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提高中国腹膜透析的临床和科研水平_陈香美
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

附录
• 一、腹膜透析患者须知 152 • 二、腹膜透析授权委托书 154 • 三、腹膜透析置管术知情同意书 155 • 四、腹膜透析病历 156 • 五、相关计算公式 160 • 六、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抗生素选择 164
第 1 章 腹膜透析室(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
• 一、腹膜透析的定义和特点
•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利用人体腹膜作为半透膜, 以腹腔作为交换空间,通过弥散和对流作用,清除体内过多水分、代 谢产物和毒素,达到血液净化、替代肾脏功能的治疗技术。
目 录-第一篇 腹膜透析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1
• 第1 章 腹膜透析室(中心)建立及资格认定 2 • 一、腹膜透析的定义和特点 2 • 二、腹膜透析室(中心)的功能和建立条件 2 • 三、腹膜透析室(中心)的资格认证标准 3 • 第2 章 腹膜透析室(中心)结构布局 4 • 一、医师、护士办公区 4 • 二、接诊区 4 • 三、培训区 4 • 四、操作治疗区 4 • 五、手术室 5 • 六、污物处理区 5 • 七、储藏区 5 • 第3 章 腹膜透析室(中心)的人员资质标准 6 • 一、医师 6 • 二、护士 6 • 三、医师和护士与患者的比例 7 • 第4 章 腹膜透析室(中心)管理规程 8 • 一、病历管理 8 • 二、随访制度 8
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中国腹膜透析现状与未来发展

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中国腹膜透析现状与未来发展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全国腹膜透析登记情况及特征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腹膜透析病例信息系统登记医院1221家,全国腹膜透析病例信息系统登记在透病例数为74138例,中国腹膜透析患者患病率逐年增加。
腹膜透析患者原发病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平均透龄逐年增长,男女比例1.2:1,平均透龄3.3年。
6-8L为常用腹膜透析剂量,腹透导管为非鹅颈双CUFF直管居多,近5年数据均保持这一使用趋势。
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达标率稳定在60%以上,2016年腹膜透析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62.4岁,平均透析龄为2.8年。
▲中国腹膜透析患者发病率与患病率我国腹透病例数增长迅速,约8000例/年,同时医护配比较低,人员配置显著低于PDOPPS研究中的医患、护患比。
同时,我国腹膜透析以手工交换为主,患者年龄较轻,透龄较短,死亡较早,需强化质量控制。
我国腹膜透析地域间差异较大,实现同质化还任重而道远。
▲我国腹膜透析总体特点问题与对策目前我国人群增长迅速,救治需求有缺口,因此应该提高腹膜透析的知晓率和救治率,大力发展腹膜透析,弥补血透不足。
十三五规划提出,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由19%增长到30%,吸引社会资源,弥补公立资源不足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外,我国病人生存率较低,治疗自动化程度较低,产学研用相结合,引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推广、普及新方法,宣教、培训等均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我国还存在一些实际矛盾和问题,如医护配比偏少、基层医院腹膜透析发展差、透析液作为药品占比控制等,这些问题有待逐步解决。
为了推广我国腹膜透析深入发展,应从国家层面给予腹膜透析更多扶持,包括医保政策、医疗服务价格、资源配置等方面,并且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质控与培训,进一步完善全国腹膜透析质控体系,建立长期、动态的质控及医护人员培训制度,推进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等级医院的腹膜透析同质化。
此外,完善产学研用联动机制,推进设备和药品的国产化,鼓励创新产品和技术研发才能提高尿毒症患者的救治率。
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说明书

