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1.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科学技术以
及现代文化的鼻祖。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知识分子开始倡导西方思想和科学,并提倡变法兴学。

二、五四运动与思潮:
1.爱国主义与进化思潮: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提倡民主与科学
的爱国主义运动。

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推崇进步的西方思想与文化,提倡"废黜旧文化,建设新文化"。

三、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1.抗战文学的特点: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抗战文学强调抗战和
民族精神,对日军的残暴行为进行揭露。

同时也关注人民生活以及艰苦奋
斗的精神。

2.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萧红的《生
死场》等作品,都揭示了人民在抗战中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社会主义文学与思潮:
1.现实主义文学:1950年代之后,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
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代表作家有老舍、沈从文、巴金等,他们通过描绘
工农群众的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2.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限制,
更多的是宣传工具,文学创作倾向于政治和革命。

五、开放以来的文学变革
1.思潮的复苏与文学的多样性: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促使着文学思潮的复苏与多样性。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
种文学形式开始并存。

2.冲突与思辨的手法:近现代中国文学开始探索自我与社会、个体与
集体之间的关系。

作家以及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都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今天的一系列文学作品。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以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现代文学的起点:中国现代文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维新时期。

当时,中国面临着国家危机和社会变革,一批爱国志士开始反思传统文化,提倡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

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文学刊物,如《新青年》和《新小说》等,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础。

2. 五四运动与文学变革: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一时期,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包括鲁迅、胡适、茅盾等,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反思。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呐喊》等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展开了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学革命。

3. 抒情诗的兴盛:20世纪上半叶,抒情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大特色。

代表作家有徐志摩、聂绀弩、朱自清等。

这些作家以纯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吸引了大量读者,并且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聂绀弩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诵。

4. 抗战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历经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磨难和洗礼。

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承载着抗争和希望,成为了人们抵抗外敌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力量。

有名的作家如艾青、丁玲、王实味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英勇。

例如艾青的《乌篷船》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5. 文革与后文革时期的复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许多作家和文化人受到迫害和压制。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中,仍有一些作家坚持在困境中发声。

在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一批新人作家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承接着先辈,展现了新时代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文学背景】1.鸦片战争与近代化进程: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步接受西方近代文化与思想,促使文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2.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推翻了封建文化的束缚,呼唤新的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为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新文学的追求,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自由、解放和反抗为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自身矛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红楼梦》:曹雪芹的巨著,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衰落与复兴,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探讨了家庭关系、社会矛盾和个体的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思潮与创作手法】1.反封建思潮:现代文学在思想上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决裂,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权平等与个体解放的思想。

2.真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现代文学强调真实与自由,在揭示社会现实的同时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注重塑造鲜明的现实人物形象。

3.民族复兴思潮:作家们对于中国的民族感情表达愈加浓烈,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文学成就】1.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是一大突破,取消了文言文的束缚,更贴近人民群众,使小说能够在更广泛的读者中传播。

2.现代性意识的觉醒: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剖析社会现实,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使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的审美观念和感受方式,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3.新的艺术实验和形式创新:现代文学关注形式的创新,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可能性。

以上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和具体作品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知识点精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最新)知识点精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7年迁北京)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吴宓、胡先驌、柳诒徵、吴芳吉等)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章士钊等)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派,茅盾、周作人等12人)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19.1921.7创造社于东京成立。

(为艺术派,郭沫若、郁达夫等)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西滢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基本知识点(选择题)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两个话剧团题: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

6,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7,《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8,《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

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

9,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

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10, 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11,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

12,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

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3,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重点复习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重点复习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重点复习整理一、重点人物1.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原名圣陶,江苏苏州人,小说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早期问题小说家。

我国最早的童话作家之一。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是新文学开创期最早取得较高创作成就的作家之一。

小说主要写小市民的灰色卑琐人生。

《隔膜》、《火灾》、《线下》、《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长篇小说,写于1928)。

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

初期问题小说主要以“爱”与“美”为题材,回答严峻的社会问题。

问题小说创作成熟后过渡到对小市民灰色人生的表现,这是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小说多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称为“教育小说家”。

通过对教育界的黑暗内幕,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的社会。

对知识分子弱点的关注和审视是其小说主题的又一个重点。

《倪焕之》(20年代重要的长篇):小说把中国辛亥革命、“五•四”到大革命失败前十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为倪焕之成长的舞台,描绘了十年间社会生活的各种人物群像。

倪焕之怎样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向一个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进步的艰难历程。

在苦闷、彷徨、软弱、动摇中走完人生历程的描绘正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寻求人生和真理的真实写照。

