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堆场出口箱堆存问题学习
《集卡调度下的集装箱码头场桥调度及堆场分配问题》范文

《集卡调度下的集装箱码头场桥调度及堆场分配问题》篇一一、引言集装箱码头作为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其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流畅性。
在集装箱码头的日常运营中,场桥调度和堆场分配是两大关键问题。
集卡调度作为连接场桥和堆场的纽带,其优化对提高码头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集卡调度下的集装箱码头场桥调度及堆场分配问题,分析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二、集卡调度与场桥调度的关系集卡是连接码头前沿与堆场的重要运输工具,其调度直接影响到场桥的作业效率。
场桥作为堆场内的主要装卸设备,其调度与集卡调度密切相关。
有效的集卡调度可以减少场桥的等待时间,提高装卸作业的连续性和码头整体作业效率。
反之,集卡调度的混乱将直接影响场桥的工作效率,甚至导致整个码头作业的拥堵和延误。
三、堆场分配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堆场分配是集装箱码头作业中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合理安排集装箱在堆场中的存放位置,以实现高效的装卸作业。
当前,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集装箱码头的作业量不断增大,堆场分配问题愈发复杂。
其主要挑战包括:如何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不同目的地的集装箱存放位置,以减少装卸作业时间和成本;如何应对紧急情况下的集装箱调运需求等。
四、集卡调度下的场桥调度优化策略针对集卡调度下的场桥调度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优化策略:1. 智能调度系统:通过引入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场桥和集卡的自动化调度。
该系统能够根据实时作业信息和预定的作业计划,自动安排场桥和集卡的工作顺序和路径,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2. 动态调整策略:根据实际作业情况和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场桥的作业计划和集卡的调度方案。
例如,当某一区域作业量较大时,可以增加该区域的场桥数量和集卡频次;当某一集装箱急需装卸时,可以优先安排场桥和集卡进行作业。
3. 绿色调度理念:在保证作业效率的同时,考虑节能减排和环保因素。
例如,优先安排电力驱动的场桥和集卡进行作业,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在高峰期进行高能耗的装卸作业等。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集装箱堆存能力的确定91》

集装箱堆存能力确实定
一、集装箱码头堆场的堆垛规那么
1、重箱、空箱应分开场区堆放。
2、2021、40英尺、45英尺分开箱位堆放。
但如果确需混放时,2021不能堆垛在40英尺、45英尺箱顶上,但一个40英尺可以堆垛在两个纵向直放的2021上,要求上下箱子的角件接触处对应吻合。
3、进口箱和出口箱、中转箱分场区堆放。
4、重箱的堆垛高度应按堆场额定载荷测算推出,箱子总重量不能超过额定载荷。
5、进出口重箱应尽可能按提单号集中在一个箱位。
6、出口重箱按装船顺序在场区内分目的港、重量等级安排在同一排位、同一箱位。
7、不同进出口航次的集装箱尽可能不放在同一箱位上。
8、空箱分别按不同箱属公司、不同箱型尺码堆放,完好箱、污损箱分开堆放。
集装箱堆场管理知识及业务管理

集装箱堆场管理知识及业务管理一、集装箱堆场管理知识1.集装箱堆场的基本概念:集装箱堆场是指用于存放集装箱的场地,其功能是为集装箱提供安全、有序的存储和转运服务。
2.集装箱堆场的布局设计:布局设计是集装箱堆场管理的重要一环,合理的布局设计可以提高堆场的利用率和操作效率。
布局设计包括道路和堆场的规划、集装箱堆垛机和设备的布置、道路和设施的设置等。
