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校本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所在单位:流曲初中

课题负责人:何增理

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研究过程简述:

第一阶段XX--XX年度-

「课题设置」1,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修目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历史教学的任务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流曲初中迫切需要自己的独特教法,以改变乡下学生忽视历史学习的现状。校本研修的任务,学习实践他人研究成果,走自己的独特教学思路,创造个性教学模式。

「研究过程」1、教研组组员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

行实践反思。1、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探究发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反思。3、认真学习和研究洋思教学法,在教学中体会实践并反思。4、教研组会议参加渭南市“阳光师训'活动的老师谈心得。5、分析汇总一年来月考历史科学习成绩的变化的有关数据。「成果小结」

1、“授课前预备策略;教学模式运用策略;学法指导策略;知识落实策略”深入所有教师心里。

2、探究发现法的“上课复习提问、确定探究课题、整理所学知识、阅读巩固补缺、检测点评升华、布置作业巩固”六个环节紧紧相扣,实施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3洋思教学经验在贫穷的农村效果不明显。但他倡导的合作学习、以优帮困的策略符合课改新理念。4、阳光师训”讲课教师带来的新观点得到肯定“历史知识要堂堂清”“知识问题化,问题细小化,梯度化,能力过程化”为我校教师历史教学开辟了新思路。

课题名称:对学困生学情的研究

所在单位:流曲初中

课题负责人:何增理

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研究过程简述:

第二阶段XX-XX年度---对学生作业的研究

「课题设置」如何解读“可爱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过程」

(一)对“可爱生”的心理及性格特点的研究。

(二)对“可爱生”的生长环境及其危害的研究。

(三)对“可爱生”的教育引导方法的研究。

1,从家庭环境方面纠正;

2、从学校方面纠正;

3、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我个人的所思所行:

练好钢笔毛笔字;多参加劳动;恩威并施、解决问题;重视课堂管理;纠正小错要有耐心;齐抓共管,不给错误的滋长留任何土壤。

课题名称:关于“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布置和讲评”

所在单位:流曲初中

课题负责人:何增理

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

研究过程简述:

「研修目的」通过研修使全体组员明确学生历史作业的重要性,促进教学效果迈上层新台阶

「研修过程」1、调研学生作业--同难度(难中易),同容量,同时间,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2、调研学生作业--同难度,不同容量(多中少),同时间,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3、调研学生作业--同难度,同容量,不同时间(长中短),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4,调研作业的难度,作业的数量,不同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情况汇总;

5、调研各教师讲评作业后的各类学生测试成绩情况,并进行汇总;

6、调研不同类学生作业题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

7、小组会议研讨分析调查结果的有关数据。

「成果小结」1、历史作业内容的设计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符合课程计划要求,要有启发性、典型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历史作业的布置适量适时避免重复,作业方式由统一规格向差异型转变,向个性换转变;

3、批改作业要做到“三要”即批改符号统一规范,时间及时准确无误,实行“眉批”、“面批”相结合,评价方式要灵活。

4、对于学生的作业的布置要做到“全学期总规划,时间上各学科兼顾、方向上各类学生并进。“完成课标最低要求,向能力素质高要求拓展。”布置作业的目的“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学会方法,增长见识。”以讲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补充:小组研修成果详见XX年《读写算》第四期,题目《关于“初中历史作业

的设计、布置和讲评”》

结束语

历史是一门科学,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塑造完美人的艺术,本人和政史组的组员们几年来,不断研究,不断实践,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公认,得到了师生们的积极肯定,我们深感欣慰。学海无涯,知识无止境,我们政史教研组从事历史研究的步伐不会间断,伴随着历史学科知识的不断深入将会出现更多的新成果。

年5月10日XX

篇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XX.12.28)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巨野县龙固镇李集小学常胜钦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

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我们于XX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县教研室审批,于XX年3月26日正式立项。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