小说具有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

《潘先生在难中》:写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唯唯诺诺、庸俗猥琐、甘心屈辱、苟安侥幸而又表里不如一的奴性人生,小说指向的是扭曲人性、污染灵魂、铸造灰色人生的灰色时代。

叶圣陶的小说格调朴实、冷隽、自然;结构严谨、匀称(讲究点题、章法、布局和结尾);语言规范、严谨、平实、纯正。

冷静与客观是叶圣陶现实主义创作的特色。

叶圣陶作品还有童话集《稻草人》(1923)、《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2.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笔名文、达、旭、春江钓徒、赵廉等,浙江富阳人。

1912年开始旧体诗创作,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等创立创造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整理供参考学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整理供参考学习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复习整理1.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雁冰、许地山等12人。

代表刊物:沈雁冰《小说月报》,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宣称“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意义:为新文学革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2.创造社于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代表刊物:前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后期《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后期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意义:为新文学革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3.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以南方上海为阵地。

主要作家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

主要阵地《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

特点:以都市为题材,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感性的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征的人物,在结构形式方法技巧方面有所创新。

意义: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4.五四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特征①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在于启蒙,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精神,“为人生”的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也大都充满着理性批判意识。

②感伤的精神标记: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

自叙传讲着“零余者”的故事,诗散文戏剧都不免渗透着感伤情绪。

③个性化的追求:五四是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真我。

野草表达的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主管情怀。

④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在鲁迅的开放的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步发展成主流,但相当多作家向往浪漫主义,要求在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主观情绪。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

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三、简答与论述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复习整理
1.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雁冰、许地山等12人。

代表刊物:沈雁冰《小说月报》,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宣称“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意义:为新文学革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创造社于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代表作家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代表
刊物:前期《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刊物;后期《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后期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意义:为新文学革命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以南方上海为阵地。

主要作家施蛰存、刘呐
鸥、穆时英等。

主要阵地《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

特点:以都市为题材,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感性的描写富于现代都市气息和特征的人物,在结构形式方法技巧方面有所创新。

意义: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4.五四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特征①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
在于启蒙,呐喊彷徨即贯穿着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性批判精神,“为人生”的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也大都充满着理性批判意识。

②感伤的精神标记:被新思潮唤醒的一代青年作家,常常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感受,于是苦闷、彷徨、感伤。

自叙传讲着“零余者”
的故事,诗散文戏剧都不免渗透着感伤情绪。

③个性化的追求:五四是文学史上个人表现最突出的时期,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真我。

野草表达的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主管情怀。

④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在鲁迅的开放的现实主义影响下,现实主义逐步发展成主流,但相当多作家向往浪漫主义,要求在作品中抒发强烈的主观情绪。

如鲁迅李金发不同特征的象征主义,创造社的潜意识揭示,新月派对中国现代新诗形式的探索等。

这些共同构成了五四创作方法多样化的局面。

5.东北作家群在30年代中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一个具有地域性的作家群体。


表作家:萧红、萧军、端木蕻良,代表作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和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

6.分析祥子的形象祥子出自于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他是一个外号骆驼名唤祥子的人
力车夫,他淳朴善良,热爱劳动,刻苦节俭,对生活具有骆驼般的坚韧奋斗精神。

但是他思想上有自私愚昧麻木的一面。

祥子失败原因有社会原因个人原因意义通过文章的写照来说明中国半半社会的性质通过祥子的形象来批判20年代社会的黑暗意义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
7.分析吴荪甫的形象吴荪甫出自于茅盾的作品《子夜》,它是一个工业资本家,
8.艾青诗歌的主题思想①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感发出随灾祸与苦难而来的生存忧
患感②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和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感发出随反叛抗争而来的奋起拼搏感③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感发出随自由解放而来的社会光明感。

由对土地意象的表现所完成的忧患型诗篇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代表,由对河流的意象所完成的抗争型诗篇有浪风陵渡为代表,由对太阳意象的表现所完成的光明诗篇,以向太阳火把野火为代表。

这表明艾青的情感世界是由忧患感、拼搏感和光明感组成的,而寄
寓这三类感受的分别是土地波浪和太阳这三类意象体系。

9.《呐喊》、《彷徨》的主题思想分为两类题材,第一类:农民题材①鲁迅对中国农民的
命运是深切同情的,理解造成他们精神上病弱社会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

阿q正传药风波故乡②反应农村妇女命运的作品。

如明天祝福离婚第二类:知识分子题材①有以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孔乙己和白光②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的高老夫子和肥皂③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道路,彷徨苦闷与求索的知识分子,在酒楼上的吕纬甫,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

