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1]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与答案(8套)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1 、《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杨沫)。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4 、谢惠敏是小说《班主任》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爸爸爸》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烦恼人生》中的人物。
5 、《山上的小屋》作者是(残雪);《一地鸡毛》的作者是(刘震云);《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王安忆)。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1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C)。
A 、自信B 、能力强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B )。
A 、杨朔B 、秦牧C 、刘白羽D 、周涛3 、1950 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A )。
A 、《“锻炼锻炼”》B 、《小二黑结婚》C 、《三里湾》D 、《套不住的手》4、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是(B)。
A 、鲁迅B 、沈从文C 、巴金D 、老舍5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D )。
A 、绿原的《重读< 圣经> 》B 、公刘的《哎,大森林》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D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三、名词解释(20 分,每小题 5 分)1 、“三突出”创作原则: 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
( 1 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1 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卷含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4份2010—2011学年度第( 1 )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科 目:《中国当代文学史》 〔A 〕卷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系别、班级: : 学号:一、填空题:15分〔10×1〕1、1954年〔 〕的《龙虎斗京华》开启了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先河。
2、“以考证入小说,以小说成考证”的〔 〕是台湾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历史小说作家。
3、白先勇的〔 〕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部以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
4、林道静是长篇小说〔 〕中的主人公,小说的作者是〔 〕。
5、徐迟的〔 〕是当代报告文学中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作品,作者热情讴歌了数学家〔 〕的感人事迹。
6、刘心武的〔 〕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在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伤痕文学” 和“伤痕小说”的得名源于卢 新华的短篇小说〔 〕。
7、十七年文学史 中的“三红一创”是指长篇小说:〔 〕〔 〕 〔 〕和《创业史》。
8、“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朦胧诗人 〔 〕的诗作( )。
9、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大胆创新,采用了所谓〔〕结构。
二、名词解释:20分〔5×4〕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2、新写实小说3、双百方针4、丙崽三、简析题:20分〔10×2〕1、以《百合花》等小说为例,简析茹志娟小说的风格。
2、结合《受戒》、《大淖记事》等小说,简述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特色。
四、论述题:30分〔15×2〕1、老舍的话剧《茶馆》为什么能够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2、金庸的新武侠小说“新”在哪里?五、作品赏析题:15分仔细阅读舒婷的诗作《神女峰》,然后写一篇文学赏析和评论文章。
神女峰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了眺望天上来鸿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沿着江峰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着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1981年6月于长江附参考答案或评分标准:一、填空题:15分〔15×1〕1、梁羽生2、高阳3、《孽子》4、《青春之歌》、杨沫5、《歌德巴赫猜想》、陈景润6、《班主任》、《伤痕》7、《红日》、《红岩》、《红旗谱》8、顾城、《一代人》9、“冰糖葫芦式子”二、名词解释:20分〔5×4〕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13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1234