我们开发和研究校本课程,是基于以下思考: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塑造高素质人才,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因此,开发适合学校实际与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积极探索符合学校校情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使之具有开放性、科学性、实用性。

课程开发主体性及选择性决定了课程开发的方式及内容,必须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的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实践、动手能力。素质教育要求,要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校本教育得天独厚,具有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课程活动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使学校拥有了自我开发和完善的空间。

众所周知,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

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等特征的日益突现,教育面临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受到的关注的程度日益突出。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调整和改革课

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现小学生教材“一纲多本”,构建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课程体系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世界各国在课程开发、课程改革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也有过许多可资借鉴的教训。新形势下的课程开发和改革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确立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应当定位在使课程内容更为密切地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二是更新知识价值观,确立最符合学生发展的知识是是有价值的

知识的观念;三是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课程设计、考虑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实,考虑未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四是拓展课程适应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使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习生活,挖掘隐性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的教育力量,加强德育和人文教育;五是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校本课程开发要做到教材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密切结合,突出学校自身特色,引导师生独立地、自主地、不受干扰地选择教材。

3、课题研究的目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⑴课题研究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学生,培养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这是新课标的要求。经过长期的调查、思考,我决定从课堂改革入手,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进行分组讨论,可以用不同方式来交流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在学习国内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认真总结学校在过去办学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

搭建强有力的研究机构,广泛征求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本着培养个性鲜明、人格健全、

回顾我校近3年的研究历程,我们在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上下功夫,作了一番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第一,强调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大兴科研理论学习之风。

教育的时间、空间都是有限的,提高教育质量同经济工作一样。显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靠“加法”是不可取的。根本出路在于把立足点转移到依靠教育工作者素质的轨道上,唯有教育科研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种措施:⑴组织课题组老师研究有关的学科内容,组织学习校本课程教材。⑶邀请镇教研员到校开设“月末讲座”,更新和重构教师的教育观念,为课题的实现廓清认识上的迷雾,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指点迷津。⑸学校研究、制订和完善了《李集小学科研成果奖励条例》,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列入奖励范围。

第二,凸显课题研究的规范性,严格课题管理,分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科研课题的运作关键在管理,管理可以出效益。课题管

理是课题主持人的第一责任。我们从严格课题管理入手,抓课题的具体运作。首先,将立项课题列入工作计划和学校的议事日程,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赢得学校行政的支持;其次,不断地对研究的进度、成果进行认真自查、总结和表彰,并及时向镇有关部门汇报;再次,对少数研究人员发生工作调动等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补充研究力量,调整工作安排。第四,每学期召开1—2次专题研讨会,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三,注重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争做学者型科研带头人。

课题主持人发挥带头作用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其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但主要的、大量的、经常的,是体现在率先垂范、注重创新,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每阶段的研究任务上。课题主持人常胜钦老师带头创新,下了一番功夫,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第一,牢固树立课题意识。他团结课题组成员,不断强化对课

题的明确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实施课题看成是学校和教研组的一种集体追求。第二,就是不断加强学习。第三,争创一流业绩。

四、课题研究成果和结论

1、课题研究取得的实际效果

⑴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课程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老师坚持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努力探索“立足学科教学,着眼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身心健康成长”的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研究新路。

⑵课题研究有效地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质水平。

三年来,我们寻找乡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联结(本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0c6223780.html, 小草范文网: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点,凸显校园文化建设。在目标的确立上,我们既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兼顾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在教育的途径方法上,我们配合各班班主任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本,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在校园文化环境的打造方面,我们向学校建言献策,不遗余力,为全校形成园林式的育人环境提供诸多合理化建设。

2、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及获奖情况:

我们课题研究组尽心尽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受到校领导和镇中心校领导一致好评。

3、课题研究的结论:

经过3年多的探索与实验,以学生为主体、以丰富多彩的班团队会为活动载体,创设“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科研过程,彰显了本课题研究的模式特征。我们立足于建设先进文化,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以育人为落脚点,寻找中华文化、地方文化和校园文化三者的最佳融合点,这样的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了一份可喜的贡献。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1、我们的反思:

