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

中药炮制学重点总结一、炮制方法和技术1.炙炒:通过火炙材料,使其变色或变形,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
2.火炙:利用明火直接炙烤中药材,使其外观黄褐、表面起泡。
3.焙烘:利用火烘或沙烘中药材,使其温热、内敛。
4.灸熨:利用艾条燃烧对患部或穴位进行灼热刺激,以起到温通、散寒的作用。
5.炒煮:采用沸水或温水煮中药材,以炖煮药材,提取有效成分。
二、炮制对中药品质的影响1.改变药性:通过炮制改变中药材的颜色、质地、气味、味道等特性,使其具有特定的药性。
2.改善稳定性:炮制后,中药材中的一些化学成分会发生转化,使其更加稳定,降低药材的变质率。
3.增加疗效:炮制后,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发生改变,使其具有更强的疗效。
4.减少毒副作用:一些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减少其毒性或副作用,提高其安全性。
5.方便用药:经过炮制处理后的中药材,其性状更加适合于制剂的加工、制成。
三、炮制中的常用药材1.附子:经过炙炒后,能够激发其热性,增强温阳补益的功效。
2.人参:经过蒸制后,能够使其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的功效。
3.甘草:经过炙炒后,能够使其甘草酸的含量减少,增强其补益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
4.当归:经过炙炒后,能够增加其补血活血的功效。
四、炮制的注意事项1.炮制器具:炮制时要选择合适的器具,炙炒要使用铁锅、卤炉等,火炙要使用明火或草灰,煎煮要使用陶瓷锅或煲炖等。
2.温度控制:炮制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引起药材的变质或烧焦。
3.时间控制:炮制中要控制好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时间都会对药材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4.应用领域:炮制方法和技术应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目的进行选择和应用,不同的药材可能需要不同的炮制方法。
5.炮制前后的对照:炮制过程中应定期对比炮制前后的药材外观、性状等进行对照,以掌握炮制效果。
总而言之,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对中药品质的影响等内容。
了解中药炮制学的重点,对于提高中药品质、研发中药制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中药炮制的作用

论中药炮制的作用
中药炮制的作用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制药工艺过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药效:中药材经过炮制工艺处理后,药性得到调理和激发,从而提高药效。
炮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特性,使其更易溶解、更易吸收,增强药物的活性成分。
2. 调和药性:经过炮制后,一些中药的毒性成分和副作用能够被有效去除或减轻,从而降低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和损害。
同时,炮制还可以改变药物的味道和气味,提高中药的口感和使用体验。
3. 增加稳定性:一些中药材本身容易受潮、发霉或变质,通过炮制工艺可以去除湿气、杀死细菌和真菌,增加药材的贮存稳定性和耐久性。
这对于中药的长期保存和运输非常重要。
4. 释放药效:中药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结构,使得药效更易释放和吸收。
炮制过程中常使用研磨、煮炖、煅烧等方法,使药材充分开放,增加药物与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药效的释放。
总的来说,中药炮制的作用是为了提高药效、调和药性、增加稳定性和释放药效。
这些作用使得中药在临床应用中更加安全有效,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药炮制工艺需要遵循科学规范,因为不同的药材和药方可能需要不同的炮制方法,以获得最佳的药效和疗效。
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内容摘要:中药炮制;,,化学成分,摘要:中药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该文对中药中常见的化学成分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多糖、有机酸、鞣质、蛋白质、氨基酸、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受炮制影响的研究情况加以汇总,并作分析和阐释,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药炮制;化学成分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
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为探讨中药炮制原理,制定中药炮制规范,为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现将近十年来中药炮制化学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1炮制对中药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
