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1、“十七年文学”又指的是1949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3、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4、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周立波。

5、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现代芭蕾舞剧是《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

6、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等。

7、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的《爸爸爸》的作者是韩少功。

8、《白鹿原》中的地主形象主要有白嘉轩、鹿子霖和郭举人。

9、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和浩然的《艳阳天》,都将目光对准了农村合作化运动。

10、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又被称为“大连会议”。

11、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的作品分别是表现了“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的《暴风骤雨》和表现了“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山乡巨变》。

12、记录了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和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3、60年代初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剧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智取虎威山》、《芦荡火种》等。

14、京剧《智取虎威山》取材自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15、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唯一一篇不在“褒贬毁誉之间”的小说是《登记》。

16、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包括《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想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蝴蝶》中的张思远以及《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等。

17、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后,许多作家转向历史题材创作,期间的主要成就有郭沫若的《蔡文姬》、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和田汉的《关汉卿》等。

18、朦胧诗派中的“三个崛起“分别指的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邵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19、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20、“山药蛋派“又称为“山西派”或“火花派”。

21、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是《红灯记》、《沙家滨》、《智取虎威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和《芦荡火种》。

22、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

23、“新派武侠小说”的武侠三大家分别指的是梁羽生、金庸和古龙。

24、50年代中期之后,台湾诗坛上的现代主义文学社团主要有现代诗社、创世纪诗社、蓝星诗社等。

25、今天派的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和顾城,其代表作分别是《回答》、《宣告》;《致橡树》、《祖国啊,亲爱的祖国》和《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等。

26、韩少功、王安忆、梁晓声等作家通常被称为“知青作家”。

27、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三红一创“中,’’三红”指的是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的是柳青的《创业史》。

28、归来派指的是文革结束后从各处归来的受迫害的作家们的总称,其代表人有《光之礼赞》

的作者艾青、《慈航》的作者昌耀及《蝴蝶》的作者王蒙等。

29、出现于80年代中后期的一种以探索小说的叙事方式著称的小说思潮是“先锋小说”,其代表作家有马原、格非、余华等。

30、出现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一种立足于现代精神,重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性的小说思潮是“寻根文学”,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

31、1956年,由毛泽东提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和学术的一项方针是“双百方针”。

32、所谓“双百方针”具体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3、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的斗争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34、《组织部新来的青年》的情节与主题模式和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十分相似。

35、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沙家滨》。

36、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又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

37、高行健与刘会远合作创作的实验话剧是《绝对信号》。

38、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颂歌主要有郭沫若的《新华颂》、艾青的《我想念我的祖国》、臧克家的《有的人》等。

39、郭小川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代诗风。

40、在改革开放后的30余年间,莫言的《红高粱》、贾平凹的《浮躁》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乡土文学作品,标志着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41、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了“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草木篇》。

42、莫言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而真正奠定他在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的则是《红高粱》。

43、《小鲍庄》是王安忆创作风格转变的标志之作,同时也是寻根文学的佼佼之作。

44、巴金散文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品是1978年底开始创作的《随想录》。

45、贾平凹散文成就的主要代表作是《黄土高原》、《入川小记》等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秦腔》。

46、最能体现“马原体”特征的作品是《冈底斯的诱惑》。

47、古龙所出版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1960年发表的《苍穹神剑》。

48、标志着杨朔散文艺术成熟的作品是1956年发表的《香山红叶》。

49、汪曾祺在《受戒》和《大淖记事》等作品中以反戏剧化、非情节化和淡化人物典型性格的叙事技巧,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50、王蒙“季节“系列长篇小说创作包括四部,分别是《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和《狂欢的季节》。

贾平凹

寻根小说群体

代表作:《满月儿》,《年关夜景》,《商州初录》,《废都》,《土门》,《高老庄》

贾平凹的小说写作

①贾平凹以《满月儿》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他用一种清纯,欢欣的眼光看取欣欣向荣的社会生活,着重抒发明朗欢快的内心感受。但对生活的观察显得浮光掠影,未能触及生活的底蕴。