3.集装箱堆场的安全管理:集装箱堆场是集装箱装卸和转运的关键环节,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安全管理包括堆场内部设施的安全性评估、防火防爆措施、固定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
4.集装箱堆场的库存管理:集装箱堆场的库存管理是指对堆场内的集装箱进行清点、登记和管理,确保集装箱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库存管理包括集装箱的入堆、出堆和移位,库存的统计和报表,以及丢失和损坏集装箱的处理等。
5.集装箱堆场的维护保养:集装箱堆场的设施和设备需要定期维护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维护保养包括道路和硬地的修复、设施设备的检修和更换、除草和除尘等。
二、集装箱堆场业务管理1.集装箱堆场的业务流程管理:集装箱堆场的业务流程管理包括接单、分配任务、执行任务和结束任务等环节。
业务流程管理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集装箱堆场的进出口管理:集装箱堆场需要对进出堆的集装箱进行管理,包括进口集装箱的入堆核对、出口集装箱的出堆审核和报关手续等。
3.集装箱堆场的仓储管理:集装箱堆场的仓储管理主要是对集装箱的存储进行管理,包括集装箱的分类、标识、摆放和保管等。
4.集装箱堆场的物流管理:集装箱堆场是物流的重要环节,物流管理包括集装箱的装卸作业、集装箱的运输和派送等。
5.集装箱堆场的客户服务管理:集装箱堆场需要与货主、承运商和监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客户服务管理包括与客户的对接和沟通,解决客户的问题和需求等。
集装箱堆场出口箱堆存问题学习

集装箱堆场出⼝箱堆存问题学习集装箱堆场出⼝箱堆存问题学习1综述集装箱在堆场位置的分配是集装箱堆场管理的重要环节,对缩短集装箱船在港停泊时间,提⾼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前,国际上关于集装箱的对⽅问题⼀般遵循PSCW原则,即将对应的同⼀⽬的港(port),同⼀尺⼨(size),同⼀种类(category)以及同⼀重量级(weight)的集装箱堆放在同⼀bay中。
集装箱堆场出⼝箱位置的分配就是为每个到达堆场的出⼝集装箱确定最佳的堆放位置以便于装船。
出⼝集装箱有“随机抵达,整批离港”的鲜明特点。
堆场出⼝箱堆存优化可以降低集装箱堆场翻箱次数,提⾼堆场机械设备的作业效率,节约堆场管理成本。
同时可以缩短出⼝箱装船时间和船舶在港停泊时间,避免给船公司和港⼝企业造成较⼤的时间损失。
堆场出⼝箱的堆存问题⼀直以来都是各国物流⽅⾯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郝聚民,纪卓尚等(2000)[1]提出了混合顺序堆场作业的概念,并且基于图搜索技术及模式识别理论提出了混合顺序作业贝位优化模型。
张维英,林焰等(2006)[2]建⽴了龙门式起重机⼩车取箱作业优化模型,以龙门式起重机取箱作业时倒箱数量最少为⽬标对出⼝箱堆场取箱作业进⾏了优化。
李建中,丁以中等(2007)[3]运⽤数学规划的⽅法,从平衡箱区贝位箱量和最⼩化集卡⾏驶距离⼊⼿,在滚动计划的基础上,建⽴了集装箱堆场空间资源动态配置模型。
卫家骏(2010)[4]提出了⼀种优化出⼝集装箱堆场位置的启发式优化算法,在保证装船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集装箱码头装船效率。
Wenbin Hu,Huan Wang 等(2014)[5]提出了⼀种基于内外混合细胞⾃动机的出⼝集装箱存储分配算法。
与通常的两阶段法不同,他们把贝位分配和具体箱位选择作为⼀个整体⽬标进⾏优化,求取全局最优解。
2基本概念2.1集装箱堆场集装箱堆场即⽤于临时堆存进出⼝集装箱的场地,它给出⼝箱装船作业和收货⼈提箱作业提供了⼀个可以缓冲的时间段,同时可以实现集装箱重箱(内部装有货物)及空箱(内部⽆货物)的交接、货运、检验和修理、承揽货源等功能。
集装箱堆场出口箱堆存模型及其算法

度差异, 但是增加堆存时作业难度一般会减低装船时取箱作业难度。
难度等级的分类如图 2 所示, 0 级定义为堆垛时不存在阻碍箱; 1 级定义为存在 1 层阻碍箱; 2 级定义为存在 2 层阻碍箱;
3 级定义为存在 3 层阻碍箱。当然还可能出现 4 级难度的情况。堆存和取箱
两种情况下, 对操作难度的要求并不相同, 针对取箱作业应尽量使其工作在
( 2) 由于集装箱随机到达, 且只能在以前堆存基础上分配位置, 因此倒箱是不可避免的。若为航班开辟一块缓冲区, 用
于暂存每类多余的集装箱, 则堆垛时可以方便作业。
3 算法介绍及算例