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国家肾病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通信作者:陈香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53,Email :*****************【摘要】自动化腹膜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使用方便、透析剂量灵活、小分子溶质清除能力强、患者社会回归性好等优点,日益被关注。
近年来新型机器的远程监测功能更加提高了自动化腹膜透析的实时、安全和个体化的优势。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根据中国临床诊疗实践特点,围绕自动化腹膜透析的机型分类、工作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处方设定、模式选择、常见问题、相关并发症、儿童治疗、随访管理、远程智能化这10部分内容制定了《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
本共识是我国首个指导终末期肾脏病(ESRD )患者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及管理的临床共识,旨在引起广大肾内科医师重视,为我国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规范化治疗与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腹膜透析;自动化;终末期肾脏病;专家共识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114503);工信部示范项目(2018MND102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830019,82030025)自20世纪60年代自动化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 ,APD )概念提出,90年代APD 机问世之后,APD 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使用方便、容易调整透析剂量,白天可不受任何约束地安排日常活动或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使患者重返社会等优点被更多的腹膜透析患者接受。
近年来随着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新型APD 机逐步应用于临床,APD 治疗的实时、安全、个体化优势也备受关注。
根据2000年国际腹膜透析协会、2005年欧洲腹膜透析最佳实践指南推荐,APD 适用于高转运状态超滤衰竭的腹膜透析患者,并能有效降低其死亡及技术风险;其优势还在于:清除小分子溶质能力强,透析效能提高;人工换液频率减少,感染风险降低;透析剂量易调整,人工成本减少等。
中国腹膜透析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_陈香美2013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全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53电子信箱:xmchen301@ 院士论坛中国腹膜透析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陈香美,周建辉文章编号:1005-2194(2013)06-0413-03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志码:A摘要: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全球10% 20%尿毒症患者采用腹膜透析进行治疗。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腹膜透析模式,约占80%。
探索适宜中国人的腹膜透析剂量、推广国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血液净化产品,做到规范医疗、扎实科研、促进转化、服务患者,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腹膜透析治疗方法是中国医学科研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腹膜透析;终末期肾脏疾病;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of peritoneal dialysis technology in China.CHEN Xiang-mei,ZHOU Jian-hui.Institute of Nephrology,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Beijing100853,ChinaAbstract:Peritoneal dialy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At present,it is used in10%-20%patients with uremia.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as the main dialysis mode in China,accounts for80%.The future direction of Chinese researchers may focus on:investigating the reasonable doses of dialysis in Chinese patients,promoting the blood purification products that have self-owned intellectual property,standardi-zing medical service,making research solid,pushing translational medicine forward,serving patients and continuing to ex-plore the dialysis treatment methods for Chinese patients.Keywords:peritoneal dialysis;end-stage renal disease;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陈香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

慢性肾脏病:挑战与行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1999~2004年美国营养调查数据库资料分析显示,美国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13%;2007年日本52.7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Ⅲ期以上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8.5%;2008年北京市1.3万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患病率13%,推算北京市慢性肾脏病患者达143万。
因此,慢性肾脏病已经是跨越国家、民族、政治等全球性公共健康的新问题,是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的严重挑战。
一、慢性肾脏病的概念及其意义慢性肾脏病一词最早出现在2001年K/QODI的《慢性肾脏病贫血治疗指南》,2002年K/QODI的《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中正式确立了慢性肾脏病的概念、分期及评估方法。
慢性肾脏病概念提出的意义在于:①传统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不能涵盖没有肾功能损害或轻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因此不能实现进展性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而“慢性肾脏病”的提出将进展性肾脏疾病防治从如何治疗提前至早期预防。
②“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名词不容易被普通公众和非肾脏病专业医生的理解1和认识,而“慢性肾脏病”更为通俗,便于动员政府、社会、公众、新闻媒体、患者、医药卫生工作者等全社会人员共同参与,共同防治。
二、国际慢性肾脏病防治的概况由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和人口老龄化,慢性肾脏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也必须整合全球的资源,避免重复工作以最大效率地改善慢性肾脏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为此,2003年成立了国际性组织KDIGO(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相继召开了“慢性肾脏病定义、分类、评价方法”和“慢性肾脏病是世界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策和倡议”等专题会议;确立《K/QOD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全球性慢性肾脏病防治的指导性文件,并鉴于各国地域、民族、经济、生活习惯等的特异性,提出“基于国际共同证据,制定适合各国特点的行动方针”。
2011中华肾年会大会报告

PL-01中国肾脏病学的进展陈香美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国家重点学科 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数个区域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普通人群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为10%~13%,推算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亿人。
预计我国尿毒症患者大概有100~200万。
尿毒症消耗卫生资源巨大。
因此,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任务非常艰巨!2010年中华肾脏病学会开展的1万余例慢性肾脏病住院病人的流行病调查工作,初步明确了我国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病因构成和诊治现状。
在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然是主要病因占半数以上,继发性肾病中前两位的是糖尿病肾脏病和狼疮性肾炎。
CKD常见的伴随疾病(>45%)依次为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贫血、高血压、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贫血、高尿酸血症等是肾功能减退的相关因素。
国内许多单位对肾小球滤过率评估公式的建立、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并发症特点等,也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明显提高,但是控制率仍不尽人意。
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早期就已经合并明显的心血管并发症、贫血、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提示应该重视早期防治。
国际上关于贫血、CKD-MBD等指标的治疗靶目标值有所调整,需要在国内进行验证。
由于疾病谱的特点,肾小球疾病的研究是国内研究的重点领域,不仅进展很快,在国际上也具备一定优势。
IgA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遗传背景、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工作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
近年来,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系统性血管炎、药物性肾损害等继发性肾病日渐成为新的热点研究领域,研究发现国内病例与国外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并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案。
在国内关于遗传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基因检测和诊断治疗,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规范的诊治体系,造成大量的患者漏诊或误诊。
同时,相关的基础研究也相对滞后。
中国血液透析充分性临床实践指南