②当贾平凹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审视生活,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时,他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发现。作品的色调也由明丽转变为晦暗,沉郁,悲凉。1981年的《二月杏》,《年关夜景》,《厦屋婆悼文》是这一转变期的几篇代表性作品。由于这些作品的消沉情绪一度受到批评,此后他又多次返回故乡,开始构建基调明朗的“商周世界”。

③进入90年代以来,贾平凹致力于长篇小说写作,连续创作了《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等四部作品。小说表现的具体社会生活情景虽然各不相同,但却始终贯穿着作家关于精神家园的思考。绝望的沉沦,凄凉的找寻,无望的抗争,微茫的建构,是作家在审视现实生活过程中忧患意识的自觉流露,染上了十分鲜明的世纪末色彩。写作特点

①贾平凹是一个在艺术上有独到追求并取得卓越成就的作家。这首先表现在它具有一种较为开阔的文化视野,善于吸收各种资源文化的悠长为我所用。他从拉美作家,特别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成功中得到启示,注意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心理世界的影响;从川端康成身上获取了准确细腻地把握社会心态和人物心态的总体特征和微妙变化的经验。同时他对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各种地方风俗及生活风物都融合在文字里。

②其次,贾平凹对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有一种独到认同。如他把“静需”不仅当做对人生世事静默观察的处世态度,而且作为创作的一种运思方式。他努力揣摩中国传统文化神韵并运用在自己小说中,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文体和语体。

③另外,他还有永不停止探索的精神。从开始小说创作至今,一直在进行小说形式的有益尝试。其中以《高老庄》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

④与其对生活细微精到的感知能力相比,贾平凹在理性思辨上稍显不足。有些作品带有过于理念化的痕迹,如《废都》中常为人所诟病的“哲学牛”。另外,他在创作中时有文学意境雷同,人物关系,情节组织时有重复,这些都是明显的缺憾。

余华

余华属于先锋小说群体

代表作:《1986年》,《四月三日事件》,《现实一种》,《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活着》。

创作以198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激进的姿态进行先锋探索,作品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后期转向现实主义,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

余华的小说写作

余华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反叛,是从日常经验和常识的不满开始的。为了突破常识和日常经验的束缚,余华前期作品较多的选择了精神病题材。如《一九八六年》写的是一个自虐型精神病人,《四月三日事件》中的少年是一个被迫害狂。

90年代余华转向现实主义并开始致力于长篇创作,出版了三部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些作品与80年代后期仍有一些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作品内较多的涉及苦难,暴力,死亡和小人物灰色的生活。但作品已经不再抽象变形,开始变得平实自然,显示出现实主义小说的风格。其次作者的态度也发生明显变化。即在对世界的态度中开始流露出浓郁的温情。他的小说中仍有苦难,但在生活中看到的却是中国人在“活着”时忍受苦难的人性和面对苦难的乐观精神。余华认为,这两种精神才是“活着”的最本真的意义。如《许三观卖血记》中的许三观,和《活着》中的福贵。余华深入的探讨了中国人的生存本相,思考了中国人生活的意义,在普通人身上寄寓了强烈的人文关怀。

余华小说的特点

①将幻觉描写现实化,是余华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余华总是把所有依照常识看来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提升到现实的平面上,当作最真实的生活加以描写,他常用的手法是抹杀幻觉与真实的界限,把幻觉当作现实来描写,让幻觉在现实中进进出出而不做任何标志。如《往事如烟》中的关于看到两个钓鱼人的描写,直到最后他看清两个人没有腿。作者对此未作任何说明,作品中也没有任何暗示这是梦境的幻觉。