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 横轴表示集装箱到达堆场的顺序, 纵轴表示分配给集装箱的二位整数。每一组集装箱就确定为一组
坐标系上的点。
关键词: 堆场; 倒箱; 目的港; 作业难度 中图分类号: U1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3100 (2007) 07- 0106- 03
Abstr act: In this paper, a pilling model is proposed for a series of different weights and different destination harbors of contain- ers which come to the terminal at random. The model considers many factors, such as destination harbors, container weights and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work, so that it is built on minimizing the number of relocation movements expected for the loading oper- ation and greatly raised efficiency. The paper solves the problem by using heuristic algorithm. The result of example shows the algorithm can produce pragmatic loading plan on minimizing the number of relocation movement. Key wor ds: container terminal; relocation movement; destination harbor; the degree of work difficulty
集装箱堆场管理知识及业务管理

集装箱堆场管理知识及业务管理集装箱堆场管理是指对集装箱堆场进行统一规划、科学化管理,以提高集装箱进出场的效率和安全性。
集装箱堆场的管理涉及到物流、操作、安全和信息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手段,以提高堆场的利用率和效益。
首先,集装箱堆场的管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
堆场的规划应该考虑到货物的流向和流量,以及堆场的设备和空间利用情况。
合理的规划能够确保货物在堆场内有序流转,减少堆场拥堵和混乱的情况。
其次,堆场管理需要注重操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集装箱的装卸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和程序,以确保货物的安全和准确。
操作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并且要配备适当的设备和工具,以提高操作效率和质量。
再次,堆场管理需要注重安全管理。
集装箱堆场涉及到大量的货物和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堆场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加强对设备和货物的监管,提高堆场的安全性和防范能力。
同时,堆场应该注重防火、防爆等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货物和人员的安全。
最后,堆场管理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
集装箱堆场是一个信息密集的场所,管理者应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堆场内的货物、设备和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
通过建立集装箱堆场管理系统,实现堆场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和分析报告,为堆场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支持。
除了上述的集装箱堆场的管理知识,还需要注重业务管理。
堆场作为物流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之一,与各个环节的配合和协调至关重要。
