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新版)新人教版5、4 眼睛和眼镜【学习目标】1、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办法。

3、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P1001,小组讨论并阐述眼睛各结构及主要作用。

2、用自己的语言或自制模型来说明正常人眼的调节功能。

二、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1、交流讨论: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我们该如何预防近视眼?2、交流讨论:近视眼应佩戴______透镜,佩戴近视镜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3、请在下面虚线框中画出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像图。

3、各小组设计一个表格归纳对比近视眼和远视眼。

三、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1、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________。

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________,用Φ表示。

平时说的眼镜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2、请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最简单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测定一副老花镜的度数。

【达标测评】一、基础题初显身手1、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3、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4、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5、下图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二、能力题挑战自我6、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

八年级物理上册5_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_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眼睛和眼镜》《眼睛和眼镜》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4节的内容。

前边学生通过探讨和总结了凸面镜成像的规律,对成像规律及生活应用有了一个了解。

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凸面镜成像系统,可是其大体原理和规律仍是凸面镜成像规律。

眼睛与人的一生超级重要,中学生不健康的用眼会使眼睛发生病变从而阻碍学生的一生。

因此教材所讲述的内容有二:一是进一步探讨凸面镜的应用;二是通过光学和生理的角度熟悉视觉形成的原理,让学生熟悉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从另一方面来讲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适应。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明白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如何矫正视力的。

【进程与方式目标】1.通过观看实验和实践,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度日动,培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爱惜视力;2.通度日动,培育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温习凸面镜的成像规律导入。

二、新课教学(一)自主学习,试探以下问题:1.眼睛的结构如何?人眼时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2.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矫正?3.远视眼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矫正?4.眼睛的度数怎么计算?(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三)知识梳理:1.眼睛的结构及视物原理(1)人眼结构(相当于一架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面镜。

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成像特点: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视物原理照相机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底片上成清楚的像?(调焦)人眼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楚的像?晶状体自动调剂: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恰好集聚在视网膜上,眼球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集聚在视网膜上,眼球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眼睛和眼镜课题眼睛和眼镜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成像的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过程与方法1.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与眼睛和眼镜相关的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2.通过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比较,体验和感悟比较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常常采取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1.初步养成学物理、用物理的习惯,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2.养成良好的爱眼、护眼习惯.重难点重点近视和远视的形成与矫正.难点眼睛的自我调节,矫正视力的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光具座、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作为眼镜镜片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等.(没有课件的话需要有眼球模型)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课件展示】单独展示某某日出、黄果树瀑布、庐山雾景、探月卫星的发射和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等图片.然后展示一X多图图片,故意使视力有问题的同学看不清.同学们,我们是通过眼睛看清这些美丽、激动人心的图片的,那么眼睛是如何看到周围的物体的呢?有些同学看不清最后这幅多图图片,可能是因为他们近视了,那么近视眼是怎样形成展示祖国的美好河山、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运动员为国争光等图片,情境导入的,又该如何矫正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眼睛和眼镜》. 是物理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体现.活动一:探究新知学点1:眼睛【课件(挂图)展示】看课件,了解眼睛的主要结构.图5-4-1【读一读议一议】问题1:对照眼睛的结构图思考:人眼的成像和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中的哪个类似?图中哪部分相当于凸透镜?哪部分相当于光屏?人眼成像的特点是什么?答:人眼的成像与照相机类似.图5-4-1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和照相机一样,人眼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问题2:人眼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也能看某某处的物体,眼睛是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答:当物体离眼睛比较远时,如果眼球的形状不变,物距增大像距会减小,像会成在视网膜前,所以这时需要放松睫状体,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人眼为何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之所以感到像是正立的,是因为图像信息经过了视神经和大脑的处理加工.眼睛的调节是本节的难点,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分析.活动一:探究新知活动二:运用举例类型一:近视眼及其矫正例1.如图5-4-2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D).图5-4-2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解析】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他是近视眼,而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应配戴发散透镜(凹透镜)加以矫正.故选D.类型二:远视眼及其矫正例2.如图5-4-3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D).通过例题巩固所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活动二:运用举例图5-4-3A.近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远视眼凸透镜【解析】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后,所以是远视眼.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对光线的偏折能力太弱造成的,所以应该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故选D.检测反馈让学生完成《高效课时通》“当堂小练”P26,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课堂小结1.眼睛相当于照相机,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应该用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3.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使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应该用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布置作业【正式作业】教材P10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1、2、4题【家庭作业】《高效课时通》P73-P74板书设计第4节眼睛和眼镜1.眼睛: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使远近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网膜上.2.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进行矫正.3.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眼睛和眼镜》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看不清远处或近处物体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眼睛和眼镜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相关知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眼睛的构造及视物原理:我们了解了眼睛的基本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以及眼睛如何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2.近视和远视的形成原因:我们分析了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眼球轴长、角膜曲率等,以及它们对视力的影响。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眼睛和眼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4.给予学生具体的拓展学习指导,让他们在课外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1.板书标题:《眼睛和眼镜》
2.板书内容:
-眼睛构造: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视网膜
-视物原理:
-光线折射
-晶状体调节
-成像
-近视和远视:
-成因
-矫正方法
-近视:凹透镜
-远视:凸透镜
-眼睛保护:
-用眼卫生
-眼保健操
3.板书结构: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