篇三:《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新郑市城关乡周庄小学李红英

课题组成员:李朝梅、赵建玲、赵月琴、许慧芳、李慧珍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形式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呼唤着教师新课程理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真正转变,呼唤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多年的课改,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贪玩厌学、没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差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实课堂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师生的教学活动还不够灵活、开放,与课程目标要求还有差距,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日趋老龄化,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淡漠,需要学校提供适当的时机和发展平台,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利用一切时机和资源,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最终追求的教育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来开发校本课程,也是国家三级课程建设的需要。

1.课程建设的需要。国家三级课程网络建设中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彩社团活动又是小学生展现自我、张扬个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绝佳途

径。以多彩社团活动为平台,探索和建设校本课程,对学校的整个课程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社团活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自身需要为基础,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

动。这正迎合小学生的天真活泼、生性爱动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

3.传承校园文化,丰富学校内涵的需要。不同风格特色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校园文化,也有其不同的学生社团活动。它在丰富着学校课程建设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和内涵建设。

(三)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本课题大多是大学生和中学生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也著述颇丰,但是由于小学生和大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小学生社团活动与校本课程的结合尚处于摸索与探究的阶段。因此,让小学生分享多彩社团活动的快乐,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建设校本课程,是我们学校近期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研究内容

1.调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组建适合学生的社团。

2.建立社团活动组织,制定社团活动方案、章程、安排,积极开展活动。

3.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发现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小学生

的心理特点,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

4.根据指导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大量的第一手活动资料,总结活动经验,开发社团活动校本课程。指导教师积极撰写各社团活动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方案。

5.期末,各社团进行展示交流活动,撰写总结性论文。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多彩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实现了我们的育人目标。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策划、组

织、协调和实施能力。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祖国传统文化,了解乡土风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4.让学生能主动参与活动、乐于探究、发现,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在活动中,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研究出一系列校本课程资料(社团活动方案、章程、课程纲要、教学方案设计、成果等),丰富学校课程体系。

6.通过多彩社团和和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机融合,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

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团活动正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最佳途径。

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改指出: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而社团活动的目的之一就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

3.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根本所在应该是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

4.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这一理论的倡导使现代教育可能成为“开发和释放人的创造潜能的发动机。”

(二)实践依据:

1.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开展多彩课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为组建小学生社团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2.我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的教师队伍。很多教

师都具有一技之长。这是开展小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要基础。

3.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思维开阔,机敏灵活,好学向上,加上小学生应有的心理特点,为开展社团活动提供了实践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分析法: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差异,为组建不同的社团提供依据。分析学生、教师、学校及教学资源现状,组建不同的社团。

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和调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加自己的喜欢的社团活动,并在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行动研究:在活动实施阶段,不断积累原始资料,进行活动方法、内容的调整、完善、实施,再调整、再完善、再实施循环往复的过程,促进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良性循环。

4.经验总结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促进和指导活动的有效开展。

5.文献法:搜集有关小学心理学、教育学书籍,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分五个阶段进行,在各阶段研究实践中逐步完成目标。

(一)第一阶段:酝酿阶段(XX年6月)

本阶段的主要负责人有李红英、李朝梅、赵建玲、赵月琴、许慧芳、李慧珍老师,在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向全校每个学生及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下发调查表,调查学生、教师及家长的的兴趣爱好。

2.回收调查表,根据调查表反馈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确定组建哪些社团。

3.聘请西亚斯的大学生志愿者和部分家长,结合我校教师实际确定各社团辅导教师。

4.李红英老师负责制定学校总体社团活动方案。

(二)第二阶段:准备阶段(XX年8月)

本阶段的主要负责人有李朝梅、赵建玲、高灵风、高惠芬、赵月琴、许慧芳、李慧珍、高瑞坤等老师,其主要任务如下:

