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常见霉菌及其生物特性

合集下载

霉菌的分类

霉菌的分类

霉菌的分类霉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它们的细胞结构与动植物相似,但是它们不属于动物或植物。

霉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和生物体内等多种环境中。

霉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在生产和科研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霉菌的基本特征1.细胞结构霉菌细胞通常由细胞壁、质膜、质网、核膜和线粒体等组成。

其中,细胞壁是霉菌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由纤维素和几丁质等多种复合材料构成,具有很强的韧性和耐腐蚀性。

2.营养方式霉菌大多数为异养生物,它们通过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有机物质来获取营养。

同时,部分霉菌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

3.繁殖方式霉菌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其中无性繁殖包括分裂、芽生和孢子形成等多种方式,而有性繁殖则需要两个不同的细胞进行交配和配子形成。

二、霉菌的分类霉菌是一类非常庞大的生物群体,根据其形态、生理特征、遗传信息等多种因素,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类群。

以下是常见的霉菌分类:1.按照形态特征分类(1)酵母菌类:这类霉菌体积较小,通常为单细胞结构,具有球状或卵圆形等多种形态。

(2)真菌类:这类霉菌体积较大,通常为多细胞结构,具有丝状或分枝状等多种形态。

(3)粘液菌类:这类霉菌具有一定的动物特征,在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上也与其他霉菌存在差异。

2.按照生理特征分类(1)厌氧性霉菌:这类霉菌能够在缺氧环境下进行代谢和生长,并且对氧气敏感。

(2)好氧性霉菌:这类霉菌需要充足的氧气来进行代谢和生长,对缺氧环境敏感。

(3)光合作用霉菌:这类霉菌能够利用光能进行自主合成,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

3.按照遗传信息分类(1)真菌门:这类霉菌具有真核细胞结构和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其基因组较为复杂。

(2)原生动物门:这类霉菌具有原核结构和一些特殊的生理特征,其基因组相对简单。

三、常见的霉菌种类1.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其中最常见的酵母菌是酿酒酵母和面包酵母等。

此外,酵母菌还可以用于发酵、制药、食品加工等多种领域。

食品微生物+霉菌

食品微生物+霉菌
食品微生物 霉菌
汇报人: 202X-01-02
contents
目录
• 食品微生物概述 • 霉菌在食品中的分布与特性 • 霉菌产生的毒素及其危害 • 食品中霉菌的控制与预防 •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
01
食品微生物概述
食品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品微生物是指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 ,包括生产型食品微生物(如发酵菌 种)和病源性食品微生物(如细菌、 病毒和寄生虫)。
控制食品中霉菌毒素的含量需要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 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入手,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食品受潮 、霉变等问题。
04
食品中霉菌的控制与预防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保持生产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和消毒生产设备、工具、工 作台面和地面,防止霉菌滋生。
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加工食品 ,以降低霉菌生长的可能性。
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设 备清洁度以及加工人员的手部卫 生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食品中霉菌
的污染。
食品中霉菌的分布与食品的种类 、加工方式、贮存条件等因素有 关,如高湿度、高温度等条件有
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霉菌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霉菌在食品中生长繁殖会产生 代谢产物,如霉味、霉臭等异 味,影响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THANKS
感谢观看
选择优质原料
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并对原料 进行严格检验,确保不引入带有霉菌 的原料。
加工过程中的控制
在加工过程中,避免食品长时间暴露 在空气中,减少食品与污染源的接触 。
食品储存与运输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低温储存
干燥储存
将食品储存在低温条件下,延缓霉菌生长 。
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防止湿度过高导致 霉菌滋生。

食品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变化分析

食品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变化分析

食品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变化分析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日益提高,对食品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变化的研究也愈加重要。

微生物菌群是指在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总称,是食品品质和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食品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及其变化的分析进行探讨。

一、食品中常见微生物菌群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菌群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类微生物,它们可以分为有害菌和有益菌两大类。