3、培养眼睛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教学难点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人的眼球好像一架____ 。

它的___________相当于底片;晶状体和 _______ 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_________ ,形成物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填像的性质), 但人感觉是立的。

二、眼睛通过 _____ 来改变___________的厚薄,从而使我们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____,焦距比较_______)。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比较_______(偏折能力比较____,焦距比较__________)。

三、近视、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a、产生近视眼的原因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远处物体的像在。

b、近视眼的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c、产生远视眼的原因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因此近处物体的像成在。

d、远视眼的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使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四、阅读科学世界通过自学了解透镜度数的计算方法,利用课本问题1练习一下,你会算透镜的度数了吗?你知道透镜度数和透镜的焦距的关系了吗?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同学陈述第2题的做法眼镜的度数= (公式中焦距f必须用米作单位)、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用_________表示,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用___________表示。

五、抽测达标1、近视患者需佩戴做成的眼镜,因为对光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远视患者需佩戴制成的眼镜,因为对光有作用。

5.4《眼睛和眼镜》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5.4《眼睛和眼镜》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班级:姓名:教师评价:5.4 《眼睛和眼镜》学案【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基础上,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生物课程中对眼睛的结构从生理角度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学生已经进行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因此学生具备关于眼睛生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为该节课的教学活动展开奠定了基础。

从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分析: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容易接纳比较直观的事物,对比较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

该节课有两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一是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二是透镜对视力的矫正。

限于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实际教学中会对学生形成困难。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能力目标: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德育目标: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4.通过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渗透物理学无处不在的和谐美。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
探究性学习