堆场管理者需要与货运代理、海关、船公司、货主等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货物的顺利流转和交接。
同时,堆场管理者还需要关注市场变化和需求,灵活调整堆场的布局和服务内容,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集装箱堆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管理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
只有科学规划、规范操作、加强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并注重与各方的合作与沟通,才能提高堆场的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服务。
集装箱堆场出口箱堆存问题学习

集装箱堆场出口箱堆存问题学习1综述集装箱在堆场位置的分配是集装箱堆场管理的重要环节,对缩短集装箱船在港停泊时间,提高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关于集装箱的对方问题一般遵循PSCW原则,即将对应的同一目的港(port),同一尺寸(size),同一种类(category)以及同一重量级(weight)的集装箱堆放在同一bay中。
集装箱堆场出口箱位置的分配就是为每个到达堆场的出口集装箱确定最佳的堆放位置以便于装船。
出口集装箱有“随机抵达,整批离港”的鲜明特点。
堆场出口箱堆存优化可以降低集装箱堆场翻箱次数,提高堆场机械设备的作业效率,节约堆场管理成本。
同时可以缩短出口箱装船时间和船舶在港停泊时间,避免给船公司和港口企业造成较大的时间损失。
堆场出口箱的堆存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物流方面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郝聚民,纪卓尚等(2000)[1]提出了混合顺序堆场作业的概念,并且基于图搜索技术及模式识别理论提出了混合顺序作业贝位优化模型。
张维英,林焰等(2006)[2]建立了龙门式起重机小车取箱作业优化模型,以龙门式起重机取箱作业时倒箱数量最少为目标对出口箱堆场取箱作业进行了优化。
李建中,丁以中等(2007)[3]运用数学规划的方法,从平衡箱区贝位箱量和最小化集卡行驶距离入手,在滚动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了集装箱堆场空间资源动态配置模型。
卫家骏(2010)[4]提出了一种优化出口集装箱堆场位置的启发式优化算法,在保证装船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集装箱码头装船效率。
Wenbin Hu,Huan Wang 等(2014)[5]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外混合细胞自动机的出口集装箱存储分配算法。
与通常的两阶段法不同,他们把贝位分配和具体箱位选择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优化,求取全局最优解。
2基本概念2.1集装箱堆场集装箱堆场即用于临时堆存进出口集装箱的场地,它给出口箱装船作业和收货人提箱作业提供了一个可以缓冲的时间段,同时可以实现集装箱重箱(内部装有货物)及空箱(内部无货物)的交接、货运、检验和修理、承揽货源等功能。
集装箱装柜的小窍门和常见错误案例

集装箱装柜的小窍门和常见错误案例一,如何最大化装柜1,一排一排装,把大箱子分拆几个小箱子说到做柜,我不得不佩服浙江义乌的的那些老板和贸易商,我亲眼见过他们把28个立方的货物严严实实一件不丢的装到了柜子里面去,当时试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到义务的贸易商,当时是几个工人装货,装了一排后,浙江老板看不下去了,亲自上阵,一排一排的装,对齐,装满后踩一踩压一压,如果边缘有空隙比较大,但是不够一个盒子,他们就把盒子打开,然后把箱子用刀割开拿出几件把大箱子改成宽度事宜的小箱子。
2,理论值和实际要考虑清楚之前计算的CBM也是理想的,比如说一般体积不算大的货物按27-28/20GP 57-58/40GP 65-67/40HQ是可以装的下的,是在一种产品。
当如果是体积较大时就要考虑有空间会浪费,就要根据长宽高来算。
当如果是混装的话,如果只有不超过三种,体积比较小,相差不大也可以27-28/20GP 57-58/40GP 65-67/40HQ来计。