大多数生物碱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受热遭破坏或分解,游离的生物碱大部分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在其炮制过程中,多加醋使之成盐,而增加溶出度。
陈旭等[1]用HPLC法测定了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表明醋炙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38.19%(mg?g1),醋煮延明索为40.25%,醋烘延胡索为39.21%,酒制延胡索为35.85%。
对于含有水溶性生物碱的药材应注意在软化切片时,不能水浸泡时间过长。
比如槟榔碱,易溶于水且能随水蒸气蒸发,长时间的水浸润使槟榔碱流失,干燥过程也可导致含量略有下降。
高家鉴[2]对同批原药材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制成的槟榔饮片进行的含量测定表明,按现行的传统方法浸润处理加工,使槟榔碱损失高达25%以上,采用冷压浸渍法可使槟榔碱保留率达90%以上,而将原药材直接打碎成颗粒饮片,更能使槟榔碱完全保留。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03 中药炮制对药材药理作用 的影响
炮制对药材药效的影响
01
增强药效
通过炮制处理,可以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更易溶出或被机体吸收,从而
提高疗效。如蜜炙款冬花能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醋炙延胡索能增强止痛
作用等。
02
减弱或消除副作用
未来,中药炮制研究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引入更多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深入探讨 炮制机制,推动中药炮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中药炮制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进一 步加强,以提高中药质量和疗效,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
02 中药炮制对药材化学成分 的影响
炮制方法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01
02
03
水处理方法
03
炮制能够去除或减轻药材的异味,改善患者用药体验。
拓展药材应用范围
01
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物理性质,如软化、切片等,方便制剂和 临床应用。
02
炮制能够增加药材的溶解度或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有利于
药物吸收和利用。
炮制能够开发出新的药用部位或品种,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
03
05 实验研究及案例分析
实验研究方法与步骤
部分药材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降低或消除其原有的副作用,使临床用
药更加安全。如生半夏有毒,经姜汁制后可解除其毒性,并能增强止呕
作用。
03
改变或缓和药性
通过炮制处理,可以改变药材的原有性质或作用部位,从而更适应病情
需要。如生地黄性寒,具有清热凉血作用,经过蒸制成熟地黄后,则转
为性温,具有补血滋阴作用。
炮制对药材毒性的影响
药材选择与处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进行清洗、干燥、 粉碎等预处理。
中药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中药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属于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炮制中的一部分,希望执业药师考生认真复习,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的炮制方法是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的需要而定的。
药物的性质决定了药物的理化作用。
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加入不同的辅料,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治疗作用有着不同的影响。
中药经过炮制以后,由于温度、时间、溶剂以及不同辅料的处理,使其所含的成分产生不同的变化。
如有些成分被溶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些成分被分解或转变成新的成分,有些成分也有增加或减少的现象,所有这一切,对于中药的药性和疗效都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研究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对于探讨中药炮制的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大多数中药炮制的研究还不够系统,积累的资料还不多。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开展。
因此,只能就已知的一般的化学成分结合现有的实际作一讨论。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是很复杂的,就某种具体的中药材来说,其中所含的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的化学成分,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可能是起治疗作用的有效成分,也可能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成分。