1.各社团辅导教师制定本社团活动章程、活动方案、确定本社团成员名单。

2.各社团向本组成员宣布活动章程、提出具体的纪律要求等。

(三)第三阶段:实施阶段(XX年9月—XX年12月)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各项实践研究活动;

1.组织开题报告,落实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

2.坚持开展好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

3.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认真搞好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汇总工作,研究资料包括:学生社团活动记录、活动成果、典型个案材料、调查报告及相关论文等。

4.每月组织一次课题研究小结和成果展示活动。

5.撰写课题研究中期动态研究报告。

(四)第四阶段:阶段性总结。

1.XX年1月,第一学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对本期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2.在第一学期开展社团活动基础上,开发出第二学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纲要和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

(五)第五阶段:再实施阶段。

XX年2月—XX年5月,进入活动实施第二个学期,继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校本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所在单位:流曲初中 课题负责人:何增理 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研究过程简述: 第一阶段XX--XX年度- 「课题设置」1,对农村学生历史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修目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历史教学的任务对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流曲初中迫切需要自己的独特教法,以改变乡下学生忽视历史学习的现状。校本研修的任务,学习实践他人研究成果,走自己的独特教学思路,创造个性教学模式。 「研究过程」1、教研组组员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

行实践反思。1、认真学习何増理老师论文《探究发现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深刻领会其内涵,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反思。3、认真学习和研究洋思教学法,在教学中体会实践并反思。4、教研组会议参加渭南市“阳光师训'活动的老师谈心得。5、分析汇总一年来月考历史科学习成绩的变化的有关数据。「成果小结」 1、“授课前预备策略;教学模式运用策略;学法指导策略;知识落实策略”深入所有教师心里。 2、探究发现法的“上课复习提问、确定探究课题、整理所学知识、阅读巩固补缺、检测点评升华、布置作业巩固”六个环节紧紧相扣,实施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3洋思教学经验在贫穷的农村效果不明显。但他倡导的合作学习、以优帮困的策略符合课改新理念。4、阳光师训”讲课教师带来的新观点得到肯定“历史知识要堂堂清”“知识问题化,问题细小化,梯度化,能力过程化”为我校教师历史教学开辟了新思路。 课题名称:对学困生学情的研究 所在单位:流曲初中 课题负责人:何增理 课题组成员:何増理党中卫王月红田永民樊维娟。研究过程简述: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随着社会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科技教育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天的小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的后备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素养及科技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美国测试中心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显示:我国13岁中学生的科学测试成绩偏低,正确率为67%,在19个被测国家中列第15位,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国学生出错率高。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主要的原因有: 一是许多人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认识上有误区。有人认为科技教育就是培养科学家的教育,中小学科技教育就是有志于从事科技工作的同学通过课外科技活动进行教育。事实上,一个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仅靠个别“精英”分子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都较早地提出了科技教育,并在学校中采取了种种强制措施。而在我国,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没有深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没有内化为他们切实的行动。 三是人们对中小学科技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应试教育”的影响至今使许多中小学片面地认为,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注重科学方法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是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教材、教法不适应现代科技教育的需要。现代中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材知识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让学生读科学,而不是做科学、用科学。 五是中小学教师素质跟不上。广义上讲,每位教师都应是科学的倡导者、播种者,他们

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

兴趣型校本课程的全面开发与全程管理(结题报告)

兴趣型校本课程的全面开发与全程 管理(结题报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xxxx年5月29日)很快做出批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课程决策权的下放为本质特征的校本课程,在我国得以迅速发展。作为一所有着近百年校史的名牌老校,周南中学自2000年起就着力构建基础型课程、兴趣型课程(校本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级课程体系,重点开发兴趣型校本课程,为学生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创设时空上的保证。 一、兴趣型课程的全面开发 1、深刻领会兴趣型课程开发内涵 兴趣型课程有两种语义: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scho 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兴趣型兴趣型课程开发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兴趣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兴趣