②余华还善于通过感觉的延宕来制造陌生化的效果。他经常拉长感觉向知觉过渡的过程,有意拒绝给对象命名,而用感觉语汇的堆砌来拖延认知过程。在《四月三日事件》中,那个少年的手碰到了一把钥匙,但是作者并没有让他马上形成关于钥匙的知觉,而是先写人物手上产生的冷漠的金属感,其后围绕他的感觉写了他的心理反应,经过一番盘绕之后才达到对钥匙的认知。作者在感觉描写上的延宕,创造出一种特殊的陌生化效果。

作家

①苏童:《妻妾成群》标志着苏童叙事风格的成熟。被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②刘恒:代表作《伏羲伏羲》,新写实派小说,讲述了一个压抑欲望的沉重故事,被改编成电影《菊豆》。他说自己的作品中涉及到性主要还是写“性”本身给人造成困境,这也是《伏羲伏羲》的题旨所在。

③杨绛:《干校六记》是一本记叙干校生活的散文集。

④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塑造数学家陈景润的形象。在人物刻画上采取特写式手法,突出描述对陈景润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那堂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课,以及文革中主人公埋头攻关的主要情节;其次是在语言的表达上,徐迟是位诗人,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诗意。如《哥德巴赫猜想》将“陈氏定理”比作“幽兰,杜鹃,人参,雪莲”,把主人公描绘成玉羽雪白,鹤顶鲜红的白鹤。除了这些抒情性描写性较强的句式外,作者还运用大量铺排的对偶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情感力度和气势,同时又不失典雅秀丽。

⑤高晓声:新时期擅长描写农民问题的作家。他的小说继承了鲁迅针砭“国民劣根性”的传统,真实的展现了极左思潮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深刻分析了农民生活贫苦的政治,社会根源,揭示了农民历久形成的“精神创伤”。如《李顺大造屋》,通过一个普通农民几十年造不起自己的屋的悲剧,剖析了悲剧的双重原因。作家写出了这种逆来顺受的品格与农民对社会主义的真诚拥护,又显示了作家对农民悲剧品格的深刻体察和无限悲悯。《李顺造大屋》因此成为反思文学的重要收获。反映高晓声新时期创作成就的是“陈奂生系列”小说,由《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焕生包产》,《陈焕生战术》,《陈奂生出国》等篇组成。这个系列以农民陈奂生几十年的生活变迁为线索,描绘了农民在极左政策当道的年代里尽管艰苦奋斗,仍然无力摆脱贫困的命运,到了改革开放年代才逐渐走上发挥自己才干的道路的过程。高晓声的“改革小说”既写农民的精神创伤,又写农民的人生巨变,风格亦庄亦谐,自成一格。

⑥莫言,残雪,余华,格非

⑦舒婷,顾城,池莉

⑧张洁,谌容,王安忆,铁凝,张辛欣,刘索拉,林白,陈染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5、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王蒙在百花文学时期因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而成名也因此被划为“右派”。 27、《百合花》描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故事。 28、《青春之歌》是建国后第一部以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史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29、50年代前期,文艺界发生了大规模的文艺思想斗争,主要有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二套试卷含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科目:《中国当代文学史》(B)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系别、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15分(15×1) 1、()在台湾诗坛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2、()是台湾最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具有广泛的影响。 3、()的《白鹿原》和张承志的( )被誉为是“史诗 性”的作品。 4、《负喧琐话》的作者是()。《白发苏州》是()的散 文作品。 5、杨绛的()叙写“大背景的小点缀,大故事 的小 插曲”,成为80年代散文的精品。 6、“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朦胧诗 人 ()的诗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诗人()的作