ml/min)可增加透析
器膜内外溶质浓度梯度,促进血循环中毒素转运,提
高透析充分性。
附:p:-MG清除率
例信息登记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在透血液透析 患者近34万。但根据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 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1.2亿,其中3期以上
CKD患者1 900余万…,糖尿病患者1.1亿忙J,高血
及标准的参数,希望更好地推动血液透析长期医疗
质量的提升。
压患者2.5亿。3 J。因此,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 不断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量将出现持续高
析5~5.5 h)。本指南提出的血液透析充分性标准适 用于接受上述血液透析方案的患者。
过小(对于体型较大者而言),透析中凝血导致有效 膜面积下降(患者高凝、抗凝剂剂量不足等),复用 透析器、特别是在过度复用状态时将发生血液透析 充分性不足,应按照不同的原因进行技术改进。
4.血液/透析液流速:常规透析血流量一般为
1.73 ml・min~・
的标准。可以考虑每日短时透析疗法,或转为腹膜 透析治疗。 3.技术因素:血流量低(如内瘘功能不良、临时
或半永久导管功能不良、严重心律失常导致血流量 低下等),无效再循环(如血管通路近心端出现狭窄
或阻塞、动静脉穿刺针间距太小等),透析器膜面积
m。2时,如采用每周2次血液透析,建议每次透
200~300
2.血液透析充分性标准的依据:血液透析治疗 只是部分替代了肾脏功能,治疗总体目标是有效清 除毒素、调控体液容量、最大限度保持患者体内微环 境稳定。虽然尿毒症毒素的有效清除有助于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及预后,但是也有证据表明,过高的Kt/V 值对患者生存率并无益处。日本透析登记数据表 明,spKt/V值>1.8增加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o。
关爱健康呵护肾脏_记我国著名肾病专家陈香美教授