型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一个新名词、新概念,也不仅仅是某种新的课程产品,我们用它来表明一种崭新的课程理论,倡导一种新的课程开发和课程改革模式,呼唤新型教师的出现;兴趣型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指开发出具体的课程教材,更重要的是开发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得以发展,教师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兴趣型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目标必须有针对性,主要针对学生需求和社会要求;课程决策必须民主,强调教师对课程的决策和学生的参与性;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以及课程情景的互动性,要求体现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与方式。兴趣型课程的类型包括学习方法类、活动类、艺术类、生活类、学科类等。 兴趣型课程开发方式包含课程选用、课程改编、课程新编三类。课程选用使学校课程开发中最普遍的活动,使教师从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本校学生学生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文

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模板及范 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

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和新的中小学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 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示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示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1、方案的制定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 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 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沟通,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他们有限的时间都被各学习和课外辅导班占满了,他们不能在游戏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能在无尽的“题海”中接受训练、经受苦役。所有的学生在军训时5分钟就有晕倒的,有的学生五谷不分,六畜不辨,有的学生随便乱花零钱,不知父母挣钱的辛苦,更有甚者把小麦当韭菜,不清楚土豆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下的,水饺、馒头不知道怎样加工出来的……。 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现在的孩子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浮浅,“人性”欠缺。少年儿童正处于生命本性的发展形成期,如果培养不起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真性情,那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灵性蒙垢,善爱缺失,美感丧失殆尽,更不用说亲情父母、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了。 针对学生“体弱多病、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不知生活辛酸,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书本,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社区中、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将原汁原味的大自然引入课堂? 学校能不能大胆的尝试把思品、生活、社会、科学、活动、健康等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上,加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近自然? 我们能不能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我们能不能开发利用好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势宜的办学,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合起来,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发展之路来抓呢?能不能以山东金宝集团现有六大产业为依托,把金宝乐园、南屯新村、金宝汽车城、金宝食品厂以及潍坊飞机场等有机的串联起来,并利用好毗邻学校的东南角的20亩农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校本教研现象由来已久,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苏格拉底就具有这种基于自身办学、基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思、研究的最初理念,进而提出了有名的教学思想和原则等,后来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都提出了研究与思考的思想。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目前此项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是:研究其内涵和特点、理念和原则、制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 首先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调查显示:将近3年的新课程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新问题、新困惑也层出不穷,诸如,教师所面临的困难、课程资源匮乏、评价制度滞后、课堂教学改革不尽人意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专家的指导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它是素质教育的需求。陈至立在XX年6月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

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由此可见,重视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就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基于自己学校的现实,寻找自身的办学出路和办学特色,这就热切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就迫在眉睫。 它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报告在总结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时明确提出:“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的重要性都不会过分”,并且还指出,“违背教师意愿”或“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的实践智慧”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而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智慧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 1、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2、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运作模式,尤其是科组有效运作机制的研究; 3、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4、校本教研队伍的建设;

《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结题报告

《促进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的分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结题报告 福建省建瓯市第一中学李斌 我校是一所有着一个世纪历史的城区重点中学,近几年来,我校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当前,我校正面临着如何保持并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扩大科技教育的面;开展以科技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规范化、科学化;依托科技教育,促进学生多方面科技素养的提高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发掘我校的科技教育资源,为此,我校以新的科技教育、课程理念作支撑,开发和实践《科技教育》校本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也就是科技教育的竞争。为了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为了迎接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我国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应该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根据美国测试中心组织的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显示:我国13岁生的科学测试成绩偏低,正确率为67%,在19个被测国家中列第15位,特别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我国学生出错率高。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偏低,我国的中小学科技教育非常薄弱。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浪潮——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积极转轨过程中,加强科技教育,从小让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研究科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学校成为具有鲜明的科技教育特色的中学。 2、研究内容。 (1)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2)探索实施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形成典型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模式。 (4)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 3、科学确定课程内容 课题组根据课程目标有侧重的自行选择教学内容。经过反复的筛选、提炼、修改、完善,挑选出了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操作、有特色 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普知识。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自然科学、科技知识,由浅到深、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系统地学到自然科学知识。 (2)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选择、整理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感人故事或格言,对学生进行理想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念,学习科学家为科学事业、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于献出毕生精力的精神。

