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语文学考真题
学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含答案)

学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汉字读音?A. 氛围(fēn wéi)B. 氛围(fēn wéi)C. 氛围(fēn wéi)D. 氛围(fēn wéi)2. 下列哪个成语的用法是正确的?A.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B.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C.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D.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3. 下列哪个词语的词性是名词?A. 快速B. 快速C. 快速D. 快速4. 下列哪个句子的语法是正确的?A. 他昨天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语文历年学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惊愕不已B. 倾盆大雨琳琅满目C. 畏首畏尾气吞山河D. 艳阳高照一触即发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因为天气的原因,所以这次活动取消了。
B.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C. 我们要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D. 这本书非常有趣,我一口气就读完了。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谦虚谦卑B. 严谨严格C. 稳重老练D. 严肃严肃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像一座宝库,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B.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这场雨下得很大,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
D. 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让人陶醉。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绽放,鸟儿欢唱。
B. 他是我们班的班长,学习优秀,品德高尚,团结同学。
C. 这本书很有趣,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D. 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山巍峨壮观,宛如一位巨人屹立在那里。
B. 雨后的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梁。
C. 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D. 夜空中的星星,像无数颗钻石闪烁着光芒。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飞快,就像一阵风一样。
B. 这本书非常有价值,可以让我们受益终身。
C. 她的歌声优美动听,仿佛天籁之音。
D. 这场雨下得很大,几乎把整个城市淹没。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为什么这么有趣?B.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C. 这场雨为什么会下得这么大?D. 这座山为什么这么巍峨壮观?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难道不是很有趣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C. 这场雨难道不是下得很大吗?D. 这座山难道不是巍峨壮观吗?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引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2015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5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郭沫若标明为“眷念祖国的情绪’’的诗作是()A.《凤凰涅槃》B.《天狗》C.《炉中煤》D.《地球,我的母亲》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炉中煤》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炉中煤》的副标题为“眷念祖国的情绪”,是一篇表现作者眷念祖国之情的现代新诗,收录在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当中。
《凤凰涅榘》《天狗》《地球,我的母亲》也是诗集《女神》中的名篇。
第2题单选鲁迅短篇小说《风波》的结构线索是()A.张勋复辟B.九斤老太的唠叨C.七斤的苦闷D.辫子事件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风波》的结构线索。
【应试指导】小说中所描写的风波的起因、发展和结束,均由“辫子事件”这一线索贯穿起来,故“辫子事件”为小说的结构线索。
第3题单选诗集《春水》的作者是()A.张爱玲B.冰心C.萧红D.丁玲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春水》是冰心的诗集。
此外,冰心还出版了诗集《繁星》、散文和短篇小说舍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第4题单选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论毅力》的中心论点。
【应试指导】《论毅力》选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是一篇政论文。
全文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说理方法,紧紧围绕“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这个论点展开论证。
第5题单选下列关于作者艺术风格的评论,错误的是()A.艾青在诗歌形式上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B.冰心的散文文笔清丽,意蕴隽永C.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D.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艺术风格的相关内容。
2015年高考安徽卷语文真题含解析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论述类⽂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有⼈说到“经”,便有意⽆意地把它等同“经典”,⽽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这种观念有些偏狭。
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样。
②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
要知道,“三教合⼀”实在是东⽅的中国与西⽅的欧洲在⽂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之⼀,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特⾊,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道教治身”,绝不只用⼀种武器。
因此,回顾中国⽂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
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性理⽓的新儒家。
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化。
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更⼴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之类,比如⽂字学著作《说⽂解字》,甚⾄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③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
