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
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原创 吴会锋 听说和了解这本书源于同学群里的分享和讨论,同学们都被主 人公所吸引,带着好奇我上网搜索了这位我曾不知名的卓越的同行池昌斌, 上世纪 70 年代出生,特级教师。
从浙江南部的大山里走来,现任教于北 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从教 20 余年来,池老师始终坚持理性、 独立、开放、尊重、包容和贴近自然的教育理想,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教 师、摇滚乐迷、背包客、越读者他认为,教育最终着眼的一定是人的终身发 展,是人生的意义认识与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人能否更有尊严、更幸福地活 着。
基于这样的理解,他始终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当下的教育,为学生未 来的发展寻找另一种可能。
正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寻找另一种可能深 深的触动了我这颗自以为有教育情怀的心,带着对教育的虔诚和向往,我 把《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捧在手中并爱不释手。
一、最美的教 育在路上 此刻的我正在 73 次郑州开往深圳的列车上,像迟老师一样 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刚刚发朋友圈一切发生即是美好,美好正在发 生,相信美好即将发生,美好永远在路上!真的,美好发生了,偶遇我最 尊敬的正在学习路上领导,还在一个车厢,心情无比激动。
窗外美丽 的风景让我目不转睛,忽然我想,学生和孩子们走出来会有怎样的遇见和 好奇?会不会有和在学校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
在迟老师的书中找到1/7了答案。
迟老师说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室、最好的老师,是大自然, 看看今天的教育吧!我们总是把孩子关在教室和补习班里,这是一种非常 危险的状态。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泥土的芳香,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大 地的美丽;如果不知道落叶是如何归根的,就不曾真正感受过季节的美好。
这样的人,大脑里装再多的知识也很难懂得体会人生真正的幸福。
期 待我们的学校,能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走进自然,期待更多的家长能带上孩 子远行,走在路上。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嘿,你知道吗?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哇塞,这可真是一本让我感触超多的书!书里的这位特级教师,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不断突破自己,去探索新的领域。
我一边读一边就在想,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就好像我们在学校参加运动会,明明跑累得气喘吁吁,可还是咬着牙坚持冲向终点。
这位老师不也是这样吗?他面对那么多的困难和挑战,从不退缩,这不就是我们该学习的榜样吗?书里还讲了他和学生们之间的故事。
他不像有些老师,总是板着脸,凶巴巴的。
他会耐心地听学生们说话,就像好朋友一样。
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我的老师也能这样,那该多好呀!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同学犯了错,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当时大家都吓得不敢出声。
可要是这位特级教师在,说不定会用一种特别温和又有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还有啊,他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简直让我大开眼界!他不像传统的老师那样,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讲个不停。
他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做实验,一起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这多有趣啊!这不就像我们去游乐场玩那些新奇的游乐项目一样,充满了惊喜和刺激!我读着读着,心里就不停地想,我以后能不能也像他这样,勇敢地去尝试新的东西,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呢?要是我也能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那该有多棒!再想想我现在的学习生活,有时候遇到一点点难题,我就想放弃。
和这位特级教师比起来,我真是太惭愧啦!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觉得,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
只要我们敢于去尝试,敢于去突破,说不定就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只要努力生长,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也一样,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未来的路一定会充满精彩!所以呀,我决定从现在开始,向这位特级教师学习,不再害怕困难,努力去追求属于我的“另一种可能”!示例文章篇二:《<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这可真是一本让我感触多多的书啊!书里的这位特级教师,那经历简直就像一场超级精彩的冒险!他不满足于只在教育的一个小圈子里打转,而是勇敢地跨越边界,去探索新的领域。
《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寻找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原创:吴会锋听说和了解这本书源于同学群里的分享和讨论,同学们都被主人公所吸引,带着好奇我上搜索了这位我曾不知名的卓越的同行:池昌斌,上世纪70年代出生,特级教师。
从浙江南部的大山里走来,现任教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从教20余年来,池老师始终坚持理性、独立、开放、尊重、包容和贴近自然的教育理想,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教师、摇滚乐迷、背包客、“越读者”他认为,教育最终着眼的一定是人的终身发展,是人生的意义认识与生命质量的提升,是人能否更有尊严、更幸福地活着。
基于这样的理解,他始终站在未来的角度看当下的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寻找另一种可能。
