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拼搭教案(1)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趣味拼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趣味拼搭》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主题:“趣味拼搭”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发展手脑协调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2.增强幼儿的耐心、细心和动手能力;3.提高幼儿对物体的观察能力,加强幼儿对物体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1.益智拼搭玩具;2.彩色盒子或其他可用材料;3.小奖品或糖果等。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问:你们知道益智拼搭玩具吗?有没有玩过?(2)教师:今天我们要玩“趣味拼搭”,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吗?(3)展示益智拼搭玩具并简单介绍, 幼儿可以看一看,摸一摸这个玩具。

2. 实验环节(1)教师分发彩色盒子或其他材料。

可以让幼儿们自己选择,增加趣味性。

(2)教师说:现在你们拿到了这些材料,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这些材料我们能用来拼出什么呢?(3)幼儿想了一会儿,可以发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材料我们是可以用来拼搭的,那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呢?需要什么样的材料?(5)鼓励幼儿尝试拼搭,这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好时间和难度,确保每个幼儿都可以完成。

(6)在拼搭过程中,可以适量要求幼儿思考和探究,提出一些问题,增强交互性。

比如:怎样能让你的作品更加稳固呢?怎样能让你的作品更加美观呢?3. 总结环节(1)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教师可以考虑挑选一些作品,大家一起欣赏。

(2)教师可以问:小朋友们,你们的作品都很棒哦,你们拼搭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有哪些心得或体会?(3)引导幼儿们自行总结,让幼儿自己做出简单的汇报,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效果年龄段为大班,幼儿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课程可帮助幼儿探究认识更多物体,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在实验环节,幼儿们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相互学习和交流,增强幼儿的社会合作能力,达到了增强团队意识和群体观念的目的。

趣味拼搭教案(精选4篇)

趣味拼搭教案(精选4篇)

趣味拼搭教案(精选4篇)趣味拼搭篇1活动目标: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难点:1、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个别幼儿示范)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个别幼儿示范)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个别幼儿示范)(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

(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

活动反思: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

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

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5篇

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5篇

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5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栽培者,在教学前就要写好相应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学设计要怎样写才能写出来呢?有请阅读编辑为你编辑的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与反思,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与反思【篇1】活动目标:1.学会绿茵茵的田田的晶莹的等形容词,知道绿色是环保色。

2.初步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理解角色与绿色的关系,尝试用xx梦到了xx进行仿编诗句。

3.体会散文诗优美、宁静的意境,表达对绿色的喜爱之情。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难点:理解散文诗内容,学会好词绿茵茵的田田的晶莹的等形容词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理解角色与绿色的关系,尝试用xx梦到了xx,进行仿编诗句。

活动准备:1.幼儿有寻找绿色的经验,对生活中的绿色有所了解;2.《绿色的梦》课件活动过程:一、以谈话方式导入梦境,激发兴趣小朋友们,看这幅图是什么时候呢?(晚上)晚上你们做过有趣的梦吗?做过什么梦?二、完整播放散文诗一遍,提问谁做了绿色的梦?1.这是一个特别的晚上,大家都做了一个特别的梦,听听这个梦里出现了谁?它们都梦见了什么?2.完整播放散文诗后,教师提问,幼儿回答,谁做梦了,做的什么样的绿色的梦?三、结合课件,再次欣赏散文诗一遍。

1.出示课件。

小兔子梦到了什么?它为什么会梦到绿茵茵的草地呢?绿茵茵的草地美不美?2.出示课件。

青蛙梦到了什么?想干什么?绿绿的荷叶美吗?青蛙梦到了绿绿的荷叶。

田田的荷叶看不到边,青蛙等着他的朋友小金鱼。

3.出示课件。

瓢虫梦到了什么?它在梦中干什么?这个梦美吗4.出示课件。

小溪流梦到了什么?它在梦中干什么?晶莹的露珠里有什么呢?喜欢晶莹的露珠吗?这个梦美吗?.5. 出示课件。

种子梦到了什么?你们看出他喜欢什么了吗?(绿色)6.出示课件。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习拼图技巧,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3.学会用易懂的语言和术语让幼儿了解拼图的方法和技巧。

4.提高幼儿对集体活动的合作意识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活动准备(1)将游戏玩具准备好,包括石墩积木、立方积木、拼图板等材料。

(2)将班级分为若干组,每组人数不超过7人。

(3)将每一组的玩具和材料准备好。

2.活动开始(1)引导幼儿集中到讲台前,告诉他们今天要进行的游戏是“趣味拼搭”。

(2)介绍积木的种类及用途,让孩子学会辨认不同的积木种类,并学会如何正确拼接不同的积木。

(3)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拼图游戏,判断哪一组用时最短。

(4)在孩子尝试拼图的过程中,老师让孩子们体验到游戏的乐趣,鼓励他们自信地动手操作,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5)在游戏结束后,老师会让每组汇报他们拼图的理念和技巧,并向整个班级展示完成的作品以及时长。

