”。
他曾经撰写过《项羽本纪》等文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武将兼才文学家的人物。
贬评:
1. 轻信谗言: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对周勃等人信任过度,一度被
其所制,最终导致了楚汉战争的失败。
他的轻信谗言的行为也让人
质疑他的军事智慧。
2. 暴虐无道:在项羽称霸天下后,他的治下不断发生暴力和恶行,例如他将襄城的居民全部屠杀。
这些行为也让人怀疑他是否真
的爱民如子。
3. 奢华浪费:项羽在称霸天下后放纵奢华、造作,酿成了诸多
社会问题。
例如,他曾经铸了“燕华铜雀台”,象征其权力和荣誉,但其奢侈行为也被后人所指责。
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个光彩夺目的人物,但也有其负面的历史遗产。
对于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以公正和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和分析。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人物性格,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种种外在和内在的表现形式,是人作为个体区别于同类之总和。
也是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篇1《鸿门宴》、《垓下之战》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中的两篇必学的文言文,也是司马迁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项羽——这位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在步步为营、充满暗藏杀机的宴会中,在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从占据主动地位的他一步步走向了被动,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其自身的双重性格造成的,因为故事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毫无疑问,司马迁对项羽是抱着肯定与欣赏的态度的。
司马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融注笔端,塑造了这样一个光明磊落、勇武豪壮,然而最终却兵败自刎的悲剧英雄,其目的在于通过“悲”反衬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
一、英雄本色、大人格的项羽首先,项羽是个英雄。
秦时皇帝游会稽之时,年少的项羽就曾说“彼可取而代之”,足见其志向远大。
秦朝末年,社会动乱,群雄并起,本无任何基础的项羽却凭自己的英勇和胆识,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在秦末大地上拔地而起,可以说,没有项羽也就没有大汉王朝。
东城快战之时,项羽独自一人斩杀敌军数百人。
史记曾这样描写:“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
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从这便可以看出项羽的威风。
项羽称霸时不过二十六七岁,可为少年得志,而且在作战时只要霸王一张目叱之,谁看见了都得吓得屁滚尿流,这该是多大的气场。
其次,项羽更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这是古之定论。
且不说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足以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项羽人物性格
我从以下三件事入手分析项羽的人物性格:
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
这三件事反映了项羽创造辉煌、抉择失误、走向末路、的人生三部曲。
《鸿门宴》中,项羽在击败秦军主力之后竟“不得入”函谷关,此时的项羽已是怒火中烧,再加上曹无伤的话以及范增的“煽风点火”,可谓火上浇油。
此时的项羽已是失去冷静,不假思索地下令“旦日击破沛公军”,显示了他盲目自负的性格。
在宴上,刘邦谢罪的一席话令项羽推心留饮、前嫌顿释。
而对项庄舞剑,项羽却默然不应,显示出其胸襟坦荡以及没有政治头脑。
而当樊哙慷慨陈词,项羽被他数落得“未有以应”,但他却不为自己编造任何谎言,甚至不为自己辩解,显示出他个性中的豪爽直率。
等到项羽垓下被围,被逼到乌江边时,他“笑曰”,这里的“笑”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的笑,显示了他临大难而不苟免的圣人之勇,在生与义、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做出选择——“知耻近乎勇”。
自惭无颜面见江东父老,显示出他的淳朴、真挚、重义深情。
但项羽乃“西楚霸王”,他也是凶狠残暴的。
《淮阴侯列传》记载:不能任属贤将、都彭城、以亲爱王、失天下心、逐义帝、所过无所不残灭。
集中道出了项羽吝惜封爵、任人唯亲、滥杀无辜的弱点。
项羽是一个因暴而起、以暴抗暴的英雄。
但是打天下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罗曼蒂克的。
国力的根本是生产,而项羽是贵族军人,如同中世纪欧洲的骑士那样鄙视生产,他所带领的是一群飞扬跋扈、好战敢死的江东吴兵,在他们集团中没有人会抓生产,也没有人想抓生产。
在《项羽本纪》中曾多次出现“兵罢食绝”“兵少食尽”的字样。
项羽以暴抗暴推翻强秦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程靠的是生产,绝非暴力的持续延伸。
所以当项羽的抗暴行为发展到坑降卒烹说客的残暴程度时,项羽以暴抗暴的统治时代也就接近尾声了。
司马迁以复笔引述写出项羽以暴抗暴的发展:
“破秦军……大破之……再破之……大破……”
“破”字的复笔写尽了项羽早期征战中攻城破垒、所向披靡的破
秦强势。
而“斩稽守……斩李由……斩宋义……斩汉一将……”则更说明项羽是凭暴力崛起于乱世,独步于群雄的。
当“斩”发展到“杀”:“杀数百人……杀苏角……杀汉卒十万余人……杀纪信……杀枞公……”则暗示出在他那争强好斗的少年心性中不仅不能清醒地意识到那显赫耀人的声威背后所潜伏的深重危机,反而还滋生出对武力、对个人攻伐的极度迷信和崇尚,以至于当他死到临头时,只是一味的感慨“天之亡我”。
总之,项羽英勇善战、胸无城府、不善权谋、迷信武力、刚愎自用、至死不悟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也正是性格上的缺陷使项羽最终落得“乌江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