当如果是太多的话,就需要用软件或是长宽高来算。
装箱率达到90%的时候,装柜就得比较谨慎了。
3集装箱有菱角货柜拖来以后,要先检查一遍,拿着柜纸核对箱号,保管好司机交给你的铅封,记下铅封号,计算装柜方案的时候,记住集装箱里面的左上/右上角各有一个角铁凸出,要留出大约10x10x15CM左右空间。
纸箱不是标准件。
装柜之前,实际度量一下尺寸,不要仅仅凭纸箱厂的原始数据。
而且很多时候装了货物的纸箱,中间比旁边会略凸起一点的,因此,计算的时候在集装箱内部周边保持两公分左右的空隙是谨慎的做法。
新方案装柜的时候,可能的话,先沿着边线装一溜,确保长、宽、高合适,再密实填装,装柜的时候,特别是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压紧压密--除非货物不可挤压。
原则是宁愿后松也要前紧,纸箱是有弹性的,堆垛后会自然密实一点。
装柜前,先跟装卸工头交流一下,让他大致了解装柜方案,但不可因此懈怠。
人在干体力活的时候不大能清醒动脑子,所以一定要注意在旁边监督,除非明显状况,否则不要轻易接受搬运工的建议----很多时候,这些建议是出于干活省力方便,而不是合理装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装箱堆场出口箱堆存问题学习1综述集装箱在堆场位置的分配是集装箱堆场管理的重要环节,对缩短集装箱船在港停泊时间,提高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关于集装箱的对方问题一般遵循PSCW原则,即将对应的同一目的港(port),同一尺寸(size),同一种类(category)以及同一重量级(weight)的集装箱堆放在同一bay中。
集装箱堆场出口箱位置的分配就是为每个到达堆场的出口集装箱确定最佳的堆放位置以便于装船。
出口集装箱有“随机抵达,整批离港”的鲜明特点。
堆场出口箱堆存优化可以降低集装箱堆场翻箱次数,提高堆场机械设备的作业效率,节约堆场管理成本。
同时可以缩短出口箱装船时间和船舶在港停泊时间,避免给船公司和港口企业造成较大的时间损失。
堆场出口箱的堆存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国物流方面专家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郝聚民,纪卓尚等(2000)[1]提出了混合顺序堆场作业的概念,并且基于图搜索技术及模式识别理论提出了混合顺序作业贝位优化模型。
张维英,林焰等(2006)[2]建立了龙门式起重机小车取箱作业优化模型,以龙门式起重机取箱作业时倒箱数量最少为目标对出口箱堆场取箱作业进行了优化。
李建中,丁以中等(2007)[3]运用数学规划的方法,从平衡箱区贝位箱量和最小化集卡行驶距离入手,在滚动计划的基础上,建立了集装箱堆场空间资源动态配置模型。
卫家骏(2010)[4]提出了一种优化出口集装箱堆场位置的启发式优化算法,在保证装船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集装箱码头装船效率。
Wenbin Hu,Huan Wang 等(2014)[5]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外混合细胞自动机的出口集装箱存储分配算法。
与通常的两阶段法不同,他们把贝位分配和具体箱位选择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优化,求取全局最优解。
2基本概念2.1集装箱堆场集装箱堆场即用于临时堆存进出口集装箱的场地,它给出口箱装船作业和收货人提箱作业提供了一个可以缓冲的时间段,同时可以实现集装箱重箱(内部装有货物)及空箱(内部无货物)的交接、货运、检验和修理、承揽货源等功能。
2.2堆场集装箱种类堆场的集装箱按照不同状态可分为4种类型:进口箱(D)型,尚在船上的进口箱,等待卸船,被运到堆场进行堆存;提箱(P)型,已经在堆场上等待客户提走的进口箱;进箱(G)型,尚未分配到堆场的出口箱,等待被运进堆场堆存;出口箱(L)型,已经在堆场上等待装船的出口箱。
这4中状态集装箱的堆存情况都会影响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
但是这里我们只考虑出口箱(L)型在堆场的堆存问题。
2.3集装箱出口流程集装箱出口流程为:集装箱进港——堆场堆存——场桥装载——拖车运输——岸桥装载——船舶离港。
2.4堆场箱位表示方法堆场箱位是指集装箱在堆场的物理位置。
集装箱堆场划分为不同的区(block),每个区由多个bay组成,每个bay由若干排或列(row)和层(tier)组成。
所以场箱位由箱区、贝位、排和层组成。