正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寻找另一种可能”深深的触动了我这颗自以为有教育情怀的心,带着对教育的虔诚和向往,我把《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捧在手中并爱不释手。
一、最美的教育在路上此刻的我正在G73次郑州开往深圳的列车上,像迟老师一样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刚刚发朋友圈:一切发生即是美好,美好正在发生,相信美好即将发生,美好永远在路上!真的,美好发生了,偶遇我最尊敬的正在学习路上领导,还在一个车厢,心情无比激动。
窗外美丽的风景让我目不转睛,忽然我想,学生和孩子们走出来会有怎样的遇见和好奇?会不会有和在学校不一样的收获和感悟。
在迟老师的书中找到了答案。
迟老师说“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室、最好的老师,是大自然,”看看今天的教育吧!我们总是把孩子关在教室和补习班里,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泥土的芳香,就不可能真正感受到大地的美丽;如果不知道落叶是如何归根的,就不曾真正感受过季节的美好。
这样的人,大脑里装再多的知识也很难懂得体会人生真正的幸福。
期待我们的学校,能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走进自然,期待更多的家长能带上孩子远行,走在路上。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美好的教育也在路上,因为——亲近自然,走在路上,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 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这是第一次对一本教育专著产生了爱不释手的感觉,也是第一次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给更多老师们的一本好书,它就是池昌斌老师的《另一种可能一一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
本书是池老师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从教20年来从浙江省最偏僻的农村小学教师成长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的心里历程。
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了他的多种角色一一摇滚乐迷、背包客、“越读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讲述了他童年独户居住深山,艰苦的上学、求职经历,多次穿越藏区、登顶雪山、不断跨界成长为特级教师,阐释了他从教以来坚持理性、独立、开放、尊重、包容并贴近自然的教育理想。
如何成为一个影响孩子一生的好老师。
池老师用鲜活生动的事例在向我们传递一个理念,那就是对万物有感觉,要滋养成就出一个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立体的人,催生这个人成长为一个影响学生一生的好老师需要外部条件和内在能量两方面的结合。
一方面,童年自由舒展地融于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充分体验、实践,为一生的生命底色涂抹最纯净的颜色很重要。
其次,求学生涯中关键人物的指引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池老师在中学没有遇到那许多成就帮助他的恩师,他也不一定能拥有后来的成功与成就。
再者是读书,持之以恒地大量阅读为池老师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窗,让他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尽管身处偏僻的乡村小学,但池老师其实一直是那个具有未来视野的眼界开阔的人,当然他开阔的视野不仅来自阅读,还来自他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广交优秀朋友,合伙开办广告设计公司、与圈外人士交流,登雪山进西藏,攀登珠峰,徜徉静谧云南……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始终都在思索教育的真谛,思考作为教育人应该为孩子带来什么。
正是他对教育这样一种矢志不渝的情怀,才让他拥有了常人不具备的视野和格局。
再说说他成功的内因。
毫无疑问,池老师本身的生命基因中拥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他家族流淌出来的美好传承。
成长的笔画——读《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作者:林高明

成长的笔画——读《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作者:林高明成长的笔画——读《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林高明成长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怀有这样的信念:任何持之以恒的努力都将沉淀为自身的能力;任何有意识的自我的学习改善,自我的精神性的修养都总将转化为内在的生命素养。
然而,成长不是一种自生自发的无须导引的本能。
漫无边际、漫无目的的“生长”,往往是一股“生命的盲流”是一堆“无用的热情”。
尤其是,作为教师的生命成长,倘若迷失了方向感,常常是徒劳无功。
时常,听到一些教师长叹道,要是早一点知道如何阅读,如何修炼,如何研究……我们就会拥有更加智慧、更加美好的教育教学生活。
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就是用诸多特级教师的生命历程与心路历程来描绘教师成长的笔画与成长的图景。
他们为我们绘制了一份精神的地图,成长的地图。
生命的灵修教育教学事业是一种“志业”与“命业”,它需要生命全身心以赴的投入与创造。
于漪老师一语道出,生命与使命同行!只有学会做人师,才能令教育在学生精神生命中生发出持久、深远、素朴、深入人心的“光合作用”。
如何锻铸与植立教师的自我人格呢?于漪老师坐言立行,从德行、才学、识见、能力等方面日复一日地形塑自我,以德艺双馨、朗润芬芳的人格魅力来育人,为我们树立了一座“师风可学,学风可师”的路标……刘云生老师从乡村小学一直走到了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再走到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他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就是不断“将自己锻造成器”的过程。
他修炼的秘诀就在于“选择教育需要一种勇气;从事教育需要一种底气;研究教育需要一种灵气”。
任勇老师深有体会地指出,教师要“安于平凡,不甘平庸”,要学会“沉下去”,沉下去就是吸吮与获取生命的营养,摄取成长的力量。
靳忠良老师通过内在的人格修养,外显于教育教学实践中,讲“荡气回肠”的课,做“英雄崇拜”似的“校草”,将令人头疼的政治课上得让学生们“珍藏于心”,“终身受用”。
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心得体会
《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书的主题以及宗旨就在于提出要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教育,并从中挖掘出有效的、更有创意的教育方式。
这本书让人们思考,我们目前所采用的教育模式到底对学生帮助有多大?是否应该加入新的教育理念湿褪教育模式?