尽管目前对于大多数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还不十分清楚,然而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在中药材中可能起生理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在下列几类成分中:生物碱类、甙类、挥发油、树脂、有机酸、油脂、无机盐等。
经炮制以后,它们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现分类如下:(1)生物碱:是一类复杂的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味苦,具碱性,对人体一般都产生强烈的或特殊的生理作用,是药材中十分重要的成分。
可见于一百几十个科中,以豆科、防己科、毛茛科、夹竹桃科、茄科、石蒜科植物含量较高。
当一种中草药含有生物碱时,很少只含一种,往往含有几种甚至至几十种之多,由于生长地区不同、采集季节不同,它们的生物碱含量也往往有很大差别。
大多数生物碱为无色晶体,又有少数是油状液体。
液体的生物碱能在常压或减压条件下被蒸馏。
游离的生物碱大多能溶于有机溶剂。
由于生物碱多呈碱性,所以能与酸生成盐。
第4章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4章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炮制是中药独有的一种制备方法,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草药中的药物化学成分,从而改变药效、药理特性和毒副作用。
在炮制过程中,通过加热、蒸馏、炒炙、炭制等一系列操作,可以影响中药中活性成分的结构、含量及其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药效、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本文将从炮制对活性成分结构的影响、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及对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炮制对活性成分结构的影响1.结构的改变:炮制的过程中,物质受到热能和机械力的作用,导致分子内部结构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使药物成分的结构产生改变。
例如,炮制陈皮可以使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重新排列和转化,形成一些新的活性成分,如通过炮制后的纳白皮中的降香酮。
2.功能团修饰:炮制可以使一些药物分子中的特定功能团发生修饰,从而改变其性质和活性。
例如,当炮制巴戟天时,其中的喹啉类化合物巴戟天碱会与氨基酸产生酰胺键,形成巴戟天酰胺,而巴戟天酰胺具有更强的活性和更好的药理作用。
二、炮制对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1.活性成分的生成:炮制过程中,一些药物化学成分会发生热解、转化、裂解等反应,从而生成新的活性成分,增加药材的药效。
例如,炮制生姜时,其中的姜酚类化合物会被炮制产生姜酮,姜酮具有更强的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效果。
2.活性成分的转移:炮制过程中,一些药物化学成分会被转移到其他部位,从而改变药材中不同部位的含量。
例如,炮制人参时,其中的人参皂苷会在炮制过程中大量转移到人参的外皮中,使得炮制后的人参外皮中的人参皂苷含量显著增加。
三、炮制对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的影响1.新的药物组分生成: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不同成分会相互作用,生成新的药物组分。
例如,当炮制附子时,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与蛋白质发生作用,形成新的可溶性白(碱)附子,可溶性白附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2.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发生协同作用,从而提高药物效果。
总论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川乌、草乌中极毒的双酯型乌头碱类加热 → 水解或分解成毒性较低的苯甲酰单酯型乌 头碱类→几乎无毒性的乌头原碱
马钱子中含有士的宁马钱子碱砂烫制后→ 二者 含量皆显著 转变成它们的异型结构和氮氧化合物。这些被转 化的异型结构氮氧化合物毒性变小,且保留或增 加了某些生物活性
九、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
1、炮制含糖类药物时尽量少用水处理 必须用水泡时要少泡多润 注意与水共同加热的处理: 单糖及小分子寡糖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度更 大,多糖难溶于水,但能被水解成寡糖、单糖 2、糖与苷元可结合成苷,加热处理后,分解出大 量糖 生地制成熟地,甜度增加 何首乌制后还原糖含量随之增加
5、有些有机酸能与生物碱生成盐,有利于药效发 挥,因而常用甘草水制一些生物碱的药物增强疗 效。如吴茱萸制黄连
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加热、压榨除去部分油脂类成分
七、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1、树脂一般不溶于水,常用辅料酒、醋处理 2、加热炮制可增强某些含树脂类药物的疗效,如 藤黄经高温处理后,抑菌作用增强 3、有的树脂如果加热不当反而影响疗效,如乳香、 没药中的树脂 4、加热炮制可以破坏部分树脂,以适应医疗需要。 如牵牛子树脂具有泻下去积作用,经炒制后部分 树脂破坏,可缓和泻下作用