如A10111表示该箱在:A1区01贝位第一排第一层;A10133表示该箱在A1箱区01贝位第三排第三层。
Bay中排和层的数量由堆场大小及其所采用堆场机械的类型所决定的。
而贝位内在竖直方向堆放的一个或多个集装箱称为栈(stack)。
在我国,大多数集装箱码头中使用轮胎龙门吊,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每个bay由6排、4层组成,即一个bay中能堆装24个集装箱,如图1所示。
2.5堆场集装箱常用堆存方案不同的集装箱装卸工艺会影响集装箱的堆放。
目前国内外用得较多的装卸工艺是龙门起重机-牵引车-岸桥方案。
这种方案具有单位面积堆存量大、堆场面积利用率高、营运及维护费用低、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和管理等优点。
按照取箱方式,目前常用的堆存方案有:水平顺序作业堆场、垂直顺序作业堆场,如图2中(a)、(b)所示。
但事实证明,混合顺序作业方式相对于水平顺序作业和垂直顺序作业方式而言可以提高集装箱的装船效率。
目前,中国许多集装箱堆场采取混合顺序作业方式,如图3。
其中每一格代表一个集装箱,格中的数字表示集装箱的理想装船顺序。
数字越小表示越早被移出贝位进行装船。
为了保证船舶的稳性,堆场集装箱的堆放应该遵循“重箱在上,轻箱在下”的原则。
水平顺序作业是指按照bay中层的顺序自近车道一侧向远离车道一侧依次取箱装船;垂直顺序作业是指按照bay中列的顺序自上向下取箱装船。
在堆场中某一bay的装箱顺序已知,集装箱装船是按照配载图进行的,一旦配载图确定后,集装箱的装船顺序也就确定了。
2.6装船前预翻箱和装船时翻箱操作装船前预翻箱是指在集装箱船舶未到港口的情况下,对集装箱码头堆场集装箱堆存状态不符合发箱顺序的箱子进行预先翻动操作的过程,使得整理后的集装箱堆放顺序与发箱顺序一致,以尽可能地降低或者消除装船时翻箱操作的出现次数,从而达到提高装船时作业效率的目的。
预翻箱作业发生在配载计划结束之后及装船之前的一段时间内。
装船时翻箱操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即翻箱过程中,bay内集装箱是逐渐从贝位移动到船舶上的,贝内集装箱的总数量逐渐减小。
在翻箱的过程中不断的有集装箱被集卡运走。
装船时翻箱和装船前预翻箱的不同在于装船前进行预翻箱操作时堆场贝位中的集装箱总数是不变的,而装船翻箱操作时堆场贝位中的集装箱是不断移动到靠泊的船上的。
由于大多数集装箱码头通常在船舶到港前数小时就结束集港,且大部分集港的集装箱在结港前一段时间均己到港。
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结港后至装船前的时间段,甚至可以在尚未结港但大部分集港箱己到港、多数计划贝位已经堆满的情况下,对已结束集港的贝位进行预翻箱整理操作。
预翻箱和翻箱操作的区别如表1。
而装船前预翻箱和装船时翻箱操作都要考虑堆场龙门吊在翻箱操作过程中的移动距离,以提高堆场作业机械设备利用效率。
表1、预翻箱和翻箱操作区别3具体问题分析3.1装船前预翻箱问题(不考虑龙门吊移动距离)3.1.1基本假设根据集装箱堆场现实运作过程知,出口箱装船作业流程是从收箱作业开始进行的。
由于出口箱到达堆场的时间和数量等信息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一般是未知的。
而堆场出口箱要装载到哪个船上,此船舶到港时间以及相应的船上集装箱配载图是提前已知的。
为了便于建立模型,结合实际情况先对预翻箱操作进行以下假设:(1)预翻箱整理操作的完成状态是,先装船的集装箱均堆存在后装船的集装箱箱上方,不需要将某个集装箱的最终箱位固定到某具体位置上。
(2)堆存贝位为多排多层直接堆躲形式,贝位内只允许堆放相同尺寸的集装箱,即不考虑20ft和ft尺集装箱混堆的情况。
(3)预翻箱开始时,贝中所有集装箱的初始堆放状态己知,各集装箱的装船顺序已被唯一确定。
(4)预翻箱操作只在发生在同一个贝内,即不考虑大车的移动。
(5)堆存贝位如果有k层堆存位,则贝位内至少留k个空箱位作为翻箱操作使用。
3.1.3模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公式(1)目标函数是最小化贝位内翻箱操作的总次数。
公式(2)-(12)为约束条件,其中(2)是保证集装箱不悬空,即当贝中的箱位(,1)i j+被占用的话,则箱位(,)i j必定也被占用。
约束(3)保证预翻箱过程中的任意阶段m,贝位内的集装箱的总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始终为N。
这个约束描述了在预翻箱进行的过程中,不允许新到集装箱在作业贝位内进行堆放,也不允许集卡将贝位中的集装箱移走。