品。 7、冯骥才的()和()等是著名的津味小说。 8、()是新时期报告文学作家中最具有职业化特点的作家之一。 9、()揭开了“改革文学”的大旗,他的《乔厂长上任记》塑 造了改革家()的形象。 10、《棋王》是作家()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20分(5×4) 1、第四次全国文代会 2、“三突出”创作原则 3、陈奂生 4、八个样板戏 三、简析题:20分(10×2) 1、简述陆文夫小说的艺术特点。 2、宗璞的小说《红豆》简析。 四、论述题:30分(15×2) 1、试论20世纪50、60年代小说的缺失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又一座丰碑? 五、作品赏析题:15分 仔细阅读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然后写一篇文学赏析和评论文章。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1974年3月 附参考答案或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15分(15×1) 1、郑愁予 2、琼瑶 3、陈忠实、《心灵史》 4、张中行、余秋雨 5、《干校六记》 6、北岛、顾城 7、《神鞭》、《三寸金莲》(或者《阴阳八卦》) 8、陈祖芬9、蒋子龙、乔光朴10、阿城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复习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预先,一版) 填空题大多为作品(人物、情节等)和作家,一些文学史内容 一、名词解释 1、伤痕文学: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 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其基调是愤懑不平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在新时期文学中起到了引领潮流、冲破束缚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代表作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2、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产生后出现的文学现象,超越暴露、控诉的情感式宣泄,引入思 考、理性分析的成分。其具有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揭露社会历史悲剧并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同时以启蒙式话语突出了极左政治与传统封建思想造成人的深刻异化,赞美不屈不挠的人性力量和知识分子的执着信仰。但也削减了伤痕文学的忏悔和绝望,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性质。代表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开端标志),王蒙《布礼》、《蝴蝶》,古华《芙蓉镇》等。 3、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以追求国家现代化为灾难重建的途径。代表作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路遥《人生》等。 4、“三个崛起”:新时期有关朦胧诗讨论中出现的三篇文章,分别是谢冕《在新的崛起面 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这些文章倡导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为“朦胧诗”提供了理论支持。 5、《芙蓉镇》:古华所作的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 书记黎满庚支持下,摆米豆腐摊子致富盖楼。“四清”运动时,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自杀。“文革”期间,胡玉音更饱受屈辱,但得到“右派”秦书田的同情并相爱,两人均收到惩罚。三中全会后,其冤案平反,生活又回到了正轨。表现了1963-1979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从民间的视角和立场反思中国民主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存在的悖谬和悲剧现象,在反思文学中占有重要作用。 6、《沉重的翅膀》:张洁所作长篇小说,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小说叙述重工业部副部长 郑子云支持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陈咏明进行改革,却遭部长田守诚反对。田守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与郑子云展开较量,展现了改革进程和纠葛纷纭的矛盾,表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所经历的复杂而艰巨的斗争。该小说对改革的紧迫性与艰巨性以及所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深入描绘,对改革大潮之下的种种人情世态有着全方位透视,笔墨饱满,议论精辟,独具风格。7、《古船》:张炜所作长篇小说,叙述了胶东半岛洼狸镇隋、赵、李家族在四十年间社会 历史事变中的浮沉纠葛,展开了作家对当代历史、政治、文化、人性的反思,塑造了赵炳、隋抱朴、隋见素等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8、寻根文学:80年代中期形成的一股创作潮流,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 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小说长期以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观照现实的艺术视角,使追求小说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扩大了当代小说艺术表现的空间,对小说艺术革新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代表作有韩少功《爸爸爸》、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等。 9、先锋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

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前面的括号里(10分;1×10) ()1、台湾诗坛上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的是() A.郑愁予 B.洛夫 C.余光中 D.杨牧 ()2、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出自()。 A.《一代人》 B.《感觉》 C.《远和近》 D.《昨天,像黑色的蛇》 ()3、白先勇的()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 A、《台北人》 B、《纽约客》 C、《孽子》 D、《玉卿嫂》 ()4、高行健的戏剧()明显受到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的影响。 A、《野人》 B、《车站》 C、《觉得信号》 D、《彼岸》 ()5、小说()是新时期军事文学创作领域的第一次突破。 A、《红高粱》 B、《高山下的花环》 C、《射天狼》 D、《西线轶事》 ()6、《话说陶然亭》、《那五》、《烟壶》等市井小说是()创作的。 A、邓友梅 B、冯骥才 C、陆文夫 D、高晓声 ()7、“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是谌容的小说()中创造的人物。 A、《减去十岁》 B、《人到老年》 C、《万年青》 D、《人到中年》 ()8、《燕山夜话》的作者是:()。 A、邓拓 B、夏衍 C、唐弢 D、吴晗 ()9、不属于蛤蟆滩“三大能人”的是:()。 A、郭世富 B、姚士杰 C、郭振山 D、高增福 ()10、朱老忠是()的一个人物形象。 A、《红日》 B、《红岩》 C、《红旗谱》 D、《铁道游击队》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空白处(10分;1×10) 1、“双百方针”全称为-------------------------,它是毛泽东于----------年提出来的。 2、徐迟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塑造了科学家------------的形象,掀起了一股“科学家热”。 3、池莉的“人生三部曲”是指---------------------、-----------------------------和《太阳出世》三篇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1、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 )。 2、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其会刊是( C )。 3、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4、边城的女主人公是( C )。