小学足球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足球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刘志雄长兴县第六小学 课题负责人:刘志雄课题执笔:宋利峰 课题组成员:缪琪、蒋杰、董云云 摘要:由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未对足球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对足球的教学有了教学计划,但其中的内容已经满足不了我校作为浙江省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教学需要。我校组建课题研究组,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归类、分析课标教材,改编与创生各水平游戏。各位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验证足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适应性和实效性,修改与完善足球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形成适合我校现阶段不同学段学生足球水平的校本课程《快乐足球》,实现了小学足球校本课程突出快乐锻炼,享受足球的思想,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足球教学校本课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缘起 对《小学足球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研究工作,缘起于2006年我校成立足球队开始。由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全称《标准》)未对足球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对足球的教学有了教学计划,但其中的内容已经满足不了我校作为浙江省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教学需要,以及地方、学校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自主利用、选择与开发等特性,促进了该课题研究的萌发和探讨的不断深化。2012年9月,本课题正式申报长兴县教育科学规划年度研究课题并立项。 一年时间里,该课题得到了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黄显庭校长经常关注课题进度,为课题的正确研究指出了方向,受到了全校教师的全面配合和热情参与。课题研究在新课程下小学足球教学内容的选编与开发,小学低段(水平一)、中段(水二)、高段(水平三)足球游戏化教学形式与探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尝试。课题组成员始终坚持“理论探索、课程开发、实践尝试、总结提升”的研究思路,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强化研究过程管理,逐步逐层逐项推进,及时总结与反馈,形成经验总结和科研论文。目前,本课题研究已达到预定的研究目标,完成结题报告和结题各项准备工作。 (二)课题的提出

播音主持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播音主持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新课改中很明显更加加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新课改中的核心内容。国家在课程的设置和评价上也不再单一的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的标准,更加入了学分制,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发展。 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改革的第六个目标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也赋予学校合理充分的课程自主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2、《播音主持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课题的起因及意义。 在开发《播音主持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这个小课题之初,准备是《普通话课程研究》。但是,普通话已经是学生从小到大的必修技能之一。课题的研究价值已经不大。在经过专家和学校领导的建议,根

据我校艺体特色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教师把原先开发普通话校本课程的想法,重新整理,延伸扩展,最后确定为《播音主持校本课程》的开发。 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更重要的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益处。比如,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反应能力等。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技能。不仅如此,也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向学生介绍更多的知识,提供给他们更广阔的发展道路和未来的可能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999年以来,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丰富,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发现,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主体分布不合理、研究范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内容深化不足、研究方法和视角单一、缺乏课程整合研究等。因此,校本课程的研究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越来越符合学生的需要,越来越符合时代的发展。 播音主持课程在许多培训机构近几年来成为热点,而许多地方的学校也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渐渐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但由于其较强的专业性,因此,研究的学校并不多。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播音主持是高等院校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几年,已经成为高考的热门专业。 我校的播音主持校本课程,是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特色,开发的一门为学生打基础的入门课程。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本课程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开发播音主持的校本

Momwvh童话创作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 —罗兰 “童话创作”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结题报告 长沙市开福区黑石渡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已经成为课改的亮点之一。2005年,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尝试开设了《童话创作》这一科目。实践中发现它虽说是语文课程的拓展和延伸,但又不同于国家级学科课程,既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教材,更不可能有统一的内容和进度。它是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开发资源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校特色的一门学校课程。那么学生需要怎样的课程?我们做过一次问卷调查,从《选择你喜欢的校本课程》调查结果看,55%以上的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喜欢自由写作。看来,学生喜欢童话,喜欢想象,这是符合孩子心理特点和个体需求的。但是,从平时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写作时总是缺乏创作素材,思路狭窄,毫无创意;在表达上无的放矢,东扯西拉,行文不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们把校本课程的开发锁定在“课程拓展”的开发方式上,依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