3.活动总结(1)老师让幼儿们一起检查汇报,了解每一组的拼图思路、技巧。

(2)老师总结本次游戏的核心目标——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及手眼协调能力,还有集体合作、团队协作等能力。

(3)在反思环节中,老师鼓励孩子们每个人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让幼儿学会思考并掌握方法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4.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继续探索不同的拼图方式和技巧,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完成拼图作品的时候,根据材料的性质创造不同的形象与场景,鼓励他们不断探索,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及好奇心。

同时,老师也可以关注到每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活动的方式,并对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好的行为加以鼓励,让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慢慢成长。

三、教学评估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估,老师可以:1.了解孩子们对这次活动的反馈,听取他们对活动的感受及意见,并作出相应调整。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趣味拼搭》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趣味拼搭》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趣味拼搭》一、教学目标:1. 了解拼图的概念,增强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学会动手制作自己的拼图,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习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拼图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2. 动手制作自己的拼图。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配合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完成任务。

2. 如何在制作拼图的过程中增强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

2. 彩色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前期准备(1)让学生认识拼图的概念,了解它的构成形式、用途及操作方法。

(2)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4人组成。

(3)网上搜索一些拼图的图片,打印出来作为样板,供学生参考。

2. 制作拼图(1)让学生选定自己喜欢的一张拼图,扫描到电脑中。

(2)通过计算机对图片如需加工处理(如调整大小、裁剪或调色等)。

(3)在卡片、纸板或纸张上绘制出拼图的轮廓线,并进行剪裁、涂色以及拼搭等相关工作。

(4)制作完成后,将拼图贴合在厚纸板上,防止变形或损坏。

3. 合作完成(1)让每个小组成员按照任务分配,完成自己拼图的制作。

(2)让每个小组的成员互相交流自己的拼图制作过程、经验和心得。

(3)鼓励每位小组的成员详细介绍自己拼图制作的思路和方法,从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4)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一个集体拼图,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六、教学方式:1. 我交你动,以讲述和演示的方式响应学生的质疑,让其更好地了解拼图。

2. 个别指导,适当辅助学生完成拼图的制作,确保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制图技能。

3.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锻炼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估:1. 设计一份测试题,考查学生对拼图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2. 针对学生的制图情况进行个别评价或小组评审,对每个学生的岗位分配和拼图效果进行评分。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拼图制作的经验和心得,建立“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理念。

大班科学《趣味拼搭》教案

大班科学《趣味拼搭》教案

大班科学《趣味拼搭》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积木拼搭的基本技能。

2.学生能够通过拼搭积木,发现其中的物理定律、机械原理等科学知识。

3.学生能够体验手工制作的快乐,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会学生使用积木拼搭的基本技巧。

2.着重讲解拼搭中体现的物理原理和机械原理等科学知识。

三、教学准备
1.积木拼搭工具。

2.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讲解PPT。

3.课堂锻炼要求计时器。

四、教学情境
时间:40分钟
地点:教室
人数:30人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介绍积木拼搭,它们的种类、用途和拼搭的基本技巧。

2. 讲解积木拼搭的原理(10分钟)
老师讲解积木拼搭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和机械原理等科学知识,如重力、力矩、平衡等,并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
3. 分组练习(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积木拼搭练习,计时器计时,看哪一组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求的拼搭模型,通过合作合理规划,共同完成任务。

4. 展示和总结(5分钟)
各组负责人依次讲解自己的拼搭模型,说明拼搭过程中使用的科学原理。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

六、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拼搭中的表现和听取学生自己的总结反思,老师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七、教学后记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积木拼搭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完成一个模型的拼装过程,而更多地探究出其中存在的物理和力学原理,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趣味拼搭教案(精选

趣味拼搭教案(精选

趣味拼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几何初步知识”章节,详细内容为“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应用——趣味拼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立体图形进行创意拼搭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特征及拼搭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立体图形,学会运用立体图形进行创意拼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体图形模型、磁性白板、教学课件。

学具: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拼搭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个由多个立体图形组成的创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立体图形的名字吗?它们可以组成哪些有趣的形状呢?”2. 例题讲解(1)讲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展示立体图形的拼搭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3. 随堂练习(1)发放立体图形拼搭玩具,让学生自由组合。

(2)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拼搭心得。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示范如何用立体图形进行创意拼搭。

(2)讲解拼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图形的稳定性、美观性等。

5. 学生实践(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意拼搭。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应用2.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3. 立体图形创意拼搭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立体图形拼搭一个你喜欢的物体。

2. 答案:根据个人喜好,拼搭出物体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及拼搭兴趣浓厚,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拼搭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拼搭》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拼搭》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拼搭》课题:趣味拼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拼搭的基本方法。