5、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 A )。 6、《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 D )。 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D )。 8、《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 D )。 9、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B )。

10、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的三篇作品是( B )。 11、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D )。 12、下列均属于老舍的作品是( B )。 13、下列均属于巴金的作品是( C )。

14、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其小说主题的最准确的概括是 ( D )。 15、《北京人》剧本的作者是( B )。 二、【填空题】 16、沈从文以湘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长河》)。 17、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桥》)。 18、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19、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都会的一角》)。 20、20世纪40年代追求“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积极提倡自由诗体的诗人是(艾青)。 21、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主义。 22、“五四”以来最早的小说流派是(问题消失)。

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 13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1 一、单选题 1. _____________是“大墙文学”的代表作。 A. 《我应该怎么办》 B. 《大墙下的红玉兰》 C. 《小镇上的将军》 D. 《神圣的使命》 正确答案:B 2. ____在1949年10月《人民文学》创刊号上的发表抒情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A. 何其芳 B. 赵树理 C. 老舍 D. 胡风 正确答案:A

3. _______不啻对于“文革”的控诉状。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喊出人民心声”。 A. 《将军吟》 B. 《伤痕》 C. 《我应该怎么办》 D. 《神圣的使命》 正确答案:B 4. ________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揭露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对于民族灵魂的戕害,对于祖国未来的戕害。 A. 冯骥才 B. 卢新华 C. 刘心武 D. 叶辛 正确答案:C 5. _____的组诗《时间开始了》抒发了诗人作为一个革命者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人类史上伟大的胜利”的欢呼、歌颂。 A. 闻捷 B. 郭小川 C. 艾青 D. 胡风

正确答案:D 6. “中间人物”是“两结合”框架中的现实主义内核。前承老通宝(茅盾《春蚕》),后启______,使中国文学终究没在这里彻底断裂。 A. “糊涂涂” B. “吃不饱” C. “小腿疼” D. 许茂 正确答案:D 7. _________以其对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赞颂,成为“十七年”反映体制思想的“压卷”之作。 A. 《苍生》 B. 《西沙儿女》 C. 《金光大道》 D. 《艳阳天》 正确答案:D 8. 曹禺发表的话剧__________,主题就是反文化侵略。 A. 《北京人》 B. 《明朗的天》 C. 《原野》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00002)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