第三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
汤剂对饮片的炮制要求更严格一些 中成药也不能都用生品为原料,仍需按处 方要求“依法炮制” 饮片选用方面,中成药与汤剂有所不同: 中成药处方固定,适应面较广,对药物的炮 制要求也相应地固定 汤剂通常都是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素 质随证组方,针对性较强,对药物的炮制 要求也灵活多变,常根据用药意图而定
1、炮制减毒的方法:净制去毒、水制去毒、加 热去毒和辅料去毒。 (l)净制去毒: 蕲蛇、乌梢蛇等多去除头鳞骨。现代报道,蕲蛇 头部毒腺中含有大量出血性毒和溶血性毒,人畜 被其咬伤中毒后,内脏广泛出血 (2)水制去毒: 水飞法制雌黄雄黄中AS2O3的含量↓,降低毒性 乌头、附子水泡,使乌头碱水解流失 商陆在淋润软化过程中,可使其主要毒性成分商 陆毒素溶解和水解,降低商陆的毒性
中药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九、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 无机成分广泛存在于中药中,以矿物药和贝壳类药物最多, 部分植物中亦含有。
• 无机化合物多易溶于水。 • 炮制对其影响:
1.软化:无机化合物多易溶于水,注意与水接触时间,尽量 少泡多润。
2. 加热: • (1)矿物药采用煅制方法,可改变其物理性状,易于粉碎,利
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利于其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强疗效。
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 大多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 。 1. 具有润肠通便作用——保留药效。 2. 泻下成副作用功泻下过猛,有毒,则宜控制。 如柏子仁去油制霜降低或消除滑肠作用;瓜蒌仁制霜除去令人恶 心呕吐之弊,适用于脾胃虚弱患者。等。
七、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 性质:树脂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媒 中。对热不稳定。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 性质 :常温下可自行挥发;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不 溶于水。
• 炮制对其影响: 1.产地加工:结合态者,宜“发汗” 2.软化:宜“抢水洗”。 3.加热:为治疗成分,尽量少加热或不加热。所含挥发油若有毒性 或强烈的刺激性,通过加热炮制可部分除去,有利临床应用。如乳 香、苍术、肉豆蔻等。
4.铁器:不宜用铁器炮制 。
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药中,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高。小 分子的有机酸多能溶于水。 炮制对其影响: 1.软化:少泡多润。 2.加热:具有强烈酸性的有机酸,对口腔、胃刺激性大,加热处 理,可破坏一部分,使酸性降低,如山楂。
3.有些有机酸能与生物碱成盐,利于药效发挥。如吴茱萸制黄 连。
• 3.加热:遇热活性降低者,宜少加热或不加热,即生用,如石榴 皮、龙胆草、山豆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
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当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都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炮制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综合性的。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及各种不同辅料的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1.炮制对中药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挥发油是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物,在常温下能挥发,并易随水蒸气蒸馏,所以叫挥发油或称精油。
含挥发油的中药,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使所含挥发油显著减少。
炮制目地主要是减少或除去某些挥
发油的副作用,如麻黄的发汗作用,主要是挥发油,蜜制后,挥发油损耗,故发汗作用减低,而蜜能润肺止咳,更增加了止咳平喘的作用。
还有的含挥发油成分药物的炮制是根据改变药性或减低毒性的需要而进行的。
如白术炮制后挥发油中的苍术酮可转化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双白术内酯。
由于挥发油中成分复杂,且多不稳定,所以在炮制时应注意药物中成分的变化而改变疗效。
2.炮制对中药中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在矿物和贝壳类药物中大量存在着无机成分,在植物药物中也有一些无机盐类,如钾、钙、镁、碘等,它们或与有机物质结合存在,或成为特殊形状的结晶。
炮制对含无机成分的药物也有影响。
如夏枯草中含有大量钾盐,若经长时间的水处理,会大大降低其利尿作用,故在处理夏枯草时不宜长时间浸洗。
如矿石类药物经过煅烧后失去部分结晶水,成为无水化合物,不仅使药物易于粉碎,而且使药物进一步纯净,起到一定的医疗作用,如明矾为含水硫酸铝钾的复盐,在200℃失去结晶水,煅后凝固蛋白,增强吸水,干燥收敛防腐及抑制作用。
同时炮制可以减少有害元素含量。