在读完本书之后,我觉得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很多的不足,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了掌握理论知识上,未能有效的培养孩子们创造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应当加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使孩子们能够从多方面、多领域去探索知识、去实践知识,强化实践能力,增强孩子们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孩子们不断追求卓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将知识变为孩子们实实在在的力量。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当从经济的发展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给孩子们更多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潜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运用自己具有的特殊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使孩子们有效地积累知识,加强自我修养,增强自身独立性,从而筑梦,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教育的另一种可能》一书提出的观点是十分具有启发性的,从中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教育模式的变革,从而使孩子们有机会去创造未来,发挥自己的潜能。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篇一:《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棒的书,叫《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这书可太有意思啦!书里讲的这个特级教师,那经历简直就像一场超级大冒险!他可不走寻常路,跨界跨得那叫一个厉害!我就一直在想,要是我也能像他那样勇敢地去尝试新的东西,那该有多酷啊!比如说,他原本在教育领域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了,可突然决定去涉足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这就好比你一直在自己熟悉的小花园里玩耍,突然有一天,你勇敢地推开了一扇通往神秘森林的大门,里面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我不禁反问自己,我能有这样的胆量吗?他在跨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好多好多的困难。
就像爬山一样,有时候脚下的石头会松动,有时候会被荆棘划伤。
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放弃,这是为啥呢?因为他心里有一团火,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去探索那另一种可能!我还记得书里有一段,他和一群同样有梦想的人在一起交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那场面可热闹啦!有人说:“这跨界太难啦,咱们是不是别折腾啦?”可这位特级教师却坚定地说:“怕啥?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瞧瞧,这得多有魄力!再想想我自己,有时候老师布置一个有点难的作业,我可能就会有点打退堂鼓,觉得哎呀,太难了,我做不好。
和这位特级教师比起来,我真是太胆小啦!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好像也跟着他一起经历了那些风风雨雨。
他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成功,都让我忍不住为他叫好。
这也让我明白了,人生可不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到处都有隐藏的门,只要你有勇气去推开,就会发现一片全新的天地。
就像我们玩游戏,不能总是停留在一个关卡,得勇敢地去挑战新的关卡,才能不断升级,变得更强大,不是吗?这位特级教师的故事,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想,我以后也要勇敢地去尝试新的东西,不怕困难,不怕失败。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另一种可能!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这位特级教师一样,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不管前面有多少困难,都坚定地走下去。
读后感600字:《另一种可能》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另一种可能》读后感《另一种可能》是一本由美国作家安迪·魏尔所著的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充满未知与想象的世界。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被其所描绘的未来世界所吸引,也对书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以下是我对《另一种可能》的读后感。
一、未来世界的多元化1.1 在小说中,作者描绘了一个充满科技与创新的未来世界,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这种多元化的世界观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无限可能性。