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 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 1 、《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 言);《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 、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 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3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 A 、《“锻炼锻炼”》 B 、《小二黑结婚》 C 、《三里湾》 D 、《套不住的手》 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B)。 A 、鲁迅 B 、沈从文 C 、巴金 D 、老舍 5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D )。 A 、绿原的《重读< 圣经> 》 B 、公刘的《哎,大森林》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5 分) 1 、“三突出”创作原则: 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 则。(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1 分)。”“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1 分) 2 、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 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3 分) 3 、朦胧诗: 朦胧诗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 的诗歌艺术潮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2 分) 4 、先锋文学、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 2 分)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1 分)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作品专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现当代文学·作品专题 (考研期间根据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整 理) 第一编小说部分 1,鲁迅:《在酒楼上》 (1),学术界对《在酒楼上》的潜在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分析: ①"认为吕纬甫是鲁迅投射了反思和批判目光的人物,而小说叙述者'我'则更多地代表了鲁迅的立场,'我'对吕纬甫在五四落潮期的'敷敷衍衍,模模胡胡'的颓废状态采取的是审视和批判的态度。而吕纬甫也在见证着自己当年的革命热情的同路人--叙述者'我'的面前表现出一种自省的心态。从这个意义上看,鲁迅在小说中坚持的是五四式的启蒙主义话语,吕纬甫的声音是作者力图压抑甚至摆脱的声音"。 ②"关注吕纬甫讲的故事本身,就会感到这其实是两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有一种深情,有一种人情味,笼罩着感伤的怀旧情绪","吕纬甫身上是有鲁迅的影子的,吕纬甫的声音可能比小说叙述者'我'更代表鲁迅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中的'我'不仅是吕纬甫故事的倾听者,同时也更是一个审视者,,吕纬甫一遍又一遍的自我嘲讽、自我申辩、自我否定,正因为他一直感受着'我'的潜在的审视的目光。从而'我'与吕纬甫之间呈现为一种内在的对话关系,这可以看作是作者两种声音的外化。'我'与吕纬甫的辩难,正是作者内在的两种声音在冲突,在对话,在争辩,最终很难说哪一种是主导性的声音。这种辩难性正是鲁迅小说思维的体现,是鲁迅认知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思维在小说文本层面的印证。" 细读小说文本,作出你自己的分析。 (2),这篇小说关于"废园"里的"老梅"的描写是历来最为人们所称道的;细读这段文字,体会它的写法的精妙处,并结合上下文的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 (3),有进一步研究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一个问题:1956年,曹聚仁北上访问已72岁的周作人,谈到鲁迅的作品。曹聚仁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酒楼上》,周作人同意曹聚仁的看法,”这是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参看曹聚仁:《与周启明先生》)。--你同意周作人的评价吗?能否结合文本的描写,谈谈你对"鲁迅气氛"的理解,并以这样的眼光去重读鲁迅的其他小说,看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扩展性阅读书目】 《孤独者》、《伤逝》。均收《彷徨》,是《在酒楼上》同时期的关于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参考书目】 吴晓东等:《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1期。 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3期。 卢今:《〈在酒楼上〉讲解》,收《走进鲁迅世界》(小说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鲁迅:《铸剑》 (1),重点阅读(最好能朗读)小说中关于"铸剑开炉"、"以头相搏"的场面描写,细心体味鲁迅丰富的想象力,诡奇而绚丽的文字。对比你原来读过的鲁迅作品,你对鲁迅的语言风格有什么新的体认? (2),"三头相搏"的场面无疑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顶点,在大多数作家的笔下,小说都到此嘎然而止;但鲁迅却偏要精心安排"复仇完成以后"情节的新的发展,于是出现了"辨头"的闹剧,"三头并葬"的滑稽戏,到最后的"大出丧"变成全民"瞻仰"“狂欢节 ",小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请想想,小说的前后两个高潮之间,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请细心比较前后的文字,作者的叙述语调(以及内在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或许会意识到鲁迅的这篇小说原来存在着两个调子,再去重读全篇小说,体会这"两种调子"在小说中的相互纠缠,渗透,对峙,消解,起伏,激荡,并由此体味作者深广的忧愤和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分析"黑的人(宴之敖者)"的形象,还可以联系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例如《理水》里的夏禹和他的弟子,《非攻》里的墨子,《过客》(见《野草》)里的主人公,《孤独者》里的魏连殳--他们都是鲁迅作品中的"黑色家族"的成员,从外貌到内心世界和性格都有相似之处,并注入了鲁迅的主体精神("宴之敖"本是鲁迅的笔名,鲁迅还说过:"我就是魏连殳")。可以就此写一篇小论文。 【扩展性阅读书目】 《补天》、《理水》、《非攻》。都是《故事新编》里的小说,并且都可以从"两个调子"的角度去阅读。 