有害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导致食品中毒;而有益菌如乳酸菌等,可以发酵食品,增强食品的口感和口感。

真菌主要包括霉菌、酵母菌等。

霉菌是食品中常见的一类真菌,如青霉菌、黄曲霉菌等。

它们有时可用于食品发酵,但过多的霉菌污染可能导致食品腐败。

酵母菌则常用于面包、啤酒等食品的发酵过程中。

二、食品中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因素食品中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及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微生物的生长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湿度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过高的湿度可能会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导致食品腐败。

除此之外,食品的酸碱度、含水量、氧气接触程度等也会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三、食品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食品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自然发生的变化主要涉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死亡等过程。

而人为因素包括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控制、食品储存条件等。

食品加工过程中,有些食品可能经过发酵或乳酸菌添加等处理,使微生物菌群发生改变。

比如,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帮助消化,改善肠道健康。

而黄酒、豆豉等发酵食品中的酵母菌则负责发酵过程,使食品味道更加浓郁。

食品储存条件的不良也可能导致微生物菌群的变化。

例如,食品长时间置于高温环境中,有利于有害菌的生长,可能导致食品腐败。

在储藏期间,开封、暴露于空气中的食品可能会被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四、食品中微生物菌群的分析方法食品中微生物菌群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培养法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食品车间常见霉菌有哪些

食品车间常见霉菌有哪些

食品工厂常见霉菌及其特征一、常见霉菌1.曲霉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它以土壤或空气为媒介, 而污染至食品原料。

该霉在原料贮藏期间几乎不会死亡。

因其对干燥抗性强, 故常在一些干燥食品中被分离出来, 而糖类和壳类处理工厂, 也常被此类霉菌污染。

曲霉会产生黄曲毒素, 为天然致癌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霉菌毒素。

2.青霉与曲霉一样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而且具同样的生态, 但曲霉生长于中温至高温, 而青霉以中温性为主, 青霉也是以土壤和空气为媒介, 而污染至食品原料中, 是干燥性壳物产品处理工厂的主要霉菌。

其有害性是造成食品腐败和产生霉菌毒素以及诱发过敏。

3.毛霉毛霉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等环境中存在。

在高温、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在工厂湿度高的环境、通风不良的环境与气温差异显著的地方(如湿的地板和天花板) , 常有此霉菌存在。

4.交链孢霉属中温性和好湿性霉菌。

其有害性是造成腐朽、腐败和过敏。

在高湿度的工厂环境(如鱼肉、水产加工与肉食加工环境) 的天花板、墙与地板、配水管的黑色霉菌, 几乎为该菌或枝孢霉。

5.镰刀菌是一类世界性分布的真菌,它不仅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越夏,还可侵染多种植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及观赏植物),引起植物的根腐、茎腐、茎基腐、花腐和穗腐等多种病害,寄主植物达100余种。

食用霉变的粮食可导致人患病和死亡。

某些菌种可诱发人皮肤和角膜溃疡。

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有的菌种有关。

6.根霉黑根霉也称匐枝根霉,分布广泛,常出现于生霉的食品上,瓜果蔬菜等在运输和贮藏中的腐烂及甘薯的软腐都与其有关。

黑根霉(ATCC6227b)是目前发酵工业上常使用的微生物菌种。

黑根霉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超过32℃不再生长。

二、霉菌的生长习性与霉菌的生长繁殖关系密切的有水份、温度、基质、通风等条件,为此,只有充分的了解霉菌的生长习性,才能为下一步控制霉菌提供理论依据。

1 水分霉菌生长繁殖主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分,大部分霉菌于湿度90 %以上, 水含量18 %的高湿度环境下以上容易生长。