D. 胡风
正确答案:A
3. _______不啻对于“文革”的控诉状。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喊出人民心声”。
A. 《将军吟》
B. 《伤痕》
C. 《我应该怎么办》
D. 《神圣的使命》
正确答案:B
4. ________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揭露了“文化大革命”中的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对于民族灵魂的戕害,对于祖国未来的戕害。
A. 《登记》
B. 《三里湾》
C. 《小二黑结婚》
D. 《李有才板话》
正确答案:A
17. 范登高是_____中的人物。
A. 《登记》
B. 《三里湾》
C. 《小二黑结婚》
D. 《李有才板话》
正确答案:B
18. 王利发是________中的人物。
A. 《春华秋实》
B. 《正红旗下》
A. 方之
B. 高晓声
C. 李准
D. 王蒙
8. ____A____的《李顺大造屋》以短篇篇幅,通过一个普通农民辛酸的造屋史,浓缩了近三十年中国农村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农民可怜的生存状态史。
A. 高晓声
B. 古华
C. 王蒙
D. 鲁彦周
B. 《纪念碑》
C. 《一代人》
D. 《致橡树》
17. 在当代文学中,___B_____最早地展现了少年布尔什维克出身的主人公在自1949年到1979年间所有重要的内心活动,构成了一个历史运行轨迹中的心灵的历程。
A. 《春之声》
B. 《布礼》
C. 《青春万岁》
13秋《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业1
一、单选题
1. _____________是“大墙文学”的代表作。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一、填空题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文学新的纪元的开始,一般称为当代文学。
2、从50年代初期起,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是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50年代初期,当时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小说。
4、50年代中期,由于一批“干预生活”以及描写爱情的作品相受到批判,现实题材的作品一度受到冷落,许多作家纷纷转向历史题材。
5、50年代中期,在历史题材方面是最先取得重大成就的是老舍的话剧《茶馆》,而后有田汉的话剧《关汉卿》、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
6、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以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为题材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涌现,形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作家作品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冯德英的《苦菜花》、梁斌的《红旗谱》、欧阳山的《三家巷》以及稍后出现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红日》等。
8、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诗歌的代表诗人是:梁斌、郭小川、闻捷和李瑛等。
9、50年代中后期和60年代前期,散文作家以刘白羽、杨郑、秦牧、吴伯箫等人的成就最高。
10、1976年4月(丙辰清明〉出现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人民怒不可遏的心声,是那十年间最为激动人心的辉煌乐章。
11、自1976 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一般称为“新时期文学。
12、新时期文学创作潮流,首先出现的是“伤痕文学”,随之出现的创作潮流是“反思文学”。
13、新时期,“伤痕文学”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为代表。
14、新时期,“反思文学”以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蝴蝶》、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以及张贤亮的《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系列小说等为代表。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史期末试题汇总

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封面当代文学史期末试题汇总《当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1)一、填空题(20分)1、对《红楼梦》研究中批判,是新中国成立继对批判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2、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全国工作的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
为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解放科学文化生产力,毛泽东提出,的方针。
3、1962年3月,文化部与中国剧协召开“”,周恩来作了《》,阐述了如何正确评价与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
4、“文革”期间,文艺创作遵循所谓的“三突出”原则,即在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