约束(4)保证任意阶段m任意箱位(,)i j至多被一个集装箱占用。
约束(5)保证任意阶段至多存在一次翻箱操作。
这是因为每个阶段是按照一次集装箱翻箱操作而划定的。
约束(6)保证若任意阶段m不存在翻箱操作,则紧后阶段m+1也不存在翻箱操作。
约束(7)保证最后阶段M对于贝内任意一个栈,要么没有集装箱,要么只有一个集装箱,若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集装箱,则下面的集装箱的编号比上面的集装箱的编号大,即此阶段不需要翻箱操作。
这是由于M已经规定为预翻箱最终阶段。
约束(8)和(9)保证任意阶段m如果存在翻箱操作,则翻箱集装箱的对应位的上方必须为空。
此约束保证了每次翻箱操作仅发生在贝位内堆存栈的最上层。
当贝位的上层有集装箱时不可能直接将下层的集装箱移出;同理,也不可能把一个集装箱直接移入贝位中另一个集装箱的下方。
即:将某集装箱从某桟的最上层移出,而后直接堆存在其他各栈集装箱的上方。
约束(10)是预翻箱操作过程中,任意阶段m任意贝内箱位(,)i j的流平衡约束。
此约束体现了从一种状态通过合理的集装箱翻箱移动转变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约束(11)和(12)定义变量为0-1变量.3.2对参考文献[5]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改进:3.2.1、问题描述:文章主要考虑堆场出口箱箱位分配问题。
试图通过合理分配出口箱在堆场的具体位置减少贝内翻箱次数,并且使堆场集卡、龙门吊等机械设备在装船过程中的移动距离尽可能的小,以提高堆场作业效率,节约堆场管理成本。
主要针对堆场装船前预翻箱问题。
文章将出口箱堆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贝位选择阶段和贝内具体位置分配阶段。
考虑到这两阶段之间的内部联系,本文将堆场贝位选择和具体空间位置分配作为一个整体目标进行优化,求取全局最优解。
3.2.2、主要解决的问题:(1)在特定箱区中选择几个贝位作为即将入场的集装箱的最优预选位置,并且要最大化地利用这些贝位。
(2)使得装船过程中集卡或龙门吊运输距离最近。
(3)使得贝位内部翻箱量最小,以提高装船效率。
3.2.3、假设条件(1)只考虑堆场出口箱的堆存,堆场中进出口箱不会混堆在一个箱区。
(2)贝位选择是提前已知的。
堆场管理系统在船舶入港前以分配好贝位。
待装船的集装箱被分为不同的集装箱组,这些集装箱组被放置在不同的箱区。
(3)船舶靠港计划是提前已知的。
(4)假设文中堆场集装箱全为20ft的标准集装箱。
(5)在集装箱集港阶段,应按照重箱在上,轻箱在下的原则放置。
(6)根据实际生产状况,假设每bay有6排4层。
每个贝中应有一定的缓冲箱位,假定每个bay中有3个缓冲箱位,则每bay中的实际可用箱位为6*4-3=21。
3.2.4、模型建立3.3装船翻箱问题(未完成)3.3.1基本假设(1)翻箱整理操作的完成状态是,堆存贝位内的集装箱全部按装船取箱顺序移到了船上。
(2)贝位内只允许堆存同规格尺寸的集装箱,即不考虑20尺和40尺集装箱混堆的情况。
(3)贝位初始堆存状态已知,贝内各集装箱的装船顺序已经被唯一确定。
(4)翻箱操作只发生在同一个贝内,即不考虑大车的移动。
(5)堆存贝位如果有T层堆存位,则贝位内至少留T-1个空箱位作为翻箱操作使用。
参考文献[1]郝聚民,纪卓尚,林焰.混合顺序作业堆场BAY优化模型.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1月1(40):102-105[2]张维英,林焰,纪卓尚,吴毅刚.出口集装箱堆场取箱作业优化模型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4月.2(30):312-317[3]李建忠,丁以中,王斌.集装箱堆场空间动态配置模型.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6月.3(7):50-55[4]卫家骏.出口集装箱堆场位置的优化.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6月.3(29):470-473[5] Wenbin Hu , Huan Wang, Zhenyu Min. A storage allocation algorithm for outbound containers basedon the outer–inner cellular automaton. Information Sciences .281 (2014) 14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