霉菌在食品应用

霉菌在食品应用

(二)常见的根霉菌种
1.米根霉
这个种在我国酒药和酒曲中常看到,在土壤、空气,以及 其它各种物质中亦常见。
菌落疏松,初期白色,后变为灰褐色到黑褐色,匍匐枝爬 行,无色。假根发达,指状或根状分枝,褐色,孢囊梗直立或 稍弯曲,2~4根,群生。尚未发现其形成接合孢子,发育温度 30~35℃,最适温度37℃,41℃亦能生长。
(一)根霉的生物学特性
根霉与毛霉相似,菌丝为无隔单细胞,生长迅速,有发达的菌 丝体,气生菌丝白色、蓬松,如棉絮状。
根霉气生性强,故大部分菌丝葡匐生长在营养基质的表面。 这种气生菌丝,称为葡匐菌丝。基内菌丝根状称为假根。由假 根着生处,向上长出直立的2~4根孢囊梗,孢囊梗不分枝,梗 的顶端膨大形成孢囊,同时产生横隔,囊内形成大量孢囊孢子。
(四)、柠檬酸发酵 在于果实中含有一定的柠檬酸,其中以柑桔、菠萝、柠檬、无
花果等含量较高,目前提高到16% 柠檬酸主要用于食品工业, 作酸味料,常用在饮料、果汁、果酱、水果糖等食品中,也有 用作油脂抗氧化剂。
柠檬酸生产菌
能产生柠檬酸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其中包括青霉、曲霉、毛霉 和假丝酵母等, 目前生产上常用产酸能力强的是黑曲霉。 另外泡盛曲霉、斋藤曲霉、桔青霉等产酸能力也都很强。
酿造、发酵食品等工业。
(一)毛霉的生物学特性
菌落形态:菌落絮状,初为白色或灰白色,后变为灰褐色菌丛 高度可由几毫米至十几厘米,有的具有光泽。
菌丝形态:菌丝无隔。分气生、基生;后者在基质中较均匀分 布,吸收营养;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即产生垂直向上 的孢囊梗;梗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囊成熟后,囊壁破裂释放 出孢囊孢子;囊轴呈椭园形或圆柱形;孢囊孢子为球形、椭圆 形或其他形状,单细胞、无色,壁薄而光滑,无色或黄色;有 性孢子(接合孢子)为球形,黄褐色,有的有突起。

霉菌的应用原理

霉菌的应用原理

霉菌的应用原理介绍霉菌是一类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空气、水体等。

与人们通常对霉菌的印象不同,霉菌并非全都是有害的,实际上一些霉菌也具有一些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霉菌的应用原理。

1. 产生抗生素的霉菌1.1 链霉菌(Streptomycetes)链霉菌是一类常见的土壤中的真菌,它们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抗生素生产菌。

链霉菌通过合成和分泌抗生素来抵抗其它微生物的竞争,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抗生素资源。

- 链霉菌通过产生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在医学和农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链霉菌抗生素的产生主要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和调控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1.2 青霉菌(Penicillium)青霉菌是一种土壤中常见的霉菌,它是青霉素的主要生产菌株。

青霉素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具有广泛的抗菌活性。

- 青霉菌产生青霉素的原理是通过合成和分泌青霉素酸来实现的。

- 青霉素酸经过酸水解反应将转化为青霉素。

2. 食品生产中的霉菌应用2.1 酵母菌(Saccharomyces)酵母菌是食品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霉菌之一,它在面包、啤酒、葡萄酒等食品的发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酵母菌通过发酵将碳源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从而实现食品的发酵。

- 酵母菌在食品工业中还可以产生多种味道和香气物质,提高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2.2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是一种常见的产酸真菌,它在某些食品的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 黑曲霉可以通过产酸作用来改变食品的酸碱度,调节食品的味道和保存特性。

- 黑曲霉还可以产生一些蛋白酶,帮助食品消化和降解。

3. 环境保护中的霉菌应用3.1 生物修复某些霉菌具有降解有机物的能力,可以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 白腐霉(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可以降解一些有机污染物,例如苯酚、多环芳烃等。

食品微生物—霉菌

食品微生物—霉菌

食品微生物—霉菌霉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可以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霉菌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食品成分等。