通过对马钱子炮制前后水煎液中33种元素的测定分析,炮制后元素含量增加的有24种,含量减少的有9种,且大多为有害元素,如汞元素炮制前是炮制后200倍,而炮制后锌、锰、铁、钙、磷均高于炮制前1倍以上。
这些有益元素的增加和有害元素的减少及元素内部构成比的改变,为马钱子炮制后毒性的降低及增加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3.炮制对中药中有机酸类成分的影响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的酸味果实中。
低分子有机酸多能溶于水而降低含量,所以应尽量少泡多润,防止有机酸流失,升麻中有机酸含量炮制前后变化很大,软化切片时长时间浸泡是使其降低的主要原因。
因此以喷淋浸润处理为好。
有的有机酸加热往往会被破坏,如山楂炒焦后,其有机酸减少51.00%,而且使其酸性降低。
4.炮制对中药中蛋白质、氨基酸类成分的影响
蛋白质、氨基酸多数可溶于水,炮制时遇热不稳定。
例如传统的水蛭烫制不利于水、醇溶性成分的溶出,并使蛋白质变性。
经滑石粉烫制后水蛭中17种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亦均明显下降。
滑石粉烫制水蛭,温度达200℃以上,如此剧烈的炮制条件,对该药材的化学成分组成造成了较大影响。
目前水蛭生用效优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
对于有毒性的中药可通过加热使蛋白变性降低毒性。
苍耳子为治鼻渊要药,但苍耳子中所含的有毒物质苍耳子苷存在脂肪蛋白中,苍耳子中毒可引起严重肝肾病变,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用中文火炒至焦黄时,苍耳子苷凝固在细胞中不容易煎出,可达到去毒的目的。
5.炮制对中药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
大多数生物碱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受热遭破坏或分解,游离的生物碱大部分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在其炮制过程中,多加醋使之成盐,而增加溶出度。
用HPLC法测定不同醋制方法中延胡索含量,其中以醋煮为最高,从而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加强其镇痛作用,陈旭等用
HPLC法测定了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表明醋炙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38.19%(mg・g1),醋煮延明索为40.25%,醋烘延胡索为39.21%,酒制延胡索为35.85%。
而对于含有水溶性生物碱的药材应注意在软化切片时,不能水浸泡时间过长。
比如槟榔碱,易溶于水且能随水蒸气蒸发,长时间的水浸润使槟榔碱流失,干燥过程也可导致含量略有下降。
生物碱在中药植物体内分布也不一致,在炮制时,应区分入药,如麻黄碱,分布于麻黄茎中,故炮制时要去根。
莲子心中主要含莲子心碱和异莲子心碱;莲子肉中则含量甚微,故分别人药。
6.炮制对中药中多糖类成分的影响
多糖是中药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化学成分,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延缓衰老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不同炮制方法使多糖含量也不一样,从而影响中药疗效,其中酒制法多能将多糖含量提高,田源红等用硫酸-苯酚法测定黄芪及其酒制、盐制、米制、盐麸制、炒制炮制品中多糖含量分别为3.92%,9.26%,8.20%,6.70%,5.63%,7.20%,炮制品均高于生黄芪,其中以酒制黄芪为最高。
靳凤云等测定了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还原性糖、水溶性糖和多糖的含量,结果酒炒当归中多糖含量为 6.2%,生当归为5.59%,而土炒、清炒、炭炒分别为4.26%,1.67%,1.20%,均显著低于酒炒当归,酒炙可提高当归中多糖含量。
而盐制、醋制等其他方法多数使多糖含量与生品无差异或降低。
如王东等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车前子及其炮制品中多糖含量,并用凝胶色谱法分析,结果多糖含量均降低,
多糖结构均改变,清炒及盐炙能使车前子中多糖发生降解,从而影响其多糖含量。
余晖等对柴胡不同炮制品中多糖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生柴胡中含量最高,醋炙柴胡降低了多糖含量。
综上所述,药物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后,其化学成分发生不同的变化,主要通过分解,异构化,氧化,置换,分解,缩合等几个途径来完成。
变化的结果不外乎是增强化学成分的溶解度和浸出量,减少降低化学成分的溶解度和浸出量,分解化学成分或转化新的化学成分,从而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或减轻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能,便于制剂等。
事物都是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不完美,中药炮制也不例外。
中药炮制发展至今天,用现代医学标准要求,炮制规范还不够细化,尚缺少客观标准,所得产品难求一致。
但随着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中药化学等知识研究炮制前后物质性能的改变,从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研究炮制后的药材对人体的性能和效用,可为炮制理论的深入探索及操作技术的提高提供广泛的研究和实验空间,同时有助于修正炮制学的发展方向,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