【参考书目】 钱理群:《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收《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汇总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15、新时期,巴金的《随想录》以其巨大的震憾力和无情的自剖精神震动了文坛。 16、新时期的朦胧诗人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代表。 17、新时期,高晓声的以《陈奂生出国》、《陈奂生上城》为代表的“陈奂生系列小说”等农村题材作品,继承了鲁迅的遗风,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18、新时期,徐迟的《哥德巳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等报告文学和谌容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的讴歌和关注,使知识分子题材成为这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 19、80年代初,王蒙的《春之声》、《夜的眼》、《蝴蝶》等作品以意识流手法为特征,突出表现人的意识活动,发展了中国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文学时尚。 20、21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韩冬为代表的新生代诗歌的出现,宣告了“朦胧诗”不再先锋。 21、80年代中期以后,以马原、洪峰、余华、格非、孙甘露等为代表的先锋小说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叙述革命。 22、80年代中期以后,以方方、刘震天等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摒弃了传统的功利性和典型化、英雄化,专注于普通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原生状态。 23、80年代中期以后,以苏红、莫言、叶兆言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将眼光从现实转向历史,摆脱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方法,致力于民间社会原始形态的还原和历史文化的雕刻。 24、80年代以后,散文创作借助于现代传媒的发达和活跃,制造出了“文化散文、生活散文、智者散文热”、“报人散文、女性散文热”、“学者散文热”等一个个热点,率先进入了市场。 33、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一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说真 话。 34、韩少功的文化寻根小说《爸爸爸》具有整体的象征意味,主要是他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35、艾青重返诗坛的第一部诗集是《归来的歌》。 36、《创业史》中刻划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是梁山老汉。号称蛤蟆滩的“三大能人”是郭振山、郭世富和姚士杰。 37、最早的“反思小说”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改革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塑造的一批改革者形成了“开拓者家族”。先锋小说中叙事革命的代表作家是马原。 38、“伤痕小说”因卢新华的《伤痕》而得名,而最早的“伤痕小说”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宋宝琦和谢惠敏。 44、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尖锐深刻地提出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境遇问题的小说是《人到中年》 45、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当代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力作,在社会中引起轰动,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46、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被评论界称为城市的“女高尔基”。她的短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了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47、王安忆发表于1986年的被合称为“三恋”的小说是《荒山之恋》、《小城之恋》和《锦绣谷之恋》。 48、张炜的小说《古船》中描写最充分最细腻的一个人物是隋抱朴。 49、《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白嘉轩是陈忠实贡献于中国和世界的中国家族文化的最后一位族长。 50、池莉的中篇小说《烦恼人生》被誉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 59、刘雨生、李月辉等都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 72、残雪的小说《山上的小屋》写出了生存中的噩梦般的恶与丑陋的景象。 73、北岛的诗歌《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3、所谓"新时期文学"一般是指(D)。 A.1949年建国后的文学 B.抗日战争后的文学 C.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 D.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文学 4、新时期,首先出现的创作潮流是(C)。 A"改革文学" B."反思文学" C."伤痕文学" D."知青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完整word版)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1.伤痕文学: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通过对文革生活以及文革后人们精神创伤的 真实描写,大胆揭露、愤怒鞭挞,展现人们肉体和精神“伤痕”的作品。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指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出现的对建 国三十多年来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社会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的命运的影响进行了冷静的反思,重新审视的小说创作潮流。这一时期的反思文学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悲剧性的。 作家们在悲剧中倾诉了人民的苦难,贯注着对民族坎坷历程的思考。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寻根文学:于1985年勃然兴起,是对自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之美学质地的一次整体性超 越,是一次质的飞跃。作家们把思想解剖的笔锋伸入到民族历史的传统文化质地中去,力图开掘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审美优势,在历史的长河延伸透视本民族的生存状态,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艺术反思。