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觉得它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还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
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
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创造性的转化”。
【语文】2015年高考真题——湖南卷(解析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每小题3分)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
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1.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写成语的题目,成语的意思很好理解,关键注意上下文,第一个空注意前面的“梦想”,“只能用坚定不移”,第二个空后面是“精神”,只能用“自强不息”,第三个空前面是“成立之初”,所以用“百废待兴”,最后一空后面是“困难和挑战”只能用“奋发图强”。
2.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比喻排比B.对偶比喻C.排比夸张D.夸张对偶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皆隐于山坳.树影之间。
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为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比喻“一带清流”,对偶“佳木茏葱,奇花熌灼”“清溪泻雪,石磴穿云”。
3.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熌灼.shuò 曲.折qŭ 山坳ào 石磴chéngB.熌灼.shuò 曲.折qū 山坳yòu 石磴děngC.熌灼.zhuó 曲.折qŭ 山坳yòu 石磴chéngD.熌灼.zhuó 曲.折qū 山坳ào 石磴děng【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多音字和形声字测读音。
2015江苏高考语文真题答案(含详细解析)

201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1. B[①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根据语境,应用“徘徊”。
②积聚:积累。
积淀:动词,积累沉淀;名词,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
文中强调“几千年来”,应用“积淀”。
③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根据语境,应用“废寝忘食”]2. C(A. 成分赘余,删除“将”;成分残缺,“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
B. 语序不当,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
D. 搭配不当,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3. B(A. 由“试新刀尺”“一手裁”可知将“东风”拟人化。
C. 由“有情”“含春泪”“无力”“卧”可知将“芍药”“蔷薇”拟人化。
D. 由“旧相识”“偷开门户”“翻书”可知将“南风”拟人化)4. A(横线处前文描写了“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的现象,横线处首先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⑥是这种习俗的动机,因此应为首句,排除B、C两项。
③中“生命力”是对⑥中柳树“生殖力”的升华,因此⑥③相连。
④中“这种生命力”承接③,①进一步阐释④,②⑤在语段的最后表明上述文化心理因素产生的行为结果。
答案为A)5. D(“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错,“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并无太大关联)6. C(申:表明)7. D(“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错,原文是“而宪来求铭”)8.(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掌”“号”“检束”各1分,语句通顺1分)(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

2015年高考各地语文卷古典诗词鉴赏真题及解析汇编一、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II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5分)【提示】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答案】答: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2015全国二卷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 I)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3..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 =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
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
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
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股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D2ABCD3A.BCD(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惊惶(huáng)瘦削(xiāo)亲昵(nì)敛声屏气(bǐng)B.吝啬(sâ)徘徊(huái)间断(jiān)惴惴不安(zhuì)C.咆哮(xiào)附和(hâ)搭讪(shàn)含情脉脉(mò)D.自诩(yǔ)倔强(jiàng)冠冕(guān)沁人心脾(qìn)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你看这些家俱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B.分析师表示,中国企业熟悉中国客户需求,可利用主场优势招揽更多业务。
C.新西伯利亚一处海滩突然遭受冰雹“袭击”,嘻戏玩耍的游人只得抱头逃离。
D.波音公司研制的移动激光武器能在不同环境下持续描准、追踪并击中目标。
3.一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水墨印象系列”服装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设计,让人在如梦如幻的意境里。
②一个多月来,通过向多位心理咨询师讨教,我们了许多排解心理困扰的经验。
③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淡化以至衰亡。
A.沉浸积淀逐步B.沉浸积累逐渐C.沉溺积累逐步D.沉溺积淀逐渐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柔和舒缓的乐曲中,学员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扇舞蹈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B.人们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虽说耳熟能详,但并非都能深刻领会其中的哲理。
C.无论演老戏还是新剧,两代艺术家的唱念敲打都十分默契,真可谓天作之合。
D.成千上万只白天鹅汇集在湖边,与蓝天碧水相映,令人叹为观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科学的财税体制是国家优化资源配置、维护时常统一、促进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
B.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古专家发掘出面积共2000平方米的古城已现出城门和城墙。
C.铁路部门积极推进客票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改进互联网售票、电话售票等功能。