教具: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二个
学具:自制光具座器材一套、自制的水凸透镜一个(可以自由改变其焦距)、自制光屏一个、蜡烛、火柴、凸透镜和凹透镜(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各一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
眼睛和眼镜
时间
教者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因此有必要学习有关眼睛的知识以及近视和远视的矫正。
板书:眼睛和眼镜
二、新课教学 探究新知
1、眼球的构造、原理以及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教师出示图片
指出:
①眼睛相当于照相机,巨大的物体都能看到,说明成的缩小的实像,而实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只能是倒立,即眼睛成像性质为:倒立缩小实像。
②晶状体、角膜相当于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课题
眼睛和眼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间
教者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②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能力目标
学生观察、阅读并思考、交流、总结。
学生阅读教材,观察、思考、交流、总结。
学生阅读教材,观察、思考、交流、总结。
学生阅读教材、交流、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3′
10′
5′
8′
8′
5′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 4 节眼睛和眼镜【知识与技术】1.认识眼球的结构,知道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认识用眼护眼知识.2.认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改正方法.【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研究,培育学生信息采集、信息办理能力以及剖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2.经过对“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研究,让学生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改正”的研究,形成尊敬事实的科学态度,培育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经过用眼护眼教育,加强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爱惜健康.【要点】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改正.【难点】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知识点一眼睛【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100,达成以下问题:1.眼睛仿佛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面镜,视网膜相当于胶卷.2.眼睛经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芒恰好汇聚于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缩短,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芒恰好汇聚于视网膜上.3.正常人眼察看近处物体最清楚,而又不疲惫的距离大概是25 cm ,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合作研究】研究一眼睛1.联合眼睛的模型和照相机的成像图,察看眼睛的结构.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答: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面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答: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理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恰好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球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缩短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汇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答:眼睛瞳孔的作用是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芒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因为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芒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缩短;相反,在乌黑的环境下,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光芒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充,瞳孔仿佛照相机的光圈.4.视网膜起什么作用?答: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成神经激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激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抵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就仿佛照相机的底片.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面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答:光芒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而后抵达视网膜形成倒立、减小的像,但我们看见的都是正立的物像,是因为大脑调理作用的影响.【教师点拨】1.外界的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的像,而人看到的倒是正立的像,是因为大脑中的视觉神经的自动调整作用所致.2.利用凸面镜成像模拟眼睛成像进而来理解眼睛成像及调理特色的方法,在物理上运用得特别宽泛,称为模型法.3.在凸面镜像距一准时,调理焦距,也能够使不一样物距的物体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跟进训练】人眼是世界上最精细的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面镜,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知识点二近视眼及其改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100- 101,达成以下问题:1.近视眼只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2.产生近视眼的原由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许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汇聚在视网膜前.3.近视眼应配戴凹面镜制成的镜片.【合作研究】演示小游戏:三字经请两位同学登台,一个视力正常的同学,一个近视眼的同学,请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教师出示印有三字经的卡片,从两位同学眼前开始,每念一个卡片上的字退后一步,逐步退后.活动中发现有些人单靠自己眼睛的调理已不可以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类状况是怎么形成的?答:因为长久不注意适量用眼,使晶状体变凸,睫状体调理能力降低,远处的光景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眼.研究二实验:近视眼的改正1.应用什么透镜来改正近视眼?答:凹面镜能使光发散,应用凹面镜来改正近视眼.2.用实验的方法考证自己的猜想.(1)所需器械有哪些?答:凸面镜、蜡烛、光屏、近视眼镜一副、火柴等.(2)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如何的?答: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面镜较远处,使光屏上体现烛焰像.②如下图,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清楚的像.③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就是近视眼所看到的情景.沿凑近凸面镜方向挪动光屏,直到光屏上能从头体现清楚的像.(3)由实验过程中察看到的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答:近视眼在察看远处的物体时,物体经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改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凹面镜.凹面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关于晶状体向后移,进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楚的像.【教师点拨】1.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强,成像于视网膜前,利用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在眼睛的前方戴一个凹面镜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假如戴的眼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没有使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也就不可以达到改正视力的成效.所以,近视患者要配戴度数适合的近视眼镜,不是随意找个凹面镜就能够改正近视眼的视力.2.此刻还有一种改正近视眼视力的方法,就是将角膜中间凸出的部分削薄一点,减小角膜的曲度,进而减小角膜的折光能力,达到改正视力的目的.【跟进训练】如下图,将凸面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察看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楚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以下操作能使光屏上从头获得清楚像的是( C )A.将光屏适合远离凸面镜B.将蜡烛适合远离凸面镜C.将光屏适合移近凸面镜或将蜡烛适合移近凸面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合远离凸面镜知识点三远视眼及其改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101,达成以下问题:1.远视眼只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2.产生远视眼的原由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许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很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汇聚在视网膜后.3.远视眼应配戴凸面镜制成的镜片.【合作研究】研究三远视眼1.远视眼的成因是?答: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边而看不清.2.依据远视眼的成因猜想一下远视眼的改正方法.答:凸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可用凸面镜将光芒汇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芒还能汇聚在视网膜上,进而看清近处的物体.知识拓展眼睛的度数1.什么是透镜焦度?答:往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 表示.2.透镜焦度用公式如何表示?答:Φ=1(f为透镜焦距).单位:Φ——m-1,f——m. f3.眼镜片的度数如何求得?答: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 的值就是眼镜片的度数,即眼镜度数=透镜焦度×100.4.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度数表示有何差别?答:凸面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面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教师点拨】1.判断眼睛是近视眼仍是远视眼,要点看光的汇聚点是在视网膜前仍是在视网膜后.2.快要视眼与远视眼对照起来学习,能够大大提升学习效率,且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特色理解更透辟,记忆得更坚固.所以对照法是学习同种类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跟进训练】如下图 a、 b 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 b 图中他拿的眼镜( B )abA.属于凸面镜,可用于改正近视眼B.属于凸面镜,可用于改正远视眼C.属于凹面镜,可用于改正远视眼D.属于凹面镜,可用于改正近视眼1.眼睛的工作原理(1)成像特色:倒立、减小的实像.(2)调理:改变焦距.(3) 明视距离:眼睛距物体25 cm 处.2.近视眼和远视眼(1)近视眼 ( 汇聚点提早 ) :凹面镜改正.(2)远视眼 ( 汇聚点置后 ) :凸面镜改正.达成本课对应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眼睛和眼镜学案(新版)新
人教版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凸透镜对光起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 _____________像。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68-69页:
1、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物体的光在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填像的性质)。