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进行一些补充、细化和提升。从校本课程“童话创作”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让他们不受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流露童心童言,发掘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我们提倡创新想象能力的培养,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 2、研究现状 在国外,学者们在重视作文的特殊能力研究的同时,还强调一般心理能力的研究。他们认为,一般心理能力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心理学前提。因此,他们主张“两条腿走路”、既发展语言能力,又发展一般心理能力,而关键是发展一般心理能力,即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一些发达国家都重视想象作文。在美国和加拿大,中小学作文训练,语文老师命题一般只写明写作对象,指出一个写作范围,学生的写作自由度很大,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美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对学生写书编书的要求。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写故事;第二步,根据故事画连环画;第三步,设计;第四步,贴上自己的照片,写一篇自我介绍。让学生身兼作家、画家、出版家于一身,为的也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国内,许多学校都进行过创造性想象作文方面的研究。像上海青浦的朱家角小学,办起了《小童话角》校刊,让学生从二三年级开始就编童话故事。上海的“听音响编童话故事”、我们湖南的藤昭容老师及浙江金华的施民贵老师所进行的童话写作研究等,这些先例都

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A课题名称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素质B课题第一负责人 C课题第二负责人 D课题组成员 E课题承担单位临港区团林镇桑园小学F预计完成日期2013 年11 月

一、问题的提出 1、符合社会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精神文明呈现出许多与现代物质文明相适应的时代特征。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信仰、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乃至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变化,逐渐趋向现代化。校园文化必然带有时代和社会的烙印,并极大影响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与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切合学生的需求。 校园文化是与社会主导文化相对而言的局部文化,而校园生活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未来。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穿着打扮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改变。这一切都带有社会的时代的特征。与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一样,现代文化也有精华和糟粕,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如果协调失当,必然影响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与优良品德的培养。所以,在学校这块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调适、导向的育人功能。 3、切合我校实际情况 我校几乎所有的学生生活在农村,受社会文化影响大,但自身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不高,喜欢标新,但往往弄巧成拙,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参差不齐,所以,我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人品,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深入调研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的现状和需求,并做好调查分 析:剖析校园行为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把握校园行为文化的特征,为师生构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班级文化生活、课堂文化生活。在研究过程中探索校园文化生活的内容、途径、方式,揭示校园文化生活与师生精神成长的具体联系,为“如何丰富小学校园文化生活”提供成功案例,进一步掌握校园文化各类型之间的关系,促进校园行为文化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2、通过该课题研究,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从关注学科知识 走向关注文化生活,完善学校的精神生活体系,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在这过程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3、通过校园文化生活的构建,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被这些 丰富的、进步的文化生活滋养着,润泽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活

论文课程开发结题报告doc

论文课程开发结题报告 篇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 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我们于XX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巨野县教研室审批,于XX年3月26日正式立项。XX年10月15日,省教研室委派南通市教学研究室、教科所(主任、所长)成达如等七人组成专家开题论证组到校现场开题,给予精心指导。专家组成员有: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如皋市教研室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姜健荣、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康衡、如皋市教研室教研员 刘炜平、南通市教研室中学科科长陆子君、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林森等。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 我们开发和研究如皋地方文化校本教材,是基于以下思考: 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

的重要源泉。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如皋地方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代代世世的如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也是145万如皋人民身份的标志,是凝聚如皋人民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的一个源泉。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对如皋青少年进行地方文化史的教育,实际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需要。 ⑵、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货物、服务、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总体上处于弱

市课题结题报告

渭南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 规划2012年度课题 课题编号:WNZDKT2012018 依托地域文化把握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的 结题报告 大荔县朝邑镇中心小学王景辉 二〇一五年元月