2.练习运用拼搭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掌握拼搭的基本方法。

2.练习运用拼搭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趣味拼搭的材料。

2.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小组分组,每组发给一套趣味拼搭材料。

2.请学生试着使用这些材料拼搭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并介绍他们的作品。

步骤二:呈现范例1.教师展示一组趣味拼搭材料,并向学生讲解拼搭的基本方法。

2.教师使用这组材料进行拼搭,示范一些简单的拼搭方法。

3.请学生观察并思考,找出拼搭的规律和技巧。

步骤三:巩固练习1.请学生根据所学到的方法和技巧,使用给定的材料进行拼搭。

2.要求学生在拼搭的过程中,思考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步骤四:展示成果1.学生完成拼搭后,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讲解他们的思路和方法。

2.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

步骤五:概括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拼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合作来丰富和完善总结。

课后作业:1.扩展练习:给学生发放一些额外的拼搭材料,要求他们在家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拼搭,并拍照记录。

2.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用到拼搭的情景,并写成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趣味拼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拼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在拼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运用拼搭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

通过展示成果和总结,学生对拼搭的理解更加深入。

同时,通过扩展练习和思考题的设计,学生在课后有机会继续进行拼搭的实践,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的其他情景中。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图形魔术变》
南徐新城幼儿园张瑶
一、活动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各种平面图形,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结构关系。

2、在拼搭游戏中发现和尝试图形拼搭的不同的方法,理解“共用边”的含义。

3、喜欢参与用火柴棒拼搭图形游戏,在操作中体验探索不同图形的不同组合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趣味拼搭》课件、火柴若干、卡纸、记录单和彩笔。

2、经验准备:幼儿会用火柴棒拼单个的图形,例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有记录表格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创设竞赛氛围,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红蓝两队的小朋友将要举行一次拼搭比赛,看哪一队能够认真倾听、积极动脑取得本次比赛的胜利获得荣誉勋章,你们有信心吗?
2、引入“魔术”游戏,导出学习内容
(1)教师:今天的比赛内容是一次有趣的“魔术”,看哪一队最先找到“魔术”中的奥秘?
(2)出示两个三角形。

教师:仔细看一看老师的幻灯片中有几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小结:两个三角形共用6根火柴棒拼搭成,一共6条边。

(4)教师:接下来老师就要来变魔术了。

拿掉一根火柴棒,还剩下几个火柴棒呀?你们能不能用5根火柴棒也能拼搭出两个三角形?一起开动脑筋来想想吧?
(5)请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3、教师讲解“公用边”,幼儿感知理解。

(1)教师:我们用了5根火柴棒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

这就奇怪了,同样
是两个三角形。

之前我们需要用了6根火柴棒,而现在只需要5根火柴棒呢?为什么呢?
(2)请个别幼儿找出“公用边”。

教师:原来这条边即使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

上面的三角形用到了这条边,下面的三角形也用到了这条边。

这条边有个好听的名字,它叫“公用边”。

这下你们终于找到这个“魔法”的奥秘了,就是“公用边”
4、激发挑战欲望,鼓励幼儿操作。

(1)教师:那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公用边”的这个魔法来变魔术了哦!
(2)第一次操作:用6根火柴棒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师:请小朋友在操作框中取出6根火柴棒在卡纸上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师: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是怎么拼搭的?原来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棒?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棒?拼搭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一共需要几根火柴棒?现在我们只需要6根火柴棒就可以拼搭好。

那请你找出这两个图形的公用边在哪里?
师教:还有和这个不一样的方法吗?请你们分别找出他们的公共边在哪里。

6个火柴棒能搭出4个方向不一样的图形。

四条边都是这个两个图形的公共边。

教师:更难一点的挑战又来了,还可以接收挑战吗?
(3)第二次操作:用7根火柴帮拼搭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

教师:看示意图,这次我们要接受什么样的挑战?
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一根火柴棒,在卡纸上拼搭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

教师:哪一队愿意上来演示一下你们的拼搭结果。

说一说两个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找一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公用边在哪里?
教师:还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老师还发现有人是竖着搭。

那我们一起来找找竖着搭的公共边在哪里?这些边是谁的公用边?
教师:还愿意接受挑战吗?
(4)第三次操作:拼一拼、画一画、记一记。

教师:什么是拼一拼呢?就再重新搭一搭,搭五个正方形。

什么是画一画,
就在记录单上将你拼搭出来的五个正方形画在操作板后面记录单上。

什么是记一记表示什么意思呢?记一记多少根?记一记,数一数你一共用了多少根火柴棒,将数量记录在记录单上。

(5)明确要求
教师:我们第三关挑战要求都挺明白没有?
第一,拼:要公用边的方法,用最少的火柴搭出5个正方形。

第二、画: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在记录单上。

第三、记:记下一共用了多少根火柴棒的数量?
(6)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说一说你用了几根火柴棒拼搭了几个正方形?有没有比他用的要更少的火柴棒?原来5个正方形可以用不同数量的火柴棒拼搭出来。

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是最棒呢?
4、活动结束,再抛问题引发思考。

(1)教师:小朋友真厉害,都搭成功了,那今天的荣誉奖章将共同属于你们红蓝两队的所有小朋友。

那老师这还有一个更难的挑战,你们有兴趣吧?请你们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我们回去在思考好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