D.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是全球收个以联合国申报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稻田与荷叶,只隔着一条田埂,。
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它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
秋收后,稻米里有一股荷香,莲藕里藏着米的香。
①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②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③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A. ③②①B. ③①②C. ②①③D. ②③①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为何古人认为丹顶鹤只栖息在高洁之地?因为在他们心中鹤是高贵的。
B.在这一刹那,在这充满神奇的寂静中,谁能说这片刻就不是永恒?C.难道没有人听到过秋天豆荚迸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美好的声音。
D.如果不走进呼伦贝,怎么能体味出那草原牧歌中的蓬勃豪迈之气?8.为下面新闻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江南水乡浙江乌镇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嘉宾参加会议。
大会围绕国家护理篮网治理、互联网新媒体、跨境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等议题,举办了近20场分论坛和高端对话活动。
A.从乌镇开始温暖世界B.全球嘉宾会乌镇,首度共话互联网C.中国网络梦圆江南水乡D.让世界互联互通,以信息共享共治9.下列以官职称古人的一项是()A.王右军(王羲之)B.韩文公(韩愈)C.柳河东(柳宗元)D.苏老泉(苏洵)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C.行李之往来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它三项不用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不拘于时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而为亲人积威之所劫哉1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内心凝重,形骸放浪,与万种变化暗自吻合。
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这是因为我一个卑微臣子不能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我连死尚且不逃避,一杯酒那里值得我推辞!D.此虽免乎行,又有所待者也。
——这虽然免于飞行,可还是有要等待的东西。
13.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词人由眼前的江山联想到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影射南宋朝廷苟且偷安。
B.下片回顾刘一隆草率出兵“赢得仓皇北顾”的历史,告诫当权者不要轻敌冒进。
C.结尾处词人以名将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
D.本词历史沧桑、现实感怀与未来忧思交织,词风凄婉,意境苍凉。
阅读下文言文,完成14—16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凶:收成不好,荒年B.谷不可胜食也胜:尽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戴:顶在头上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验15.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如寡人之用心者A.邻国之民不加少B.填然鼓之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梁惠王“尽心”治国但仍“民不加多”的困惑,以此引出下文孟子的论述。
B.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特点,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讽刺其治国并未尽心。
C.第四段孟子正面阐述他的王道主张,描绘出实施仁政后理想社会的蓝图。
D.孟子善于把握谈话对象的心理,步步推进,并运用排比句式,使论辩更富气势。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18题国内首部根据网络动画短片改编的电影《十万个冷笑话》,下月将亮相银幕。
网络短剧的《万万没想到》的电影版也在酝酿当中。
这些短剧在网络上有着超高的人气,点击量均超过10亿,各自拥有海量的粉丝,带来了不小的话题效应。
制作方似乎也正式看中了这股人气,期望将其转换成现实票房。
不是名编剧、大导演的作品,没有大明星、老戏骨的参演,由网络剧改变的电影作品想要跻身高大上的电影界,只有打粉丝经济牌。
此前,网络红人筷子兄弟主演的喜剧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走的是这种路线,依靠已经聚集了超高人气的网络红人、草根明星等,量身定制的电影作品,精准定位受众群,带动宣传和发现,最终实现票房价值。
除了由网络割改编的作品以外,近两年来,由收视率高的电视综艺节目改编成的电影作品,也主要依靠‚粉丝‛的购买力,票房同样很‚火。
‛2013年春节,由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的同名賀岁片,上映8天,票房突破5亿元人民币,取代《泰固》成为最快‚破五‛的华语2D电影。
与一般电影放映时相对安靜的情形不同,该片观众群以家庭为主体,放映厅呈现出如同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边看节目边点评的景象。
这种另类的现影体会,是‚粉丝经济‛电影作品独有的,某种枉度上说,恐怕也正是观众对其如此热衷的原因。
另外,依靠微博营销、论坛预热等手段进行宣传发行,也是这类作品成功的经验。
相对于一般作品对艺术价值的追求,‚粉丝经济‛的电影作品则需要较大程度地保留原作品的特点,包括人物形象、情节逻辑、风格品位乃至表现形式,因为一旦走样太多,‚粉丝‛们很可能就不会买账。
因此,严格意又上来说,此类作品并不算是真正的艺术作品,它们更符合文化产品的定义,并且从制作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
在文化产品蓬勃发展的时代,‚粉丝经济‛影片尽管多为传统电影人所诟病,但它的制作流程、宣传发行手段,有其自身的规律,其市场经验也可圈可点,传统电影可以从中找到值得借鉴之处。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12月17日版《“粉丝经济”电影成功的秘诀》)17.下列不属于“粉丝经济”电影成功经验的一项是()A.由人气超高的网络剧或电视综艺节目等改编而成。
B.精准定位受众群,主要依靠海量“粉丝”的购买力。
C.利用微博营销、论坛预热等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发行。
D.注重对电影艺术价值的追求,而不靠名导演大明星。
1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制作方看中网络短剧《万万没想到》超过10亿的点击量,将其转换成现实的票房。
B.看贺岁片《爸爸去哪儿》时观众的另类观影体验,是观看一般电影时感受不到的。
C.一旦“粉丝经济”影片对原来作品的某方面特点有所改动,“粉丝们”就不会买账。
D.“粉丝经济”影片的制作、发行走的都是自己的路数,所以多为传统电影人所诟病。
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19题4分,20题2分,共6分)19.补写出下列各名篇的空缺部分。
(4分,任选4小题,若超出4小题,则取前4题评分)(1)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2)今两虎共斗,。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4),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5)座中泣下谁最多,。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0.文学常识填空。
(2分)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上文提及的“柳七”和“柳郎中”都是指宋代著名词人;“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