本文将介绍霉菌的生长特点、对食品的影响以及控制霉菌的方法。

霉菌是一种真菌,具有丝状菌丝,可以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霉菌的生长速度比细菌慢,但具有更强的耐受性,可以在广泛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

霉菌可以在食品中繁殖,并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黄曲霉素和伏马菌素等,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霉菌在食品中的生长和繁殖会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霉菌的生长会改变食品的外观和口感,使其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霉菌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例如,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的食品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霉菌还会导致食品变质和腐败,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控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低温储存:低温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可以将食品储存在低温下以延长保质期。

干燥:干燥可以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添加防腐剂:防腐剂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可以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霉菌。

高压处理:高压可以破坏食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壁,从而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了解霉菌的生长特点和对食品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有助于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微生物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它们既可以是人体中的有益菌,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也可以是病原菌,导致各种疾病。

然而,在食品科学领域,微生物则有着更为特殊的地位。

它们不仅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口感,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机理,对于我们合理选择和制备食品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学科,它涉及到微生物的分类、特性、生长条件、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菌落总数计数法:微生物学要考食品微生物学定义:专门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隶属于应用微生物学范畴,融合了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等与食品有关的部分内容,同时又渗透了生物化学、免疫学、机械学和化学工程的有关内容。

特点:范围广、学科多、应用性强。

研究对象:与食品生产、贮藏、流通、消费等环节相关的各类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病毒、朊病毒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特性形态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特性、免疫学特性及生态学特点等生命活动规律--识别、检验、控制微生物2.研究食品微生物的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及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控制污染的方法。

3.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及其现象4.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为人类制造发酵食品5.研究如何控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保藏方法)。

6.研究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生毒素,防止食物中毒与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7.研究如何采用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检验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及其控制食品污染分为物理性污染(如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盐类的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如由微生物、寄生虫、虫卯和昆虫等引起的污染)。

