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使学生了解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措施有一定的好奇,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掌握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防洪减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黄河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黄河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3.黄河治理的措施及其效果4.黄河的开发利用及其前景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念、特征、历史变迁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治理的成功案例,如小浪底工程、三门峡大坝等。

3.讨论交流法:学生就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实地考察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相关景点或工程,加深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PPT课件,包括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2.准备相关资料,如黄河治理的文献、报道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行程,如果需要的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简要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和历史变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和开发措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以及治理黄河的意义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黄河的历史变迁和治理开发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丰富和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对具体的治理措施和开发策略可能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掌握治理黄河的基本措施和开发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河治理和开发的关注,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黄河的措施和开发策略。

2.难点:对黄河治理和开发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和开发策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治理和开发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和开发策略的PPT。

2.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治理案例,用于课堂上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材料:准备相关的讨论题目和材料,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黄河治理和开发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

2.3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3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课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教材解读:《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三课时内容。

正文以上游、中游、下游的问题与开发为逻辑展开,最后展示治理结果。

侧重点在于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原因与治理。

在认识黄河各河段生态问题及成因时,了解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联系,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非常重要的内容。

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干湿地区、上中下游分界点及支流。

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黄河中游含沙量大、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方法。

3、地理实践力:根据地形图、干湿地区分布图分析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点。

4、人地协调观:通过中游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黄河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措施。

教学过程:导入:视频播放<<将进酒>>的诗歌视频,让学生说一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天上是哪里?到海是哪里?引出今天的授课内容.讲授新课:一、探访黄河-了解黄河概况利用PPT展示投影,分别完成以下黄河概况的学习1、黄河发源地、注入海洋2、在地图中找到河流的中下游的3、流经的省区4、流经的地形区5、为什么只能说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PPT 展示黄河和其他河流的对比图)思考:对比黄河长度和年径流量,你会发现什么,并思考成因?原因: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

黄河的径流量受气候影响很大,黄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水量较小。

过渡:黄河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二、黄河开发及贡献(自主阅读教材P49,分析总结黄河的贡献?)1、塑造平原(PPT 图片展示相关图文资料)2、提供淡水(PPT 图片展示相关图文资料)3、开发水能资源(PPT 图片展示相关图文资料)4、开发旅游资源(PPT 图片展示相关图文资料)过渡:我们在开发和利用黄河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黄河出现哪些忧患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教案标题: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和流经的省份;2. 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水文特征和水资源利用情况;3. 了解黄河的历史治理和开发情况;4. 掌握黄河治理的重要措施和成果;5.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国家重大工程的认识。

教学重点:1. 黄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历史治理;2. 黄河治理的重要措施和成果。

教学难点:1. 黄河治理的重要措施和成果的理解和分析;2. 学生对环保意识和国家重大工程的认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电子教具:电脑、投影仪;2. 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入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省份,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兴趣。

Step 2:讲解黄河的特点和历史治理(15分钟)使用图片和视频等教学素材,向学生介绍黄河的自然特点、水文特征和历史治理情况,包括黄河的泥沙淤积、洪水灾害等问题,以及历史上的治理成果和失败经验。

Step 3:分组讨论黄河治理的重要措施(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黄河治理的重要措施,例如修建水利工程、生态恢复等,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汇报。

Step 4:小组汇报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对黄河治理措施的理解和思考。

Step 5:总结黄河治理的成果和意义(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黄河治理的成果,讨论黄河治理对国家经济和环境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国家重大工程的认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黄河治理的小论文或制作一份关于黄河治理的海报。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让他们亲身感受黄河的治理成果;2. 鼓励学生开展关于黄河治理的调研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汇报环节的参与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黄河治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意见,以便教师进行教学改进。

统编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优质教案

统编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优质教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学校:教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概况。

能够描述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认识黄河的忧患,探究原因及治理方案
二:导入新课
播放cctv-9航拍中国陕西视频
告诉学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一路奔腾,曲折东流,塑造了肥沃的宁夏平原,华北平原,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同时历史上也多次泛滥成灾,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三:预习导学
一起来看下面几幅图,让我们对黄河的基本情况做以了解
1.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
2.黄河的长度、形状
3.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黄河流经的九个省区、主要的地形区
5.四条主要支流
6.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的见证-----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
7.黄河中上游丰富的水能
8.塑造平原和灌溉农田
大家把导学案1-----8页练习题做一下,然后核对白板上的答案
老师讲解“凌汛
四:合作探究
(一)分组讨论填图
请大家在黄河水系图上填注巴颜喀拉山、渤海、河口、桃花峪、支流、流经的地形区
(二)看黄河的忧患视频和图片,小组讨论总结黄河各河段存在的忧患是什么,原因在哪里,如何治理?
(三)总结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四)开展黄河知识小组比拼游戏
五:探究后展示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基本的水系水文特征
2.黄河的开发水能塑造平原
3.黄河的忧患原因治理措施。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新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新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流域面积、全长、流经省份等;(2)掌握黄河的主要问题,如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断流等;(3)了解黄河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如水土保持、河道疏浚、水资源利用等;(4)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讨论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采用案例分析法,了解黄河治理与开发的成功案例;(3)运用比较法,探讨不同地区治理黄河的差异及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黄河的认识,提高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3)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到治理黄河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概况;(2)黄河的主要问题及其治理措施;(3)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1)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问题的成因;(2)黄河治理与开发的技术方法和策略;(3)黄河治理与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黄河风光短片,引起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黄河的基本概况,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2)讨论黄河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如流域面积、全长、流经省份等;(2)分析黄河的主要问题,如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断流等;(3)介绍黄河治理与开发的主要措施,如水土保持、河道疏浚、水资源利用等。