5、新时期文学初期,七月召开的次会是一个重要的事件,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
6、1984―1987年,发表了一系列围绕“人的主体性”而展开的对文学进行研究的论著,从而引发了关于讨论。
7、70年代的台湾文学,在两次论争后,取代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8、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人”的由来是这样的。
这批诗人是中国当代继、之后的又一代诗人。
9、“新生代”小说在写作风格上明显的差别,存在三种不同的写作类型。
即哲学型、和。
10、八十年代出现了一个“归来诗人群”。
他们指的是“”诗人、“”诗人和“”诗人等。
二、选择题(20分)1、九十年代散文创作中“文人散文”的代表作家是A、汪曾祺、张中行B、余秋雨C、季羡林、金克木D、张承志、韩少功2、六十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A、反共文学B、现代派文学C、乡土文学D、后现代派文学3、王蒙九十年代的“季节系列”的首部长篇小说是A、《失态的季节》B、《恋爱的季节》C、《踌躇的季节》D、《多姿的季节》4、六十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A、刘醒龙、谈歌、何申B、谈歌、何申、关仁山C、谈歌、刘震云、关仁山D、谈歌、何申、关仁山2、徐迟报告文学的显著特征是A、作品的小说化B、题材的科技化C、题材的普泛化D、问题报告文学6、“章永璘”是张贤亮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他是作家建构的启蒙主义者。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一)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昆剧《李慧娘》的作者是()。
A、吴晗B、孟超C、曹禺2、《贫贱夫妻》的女主人公是()。
A、钟台妹B、钟平妹C、刘淑华3、《于无声处》的作者是()。
A、柯岩B、刘心武C、宗福先4、宋宝琦是刘心武小说()中的人物。
A、《我爱每一片绿叶》B、《班主任》C、《立体交叉桥》5、《白鹿原》的作者是()。
A、陈忠实B、张炜C、张承志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1、下列作品张炜创作的有()。
A、《九月寓言》B、《心灵史》C、《家族》D、《古船》2、沙叶新的剧作有()。
A、《马克思秘史》B、《报春花》C、《陈毅市长》3、陈奂生系列包括()。
A、《李顺大选屋》B、《陈奂生上城》C、《陈奂生转业》D、《陈奂生包产》4、台湾的现代派诗歌团体有()。
A、现代诗社B、蓝星诗社C、草根诗社D、龙族诗社5、下列人物中属于《创业史》的有()。
A、梁生宝B、姚世杰C、郭振山D、郭世富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三突出”2、新体验小说3、《白玉苦瓜》4、《随想录》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0分。
1、“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特色是什么?2、新时期启蒙文学主潮的标志是什么?3、新时期军事文学有何突破?4、举出新时期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者及代表作。
五、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具体作品论述新写实小说的特征。
2、朦胧诗的思想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史试题答案(一)一、1、B 2、B 3、C 4、B 5、A二、1、ACD 2、AC 3、BCD 4、AB 5、ABCD三、1、正面人物、英雄人物、主要英雄人物。
2、亲历性、体验性、纪实性、叙事性。
3、余光中的抒情诗。
以《白玉苦瓜》象征意象,表现对祖国文化的赞美。
4、巴金的散文集,说真话的大书。
四、1、宏伟的建构和史诗的追求,纪实性品格,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教化作用。
2、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一切以人为中心的艺术表现。
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考试(习题卷1)

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考试(习题卷1)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9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最早提出散文“诗化”主张的人是( )A)刘白羽B)秦牧C)杨朔答案:C解析:2.[单选题]为中国新诗大厦奠定第一块基石的是( )A)胡适的《尝试集》B)郭沫若的《女神》C)刘半农的《扬鞭集》D.冰心的《繁星》答案:A解析:3.[单选题]梁斌的《红旗谱》归入下列哪类作品比较合适? ( )。
A)解放战争小说B)革命历史斗争小说C)工业题材小说D)新英雄传奇答案:B解析:4.[单选题]"利用旧形式"和"旧瓶装新酒"的讨论发生在( )A)"五四"文学革命时期B)左联时期C)抗战初期D)延安文艺座谈会时期答案:C解析:5.[单选题]以下小说中,不属于爱情题材的是( )。