1.2 未来世界中的社会结构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职业,这种自由度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1.3 通过阅读《另一种可能》,我意识到未来世界的发展是多元化的,每个人都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二、科技与人类情感的碰撞2.1 小说中描绘了人类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们可以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和体验,这种科技与人类情感的碰撞让我深深思考人类的本质。
2.2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可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挑战,但同时也让人们迷失在虚拟世界中,这种对科技的依赖让我反思人类对自身情感的把控。
2.3 通过阅读《另一种可能》,我认识到科技虽然可以改变人类生活,但人类情感和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三、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勇气3.1 书中主人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探索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充满勇气和冒险精神,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
3.2 在未知世界中,主人公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他们始终坚持探索和寻找真相,这种勇气和毅力让我深受启发。
3.3 通过阅读《另一种可能》,我意识到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一种勇气和智慧的体现,只有不断探索和挑战,才能发现更多可能性。
四、人类情感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4.1 小说中描绘了主人公之间的友情和爱情,他们在未知世界中相互支持和帮助,这种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让我深受感动。
4.2 在虚拟现实世界中,人类情感和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珍贵,人们更加珍惜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这种人类情感的温暖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
读后感
《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读后感
2018年度最受共同体教师喜欢的一本书,一定是特级教师池昌斌的《另一种可能: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
这本书是池昌斌老师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池昌斌是一位从村小、乡镇小学走出来的特级教师,他从浙南大山里走出来,中师毕业,一路跨界野蛮成长,现任教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
他好读书,喜爱登山与户外行走,他的身份是教师、摇滚乐迷、背包客、越读者等等,他的这本书非常适合渴望成长的广大教师阅读和学习。
本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5月第2次印刷的版本。
封面很朴素,只有三种颜色:棕黄色、灰色、天青色,《另一种可能》的书名位居棕黄色最上面,给人一种辽远开阔的感觉,中间的灰色有一行英文:The Crossover Way to Be Professional;下方的天青色有一行特别醒目的副标题:一个特级教师的跨界生长。
这句话引发了我们对教师成长的思索。
本书的封底有这样几段文字非常醒目地概括了本书的主要观点:
“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未来是不确定的。
最好的成长方式,
是让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另一种可能。
”本书共分六章。
分别是在路上;以野长的方式;师·生;阳光灿烂;柔软之心;爷爷是个好老师。
每一章节的前面都有一段简短的话,对整章节的观点进行提炼,阅读时非常方便读者理解作者的思想。
一
作为一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特级教师,他的另类成长吸引我们许许多多一线教师,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成长。
这本书让“一切天性热爱孩子、喜欢教书育人的灵魂,淡定超越,洞开智慧。
”这一思想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重要线索。
作者池昌斌的成长故事以及他的教育经历,有助于帮助我们理清当下纷乱繁杂的教育现状,更对那些渴望专业成长的青年教师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这也是我一直关注这本书的一个原因。
第一章在路上,池昌斌老师这样描述自然对教育的重要性:“最好的教材是儿童的生活,最好的教室在大自然。
那里有大山、树林、溪流、峡谷、原野、麦浪、乡村、草垛……源于自然的教育充满泥土气息,能激发儿童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究,传递淳朴和善良的情感!”池昌斌毫不掩饰自己的学历低,出身卑微。
他来自大山的经历,让他始终相信“这样无忧无虑、轻松自由的童年经历会影响儿童一生的美好发展”,问题是当下的教育,学生不堪重负,太多的作业、考试让孩子
们缺少好奇心与探索自然的冒险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倾向,长久下去就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所以这本书非常及时地提醒我们每位教师要给学生松绑,让孩子多一些户外活动的时间,我们能做到么?