主任委员、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暨
这位新时期的杰出知识女性,有着优 (中国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病),明显优于传
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解放军总医院 秀医生和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敬业与执着,
肾内科主任。我国著名的临床肾脏病 有着临床科研工作者的睿智与严谨,有着
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出色管理者的真挚与坦诚,几十年来陈香
杏林撷英 陈香美
关爱健康 呵护肾脏
——记我国著名肾病专家陈香美教授
本刊记者 傅秋瑛
专 家 档 案
2007 年 2 月 28 日下午,本刊记者与我 抗凝、促纤溶以及免疫抗炎治疗可以抑制
陈香美 女,1951 年生,医学博 国著名的临床肾脏病专家、解放军总医院 肾脏局部的炎症反应,延缓肾脏病的进
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 肾内科主任陈香美教授有了一次非常珍贵 展。创造性地将基础研究的新观点、新理
曾获“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 之星”、解放军四总部“杰出专业技术 人 才 奖 ”、 解 放 军 总 后 勤 部 “ 科 技 金 星”,首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 一、二层次。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国 家药品审评专家,中华医学、中华内 科、中华肾脏病等 8 种杂志的副主编或 编委,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肾脏病变的始动因素之一,明确了肾小球 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在肾脏炎 症和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邻的细胞 通过细胞间通讯发挥协同作用,共同促进 炎症与硬化的发展。发现凝血和纤溶可以 调控炎症和细胞外基质代谢,证实了局部 凝血因子的活化可以转化为炎症反应,通 过新的信号转导途径导致肾脏炎症与硬化。
陈香美教授 1987 年在日本获博士学 位后到解放军总医院工作,担任科主任 16 年,将一个只有 12 张病床的小科发展 成为拥有 100 多张病床,集医疗、科研、 教学、保健为一体的全国著名的解放军 肾脏病研究所,领导学科实现了跨越式 的发展。吸引了数名归国人员加入这个 团队。同时,培养了一批临床与基础相结 合的专业技术人才,包括总后科技新星、 北京市科技新星以及一大批博士、博士 后。她的十余名学生,现已成为当地肾脏 病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省市肾脏病学 会的领导职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评·重视提高中国腹膜透析的临床和科研水平陈香美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毆毆毆毆曹雪莹专家简介:陈香美(1951.1.6 )肾脏病学专家。
197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86年在日本北里大学获博士学位。
现任解放军总医院教授、主任医师、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肾病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肾脏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
通过开展长期的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攻克了IgA 肾病、老年肾损害的诊治技术难关,开创了我国血液净化质量改进和国产血液净化产品临床应用评价研究。
在IgA 肾病炎症与硬化细胞分子机理、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肾损害的早期诊断、评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显著延缓了疾病进展。
先后参加了汶川、芦山和鲁甸地震的危重伤员的抢救工作,引领我国地震挤压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的救治。
建立了中国透析登记系统(CNRDS ),首次提出了我国血液净化的基本数据。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血液净化标准化诊治规程,推广至全国,影响深远。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千余篇论文。
主编专著15部。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014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
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3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总后勤部“科技金星”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2次。
主持或参加20余项国内外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或专家共识的制定,担任“973”衰老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解放军“科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摘要】腹膜透析以其简单便捷、安全有效、居家治疗,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适宜的替代治疗方式之一。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和国家卫生政策的调控,腹膜透析患者持续增长,中国的腹膜透析事业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重视中国腹膜透析的临床技术改进和科学研究探索,势在必行。
现就中国腹膜透析的现状及挑战;优化国人特点的个体化腹膜透析治疗方案,以循证医学促进治疗质量的提高;强化质量控制管理,努力构建腹膜透析治疗同质化;夯实腹膜透析研究基础,拓展腹膜透析相关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领域等做一述评,以期为腹膜透析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获得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腹膜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Attention to improving clinical work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peritoneal dialysis in China Chen Xiangmei ,Cao Xueying.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Chinese PLA Institute of Nephrolo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Kidney Diseases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Kidney Diseases ,28Fuxing Road ,Beijing 10085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Xiangmei ,Email :xmchen301@126.com【Abstract 】Peritoneal dialysis (PD )can be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safe and effective homeDOI :10.3877/cma.j.issn.2095-3216.2015.01.001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血液净化质量改进和国产血液净化产品临床应用评价研究(2011BAI10B08)”;“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腹膜透析医用材料及配套设备研发”(2014BAI11B16)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通讯作者:陈香美,Email :xmchen301@126.comtreatment,and has become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end-stage renal disease.China is the most populous country,and the number of PD patients continued to rise in recent years with both the popularity of urban and rural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ystem and the national health policy control.PD in China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nd it is imperative to pay attention to clinical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PD in China.The present editorial aimed to introduce the situation and challenge of PD in China,optimize the individualized PD treatment regimen for Chinese pati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eatment by evidence-based medicine,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quality control,strive to build PD treatment homogeneity,consolidate PD research foundation,and expand the product area of PD-related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so as to provide new thoughts for clinical and basic research on PD to get greater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Key words】Peritoneal dialysis;End-stage renal disease;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随着腹膜透析装置和技术的不断改进,腹膜透析以其简单便捷、安全有效、居家治疗的特点已然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适宜的替代治疗方式。
近年来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普及和国家卫生政策的调控下,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
从1999年的全国腹膜透析患者4380例[1],至2013年底登记存活腹膜透析患者46633例,增长近10倍,使中国成为继墨西哥之后的腹膜透析人口全球排名第二的国家[2]。
随之而来的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腹膜透析并发症合理处置、腹膜透析液生物相容性的改善、减少腹透相关腹膜炎发生率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
因此,中国的腹膜透析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新的发展机遇,努力提高中国腹膜透析的临床技术和科学研究水平,势在必行。
一、中国腹膜透析的现状分析及挑战近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等许多方面发展迅速,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加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也致使我国尿毒症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好我国有限的社会经济资源,在同等有效治疗条件下尽可能挽救更多的尿毒症患者,将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腹膜透析治疗费用低于血液透析,并具有较高的早期生存率、良好的残余肾功能保护作用、较低的肝炎感染风险等,成为更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尿毒症治疗手段。
2012年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腹膜透析的点治疗率为91.5/百万人口,而我国除香港、台湾地区外,腹膜透析的点治疗率仅为12.1/百万人口[3]。
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医疗改革的逐步完善以及腹膜透析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选择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并从中获益。
据腹膜透析病例信息登记系统最新的数据统计,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5.5万余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登记随访。
可以推测,腹膜透析在我国肾脏替代治疗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的肾科医生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第一,中国是人口大国,不同地区的综合发展不甚均衡,更多的患者将来源于广大的农村和边远地区。
随着腹膜透析中心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长,需要为更大范围的更多人口带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努力带动腹膜透析技术的普及和改进;第二,不断扩大的腹膜透析患者人群将为临床观察研究和转化研究提供丰富的病例资源,在带来更多研究机会的同时,也同样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第三,庞大的治疗人群生活在农村地区及较偏远的中国西部,寻找新的腹膜透析治疗的管理模式,是对腹膜透析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严峻挑战。
面对挑战、迎难而上,抓住机遇,中国的腹膜透析事业也必将迎来可喜的进步,这些进步也终将会成为全球腹膜透析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和补充。
二、优化国人特点的个体化腹膜透析治疗方案,以循证医学促进治疗质量的提高关于腹膜透析治疗的大多数循证医学证据均来源于北美、欧洲和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由于人种、发病率、医疗条件、治疗基线水平以及残余肾功能等方面的差异,这些结果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国内的腹膜透析患者。
因此,既要尊重国际指南,又要探索适合国人特点的治疗方案。
腹膜透析充分性始终是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CANUSA[4]研究、ADEMAX[5]研究值得参考借鉴,但我们更应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探索并寻找适合中国人特点的透析充分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