课题名称: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类别:重点课题 编号:WNZDKT2012018 依托地域文化把握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大荔朝邑镇中心小学王景辉内容提要: 在当前校本教研工作在我市开展的如火如荼之际,各校的校本课程也紧锣密鼓的在进行中,在此时,我们有必要坐下来冷静的思考: 校本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改变,校本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如何有效的利用资源进行有效的校本课程资源研究?上好校本课程对学生来 说意味着什么?校本课程如何在校内开展? 自2012年12月以来,渭南市教研所的“十二五”基础教育重点课题———《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在我校立项以来,我们课题 组全体成员,历时两年,依托地域文化,把握学校自身特色,从周边 文化资源入手,实地考察,注重教育实践,探索教育教学形式,最终 以“朝邑八景”“国学韵律操”“朝邑镇中心小学学生一日规范”为资源,开发出了具有我校自身特点、且符合实际、贴近生活的校本课程,并在校内实践、实施、推广,取得良好效果,在不断总结和修改后, 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方法和能力,现予以申请课题结题。

关键词:结题报告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课题提出的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育迎接新时代挑战的一种回应,目标指向明确,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规定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中得到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理论依据] .以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三类为主要依据:区域和学校地方性课程, 根据区域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目标,学 校性质文化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研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与教材。 [意义与价值] 培养学生参与学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保护本土文化资源的意 识与能力,使学生对家乡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有所了解,进一步 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 3. 提高学生对社会资源,学校资源的认识度,培养学生从现实生 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自我调节,自立自信,提升个人素质。 [研究过程与步骤] 我们课题组成员9人,中途虽有教师先后调离,但有新的教师报名加入,很感谢这些教师的热情参与,从2012年12月课题立项开始,

《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探索校本课程”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新市城关乡周庄小学红英 课题组成员:朝梅、建玲、月琴、许慧芳、慧珍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形式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呼唤着教师新课程理念、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真正转变,呼唤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多年的课改,我们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贪玩厌学、没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差的现象比比皆是。现实课堂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师生的教学活动还不够灵活、开放,与课程目标要求还有差距,效率不高或达不到预期效果也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日趋老龄化,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淡漠,需要学校提供适当的时机和发展平台,来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利用一切时机和资源,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最终追求的教育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来开发校本课程,也是国家三级课程建设的需要。 1.课程建设的需要。国家三级课程网络建设中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在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彩社团活动又是小学生展现自我、扬个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绝佳途径。以多彩社团活动为平台,探索和建设校本课程,对学校的整个课程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小学生社团活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自身需要为基础,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

2020校本教研结题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261-77 2020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模板(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2020校本教研结题报告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课题研究背景 校本教研现象由来已久,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苏格拉底就具有这种基于自身办学、基于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思、研究的最初理念,进而提出了有名的教学思想和原则等,后来许多伟大的教育家也对学校教育教学都提出了研究与思考的思想。 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实行,人们开始对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目前此项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是:研究其内涵和特点、理念和原则、制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

首先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调查显示:将近3年的新课程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新问题、新困惑也层出不穷,诸如,教师所面临的困难、课程资源匮乏、评价制度滞后、课堂教学改革不尽人意等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专家的指导是不够的。实践证明:开展校本教研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它是素质教育的需求。陈至立在20xx年6月由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由此可见,重视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的素质教育就成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必须基于自己学校的现实,寻找自身的办学出路和办学特色,这就热切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可避免地,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发展就迫在眉睫。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 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对学校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作了明确决定和要求。特别《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农村美术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尽量在学校原

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一思想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产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它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向。特别日、韩等东南亚国家都普遍开设了美术自主课程,其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形成,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也有许多学者、专家对校本课程进行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随着具有美育和智育教育学意义的美术教育思想和美术活动课程理念的进步,学校美术教育的这一领域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现代中小学美术活动课程的内容也逐渐趋向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