池老师认为最美好的教育在路上,他说:“最好的教育要充满自然气息,最美的学校和教室就是大自然。
一个儿童只有在广泛接触自然中才能实现立体、有温度的成长,因为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这些闪烁着智慧的思想,非常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内心,我也就是这样教育我的学生与孩子的。
比如我是这样给学生留作业的:
秋天更适合去远足,去田野里去走走,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景。
秋天,我爱留给学生一样捡拾树叶、花草,作标本的作业。
希望孩子们能去田野,找到一片金色的银杏叶,一根鸟雀飘落的羽毛,一朵漂亮的小野花,一瓣凋零的野菊花,一株完整而枯黄的蔓草……这些来自田野的植物味道,唤醒了我们最美好的向往,那是关于童年的童话。
翻开孙如梦的作业,我被惊呆了:一朵蓝色的勿忘我小花开在洁白的纸上,花瓣微微张开宛如一只蓝蝴蝶。
蝴蝶旁边是水粉晕染的秋天的树,点点粉红是秋叶,还有梦幻一般的浅绿色。
中间是记录的文字:
“刚到西城,我就被路两旁的景色迷住了,漫步在这一条金黄色的大道上,两边全是黄灿灿的树,地上还落满了金黄色的树叶。
那火红是枫叶吧,我捡起一片叶子,轻轻抚摸,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也感受到了秋天带给我的奇妙感觉。
”
谢孟君利用花草设计出了小巧别致的画框,装点了自己的文章。
文字两边是暗红色的落叶与芒草的花穗,四个角各用叶片和花朵点缀,最后一张还有一株钻叶紫菀的标本。
紫菀的小花撑开了作业的美丽,我仿佛陷入了一片紫菀花的海洋。
她写道:“沿路返回,已经两点多了。
路过亭子时,我们三个很有默契地一同坐在长椅上,闭目养神,感受秋日的阳光,仿佛时间一切都是美好的。
”
黄欣悦的作业是图案与花朵的美妙组合:她先在本子的左下角用铅笔勾勒出一位公主的模样,然后用紫色花瓣构成了一袭华美的紫色长裙。
一旁还画有一朵莲花,花蕊是真的。
空白处为了不嫌寂寞还贴上了两株狗尾草。
她写道:初见这些花儿,是在路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花丛里。
它们的颜色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淡淡的清香。
让人心醉神迷,忘记一切世俗及烦恼。
”
这样的作业有花,有草,有故事,有创意,有生活。
学生爱写爱做,教师也爱阅读。
让师生共同喜欢的创意作业赋予了作业生命的味道,我们一起用心用作业尝试赞美这个残缺的世界吧!它会让我们惊喜地
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美好。
这就是美的作业吧!
放手让孩子们去尝试,丢掉一切所谓的功利心,跟随孩子一起去创造美好!
二
本书的第二章师·生,池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教育故事。
池老师在本章提示语上这样表述:“所谓的问题儿童,很多时候都是成人思维在儿童身上的有罪推定。
”这一句话可谓震耳发聩,让人猛醒。
池老师说:“我们的教育若忽视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功能,忽视了人生的长远发展与人生无常,这就是有违常识。
”
池老师提醒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多了一种理解学生的方式,对于那些问题学生,我们不会像往常那样认为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就是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上出了偏差。
我们会进一步透过孩子的个性性格以及个体出现的问题,寻找他们内心对于个人早期经历的一些错误解读,同时帮助孩子正确地解读这些个人经历,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心理状况。
因为在个体心理学中,“我们考虑的是精神本身,也就是完整的心灵。
”“既然心灵是一个整体,而同样的生活态度也贯穿了它的所有表达,个体的所有情绪、情感和思想必定与其生活方式相一致。
如果我们看到情感引起了困难,而且与个人的福祉背道而驰,那么仅
仅改变这些情感是无济于事的。
他们不过是个人生活方式的真实体现,只有改变生活方式才能将它们彻底根除。
”
三
第五章柔软之心,我非常喜欢。
池老师的观点让我心领神会,书中这样描述好老师的模样:“好老师首先要一颗柔软的心。
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的内心感受,我的学生需要怎样的帮助和支持?我的学生如何才能过得更有尊严感?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未来和生命抱有更多的希望?”池老师的思想是常识,更是身为人师应当遵循的原则,可是我们往往一味追求分数,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阅读本书,让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会更有智慧。
教育学生时,绝对不能单一地去解决问题学生的某个方面的错误,而应考虑学生的精神本身,同时还要参照他个人的生活方式,寻找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好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才能彻底根除学生的不良行为。
在班级管理中我面对一些学生的棘手问题,我常常利用书信拉近师生关系,书信架起了一座连接师生情感的桥梁,彼此之间因真诚的沟通而变得情意融融。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说:“书信是生命的安慰。
”写给学生的书信,能够以一种柔软的方式,安慰孩子内心的伤痛。
教育因此而成为一种柔和的沟通,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倘若,教育总是以一种强制和冰冷的方式出现,他们就会本能
地逆反乃至逃避。
倘若教师不要依靠说教,先倾听孩子怎么说,然后再用故事、童话、书信等方式,含蓄地疏导一下孩子内心的问题,很多难解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
总之,我希望更多的教师来读读此书,这本书会让我们充满幸福感,更加坚实地迈向专业成长的道路,那么我们的成长也会有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