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偏折能力比较,焦距比较)。

2、近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近视眼的矫治:佩戴。

3、远视眼的表现:能看清的物体,看不清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折光能力太,或眼球前后方向太,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远视眼的矫治:佩戴。

当堂训练:
1、下面是关于眼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分别填上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
2、下列与近视眼不符合的是
A、晶状体曲度过大
B、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凹透镜纠正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上的“E”落在被检查者视网膜上的图像是
5、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6、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7、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8、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填“前”或“后”)。

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9、图中是人眼晶状体调节光路图,其中描述正常眼的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描述近视眼的成像情况是_____;描述远视眼的成像是_______;描述矫正近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描述矫正远视眼的方法的是______。

10、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

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11、矫正近视眼的模拟实验取一个凸透镜(家庭用放大镜),蜡烛(或电灯)、白纸板(做成光屏状)和近视眼镜。

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所示摆好,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

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可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这个实验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

用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前,模拟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

这时物体发
出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凸透镜),可以看到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蜡烛像。

问题:请按上述过程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的数据,描述实验现象。

物理阅读法拉第与逆向思维法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再现物理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思想和方法,可以领略到科学的本质,掌握科学学习的策略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体周围产生磁场,即电生磁,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磁生电的具体方法,从而使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和利用成为可能。

法拉第从电生磁想到磁生电的思维就是逆向思维法。

这种思维方法在科学发现和科学创造中有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图所示,将一装有空气的薄壁烧瓶直立放在水中,让一束平行光线射向烧瓶,从烧瓶的另一侧射出的光线将_______(选填“不变”“会聚”或“发散”)。

分析:我们知道,一束平行光由空气射向玻璃制作的凸透镜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其折射光线会聚。

当光由玻璃(或水)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由薄壁烧瓶封闭的空气可以建立一个理想模型──空气凸透镜,从而使平行光由水射向“空气凸透镜”时,光线将会发生会聚的逆现象发散。

所以有些物理问题,若正向思考受阻,应透过现象,抓住特点,采取逆向思维法去揭示问题的本质,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训练了逆向思维能力,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