A)《小巷深处》B)《沉默》C)《红豆》D)《在悬崖上》答案:B解析:6.[单选题]下列鲁迅小说中新知识分子形象是( )A)孔乙己B)陈士成解析:7.[单选题]提倡和多发表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文章的新文学社团是( )A)浅草社B)新月社C)莽原社D)创造社答案:C解析:8.[单选题]现代诗派的首领是( )A)路易士B)徐 迟C)卞之琳D)戴望舒答案:D解析:9.[单选题]鲁迅在杂文中创造了许多形象,这些形象是( )A)久个体形象B)类型形象C)歌颂性形象D)动物形象答案:A解析:10.[单选题]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新文学社团是( )A)莽原社B)创造社C)语丝社D)未名社答案:B解析:11.[单选题]"文章下乡,文章入伍"口号提出的场合是( )A)左联成立大会B)文协成立大会C)延安文艺座谈会D)第一次文代会答案:B解析:12.[单选题]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于( )A)上海B)南京C)武汉D)重庆答案:CD)鲁 迅答案:D解析:14.[单选题]《朝花夕拾》是一部( )A)抒情散文集B)传记C)回忆性叙事散文集D)杂文集答案:C解析:15.[单选题]左联解散的时间是( )A)1934年B)1935年C)1936年D)1937年答案:C解析:16.[单选题]现代著名作家中,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的是( )A)艾 青B)艾 芜C)老 舍D)巴 金答案:D解析:17.[单选题]郭沫若的诗集《恢复》显示了( )A)大众诗歌的实绩B)革命诗歌的实绩C)叙事诗歌的实绩D)爱情诗歌的实绩答案:B解析:18.[单选题]“十七年”的戏剧创作中,采用“人像展览式”结构形式的优秀话剧是( )A)《龙须沟》B)《关汉卿》C)《胆剑篇》D)《茶馆》答案:D解析:19.[单选题]《新诗歌》是哪个诗歌团体的会刊( )20.[单选题]《乱弹及其他》是谁的杂文集( )A)鲁 迅B)唐 弢C)柯 灵D)瞿秋白答案:D解析:21.[单选题]"第三种人"是指( )A)林语堂B)苏 汶C)胡秋原D)梁实秋答案:B解析:22.[单选题]著名政治抒情诗《雷锋之歌》的作者是( )。
试题库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1 、吴强;梁斌;罗广斌、杨益言;杨沫2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3 、巴金;史铁生;北岛;舒婷4 、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5 、残雪;刘震云;王安忆二、单项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1 、 C2 、 B3 、 A4 、 B5 、 D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小题 5 分)1 、“三突出”是“文革”中被推崇为“无产阶级创作必须遵行”的创作原则。
( 1分)这一原则的规范性说法经姚文元修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1分)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1 分);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 分)。
” “三突出”创作原则是新中国文艺极左倾向走向极致的产物。
( 1 分)2 、“伤痕文学”是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后最先出现的文学现象。
伤痕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写社会伤痕和人们的心灵伤痕。
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中国社会的悲剧,是一桩牵动亿万人心的巨大社会事件,不能不首先引起作家的深切关注;文革的切肤之痛,积郁十年的愤懑,人民所遭受的折磨和进行的痛苦挣扎,不能不要求文学优先表达。
( 2 分)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
伤痕文学意义在于对文革的整体否定,但作为刚刚摆脱文革僵死的创作模式的文学先声,伤痕文学也就十分明显的局限,那就是作品内涵不深,表现技法也比较幼稚。
( 3 分)3 、朦胧诗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
( 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
1 、8O 年代小说历经_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___ 等七个发展阶段。
2 、《创业史》的作者是___ ;林道静是小说____ 里的主要人物,此书作者是( )。
3 、“三突出”原则是指___ 、___ 、___ 。
4 、《随想录》的作者是___ ;《文化苦旅》的作者是___ ;《回答》的作者是___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
5 、谢惠敏是小说《》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中
的人物。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每题2 分)
1 、创作于“文革”时期,并曾以手抄本形式被秘密传诵的诗作是()。
A 、绿原的《重读< 圣经> 》
B 、郭路生的《相信未来》
C 、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D 、公刘的《哎,大森林》
2 、重知识,重趣味,喜欢旁征博引、涉古论今的散文作家是()。
A 、杨朔
B 、秦牧
C 、史铁生
D 、周涛
3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的口头禅,主要说明他()。
A 、自信
B 、能力强
C 、自以为看穿世事,不思进取
D 、看不惯社会的许多现象
4 、话剧《茶馆》的结构方式是()。
A 、冰糖葫芦式
B 、一人一事式
C 、人像展览式
D 、锁闭式
5 、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
写作的是()。
A 、新写实小说
B 、寻根小说
C 、新历史小说
D 、先锋小说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5 分)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 、三红一青
3 、朦胧诗
4 、文化散文
四、简答题(28 分,每题7 分)
•简述老舍《茶馆》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简述寻根小说的寻根指向和寻根意识。
3 、简析新写实小说的审美特征。
4 、简析《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
五、论述题(22 分)
总体来说,80-90 年代小说比之50-60 年代小说有何不同(从题材、主题、手法、
语言等四方面论述)?