总主题:封建礼教吃人。

10.《莎菲女士的日记》的主题思想对现代女性的人生困境和心里矛盾作了深刻的开掘,
通过她在爱情追求上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展示了她的叛逆、病态的性格:一方面,她欣赏苇弟的善良忠厚,又不满于他性格的平庸怯懦,另一方面,她倾慕南洋阔少凌吉士的漂亮仪表又鄙视他市侩主义的卑劣灵魂。

有对灵的坚守,也有灵肉分离后对肉的追求,但性爱的诱惑最终却没有使之泯灭灵的光辉。

反应了五四的个性解放的局限。

11.为什么说《围城》是《新儒林外史》
12.郁达夫小说中色与欲的描写评价①他是作者自觉反封建道德、抨击虚伪礼教的惊世骇
俗之举,对于长期以来束缚着中国人身心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一种大胆的宣战和勇敢的挑衅②其次,这些描写,不只是对性行为、性活动的无意义的展览,它伴随着作者痛苦的自我解剖、自我认识、是他对于纯真爱情向往却求之而不得的结果。

③再次,郁达夫在描写人物的性饥渴、性变态以及狎妓嫖娼时,时有冲动而尚思克制,主人公总能在内心的搏战之后获得灵魂的净化与升华。

④最后,郁达夫在某些篇什中,笔触过于露骨,但也有的笔致含蓄,在越轨中也不失其想象的奇特、用笔的清淡,能给人以一定的审美愉悦,不无心理学与美学的价值。

13.巴金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的意义一、激流三部曲是反映五四运动中时代青年生活
的长篇小说二、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家族制度的攻击,从鲁迅小说开始三、激流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文体的发展也具有重大作用
14.赵树理小说在现代小说民族化上的贡献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推进了中国现代小说
的民族化。

在小说结构上,在人物塑造上,在小说语言方面。

15.戴望舒现代诗的创作特色内容方面戴望舒的新诗既映现了20-40年代的历史风云,也
包含着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还记载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道路。

前期雨巷等为代表反应个人自由知识分子的迷茫,灵魂的独白。

后期我用残存的手掌表达了我对山河破碎的切肤之痛对抗战后方的向往和礼赞。

从个人走向社会。

狱中题壁表达了对抗日义士的歌颂。

写实与象征的结合。

艺术方面追求诗的音乐性和形象的流动性以及主题的朦胧性,在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运用象征隐喻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手法委婉展现主观心境。

16.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1)他的戏剧深刻集中地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
出色的描写了封建没落家庭及其众多人生,并以《雷雨》《日出》《北京人》为代表,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2)曹禺戏剧发展了我国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我国悲剧艺术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深度。

(3)曹禺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定性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这一新生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17.《女神》郭沫若于1921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内容特征:它创造了一个体现五四时代
精神的现代自我形象,借助于泛神论讲人和自我第一次提高到本体和神的地位。

这个现代自我形象具有超凡的毁坏与创造力。

艺术特征:女神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象征是其精
义。

女神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

意义:为中国新诗发展做贡献。

18.《野草》鲁迅于1927年出版的唯一一本散文诗集,艺术特征:在艺术上,采用的是以
抒发内心感受为主的“小感触”的形式,具有哲理性、象征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风格。

在取象造境构思上的独特性。

思维的辩证性,在语言上表现为反义词语的相生相克。

象征、隐喻手法的大量运用。

《野草》是五四退潮后鲁迅思想彷徨、苦闷的产物,反映了鲁迅彷徨、思索、坚韧战斗的心路历程。

19.京派小说
20.徐志摩诗歌的创作成就内容方面①爱情自由美的追求,爱的歌颂赞美向往②爱美性灵
自由的追求,对现实的不满,对下层人民的同情③对妨碍人性自由发展的现实社会的失望,使诗人憧憬大自然崇拜大自然,信仰受挫的迷茫感艺术方面,第一他的诗歌大都大胆想象构思巧妙,第二常用比喻,他诗歌中比喻鲜明贴切,且往往富有暗示性,第三诗歌具有个性化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21.第一部诗集《尝试集》
22.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23.第一个长篇小说集
24.第一个短篇小说集《沉沦》
25.第一个个人散文集《空山灵雨》
26.第一个诗派早期白话诗派
27.鲁迅、周作人翻译了许多外国短篇小说,合编为《域外小说集》
28.《荷塘月色》中荷塘在北京清华园
29.巴金开始研究安那其主义(无政府)
30.中国新文学的发端,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