污染来源:1.土壤--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丰富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水、维生素、矿物质--适宜的生长环境:接近中性的PH2.水--水是食品重要的微生物污染源3.空气--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为霉菌、放线菌的孢子和细菌的芽孢及酵母4.人与动植物--人体及各种动植物均带有大量的微生物5.生产工具与食品用具6.原料与辅料污染的控制一、防止原料的污染二、加强食品企业卫生管理三、加强食品的卫生检测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关于动、植物组织本身固有特性的参数(一)营养组成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能源、生长因子微生物对营养素的需求霉菌<G-<酵母菌<G+(二)pH值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酵母菌和霉菌:5--6;大多数细菌:6.5--7.5;放线菌:7.5--8.0 pH值在4.5以下,称为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上,称为非酸性食品pH值范围< pH值4.5 > pH值4.5适应生长的霉菌、酵母细菌微生物类群菌(三)含水量水分活度是指在相同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食品的水蒸汽压与纯水蒸汽压之比值最低a w:大多数细菌:0.9;酵母:0.88:;霉菌:0.8 当食品的水分活度与环境的相对湿度平衡时,此时食品的水分活度为aw=RH/100 或RH=100×aw式中:RH 表示相对湿度(四)氧化还原电位(Eh)氧化能力强的物质,Eh值较高;还原能力强的物质Eh值较低氧分压高时,Eh值高氧分压低时,Eh值低pH值高时,Eh值低pH值低时,Eh值高(五)抗菌成分丁香丁香酸大蒜蒜素鸡蛋溶菌酶、伴清蛋白牛乳乳铁蛋白、胶固素、乳过氧化物酶体系(乳过氧化物酶、硫氰酸盐、过氧化氢)(六)生物组织结构种皮、外皮、外壳、皮毛外在因素1.贮藏温度2.环境相对湿度3.环境中的气体及浓度食品的防腐保藏巴氏杀菌:采用较低温度杀死食品中所有病原菌和多数腐败菌的营养体,并尽可能减少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损失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黑根霉
也称匐枝根霉,分布广泛,常出现于生 霉的食品上,瓜果蔬菜等在运输和贮藏 中的腐烂及甘薯的软腐都与其有关。黑 根霉是目前发酵工业上常使用的微生物 菌种。黑根霉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 超过32℃不再生长.。
三、曲霉属(Aspergilus)
曲霉属
丛梗孢目(Moniliales)丛梗孢 科中的一属。营养体是分隔的菌 丝。
⑵黄曲霉(Asp.flavus)
在培养基上生长快,菌落为柔毛状,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 初为黄色,后变为黄绿或褐绿色;反面无色或略带褐色。 有的菌株产生灰褐色的菌核。
分生孢子梗壁粗糙或有刺,无色;分生孢子头为半球形、 柱形或扁球形;小梗一层或两层,在同一顶囊上有时单、 双层并存;顶囊近球形或烧瓶状;分生孢子球形,表面光 滑或粗糙。
青霉属形态结构
③繁殖方式:大部分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个别 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
④营腐生生活。
⑤致病性:许多是常见的有害菌,破坏皮革、布匹以 及引起谷物、水果、食品等变质。不仅导致食品和原 材料的霉腐变质,而且有些种,可产生毒素,引起人、 畜中毒。
2、分布
该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生长在腐烂的水果、蔬菜、 肉类和各种潮湿的有机物上。
⑶鲁氏毛霉(Mucor Rouxianus )
此菌种最初是从我国小曲中分离出来的, 菌落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呈黄色,在米饭上 略带红色,孢子囊柄呈假轴状分枝,厚垣 孢子数量很多,大小不一,黄色至褐色, 接合孢子未见。鲁氏毛霉能产生蛋白酶, 有分解大豆的能力,我国多用它来做豆腐 乳。
二、根霉属(Rhizopus)
在医药、发酵、食品工业上被广泛应用来生抗生素 和多种有机酸如生产柠檬酸、葡萄糖酸、纤维素酶 和常用的抗生素──青霉素。
1、生物学特性