中国当代文学史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填空题(20 分,每空1 分)
1 、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通俗(或大众)小说、现代派(或先锋、新潮)小说、新写实小说。
2 、柳青;《青春之歌》;杨沫。
3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4 、巴金;余秋雨;北岛;舒婷。
5 、《班主任》;《爸爸爸》;《烦恼人生》。
二、选择题(10 分,每题 2 分)
1 、B
2 、B
3 、C
4 、C
5 、D
三、名词解释(20 分,每题 5 分)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来源于苏联。
1953 年9 月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将其
确定为我国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2 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要内容有
三个方面:一是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
实;二是艺术描写地真实性;三是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
(3 分)
2 、三红一青是指《红日》、《红岩》、《红旗谱》及《青春之歌》这四部作品。
(2 分)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以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到1949 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这段历史生活为题材,并且在主流意识形态关于这段历史“本质规律”的规范
性理论指导下,按照主流文学话语的创作规范叙述这段历史生活的。
(2 分)这些
小说具有鲜明的形态特征——革命史诗性,并呈现出高度同一性的审美形态。
( 1 分)
3 、朦胧诗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
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
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
变革。
(2 分)北岛、顾城、舒婷、梁晓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1 分)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
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
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 2 分)
4 、文化散文作为一股文学思潮形成并逐渐成熟于80 年代后期至90 年代初期,是
90 年代“散文热”中最重要的表现领域。
(1 分)文化散文主要是指创作主体写作
时采用一种文化视角,“以二十世纪人文科学和艺术哲学的最新成果为观察工具,避
免先贤们的偏颇,文化批判鞭辟入里”,使散文写作“攀上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和深
度”。
(2 分)代表作家及作品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2 分),
四、简答题(28 分,每题7 分)
1 、《茶馆》是老舍1957 年创作的话剧杰作。
作品借北京城里一名为裕泰的茶馆在
三个时期(清末1898 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45 年抗战结束,内
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19 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
(3 分)
在剧本中老舍采用了富于对比色彩的“人像展览”,穿插了喜剧元素,以充分表现特
定时代社会的黑暗残酷与荒谬丑恶,从而有效地拓展了戏剧内涵的历史容量。
《茶馆》
形神兼备的戏剧对白,也充分现实了老舍深厚的语言功力。
(3 分)《茶馆》对中国
后来的话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分)
2 、从寻根文学作品和理论中可以发现,文化寻根有两种指向:一是寻中国文化历史
之源,如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晋文化等;二是寻民族文化心理之源,如儒、
释、道。
(3 分)而寻根意识大致包括三方面:一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阐释
,发掘其肯定性的文化价值(如阿城的《棋王》);二是发掘当代社会心理中存在的
传统文化积淀,批判其否定性的传统文化因素(如韩少功的《爸爸爸》);三是以现
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想象历史或古代文化遗风,寻找激发生命力的精神源泉如郑万
隆的《老棒子酒馆》。
( 4 分)
3 、新写实小说的作者大多具有反英雄、反典型的意识,他们力图表现普通人物、下
层人物的普遍卑微的生活,但拥有着原动的活泼的生命力。
他们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
普通人物都可能经历或遭遇的东西,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人情世故、喜怒哀
乐、生老病死……都在新写实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2 分)新写实小说与以
往的写实小说的最大的一个区别是作家审美态度的客观化,追求生活的原色魅力。
新
写实在叙事时多以非典型的、无必然联系的“生活流”的写作方式为主,让人物、事
件、场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自然而然的展现、于是,在新写实小说中,既无骇人听
闻的事件,也无大义凛然的英雄,更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通常是用人物的心理体验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折射现实的存在。
作家尽量将自己的倾向性和价值取向隐藏,力图避免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对生活原相的过度干预。
于是,新写实小说往往不存在一个贯穿于故事始终的中心情节,而多半是由一些散落的琐碎故事拼合而成的。
(5 分)
4 、《我与地坛》回顾了史铁生残疾后的心路历程,地坛以其生生不息的自然真意,使史铁生超越了生死,感悟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其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和超越意识净化着我们被尘世遮蔽的心灵。
(需展开论述)(7 分)
五、论述题(22 分)
【评分标准】
A 、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
(扣5 -10 分)
B 、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
(扣2 -5 分)
C 、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
(扣3 分)
D 、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
(扣2 分)
E 、有错别字或病句。
(扣1 分,扣分最多不超过2 分)。