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贾平凹的《浮躁》等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 4.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 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的《单位》、池莉的《烦恼人生》等 5.先锋小说: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 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流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 6.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 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它具有着注重个人情感及内心冲突的抒写,更多地带着诗人主体的感觉、印象,呈现出内向的特点。它并不偏重对客体的描摹,具有20世纪艺术倾向的美学特征。在内容上,朦胧诗人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人性的改善和人的自由发展。在艺术品格上,他们注重借鉴西方现代文艺,注重汲取我国古代诗歌美学中的营养,彩多种现代主义文学惯用的表现。舒婷、顾城等是朦胧诗创作的主要人物 7.女性主义小说:指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我国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独特的社会、情感经 历、带有鲜明女性性别特征的小说。对女性的自我认同与男权话语的抗拒是其中心价值取向。代表作家有林白、陈染等。 8.新历史小说: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 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的新写实小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9.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 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韧之作,柯云路的《三千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等都是改革文学的重要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1)讲解-共15页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梁漱溟于1950年10月至1951年5月撰写论著(),首肯建国初年的显著政绩。 [A] 《乡村建设理论》[B] 《敬告中国共产党》 [C] 《中国建国之路》[D] 《人心与人生》 2、周炳是()中的人物。 [A] 《青春之歌》[B] 《野火春风斗古城》 [C] 《三家巷》[D] 《林海雪原》 3、邵大山是()中的人物。 [A] 《伤痕》[B] 《将军吟》 [C] 《蹉跎岁月》[D] 《生活的路》 4、《芙蓉镇》的作者是()。 [A] 高晓声[B] 古华[C] 王蒙[D] 鲁彦周 5、岳之峰是()中的人物。 [A] 《春之声》[B] 《绿化树》 [C] 《河的子孙》[D]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6、王一生是()中的人物。 [A] 《小鲍庄》[B] 《黑骏马》 [C] 《小鲍庄》[D] 《棋王》 7、()是中国农民二次翻身的史诗。 [A] 《龙种》[B] 《乡场上》 [C] 《平凡的世界》[D] 《人生》 8、()属于新抗战小说。 [A] 《南京大屠杀》[B] 《长城万里图》 [C] 《平凡的世界》[D] 《白鹿原》 9、北村的()描写土匪头子刘浪,作恶多端又病入膏肓,最后却获得肉体和灵魂的双重拯救,表现了上帝的灵光。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 一、填空题 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8、“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 19、北岛原名,赵振开。 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 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 22、50、60年代,“传记式结构”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 二、单项选择题 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B)。 A 、杨朔 B 、秦牧 C 、刘白羽 D 、周涛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卷含答案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4份 2010—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科 目:《中国当代文学史》 (A )卷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系别、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填空题:15分(10×1) 1、1954年( )的《龙虎斗京华》开启了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先 河。 2、“以考证入小说,以小说成考证”的( )是台湾成就最高、影 响最大的历史小说作家。 3、白先勇的( )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 4、林道静是长篇小说( )中的主人公,小说的作者是( )。 5、徐迟的( )是当代报告文学中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作品,作者热情讴歌了数学家( )的感人事迹。 6、刘心武的( )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 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伤痕文学” 和“伤痕小说”的得名源于卢 新华的短篇小说( )。 7、十七年文学史 中的“三红一创”是指长篇小说:( )( ) ( )和《创业史》。 8、“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朦胧诗人 ( )的诗作( )。 9、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大胆创新,采用了所谓

() 结构。 二、名词解释:20分(5×4)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2、新写实小说 3、双百方针 4、丙崽 三、简析题:20分(10×2) 1、以《百合花》等小说为例,简析茹志娟小说的风格。 2、结合《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简述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特色。 四、论述题:30分(15×2) 1、老舍的话剧《茶馆》为什么能够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 2、金庸的新武侠小说“新”在哪里? 五、作品赏析题:15分 仔细阅读舒婷的诗作《神女峰》,然后写一篇文学赏析和评论文章。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