①菌落特征:菌落圆形,扩展生长;表面平坦或有放射 状沟纹或有环状轮纹;有的有较深的皱褶,使菌落呈 纽扣状;有的表面有各种颜色的渗出液,具有霉味或 其他气味;四周常有明显的淡色边缘;菌落正面有青 绿、蓝绿色、黄绿色、灰绿色。
不同曲霉菌种的不同菌落 烟曲霉菌
②形态特征:菌丝有隔膜。在幼小而活力旺盛时, 菌丝体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端膨 大成顶囊,一般呈球形。顶囊表面长满一层或两 层辐射状小梗。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细胞之上,并 通过足细胞与营养菌丝相连。
曲霉的菌体形态
③繁殖方式:主要以分生孢子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④大多为腐生菌。 ⑤致病性: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引起多种物质霉腐 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如面包腐败、煤生物分解及皮革 变质等。其中黄曲霉具有很强毒性。
曲霉属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业 的重要菌种。
1、生物学特性
①菌落特征: 颜色是曲霉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如,烟曲霉菌在SDA培养基上呈棉花样,开始为白色, 2~3天后转为绿色,数日后变为深绿色; 黄曲霉菌在SDA培养基上为黄色,表面粉末状。呈放射 状排列,顶端有链形孢子,黄色; 黑曲霉菌在SDA培养基上表面黑色,粉末状。呈放射状 排列,布满整个顶囊,顶端有链形孢子,黑色; 杂色曲霉菌菌落生长慢,菌落圆形紧密,绒毛状,羊 毛状,颜色有数环,从青绿到红绿。
根霉气生性强,故大部分菌丝葡匐生长在营养基 质的表面。这种气生菌丝,称为葡匐菌丝。基内 菌丝根状称为假根。由假根着生处,向上长出直 立的2~4根孢囊梗,孢囊梗不分枝,梗的顶端膨大 形成孢囊,同时产生横隔,囊内形成大量孢囊孢 子。
根霉的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除有性根霉为同 宗结合外,其它根霉都是异宗结合。
该菌为中温性、中生性霉菌。生长温度为6~47℃,最适温 度为30~38℃;生长的最低水活度为0.8~0.86。
分布很广泛,在名类食品和粮食上均能出现。有些种产生 黄曲霉毒素,使食品和粮食污染带毒,黄曲霉毒素毒性很 强,有致癌致畸作用。
四、青霉属(penicillum)
青霉属
子囊菌纲。该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一般在较潮 湿冷凉的基质上易分离到它。许多是常见的有害菌, 破坏皮革、布匹以及引起谷物、水果、食品等变质。 不仅导致食品和原材料的霉腐变质,而且有些种, 可产生毒素,引起人、畜中毒;也有些青霉菌是重 要的工业菌株。
③繁殖方式:以孢囊孢子和接合孢子繁殖。 ④腐生,极少寄生。 ⑤致病性:可侵犯血管壁,引起血栓,组织坏死。 多继发于糖尿病或其他慢性消耗病,病呈急性;症 状严重者可以致死。
2、分布
在土壤、粪便、禾草及空气等环境中存在。在高温、 高湿度以及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生长良好。
3、常见的毛霉菌种
⑴高大毛霉(Mucor mucedo )
根霉属
接合菌亚门、接合菌 纲、毛霉目、毛霉科 真菌中的一个大属。 与毛霉特征很相似, 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根和匍匐菌 丝。匍匐菌丝呈弧形,在培养基表面 水平生长。
1、生物学特性
①菌落形态:无定形菌落,初期为白色, 老熟后为灰褐色或黑色。
②形态形态:与毛霉相似,菌丝为无隔单细胞, 生长迅速,有发达的菌丝体,气生菌丝白色、蓬 松,如棉絮状。
一、毛霉属(Mucor)
毛霉属(Mucor)
按安斯沃思的分类系统,毛霉属属 于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毛霉目, 毛霉科。
该菌有很强的分解蛋白质和糖化淀 粉的能力,因此,常被用于酿造、 发酵食品等工业。
1、生物学特性
①菌落形态:菌落为絮状,初为白色或灰白色,后 变为灰。褐色菌丛高度可由几毫米至十几厘米, 有的具有光泽。
②形态特征:菌丝有隔,分气生、基生。 大部分青霉菌只有无性世代,产生分生 孢子,个别有性世代,产生子囊孢子。 进行无性繁殖时,在菌丝上向上长出芽 突,单生直立或密集成束,即为分生孢 子梗。
分生孢子梗向上长到一定程度, 顶端分枝,每个分枝的顶端又 继续生出一轮次生分枝称梗基; 在每个梗基的顶端,产生一轮 瓶状小梗;每个小梗的顶端产 生成串的分生孢子链。分枝、 梗基、小梗构成帚状分枝;帚状分枝与分生孢 子链构成帚状穗(青霉穗);分生孢子球形、 卵形或椭圆形,光滑或粗糙。
2、分布
曲霉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谷物和各类有机物品中。