4. 案例分析:(1)选取黄河治理与开发的成功案例,进行详细分析;(2)让学生比较不同地区治理黄河的差异及原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黄河治理与开发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调查家乡的水土流失情况,了解其对黄河治理的影响;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现状;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3.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2.3.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2.3.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在指定类型地图上涂描黄河,说出黄河概况及主要的水文特征。

2.结合图文资料,说出黄河对流域内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贡献。

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黄河在不同河段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结合图文资料,归纳黄河不同河段的治理措施。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河在不同河段产生的主要问题、原因和治理措施。

2.难点:黄河在不同河段产生的主要问题、原因和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猜一猜: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手中的工具是“耒”,作用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铲子,他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和他父亲生平都致力于做同一件事情,但是他父亲失败了,他成功了,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谁呢?对,他就是大禹,他采取“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黄河水患,历史上,黄河对沿岸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新课讲授:【东张西望“识”黄河】——读图思考,自学成才1.天涯海角。

提出问题:诗中的“天上”和“海”指的是什么呢?2.九曲黄河万里沙提出问题:“九曲黄河万里沙”反映了黄河突出的水文特征是什么?3.江河有别提出问题:读黄河与我国主要河流比较图,你发现了什么?【多姿多彩“赞”黄河】——读图思考,上台演示1.母亲河提出问题:说出黄河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

2.秀丽山川提出问题:说出黄河依次经过的主要地形区。

3.水能开发提出问题:(1)如果你是一名水利工程师,准备在黄河上规划水电站,你认为哪些地方最适宜建设水电站,请在图中标记出位置,并说明理由。

(2)说出黄河流域内水电站的分布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4.旅游观光提出问题:说出黄河被沿岸居民称为“母亲河”的原因。

【别开生面“诊”黄河】——读图思考,交流展示1.病症一:脱发提出问题:(1)黄河的“头发”和“皮肤”分别是什么?(2)这是什么“病”?出现在什么河段?(3)黄河出现以上“症状”的原因是?2.病症二:营养物质流失提出问题:(1)营养物质是什么?这是什么病?(2)这种现象常发生于哪个河段?(3)营养物质流失到哪里去了?(4)这种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病症三:主动脉破裂提出问题:(1)破裂是什么病?(2)这种病多发生于那个河段?(3)这种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4.病症四:血液循环受阻提出问题:(1)异物是什么?(2)这是什么病?(3)初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妙手回春“治”黄河】——小组合作,专家会诊活动:出示课件图文资料、影视资料,分别对黄河出现的“病症”开具“处方”,提出解决措施。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电子教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电子教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认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3. 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的历史和现状,掌握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4. 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水资源利用、滩涂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

5. 培养学生关爱母亲河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1. 黄河基本情况介绍: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黄河治理的必要性: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洪涝灾害等问题及其影响。

3. 黄河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历代治理措施、水库建设、堤防加固等。

4. 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泥沙控制等。

5. 黄河的开发与利用:水资源利用、滩涂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治理工程为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措施及成效。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黄河治理与开发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四、教学安排1. 课时: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过程:a) 第1-2课时:黄河基本情况介绍及治理必要性分析b) 第3-4课时:黄河治理的历史和现状c) 第5-6课时: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成效d) 第7-8课时:黄河的开发与利用e) 第9-10课时:总结与展望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基本情况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黄河治理必要性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黄河治理历史和现状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对黄河治理主要措施和成效的掌握程度。

5. 学生对黄河开发与利用的认识程度。

6. 学生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升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黄河流域地图、黄河治理工程照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图片等。

2. 视频素材:黄河治理工程纪录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视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3《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黄河源流概况
2•了解黄河曾经的贡献和现存的忧患,理解下游“地上河”成因
3•掌握对黄河治理和开发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2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阅读相关图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黄河的“功”与“过”有辩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黄河在下游出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危 害?应当如何治理? 黄河上中下游存在的这些忧患一直困扰着两 岸的居民,为了能够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更 好的可持续发展,大家想一想,要采取什么 办法或措施来进行治理呢? 结合ppt 进行总结。

总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正反两面对黄河的功与过进行了学习,重点针对黄河的“过”给人们带 来的忧患,总结了许多治理措施和方案,下面我们一起通过练习回顾一下。

(结合课堂习题完成回顾)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黄河的忧患能得到根治,我们的母亲河能更加美丽。

因是什么?如何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结合ppt 引导
1黄河上游分布着大面积草场,曾经水草丰 茂,而今这里有什么变化?观看黄河凌汛景 观图。

黄河凌汛出现在黄河什么河段? (上 游、下游)为什么会出现凌汛?(纬度高、 气
温低,结冰期长,解冻迟)
根据图片总结草场退 化的原因(区域胡环境 脆弱、过度放牧、鼠害 严重、草地管理制度不 完善等)
兀善等丿
学生了解什么是凌汛, 能理解它的成因 2黄河中游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有什么 样的景观?出现了什么忧患?
学生能根据图片归纳 出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了解成因
学生通过对黄河忧患的探 讨,可以培养他们读图分析 能力,唤起对治理黄河、保 护黄河的责任感。

逐步树立 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 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根据图片找出下游“地 上河”成因,掌握相关 治
理办法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 论
【课后作业】优化3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