3、常见的曲霉菌种
⑴米曲霉( Asp.oryzae) 米曲霉菌落生长快,10d直径达5~6cm,质地疏松,初白色、 黄色,后变为褐色至淡绿褐色。背面无色。分生孢子头放 射状,一直径150~300μm,也有少数为疏松柱状。分生孢 子梗2mm左右。近顶囊处直径可达12~25μm,壁薄,粗糙。 顶囊近球形或烧瓶形,通常40~50μm。小梗一般为单层, 12~15μm,偶尔有双层,也有单、双层小梗同时存在于一 个顶囊上。分生孢子幼时洋梨形或卵圆形,老后大多变为 球形或近球形,一般4.5μm,粗糙或近于光滑。
作业题: 1、如何识别毛霉、根霉、曲霉和青霉? 2、食品中常见霉菌有哪些?各自特点?
3、常见的青霉菌种
⑴桔青霉(Pen. citrinum) 该菌属于不对称组,绒状亚组,桔青霉系。一般 大米产区都有此菌发生。危害大米使其黄变(泰 国黄变米),有毒,其霉素是桔青霉素。该菌生 长适温为25~30℃,最高发育温度为37℃;生长 的最低水活度为0.80~0.85。
⑵展开青霉(Pen.expanasum)
食品工业中常见霉菌
及其
生理学特性
组员:张梦 张园 高佳媛 李珊 冯娅 胡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霉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称。它是丝状 真菌的统称。凡在营养基质上长有菌丝体 的真菌统称为霉菌。它包括分类上很不同 的许多真菌,如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 子菌纲和半知菌纲。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有毛霉属、根 霉属、曲霉属、青霉属等4类。
②形态特征:多为白色菌丝。菌丝无隔。分气生、 基生;后者在基质中较均匀分布,吸收营养;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即产生垂直向上的 孢囊梗; 梗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囊成熟后, 囊壁破裂释放出孢囊 孢子,囊轴呈椭园形或 圆柱形;孢囊孢子为球形、椭圆形 或其他形 状,单细胞、无色,壁薄而光滑,无色或黄色; 有性孢子(接合孢子)为球形,黄褐色,有的 有突起。
作为苹果的腐败菌被分离到的。菌落: 菌落生长迅速,黄绿色—青绿色,束状, 背面无色—黄褐色。分生孢子梗长 200~300μm,平滑,梗径10~15μm,分 生孢子小梗单轮生,分生孢子椭圆形或 球形,2.3×1μm。
关于食品中的常见霉菌其他知识,请同学们 下去仔细阅读教材 P50-53 以及 P223 的内容。
③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 接合孢子。
根 霉 的 接 合 孢 子
④大多为腐生菌,有些种对植物有一定的弱寄生 性。 ⑤致病性:不同种的根霉菌的安全性是不一致的, 主要对免疫低下者产生作用。根霉还可引起淀粉 质食品发霉变质,造成水果蔬菜腐烂。
2、分布
广泛分布于酒曲、植物残体、腐败有机物中,还 存在于动物粪便和土壤中。孢子靠气流传播,喜 中温,高湿偏酸的条件。
(2)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 )
此菌多出现在我国酒药和药曲中,这个种耐高温, 于45℃能生长。
菌落疏松或稠密,初期白色,后变为褐色或黑色, 假根不发达,短小,手指状。孢子囊柄通常直立, 光滑,浅褐色至黄褐色。不生接合孢子,但生多 数的厚垣孢子。
发育温度为15~45℃,最适温度为30℃。此菌淀 粉液化力强,有溶胶性,能产生酒精、芳香脂类、 左旋乳酸及反丁烯二酸,能转化甾族化合物。
在培养基上的菌落,初期为白色,随培养 时间的延长,逐渐变为淡黄色,有光泽, 菌丝高达3~12cm或更高。孢子囊柄直立不 分枝。孢子囊壁有草酸钙结晶,此菌能产 生3-羟基丁酮、脂肪酶。
⑵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
是毛霉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菌丝灰白色, 菌丝直立而稍短,孢子囊柄总状分枝。 我国四川的豆豉即用此菌制成。另外总 状毛霉能产生3-羟基丁酮,并对甾族化 合物有转化作用。
3、常见的根霉菌种
(1)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这个种在我国酒药和酒曲中常看到,在土壤、空气, 以及其它各种物质中亦常见。 菌落疏松,初期白色,后变为灰褐色到黑褐色,匍 匐枝爬行,无色。假根发达,指状或根状分枝,褐 色,孢囊梗直立或稍弯曲,2~4根,群生。 发育温度30~35℃,最适温度37℃,41℃亦能生长。 此菌有淀粉酶、转化酶,能产生乳酸、反丁烯二酸 及微量的酒精。产L(+)乳酸量最强,达70%左右。 是腐乳发酵的主要菌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